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景筺
Ⅰ 四川和重慶野外哪些樹可以做盆景
朋友你好,四川重慶地區最適合做盆景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金蛋子了。
Ⅱ 川派盆景是怎樣起源的
四川抄盆景相傳起源於五代,盛行於明、清時代。兩宋時期,安岳縣圓覺洞和大足縣大佛灣摩岩造像中,飛天與傳女手托的山萬盆景,已與今天的淺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樹樁傾斜,直到近千年後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園藝家、畫家。盆景「玩家」親密合作,使之成熟。現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的以金玉寶石造型的盆景,都以四川樹樁盆景為範本。由於歷代盆景藝人的精心培育,四川盆景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盆景的幾個主要流派之一,即以成都為中心的川派。
Ⅲ 四川地區有哪些野生樹可以做盆景的
多得很:牧荊、金彈子、火棘、刺梨、榆樹都是比較好的。其他的還多得很
Ⅳ 四川山水盆景有哪些特色
四川山水盆景:來四川山水盆景自以成都、重慶為代表。常用石種是砂片石、龜紋石等。所表現的題材大多是長江中上游的巴山蜀水的自然風光。「蜀國多仙山」,「峨眉天下秀」、劍門的雄奇、三峽的峻險,都是四川山水盆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同時也是四川山水盆景形成「幽」、「雄」、「秀」、「險」的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
四川山水盆景的布局以高遠、深遠為主,山峰峻峭挺拔、層巒疊嶂,水面狹小、景色幽深。在山石上注重鋪苔和栽種小樹,常見樹種有虎刺、偃柏、竹類等,對於擺件的使用,一般不用或者少用。
Ⅳ 常見優良盆景樹種有哪些
1.華山松
又稱五針松。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樹高35米。樹冠廣圓錐形,小枝無毛,幼樹皮灰綠色,老則裂成方塊固著樹上,針葉5枚一束,長8~15厘米,葉細軟,邊緣有細鋸齒。原生華北、西北、西南山地,海拔1000~3000米處有純林,陝西華山極為習見。喜光,但幼苗、幼樹需一定的庇蔭,隨著樹齡增大,對光的要求增強。喜溫暖、涼爽、濕潤的氣候,不耐高溫及乾燥。能耐-31℃的低溫。喜肥沃、濕潤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不耐鹽鹼,在乾熱地區,要求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才能良好地生長,抗二氧化硫的能力較強。華山松樹形挺拔,樹姿優美,是著名的盆景樹種。地植生長迅速,高大雄偉,亦是優良的庭園樹種,可作庭蔭樹、園景樹應用,1895年傳至法國。栽培變種:台灣果松(var.mastersiana),與華山松相似,但幼樹皮灰褐色、平滑,老樹皮灰黑色、開裂成不規則鱗片狀剝落。產台灣中部以北,在氣候溫和涼爽、相對濕度較大和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帶形成混交林。也是著名的盆景樹種。
2.日本五針松
常綠喬木,樹高10~30米。樹冠圓錐形,樹皮灰黑色,呈不規則鱗片狀剝落。1年生小枝黃褐色,有毛,冬芽卵形褐色。針葉5枚一束,葉較短,通常3.5~5.5厘米,我國長江流域及青島各地廣泛引種栽培。溫帶樹種,喜生山腹乾燥之地,能耐陰,忌濕畏熱。引入我國後因長期嫁接的結果,其性狀、適應性亦有所改變,尤以高生長受到限制,形成灌木狀小喬木。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鹼性土外都可適應,而以微酸性黃壤最為合適。日本五針松干枝蒼勁,翠葉蔥蘢,偃蓋如畫,誠集松類氣、骨、色、神之大成,為園林中珍貴樹種,多作重點配置點綴。最宜與山石配置成景,或配以牡丹、杜鵑,或以梅為侶,以紅楓為伴。在建築物主要門庭,紀念性建築物前對植,蒼勁古樸,茂趣盎然。經藝術加工,懸崖伸探,石峰挺秀,為樹樁盆景之珍品。栽培變種:①短葉五針松(var.brevifolia),葉長僅五針松的1/2。②黃葉五針松(var.variegata),葉全部黃色或生黃斑。③旋葉五針松(var.tortrosa),葉螺旋狀彎曲。④白頭五針松(var.albo-terminata),葉先端黃白色。
