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蕉蔭做禪盆景

蕉蔭做禪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7-27 03:17:49

⑴ 蕉蔭圖象徵什麼意思

《蕉蔭圖》中,雞不在是一個簡單的物象,而更是一個象徵,更是一種思考,在和平年代人們的閑適與幸福的情趣。

⑵ 唐伯虎的詩詞

1、《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2、《落花詩》 明·唐寅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
3、《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0》 明·唐寅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氣芬芳月正饒;風動花枝探月影,天開月鏡照花妖。...
4、《無題》 明·唐寅
儒生作計太痴呆,業在毛錐與硯台。問字昔人皆載酒,寫詩亦望買魚來。...
5、《無題》 明·唐寅
領解皇都第一名,猖披歸卧舊茅蘅。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
6、《無題》 明·唐寅
殘睡無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沒心情。世人多被雞催起,自不由身為利名。...
7、《無題》 明·唐寅
人生在世數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百歲光陰能有幾,一張假鈔沒來由。...
8、《事茗圖》 明·唐寅
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
9、《孟蜀宮妓圖》 明·唐寅
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徽。花開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
10、《無題》 明·唐寅
鐵肩擔道義,生為人傑。巨筆著文章,死亦鬼雄。...
11、《無題》 明·唐寅
興發總關情,自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古今才一瞬,問...
12、《無題》 明·唐寅
鞦韆盪舞腰肢嫩,窈窕嬌娜與雲平。咯咯笑聲郎仰面,竹林深處喚小名。...
13、《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春驢仙客到詩家,為賞臨溪好杏花。山佃馱柴出換酒,鄰翁陪坐自撈蝦。...
14、《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長夏山村詩興幽,趁淡多在碧泉頭。松陰滿地凝空翠,肯逐朱門褦襶流。...
15、《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蘆葦蕭蕭野渚秋,滿蓑風雨獨歸舟。莫嫌此地風波惡,處處風波處處愁。...
16、《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一叢樓閣空江上,日有群鷗伴苦吟。盡勝達官憂利害,五更霜里佩黃金。...
17、《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百尺松杉貼地青,布衣衲衲發星星。空山寂寞人聲絕,狼虎中間讀道經。...
18、《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獨木橋邊倚樹根,古藤陰里嘯王孫。白雲紅樹知多少,雞犬人家自一村。...
19、《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鄧尉山邊七寶灘,高低如畫好溪山。十年游賞經行遍,多少名題竹樹間。...
20、《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綠陰清畫白猿啼,三峽橋邊路欲迷。賴得泉聲引歸路,泉聲鳴咽路高低。...
21、《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酒旗瘦馬行人路,燈火荒雞細雨中。奔走十年才歇腳,偶看畫景忽消魂。...
22、《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楊柳陰濃夏日遲,村邊高館漫平池。鄰翁挈盒乘清早,來決輸贏昨日棋。...
