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樹盆景
A. 請問怎樣讓盆景樹根盡快長粗
盆景樹根長粗抄是和樹襲勢有關,根繁葉茂,相對葉茂才能根繁,這是生長態勢上來說的.
其二,根生長在土裡,相應沒有暴露在陽光空氣中長的快.這里不是指根須,而是指根與干之間的理部和粗根部分.暴露刺激根系向下更快地生長,也帶來根的加粗生長,所以要定期地對根部表土逐漸去除,達到露根增粗們目的.
B. 我想做盆景,這個樹樁是活的,但沒根,怎麼讓它活下去
搞不清這植物喜乾旱來,還是喜濕的話源。千萬別就簡單插濕潤的土裡。因為有些會霉頭,爛掉的。我弄得多了。
就用個小花盆裝沙子,下面墊個碟子。把這樁埋沙里。放半陰處,(搞不清習性,不可全陰),千萬別暴曬。
每天檢查沙的濕度。淋水淋到花盆的水漏碟里就行。這樣保證不會積水,也不會斷水。有噴壺的話,噴噴葉子。 頭一周是要小心點的了。等一月後,再看情況。 如季節合適,清理沙花盆時發現有根了再移。如沒根不可粗暴移,再放回繼續養。
這段時間千萬不可施肥。 一點都不可。澆的水最好是雨水,差一檔的就是經停頓一夜的自來水。
C. 從山上挖的盆景樹樁怎麼截根容易上盆又不會影響生長
1、挖掘老樁宜在冬、春和梅雨季節,這時挖出的老樁易成活。挖 掘時要注意保護內須根容,多帶須根,截去主根。然後強修枝葉,使其骨架「輕 裝」,僅剩極少細枝小葉。
2、當樹樁在盆里活立起來,須經常在枝幹樹葉上噴水,還要適當遮蔭。這時, 如樹樁萌發的嫩芽,有些位置不當,要毫不心疼地剝去。夏日應多見陽光, 秋天進行修剪、整枝造型。
3、其實,只要樹樁挖來時保持不幹、新鮮、及時正確地截剪,迅速種好,保持濕潤,是較易成活的。而保持濕潤又是管理中的一個關鍵。
採用深埋加噴水是是不錯的方法,即埋的高度是主樁高度的2/3或3/5處為好(注意:要將期待發芽的枝杈露於土外)。待其發芽成枝時,逐漸減少圍土。過早或開始就將根部露在土外,是造成不發芽以致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D. 什麼樹的根適合製作盆景
盆景是一種藝術,一種有生命的藝術它是從我國盆栽,石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以樹、石為基礎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盆景身為一種藝術自然可以陶冶情趣,豐富生活。
盆景還有利於搞活經濟,增加收入,大家都知道盆景藝術品所用的原材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價樹樁和石料,然而它們所能創造未來經濟價值卻是難以估價。
盆景還具有良好的生活效益。
盆景可以作為家庭擺設,起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作用,具有降低溫度,增加溫度,減弱噪音的作用。
說完這些你是否已經心動了呢?
接下來都教大家這怎樣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盆景哦!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嗎?
知己當然是量力而行,目標別太高啊!
知彼就是要了解怎麼作物適合做盆景啦!
盆景選擇標准:
1, 葉細小,節短枝密,
2, 適應性強,病蟲害少。
3, 容易施肥,生長緩慢。壽命較長。
4, 形狀色彩樣化
下面就給大家幾個參教吧!
如蘇鐵、金錢松、梅、火棘類類、紫荊、紫騰、榕樹、石榴、金錢柑、九里香、六月雪、福建茶、觀音石。
呵呵!關於石頭嗎?憑你我各自的靈感去挖吧!
下面就要介紹一個盆盆了,呵呵!盆盆可是門面不可小視哦!
