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懸崖盆景澆水

懸崖盆景澆水

發布時間: 2022-12-27 19:23:10

A. 怎麼給盆景澆水

一入盆景深似海,怎麼給盆景澆水就學三年,我是不是太笨了,從前只覺得盆景養的好看上版去很權有面子,特別是養的盆景被別人認可的時候,那真是無比的高興,後來等自己開始養的時候才知道,其實養盆景真心不容易。我就光把買來的盆景,因為不知道怎麼恰當的澆水,而養死了很多盆。

今天小小的總結一下,我這三年下來養盆景澆水的一些心得吧,夏季給盆景澆水,盆景樹樁養在盆中,一般盆都是用的比較淺一點的盆,所以夏天的時候盆土裡的水分不易保持,再有就是天氣高溫,水分溫發的快,樹樁盆景需要大量的水分,這時如不能及時給盆景澆水,會導致缺水、干樁、盆土太干盆栽枯死的情況。然後就是還在掌盆土和水溫之間的度,平時在澆水的時候,盆土溫度與水溫盡量保持相同或者相近,要是盆土和水溫相差過大的時候,是不能澆水的。差溫太大的話,根系容易受刺激,它的吸收能力會減弱,不利於盆景的生長。給盆景澆水的水質,不要用自來水,非用不可的時候需要提前把自來水放置1-2天才行。最好是用雨水、河水、融化的雪水、池塘里的水為佳,喜酸性的盆景用雨水,北方土質偏鹼性,還可以用發酵過的淘米水也是可以的。

B. 盆景如何澆水

澆水用軟水 天然的雨水是最好的
不能用刷碗水和洗衣服的水澆花

盆景的起源: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C. 盆景怎麼澆水

你好,看看季候性澆灌:當樹樁末尾展開時,所需水量逐步增加,但不是太多。當枝葉展開發育時,應得當節制水量以限制樁的展開。

夏季,流域內樹木蒸騰速度和泥土水分蒸發量很大年夜大年夜,水量最大年夜大年夜。

春季古板時,應多澆水。當氣溫降落時,當氣候變涼時,我們應垂垂節制水量以避免新梢。夏季此後,樹木進入休眠期,澆水量增加。假定有酷寒氣候,必須在寒氣候前倒足夠的水以避免干凍。

D. 盆景澆水究竟怎麼澆好多說法,越看越糊塗,有詳細的經驗分享嗎



E. 盆景怎樣掌握澆水方法和時間

盆景植物大致分為兩種習性:喜溼,耐旱。喜溼潤的盆景大多為闊葉樹種,比如榕樹,朴樹,梔子花等。耐旱的植物大多,葉片小,或者是針葉,比如松樹,柏樹等。通過樹木的習性,加上四季的空氣,氣溫的不同合理的調節水分的補給。那麼以下我來介紹兩種不同的習性的盆景澆水方式:

闊葉盆景喜歡空氣溼潤,土壤溼潤。但是長期的土壤溼潤不利於根部的呼吸,那麼花土就要做到干溼交替,喜好溼潤的樹種澆水的方式:
1, 春季的空氣溼潤的時候,適當的控制下土壤的乾燥時間,讓花土稍微的幹上幾天,讓根部更好的呼吸。再澆透水。
2,夏季的時候,露天養護的喜溼闊葉盆景,在夏季要早晚澆水,除了雨天。其餘天晴的時間上,早晚各一遍透水。中午的時候,可以在花盆的四周噴水,製造溼潤環境,也降下溫度。
3,秋季的時候,闊葉樹種,對水的需求也是很高的。可以通過花土的干溼情況,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花土表面顏色變淺,就立即澆透水。
4,冬季適當的延長花土乾燥的時間,有些闊葉樹種,冬季落葉,對水的希求相應減少,加上溫度低水分蒸發慢。一般可以控制在不下雨的情況下,每3到5天澆一次水。

