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上挖松樹盆景技巧
⑴ 山上發現了盆景小山松.要什麼時候才能把它挖回來種
現在是採挖的好季節,冬季樹木開始休眠,此時開始採挖,受的損傷最小,回在種植時一定注答意澆好水就是了。
注意保濕,這樣春天就會蘇醒萌芽。 而傳統上說春天挖,但春天樹木已經萌動,此時採挖受傷很大,不易存活。
現在北方的很多地區也是秋季末種樹,經比較證明,成活率和長勢都比春天移栽的要好。挖掘時要注意保護須根,多帶須根,截去主根。
(1)從山上挖松樹盆景技巧擴展閱讀:
山松栽種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墊好排水孔;二是土質要疏鬆、透水,是一直用沙壤土(這里叫沙搪土,也有人叫沙公土),可用粗河沙、山泥土各50%充分拌好,河沙、山泥土一定要干凈。
三是上盆時一定要用薄竹片把土扦結實,也結實也好。種好後立即澆透水,然後整棵樹噴水。如果水不易從排水孔流出,說明土質有問題,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四是放置朝南、通風、陽光充足處,這點非常重要;五是如果栽種後連續下雨,要用塑料薄膜遮蓋盆土,以防爛根。
⑵ 上山挖樹樁回家做盆景要注意點什麼
應當注意:
1、挖掘老樁宜在冬、春和梅雨季節,這時挖出的老樁易成活。挖 掘時要專注意保護須根,屬多帶須根,截去主根。然後強修枝葉,使其骨架「輕 裝」,僅剩極少細枝小葉。
2、當樹樁在盆里活立起來,須經常在枝幹樹葉上噴水,還要適當遮蔭。這時, 如樹樁萌發的嫩芽,有些位置不當,要毫不心疼地剝去。夏日應多見陽光, 秋天進行修剪、整枝造型。
3、其實,只要樹樁挖來時保持不幹、新鮮、及時正確地截剪,迅速種好,保持濕潤,是較易成活的。而保持濕潤又是管理中的一個關鍵。
⑶ 黑松下山樁盆景如何提高成活率
再從山上挖取到黑松下山樁過後,但是由於打理不當,很容易出現造成黑松出現死亡的情況,那大部分都是對下山樁沒有養護到位,即養胚的時候管理方法不對。黑松樹樁與其他樹的種類樹樁在挖取生樁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一點,那麼就是對原土的保留。還有一個挖取就是在上盆之後澆定根水,要想提高黑松下山樁的成活率。
我們來簡單的說一下第一點,在挖採的時候盡量多帶一些泥土,保證根部的水分和養分的補充,活性不會下降過多。這樣能在後期種植的時候大大的增加其成活率,由於還有土壤保護根系基本上不會受到過多的損害,可以用一些草繩包裹著根部的土球避免土球散開來。在挖取的時候如果要截斷根部,截傷口較為整齊,不要出現比較大的裂口。
在挖取黑松素材的時候,由於松樹大多都喜歡生長在石縫懸崖峭壁上,有的是在平坦的地方。但長在比較危險的地方,那麼挖採的難度就會增加很多。像是遇到這種情況就比較難挖才在,別說有原土了,那麼在挖的時候盡量保持根部的完整,根須一定要多一些,長一些。這樣在後期根須多的話才能成活率大大增加,如果只為了圖省事把根部直接硬拽拉斷的話,那麼基本上是成活不了的。
挖取好的黑松樹樁需要把周圍的土壤進行簡單的固定,防止在運輸的過程當中出現掉落的現象就可以把土球圍起來。可以多裝一些土壤,這樣可以提高黑松樹樁在後期的服盆概率,同時原來的土壤當中也會帶有許多的真菌和微量元素,比較原生態的環境能夠讓黑松的生長更加適應。
如果帶的土壤比較少的話,裡面的真菌數量就會偏少增加了服盆的難度,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最好模擬出黑松生長的環境才能增加成活率。等到黑松樹樁上盆之後,不要立馬進行澆水,因為土壤還是處於比較干濕的狀態,需要過兩三天再澆水。這時候依舊是第一次澆水,屬於定根水,因為我們需要土壤當中真菌塑料需要先適應一段時間才能大批量的較水,在上盆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原土至少一半。
不過在剛上完盆之後,可以適當的通過噴灑些水分在枝葉上面增加其濕潤狀態,一般在半個月之內都不要過大水量的澆水,會造成土壤當中的一些真菌稀少。等到黑松根部生長的比較穩定,根系是稍微恢復一些,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正常養護。
上完盆的松樹還是不要在來年的時候進行翻盆換土,最好遲個兩三年,等到完全服盆之後成活之後再翻盆換土。松樹總的來說生長還是比較緩慢的,需要要耐心的等待,一般是在生長的旺盛季節可以進行簡單的修剪。
⑷ 山上挖來的樹樁,用來做盆景的。請問高手怎樣才能種活!