23、《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紅樹青山飛白雲,驂驔鞍馬踏斜曛。眼前景好詩難勝,煉不成詞惱剎人。...
24、《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雪深山路滑於苔,自跨青驢得得來。為是仙翁詩帖報,鹿場僧寺鮮莓開。...
25、《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端陽竟渡楚江湄,紈褲分曹唱健詞。畫楫萬枝飛鷁道,朱簾十二映娥眉。...
26、《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磬口山茶綠萼梅,深紅淺白一時開。分明蠻錦圍屏里,露出佳人粉面來。...
27、《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28、《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黃葉玲瓏映落暉,木綿新補舊征衣。鄉關陰少悠悠思,立馬邊山看雁飛。...
29、《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班荊相對語勞勞,麻已漚成繭未繅。又是一番春計了,瓦盆兒女共村醪。...
30、《無題》 明·唐寅
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豐收有所貧。曾見趨炎堪炙手,寧拋佇艷敢成仁。...
31、《無題》 明·唐寅
無風眼界白雲悠,紅雨心波漾盡頭。紛簌簌然叢脞棄,臟兮兮地穢淫流。...
32、《無題》 明·唐寅
蔫紅銷骨乍攢堆,灌頂醍醐志未頹。瘞葬偕愁無賴錦,傾斟飲辱有情杯。...
33、《無題》 明·唐寅
培風鳥瞰只神遊,鬧罷瓊枝又恁愁。莫負心期飄泊路,豈知身鎖靜安樓。...
34、《無題》 明·唐寅
便縱拼爭反下游,隨波逐浪詎慚愁。庸夫碌碌惟虛滅,烈士昂昂豈罷休。...
35、《無題》 明·唐寅
小院疏枝襯日西,階前俯首莫沉迷。碎紅風里堅心守,銜綠檐頭遠景啼。...
36、《無題》 明·唐寅
古春去也悵須臾,問爾能思幾日無。何必傷心催發白,會當動手補顏朱。...
37、《無題》 明·唐寅
綠肥紅瘦憶當時,年少朦朧慕燕兒。金縷歌中無所悔,青蚨尾後有些私。...
38、《無題》 明·唐寅
此身陷入釅寒中,血脈歸心迓谷風。雪妒冰猜情愈白,雲酸日澀笑猶紅。...
39、《無題》 明·唐寅
秋聲肅殺本天真,即事關心總動神。簌簌肥辭刪老調,蕭蕭瘦語寄恆春。...
40、《無題》 明·唐寅
紅粉啼妝對鏡台,春心一片轉悠哉。若為坐看花枝盡,便是傷多酒莫推。...
41、《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9》 明·唐寅
花開爛漫月光華,月思花情共一家;月為照花來院落,花因隨月上窗紗。...
42、《把酒對月歌》 明·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43、《一世歌》 明·唐寅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44、《感懷》 明·唐寅
不煉金丹不坐禪,飢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45、《短歌行》 明·唐寅
樽酒前陳,欲舉不能。感念疇昔,氣結心冤。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
46、《山水圖》 明·唐寅
青雲台殿泉聲隔,黃葉關河雁影來。別有詩人好懷抱,西風雙賓一登台。...
47、《落花圖詠》 明·唐寅
久陽芳草笛悠悠,春盡驚看又轉頭。淅瀝風光搖草樹,驂驔時節逐川流。...
48、《落花圖詠》 明·唐寅
忍把殘紅掃作堆,粉粉雨里毀垣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鵜鴃催人在洗杯。...
49、《落花圖詠》 明·唐寅
能賦相如已倦遊,傷春杜甫不禁愁。頭扶殘醉方中酒,面對飛花怕倚樓。...
50、《落花圖詠》 明·唐寅
芝鞋布蟻罷春遊,粉蝶黃蜂各自愁。池面風回公簇聚,陌場人散鞠場休。...
51、《落花圖詠》 明·唐寅
溪水東流日轉西,杏花零落草萋迷。山翁既醒已然醉,野鳥如歌復似啼。...
52、《落花圖詠》 明·唐寅
春歸不得駐須臾,恙落寧知剩有無。新草漫生天際綠,衰顏又改鏡中朱。...
53、《落花圖詠》 明·唐寅
蟄燕還巢未定時,村翁散社醉扶兒。粉粉花事成無賴,默默春心怨欲私。...
54、《落花圖詠》 明·唐寅
春盡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鬢邊舊白增新白,樹底深紅換淺紅。...
55、《落花圖詠》 明·唐寅
崔徽自寫鏡中真,洛水誰傳賦里神。節序推移比彈指,鉛華狼籍又辭春。...
