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小盆栽
① 腎蕨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
腎蕨又稱蜈蚣草、篦子草、圓羊齒,腎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附生或地生。根狀莖有直立的主軸及由主軸向四外延伸的細長匍匐莖,並從匍匐莖上長出圓形塊莖或在頂端生出小苗。葉簇生,長30~70厘米,寬3~5厘米,一回羽狀復葉。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腎形。
喜溫暖潮濕的半陰環境,忌強光直射。生長適溫為20~22℃。要求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南方各省和各地溫室有栽培。
同屬植物約30種,常見栽培的有高大腎蕨,並已培育出數百個園藝品種。目前世界各地大量栽培的多為此種植物的品種,如波士頓蕨(cv.Bostoniensis)、極矮皺葉腎蕨(cv.Childsii)、雞冠高大腎蕨(cv.Cristata)等。這些品種極適合盆栽,作為室內觀葉植物十分理想。但大多數不能產生孢子,需用分株繁殖或通過組織培養方可取得大量小苗。
春季新葉尚未萌發前,結合換盆進行分株。將由匍匐莖頂端生長發育成的小苗斷離母株,移栽到小盆中,即可成為新植株。目前國際市場上銷售的腎蕨主要是通過組織培養繁殖的。組培的外植體就是利用根狀莖的頂尖。
盆栽腎蕨用腐葉土或泥炭土添加1/3珍珠岩和少量河沙及基肥配成的培養土,特點是疏鬆、透氣、透水好,同時持肥保水能力強。生長季節每1~2周追施一次液肥。盆土要保持濕潤,但忌積水。長時間乾燥,葉片枯黃脫落。乾旱季節應向葉面及周圍噴水。冬季溫度低時要控水,不幹不澆。幼苗時期喜陰,有明亮的散射光即可;老株較喜光,長期光照不足生長受阻,且很少有新芽萌生。一般說,春、夏、秋三季華北地區需遮去陽光50%;冬季室內不遮光。越冬溫度應在10℃以上。夜間15℃、白天25℃以上,植株生長茂盛。溫度低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長期低於5℃葉片枯黃、脫落。
腎蕨好繁殖,易成活,栽培比較普遍,主要是室內觀葉或作切花配葉。在向陽的窗邊或明亮的房間內可長期擺放。
圖6-62 波士頓蕨(腎蕨)
② 腎蕨應該怎麼養呢
腎蕨又名篦子草。為骨碎補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片羽狀深裂,披針形,鮮綠色,密集叢生。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蓋腎形。常見栽培的同屬植物有長葉腎蕨、碎葉腎蕨、細葉腎蕨等。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廣布於中國華南、西南諸省。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環境,忌強光直射,不耐旱,宜排水通暢、含腐殖質豐富的疏鬆肥沃土壤。蒔養腎蕨,培養土可用腐葉土4份、蛭石4份、河沙2份配成,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主加少量河沙混合配製。由於腎蕨的根系分布較淺,故宜採用淺盆栽植。腎蕨喜歡明亮的散射光,春、夏、秋三季均可放在室內北面窗邊養護,但需注意通風。放在室外養護時要放在疏蔭下避免陽光直曬。若光照過強則葉片極易焦黃;如過分蔭蔽,羽葉常易脫落。夏季除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外,每天還需向葉面上噴清水2~3次,增加空氣濕度,才能保持葉片翠綠。空氣乾燥時羽葉易卷邊焦枯,降低觀賞價值。但澆水也不能過多,若盆土積水,易引起葉片枯黃脫落。生長旺季一般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腐熟餅肥水或復合化肥,並要注意隨時剪除枯葉,保持株形整潔。冬季室溫保持在1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
"role="figure腎蕨腎蕨生長健壯,根系會很快布滿盆底,因此需每年春季換一次盆。換盆時要剪掉老葉並進行分株。
③ .腎蕨葉態優美,易於種植,常被人們作為觀賞植物來栽培。要使盆栽腎蕨生長良好,應如何管理
腎蕨的根系分布較淺,適合淺盆栽培。栽培土壤用壤土、腐葉土各4份、砂2份混合。作吊籃栽培時可用腐葉土和蛭石等量混合作培養土。
盆株應放置在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如葉色發黃,往往是光線過強所致。15000-25000LUX(註:中等光照)即可。生長季節必須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高溫時要充分澆水,噴灑葉面,並注意通風。冬季停止向葉面噴水,室溫保持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生長季節每月應施l~2次稀薄餅肥水或復合化肥。生長適溫15-25℃,冬季不低於10℃,溫度適當偏高則長速快。
栽培方式因目的不同而異。多株叢植適宜插花用葉的培養,或作為繁殖母株,土壤應深厚肥沃,日常管理上水肥供應要充足。單株栽培多供室內觀賞,管理上應精細些。由於腎厥生長迅速,根系很快會布滿盆,每年均需換盆,此時應剪掉老葉並進行分株。
④ 栽培腎蕨需要注意什麼
腎蕨喜明亮散射光,也能耐較低光照,夏季置於蔽蔭處,放於室內北窗邊栽培。冬季室內保持15℃溫度能繼續生長。不耐旱,乾燥過久易造成葉片枯黃、脫落,需及時供給水分;空氣濕度要保持在5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秋末到冬季節制澆水。每日早晚噴霧數次,增加空氣濕度,保持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空氣過於乾燥,易造成小葉捲曲、焦枯;澆水過多,引起葉片枯黃、脫落。適宜富含腐殖質、滲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鬆土壤。盆栽用1份腐葉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製;也可用2份腐葉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生長期每15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熟餅肥,每30天左右向葉面噴施一次硫酸亞鐵,使植株葉色翠綠,生長旺盛。
腎蕨
⑤ 腎蕨葉態優美,易於種植,常被人們作為觀賞植物來栽培。要使盆栽腎蕨生長良好,應如何管理
腎蕨原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地生和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和樹幹上,喜溫暖潮潤和半陰環境。所以應該選D,但實際上需要一定的陽光的。鴻團八脈祝你幸福!
