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佛肚竹

盆栽佛肚竹

發布時間: 2021-01-16 10:26:31

A. 佛肚竹盆景要怎樣鑒賞

佛肚竹盆景的藝術鑒賞:自古以來,人們都將竹作為剛直、貞節和虛心美德的象徵專,竹屬與梅、蘭、菊合栽古稱「四君子」,竹與松、梅合栽於一個盆缽之中,即成聞名遐邇的「歲寒三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B. 盆栽佛肚竹如何進行養護

佛肚竹竹稈的部分節間短縮而膨脹,富有觀賞價值,尤宜盆栽。竹枝葉秀麗,幽雅別致,四季常青,深受大眾之寵愛。
佛肚竹與其他竹類一樣,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水分十分敏感,既要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一旦盆土乾涸,幾小時之內竹葉就會捲筒。所以盆土須保持潤而不濕,半干則需澆水,但又忌積水。空氣乾燥時,還應經常向葉面噴霧,以使竹葉四季青翠。
盆栽用土宜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可用腐葉土、菜園土及有機肥各1份進行配製。每年初冬追施1次有機肥,以利保溫越冬,促使鞭根生長。要防止施肥過多所引起的筍變、竹節伸長、節間平直不膨鼓等現象。盆栽2~3年的植株應進行分株更新,去除老竿及缺乏生機或蟲蛀筍,保留培養幼嫩竿,使植株充滿生機。
分株於每年的3~4月在竹筍未出土前磕出,選壯竿留於原盆,其餘的分成個體,將竹竿短截,另行栽種。切竹鞭時最好帶有宿土,保護好筍尖。
亦可進行壓根繁殖,結合換盆進行,選無病蟲害的粗壯竹根頂端,長10~15厘米,橫埋於盆中,覆土10~15厘米,踏實,澆足水,移至避風向陽處,床面蓋上5~6厘米厚的落葉或雜草保濕。新筍出土後扒開落葉讓其自然生長。
金針蟲在地下可為害竹鞭、嫩筍,造成退筍或孔洞折斷。可於早春用5%辛硫磷1000倍液澆根,另外辛硫磷液可兼殺地老虎、蠐螬、螻蛄等多種地下害蟲。也可用5%西維因粉加細土製成毒土撒入盆中,殺滅成蟲或幼蟲,常用的比例為1:1、
每年竹筍出土前後常有蚜蟲為害嫩葉,可用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或馬拉硫磷1000倍液殺滅。

C. 佛肚竹盆景的養植要點

矮化的話 可以用多效唑,如果沒有的話,就在筍期少澆水

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內暖濕潤,喜陽光,不容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移植時,選3-5竿母竹,盡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接處。移植後應置於陰濕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佛肚竹平時養護,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大濕;氣候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噴水。新竹抽出後,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過控水來抑制其生長;每次扣水至頂梢嫩葉發灰微卷時,再澆透水。往復幾次,就可明顯抑制植株長高。除盛夏外,都應給予全日照。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或豆餅作基肥即可。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應移入室內向陽處,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

D. 盆景佛肚竹怎樣養護

盆景佛肚竹的養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環境:
剛栽種的佛肚竹盆景,回澆透水後,置於蔽蔭答處養護l0天左右,再置於半陰半陽處養護5天,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細心養護。因盆缽淺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曬易損傷根系,故要適當蔽蔭。秋末冬初,當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應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溫過高對來年生長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缽埋入向陽背風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澆水:
佛肚竹喜潮濕,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盆內不可積水。夏季是它的生長旺盛期,氣溫又高,早晚應各澆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內後,葉面塵土多,要適當向葉面噴水,使葉片保持青翠美觀。
3、施肥:
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使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4、整形:
佛肚竹生長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剪除,以免消耗營養。新生竹可視其形態,決定去留,如節短肚大,雖對造型有所影響,也應留下,待9月份分株時另植;如新竹干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剪除。
5、病蟲害的防治:
佛肚竹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蚜蟲、介殼蟲,要及時除掉。

E. 佛肚竹盆景有哪些生活特性

佛肚竹盆景基本檔案:學名:BambusaventricosaMcClure;

