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盆景園
A. 盆景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現知考古、文獻記載:中國盆景起源於東漢(公元25—220年),形成於唐(公元618~907年),興盛於明清(公元1368~1911年)。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雖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戀、酷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為適應需要產生「囿」、「苑」,發展形成「自然山水園」;產生「畫」,發展形成「自然山水畫」;產生「盆栽」,發展形成「盆景」。三者隨著人類的社會活動、經濟發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提高。
據現有考古、文獻記載,浙江省餘桃縣河姆渡新石器貴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片五葉紋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萬年青的植物,說明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將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觀賞。河北望都東漢墓墓壁畫中出現繪有一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架之上,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形象,特別是幾架的使用,說明早有東漢就已把盆栽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山水畫興起,當時畫家宗炳遍畫平生經歷過的山水,張於一室,以供臥遊,並寫下《畫山水序》,序中說:「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種對「咫尺千里」和「小中見大」的體會,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樹石縮在素絹上成為山水盆景畫,也可啟發他縮人盆盎成為盆景,可足不出戶,高枕臥遊。
發展到唐代(公元618~907年)出現寫意山水園和山水畫,盆栽者應用山水畫理將山石與植物組派盆景作出可貴的貢獻;廣州盆景藝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陸學明等人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受嶺南畫派的山水樹木繪畫技法的影響,創造以順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飄逸豪放」特色的嶺南盆景;蘇州盆景藝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提倡、指引下,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對傳統的「順風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頂」等手法進行創新,創造「粗扎細剪」的技法,製作力求順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蘇派盆景;上海盆景藝人殷子敏率領其學生,博採眾家長,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藝術和外來風格的基礎上刻意求新,創立「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園林部門建立盆景園,培育、創作、展覽盆景外,不少城市業余愛好者,在工作之餘,常以製作、欣賞盆景作為愛好。
1979年9月至10月,國家城建總局在北京主辦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展出各類盆景1100多盆。這以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分會每隔數年,舉辦一次「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使中國盆景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迅速發展。
同時,我國盆景界積極參加國際重大展覽,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中國盆景藝術,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並在國際盆景界享有盛譽。
B. 盆景園的功能訴求
為了給遊人以系統的盆景知識和便於展出,盆景園展區規劃可分成以下幾種形式:
① 按盆景分類布置:將景區劃分為樁景區、山水盆景區、大型盆景區、小型盆景區等。
② 專業布置形式:根據當地盆景風格優勢,都可以按專類布置,以突出當地盆景的特色。如單獨布置小菊盆景區、果樹盆景區、微型盆景區、木化石盆景區等。
③ 按流派風格布置:如蘇派區、揚派區、川派區、嶺南派區、海派區、浙派區、徽派區、通派區、福建風格區、中州風格區等。
④ 混合式布置:展區不大,可採用混合式布置。陳列展覽區,以室外展覽為主結合室內陳設,再考慮到藝術效果的同時,還得注意植物的生長環境,如水、光、熱、氣等。
C. 山東花卉盆景批發市場在那裡
在濰坊市福壽街和虞河路交叉路口西北角,那裡有個大的批發市場。是室內的。
D. 盆景園的分區功能
盆景園按功能來分,可分為:①門庭區(出入口.接待室或學術交流室);②展覽陳列區(樹木盆景.山水盆景.地方盆景.微型盆景.石供等);③生產.科研區(育苗養胚地.引種馴化.製作室);④養護區(溫室和其他養護設施).如何分區可以在實際工作中靈活掌握.