耐旱的樹種,對土壤的溼度要求,反而要干比溼的時間長。所以在澆水的方法上,略有不同。
1,在春季的時候,以沒有下雨的時候來說,我建議可以一星期澆一次水。空氣溼潤,葉片上能有溼氣的補充,溫度稍微低,對水分的蒸發也沒那麼快。有下雨的時候,按當天下雨時間算,一星期以後澆水。
2,夏季的時候,雖然為耐旱植物,但是氣溫高,水分的蒸發快。耐旱的植物在夏季,可以觀察花土澆水。「見干見溼」花土表面乾燥就可以立即澆水。澆水盡量在日落以後,土壤氣溫下降。
3,秋季冬季:耐旱植物秋冬都可以按照,「間干間溼」的方式來澆水。很多人不會掌握「間干間溼」。通過觀察花土表面的干溼,表面顏色變淺乾燥了,適當子延長3天左右,等花土中的土基本上完全乾透再澆水。

以上是我在長期養護盆景中的澆水經驗。希望可以幫助上還沒有掌握澆水方法的花友。方法可以參考。但是環境,以及通風條件不同。大家可以酌情調整下澆水時間。

F. 樹盆景澆水方法

樹木盆景盆小土少,水澆多了會爛根,澆少了會因乾旱而生長不良,對於新手來說,澆水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澆水的原則。樹木盆景澆水的總原則是見干見濕,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不澆半截水。


第二、澆水的次數。一般來說,盆景生長季節要保持盆土濕潤,生長旺盛時多澆水,休眠期少澆水,陰雨綿綿天氣要排水防澇,花果盆景為了促進花芽形成會在花芽分化前扣水(控制澆水,保持盆土偏干,葉片微蔫)一段時間。

1.根據季節不同。春秋涼爽時,每天中午澆水一次;夏季高溫時除了早晚各澆一次水外,還需向枝葉、周圍環境噴水增濕降溫;冬季保持盆土偏干,每隔3-5天選晴天的中午澆水一次。