1.紫砂盆
2.釉陶盆
3.瓷盆
4.鑿石盆
5.雲盆
6.水泥盆
7.泥瓦盆
8.竹木盆
10.塑料盆
11.銅盆
E. 清明前後移植野生棠梨樹根做盆景能發芽成活嗎
會發芽的,有土球最好,最好選用上一年育成的棠梨實生苗。這種砧木在5月份如果進行嫩枝嫁接的話,可當年培育出高度1.3米以上的成苗。早春扦插苗。結合早春硬枝嫁接,將棠梨苗剪截成15-20厘米長的插穗進行扦插。當年生播種苗。要加強肥水管理,早培早發,爭取早日達到嫁接用砧標准。
嫁接時間。5月上旬至9月中旬均可,避免雨天進行。在具體操作時,要根據接穗和砧木發育程度來安排。標準是:砧木粗度應達到0.5厘米以上,發育健壯;接穗為當年新發的未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F. 以根代桿樹樁盆景的栽培技術
以根代乾式盆景的提根應逐步分次進行,不可操之過急,以免細根裸露過多,造成植株死亡。
G. 樹根盆景多長時間會發新根
一盆藝術性較高的樹樁盆景,往往需要幾年、幾十年時間才能創作出來,在較短時間內創作出形神皆佳的樁景傷口無疑是盆景愛好者和製作者的願望。實踐證明,通過人工促老催古的技術處理,可以達到短時間內使樁成形的目的。
其技術措施是:
1、選材 每年冬季或早春,可到荒山瘠地、崖頭風口、懸崖峭壁等處選取適宜作盆景的植物材料。這些地方由於生長條件差,樹木多低矮畸形,容易形成干低枝曲、姿態優美的奇特老樁,並易移植成活。
2、截枝養冠 它是樁景造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操作方法是:待樹枝乾的第一培養到一定粗度時加以短剪,讓其生出斜枝或橫枝。修剪輕重根據樹木的生長特性決定。之後,依次培養出第二節、第三節等。通過不斷地修剪,使樹冠達到樹樁造型的需要。
3、蟠扎 用鐵絲等材料綁扎樹扎的枝幹,使之按要求的彎曲姿態生長,待其生方向固定後,再解除蟠扎物。蟠扎宜在適宜的季節進行,否則,易扎斷枝幹。
4、撬樹皮 在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在樹乾的一定部位用尖刀插進皮層中,順韌皮部輕輕撬動,使樹皮與木質部慢慢分開,這樣在樹幹上可形成瘤疤而具古干之態。
5、挖干 在主要觀賞面上用刀鑿、木鑽鑽出一些小洞,然後再填滿濕土,使小洞漸漸爛成大洞。這樣可形成千瘡百孔的自然景觀。
6、撕開 把樹樁上需要疏掉的干或枝,不用剪刀剪截,而用手從其基部強行撕裂取下,或經攀折拿掉,從而使保留的樹幹上產生自然的劈疤,有被風雷襲擊之狀。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後,在疤處塗上少許鹽酸,則樹樁更顯蒼白自然。
另外,為使樹干蒼古奇特,還可用刻刀在樹幹上刻上條狀小溝,經一段時期的生長,樹幹上也能出現枯朽斑剝、自然暴皮的景觀。或採取劈干、扭干、剝乾等方法,使樹干產生傷疤,形態古拙,具有歷經滄桑之狀,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樹樁盆景放置在什麼地方才好?