E. 急!!急!!尋找揚州的古跡、名勝、景點(多多益善)
汪氏小苑
位於東圈門歷史街區東首「地官第」14號,是揚州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鹽商住宅之一,房屋布局規整,裝飾雕琢精湛,庭院玲瓏精巧,文化底蘊豐富。小苑以其獨有的特色和鮮為人知的鹽商秘聞多少年來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來訪。
觀音山
觀音山位於蜀岡東,在唐朝揚州城的西南角,現在成為從唐朝遺址出士文物的保管地。從觀音山的山門走出,自東側繞到後面,這里就是唐城遣址。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茶園,在唐代的繁華情景已經看不到了。當了解到南北走向的土堤是過去的城壁時,引發起我們對歷史無情的感慨。在觀音山東側,有以黑磚重建天皇門及城壁後恢復原貌的成象苑,陳列著唐代的遺物。
盆景園
盆景園,清初為古鄖園,現主要由卷石洞天、西園曲水等景區和揚派盆景組成。
揚派盆景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具有「層次分明,嚴整平穩」,「一寸三彎」,狀如「雲片」等特點。盆景園內現存古盆景40餘盆,其中黃楊盆景「騰雲」,是我國在國際大賽中首次獲得金獎的作品。
隋煬帝陵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功過參半的帝王,隋煬帝陵位於揚州邗江區槐泗鎮,作為帝王之墓,既是一個旅遊景點,又有其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吸引著許多中外懷古者的到來。
古運河
運河揚州段是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穿城而過,沿岸古跡林立,風土人情獨特有趣。
從長江入口處開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國四大名剎之一的高旻寺;盛唐海上絲綢之路的渡口揚子津;鑒真東渡碼頭寶塔灣;伊斯蘭宗教名勝普哈丁墓;以及新老運河的分水嶺茱萸灣等。水線再向北延伸可順游古驛站高郵、蓮藕之鄉寶應等。
其他景點包括:
波羅紀念館、石塔、史公祠、文昌閣、文峰塔、仙鶴寺、冶春園、龍虯庄遺址、江蘇揚州國土公園、茱萸灣公園、龍川廣場、高旻寺、瓊花觀、東湖度假區、西郊森林公園、銅山森林公園、登月湖度假區、荷花池公園、普哈丁墓御碼頭、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朱自清故居、八怪紀念館、唐城遺址博物館、揚州博物館、許曉軒故居
F. 三葉赤楠盆景,你看 喜歡哪個
綠錦軒盆景園盆景素材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盆景和盆景素材,有時回間得去看看,三葉紅芽答赤楠確實是非常適合製作盆景,葉形短小密集,漂亮美觀,沁心,枝葉發達,生命力旺盛,四季常青,萌芽力強,耐修剪,這兩盆估計在有些時日,方顯三葉紅芽赤楠之優越感
G. 武漢有哪些花鳥奇石市場啊
武漢中華奇石館
2005-6-5 作者:報刊文摘 來源:武漢花卉網
武漢盆景奇石根雕藝術館自198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以來,在市建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逐步發展,並達到一定規模。我館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盆景、奇石、根雕專業性展館,在歷屆全國性大型展覽中,榮獲許多榮譽,並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下設有辦公室、奇石館和盆景園。在編職工12人,流動崗位職工2人。
一、奇石館地處漢陽翠微路歸元寺旁,佔地面積6700㎡,建築面積2500㎡。是目前國內藏石品種最豐富,設置完善,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型園林式藏石館。屋內有觀賞石、鍾乳石、礦物晶體等八個展廳,展區面積1800㎡,展品3000餘方,數百個品種。室外盆景展區面積2000㎡,有「高山流水」大型山水組景,「楚天一絕」「姑蘇楓火」等大型自然景點九個,盆景60餘件。
