微型盆景扎
㈠ 如何製作中小型山茶盆景
中小型山茶盆景,宜採用4~6年生已經能開花的品種。通常盆長26~39厘米者為中型盆景,盆長15~25厘米者為小型盆景。所選山茶植株要求開椏較矮、節短枝密、葉片均勻、耐剪耐扎、抗逆性強、病蟲害少。
中小型山茶盆景上盆季節最好在春秋時的2~8月,這時山茶的葉芽剛萌發或萌發不多,移栽後的幼梢和嫩葉不至萎蔫而影響長勢。如欲其他時節上盆,則應多保留土球,速起速栽後移至陰涼處數日方可。即使如此,亦不及2~8月生長旺盛。上盆用土,須用山地腐殖土或丘陵區紅色沙壤土。
中小型山茶盆景上盆造型一般為懸崖式和滾枝式。懸崖式用盆可用宜興高腳干筒盆或高樁筒盆,滾枝式用盆可用比例勻稱的圓盆或方盆。用於中小盆景蟠扎的山茶,上盆時均應斜栽,方能有利於主幹身法的操作。一般主幹先蟠曲為有利於蟠枝的身法。蟠曲主幹時,山茶的側枝、細枝、葉片一般均應保留。主幹成型後,再加工側枝。側枝蟠扎的方式可根據該枝所應占據的幅面特點而定,分別採用立彎、斜彎和不規則的回曲,以填補冠幅表面的缺空為度。以上蟠扎均用棕絲或細鉛絲進行雙絲縛扎。蟠扎操作應在上盆後待新枝變硬後進行,即上盆1個月左右為宜。由於山茶的木質硬度較強,在每一彎拐的操作中應仔細「揉枝」,即將要涉及這一彎拐的枝段的每一小段先進行揉曲,正反方向彎曲後使枝乾的韌皮部通過伸長、壓縮、拉張而適應外力作用,方可縛好鉛絲定型。否則,造型後植株枝幹會因樹液增加而扎斷。
最後是通過小枝蟠扎而使每片葉片的葉面向外。由於滾枝造型的樹種都是葉腋著花的,山茶也是葉腋著花的花木。造型後的效果是在一圓球形或倒卵形的植株冠面各處都能開花,以顯示雍容華麗。因此,蟠扎小枝翻葉的工序更應細致進行。為使枝上互生的山茶葉片均能翻面向外,小枝蟠曲時應精細揉曲或扭曲,既不折斷,又能達到翻葉的效果。操作完成以後,個別無法處理的冗枝、冗葉方能剪除。如蟠扎中有的間隙有待幼梢補充,就需在幼梢老化長硬後方可進行。
㈡ 對微型盆景枝幹進行扎絲起什麼作用
造型
㈢ 怎樣製作各種玻璃瓶微型盆景
具體做法是:
(1)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 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 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2)造型。 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 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 要高度概括,按照樹乾的特徵,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 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 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用鉛絲纏繞法整 形較為簡便。
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 干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 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 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 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 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 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㈣ 微型盆景樁有多少種
微型盆景是一種以花草為主,綴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在園林設計、園林造景和家庭觀賞中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它多採用石籬蒲、文竹、虎耳草、吊蘭、蘭花、萬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蘆葦以及其他的閑花野草。微型盆景著重於形態小巧,造型玲瓏別致,更注重整體藝術美的內涵。 每一小組盆景的各種擺件需表現出各異的形態,並注意整體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題突出,最後達到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審美情趣,這就是微型盆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盆景的製作主要有四步:
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 花果艷麗、易造型的質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 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造型。 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造型要高度概括,常用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其中採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晨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 釉盆中。盆的形狀、巨細、光彩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妙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設置裝備擺設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交融成完備的藝術結構。 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養護。微 型盆景的養護尤其必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一零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細致事詩句項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
接穗採集、運輸和貯藏。采穗時要選擇葉芽飽滿,無病蟲危害,生寫人的作文長良好的枝條。若長途運輸,可在箱底鋪上脫脂棉,用水淋濕,運至育苗地點後,將其插在陰涼處的沙床上或地窯中,保持濕度,可使用五-七天。
盆景技藝要領:
枝無寸直,一寸三彎。
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
一枝見波折,二枝分長短,三枝講聚散,多枝有露有藏。
直長位宜藏不宜露,直曲位宜露不宜藏。
梅花盆景的寧折勿彎、寧斜勿直。
盆景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活的凋塑。
景成之日,功在十年!