樹樁盆景放置的地方,除了需要通風透氣外,必須考慮到光線的問題。每一樹種對光線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喜光類和耐蔭類。因此要根據對光的要求來決定盆景是擺放在陽光下還是在有遮蔭的地方。
例如對於喜光類,如果把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庭園或天井中,則樹木生長健壯,葉色翠綠,花繁果茂,盡顯盆景的觀賞性;反過來如果把它們放在樹叢濃蔭下或庭隅廊下,因為陽光空氣都不充分,也沒有雨露的滋潤,樹木往往生長不良,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長時間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而對於耐蔭類,例如羅漢松、山茶等,在夏季如果放在陽光下直射,就會使葉片尖端和邊緣枯焦,甚至整片葉枯焦脫落。
盆景樹木對光的要求可以根據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第一,針葉的松類樹種,大多為喜光類;而葉片呈扁片或鱗形的一些柏類樹種以及竹柏、羅漢松等,都是耐蔭類。
第二,常綠闊葉樹種如黃楊、冬青、山茶等,多是耐蔭類;而落葉闊葉樹種如梅、紫薇、石榴等,多為喜光類。
第三,葉質較厚或革質的闊葉樹,多為耐蔭類;葉質薄而較大的闊葉樹,多為喜光類。
第四,野生林下的小灌木如六月雪、南天竹等,多為耐蔭類;原生長在曠野或陽坡地的樹種如 ji木、雀梅等,多為喜光類。
樹樁盆景根部處理技術
自然界深山老林溪邊澗畔的一些老樹,由於泥土被水沖擊而流失,樹根常裸露於地面,蟠曲如龍爪,非常奇特。為了使樹樁盆景也能產生這種形態,提高觀賞效果,可用提根法來達到此目的。
(1)深盆高栽壅土提根法先將樹樁栽於深盆中,使其主根和側根高出盆面,然後在根部周圍壅土成饅頭形,不使根外露。一年後,用小耙自上而下一層層掏去表土,每掏一層後間隔半年至一年再掏一層,使樹根逐漸露出土面,不致因突然露出土壤而損傷根的柔嫩組織。經2-3年後,再結合翻盆,逐年將根向上提,使樹根裸露即成。
(2)圓筒沙培提根法選深40-50厘米的圓筒,在筒的下部填培養土10-20厘米,然後把易發側根和不定根的樹種樁胚栽人圓筒,再用河沙填滿圓筒,並加強肥水管理,待樁根在筒中生長伸入培養土層後,分3-5次逐漸掏出上面的河沙。每次掏沙間隔半年或一年。待根長好後,即可把樹樁從圓筒中脫出,栽於淺盆,栽時予以適當整修造型,使根裸露於盆面。
(3)深盆平栽沖水提根法樹樁深度栽植以根不露出盆面為好,栽後植株根系不斷向深處伸長。養護一段時間後,在每次澆水時,提高水壺,使水沖於根部,逐漸將根部泥土沖掉而使根部露出。再結合翻盆提高根部的栽培位置,使根部裸露部分逐漸增多,使其造型逐步完美,以供觀賞。
樹樁盆景環剝換根法
環剝換根法即應用花木無性繁殖時常用的環剝高壓技術,促進需要改造的樹樁在主幹的適當位置發出二重根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再將植株原來的根系連同有缺陷的部分一起截除,從而達到更新的目的。它是近年來樹樁盆景整根技法中提倡的一項新技術,也是一種常用的整根技法。現將其措施介紹如下。
一、環剝時期及條件
環剝換根法要求必須植株在生長健康的狀態下,於春季新芽萌動前(一般為2月中旬)進行。
二、所需工具與器材
手鋸、切接刀、狹鑿、手錘、鋼絲鉗、鐵絲網一塊、直徑4MM的銅(或鋁)線一段,山泥與砂適量。
三、環剝換根手術步驟
1)觀察整株植株,選擇適當的換根位置,並做上記號;
2)用手鋸、切接刀和狹鑿在換根位置上刻出寬4㎜、深3㎜的一圈槽(也不一定要完全環剝),切面盡可能地保持光滑為宜;
3)將銅線或鋁線嵌入環剝槽中,並用手錘敲擊,使其貼合樹干,這樣容易促發新根;
4)將鐵絲網剪成適當大小,圍成直徑3-5倍於樹乾的圓筒,下端埋入盆中(必要時通過盆底漏水孔加以固定),注意使上端平面超出環剝平面3㎝以上。在圓筒底部先放入一層粗砂,再填入山泥和砂混合土,稍加振動後澆水,最後將土填至環剝平面上3㎝左右處;