56、《一剪梅·紅滿苔階綠滿枝》 明·唐寅
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
57、《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閨怨詩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
58、《春山伴侶圖》 明·唐寅
春山伴侶兩三人,擔酒尋花不厭頻。好是泉頭池上石,軟莎堪坐靜無塵。...
59、《菊花圖》 明·唐寅
九日風高斗笠斜,籬頭對酌酒頻賒。御袍采采揚妃醉,半夜扶歸挹露華。...
60、《菊花圖》 明·唐寅
佳色含霜向日開,余香冉冉覆莓苔。獨憐節操非凡種,曾向陶君徑里來。...
61、《菊花圖》 明·唐寅
颯颯金飆拂素英,倚欄璚朵入杯明。秋光滿眼無殊品,笑傲東籬羨爾榮。...
62、《山水圖》 明·唐寅
晚雲明漏日,春水綠浮山。半醉驢行緩,洞庭黃葉間。...
63、《山水圖》 明·唐寅
淡霧滃山腰,清風集樹梢。聽泉人習靜,佇立面平橋。...
64、《山水圖》 明·唐寅
落日山逾碧,孤亭景自幽。蒼江寒更急,客發自中流。...
65、《菊花圖》 明·唐寅
野菊日爛漫,秋風隨分開。寒香與晚色,消受掌中杯。...
66、《山水圖》 明·唐寅
空山絕人跡,闃寂如隔世。泉頭自趺坐,鵑聲出楓樹。...
67、《山水圖》 明·唐寅
秋月攀仙桂,春風看杏花。一朝欣得意,聯步上京華。...
68、《山水圖》 明·唐寅
潦凈泉聲澀,秋高木影疏。天涯來旅雁,江上有鱸魚。...
69、《山水圖》 明·唐寅
虛閣靜潭潭,千山紫翠攢。幽人無世事,終曰倚欄桿。...
70、《山水圖》 明·唐寅
寒溜浸幽壑,危亭點翠微。忽驚雙鶴淚,有客款荊扉。...
71、《山水圖》 明·唐寅
綠樹含春雨,青山護曉煙。攜筇出磯上,何以地行仙。...
72、《山水圖》 明·唐寅
山回水抱獨往,路深樹密迷家。有客隔林借問,驚禽蹴落藤花。...
73、《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山亭寥落接人稀,泥補柴門葉補衣。不起竹床頭似雪,已無心去問襌機。...
74、《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系水接天三萬頃,晚山連樹一千重。呼它小艇過湖去,卧看斜陽江上峰。...
75、《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桃李春風好放懷,斗雞走狗夕陽街。看花拼逐紛紛蝶,消得青絲幾兩鞋。...
76、《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松蘿深徑積莓苔,何事荊扉夜半開。犬吠嘹嘹驚夜夢,月明千里故人來。...
77、《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桃花浪暖錦層層,勤爾漁郎莫下罨。恐有鯉魚鱗甲變,龍門三月要蜚騰。...
78、《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雪壓江村陣作寒,園林俱是玉花攢。急須沽酒澆清凍,亦有疏梅喚客看。...
79、《題畫廿四首》 明·唐寅
柴門深掩雪洋洋,榾柮能清此夜長。最是詩人安穩處,一編文字一爐香。...
80、《短歌行》 明·唐寅
尊酒前陳,欲舉不能。感念疇昔,氣結心冤。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
81、《妒花》 明·唐寅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點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化紅妝。...
82、《言志》 明·唐寅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83、《警世》 明·唐寅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84、《警世》 明·唐寅
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
85、《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其一》 明·唐寅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86、《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其二》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87、《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其三》 明·唐寅