2.根據土質不同。排水良好、透氣性強的沙壤土、沙土,水分散失快,澆水需略微頻繁些;而土壤粘重、板結,用盆透氣性差,環境不太通風,水分散失慢,要適當少澆水。

3.根據植物習性。喜歡涼爽乾燥的牡丹、芍葯、衛矛、梅花等盆景可保持盆土略微偏干少澆水;而喜濕耐澇的榕樹、水楊梅、六月雪可多澆點水,但也不能積水。


第三、澆水的時間。氣溫低的冬季、春季在中午氣溫高時澆水,高溫酷熱時,則在早晚涼爽時澆水,水溫應與土溫接近。

第四、澆水的水質。盆景用水應潔凈衛生,無污染。特別是水的酸鹼度應符合植物生長要求,不能給喜酸的杜鵑、山茶花澆鹼性水,給喜鹼性土的檉柳澆酸性水。


第五、澆水的方式。


1.灌根。直接將水澆灌盆景的根部土壤中。

2.噴灌。用噴壺、噴霧器向枝葉噴水。

3.浸灌。將盆景連盆浸在水中,使水從盆景底部排水孔滲進盆內,盆土表面土壤變濕為止。

4.虹吸。在盆景邊放桶水,用吸水性好的毛巾把桶中水與盆中土連起來,利用虹吸原理自動吸收的方法。

G. 野生地柏做盆景如何養護,這樣養護簡單又方便

種植時間抄:建議在3~4月份襲種植。將選好的樁材帶土移栽,栽種時適當修剪根系,側根和須根盡量多保留提高成活率,剪口要平整,有條件的可在剪口處進行消毒後再進行栽種。帶土移栽,根須多可提高成活率,地柏壽命極其長,屬於裸子植物,喜光抗寒,耐貧瘠土壤,生命力極強。綠化主要用於墓地、廟宇等場所,四季常青,寓意「萬古長青」之意。
栽種和翻盆宜在早春,地柏在養護時為促使其枝葉短密,應適當摘心。對於過長的枝條,應及時剪去避免影響樹形。栽種和翻盆宜在早春,修剪應於秋後進行,宜用腐殖土和砂摻和使用。地柏造型時宜多蟠扎,少修剪。蟠扎可用金屬絲、也可用棕絲。大體輪廓蟠扎完成後,根據造型的需要,應對小枝進行剪短或從基部剪除。地柏由於枝條柔軟,最宜紮成懸崖式盆景。
地柏盆景病害主要為銹病,蟲害主要為紅蜘蛛,須注意防治。銹病:可在5月份梅雨季節前噴灑2~3次1%的波爾多液,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H. 懸崖式盆景下端枝條長勢不好、甚至枯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1、澆水時間選擇在水土溫度相近時澆水,即一般是春秋季節每天傍晚澆一次水,夏季早晚各澆一次,冬季根據情況在中午時間澆水一次即可。平時基本上保持盆土表層看上去是不幹不濕為宜。用水最好是用無污染的河水或經陽化兩天後的自來水或井水。
2、選擇種植盆景的土壤不可太隨便,取土一定要用污染少,最好是無污染,無菌、無病毒、無蟲卵、無除草劑殘留的干凈土。
3、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病蟲菌綜合防治,也可單治單防,一般一月一次或多一點。一般預防及治療葯物有:多菌靈、百菌清、波爾多液、敵克松、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劑、氯氰菊酯、蚜虱凈、吡蚜酮等。營養劑有:豐收素、生物菌肥、磷酸二氫鉀、壯苗促根劑、噴施寶等。

I. 如何給盆景澆水

「澆水三年功」就是說在盆景養護的環節中,需要學習三年才能通過澆水的這門功課上。在給盆景澆水之前,先要了解植物的習性,了解養護的環境,了解當地的四季變化的「四時鍾」。以下我分享以下我給盆景是如何澆水的:(我所在位置廈門市,氣候較為溼潤)

闊葉的樹種,較喜溼潤,葉片大生長時消耗水分大,日常光合作用下,對水的蒸發量也大。所以闊葉的樹種澆水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見干見溼」澆透水。
春季時剛好處於闊葉樹種的發芽期。空氣溼潤,為了不造成枝葉徒長,春季的時候,要延長澆水的時間。遇到雨期還要及時的遮雨。我一般在春季,盆景不淋雨的時候,我一個星期才澆水一次。
夏季是水分蒸發快,葉片也處於茂盛期,對水分的要求非常大。露天養護的盆景,不論什麼情況,早晚澆水一次。下午澆水必須等到太陽落山,土壤降溫以後澆水。
秋季相對較為簡單,花土「見干見溼」就可以給盆景澆透水了。
冬季闊葉樹種,有落葉的,也有不落葉的,但是都會進入「休眠期」所以冬季澆水適當減少次數。一星期天一次給一次透水。基本滿足水分需求。

針葉或者葉片細小的大部分為,耐旱的樹種:但是盆景受到花土少,花盆小的限制,要適當給與合理澆水:
耐旱的盆景一般建議在春季每半個月澆水一次。連續的遇到5天下雨期,花土可以使用塑料袋護住,不要再有水流到花盆,不然會導致爛根。
夏季給耐旱的盆景澆水,高溫時,可以每天澆水一次。溫度低於30度可以3天澆水一次。期間每天使用噴霧的方式,打溼主幹葉片。
秋冬兩季在給耐旱樹種澆水的時候,我一般10天左右澆水一次。

以上是我個人在養護盆景時,澆水的方法。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氣候不同,大家可以參考,澆水天數可以酌情增減。

J. 盆景造型怎麼製作 懸崖盆景製作

樹坯的選擇

無論選擇何類樹種作為樹樁盆景的素材,首先應進行坯料的篩選。樹坯的選擇來源於兩個方面,即山野樹坯的採掘和樹苗的培植,因為我們對樹樁的要求要以蒼古樸拙為主,因此一般都要選用樹齡長,形態優美,在自然生長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樹坯,若單以人工從小栽植到選為素材,再進行加工,則造型時間長,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採掘野生坯料來進行加工。

在採掘野生樹坯時,要以樹齡長久,生長旺盛,形態本身一般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懸根露爪的坯料為好,同時必須注意根據具體坯料的生長特性,確定其採掘過程與採掘時間。我們認為,應以樹木進入休眠期後採掘較為妥當,如初冬至初春,冬季採掘須注意保護樹坯不受凍,以免來年難以成活,春季在樹木萌動時,採掘較好,既可避免傷凍而增加維護管理的難度,又可視其萌發姿態確定其技乾的去留。當然,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別較大,應視各地氣候特點而定。