5)將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又稍有遮陰的場地養護。盡可能把樹樁處於溫度為15-25℃和濕度為70-90%的條件下,從6月份開始,每隔半個月將盆旋轉180℃,使植株發根均勻(注意不能把盆景放於完全背陽的地方,否則影響發根);
6)8月份可以扒開表土,觀察發根情況,並經常調整盆景朝向,進一步促發新根。9月中下旬開始,分幾次將表土取出,使新根露出土面,促其成熟板結。此時新根旺發,可以從鐵絲網中看到白色的根尖,由於鐵絲網限制了強根的進一步發展,又促使弱根、側根與更多的新根發育、產生。注意冬季照常養護,並可適當採取一些保溫防凍措施;
7)翌年2月,解天鐵絲網除去土與銅絲,將已生發的均勻根系分類修剪;大部分根剪成5㎝長;長勢太強的根剪留3㎝左右;細弱根可以不剪。同時將原來環剝槽向下加寬2㎝,加深1㎝左右,在槽內上部重新紮上銅絲,進一步減少老根對植株的營養供應,以促發根系,再重新圍上鐵絲網並培上山泥;
8)到第三年2月,當初剪短的新根上發出的須根已長到鐵絲網處時,可以起盆,從銅絲下端無根處截取主幹,去掉銅絲植入泥盆,精心養護;
9)上盆一個月之後,可開始施淡肥。再經過數年的精心培育,待新根長粗能初步露出土石後,換根手術已經基本完成。
上述步驟與要求,可以按樹種及主幹的粗細加以靈活變化與調整。換根截下的帶根殘樁,經過適當處理後,也可繼續栽培(如作劈樁盆景等)。
四、剝換根法優點
1)植株的干與根是樹樁盆景藝術美的主要所在,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可以避免主幹與露根因各種原因而受到損傷;
2)植株幼小時的一些小缺陷可以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明顯起來,直至影響盆景的觀賞效果。採用此法後,可以減少盆景植物的主要生理缺陷,如片根(俗稱雞爪,指盆景的露根在偏向一側發育)、腰高(指主幹部分因過長而失趣)、基細(俗稱小腳,指植株根頸明細細於上部主幹,是嫁接最常有也最常見的毛病)以及扁平乾等。
樹樁盆景葉的控制
樹樁盆景樹種中,小葉觀賞價值較高,而植物的先遺傳因素決定了葉的大小。如果從原種上得到小葉,除了嫁接法脫換品種外,就要靠控葉來實現小葉化。
控葉的方法有水控法在春季發芽前後,讓盆土保持偏干狀態一至二個月時間,直到出芽長葉定型,葉色轉深後,才給以較充足的水肥。夏末秋初溫度開始下降,秋芽將出,也要進行控水。特別在出芽時讓盆土保持短時間乾燥,新芽會明顯偏小。出芽後在三片葉處摘心,既能控葉,又能保持樹樁構圖比例,效果更好。控水需在發芽長新葉期間重復多次進行,稍有不慎,水多就會前功盡棄,水過少使樹體失水脫去老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控水期間必須十分注意觀察,每天判定盆土的含水量。當出現老枝葉無力下垂,葉色發暗,中度發黃時,就必須澆水,以防進一步掉葉枯枝。幾天內的澆水量要嚴格掌握,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是脫衣換景觀骨的操作手法之一。局部的老葉掉落,是植物適應乾旱,自我保護的生理功能作用的結果。只有出現全株嚴重的焦葉干枝且不掉葉或掉葉少,才是真正危及生命的失水狀態。
控水期間遇上下雨未及時遮蓋或轉移,控葉失敗,某些樹種葉控可採用剪葉法得到小美的葉。迎接重要的客人、節日和展出,也可用剪葉法。控葉樹剪葉時間應在春天,秋天發新芽前,或春葉發出後過大時;迎展剪葉時間多在展出前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將整株葉悉數剪除並剪去較長的枝梢,剪葉前適度澆水施肥,一月內會重新出葉,新葉會明顯小於上一輪葉。筆者有一盆友,每年春夏都採用摘葉法培育小葉,摘葉同時進行縮剪,初春發芽後摘心,滿樹小葉十分可愛。如因品種問題或其它因素,初春摘葉後所發新葉仍然偏大,可在加強水肥的同時,再次摘除新葉,必須再發較小的新葉。本人的岩石盆景用此法,培育出滿樹蠶豆大的小葉,更小者僅黃豆般大小。小葉榕葉也小到黃豆、蠶豆般大小。
