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菊花斷了
⑴ 菊花整株枯萎葉尖焦枯死亡是怎麼回事
菊花患上了枯萎病。
一、病症描述
從菊花植株症狀表現來看,發病初期,整株或半株開始出現輕微萎蔫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萎蔫程度逐漸加大,葉片開始退綠變黃,再持續發展,植株生長停滯,葉片從葉尖或外緣出現乾枯現象,直至整棵全部枯死。
拔出病株根系,主根變成黑色,上有白色黴菌,須根少、小、弱、曲,須根顏色由健康白,轉為病態灰褐色,莖基部表皮部分開始變深淺不一的灰褐色,維管束也變為褐色,並逐漸往植株延伸。
二、致病原因
綜上所述,這是菊花患上了枯萎病,是一種半知菌亞門尖鐮孢菌菊花專化型真菌感染所致,也就是說,這種真菌屬於菊花專利,一般不危害其它農作物。
菊花枯萎病之所以防治難度增加,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對病害判斷失誤。由於菊花枯萎病和根腐病植株症狀表現比較相似,沒有經驗的種植戶,一般很難從植株表現上確認,雖然部分防治根腐病的殺菌劑,對枯萎病也有效,但畢竟不是針對性治療,因此防治效果並不明顯。
2、重茬種植惹禍端。菊花一般不建議重茬種植,一旦重茬三年以上,土傳病害就開始增多,而菊花枯萎病也是土傳病害的一種。
枯萎病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越冬,重茬越久,土壤中病菌越多,病菌在17-37℃之間均可發生,最佳發生溫度在24-28攝氏度之間,病菌可借灌溉水、病土、人工作業等方式傳播,特別是偏酸土壤、氮肥施用過多,再遇到高溫高濕,雨後積水,或者人工澆水方式不當,造成水量過大等現象,均可誘發菊花枯萎病的發生。
3、提前防治措施不到位。對於重茬種植的菊花,或者說重茬育苗移栽的菊花(即使是新茬,但重茬繁育的菊花苗同樣會攜帶病菌),在種植前一定要進行土壤或種苗消毒處理,通過一系列的處理措施,將菊花枯萎病預防在萌芽狀態。
三、3種有效防治技巧
1、避免多年重茬種植,維持土壤有機質含量。如果種植空間受限,需要連年重茬,就必須注重土壤有機質的補充,而且每年都要補充,使土壤中有機質 含量及營養元素不失衡,土壤酸鹼度適中,俗話說,爛眼招灰、弱苗招病,只有促進植株健壯,才是少生病的根本。
2、掌握澆水技巧很重要。種植觀賞性菊花,由於以盆栽為主,種植步驟為:現在地面移栽菊花苗,過了緩苗期,將花盆套上,菊花苗在花盆裡邊生長邊往盆里填土,直至把盆內填滿土,菊花基本也開始定型了。
由於這種種植方式,常見的先進灌溉措施無法使用,炎熱的,正值菊花生長的關鍵時期,大量的水分蒸騰,就要求不斷的進行補水灌溉,如果灌溉措施不科學,在往菊花盆中澆水的時候,往往造成澆水過濕現象,從而造成積水漚根,加上高溫高濕,最容易誘發枯萎病,同時增加了漚根、甚至發展成根腐病的風險。
因此,建議大家在澆水時,能總結出菊花澆水規律及需水量,不猛澆水、勤澆水,也不能因害怕澆水只澆半截水(澆水不透)。
3、化學預防和治療具體方案。
對於重茬菊花田,再注重有機質補充的同時,在整理土壤時,建議每畝撒施25%乙酸銅2000克或50%克菌丹500克+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100克,這兩種配方對預防枯萎病都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當然,遇到重茬嚴重的田塊,還要結合其它預防措施。
比如還有一種比較理想的預防措施,那就是蘸根環節,比較常用的配方有62.5克/升精甲霜靈·咯菌腈及11%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懸浮種衣劑10毫升,兌水10斤加少許土壤調成稀糊狀(一畝用量)配合碧卡葉面肥一起使用,將菊花種苗根部在葯水裡浸泡後,再進行移栽,防病效果比較明顯。
⑵ 盆栽菊花葉子枯萎,什麼原因
種植不當,水分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導致葉子枯萎。
養護方式可以參考以下:
1、培養土配置。菊花基質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一般選用透水、透氣性良好的河沙,加園土、腐殖土配製。比例為腐殖土:園土:河沙=4:4:2,條件允許的話,最好用福爾馬林或多菌靈等消毒殺菌劑按說明書濃度噴淋培養土進行消毒。
2、水分管理。菊花生長期的水分管理一定要要按照「旱時及時澆水、澇時及時排水」的原則進行。並且在孕蕾期前後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
