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帶天眼
⑴ 樂山有哪些地方比較好玩
自古便有一說法「天下風光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直接道出樂山風景冠絕天下。有國家級5A級景區2處、級景區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2處、地質公園1處。
◆樂山大佛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2011年,樂山大佛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樂山大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專家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
◆峨眉山風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峨眉山位於樂山市境內,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主峰3079.3米,山勢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湧,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詩人譚鍾岳將峨眉山佳景概括為十種:「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晴雲」、「聖積晚鍾」。現在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雲、接引飛虹、卧雲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為:金頂金佛、萬佛朝宗、小平情緣、清音平湖、幽谷靈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賓灘、名山起點。
◆峨眉山大佛禪院(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原名大佛寺(民間又稱大佛殿),原址位於峨眉山市區東郊,明代無窮國師開創,歷時15年建成因寺內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銅像,明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後特意賜寺名「大佛寺」。
◆川西竹海(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沐川縣永福鎮
境內有著一片丹霞地貌的自然風景區,取名川西竹海,山頂有截斷瀑布溪流築堤而成的小湖,長約200米,寬約20米。 同時「竹海」常年空氣清新,素有「天然氧吧」美譽。景區山巒錯落有致,溝壑縱橫,林竹面積約2.4萬k㎡,浩浩盪盪,綠浪接天。平均海拔45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觀光、休閑、避暑的理想勝地。除一望無際的竹海之外,可供觀賞的景點還有簫洞飛虹、白岩寨、桃園新村、觀音岩、五里橫、千島湖、鴛鴦湖、鳥棲岩等。穿過長約500米的岩石隧道水月洞,到達桃園新村,可觀賞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記載的相似景觀。村莊內造紙作坊原始古樸,梯田層次分明,對面山崖為丹霞地貌,在翠竹掩映下,生動秀美。身臨其境,使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懷抱。
◆沙灣美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美女峰又名三峨山,系峨眉山脈的第三峰,與峨眉山同為姊妹山,曾被郭沫若先生譽為「睡美人」。美女峰地處樂山市沙灣區城南6公里處,是省級著名風景名勝區,處於國家級森林公園—美女峰森林公園的腹心部位,最高海拔2027米,因形似一美女仰卧,故名美女峰。美女峰以石林著稱,在方圓10k㎡范圍,石林由飛泉、蔓徑、盆景、竹林、迷景、萬佛寺、俑林、石門、蓮花峰、石林街、撕櫟包、溶洞、百花園、捨身崖、金字峰15個景點組成。景區內石峰石筍如獸似神,似動猶靜,形態萬千;石盆景藤纏石、樹夾石,石樹爭輝,奇峰異石,千姿百態。有石豹、石猴、石象、沫水神女、長袖觀音、仙女列隊、美女舒袖、雪蓮初綻等自然景觀。是西南地區獨具魅力的天然公園。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位於樂山市馬邊縣境內,距樂山市167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鄰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狹長地帶,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37.0公里,總面積30164公頃,其中林業用地27195.2公頃,佔90.2%;森林覆蓋率82%。