血染冠頭錦做翎,昂昂氣象羽毛新;大明門外朝天客,立馬先聽第一聲。...
88、《流水詩》 明·唐寅
淺淺水,長悠悠,來無盡,去無休。曲曲折折向東流,山山嶺嶺難阻留。...
89、《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 明·唐寅
花正開時月正明,花如羅綺月如銀。溶溶月里花千朵,燦燦花前月一輪。...
90、《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2》 明·唐寅
月轉東牆花影重,花迎月魄若為容。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
91、《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1》 明·唐寅
春花秋月兩相宜,月競光華花競姿;花發月中香滿樹,月籠花外影交枝。...
92、《嘆世》 明·唐寅
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丹砂豈是千年葯,白日難消兩鬢霜。...
93、《廬山》 明·唐寅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濃復濃。燒丹未住屏風迭,騎驢來看香爐峰。...
94、《西洲話舊圖》 明·唐寅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95、《虛閣晚涼圖》 明·唐寅
虛閣臨溪足晚涼,檻前千斛藕花香。蔗漿滿貯金甌冷,復有新蒸薄茸霜。...
96、《高山奇樹圖》 明·唐寅
高山奇樹似城南,兀坐聯詩興不厭。一自韓孟歸去後,誰人敢把兔毫拈。...
97、《看泉聽風圖》 明·唐寅
俯首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鍾。...
98、《梅花圖》 明·唐寅
白賁誰為偶,黃中自保真。相看經發改,獨領四時春。...
99、《美人圖》 明·唐寅
春色關心萬種情,酒杯聊寞可憐生。折花比對佳人面,把臂相同覺命輕。...
100、《美人圖》
明·唐寅
舞罷霓裳日色低,滿身春倦眼迷離。錦絲步帳繁花里,閑弄珊瑚血色枝。...
101、《流水詩》 明·唐寅
淺淺水,斷又續。在山清,出山濁。曲曲折折難回頭,嗚嗚咽咽日夜哭。...
102、《美人圖》 明·唐寅
鸞釵壓鬢髻偏新,霧濕雲低別種情。最是含羞無那意,故將結發試穿針。...
103、《花降圖》 明·唐寅
風暖香消翠帳柔,相逢偏喜得春稠。憐卿自是多情者,猶有多情在後頭。...
104、《花降圖》 明·唐寅
窗滿蕉蔭小洞天,香風時度竹欄邊。東君管領春無價,笑倩金蓬上玉肩。...
105、《花降圖》 明·唐寅
滿樹天香書掩門,無端春意褪紅焜。恩情只在牙床上,閑剎香閨兩綉墩。...
106、《花降圖》 明·唐寅
蜀錦纏頭氣若絲,風流不減瘦腰肢。多情猶恐春雲墜,捱枕扶頭倩小姬。...
107、《花降圖》 明·唐寅
逐逐黃蜂粉蝶忙,雕欄曲處見花王。春心自是應難制,做出風流滋味長。...
108、《花降圖》 明·唐寅
夜雨巫山不盡歡,兩頭顛倒玉龍蟠。尋常樂事難申愛,添出余情又一般。...
109、《花降圖》 明·唐寅
江南春色鶯花老,又汲新泉浸芰荷。春色後先君莫訝,後頭花更得春多。...
110、《花降圖》 明·唐寅
春色撩人不自由,野花滿地不忘憂。多情為惜郎君力,暫借風流占上頭。...
111、《美人圖》 明·唐寅
只為憐春色,新紅折一枚。余香盈翠袖,偏惹蝶蜂隨。夢斷碧紗櫥,窗外...
112、《題畫九首》 明·唐寅
松間草閣依岩開,閣下幽花繞露台。誰叩荊扉驚鶴夢,月明千里故人來。...
113、《題畫九首》 明·唐寅
三板桫船葉不如,隨風漂泊在清渠。遊仙拋卻絲綸坐,只有消閑不為魚。...
114、《題畫九首》 明·唐寅
晃漾金銀帆殿開,蕭森杉柳隔紛埃。只容逋客騎驢到,不許朝官引騎來。...
115、《題畫九首》 明·唐寅
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灧盪湖光。漁翁穩作船頭睡,夢入鮫宮自渺茫。...
116、《題畫九首》 明·唐寅
東林寺前三峽橋,山泉洶涌水波濤。當年到此曾攜手,寒色今猶滿布袍。...
117、《題畫九首》 明·唐寅
騎犢歸來澆葑田,角端輕掛漢編年。無人解得悠悠意,行過松陰懶著鞭。...
118、《題畫九首》 明·唐寅
雪滿梁園誰解賦,當時只數謫仙才。山翁要省千年事,吩咐家丁買酒杯。...
119、《題畫九首》 明·唐寅
煙水雲山天地寬,盡容樵斧與漁竿。麒麟閣上丹青筆,要畫須看得見難。...
120、《題畫九首》 明·唐寅
萬木號風疑虎吼,亂泉驚雨挾龍飛。世疑龍虎茌馴擾,卻許山人擅指揮。...