不怕剪錯枝,就怕立錯位。
蓄技截干。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山無樹,近大遠小。
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
蛟龍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
清座使人無俗氣,閑來當署起清風。
諸山落水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去強留弱;去粗留細。
審要准,裁要狠.
如皋盆景,左顧右盼兩彎半,雲頭雨腳美人腰。
不幹不澆,澆則必透。
見干見濕;薄肥勤施;
景樹無根似插木亭子觀尖,盆景觀腳。
春抹異位芽,
夏剪強弱枝;
秋天應追肥,
冬剪所以枝。
微型盆景是當今盛行的盆景流派之一。它用盆小巧,構想精緻,造型美觀,點綴居室,生機盎然。
微型盆景是採用微型盆栽植微型樁或布局微型山石加工製作成的一種特色盆景,小可置於掌上,故又稱為掌上盆景。這利,盆景體態微小,玲瓏精妙,活潑多變,布置隨意性強,可配以微小的幾座置於案頭,也可群休組合在博古架內,逼真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神采風姿,深受海內外盆景界的贊賞,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盆景中崛起的佼佼者。
一、微型盆景的用材
1、微型植物盆景的植株不超過10厘米(以植物出土部分計算),選擇的植物材料,應具有葉小、干粗矮,適應性強,耐修剪,易造型,易栽培成活,如六月雪、榔榆、雀梅、福建茶、雀舌梔子、小葉羅漢松、虎刺、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珍珠黃楊、金雀、小石榴、小檗、小蘇鐵、小榕樹、小鳳尾竹、小菊、金彈子、平枝枸子、黑松、映山紅、觀音竹、矮干文竹、水楊梅等等。
2、微型山水盆景的山石,以紋理優美、形態自然、顏色潤澤、呈長條狀有稜角的為佳,如山石上有洞穴,就更好。常用的石種有木化石、英德石、斧劈石、海母石、浮石、蘆管石、鍾乳石等等。
二、微型盆景的用盆
微型盆景用盆較小,簽筒盆口徑一般應為4—5厘米,圓形盆或方形盆口徑5厘米左右,淺口長方形成橢圓形盆口徑一般在10厘米左右。
微型植物盆景,多採用古雅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的形狀、深淺和色澤,應與栽種的植物材料在葉形、葉色以及花果的色彩相協調,要與樹木樁景的姿態密切配合。也可用生活器皿作盆,如煙灰缸、茶杯、小碗、鳥食罐等,但底部需鑽孔,以利排水,否則易爛根。
微型的山水盆景,多採用淺口長形盆或橢圓形盆,以漢白玉、大理石、白礬石的質地較
多。
三、微型盆景的製作
微型植物盆景的樁材來源,主要靠嫁接、扦插、分株、實生苗培育、野生小樹樁的挖掘而獲得,造型採用蟠扎、修剪、提根等方法,操作時要求認真仔細、精巧細膩,力求功力、運力的得法,表現在枝條、主幹上,使原本為小樹、嫩枝呈現虯曲蒼勁、氣質沉著的「古老大樹」之貌,使外表形式與內在氣質結合好。造型宜簡不宜繁,要用大寫意的手法,注重其神態的表現,要求超脫俗套,會捕捉形態,達到神形交匯,但不失藝術的完整性。經過加工造型的樁材,宜先移栽於稍大的泥盆中培養,1—2年後再移栽於形狀、大小、深淺和色澤適合的古雅小盆中定植,可提高成活率。
微型山水盆景的製作,應認真選料、加工、布局、點綴等,一般採用偏重式中的近中景款式,應注意盆與山峰的比例及其意境美,微型山水盆景因用石較小,搬動時丟失不好找,造型完成後,最好用耐水膠把山石粘在盆面上。
㈤ 小型火棘盆景怎樣造型
一、對付新上盆的火棘盆景,大師修剪不要太多,建議將一些平行枝、堆疊枝、穿插枝、以及弱枝剪去外,其它的枝條且則不要修剪,等過上一段時辰之後,大師可以按照火棘的生長情形,停止修剪的工作;
二、對樹干停止綁扎的工作,讓火棘變的更具藝術感。較粗的主枝大師可以經由過程鋁線強行綁扎定型;至於主枝上的枝條,大師則必要有必定的耐心:先對大一點的枝條停止綁扎,然後在對小枝停止綁扎;先扎頂部後紮下部,綁扎過程中鋁線要緊貼樹皮,並與樹干成45度角。
三、火棘盆景綁扎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在綁扎過程中,若是火棘盆景的樹枝是向右下彎,鋁線應朝順時針標的目的繞;若是樹枝向左下彎,鋁線要朝逆時針標的目的繞。
2、綁扎的過程中大師要警惕一些,雖然火棘的生命力極強,並且枝條的柔韌性也很是的好,實時將枝條弄斷,只需其沒有徹底的斷掉,火棘仍是可以生長的,可是為了不影響火棘盆景的美不雅觀不雅觀度,大師在綁扎的時辰仍是要警惕一些。綁扎的鋁線在60天擺布就可以去除了。
四、火棘盆景生長初見規模之後,大師就可以停止第二次外型修剪工作了。一樣平常第二次工作在9~10月停止,此時修剪工作就是簡單的對火棘盆景停止完滿,將一些多餘的枝條剪掉,並且再次對火棘盆景停止蟠扎、修剪、外型、摘心、抹芽的工作,只需如許才能夠讓火棘盆景不息保持美好的樹形。
㈥ 室內微型盆栽怎麼種植
室內微型盆栽種植方法:
(1)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 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 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2)造型。 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 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 要高度概括,按照樹乾的特徵,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 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 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用鉛絲纏繞法整 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 干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 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 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 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 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 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㈦ 微型的樹樁盆景要怎樣養護
微型盆景來由於盆小土少,養自護需要格外細致周到。澆水要見干見濕,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也可將盆景放置在沙盤上保水。夏季要置於陰涼處,用細孔噴壺噴水,保持環境濕潤。
施追肥時視長勢而定,一般生長旺季可每隔1個月左右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豆餅水、菜餅水、米糠水等,也可施用復合化肥。施肥最好採用浸盆法。觀枝葉類樹種,要適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防徒長。
微型盆景宜每年翻盆一次,常綠樹宜在秋後或春梢萌動後進行,落葉樹宜在新芽萌動前進行。翻盆時先將老根四周的根須剪去一部分,填加富含腐殖質的新山泥,最後將植株栽牢,既要控制其生長,又要使其生機盎然,旺盛不衰。要注意及時整形,剪去多餘的枝和葉,尤其是徒長枝必須徹底剪去,必要時還要通過摘芽及盤扎,保持主幹的比例,以使植株長勢處於最佳形態。此外,冬季要防止受凍,夏季要防止陽光曝曬,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除蟲防病。
㈧ 如何製作微型盆景
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造型。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按照樹乾的特徵,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養護。微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六月雪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一、生長習性
六月雪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耐陰,耐旱,耐修剪,稍耐寒,喜肥,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微酸性土均能適應。
二、樁材來源及加工造型
六月雪常在春季3月份進行分株繁殖,2--10月間可隨時進行枝插或根插繁殖,若採用保護地(苗床)繁殖,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扦插,插後注意遮蔭、保溫、保濕,成活率很高。2--3年生幼苗即可開始加工造型,常在冬季半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進行,主幹和主枝用金屬絲蟠扎,小枝經精細修剪成型。六月雪的枝條柔軟易彎曲,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定型,約經2--3年後才能拆除蟠扎物(即金屬絲),最好採用數次復扎定型,以防陷絲而影響植株生長和樹型美觀。在我國東南部和中部各省區,還可到山野挖掘野生老樁或幼樹,經地栽「養坯」成活後加工上盆。
三、上盆技術要點
六月雪宜在2--3月進行移栽上盆,也可在梅雨季節期間及深秋時期進行。選用較淺的圓形、方形或橢圓形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的色彩宜略深一些,與花色形成對比。盆土要求為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能良好的沙壤土,可用田園土、腐殖土、松針土摻進40%的沙或稻殼灰混合配製。上盆時適當修剪根部,對於需要提根加工成露根式盆景或附以雅石加工成附石式盆景的樁材,可在上盆時進行。上盆後對上部枝葉進行一次精細修剪(即剪除與造型無關及影響造型美觀的枝葉),並注意適當遮陽和經常噴水保濕,確保其成活及正常生長。