1、挖掘老樁宜在冬、春和梅雨季節,這時挖出的老樁易成活。挖 掘時要注意保護須根,多帶版須根,截去主根。權然後強修枝葉,使其骨架「輕 裝」,僅剩極少細枝小葉。
2、當樹樁在盆里活立起來,須經常在枝幹樹葉上噴水,還要適當遮蔭。這時, 如樹樁萌發的嫩芽,有些位置不當,要毫不心疼地剝去。夏日應多見陽光, 秋天進行修剪、整枝造型。
3、其實,只要樹樁挖來時保持不幹、新鮮、及時正確地截剪,迅速種好,保持濕潤,是較易成活的。而保持濕潤又是管理中的一個關鍵。
採用深埋加噴水是是不錯的方法,即埋的高度是主樁高度的2/3或3/5處為好(注意:要將期待發芽的枝杈露於土外)。待其發芽成枝時,逐漸減少圍土。過早或開始就將根部露在土外,是造成不發芽以致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⑸ 如何製作山松盆景
山松生長快,壽命長,四季常青,蒼古雄奇,氣質剛直不屈,兼也挺拔秀麗,高雅不俗。上世紀五十年代陶鑄《松樹的風格》一書對此曾大加贊賞,並廣為流傳。松樹的風格無疑對盆景一族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馬尾松是山松的一種,廣泛生長於江南地區各有一千八百米以下山地丘陵,山東省南部、河南、湖北及西南各省也多能見其蹤跡。馬尾松身干蒼勁嶙峋,荒皮粗厚,呈黑褐色甲狀塊裂,樹勢挺拔,樹高可達三十米以上,枝幹輪生,針葉常綠,一束二針,偶有見一束三針的,針葉長15—25厘米。馬尾松適應力強,抗風耐寒,耐高溫、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的紅壤土或花崗岩風化土最適宜其生長。馬尾松木質柔韌,樹液飽滿,輸水線縱橫交錯,可塑性極強,造型容易,枝條拿彎扭曲定型快,成型後針葉蒼翠賞目,觀賞期長,是製作盆景的上乘素材,但因其主根粗長,側根較少,移植操作要求較高,影響成活率,加之針葉較長,自然生長多柔軟下垂,顯渾鬆散,故以前似乎培植較少。筆者對馬尾松情有獨鍾,培植探索多年,現將一些體會提供愛好者參政。
一、 選坯
馬尾松盆景素材雖可從小培育,但沒有十多二十年時間樹身起不了
荒皮,要做成精品盆景弗時很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是挖掘山野老樁,那些經樵夫常年砍伐,或惡劣環境摧殘,樹身矮壯古拙、扭曲變化、盤根錯節、枝幹叢生,不能成材的老樁頭,正是製作盆景的好坯。要著重選擇那些矮化、蒼老、又可以理出過度自然、富有變化的主幹,最好是帶有現成的嫁妝枝托、或出枝位置合理、芽點較為緊湊、有取捨餘地、具有培養前景的樁頭。再就是選擇根盤比較協調、側根較多、伸展較平、較易成活的樁頭。山野挖樁必須盡量把對環保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採取一些諸如補植苗木等措施,反對三光政策般的濫挖。
二、 挖掘
馬尾松的挖掘時間雖因所屬地域有所不同,但差別不會太大,一般宜在公歷10至11月份開始休眠期和二月底至三月份其葉芽開始萌動期間,一定要避開梅雨季節,因馬尾松喜燥怕濕,雨天挖掘,一是坭團難打,二是土壤太濕根系透氣不好,不利開根成活。
馬尾松的挖掘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枝葉修剪要適度。在挖掘之前,一般都要較大強度地修剪裁減枝葉,但必須與生勢必須強弱,體量根 須坭團大小相適應、相平衡,枝葉留得過多,會因根系供水不足而失水枯萎,留得太少,則會因光合作用缺乏而悶根爛根,同時還要經適應造型考慮,某些造型需要保留或養粗的枝條盡量少剪或不剪,對一些枯枝不要輕易裁去,大枝托的鋸口不要太平,看似鋁板,應多面一些製作加工餘地,以使樹態更顯自然蒼老。二是在挖掘時,除主根過長必須裁短外,應多保留側根,特別是筷子頭大小的討食根,這些側根容易爆發新根促其成活。所有斷根斷面都必須剪平,爛根應清除干凈。三是起挖時一定要帶好坭團,所帶坭團大小要視樁頭大小,須根分布狀況和運較條件而定,除非個別沒有主根或土質關系坭團難打,有條件的盡量帶大一些,先確保成活,上盤前再作裁減。坭團起土後要用膠帶或草繩橫豎縛扎結實,以保運輸裝卸不散,坭團結不結實是成活的一大關鍵。四是樁頭起挖後應適當遮陰並向枝葉噴水,減少停留時間,盡快運回培植。有些很好的樁頭由於挖起停放時間過長,失水顯弱影響成活,實在可惜。