區內有四條馬邊河的主要源頭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對高差3000米左右,地勢陡峻,山高路險,平均坡度36°。由於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區內物種十分豐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種132屬24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珙桐、桫欏、連香樹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陸棲脊椎動物有25目75科26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32隻)、四川山鷓鴣、牛羚等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熊貓、白鷳等28種。是一個珍貴的野生動植物基因庫。保護區地處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帶,具有濃厚的彝族風情。
◆峨邊黑竹溝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中國百慕大」
黑竹溝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美姑線山18公里處的密林深處。黑竹溝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為4288米,最低點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在溝內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帶,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鵑池」為代表的10餘處高山海子,水面面積最大的約200畝,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構成了優美的風光,溝內大大小小的奇瀑深潭不勝枚舉,深谷里且溝壑縱橫交錯,森林密布,灌木叢生,野花飄香。季節差異的山地氣候景觀,冬季在公園海拔2200米以上,積雪履蓋,千姿百態的雪凇、霧凇、冰掛、冰凌等,構成了冬季景觀一絕。
◆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金口大峽谷,西起烏斯河東至金口河,地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和涼山州甘洛縣。它全長約30公里,谷寬不足200米,谷深卻達2600米。峽谷兩岸奇峰突起,危岩聳立,構成各種象形景觀,似人似獸,栩栩如生、重重疊疊的山巒上,綠樹成蔭,飛瀑跌宕,各種山花野草爭奇斗艷,形成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自然情韻雅緻不凡。
⑵ 請問一下黑竹溝的風景如何
黑竹溝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美姑線山18公里處的密林深處,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生態原始、物種珍稀、景觀獨特神奇。當地鄉名:斯豁,即死亡之谷。曾被國內外輿論廣泛稱為"中國百慕大"的瑰寶。由於黑竹溝藏有不少未解開的"謎",當地彝族和漢族把黑竹溝稱之為南林區的"魔鬼三角洲"。經中國森林風景評價委員會審議,黑竹溝2000年2月22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黑竹溝的地質構造屬揚子准地台西緣「康滇地軸」北段涼山褶陷束,峨邊斷帶,主要由小涼山骨架和峨眉山斷塊組成。古生界地層發育不全,上古生界缺失石炭系、泥盆系,下古生界缺失震旦系,在中生界系飛仙關組沙頁岩和嘉陵江組灰岩沉積後,整個地軸隆起成陸,地層出露九個系,25群。這里屬峨眉山火山岩地帶。黑竹溝處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之間的過度地帶,在橫斷山脈的東側。在一系列南北向褶皺和深大斷裂的控制下,山川走向均呈南北縱向伸展,形成黑竹溝特有的地貌特徵。黑竹溝年均氣溫在海拔1054米的斯合鎮為14.3℃,溝口(1705米)為10.8℃,石門關(2067米)為5.5℃,榮宏得(3125米)為3.2℃,馬鞍山主峰(4288米)為了3.0℃。0毫米,降水:年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域為1900-2000毫米之間,且夏季多暴雨;斯合鎮為118溝口為1700毫米,石門關為2260毫米,馬鞍山主峰約2050毫米。區域內空氣濕潤,年均相對濕度在85%以上,年霧日在320天以上,年降水日在270天以上。