3.刺柏
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樹高達12米。樹冠狹圓錐形,小枝下垂,樹皮灰褐色。葉全刺形,長2~3厘米。產於台灣、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高山區。喜光,耐寒性強。刺柏小枝下垂,體形秀麗,為優良的盆景用樹,園林栽培多作園景樹觀賞。
4.羅漢松
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淺縱裂,成薄片脫落。枝開展,葉條狀披針形,長7~12厘米,寬7~10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產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拔1000米以下。日本亦有分布。較耐陰,為半陰性樹種,喜生於溫暖濕潤處。喜排水良好而濕潤之沙壤土,在海邊也能生長良好。耐寒性較強,但在華北只能盆栽。為著名的傳統盆景樹種,地植多作園景樹用。抗蟲害能力較強,但有葉斑病。變種有:①短葉羅漢松(var.maki),小喬木或灌木,枝向上伸展,葉短而密生,長2.5厘米,寬3~7毫米,先端鈍圓。原產日本,我國長江流域以南至華南、西南有栽培。②短小葉羅漢松(var.maki f.condensutus),葉特短小,江蘇、浙江見有栽培。③狹葉羅漢松(var.angustifolius),灌木或小喬木,葉長5~9厘米,寬3~6毫米,先端漸窄或長尖頭。產於四川、雲南、江西等省,長江流域及以南均有栽培。④柱冠羅漢松(var.chingii),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圓柱形,葉小,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1~4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產浙江南部,作園景樹栽培。羅漢松樹形優美,綠葉清香。綠色種子之下有比它大10倍的紅色種托,好似許多披著紅色袈裟正在打坐的羅漢。滿樹上紫紅點點,頗富奇趣。為優良的傳統盆景樹種,亦為優雅的園景樹,配置方式多樣。羅漢松耐修剪及海岸環境。故特宜用在海岸邊作美化及防風高籬等用;而短小葉羅漢松,葉小、枝密,供一般綠籬用頗為美觀。據報道,鹿不食其葉,故又可作動物園獸舍綠化用。矮化及斑葉品種,更適盆栽觀賞,盆景樹應用。
5.微型紫杉
紫杉科,紫杉屬。東北紅豆杉的栽培品種,株高15厘米以下。產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南長白山地區,耐陰,抗寒性強,適生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棕色森林土,原始林內天然更新良好,壽命長,國外有千年古樹。枝葉繁茂,不易枯疏,且生長緩慢,是極好的岩石區地被及盆景材料。修剪後可較長時期保持一定形狀,故又適於幾何形狀的整形式修剪。同種的另一栽培品種矮叢紫杉(cv.Nana),也是極好的盆景樹種。
6.榔榆
榆科,榆屬。落葉或半常綠喬木,樹高達25米。樹皮灰色、紅褐色或黃褐色,平滑,老則呈圓片狀剝落。小枝灰褐色。葉革質,較厚,窄橢圓形,基部楔形,不對稱,單鋸齒。秋季開花,簇生葉腋,花期8~9月。產長江流域以南,東至台灣,南至廣東。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中性至微酸性土壤及石灰岩山地,以南方生長較好。深根性,萌芽力強,耐煙塵,對抗性強。榔榆樹冠卵圓形,干柯枝曲,樹皮斑駁,適合製作樁景。地植為著名的行道樹種。
7.瓜子黃楊
黃楊科,黃楊屬。常綠小喬木,常呈灌木狀,樹高達7米。樹皮淡灰褐色,淺縱裂,小枝具4棱。產於華北、華東及華中。淺根性,較耐陰,喜生於石灰岩山地、溪邊,生長慢,在深厚肥沃中性土上生長良好。耐修剪,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強,並能凈化空氣。黃楊枝條柔韌,葉厚光亮,翠綠可愛,盆景樹造型效果極佳。綠籬栽植通常作為花徑背景籬或境界籬。小喬木栽植可作為園景樹應用,如與山石相配,尤覺協調。
8.雞爪槭