⑶ 蕉蔭竹影下,書卷伴爐香, 等閑無外事,支頤入夢長。

這應該是畫家赫興中一幅畫的題字:《書卷伴煙香,支頤入夢長》。

⑷ 紹興名人的書畫藝術

以下是當代書畫名家:
A 敖佩芬 阿老
B 白蕉 白煦 畢建勛 白雲鄉 白雪石 白伯驊 白庚延
C 陳丹青 楚圖南 陳振濂 陳金言 陳永鏘 陳天然 陳少梅 陳秋草 陳獨秀 陳冬至 蔡鶴汀 蔡超 陳逸飛 陳佩秋 曹新林 程璋 程十發 陳之佛 陳天鈾 陳樹人 陳平 陳半丁 陳葆棣 陳鵬
D 董壽平 鄧散木 董必武 董希文 杜滋齡
F 傅小石 馮長江 傅益瑤 傅二石 馮超然 方濟眾 方楚雄 范揚 費新我 傅抱石 馮遠 馮大中 豐子愷 方增先 方人定 范曾
G 郭子緒 郭味渠 郭全忠 郭沫若 戈湘嵐 高冠華 郭紹綱 關良 郭石夫 關山月 高劍父
H 何多俊 黃永玉 黃幻吾 黃格勝 黃純堯 胡振郎 胡佩衡 弘一法師 何香凝 何加林 韓學中 韓敏 韓美林 侯一民 黃胄 霍春陽 黃君璧 黃賓虹 何家英 何海霞 韓羽 韓天衡
J 蔣兆和 蔣風白 靳尚誼 江海 賈又福 江寒汀 蔣昌一 金夢石 江文湛 賈浩義 賈廣健
K 康有為 康寧 孔小瑜 康師堯
L 劉文生 劉奎齡 羅中立 李自健 魯迅 呂鳳子 陸抑非 盧坤峰 婁師白 劉勃舒 劉炳森 廖冰兄 梁占岩 梁占峰 梁啟超 李自強 李燕 李延聲 李苦禪 李劍晨 李剛田 劉旦宅 羅工柳 盧禹舜 劉大為 梁岩 柳子谷 陸儼少 龍瑞 劉文西 劉泉義 劉繼卣 劉海粟 林墉 林散之 林容生 林風眠 林凡 梁樹年 梁崎 李孝萱 李可染 黎雄才 賴少其
M 繆嘉蕙 馬海方 閔希文 梅蘭芳 梅湘涵 馬振聲 馬國強 滿維起 米春茂
N 聶鷗 南海岩
O 歐陽中石
P 彭先誠 潘鴻海 潘世勛 彭培泉 溥佐 溥儒 潘天壽
Q 錢君陶 秦嶺雲 秦大虎 錢慧安 啟功 齊白石 祁 昆 錢松岩
R 任重 任政
S 史國良 石齊 沈心海 沈鵬 沙曼翁 舒同 沙孟海 孫其峰 孫克綱 宋雨桂 宋文治
T 田世光 田黎明 唐雲
W 王夢白 王宏劍 王西京 王明明 王根生 吳作人 吳青霞 吳鏡汀 吳湖帆 吳冠中 吳茀之 吳昌碩 魏紫熙 王子武 王有政 王 鏞 王雪濤 王維寶 王濤 王個簃 王成喜 汪慎生 汪吉麟 汪采白
X 蕭朗 許江 謝無量 徐希 謝冰毅 薛林興 徐燕蓀 徐悲鴻 謝稚柳 謝瑞階 蕭謙中
Y 顏伯龍 葉淺予 楊之光 應野平 於右任 余紹宋 於希寧 姚有多 楊延文 亞明 於非廠 楊善深 顏梅華
Z 張利 張伯駒 鄭乃光 周懷民 趙國經、王美芳 張仃 曾浩 張鈺 詹建俊 周智慧 趙望雲 朱乃正 周慧君 張海 周彥生 周思聰 趙朴初 左 良 朱修立 朱屺瞻 張大千 鄭午昌 趙雲壑 趙少昂 朱復戡

⑸ 楊萬里是誰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勉勵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僖二年(1206),因痛恨韓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准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准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卧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閑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釘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台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5de閔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1768765.html?fr=qrl3
回答者:jiucha - 助理 三級 6-4 20:19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南宋時所推重的「中興四大詩人」是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楊和陸的聲名尤其大,儼然等於唐詩里的李白和杜甫。不過,十個指頭也有長短,同時齊名的兩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總會分出個高低。宋代以後,楊萬里的讀者不但遠少於陸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來也數目上不如。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滄浪詩話」的「詩體」節里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