別名:大肚竹、葫蘆竹、佛竹、密節竹。專

科屬:禾本屬科、刺竹屬。

原產與分布:為我國廣東特產。

生活特性: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

F. 養育盆景佛肚竹,這幾點一定要注意,別說我沒告訴你

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佛肚竹一般盆栽於5厘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於竹鞭水平橫向生長。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湖石或石筍石,則更顯得景緻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移植時,選3-5竿母竹,盡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接處。移植後應置於陰濕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佛肚竹平時養護,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大濕;氣候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噴水。新竹抽出後,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過控水來抑制其生長;每次扣水至頂梢嫩葉發灰微卷時,再澆透水。往復幾次,就可明顯抑制植株長高。除盛夏外,都應給予全日照。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或豆餅作基肥即可。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應移入室內向陽處,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
生長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別萌發兩次新竹。春末夏初萌發的竹,竹節間隆起膨大,而秋發竹,竹節間大多不膨大,且節間長,一般不留。但也可用來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後長出的新竹,仍能隆起。由於盆栽佛肚竹土層較淺,養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發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來進行分株或扦插繁殖。這種枝上的節部都有隱芽,具有發根抽筍的能力。具體做法是:在梅雨季節,選取基部帶有腋芽的嫩枝條3-5節,並帶部分小葉,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種,然後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應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蓋,噴水保濕,有全光噴霧條件則更好,20餘天就可萌發出不定根。新根長出後要減少噴水;土插者可留床養護,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筍萌出後再移植。如生根後即上盆,則要放在背陰處養護半月,才能逐步增見陽光。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幾點:①盆土。要求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如果每年換1次土的話,平日可不用施肥。②澆水。生長期間必須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炎熱的夏天和乾燥的日子要經常向葉面噴水。冬季控制澆水,每周向葉面噴1次溫水。③施肥。生長期間每月施1次稀薄腐熟的有機肥,並注意經常鬆土透氣;冬季停止施肥。④溫度。冬季放在室內向陽的地方,溫度需保持在5℃以上。⑤光照。在春季春筍萌發開始到新筍長出,要盡量多見光並適當控水

G. 佛肚竹盆景要怎樣擺放

佛肚竹盆景的放置場所:佛肚竹盆景枝葉秀麗,竹稈奇特,可以用於賓館、飯店、會堂或居家客廳裝飾。

修剪整形:佛肚竹生長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剪除,以免消耗營養。新生竹可視其形態,決定去留,如節短肚大,雖對造型有所影響,也應留下,待9月份分株時另植;如新竹干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剪除!方法/步驟
1/3 分步閱讀
第一步:造型與用盆

用佛肚竹製作盆景,多採用叢林式,以表現竹林的自然風韻,但也有用一株或兩株佛肚竹來製作盆景的。如將兩株佛肚竹栽於一·個盆中,應一大一小、一粗一細、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應小、細、低,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如兩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這種盆景情趣較差。

2/3
第二步:栽種與繁殖

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種,均以5月或9月為宜。繁殖時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竹片將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間相連的粗根,將其剪斷,即可分植。栽種時要多帶宿土,以提高成活率。

3/3
第三步:養護管理

(1)場地。剛栽種的佛肚竹盆景,澆透水後,置於蔽蔭處養護l0天左右,再置於半陰半陽處養護5天,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細心養護。因盆缽淺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曬易損傷根系,故要適當蔽蔭。秋末冬初,當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應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溫過高對來年生長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缽埋入向陽背風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澆水。佛肚竹喜潮濕,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盆內不可積水。夏季是它的生長旺盛期,氣溫又高,早晚應各澆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內後,葉面塵土多,要適當向葉面噴水,使葉片保持青翠美觀。

(3)施肥。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使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注意事項
佛肚竹生長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剪除,以免消耗營養。新生竹可視其形態,決定去留,如節短肚大,雖對造型有所影響,也應留下,待9月份分株時

H. 佛肚竹盆景有哪些栽培優點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優點:佛肚竹不論地栽或盆栽,都能顯示出它瀟灑的風姿。這版種竹剛勁挺拔權、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長茂,雅俗共賞,自然入畫,是製作盆景的又一佳品。

選盆要求:佛肚竹一般盆栽於5厘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於竹鞭水平橫向生長。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湖石或石筍石,則更顯得景緻自然秀美。

材料選用:佛肚竹喜疏鬆、比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土壤,以腐殖土為主加少量沙土調勻後,即可使用。

I. 盆栽佛肚竹葉子幹了怎麼辦啊

最好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法,基本可以不使用葯物,進行精細的水肥管理,停止使用肥料,仔細的進行澆水,澆水做到見干見濕,另外將植物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下,讓植物自我恢復,待新葉長出後,可以逐漸施淡肥。