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喬木,樹高達10餘米。樹皮平滑,枝條青灰色,小枝常呈棕紅色。單葉互生,掌狀7裂、間或5~9裂,長寬近相等;基部心形或平截,邊緣有不整齊銳齒。秋日紅葉如錦,甚為美觀。產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布於海拔200~1200米的林緣。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土或中性土。葉色、葉形都非常優美,引人注目,盆景樹應用,別具風韻。孤植或叢植於屋角、池畔、溪邊、假山旁,景觀效果奇佳。為應用廣泛的優良園景樹。①主要變種:小雞爪槭(var.thunbergii),葉較小,徑約4厘米,7裂幾至基部,裂片狹窄,邊緣具銳重鋸齒,果翅短小。②紅楓(var.atropurpureum),葉7~9深裂,終年呈紫紅色,觀賞價值極高。③羽毛楓(var.dissectum),又稱細葉雞爪,葉裂片細窄如羽毛狀,葉形奇特,甚為美觀。
9.六月雪
茜草科,六月雪屬。常綠或半常綠矮小灌木,多分枝。嫩枝有微毛,葉對生或簇生,長橢圓形。花單生或數朵簇生,白色或淡粉紫色,有單瓣、重瓣兩種,重瓣者非常潔白;花冠漏斗狀,花冠筒長約為萼的2倍,花期6~7月。產我國東南部和中部各省區。喜陰濕,多生於林下、灌叢中、溪邊。喜溫暖氣候,不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喜肥,以淡薄肥料為宜。本種樹形纖巧,枝葉濃郁,夏日開小白花,繁密異常,玲瓏素雅,為製作樹樁盆景的優良樹種。亦可用作境界籬或觀花籬。
10.海棠花
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樹高可達8米。小枝紅褐色,幼時疏生柔毛,老枝紫褐色。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基部廣楔形至圓形,緣緊貼細鋸齒。傘形花序,有花4~6朵,蕾期甚為紅艷,開放後呈淡粉紅色,單瓣或重瓣。果近球形,黃色,基部不凹陷,果味苦。花期4~5月,果熟期9月。原產我國,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盆景樹種,華北、華東尤為習見。喜光,耐寒,耐乾旱,忌水濕,在北方乾燥地帶生長良好,亦為著名的園景樹種。常見栽培變種:①重瓣粉海棠(var.riversii),葉較寬而大;花重瓣,較大,粉紅色,為北京庭院常見之觀賞佳品。②重瓣白海棠(var.schelle),花白色,重瓣。春花秋實,美麗可愛,為盆景樹中之佳品。作園景樹應用多植於門庭、點綴亭廓,草地、林緣也相適宜。同屬種:①西府海棠(M.micromalus),落葉小喬木,為山荊子(M.baccata)與海棠花的雜交種,葉質硬實,表面有光澤,果紅色,萼窪、梗窪均下陷,葉甜酸。栽培適應性廣。②垂絲海棠(M.halliana),小喬木,樹冠疏散,枝開展。葉卵形,葉柄及中脈常帶紫紅色。花鮮玫瑰紅色,花梗細而下垂,紫色。果紫色。產我國華東、西南地區,耐寒性不強。變種有重瓣垂絲海棠(var.parkmanii)和白花垂絲海棠(var.spontanaea)。
11.石榴
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高5~7米,冠常不整齊。小枝有角棱,端常成刺狀。葉倒卵狀長橢圓形,有光澤,在長枝上對生,在短枝上簇生。花朱紅色,花萼鍾形,紫紅色,質厚。漿果近球形,古銅黃色或古銅紅色,具宿存花萼。花期5~6(7)月,果期9~10月。原產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亞地區,我國漢代引入,黃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均有栽培。喜光,喜溫暖氣候,有一定耐寒能力。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之石灰質土壤,有一定的耐乾旱瘠薄能力。萌櫱力強,易分株。對有毒氣體抗性強。石榴為花果俱美的著名盆景樹種。作園景樹應用,適於配置階前、庭中及牆隅、門旁、窗前、亭台之側或山坡、水際,季相豐富,景觀鮮亮。主要變種有:①白石榴(var.ablescens),花白色,單瓣。②黃石榴(var.flavescens),花黃色。③瑪瑙石榴(var.legrellei),花紅色,有黃白色條紋,重瓣。④重瓣白石榴(var.multiplex),花白色,重瓣。⑤重瓣紅石榴(var.pleniflora),花紅色,重瓣。⑥月季石榴(var.nana),植株矮小,枝條細密而上升,葉、花皆小,重瓣或單瓣,花期長,故又稱「四季石榴」。
