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松盆景圖片
㈠ 蓬萊松與雲松是同一植物嗎
資料:
蓬萊松,別名綉球松、水松、松葉文竹、松葉天門冬,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常綠灌木狀草本,植株直立,蓬萊松株高1.5m左右,莖直立或稍鋪散,木質化呈灌木狀。具白色肥大肉質根。小枝纖細,葉呈短松針狀,簇生成團,極似五針松葉.新葉翠綠色,老葉深綠色。花白色,漿果黑色。具小塊根,有無數叢生莖,多分枝,灰白色,基部木質化,葉片狀或刺狀。新葉鮮綠色,老葉白粉狀。葉狀體扁線形,叢生,呈球形,著生於木質化分枝上,墨綠色。花淡紅色至白色,有香氣,花期7—8月。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強光長時間暴曬和高溫,不耐乾旱和積水。生長適溫為20-25℃;冬季溫度不低於10℃,低於5℃,則易受凍;夏季高溫超過35℃,生長停止,葉狀莖發黃。以疏鬆、肥沃的腐葉土為好。原產南非納塔爾,世界各地廣為栽培。下面是蓬萊松的圖片。
結論:
資料表明,蓬萊松與雲松同在百合科天門冬屬,但不是同一種植物。
㈡ 雲松的養殖方法
不是雲松應該叫雲杉,不叫養殖應該叫種植。找一套雲杉種植技術栽培管理技術視頻講座看看。實踐論、操作示範都有。看完你就學會了。
㈢ 這是什麼植物
雲松瀟灑蒼勁,葉色深綠,姿態翠麗清雅,極富詩情畫意,是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它喜陽光、溫暖和高燥環境,稍耐陰,但怕低濕,適生於疏鬆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因此培養好雲松,需要做好用土、澆、施肥、光照等各項工作。
(1)用土。雲松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通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微酸性的砂質土,一般常用腐葉土與黃泥土(或黑山泥)和砂質土拌和,比例為6:3:1。盆土不可呈鹼性,否則不利 生長,雲松會發黃脫落。
(2)換盆。雲松初上盆時,宜用素燒泥盆,因其通氣性好,易於成活。待伏盆後,再換形式古樸,色澤深沉的紫砂陶盆。盆栽土隔3-4年應換一次,換土時間應在2月末到4月初或9月至10月中旬為宜。換盆時要適當剪去一些老根,並澆透水。
(3)澆水。雲松最怕漬水傷根,因此澆水要適量,不能澆多,要經常噴葉面水,土壤濕度宜保持在15%一30%之間,用天然水最好。一般春、秋季,日澆1次,夏季一日2次,冬季幾日澆1次。同時還應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掌握。
(4)施肥。雲松宜用薄肥少施的方法,施以充分腐熟的餅肥為宜。成熟植株施肥宜在春、秋兩季進行。春肥在發芽前2—3個月,每隔10天施一次,濃度約15%,以促進發芽、長枝。7—8月天氣炎熱,宜施10%的稀肥水,約半個月1次,施時應在早晚進行。9月份是雲松增粗生長最快階段,故秋肥可適當濃些(用肥濃度可提高到25%左右),以促進多發腋芽,少發花芽,同時有足夠的養料供給莖枝生長。IO月底以後需停止施肥。此外,施肥還要看天氣情況,如久雨初晴不宜立即施肥;久晴不雨則要先澆水,過2—3天後再施肥。
(5)光照。雲松屬強陽性植物,平時花盆應放在於燥通風、陽光充足處養護,過濕過陰皆對其生長不利。農行盆栽1-2年的雲松幼苗,除在夏季炎熱的中午要適當遮蔭防止針葉日曬過分而引起焦葉外,其他時間都應該放置在室外露天,任其充分接受陽光。這樣,雲松盆景枝葉密茂、濃綠,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
(6)防治病蟲害。栽培雲松,如養護不當,易遭受葉枯病、松落葉病、松梢螟、介殼蟲等病蟲危害。如發現葉枯病、松落葉病,應及時清除病葉,並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800倍液;發現松梢螟、介殼蟲危害梢尖和食害針葉時,可用80%敵敵畏乳油加水1000倍噴灑防治。
雲松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葉片發黃,其原因多是由於栽培管理失調引起。水分過多過少,陽光過強過弱,肥料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葉片發黃,但發黃的情況不一樣,應仔細觀察分析原因,加以糾治。
水黃 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旱黃 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 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灼黃 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缺光黃 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黃 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缺肥黃 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
㈣ 雲松冬天的養殖方法
雲松又稱之為雲片竹、雲竹、蘆筍草、松山草,其植物的根可以入葯,急性氣管炎和止咳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那麼大家曉得雲松怎麼養?其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雲松怎麼養,雲松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用土。雲松盆栽用土要求種植在排水系統好、通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微酸性的砂質土,雲松一般常用腐葉土與黃泥土和砂質土進行拌和,比例為6:3:1。雲松盆土不可呈鹼性,否則不利雲松植物的生長發育,二期會導致雲松葉片發黃脫落。