武漢中華奇石館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賞石展覽活動,如:一至五屆中國賞石展覽暨國際賞石展覽、柳州國際奇石節、亞太地區盆景雅石展、香港國藝博覽會,均取得優異成績(附後),尤以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最為突出。作為國際展覽的第二展區,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賞石專家數千人,高度評價了我館,他們一致認為不論是從規模上、品種上,還是作品檔次、展示效果、風格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許多城市建委領導來館參觀,如上海、杭州等地方領導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以遊客至上,將展覽主題切入到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以礦物晶體和化石為媒介,向各國遊客展示了東方奇石文化的魅力。
二、盆景園位於墨水湖畔,與武漢市動物園毗鄰,佔地26畝,建築面積3500㎡,是以盆景、根雕展覽為主的一個古典園林。 展示盆景作品1200餘件,已建成大型景點有:特大樹石組合盆景斷崖千層總是春、石林竹海、卧雲橫空、東岳松翠、靈屏神韻、崇山峻嶺都竟秀、巨龍戲珠等。室內展區湖光樓面積3500㎡,五個大型展廳,展示根雕作品200餘件,是武漢市民賞玩盆景、觀光休閑的一個高雅文化場所。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別具一格,獨具匠心」的造景標准,進行盆景園的景點製作。
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湖北盆景資源豐富,合理利用資源,發展湖北武漢盆景文化事業是我們宗旨。園內以湖北特有的對節白臘、榆、文母、三角楓等為素材,以湖北楚文化「飛揚的動勢、活潑的節奏、自然的神韻、寫意的效果」為造型風格,其動勢盆景在全國盆景界已頗具影響。其造型動勢飛揚,節奏分明,立意新穎,雖由人作完若天成。令人心曠神怡。每年接待遊客十餘萬人次。並受到盆景界專家及廣大遊客的好評。
盆景園積極參加國內外盆景交流展覽活動,如: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全國二至五屆盆景評比展覽,全國花卉園林博覽會,省市盆景評比展覽,取得了優異成績,確立了盆景園在全省盆景界的龍頭地位。
武漢盆景奇石根雕藝術館是在市建委領導下建設和發展起來的。不僅是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還是武漢市盆景奇石研究交流中心,以弘揚中華盆景奇石文化為宗旨。近些年來,我館把爭創市級文明單位乃至省級文明單位,作為館內的重要工作,積極推動藝術館精神文明建設,2002年我館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作為對外服務的窗口單位,積極配合武漢市山水園林城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實現創全省一流的盆景園,創全國一流的奇石館這一發展目標,在建委的領導和支持,在全體職工的勤奮努力,開拓創新下,更好完成今後的工作任務。
漢陽翠微路61號
郵編:430050
值班電話:84843750
漢口:武勝路花鳥市場,在泰合廣場對面;武漢港花鳥市場,在江漢路江邊出口處,對面的江邊;
武昌:中北路花鳥市場,在中北路,東湖路段;卓刀泉花鳥市場,在華師東門對面;元寶山花市,在武漢理工大學南門處!
這只是我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
H. 盆景園的規劃建設
一般來說,盆景園是指專門對盆景藝術進行存放、培育、教學及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專門性園林景觀。其規劃及建設涵蓋的主要內容有:1.規劃原則;2盆景園性質;3.面積大小;4.用地選擇;5.出入口規劃;6.展覽區規劃;7.生產區規劃;8.建築規劃;9.其他輔助設施;10.種植設計等.
I. 信陽哪有花卉盆景批發市場
信陽都是在廣州和鄭州進貨。。。。。大型的市場有3個 107國道有個軍韻花市,貿易廣場有家綠欣花市,賢山氣站那有家鑫玥花市,小量的拿貨這幾家應該可以 買盆景的話,358廠家屬院里有個盆景園子!