因山野採掘的樹坯,一般樹齡較長,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時視樹種確定主根或側根、須根的截留以及多餘枝條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幹,並剪短使其萌芽,根據樹坯的具體情況考慮其將來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發力較弱的樹種時,要適當多留一些技條,採掘能在根部帶土則盡量帶土,若實在不能帶土,則用泥蘸糊根部用穀草或筐、簍包裝捆紮,鋪之以苔蘚,保護樹坯在運輸途中不致失水過度。樹坯一般在地下深埋養護為好,待其成活後,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時注意旱天、澇天時及時澆水、噴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導致根、幹部腐爛,故深埋時,最好提壠築埂,當然對病蟲害也應當及時檢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樹坯,則可在其主幹。分枝長到一定程度時再行鋸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製作後即可栽植於盆中,但盆中土壤營養要跟上,為了使其萌發快速也可築埂植於地上。但要根據造型勤修剪、勤補皤。

樹坯的造型

樹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構思、因材造型,特別是自然類樹樁造型,切不可用規律類樹樁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樹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為蟠扎法和修剪法兩種。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後再進行的,有平剪、選剪等。但也有純粹用修剪方法進行造型的,如嶺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純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進行的。這是受中國畫法中「雞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響,「蓄枝」是指選定技位後蓄養技條,包括將來要成為樹乾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樹干、枝條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運用於嶺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過程,樹坯經挖掘後按造型要求長短、高矮進行截干截根,當定植萌發新技後經選定技位,矯正帶引技形朝向,蓄養到粗細合度時,按照造型要求的長、短、粗、細及時進行剪截,接著萌發新技,又再次進行剪截,如此反復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雞爪」技成型。而我國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輕剪」,或「輕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棕絲蟠扎)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絲或金屬絲對樹樁進行造型。棕絲蟠扎屬傳統盆景樹樁的造型方法,一般將樹干或樹枝作成半圓型的彎子,重復或變化造型,這彎子稱為「漢文拐」。在川派樹樁盆景造型中,棕絲的操作有搭絲、翻絲、偷絲、留結等。搭絲分為背、繞、箍等;翻絲分為單股上翻、單股下翻、雙股對翻、雙股下翻、雙股上翻;偷絲分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彎偷、纏偷等;留結分為活結、定結、上結、下結、平結等;彎子有半彎、新月彎、一寸三彎、米彎等。


(金屬絲的兩種纏法)

樹干矯正法

金屬絲的蟠扎是用銅絲或鉛絲對樹坯進行造型,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時有麻煩,一般用鉛絲,銅絲價格較高。金屬絲的粗細是根據樹乾和樹枝的粗細來確定的,14號至20號絲較為常用。皤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纏繞。邊扭曲樹枝(干)邊纏繞,或左或右,絲與樹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勻,以防扭傷樹干(枝)的形成層和樹皮,若是易脫皮的樹種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幹再行纏繞。

不論棕絲或金屬絲蟠扎,有時蟠扎較粗不易彎曲的主幹時,還可對樹干進行縱向或橫向開口使之易於彎曲。縱向開口有龍力法、滾刀法;橫向則有單切口法或連續切口法;川派樹樁造型中對大樹蟠扎則一般使用「撬扛彎曲法」。(壅土提根法)

提根法

為了增加樹樁盆景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情趣,對一般樹根都要進行提根處理,使其基部顯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穩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給人以蒼古雄奇的審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沖法;桶、筐狀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樹樁栽植於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樹樁基部高於盆沿但不外露,待樹樁定植成活。後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廣露根部最後定型後再翻入淺盆中。深盆平栽水沖法,把樹樁深植於盆中,當其成活後,在每次沖水時,有意識讓水流稍強沖擊樹蔸部,使泥土脫落樹根逐漸顯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狀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則是用無底的木桶或無底筐將樹樁圍住,裝入河砂或砂夾小卵石並時常在桶、筐內注入水肥,待樹樁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時,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漸扒去砂石,每次間隔半年或一年,最後去掉桶筐後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內。另外也可直接將樹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漸露根部。