⑥ 腎蕨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腎蕨怎麼養
養腎蕨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栽植
盆栽腎蕨比較容易,培養土可用1份腐葉土、1份素沙和2份蛭石配成。用於吊籃栽培的基質可用1份腐葉土或泥炭土和1份蛭石配製。
腎蕨生長健壯,根系很快會布滿盆,每隔1-2年於春季結合分株換1次盆,換盆時應剪掉老葉。
2、施肥
在生長季節每月應施1-2次肥,常用稀薄腐熟餅肥水。
3、澆水
腎蕨較耐乾旱,但在生長季節需供應充足的水分,尤其在夏季除經常保待盆土濕潤外,每天要向葉面上噴水數次,以增加空氣濕度,這樣才能保持葉片清新碧綠。如果空氣過於乾燥則羽葉容易發生卷邊焦枯現象。若澆水過多或把植株浸泡在水中,則易造成葉片枯黃脫落。
4、溫度、光照
夏季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而有散射光處或室外的大樹下或陰棚下養護。如光照過強,則葉片易發黃;若過分陰蔽,羽葉常易脫落。
北方地區冬季應適當給予光照。冬季室溫維持12-15℃,即可安全越冬。
5、繁殖
腎蕨的繁殖能力很強,主要採用分株法繁殖。常在春季出室後結合翻盆時分開地下鐵絲狀匍匐枝,每株數叢,淺栽於盆面。栽好後放陰濕處,以後保持盆土濕潤。夏、秋季節也可分株。腎蕨地下的圓球形塊莖也能發育成小植株。只要將其分栽到盆中,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即可。如果需要作較大批量的繁殖,適合於採用此法。
⑦ 腎蕨要怎樣培養
腎蕨又名篦子草,為骨碎補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30~70厘米,葉片羽狀深裂,披針形,鮮綠色,密集叢生。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蓋腎形。常見栽培的同屬植物有長葉腎蕨、碎葉腎蕨、細葉腎蕨等。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廣布於中國華南、西南諸省。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環境,忌強光直射,不耐旱,宜排水通暢、含腐殖質豐富的疏鬆肥沃土壤。
蒔養腎蕨,培養土可用腐葉土4份、蛭石4份、河沙2份配成,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主加少量河沙混合配製。由於腎蕨的根系分布較淺,故宜採用淺盆栽植。腎蕨喜歡明亮的散射光,春、夏、秋三季均可放在室內北面窗邊養護,但需注意通風。放在室外養護時要放在疏蔭下避免陽光直曬。若光照過強則葉片極易焦黃;如過分蔭蔽,羽葉常易脫落。夏季除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外,每天還需向葉面上噴清水2~3次,增加空氣濕度,才能保持葉片翠綠。
空氣乾燥時羽葉易卷邊焦枯,降低觀賞價值。但澆水也不能過多,若盆土積水,易引起葉片枯黃脫落。生長旺季一般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腐熟餅肥水或復合化肥,並要注意隨時剪除枯葉,保持株形整潔。冬季室溫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就能安全越冬。
腎蕨生長健壯,根系會很快布滿盆底,因此需每年春季換一次盆。換盆時要剪掉老葉並進行分株。腎蕨葉片纖韌細長,青翠光潤,秀麗清雅,四季常青,經久不凋,又很耐陰,適合於小盆栽植擺放在室內。其葉片是插花的理想陪襯材料。
⑧ 要使盆栽腎蕨長得好,應該如何管理
D
性喜溫暖而濕潤的環境,不耐霜寒,忌強光直射,又忌全陰,宜在疏蔭下養護生長最佳。
⑨ 腎蕨應該怎樣栽培和管理
腎蕨的栽培管理比較粗放,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壤。盆栽時易用4份腐葉土、4份蛭石、2份河沙混合配製的營養土。夏季須置於庇蔭處養護,每日早晚噴霧數次,以增加空氣濕度,保持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冬季最好使室內保持15℃左右,方能繼續生長,在提高室內溫度的同時,須注意保持適當的濕度,空氣過於乾燥,易造成小葉捲曲、焦枯等,澆水過多,易引起葉片枯黃脫落。在生長期間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餅肥,每30天左右向葉面噴施1次硫酸亞鐵,使植株葉色翠綠,旺盛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