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盆景
① 黃楊老樹樁做盆景好嗎
黃楊(學名:Buxussinica(Rehder&E.H.Wilson)M.Cheng):灌木或小喬木,高1-6米;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面無毛。葉革質,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葉面光亮,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花序腋生,頭狀,花密集,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萼片近圓形,長2.5-3毫米,無毛,雄蕊連花葯長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雌花萼片長3毫米,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蒴果近球形。花期3月,果期5-6月。多生山谷、溪邊、林下,海拔1200-2600米。產中國多省區,有部分屬於栽培。黃楊盆景樹姿優美,葉小如豆瓣,質厚而有光澤,四季常青,可終年觀賞。楊派黃楊盆景,枝葉經剪扎加工,成「雲片狀」,平薄如削,再點綴山石,雅美如畫。黃楊春季嫩葉初發,滿樹嫩綠,十分悅目。古人詠黃楊詩,颶尺黃楊樹,婆要枝千重,葉深圃翡翠,據古踞虯龍。描繪了黃楊風姿,是家庭培養盆景的優良材料。
從山野選取老樁,掘起後,修剪過長根系及繁密枝條,先露地養坯1-2年,再上盆加工。選株時要注意保護好周邊泥土盡量把坨挖的大一些,保持充分的修根餘地,根坨要比植盆內徑小一至二厘米為宜。
①選盆:黃楊常年油綠,宜用紫砂陶盆,盆色以紫色或淺黃為好。盆形則根據造型形式而定。懸崖式宜用深千筒盆,斜於式或曲乾式則用橢圓形或長方形盆。
②用土:盆景用土以熟化田園土或腐葉土摻拌適當壟糠灰為培養土,宜肥沃疏鬆,以通氣透水性好的壤土為佳。老樁上盆宜帶宿土。
③栽種:黃楊較耐寒,可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栽時要修剪過長過密根系,切勿使根窩曲在盆中。剛栽種的黃楊宜放在半陰處。
黃楊萌發性強,在造型前,可將主幹截頭,讓截面四周或下方萌發新技,再按藝術造型的要求,攀扎枝幹,在春季用棕絲攀扎為好。亦可粗扎細剪,製成雲片狀或饅頭狀,或加工成自然樹形。主幹則順其自然之勢,製成斜乾式或卧俯式。若將黃楊樁景點綴秀石,則成「黃楊俯」。黃楊很耐修剪,萌發力強,為保持優美樹型,必須經常加工整形。
② 揚派盆景的 一寸三彎雲片式 是什麼意思
這是根據中國畫「枝無寸直」的畫理,把雲片中的每個枝條都紮成細密的蛇形彎曲,最密處每寸可達3個彎,而葉片保持平行而列,有如片片雲朵,故稱「一寸三彎雲片式」。
③ 揚派盆景的歷史
揚派盆景以揚州為中心,包括高郵、泰州、泰興、泰縣、興化、東台、鹽城、寶應等蘇中、蘇北縣市,是以揚州命名 的盆景藝術流派。
揚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於248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曾稱過廣陵、江都等名,6世紀末的隋代稱揚州。揚州位於長江下游北岸,南隔江與鎮江相望,北靠蜀崗,東沿京杭大運河,長江與大運河在此處交匯,是蘇北水陸交通樞紐。自古以來 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隋唐時期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都市。清 代為兩淮鹽運中心。市內有春秋時代開鑿的古運河;有1 500多 年歷史的古剎大明寺;有隋唐時代的瘦西湖;有明代古建築文昌 閣;以及清代園林。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杭州以湖 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 觀賞揚州園林,則有湖石假山,迴廊曲徑,波光月影,橋畔簫聲,景色宜人;無論春蘭夏荷,秋菊冬梅以及長堤春柳,均得園林之趣,景色迷人。
古代揚州曾是人文薈萃,風流人物輩出之地,許多帝王將相,騷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他們的蹤跡和美好詩句,如:「故人 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清代中葉,「揚州八怪」畫派的大膽、潑辣的藝術風格對揚州盆景藝術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如大畫家石濤和尚,又是著名的園林專家,他善於壘石植樹,他的作品至今令人贊美和推崇。
揚州盆景相傳在唐代就在社會上流傳。元、明兩代就有了扎片的造型技藝。清代揚州盆景進一步地發展,形成了形式多樣的 盆景。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多處記載揚州盆景的內容。「揚州八怪」畫家鄭板橋曾繪過梅花的盆景。現在陳設在揚州盆 景園的一盆古檜柏盆景,是明朝末年的盆景,幾經轉折,保存在 揚州天寧寺,後轉至園林。樹干高二尺許,枝幹屈曲,形如虯龍,樹皮僅存l/3,枝片為雲片,形若傘蓋,枝繁葉茂,蒼翠欲 滴,此型是揚州盆景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見,揚派盆景的形成, 一定在明代之前。
④ 揚派盆景的代表樹種
尤以觀葉類的松、柏、榆、楊(瓜子黃楊)別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