J. 徐州室內景點哪裡有好玩的
1)雲龍山風景區
山上文化古跡眾多,從北魏至民國期間,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跡。解放後雲龍山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雲閣、雲龍書院、杏花村、觀景台、同心台等一大批歷史景點。
2)雲龍湖風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2005。1994年12月11日與杭州西湖結為「姊妹湖」,雲龍湖水面共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還大一些,碧水青山,煙波浩渺,是徐州市璀璨的明珠。
雲龍湖十八景: 桃霞煙柳、杏花春雨、荷風漁歌、蘇公塔影、石壁留蹤、臨湖嘗鮮、兒童稚趣、寒波飛鴻、長堤雪月、別有洞天、果樹盆藝、水上世界、萬人游波、湖濱垂釣、沙島渡閑、雲湖泛舟、湖光燈影、索道滑道。
3)燕子樓公園/雲龍公園
面積361畝,其中水面面積120畝,是建成較早,緊靠市中心、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公園。雲龍公園採用自然式園林布局手法,有盆景園、知春島、荷花廳水榭、假山花廊、花圃、游樂區6個景區。景區內主要建築為燕子樓,為古代徐州五大名樓之一。
4)環城國家森林公園/泉山森林公園(包括生態鳥園「鳥悅園」)
位於市區南部,總面積3500餘畝。泉山由五座山峰組成,又稱「五老峰」,為彭城第一山。佔地面積5.3萬平方米,罩網區面積3.1萬平方米,網中柱高46米,全國最大的生態鳥園「鳥悅園」坐落在公園內,還有牡丹園、桃花園、林蘭園等植物專類園。園內還有其他各種文娛設施,集吃、住、行、觀、娛樂、野炊、商務洽談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5)彭祖園/南郊公園(包括動物園)
佔地520畝,西與雲龍山相連,南與小泰山、鳳凰山相望,其地形猶如天地間一把養生的太師椅,這里就是4000多年前彭祖修煉養生的風水寶地。彭祖園是江蘇省一級園林,是彭祖文化的發源地和集萃地,擁有眾多的彭祖文化遺跡和景觀。全園有珍貴植物200多種,每年這里將舉行櫻花節。園內還有動物園,游樂園。
6)稼悅園
位於三環東路奔馬雕塑北1500米外,該園佔地300餘畝,共分三個區:養殖觀賞區、種植觀賞區、休閑區
7)微山湖旅遊
微山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萬畝荷花美景,有各種野生魚鮮,湖中微山島上有張良墓、微子墓、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等景點。微山湖西岸和南岸是徐州的沛縣和銅山縣,距徐州市區僅數十公里。
8)新沂馬陵山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2005。馬陵山景區以蜒綿南北的五峰為主體,山中分布著大小七個自然湖泊,這里集中了花廳古文化遺址、項梁墓、乾隆行宮遺址等60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9)漢皇祖陵景區
漢室初祖皇陵為漢朝興起的風水寶地,祖陵所在地風光優美,是劉姓尋根問祖,研究兩漢文化的勝地。
10)豐縣宋樓道教文化景區
天師張道陵出生地 ,道教文化聖地。景區風光優美,綠化面積約4000畝,建築佔地1000多畝,水面3000畝,共分四大片17個旅遊景點。
11)大沙河百里觀光帶景區
為國家級農業旅遊觀光帶,聯合國農林組織指定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綠色產業示範區,國家生態示範區。大沙河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帶由徐豐公路與豐黃公路(豐縣段)沿線農業生態觀光帶、大沙河沿岸風景線和鳳城鎮旅遊景點組成。其他景點/區:邳州銀杏博覽園,雲龍湖水上世界,快哉亭,興化寺等。
戰爭風雲
1)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
國家AAAA級景區,2001。紀念淮海戰役,淮塔園林佔地1200畝,經過近40年的建設,如今的淮塔園林擁有紀念塔、紀念館、淮海戰役碑林、總前委群雕、國防園等五大建築,粟裕骨灰撒放處、胡耀邦植樹處、青年湖等十大景點。
2)項羽戲馬台
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築群,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巨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後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台詩詞。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台、烏雅槽、系馬樁、項王武庫、人傑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台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其他景點/區:九里山古戰場等。
民俗勝跡
代表性景點/區:徐州民俗博物館,白雲洞、白雲寺,黃樓等。俗稱為「五樓」的霸王樓、彭祖樓、黃樓、奎樓、燕子樓,代表了徐州傳統文化特色。戶部山,雲龍山興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雲洞,戶部山的戲馬台,以及古建築、現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宮、興化寺、文廟、權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門、吳亞魯舊居、郭樂山舊居都受到政府的重視並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