12.老鴉柿
柿樹科,柿樹屬。落葉灌木,樹高2~3米。樹皮褐色,有枝刺,幼枝有柔毛。葉紙質,卵狀菱形至菱狀倒卵形。花單生葉腋,白色;花萼4裂,裂片矩圓形。果卵圓形,徑約2厘米,有長柔毛,先端尖。橙黃色,宿存萼片矩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花期4月,果期10月。產於福建、江蘇、浙江。喜光,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根系發達,萌櫱、萌芽力強,易整形。老鴉柿枝丫交錯,果實滿枝,是秋冬觀果佳品。盆景樹應用,野趣盎然。園景樹栽植,多置於庭園角隅、亭台階前、岩坡山間及樹叢邊緣,在小徑邊沿、曲橋盡頭、溪澗之側、池邊石嵌之上點綴,尤具特色。同屬種:①烏柿(D.cathayensis),半常綠灌木,枝直立,葉亞革質,狹長,暗綠色,宿存萼片較闊。②瓶蘭花(D.armata),半常綠或常綠灌木,高2~4米。葉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花白色,芳香。果同老鴉柿,宿存萼片略寬。本種耐陰,可植於林下作地被樹種,也常作盆景樹應用。
Ⅵ 怎樣製作盆景
製作盆景是一種高雅的有趣事兒。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調養精神,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作為珍貴的藝術品出售,經濟效益可觀。
盆景大致可分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原料;山水盆景則以各種不同質地的山石為主原料。
樹木盆景的製作,在於景樹的選擇。對景樹選擇不拘一格。一般要求是干老枝細葉茂,人盆易活,生長緩慢,兼有奇特形狀根干自成圖景。如生長在岩石上,長年累月不易長大的小老榕樹,松樹等算是難得的珍品。此外,樹木葉四季常青,並能開花結果,略帶芳香味,也可列為佳品。在現有的樹種中,可制盆景的樹很多,常見的有米蘭、榕樹、金桔、松柏、羅漢竹、蘇鐵、五針松、四季桂等。
選好景盆後,可移人預先備好的景盆中定植。但盆中土壤最好選用山中帶黑色的,因為這種土壤疏鬆,肥沃,吸水性強,不易板結。盆景方法與一般灌木盆栽的方法相同,最關鍵的是要注意修枝整形。如要形成預定的不同形狀的造型,如「大鵬展翅」等。可用合適的繩、鐵絲固定成型。另外,根據設計圖景需要還可以採取異樹嫁接陪景。
山水盆景可以自行創意設計,也可以仿名勝風景復制。自行設計的盆景在設計上要力求新穎奇特,不落俗套,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復制名勝風景的盆景要求嚴格,圖景形象逼真。製作山水盆景的原料石有風化的軟石和硬乳白石兩類。軟石質地松軟,有細孔,吸水性強,可長苔蘚點種小植物,便於雕琢加工各種造型。硬石質地堅硬,天然造型美觀,便於保存,但雕琢加工困難。以上兩類石料,根據需要可混合使用。
加工製作盆景的一般步驟:一、選料:復制盆景力求做到就景取材;自行設計的盆景則要力求做到就材取景,也就是說要充分利用天然圖景,有利於雕琢成形。二、雕琢: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按照設計要求精工雕琢。還需注意對不同質地石料選用不同的雕琢工具。三、粘合:對雕琢後仍不理想的石塊,可用如意的小石塊粘合補缺。粘合原料,一般用黑、白水泥,可按需要加入不同色澤的顏料。為了防止粘合後吸水性不強,影響植物生長,粘合時可事先用細鐵絲通孔預留空隙。四、配盆:景盆選擇也十分考究。景盆購制要視樹景,石景大小不同造型選用合適景盆。如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的景盆。五、綴景襯托:盆景中的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都是在配盆以後點綴襯托的。
Ⅶ 川派盆景的基本介紹