⑶ 貴州省十大旅遊景點
貴州省十大旅遊景點有以下幾個:
1.黃果樹大瀑布
龍宮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貴州西線旅遊中心城市安順市27公里,有高等級公路直達景區。龍宮風景區以水溶洞群為主體,更集旱溶洞、瀑布、峽谷、峰叢、絕壁、湖泊、溪河、民族風情、宗教文件於一身,構成一幅怡然自得的人間仙境畫圖。龍宮總體面積達60平方公里,分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區。
⑷ 貴州不得不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貴州不得不去的十大景點如下:
1、天河潭
國家四A級景區,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貌風景區,位於貴陽市西南郊,距市中心約24公里。尤其以瀑布、溶洞和天生橋景區聞名於世,被認為是貴州山水的『濃縮盆景』。山水相連,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可行舟,可徒步,還有驚險刺激的索道。
2、南江大峽谷
10、丹寨萬達小鎮
⑸ 從貴陽市怎麼坐車去黃果樹瀑布
如題:黃果樹景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地處貴州西南方向,距離貴陽單邊大約125KM左右。想要去黃果樹瀑布自由行,給您提供以下幾種乘車方式去選擇。
一、貴州黔爽巴士景區直達車
乘車點在貴陽站公交旅遊專線站台,每天上午7:30准時出發,下午17點在景區原下車位置返程。從貴陽出發車程2小時左右直達黃果樹瀑布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可以選擇當天來回也可以選擇只去不返回。詳情可以參考貴州景區直達車公眾號。
三、包車
貴陽市區有很多旅行社可以選擇包車服務到達黃果樹景區,人多可以選擇包車比較劃算,人少建議還是自行坐車即可。
因為黃果樹景區比較特殊,位置在貴州西部,與其他幾個經典景區方向恰好相反,無法從黃果樹景區中轉至其他景點,所以建議還是由黃果樹景區回到貴陽在選擇接下來的出行。
希望能夠幫到您
⑹ 芙蓉散文
芙蓉散文篇一:與香山相關的散文(名家經典)
丹黃朱翠話香山
周沙塵
香山公園位於首都西北郊西山東麓,在西山八大處的北面,碧雲寺以南,面積4400畝。立冬那天,我們結伴去游香山,同車有人說:「香山,顧名思義,一定是四季到處都有芳香!」惟恐以訛傳訛,就我所知,便說起了香山。
「鬼見愁」(又名乳峰石),是香山公園中的最高峰,海拔557米。因為山勢高,常含雲吐霧,山上兩塊巨石很像香爐,據說這就是香山得名的來歷。在古代「鬼見愁」還有個名兒叫「重陽亭」。查考文獻不見有在主峰上建造了什麼亭子的記載,可能是皇帝上山時,那些尾隨其後的呼諾之輩,把他的「緞幄」叫做亭子,也未可知!香山不是據以什麼「芳香」得名,那是可以肯定的。但它的確很「翠」,它與玉泉山、萬壽山不同,沒有大面積的湖水,然而,山林之勝,卻遠遠超倫前者。
香山的翠,並非始自近代,而是自古已然。明朝孫丕揚就寫過這樣的詩句:「人傳寶地紫光收,天語香山翠色浮。」比孫丕揚稍晚的袁宏道也作詩予以肯定:「真人天眼自超倫,翠色香山此語真。」從這些題詠中可以看出,香山的翠是歷史悠久的,稱之謂「山林公園」,是很自然的。它那綽約多姿的峰巒,像翠玉似的隨勢起伏,翠柏蒼松,無處不有。
因有「香山」之名於前,又有金完顏雍於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三月建成香山寺於後,爾後還作了皇帝的「行宮」,香山就有了名氣。到了元代以後,又增過一些修建。明代香山就已有一定的規模了。「鑿翠置殿榭,級石上穹吳,高卑各稱妙,曲盡結構巧。有泉如線縷,盤轉出松抄??絝麗誰所營,民力為茲槁」(明李夢陽詩)。清弘歷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過去的舊址擴建了許多殿宇、台謝、亭閣、塔坊,並改名為靜宜國,作為清代皇帝避暑消夏的離宮,與靜明園(玉泉山),清漪國(萬壽山)並稱為「三山」。弘歷經過一番經營,自鳴得意地說:「依岩架壑,為殿五層,金碧輝映,自下望之,層級可數。」香山通過弘歷之手大肆勞民傷財之後,修得更有排場,當時就出現了所謂二十八景。從這些景物的名稱看,也是在突出了一個「翠」字。例如,什麼「綠雲舫」、「聽法松」、「翠微亭」、「青未了」,還有那稱之謂「翹首眺青蓮」的芙蓉坪,深廊深處又半鑲碧紗;太陽落山時,翠色愈重的重翠崦;絢秋林,更是「丹黃朱翠,幻色炫采」。而在削壁山岩之間,刻滿的題詠:如「夢屏」、「翠雲」、「留青」、「飛秀」,等等,也都不難理解是因「翠」而作。同車的老陸似乎聽出了我在致力為香山的「翠」叫好,接過話題說:「若是從北門入園,遙望山嶺層疊,真是蒼翠欲滴。」詩雲:「山行彌日山亦奇,亂峰扶翠紛參差。」張養浩寫的這個「翠」字,可謂至佳了。是這樣,「樹深時見鹿,晌午不聞鍾」,萬壽山和玉泉山卻無這樣的意境,它們要露得多。從詩中的描寫,可以看出人與路在這山林公園中的比例是何等細小!