如將控水法與剪葉法相結合效果會更佳。
剪葉法適合在該樹種生長旺盛期、新陳代謝功能強的春夏秋初時節進行,且必須在成熟的樹上進行,三年以下的幼齡樁不宜應用。摘葉後短期內會影響樹的光合作用,影響為根榆送養分,必須在葉的生長期進行,只有特殊情況才在晚春和初夏時進行。
H. 小的樹苗做盆景主根需要剪掉嗎
不用剪,會傷根。
淘寶網:盛世鑫毅植物園,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內臘,黃楊等盆景,價格容合理,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I. 把樹干鋸下來製作盆景,如何使其生根
製作的樹材主要由以下三種方法取得,以赤楠為例。
1.播種繁殖。11—12月赤楠種子完全成熟時,採集後播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潮泥沙)或腐葉土中。出苗後,到第三年10月開始帶土移栽於圃地,一般播種6年後才能上盆培育。若用播種繁殖,培育成蒼勁古雅的赤楠樹樁盆景,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①採掘時間:原則上以赤楠休眠期(10月至12月)採掘為宜。但考慮氣候特點和有利於赤楠樹樁成活的環境因素及管理等問題,建議在1月底至5月上旬採掘,盡可能避開寒冷季節和刮干風的天氣。
②採掘方法:首先必須對赤楠樹樁進行仔細選擇,以主幹粗大而虯曲蒼老,根頸膨大奇異且隆出土面,或被白蟻蛀食形成半邊空枯者為採掘對象。
根據赤楠樹樁的形態和欲培養的造型式樣要求,對主幹和大部分枝條進行初步截剪,再根據根系走向分布,決定下鎬部位,先斷主根,再斷側根,邊挖邊搖,裸根後挖出。
赤楠樹樁如有可能應盡量帶土挖掘或分年取出。
第一年挖開1/2,切斷主根和部分側根,再填上土,使之萌發須根;第二年再挖開剩餘1/2,切斷其餘側根後,將全株掘起,這種方法成活率極高,樹樁掘出後,迅速將根的斷口修剪平滑,然後蘸上泥漿,用濕稻草、青苔或蒲包、布等材料包嚴扎緊,以保證部不失水,並盡快運回栽植。
J. 盆景同一棵樹有l兩條主幹造形可以嗎
自然界樹木的體態,千變萬化,大多數是因為樹木的生長環境不同,促使樹木主幹姿態產生不同的變化,所以主幹的處理是樹木盆景造型的關鍵所在。盡管自然界樹木主幹千姿百態,但歸結起來,只有兩種基本形式:直干與曲干。曲干可以是「S」形的變形處理,又可分若干盆景形式,如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等等。
對樹木主幹的要求:
①不論曲干、直干,都要求主幹自下而上,有逐漸縮小的變化。變化速度快,可製作矮壯型盆景;變化速度慢,可製作成「文人樹」盆景。
②除直干外,都要求主幹線條有自然舒展和恰到好處的彎曲變化。
③如是一本多乾的素材,除注意上述兩點外,還要注意主幹的高低大小的變化、主次和疏密聚散的變化等。
對主幹的處理方法:
①截短:樹木盆景素材,自主幹基部到頂梢都在不斷地變化著,如乾的粗細、曲直、枝條在幹上的位置,樹皮的紋理色澤等,凡認為主幹上部哪一段缺少變化或表現平凡,就在哪裡截去;如認為留取的哪一段高度不夠,為求完美協調,當立最高位置的枝條來代替頂梢。
②使用簡單機械矯正主幹伸展姿態,使之IN而短之或使主幹線條更為蒼勁生動。曲直皆屬天賦,唯求主幹線條符合盆景美的要求,並使其特點充分發揮,都有成為佳作的可能。
③小盆景的主幹造型,一般都加以適當彎曲,以求體現蒼勁遒曲。
2.枝條處理
枝條處理,最集中的體現了盆景造型的取捨、調整、矯正的具體內容。
(1)枝條的取捨:和枝條取捨最為關切的問題有枝條的淘汰、第一枝在主幹的理想位置、枝條的長短、枝條的疏密、枝片的變化、樹冠的組成、樹冠的外輪廓線描述等等。
一般規律,枝的粗宜是出枝處主幹粗的1/4左右。直幅畫面作品,枝的長度應大大短於主千的高度;橫幅畫面的作品,枝的長度有可能超出主幹的高度。