楊萬里的創作經歷見於「江湖集」和「荊溪集」的自序。據他說,他最初學江西派,後來學王安石的絕句,又轉而學晚唐人的絕句,最後「忽若有悟」,誰也不學,「步後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余詩材」,從此作詩非常容易。同時人也贊嘆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領。
回答者:風鈴622 - 助理 二級 6-4 21:06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時所推重的「中興四大詩人」是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楊和陸的聲名尤其大,儼然等於唐詩里的李白和杜甫。不過,十個指頭也有長短,同時齊名的兩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總會分出個高低。宋代以後,楊萬里的讀者不但遠少於陸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來也數目上不如。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滄浪詩話」的「詩體」節里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 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初夏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描寫梅子成熟、芭蕉蔭濃的初夏風光和兒童撲捉柳花的場景,表現了清閑恬淡、天真無邪的情趣。「留酸軟齒牙」句寫啖梅傳神;「分綠」句形容蕉葉的濃蔭,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寫兒童專心戲嬉之狀,躍然在目。詩句顯示了詩人化工肖物的本領。
回答者:sssss9023 - 助理 二級 6-4 21:10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回答者:wty960213 - 試用期 一級 6-4 21:30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回答者:海洋世界sea - 魔法學徒 一級 6-5 14:05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
初夏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南宋時所推重的「中興四大詩人」是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楊和陸的聲名尤其大,儼然等於唐詩里的李白和杜甫。不過,十個指頭也有長短,同時齊名的兩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總會分出個高低。宋代以後,楊萬里的讀者不但遠少於陸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來也數目上不如。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滄浪詩話」的「詩體」節里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

楊萬里的創作經歷見於「江湖集」和「荊溪集」的自序。據他說,他最初學江西派,後來學王安石的絕句,又轉而學晚唐人的絕句,最後「忽若有悟」,誰也不學,「步後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余詩材」,從此作詩非常容易。同時人也贊嘆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領。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回答者:4661000z - 門吏 三級 6-7 17:36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
回答者:我是小豬童童 - 魔法學徒 一級 6-9 13:13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
回答者:我行我素1997 - 門吏 二級 6-9 15:41