雕鑿法

為了使樹樁顯現其在大自然中經風雨雷劈而呈現的蒼柏之態,可對樹干進行人工雕鑿,甚至可以劈開樹干。目前樹樁盆景創作中,由於大自然樹樁的採掘日漸不易,蒼老的樹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們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樹木去選擇粗壯的素材進行加工,這些樹木因為樹齡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經風歷雨,就必須對其進行老態處理,這種處理多用於松柏類等生長較為緩慢的盆景。如對神枝和舍利乾的處理就是一例。比如,將一株松柏類的樹樁用雕刻工具按構思將其干較上部分樹皮,依吸水線扭曲、迂廻剝去,顯出樹干木質紋路,然後塗上石硫合劑或防腐劑以避免病害,經過養護而成為一株蒼勁的樹根。

盆缽的配備

樹樁盆景的配盆要根據樹樁的造型特點進行配備。在大小、深淺、款式、色調、質地上都要協調一致。(斜乾式樁景用盆)

從選擇盆缽的大小看,若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含土太多也就會蓄水過多,造成根部缺氧爛掉或徒長。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植物生長。

一般來說,矮壯型的樹木,單株栽植時盆口面積應小於樹冠面積;盆長要大於樹乾的高度;而高聳型的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積則必須大於樹冠范圍;盆的長度可小於樹乾的高度;樹樁組合類盆景,盆長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組合空間。而盆的深淺對樹樁的生長和景觀的美觀也有影響。用盆過深,可使樹樁景觀顯得矮小;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粗壯、技盤豐茂的樹樁顯得頭重足輕,給人一種不穩定感,而且相對來說養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較少,難以栽種。(直乾式樁景用盆)

樹樁的形狀也是選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選較深一點的盆缽,特別是規律類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乾式可選深淺適中的盆,懸崖式樹樁則只能根據懸飛程度選擇深千筒或中深千簡盆。樹石組合類盆景則應選用淺盆以利於水面,石材的處理。同時在盆的形狀上也應有所變化,樹木扭曲蜿蜒、虯勁變化,則可選圓盆或橢圓盆。樹木剛勁有力則可選稜角分明的盆缽;盆缽上的裝飾線條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會影響樹樁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調上也應視具體樹樁而定,如金彈子,樹干黑褐,樹葉深綠,宜選用色彩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樹干淺黃,樹葉翠綠,則應以深色盆為好。樹樁盆景的配石與配件。

樹樁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與樹木配合布置,這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一種獨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會使盈尺之樹,顯出參天之勢。在懸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於根際,就彷彿樹木生長在懸崖絕壁之上。樹樁盆景有山石點綴,就增添了詩情畫意和自然趣味。松樹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種襯托和對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園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樹木與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園式配石即模仿庭園中人工布置樹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樓、閣、動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質或石質模型。樹木盆景增加配件後,可增添生活氣息。應用配件時,要注意符合自然環境和景趣,注意遠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調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陳設觀賞或展覽的臨時性裝飾處理,在平時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響樹木的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熱點內容
梅花代表什麼動物 發布:2025-09-11 08:34:40 瀏覽:18
楊柳七夕 發布:2025-09-11 08:34:39 瀏覽:22
深圳學盆景 發布:2025-09-11 08:19:45 瀏覽:862
巴南茶花廣場 發布:2025-09-11 08:18:10 瀏覽:618
一車荷花酒 發布:2025-09-11 08:17:28 瀏覽:115
貴陽情人節手錶 發布:2025-09-11 08:08:08 瀏覽:630
7月幾號情人節 發布:2025-09-11 08:06:19 瀏覽:396
狗骨頭樹盆景 發布:2025-09-11 08:02:43 瀏覽:496
纏絲玉蘭花 發布:2025-09-11 07:31:18 瀏覽:466
仙人指頭盆景 發布:2025-09-11 07:20:24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