第一枝應在主幹高的1/3處上下或2/3處上下最為理想。松樹盆景出枝宜略高,以體現其風格的高昂挺拔,但不宜在主幹高的1/2左右出枝。
第一枝與其上部枝條的間隔距離最大,以示突出主枝。越向上發展,枝條的間隔距離越密,以求樹冠豐滿,並注意防止「露脖子」現象出現。對枝條的取捨控制,下部從嚴,上部從寬。
第一枝為全樹最長枝,依次向上發展,應是逐漸變細、縮短。以形成樹冠為不等邊三角形。就枝條總體處理,有前後、長短與疏密的變化,使樹冠實際外沿線應是一條有起伏、有進出、有韻律節奏、音樂感很輕的自由曲線。
造型過程中應避免的枝條,大體有輪生枝、對稱枝、直立枝、內向枝、近距離平行枝、交叉枝、正前枝、正後枝、切干枝等等。對這些枝條的處理方法一是調整其伸展方向,二是直接刪除。
(2)枝條生長方向調整。有上下調整和前後調整。
自然界樹木枝條的生長方向,因樹種、樹齡、生長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歸納起來大體上有如下不同形式:上伸式、平展式、下垂式、放射式。
松柏類盆景的枝條宜用平展式和下垂式,而枝條的平展或下垂的角度一般在45。至900之間,.同一棵樹上的枝條和主幹所成角度一般控制一致,不宜隨意改變。對雜木來說因樹而異,可以適當放寬,允許「雜夕,一些。
枝條的前後調整有個范圍,一般只宜在一個平面上作角度不大的調整,以求枝條有自然舒展、樸素大方之美。
(3)枝條伸展姿態的矯正
「剛柔相濟」是樹木枝條伸展姿態的基本要求,指的是一根 枝條的姿態變化,應具有剛與柔 兩種性質不同的線段同時存在。 如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線段進行分解,不外於包括直線和圓弧線,以及由它們相交出來的有硬角和軟角,而直線、圓弧線又可分成長、短、粗、細不同的各種線段。我們要將以上各種不同性質 的線段,組織在一根枝條中,使之在自然舒展、協調適中的前提下,略呈不規則的變化發展,這才是符合盆景藝術要求的理想姿態。
在枝條造型中,應盡量避免波浪式、鋸齒式、直線式、弧線式等簡單而又單調重復的姿態出現。
隨著枝條的發展,逐漸形成枝片。枝片的造型不應過於嚴正、過於規范,要求略為自然鬆散。片子的大小、形狀,視枝條自身的條件及其同上下、左右各枝片的互相關系而定,務求配合默契,協調適中。每一枝片必須有一根主枝貫穿始終。大枝條也允許有多個分枝,以便形成枝中有枝、片中有片的生動、活潑、真實的姿態。
3.根部處理
根是樹木賴以生存之本,也是盆景樹木重要的觀賞部位,也是作品完整性的體現,故不容忽視。
用「根盤」二字來描繪樹木根的群體性和群體結構是十分抓住要領的。根盤的主要作用在於穩固地支撐整棵樹木,並有吸收和儲存營養的功育旨。
一個理想的根盤,它必須是:
①四面八方有根,而且在根盤的左右兩側略前和略後都有較為強大的根群,才見得安穩、牢固。
②根自根盤伸出後,要有一、二級分枝,才見得蒼勁而有年代感。並要求其姿態有變化和流暢感,避免生硬、重疊、交叉等忌根。
③根盤緊密貼在土面,根的伸展要平整,不可有高低錯落,才顯得有力量。
④根盤必須帶土隆起於土面,接受陽光照射,以求根的皮層的老化並和主幹皮表相統一。
對根的處理,也必須是通過取捨、調整、矯正等手段,才能達到理想的根盤結構。
由於松樹盆景形式不同,對根的分布要求也有不同,在這里就很講究均衡、藏露等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
五、養護完善
養護管理是樹木盆景造型的繼續,是作品養護完善階段。它短則二、三年,長則十、廿年或更長的時間。它的主要內容有盆土配製、肥料使用、水分控制、場地選擇、整形改作、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其中整形與改作作業就直接關繫到作品形象的塑造,其他各項則是從樹木盆景的健康生長的角度促使作品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