2、換盆。雲松初上盆時,應選用素燒泥盆,因其通氣性相對較好,易於成活。雲松盆栽土隔3-4年應換一次,換土時間一般在2月末到4月初或9月至10月中旬。雲松換盆時要適當剪去一些老根,並澆透水,利於雲松植物的生長。
3、澆水。雲松澆水要適量、合理,不能澆太多,要經常對雲松噴葉面噴水,土壤濕度宜保持在15%-30%之間。一般雲松在春、秋季節,日澆1次,夏季一日2次。同時還應當地的根據天氣的變化,進行澆水。
4、施肥。雲松適宜選用薄肥少施的方法,施用以充分腐熟的餅肥為宜。雲松春肥在發芽前2-3個月,每隔10天施一次,濃度為15%,可以有效的促進發芽、長枝。雲松在7-8月天氣炎熱,宜施沃葉氨基酸水溶肥,每隔15天施用1次。9月份是雲松增粗生長快階段,故秋肥用肥濃度可提高到25%左右,以促進雲松多發腋芽,同時有足夠的養料供給莖枝生長。雲松10月末需停止施肥。
5、光照。雲松屬於強陽性植物,雲松花盆應放在於燥通風、陽光充足處養護,過濕過陰暗對雲松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盆栽1-2年的雲松幼苗,除在夏季炎熱的中午要適當進行遮蔭,防止針葉日曬過度導致焦葉現象的出現,其他時間都應該放置在室外露天,任其充分接受陽光。這樣,雲松盆景枝葉密茂、濃綠,提高雲松植物的觀賞價值。
㈤ 叫什麼名字
這個盆景的名字叫做文竹 在我們小學的時候 班裡面擺過一盆
㈥ 雲松何時剪枝才能活
雲松盆景,通抄過枝乾的修剪,去襲除多餘部分,保留其精華,以使樹形美觀,這是樹木盆景造型的一種主要手段。修剪的作用有削弱、矮化、改變樹形的功能。修剪時,對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對生枝等進行調整,即剪掉。對於留下枝條,則養分集中,長得粗壯,當培養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進行強度修剪,使之短縮,生出第二節枝;待第二節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加剪截,依次第三、第四節枝都如此施行。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小枝,一長一短,經多年的修剪後,枝幹短縮、粗壯,蒼勁有力,逐步形成需要的樹型。修剪時期要適時適樹,雲松由於剪後容易流樹脂,宜於冬季修剪。 自然界的樹木形態千變萬化,作為盆景為其縮影當然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樹木的造型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定下來。但是必須做到符合自然和富有畫意。任意造作,就失去樹木自然形態。但僅僅符合自然也還不夠,還必須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這同繪畫的道理一樣,要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必須在平時多觀察自然各種樹木,積累感性認識,特別對一些盆景常用樹木的典型姿態要善於掌握,如松樹的自然形態特徵。同時要多觀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法,從中學習技巧。此外,要從美學、文學等多方面來提高藝術素養。
㈦ 文竹和雲松是不是一種植物
文竹和雲松不是一種植物。
一、形態特徵不同
1、文竹成株高度可達3-6米 。文竹根部稍肉質,莖柔軟叢生,細長。莖的分枝極多,近平滑。葉狀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剛毛狀,略具三棱,長4-5毫米;鱗片狀葉基部稍具刺狀距或距不明顯。花通常每1-3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長約7毫米。花期9-10月。漿果直徑約6-7毫米,熟時紫黑色,有1-3顆種子。果期為冬季至翌年春季。
2、雲松為多年生草本,莖蔓生,具攀援功能,高200~300厘米,根稍肉質化。葉狀生枝纖細而簇生。圓柱形,綠色6~12枚簇生,長0.3~0.6厘米,刺狀鱗片,花兩性,花小白色1~4朵,著生葉狀小枝的細柄邊,漿果球形,紫黑色,內含種1~3粒。
二、生長環境不同
1、文竹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通風的環境,冬季不耐嚴寒,不耐乾旱,不能澆太多水,根會腐爛,夏季忌陽光直射。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好。室溫保持在12-18℃之間為宜,超過20℃時要通風散熱,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生於山野,亦栽培於庭園。
2、雲松喜陽光、溫暖和高燥環境,稍耐陰,但怕低濕,適生於疏鬆肥沃、微酸性的土壤。
三、主要價值不同
1、文竹具有觀賞性,以盆栽觀葉為主,體態輕盈,姿態瀟灑,文雅嫻靜,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觀葉花卉,尤其在書房、案頭、卧室、客廳置一盆硃砂盆栽的文竹,配以古銅色花架,顯得文雅、別致、大方文竹四季常綠。
經冬不凋雖無花之艷麗,但勝花之飄逸。纖細如羽毛之葉,若遇上開花,雖花小色白,但星星點點,在翠綠叢中,顯得清雅可愛,而其香卻很濃郁。
2、雲松具有葯用價值,以根入葯,具有潤肺功能。
㈧ 雲松怎麼修剪方法 如何修剪雲松
1、雲松盆景,通過枝乾的修剪,去除多餘部分,保留其精華,以使樹形美觀,這是樹木盆景造型的一種主要手段。