三、 養坯
馬尾松樁頭運回後,有條件的應盡量地栽一年以上,沒有地栽條件的,可用木箱或陶質大盤養坯,所用土壤可用河沙、煤灰和黃壤土混合,既能松疏透水而又保濕,也可用其他松疏素土,忌粘性鹼性。縛扎坭團的草繩應拆除,以防發酵燒根。培土後四周用竹簽插實,然後充分灌水,務必使土壤濕透並與樹根貼實,之後一周只需向枝葉噴水、不必澆水,也無需蔗遮陽,除非氣溫超過30℃,更不能用薄膜罩套,只要保持土壤有一定濕度(偏干)即可。土壤過濕,甚至積水,成活率就很低。如因空氣濕度太大土壤偏濕,可在表面加干土吸水,遇雨天要用薄膜覆蓋坭石防水。如果整個過程把握得好,一般成活率可達70%以上。
好坯難得,成活不易,養坯一定要耐心細致,注意觀察,切忌浮燥心急。判斷樁頭是否成活,不能光看是否萌發新針葉,因等一次抽芽放針往往是樁內原有積蓄的養分和活力生長出來的,此時不一定已長出新根或新根非常嫩小尚未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供樹樁所需,仍需小心養護,直到芽頭延伸至第二次萌發。一般年底挖掘的樁頭要過了第二年七月份才能確認生死。如果出現芽頭變軟,葉色灰暗,定必死無疑。
馬尾松樁頭養坯起碼一年,養坯期間除確因逼芽需要外,不要隨意剪除枝葉、摘除芽頭,更不要挖土觀察根部生長情況和貿然施肥。主要枝托要任其瘋長,把樹勢養壯,使皮層變松。待樹勢旺盛,便可上盤或就地造型。
⑹ 松樹怎麼移栽容易成活
移栽松樹要選對時間,最好是在早春還沒有發芽前進行。挖取植株時要帶著土球,土球大小是樹底徑的5到6倍。還要在種植地挖個稍微大的坑,具體以土球大小定。若是有受損的根系,入土前先修剪掉,最好放在生根溶液中浸泡一會。處理好後就可將松樹栽種入土,深度和原來的深度接近,不可太深。栽後澆透水,促使盡快恢復生機。
松樹
一、移栽時間
移栽松樹想要成活率更高要選對時間才行,最佳的時間是在早春松樹還沒有發芽之前進行,且土壤基本解凍了,具體是2月份上旬前後。若是太早進行,溫度太低,會影響根系成活。
二、挖取植株
挖取松樹的時候必須帶著土球,土球可更好地保護根系,土球的大小通常是樹底徑的5到6倍,挖好之後用繩捆好,避免土球鬆散。
三、挖種植坑
種植的地方要挖稍微大些的坑,坑要比土球大,提前挖好,盡快栽種入土,避免失去太多的水分,降低成活率。建議在土壤中摻雜適量的底肥,提高土壤肥力,這樣後期才可旺盛生長。
四、種植入土
種植的時候若是發現有受損的根系要剪掉,用鋒利的刀具剪齊,不可是撕裂狀。最好在入土之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一下,這樣成活率才會更高,也可促使更快適應新的環境,恢復生長。栽種的深度要控制好,不能太深,以原來的深度為准。填土後要將土壤壓實,並澆透水。還要對著葉子,枝條噴灑水分,提高濕度,這樣可促使盡快恢復生機。
⑺ 從山上挖的盆景樹樁怎麼截根容易上盆又不會影響生長
1、挖來掘老樁宜在冬、春和自梅雨季節,這時挖出的老樁易成活。挖 掘時要注意保護須根,多帶須根,截去主根。然後強修枝葉,使其骨架「輕 裝」,僅剩極少細枝小葉。
2、當樹樁在盆里活立起來,須經常在枝幹樹葉上噴水,還要適當遮蔭。這時, 如樹樁萌發的嫩芽,有些位置不當,要毫不心疼地剝去。夏日應多見陽光, 秋天進行修剪、整枝造型。
3、其實,只要樹樁挖來時保持不幹、新鮮、及時正確地截剪,迅速種好,保持濕潤,是較易成活的。而保持濕潤又是管理中的一個關鍵。
採用深埋加噴水是是不錯的方法,即埋的高度是主樁高度的2/3或3/5處為好(注意:要將期待發芽的枝杈露於土外)。待其發芽成枝時,逐漸減少圍土。過早或開始就將根部露在土外,是造成不發芽以致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⑻ 松樹盆景製作方法
松樹盆景的製作
大自然中的松樹千姿百態,是盆景作品常用的樹材。但由於松樹生長緩慢,而植株矮小又蒼勁古樸的松樹樁更是難尋。因此就有盆景藝人用雜木類植物模仿古松造型製作盆景了。用於製作這類盆景的樹樁要求虯曲多姿,葉片細小而稠密,習性強健,耐修剪。在河南常用的樹種有黃荊、三春柳、榆樹、雀梅等。