澆水也可以結合施肥進行,還要注意做到「見濕見干」,就是既不宜半干半濕,也不宜過干過濕。還有就是每天早、晚給葉片噴1次葉面水。
3、控制施肥。菊花生長要施足有機肥(一般是作為基肥)。在營養生長期,追肥以施氮肥為主,可以配施部分磷、鉀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這樣可以促使菊花枝幹粗壯和端直還能使葉片肥大。
菊花生長中後期,追肥就應以磷、鉀肥為主,也可追施花卉專用肥。施肥的方式可以採用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相結合,施肥後要及時澆水。注意如果菊花葉片小而薄、葉色發黃,可以多次噴施0.1%尿素溶液。
4、擺放和光照。盆栽菊花的日常管理除了做好上面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外,還要根據盆栽菊花的生長和環境狀況,及時進行轉盆、拉盆等管理措施,以避免因光照等原因影響盆栽菊花生長發育。
要注意的是菊花為短日照植物,試驗表明菊花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5、整形修枝。盆栽菊花的空間分布和冠形是直接影響菊花觀賞性的。菊花生長期整形修剪非常重要。盆栽菊花可根據需要做成扇形冠、傘形冠、半圓形冠、三角冠等。一般在盆栽菊花生長前期需根據枝條長勢不定期地進行摘心、抹芽等工作,促發分枝以塑造植株理想冠形。
⑶ 盆栽的菊花什麼時候適合打頂修剪
菊花是屬於草本植物,它的根系非常發達,而且生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現在市面上菊花的品種也非常的多,開出來的花五顏六色,有大有小,非常的漂亮。
養菊花的也越來越多,那麼我們養菊花的同時,什麼時候給菊花打頂修剪合適呢?
養菊花兩點是最關鍵的,修剪打頂給它做好,施肥給它跟上,這兩點做好了生長季節長的快速,側枝長的多。出來足夠多的側枝,到了開花的季節一次性開花就會爆盆,您會感到滿滿的成就感。按照小齊說的話,您去試一下,保准您養的絕對很好,沒有難度。
⑷ 盆栽菊花乾枯後如何補救,第二年春天是否能繼續發芽
及時補充水分
⑸ 我家的盆栽菊花葉子耷拉是怎麼回事啊
菊花現在已經到了開花期啦,不要再摘除側芽和花苞,等到開完花之後再修剪。
不過,葉子耷拉和摘側芽、葉子沒有關系的,澆透水吧,明天葉片就會挺立起來啦。
⑹ 四月份盆栽菊花剪下一半還會開花嗎剪下的上半節菊花桿能插活嗎
可以啊,菊花很好養,放陽台上明亮處比較好的,干透澆水及時點,怕乾旱喜濕潤,澆水時加點營養液,開花更艷
⑺ 盆栽菊花腳葉脫落怎麼辦
盆栽菊花腳葉脫落的原因
盆栽菊花造成下部葉子枯黃、脫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菊花本身生長周期的因素。盆栽菊花在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土、肥等自然環境條件下,菊苗只需要4個月左右的生長期,植株即可成熟,達到孕蕾、開花的目的。菊花屬短日照植物,但這時的溫度、光照若不能滿足花芽分化的要求時,則植株下部中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就會發生變化,這時易引起老葉的先衰。因此,凡是秋末、冬初用扦插腳芽培養的菊苗易發生腳葉先落的現象。要防止盆栽菊下部葉子早脫落的現象,首先菊苗要適期扦插,如是秋末、冬初扦插的腳芽,也需要在翌年4~6月更換芽頭,另插新菊苗;再就是在翌年春天上盆後的菊苗,通過打頂、摘心,在植株周圍的盆土內促生新的腳芽,然後棄去老株,選健壯的新腳芽另植於盆內。
人為的因素盆栽菊花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期間的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不當而造成盆菊下部葉子枯黃、脫落。
⑻ 盆栽小菊花換盆後蔫了怎麼辦啊 盆栽小菊花換盆後蔫了如何辦啊
1、菊花在換盆之後葉子變蔫,可能是在移栽的時候傷害到了根系,在上盆之後根部很難正常的生長,所以就會萎蔫。
2、在移盆之後是需要澆水的,要是沒有為它澆水的話,土壤比較干也會變蔫。
3、要是傷根了的話,就要脫盆重新修剪根系,若還是繼續養護的話,反而會更加嚴重。
⑼ 盆栽菊花是不是開敗就死了 下一年會不會再開啊
不會,他是宿根植物,明年還會發新芽的,有的是會結種子的,收集好,明年清明種,露地種植會更旺,冬季乾燥盆栽菊花要注意澆水,能放在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