談笑之間,車到北辛村。行行復行行,過買賣街,就到了東大門。進了東大門有四條主要路線可以攀登山頂。一條是從西面上山,經過「玉華山莊」到「鬼見愁」。玉華山莊位於山脈中部,是個庭院型的風景點,層層亭台頗像花園,幽雅宜人。第二條路線是進了宮門,南行旋即折西,過原香山飯店往前,可達「雙清」和「半山亭」。「雙清」是與半山亭對峙的一個小院,因院北有兩個山泉從山脈中奔騰而出,流入兩個小池,終年不涸,故名「雙清」。傳說雙清是金章宗「夢感泉」的故址。第三條路是由宮門往北,可以游覽眼鏡湖、見心齋、
昭廟、琉璃塔。第四條路線是在入宮門後,向西南行,繞過「十八盤」,經過洪光寺舊址,直登饒有奇趣的「鬼見愁」。
我們是從第一條路線往上攀登,到達形勢險峻的頂峰的。這里地勢高,園子里樹林又很密。因此,我想春天一定來得遲,去得也晚,夏季定是非常清涼,無疑是良好的避暑佳境。引首南望舊日「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又使我想著,當冬雪初霽,山嶺樹梢一片銀裝,積雪閃耀不溶,必然格外絢麗。春天當是更加動人,西南山坡上的林區,層林生勢旺盛,恰似大片彩霞,在青翠的松柏之間浮動,景色絕妙,還有杏花、桃花、梨花和丁香,等等,爭妍斗艷,爛漫似錦,倒也確是芳香十里。然而,香山最著名的還是秋色。深秋,初霜為伴,我眼下已是萬山紅遍的醉人景色。遍山滿坡的黃櫨,葉子紅得像火焰一樣。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也使人更愛紅葉。紅葉是惹人喜愛的。和我們同上「鬼見愁」看一看的遊人中,絕大多數都來自祖國各地,又幾乎全是來看紅葉的。閑談中,知道他們之中又大都受了九世紀六十年代杜牧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影響。身臨絕頂,放眼全園,香山范圍廣大,名勝古跡很多,游覽路線四通八達,四季風景又各有特色,抬頭遠眺,眼底是一片蒼茫,遠處永定河水在西邊大峽谷間向西流去,形同白色飄帶,盧溝橋隱約地橫跨河上。石景山、頤和園、玉泉山歷歷在目。站得高,看得遠,看得廣闊,這又使我的思緒紛呈,感到這里比園子里的「翠」,還有更豐富的自然和藝術結晶。我們下山是走的第四條路線。走在「十八盤」的山林間,清脆朗朗的笑聲,斷斷續續從層林深處傳來,我感到是置身在「深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的意境之中了。忽然記起了李白的詩句:「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由此,我對這山林公園的翠,又深了一層感受。遊程最後的風景點,是靜翠湖。這里的翠更是惟妙惟肖了!說「靜」的確也靜,它在一片谷地中間,四周盡是丘陵。似乎和這遊人如織的整個園子,並無聯系。繞行湖岸,隨意回顧,你周圍的景色,除了翠的還是翠的。垂柳是翠的,榛莽也是翠的,那密布的古柏古松,則聳翠雲霄,氣勢非凡。從湖的此岸相望彼岸,遊人在翠微之間若隱若現。
此刻,我真的肯定了,這山林公園的翠是無與倫比的。如果在園子里建造一幢山林旅舍,讓那些流連忘返的遊人住下來,欣賞山林中的夜色,我想拍手叫好者,定大有人在。摘自:《旅行家》1980年第1期
香山紅葉
楊朔
早聽說香山紅葉是北京最濃最濃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樂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凈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湊巧,居然找到一位劉四大爺做向導。劉四大爺就住在西山腳下,早年做過四十年向導,於今已經七十七歲,還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們先邀劉四大爺到一家鄉村小飯館里吃飯。幾盤野味,半杯麥酒,老人家的話來了,慢言慢語說:「香山這地方也沒別的好處,就是高,一進山門,門坎跟玉泉山頂一樣平。地勢一高,氣也清爽,人才愛來。春天人來踏青,夏天來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著問「不知山上的紅葉紅了沒有?」
劉四大爺說:「還不是正時候。南面一帶向陽,也該先有紅的了」
於是用完酒飯,我們請劉四大爺領我們順著南坡上山。好清靜的去處啊。沿著石砌的山路的山路,兩旁滿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聽說三伏天走在樹蔭里,也不見汗。
劉四大爺交疊著兩手搭在肚皮上,不緊不慢走在前面,總是那麼慢言慢語說「原先這地方什麼也沒有,後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財主雇了個做活的給他種地、養豬。豬食倒在一
個破石槽里,可是倒進去一點食,豬怎麼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覺得有點怪,放進石槽里幾個銅錢,錢也拿不完,就知道這是個聚寶盆了。到算工賬的時候,做活的什麼也不要,單要這個槽。一個破石槽能值幾個錢?財主樂得送個人情,就給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裡,就找不動了,便挖個坑埋好,怕忘了地點,又拿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插在上面做記號,自已回家去找人幫著抬。誰知返回一看,滿山都是松柏樹,數也數不清。」談到這兒,老人又慨嘆說:「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脈,有脈就有苗。難怪人家說下面埋著聚寶盆。」
這當兒劉四大爺早帶我們走進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邊有兩眼泉水,石壁上刻著「雙清」兩個字。老人圍著泉水轉了轉說:「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麼有塊碑不見了?我記得碑上刻的是『夢趕泉』。」接著又告訴我們一個故事,說是元朝有個皇帝來游山,倦了,睡在這兒夢見身子坐在船上,腳下翻著波浪,醒來叫人一挖腳下,果然冒出股泉水,這就是「夢趕泉」的來歷。
劉四大爺又笑笑說:「這都是些鄉村野話,我怎麼聽來的,怎麼說,你們也不必信。」聽著這白鬍子老人絮絮叨叨談些離奇的傳說,你會覺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話色彩。我們不會那麼煞風景,偏要說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麼連一片紅葉也看不見?