四川位於長江上游,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青藏高原,盆地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富饒地區之一,素有「天府之國」稱號,高原海拔較高,山嶺重疊,尖峰深壑,聳人雲霄。還有風景秀麗的峨嵋,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這些風景資源和植物等材料,都是川派盆景藝術創作的源泉,對川派盆景藝術的繁榮起著很大的作用。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最後歸納為兩種主要類型。即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主要類型的特點為:對稱美、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基本技法為自然樹的順勢加工和10種身法及3式、5型。
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成都是中國歷史名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成都平原中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成都建城於春秋時代,自秦漢至現在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國的蜀漢和五代時的 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立都城。成都是一個著名的詩人之鄉,歷代詩人無不為巴山蜀水所哺育,無不為巴山蜀水縱情謳歌。歷代 畫家無不以四川名山勝跡為題材。許多著名的詩人、畫家都在此 留下了傳世佳作。成都又是一個著名的「花鄉」,青羊宮花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不少川西農戶,都有種花植草,蟠扎盆景的習慣。還有花草「賽市」之風氣,在成都郊區,世代相傳,以 蟠扎樁頭盆景為生的「盆景世家」,就有60多戶。現在成都一帶 還保存了許多百年以上的珍貴古樁盆景。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為中國西 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被群山 環繞.市內崗嶺起伏,依山而建,道路、房舍參差排列,層層錯落極富詩情畫意。重慶盆景藝術開始是受成都的影響,但後來發展很快,在川派盆景藝術中自成一體,與成都盆景形成兩種地方風格。
此外四川多名山大川,除峨嵋外還有號稱「青城天下幽」的 青城山和長江三峽等。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範本。
川派盆景的代表樹種有金彈子(瓶蘭花)、六月雪、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梅花、紫薇、羅漢松、銀杏、偃柏等,其他還有虎刺、黃桷樹、紫荊、山茶、桂花等,竹類品種繁多,有綿竹、邛竹、風尾竹、觀音竹、琴絲竹和佛肚竹等。
Ⅷ 川派盆景有哪些藝術風格
四川樹樁盆景分傳統來規則型和自源然型兩大類。規則型的特點是著重立體空間的造型,四面可觀,步移景換。主幹造型變化多端,有掉拐、方拐、對拐、滾龍抱柱、大彎垂枝和三彎九倒拐等等式樣。以三彎九倒拐為例,正面觀賞,主幹只現三大彎,側面品玩,又只見九個拐(彎),而半側賞玩,三大彎、九小拐全面展現,宛如蛟龍。規則型除主幹造型外;還有枝盤造型。枝盤造型大致可分平枝式、滾珠式和半平半滾式三種。滾珠式出枝自如,形式多樣,每遇花期婀娜嫵媚,楚楚動人。
總的說來,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Ⅸ 中國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造型特點:圓片式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造型特點:薄片結扎,層次分明。擅長直干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
Ⅹ 川派盆景有哪些介紹
川派盆景是以四川省名來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四川古稱巴蜀。唐朝貞觀元年(公元版627年)設置劍南道,所以過權去也把川派盆景稱為「劍南盆景」。四川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同時山勢巍峨,江河奔騰,又盛產砂片石、砂積百等多種石料,這些都是有利於盆景發展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