現以三春柳為例,介紹一下仿松樹類盆景的製作及養護。
應先進行「養坯」,一般植株在春季移栽,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種植在瓦盆或地下,以保證成活。等植株成活穩定後再進行造型,造型常在生長季節進行,以蒼勁的樹身模仿松樹的軀干美,其形式可根據樹樁形狀的不同,採用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雙乾式、枯乾式、懸崖式等。再配以葉片細小、大小相宜的圓片造型,使作品凝重、渾厚,猶如國畫中的松樹,又像在山上眺望遠處的古松,具有朦朧美。造型方法應用「粗扎細剪」,先在所需的位置蟠扎出骨架,再細細修剪,使其不斷萌發細密的嫩枝和葉子,最後形成中間凸起,周圍稍薄,下面平整的圓片造型。
製作好的盆景在進行養護時要注意,由於三春柳生長迅速,宜重剪勤剪,適時摘葉打頭,使枝節變短,葉片變小,整個圓片結構稠密,富有美感。平時要給予充足的陽光,並控制水肥,以抑制生長,澆水做到「干透澆透」,不要向葉片噴水,否則會使葉子過大,影響造型。但可每月施一次極薄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葉色濃綠,富有生機。為了提高觀賞價值,可在生長旺季進行摘葉,摘葉後加強水肥管理,新長出的葉片細小而稠密,極具觀賞性。每1至2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針形松樹盆景栽培方法
、給樹打「點滴」,可先用木工鑽與樹干成45度夾角打孔,孔深6厘米左右,打孔部位在離地面10到20厘米之間,然後用注葯器插入樹干,將營養液或葯液慢慢注入樹體內,讓營養液或葯液隨樹體內液流到達樹木的干、枝、葉部。
二、下面給您介紹羅漢松盆景製作技術,以供您參考。
1、取材
羅漢松盆景的取材通常以人工繁殖為主,可以用播種或扦插繁殖。播種於8月下旬采種,除去種托,隨采隨播,或陰干後砂藏,於次年春季3月播種,條播行距15厘米,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3倍。播後蓋上稻草,出苗後及時揭草,搭棚遮陰。春播苗勤加管理,干時澆水,每15~20天施1次稀薄餅肥水,9月停止、施肥;秋播要注意人冬防寒,當年不施肥
。播種苗一年後移植,培育成大苗再供盆景造型之用。扦插繁殖分春插與秋插,春插於3月上、中旬進行,選擇生長健壯的一年生枝條,截成長8~12厘米的插穗,去掉中部以下葉片,插深1/2左右,為促進快速生根,可用500*10PP濃度的生長激素茶乙酸處理下部切口處。插後要搭棚遮陰,並常噴葉面水,保持土壤濕潤,約60~80天即可生根。秋插於8~
9月進行,取半木質化的嫩枝為插穗,方法同春插,入冬後需蓋塑料薄膜及草簾防寒。小苗宜在3月份帶土移植,培育大苗。山野有野生羅漢松分布,可選生於石縫中植株矮小、枝幹古雅、姿態優美者採掘,先露地栽培1~2年,再移植上盆,加工造型。
2、上盆
(1)選盆:羅漢松盆景姿態蒼古秀雅,常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形隨樹形而定,懸崖式用高深千筒盆,斜乾式、卧乾式用中深長方盆或橢圓盆,提根式、附石式用較淺盆缽。
(2)用土:盆土宜用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質壤土。盆底填一層粗砂土,以利透水。
(3)栽植:移植上盆在春季發芽前為好,大苗宜帶宿土,並剪除枯根和過長根系,使須根在盆土中舒展開,將土揪實與根系密接,有利生長與成活。
3、造型
羅漢松上盆造型以攀扎為主,適當結合修剪。攀扎宜在休眠期進行,以棕絲扎,做到棕不露外,主幹蟋曲,枝條虯屈,姿態自然。小枝葉修剪成層片狀或半球狀,分層參差有致。羅漢松枝條柔軟,較易攀扎,且耐修剪,特別是小葉羅漢松枝密葉小 ,可加工成各種形式。現在為了造型方便,也可採用金屬絲攀扎,待成型後,應及時拆除金屬絲或棕絲,以免陷絲。羅漢松可塑性大,可加工成多種樹形,如曲乾式、斜乾式、卧 於式、懸崖式及提根式等。枝葉通過剪扎,可製成雲片式或饅頭式,姿態蒼古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