我們上了半山亭,朝東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蒼蒼的河北大平原就擺在眼前,煙樹深處,正藏著我們的北京城。也妙,本來也算有點氣魄的昆明湖,看起來只象一盆清水。萬壽山、佛香閣,不過是些點綴的盆景。我們都忘了看紅葉。紅葉就在高山坡上,滿眼都是,半黃半紅的,倒還有意思。可惜葉子傷了水,紅的又不透。要是紅透了,太陽一照,那顏色該有多濃。
我望著紅葉,問:「這是什麼樹?怎麼不大象楓葉?」
劉四大爺說:「本來不是楓葉嘛。這叫紅樹。」就指著路邊的樹,說:「你看看,就是那種樹。」
路邊的紅樹葉子還沒紅,所以我們都沒注意。我走過去摘下一片,葉子是圓的',只有葉脈上微微透出點紅意。
我不覺叫:「哎呀!還香呢。」把葉子送到鼻子上聞了聞,那葉子發出一股輕微的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劉四大爺也慢慢說:「真是香呢。我怎麼做了四十年向導,早先就沒聞見過?」
我的老大爺,我不十分清楚你過去的身世,但是從你臉上密密的紋路里,猜得出你是個久經風霜的人。你的心過去是苦的,你怎麼能聞到紅葉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這么大年紀的一個老人,爬起山來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們可總是落在後邊,跟不上。有這樣輕松腳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該是輕松的,還能不聞見紅葉香?劉四大爺就在滿山的紅葉香里,領著我們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廟,還有別的香山風景。下山的時候,將近黃昏。一仰臉望見東邊天上現出半輪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記起來,說「今天是不是重陽?」一翻身邊帶的報紙,原來是重陽的第二日。我們這一次秋遊,倒應了重九登高的舊俗。也有人覺得沒看見一片好紅葉,未免美中不足。我卻摘到一片更可貴的紅葉,藏到我心裡去。這不是一般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不用說,我指的是劉四大爺。
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務,誰會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來香山呢?可話又說回來,要不是恰在這時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開三天會,就住在公園內的別墅里。偌大個公園為我們獨享,也是一種滿足。早晨一爬起來我便去逛山。這里我春天時來過,是花的世界;夏天時來過,是濃陰的世界;秋天時來過,是紅葉的世界。而這三季都遊客滿山,說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裝,南腔北調的話音,這一切將山路林間都塞滿了。現在可好,無花,無葉,無紅,無綠,更沒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個清凈的世界。
過去來時,路邊是夾道的丁香,厚綠的圓形葉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現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勁枝,頭挑著些已彈去種籽的空殼。過去來時,山坡上是些層層片片的灌木,撲閃著自己霜紅的葉片,如一團團的火苗,在秋風中翻騰;現在遠望灰濛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幾乎融在一起,很難覓到它的音容。過去來時,林間樹下是厚厚的綠草,絨線地由山腳鋪到山頂;現在它們或枯萎在石縫間,或被風掃卷著聚纏在樹根下。如果說秋是水落石出,冬則是草木去而山石顯了。在山下一望山頂的鬼見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歷歷在目。