佛肚竹
佛肚竹又稱羅漢竹、密節竹。其植株較矮,竹竿幼苗為綠色,老竹呈橙黃色。老竹如養護得法,其葉和幼竹一樣翠綠。佛肚竹與一般竹子的不同之處,是竹結較細,節間短而膨大,好似彌勒佛之肚,又好似疊起的羅漢,故此得名。佛肚竹不論地栽或盆栽,都能顯示出它瀟灑的風姿。這種竹剛勁挺拔、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長茂,雅俗共賞,自然入畫。自古以來,人們都將竹作為剛直、貞節和虛心美德的象徵,竹與梅、蘭、菊合栽古稱「四君子」,竹與松、梅合栽於一個盆缽之中,即成聞名遐邇的「歲寒三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曰: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從上述詩句可以看出,古人對竹子的喜愛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
1.造型與用盆
用佛肚竹製作盆景,多採用叢林式,以表現竹林的自然風韻,但也有用一株或兩株佛肚竹來製作盆景的。如將兩株佛肚竹栽於一·個盆中,應一大一小、一粗一細、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應小、細、低,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如兩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這種盆景情趣較差。製作叢林式佛肚竹盆景,根據盆缽大小,一般用5、7、9株合栽於一盆。以5株為例,根據植株大小,將其編為第1、2、3、4、5號,製作時,常以第1、3、4號為——組,作為盆景的主體;第2、5號為一組,作為盆景的客體,起襯托作用,兩組之間並要留有適當的距離。
叢林式佛肚竹盆景以用較淺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紫砂盆為好,釉陶盆次之。如在其中放置一些大小比例適當、工藝精湛、造型優美的熊貓等擺件,會使盆景更添詩情畫意。如在盆缽中栽種2—3株高低不一的佛肚竹,再在盆缽適當位置擺上玲瓏剔透的山石,即成為一幅造型優美的立體國畫——《竹石圖》。
2.栽種與繁殖
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種,均以5月或9月為宜。繁殖時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竹片將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間相連的粗根,將其剪斷,即可分植。栽種時要多帶宿土,以提高成活率。結合分株、翻盆,要把老根、過長根和枯根剪除,同時剪去直立枝、下垂枝和過密枝,以減少植株水分蒸發,有利成活,並使株形更美。佛肚竹喜疏鬆、比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土壤,以腐殖土為主加少量沙土調勻後,即可使用。
3.養護管理
(1)場地。剛栽種的佛肚竹盆景,澆透水後,置於蔽蔭處養護l0天左右,再置於半陰半陽處養護5天,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細心養護。因盆缽淺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曬易損傷根系,故要適當蔽蔭。秋末冬初,當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應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溫過高對來年生長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缽埋入向陽背風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澆水。佛肚竹喜潮濕,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盆內不可積水。夏季是它的生長旺盛期,氣溫又高,早晚應各澆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內後,葉面塵土多,要適當向葉面噴水,使葉片保持青翠美觀。
(3)施肥。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使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4)整形。佛肚竹生長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剪除,以免消耗營養。新生竹可視其形態,決定去留,如節短肚大,雖對造型有所影響,也應留下,待9月份分株時另植;如新竹干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剪除。
(5)防病蟲害。佛肚竹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蚜蟲、介殼蟲,要及時除掉。

養育盆景佛肚竹,欲使其節短肚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選留夏竹。在北方養佛肚竹如不得法,新竹節長而細,和毛竹相差無幾,會失去其特有的風韻。佛肚竹一年有兩次萌芽期,第一次在初夏,另一次在初秋。一般初夏生長的新竹,節短、肚大(如養護不得法,仍會變得細長),要注意保留;而初秋生長的新竹則干細節長,故秋竹除留作種竹外,一般應剪除。
②控水。竹筍露出盆土,即應控制澆水。當盆土比較乾燥,母本嫩竹葉輕度萎蔫時,應先把佛肚竹搬到蔽蔭處放置半小時,待盆土和竹的溫度有所降低後,先向葉面噴水,一小時後再把水澆透。這樣反復幾次,當新竹長高到40厘米左右時,竹節即基本定型,再恢復正常澆水。
⑧土壤。佛肚竹喜酸性土壤,但北方土壤呈弱鹼性,故施肥宜用「礬肥水」,才能使其茁壯生長。
④剝筍籜。竹筍每節的外面都包著一片較薄的竹籜,裡麵包著側枝。當竹筍長到一定高度時(因竹乾的粗細不同,在同時間內長的高度差別較大),可把竹筍基部的籜剝掉1—2片,以後每周再各剝一片。剝籜時要特別小心,以免碰傷筍乾和側芽。剝籜最好在早晨進行。剝籜可促使側枝生長,使竹節間變短變粗,以達植株矮化的目的。
⑤打尖。根據佛肚竹大小粗細不同,待其長到一定高度時,可把竹筍頂端剪除5~8厘米,使植株結頂,促使側枝生長。第一次打尖後,如靠近頂部的健壯側枝生長很快,應進行第二次打尖,把頂部的健壯側枝剪短,留下2~3個竹節即可。

J.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有哪些要求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要求: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移內植容時,選3~5竿母竹,盡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接處。移植後應置於陰濕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

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或豆餅作基肥即可。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

熱點內容
百合蒸排骨 發布:2025-05-22 15:08:20 瀏覽:662
張百合個人資料 發布:2025-05-22 14:57:53 瀏覽:166
西蘭花有點發黃還能吃嗎 發布:2025-05-22 14:57:03 瀏覽:441
綠植店照片 發布:2025-05-22 14:50:24 瀏覽:166
北京插花學校單價內 發布:2025-05-22 14:49:44 瀏覽:285
櫻花配鳳凰火 發布:2025-05-22 14:49:38 瀏覽:715
綻放一朵美麗的心花 發布:2025-05-22 14:46:49 瀏覽:19
中國第九屆花卉博覽會 發布:2025-05-22 14:32:19 瀏覽:849
蘭花春蘭價格 發布:2025-05-22 14:31:29 瀏覽:4
中西情人節對比ppt 發布:2025-05-22 14:20:49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