四、養護管理技術要點
1.水肥管理:六月雪盆景在生長季節應經常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夏季每天噴1--2次葉面水,雨季應注意檢查,忌盆內積水;冬季應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一般3--6天(盆土面稍干微轉白色時)澆一次透水。每年盛花前(即4--5月)澆施2--3次濃度為0.3%--0.5%的磷鉀肥液;在臘冬之際追施1--2次稀薄的有機肥液,其它季節不宜施肥。忌施濃肥。
2.光溫要求:六月雪是亞熱帶樹種,忌強烈陽光暴曬,夏季應遮陽50%--70%。冬季在南方可室外越冬;北方應移入室內,保持室溫5--12為好。
3.翻盆與修剪:通常隔1--2年翻盆換土1次,於春季2--3月或深秋期間進行,換去全部舊土,適當修剪根部,可結合換盆進行提根,使其形成懸根,提高觀賞價值。每年冬季半落葉後至翌春萌芽前,進行1次整形修剪,剪短長枝、徒長枝,疏去過密的細弱枝,剪去病蟲枝以及其它影響觀賞的雜亂枝;生長期適時進行摘芯、抹芽、除分枝等,使其保持優美的造型。剪下的健康枝條可用於扦插繁殖。
4.病蟲害防治:六月雪盆景的病蟲害較少,偶有蚜蟲和蝸牛發生,一旦發生,應及時對症下葯防治。蚜蟲可用風油精稀釋500--600倍液,或用中性洗衣粉對水150倍噴殺;蝸牛可用80%滅蝸靈顆粒劑適量撤施於盆土面毒殺,或用58%風雷激乳油1500倍液噴殺。在盆土板結及過濕或盆內積水時間過長時,會發生根腐病,應注意防治。在盆土板結時應及時翻盆換土,並注意不能使盆土長時間過濕,切忌盆內積水,初發病時可用12%綠乳銅乳油600--1000倍液,或50%根腐靈800倍液灌根和葉面噴霧,每隔3--5天噴(灌)一次,連續噴(灌)3--4次;對於發病嚴重的植株,應將其從盆內取出,換用新培養土,將根部沖洗干凈後剪去病根,並用上述葯劑浸泡根部30分鍾後,重新上盆栽植,一般即可救活植株。
㈨ 這是什麼盆景,叫什麼名字
這是羅漢松
㈩ 盆景怎麼製作簡單
微型盆景是現今盛行的盆景流派之1。它用盆小巧,構思精細,造型美觀,點綴居室,生機盎然。
一、工具/原料:5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6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
二、步驟/方法:(1)取材。製作微型盆景,1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5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6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便可栽入盆中。
(2)造型。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工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依照樹乾的特點,適當地作些一語道破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取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1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動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適合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好,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沒必要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1般情況下,精深筒盆,合適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蟠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另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采調和,融會成完全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1樹2盆3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型盆景的養護特別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常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時間間要薄肥勤施,1般每10天左右施1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注意事項:盆土宜常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