連路邊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來眼前,過去從未相見似的。可以想見,當秋氣初收,冬雪欲降之時,這山感到三季的重負將去,便迎著寒風將闊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軟葉;又將山門一閉,推出那些沒完沒了的閑客;然後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視大千,靜靜地享受安寧。我現在就正步入這個虛靜世界。蘇軾在夜深人靜時去游承天寺,感覺到寺之明靜如處積水之中,我今於冬日游香山,神清氣朗如在真空。
與春夏相比,這山上不變的是松柏。一出別墅的後門就有十幾株兩抱之粗的蒼松直通天穹。樹干粗粗壯壯,溜光挺直,直到樹梢盡頭才伸出幾根虯勁的枝,枝上掛著束束松針,該怎樣綠還是怎樣綠。這時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間卻寂然不動了。我徘徊於樹下又斜倚在石上,看著這紅日綠松,心中澄靜安閑如在涅槃,覺得胸若虛谷,頭懸明鏡,人山一體。此時我只感到山的巍峨與松的偉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這兩樣了。蒼松之外,還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綠的針葉,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節。與松作伴的還有柏樹與翠竹。柏樹或矗立路旁,或伸出於石岩,森森然,與松呼應。翠竹則在房檐下山腳旁,挺著秀氣的枝,伸出綠綠的葉,遠遠地做一些鋪墊。你看它們身下那些形容萎縮的衰草敗枝,你看它們頭上的紅日藍天,你看那被山風打掃得乾乾凈凈的石板路,你就會明白松樹的驕傲。它不因風寒而筒袖縮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慚。我奇怪人們的好奇心那麼強,可怎麼沒有想到在秋斂冬凝之後再來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當我登上山頂時回望遠處煙靄茫茫,亭台隱隱,腳下山石奔突,松柏連理,無花無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圖。焦墨筆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飾只留本質。你看這山,它借著季節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楓樹的火紅,還有遊客的捧場。只留下這長青的松柏來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闃然無人。我邊走邊想,比較著幾次來香山的收獲。春天來時我看她的嫵媚,夏天來時我看她的豐腴,秋天來時我看她的綽約,冬天來時卻有幸窺見她的骨氣。她在回顧與思考之後,毅然收起了那些過眼繁花,只留下這錚錚硬骨與浩浩正氣。靠著這骨這氣,她會爭得來年更好的花,更好的葉,和永遠的香氣。
香山,這個神清氣朗的冬日!
(梁衡散文集《覓渡》)
芙蓉散文篇二:辛夷塢想像改寫之散文詩
《辛夷塢》散文之想像改寫
作者:冰雪兒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是唐時王維的一首五絕,千古流傳。
很輕很輕的橫笛聲響起,就象那四月醺醺和風,令人醉。悄悄地,悄悄地,吹皺了那一池春水,泛起絲絲的漣漪,那和風兒吹啊吹,吹得萬物皆醒,就連那不為人知的深山中的木芙蓉花,也禁不住風兒那般柔媚,如一位絕色的清秀佳人,不勝嬌羞地探了一隻芊芊玉手,想要感受風兒的輕拂,一片花瓣兒盡舒。
橫笛聲漸漸加重,佳人面前的水晶簾不知什麼時候早已揭開了,那木芙蓉花兒,好似酒醉的美人一般,臉上起了桃花,那花瓣兒愈發舒展。
此時,又有「錚錚」琴聲響起,聽得人的心裡一清。那舒展的木芙蓉花瓣兒,如那清秀麗人裊裊婷婷的起了身,卻還是無比的慵懶,用那小臉兒去迎那清澄的月光,月光照著桃花面,如煙霧中觀水景,別有味道,那木芙蓉花也開得越發好了,一瓣兒一瓣兒的舒展,眼前滿是深深淺淺的紅啊,恍若美人桃腮上那一抹桃色,也如又似櫻唇上那一點嫣紅,更有冰肌上那一片淡粉??此情此景,君待何如?莫不都做了那憐香惜玉的人兒?