2、修剪的作用有削弱、矮化、改變樹形的功能。修剪時,對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對生枝等進行調整,即剪掉。對於留下枝條,則養分集中,長得粗壯,當培養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進行強度修剪,使之短縮,生出第二節枝;待第二節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加剪截,依次第三、第四節枝都如此施行。
3、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小枝,一長一短,經多年的修剪後,枝幹短縮、粗壯,蒼勁有力,逐步形成需要的樹型。修剪時期要適時適樹,雲松由於剪後容易流樹脂,宜於冬季修剪。自然界的樹木形態千變萬化,作為盆景為其縮影當然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樹木的造型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定下來。但是必須做到符合自然和富有畫意。
4、任意造作,就失去樹木自然形態。但僅僅符合自然也還不夠,還必須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這同繪畫的道理一樣,要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必須在平時多觀察自然各種樹木,積累感性認識,特別對一些盆景常用樹木的典型姿態要善於掌握,如松樹的自然形態特徵。同時要多觀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法,從中學習技巧。此外,要從美學、文學等多方面來提高藝術素養。
㈨ 雲松是什麼植物
雲松(盆景植物)
別名雲片竹、雲竹、蘆筍草、松山草、紋竹。 為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文竹(APargus plumosus Baker),以根入葯,有治療急性氣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潤肺功能。
㈩ 雲松怎麼養
雲松瀟灑蒼勁,葉色深綠,姿態翠麗清雅,極富詩情畫意,是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它喜陽光、溫暖和高燥環境,稍耐陰,但怕低濕,適生於疏鬆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因此培養好雲松,需要做好用土、澆、施肥、光照等各項工作。
(1)用土。雲松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通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微酸性的砂質土,一般常用腐葉土與黃泥土(或黑山泥)和砂質土拌和,比例為6:3:1。盆土不可呈鹼性,否則不利 生長,雲松會發黃脫落。
(2)換盆。雲松初上盆時,宜用素燒泥盆,因其通氣性好,易於成活。待伏盆後,再換形式古樸,色澤深沉的紫砂陶盆。盆栽土隔3-4年應換一次,換土時間應在2月末到4月初或9月至10月中旬為宜。換盆時要適當剪去一些老根,並澆透水。
(3)澆水。雲松最怕漬水傷根,因此澆水要適量,不能澆多,要經常噴葉面水,土壤濕度宜保持在15%一30%之間,用天然水最好。一般春、秋季,日澆1次,夏季一日2次,冬季幾日澆1次。同時還應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掌握。
(4)施肥。雲松宜用薄肥少施的方法,施以充分腐熟的餅肥為宜。成熟植株施肥宜在春、秋兩季進行。春肥在發芽前2—3個月,每隔10天施一次,濃度約15%,以促進發芽、長枝。7—8月天氣炎熱,宜施10%的稀肥水,約半個月1次,施時應在早晚進行。9月份是雲松增粗生長最快階段,故秋肥可適當濃些(用肥濃度可提高到25%左右),以促進多發腋芽,少發花芽,同時有足夠的養料供給莖枝生長。IO月底以後需停止施肥。此外,施肥還要看天氣情況,如久雨初晴不宜立即施肥;久晴不雨則要先澆水,過2—3天後再施肥。
(5)光照。雲松屬強陽性植物,平時花盆應放在於燥通風、陽光充足處養護,過濕過陰皆對其生長不利。農行盆栽1-2年的雲松幼苗,除在夏季炎熱的中午要適當遮蔭防止針葉日曬過分而引起焦葉外,其他時間都應該放置在室外露天,任其充分接受陽光。這樣,雲松盆景枝葉密茂、濃綠,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
(6)防治病蟲害。栽培雲松,如養護不當,易遭受葉枯病、松落葉病、松梢螟、介殼蟲等病蟲危害。如發現葉枯病、松落葉病,應及時清除病葉,並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800倍液;發現松梢螟、介殼蟲危害梢尖和食害針葉時,可用80%敵敵畏乳油加水1000倍噴灑防治。
雲松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葉片發黃,其原因多是由於栽培管理失調引起。水分過多過少,陽光過強過弱,肥料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葉片發黃,但發黃的情況不一樣,應仔細觀察分析原因,加以糾治。
水黃 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旱黃 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 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灼黃 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缺光黃 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黃 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缺肥黃 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