琴聲一強,終於,那木芙蓉花是怒放了,一剎那,如那絕色的佳人,在燈前月下,驀然回首,香氣襲人,非蘭非麝,環佩叮當,羅裙揚處,一雙纖足如霜,素手輕拂雲鬢,明目善睞,臉上梨渦隱現,巧笑倩兮——那木芙蓉花兒的這一綻放,便有那傾國傾城的美,此時,月色花綻,清幽欲絕,恍然不知天上人間??
正沉醉中,橫笛聲漸漸虛無,那古琴聲也漸漸小了,只聽得一縷如泣如訴的簫聲漸起,夜色黑,想來寒意沁骨,更替佳人感傷,果見那木芙蓉花兒開得極盛處,在那夜風過時,卻有了第一片落紅,唉~~~~~~~是誰在夜色中幽幽一嘆,只嘆得子規落淚。那簫聲更甚,弄得人如怨如慕,竟是個情何以堪了。只是你這深山中的木芙蓉花兒啊,本就如那幽居在空谷的絕代佳人,是不求人知的快樂了。
這時,那橫笛聲又默默的響起,極盡清婉悠揚,如那秋波暗轉,說不出的含情脈脈。誰說的美人遲暮?這開開落落的興亡豈可以代替你那般絕代的風華?那幽咽的流泉是否為了你獨自的美麗而歌吟?那如霜的月華是否做了你絕世嬌艷的最後見證?所有的,無論是誰,都在心裡期待著你再一次如花的笑顏。
那一縷簫聲也漸漸地輕了,輕了,似怕驚了那個三生三世的芳華的夢嗎?那唐時的古韻
是否也汩汩地流進了你我的心田?
輕回首,佳人的身影已遠走,消失在唐風宋雨里,那一汀煙雨杏花兒也寒,更何況那頗有禪意的木芙蓉花兒呢?
⑺ 貴州有那些風景名勝
1,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因本地廣泛分布著「黃葛榕」而得名。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2,梵凈山
梵凈山得名於「梵天凈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縣交界,靠近印江縣城、江口縣東南部、松桃縣西南部。系武陵山脈主峰,是中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位於銅仁地區中部。
3,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紅旗路(原子尹路)80號,老地名叫琵琶橋。會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建築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
4,萬峰林
萬峰林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東南部,南端與廣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的三江口,北接烏蒙山主峰,總面積2000平方千米。萬峰林,長200多千米,寬30-50千米,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
5,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
⑻ 中國有哪些的著名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集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 年齡稱謂
(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 明清科舉考試(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
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 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容: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 古代主要節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4)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除舊迎新
◆ 古代的刑罰
(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塗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7)大辟:砍頭
(8)炮烙:將人燒烤死
(9)車裂:又叫「五馬分屍」(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屍街頭
◆ 古代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 有關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陞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後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 文化常識
【四書】
《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六子】
《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
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
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
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
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
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
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
《易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范曄、司馬彪〗、《裴注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
《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沈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四大名著】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 吳承恩《西遊記》、曹雪芹《紅樓夢》
【四大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
《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
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五彩】
青、黃、赤、白、黑
【五音】
宮、商、角、址、羽
【七寶】
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
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
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四大名瓷窯】
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四大須生】
余叔岩、馬連良、言菊朋、高慶奎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相聲八德】
李德鍚、玉德隆、焦德海、張德全、周德山、馬德祿、劉德治、李德祥
【昭陵六駿】
什伐赤、青騅、特勤驃、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
【八個樣板戲】
《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五貢】
恩貢、拔貢、歲貢、副貢、優貢
【六朝】
吳、東晉、宋、齊、梁、陳
【六家】
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
禮部、戶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歷】
《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六法】
規、矩、權、衡、准、繩
【六禮】
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
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
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
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九流】
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十大名醫】
秦越人〖戰國〗、華佗〖漢末〗、張仲景〖漢末〗、孫思邈〖唐代〗、劉河間〖金代〗、李東恆〖金代〗、張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時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中國歷史十大猛將】
項羽〖秦〗、霍去病〖西漢〗、英布〖西漢〗、呂布〖三國〗、馬超〖三國〗、
冉閔〖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齊〗、史萬歲〖隋〗、楊再興〖南宋〗、李文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