是人,是詩人,是地球詩人,是地球亞洲詩人,是地球亞洲中國詩人,是地球亞洲中國宋朝詩人.(嘻嘻,都是廢話)
回答者:83260574 - 門吏 三級 6-11 20:19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他幼時家境清寒,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寶謨閣直學士等職,韓侂胄當政時,因政見不合,隱居十五年不出,最後憂憤成疾而終
回答者:x332865000 - 初學弟子 一級 6-11 21:06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寶謨閣直學士等職,韓侂胄當政時,因政見不合,隱居十五年不出,最後憂憤成疾而終。有《誠齋集》。
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大體上經歷了從模仿、過渡到自成一體的過程。紹興三十二年以前,他是學江西派風格的,這詩作後來被他燒掉了。此後到淳熙四年(1177),是他詩風轉變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他一方面向張浚、張栻學習和切磋理學的奧旨,同時把從日常生活中體驗與領會理致的見解挪移到文學創作中來。他在《題唐德明建一齋》詩中說:「平生刺頭鑽故紙,晚知此道無多子。從渠散漫汗牛書,笑倚江楓弄江水。」這種蔑視書本而重視日常生活的態度成為他詩風轉變的契機。現存《江湖集》的七百多首詩中,既有學陳師道五律、王安石七絕及唐人絕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風趣輕快的小詩,如: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之一)
淳熙五年以後,楊萬里詩歌的獨特風格基本形成,他的詩學觀點也基本成熟。其《荊溪集序》自言此時「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安石)、陳(師道)、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予口占數首,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而且,這時「步後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寫詩十分順利。這種重視觀察自然、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見解,對於江西詩派主張從前人那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詩論正是有力的反動。
不過,「誠齋體」的形成,不僅是重視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獲取新穎生動素材,還要求具有透脫的胸懷與哲理的思考;詩人在熱情地投入自然萬物與日常生活,與之打成一片而彼此交融的同時,又必須跳出來冷靜理智地觀照與領悟其中所涵蘊的人生哲理,這樣寫成的詩,才不僅有自然與生活的盎然生機,而且富於理趣,像下面幾首詩: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亂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春跡無痕可得尋,不將詩眼看春心。鶯邊楊柳鷗邊草,一日青來一日深。(《過楊二渡》之一)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舟過謝潭三首》之三)
此外,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溪迴路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晚歸遇雨》),「綠萍池沼垂楊里,初見芙蕖第一花」(《將至建昌》)等,都表現了「誠齋體」在創作方式上的特點:一是善於敏感地發現與迅速地捕捉在自然萬物與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常人所不能發現或容易忽略的富於情趣與美感的景象,這正是他拋棄堆垛古人、剝扯古語、模仿古詩而熱情地投入生活的結果;二是注意在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觀領悟與體驗,使之帶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趣,即所謂「不是胸中別,何緣句子新」(《蜀士甘彥和寓張魏公門館,用予見張欽夫詩韻作二詩見贈,和以謝之》),這則是他把理學及禪宗觀物體驗方式引入詩歌的產物。
「誠齋體」在語言方面以自然流暢、風趣活潑為基本特徵。
由於楊萬里的詩主要描寫尋常的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以表現其中的勃勃生機和自己內心中的人生體驗,那種生澀或過於典雅的語言反而會妨礙他所要表現的內容,所以他在語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而努力追求語言形式之外的某種意味,這正如他自己所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
(《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具體說來,首先,楊萬里的詩句大多句法完整而意脈連貫,很少有斷續拼合和跳躍連接的,這越過江西詩派而較多繼承了宋詩自梅、歐、蘇以來所形成的語言風格;其次,是多採用自然的口語、俗語入詩,使詩歌像日常對話那樣活潑,並求得新穎、生動、輕快與風趣的效果。
從宋詩自北宋後期至南宋前期的發展來看,黃庭堅以他獨有的風格與技巧開創了新的詩風。但這種詩風本身帶有弊病,而江西派後期的詩人不能以獨立的創造取代前人,只是跟在後面亦步亦趨,更造成詩界凝滯的僵局。這使得許多人感到不滿,就連呂本中也在提倡「活法」來糾正其偏失。楊萬里正是運用了在禪宗和理學那裡極受推崇的「活法」,自出機杼,用活潑的眼光觀察變化無窮的世界,用活潑的語言表現新鮮獨特的人生感受,這才打破了江西派詩風的籠罩,成為宋詩轉化的又一樞紐。他的《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說:
「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這種態度正是他能自成一體的根本原因。
楊萬里的詩較少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但這類詩雖為數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寫得比較好的。如《憫農》「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寫出了農民艱難度日的困苦;而《初入淮河四絕句》寫他出使金國時所見所思,也能引發讀者豐富的感想,如第三首: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從總體上說,機智活潑、風趣自然是楊萬里詩的顯著長處,但他的詩同時也很少表現尖銳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在這一點上,他還不如黃庭堅),因此大多取材細瑣,缺乏雄大的氣魄。
有些詩更有粗率滑易的毛病,讓人覺得淺俗無味;偶爾也有賣弄學問的陋習,重又走到江西派的老路上去。但他畢竟開創了新的詩風,這是一味模仿古人的詩人所不能比擬的。在楊萬里打破了江西派詩風的籠罩之後,有些詩人既想在江西詩派之外另闢蹊徑,又缺乏獨創的才力,於是就另外找些古代詩人作為效仿的對象,好像走出一間牢房又進了另一間牢房,總不如楊萬里那樣跳出牢寵,無拘無束。
回答者:瞬間001號 - 初入江湖 二級 6-11 21:33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勉勵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僖二年(1206),因痛恨韓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准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准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卧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閑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朴,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釘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台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

⑹ 蕉蔭小主月立銀是紅樓夢中的詩嗎指什麼人

不是。
蕉下客:探春在詩社的別號。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雲『蕉葉復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
探春是《紅樓夢》中賈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鳳姐患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出決斷果敢的氣概。

⑺ 急需關於故鄉事的詩

請事庵詩存
季惟齋

壬午正月雨日游湖

斜風急雨又劫灰,寒水剩山復舊時。淡漠扁舟閑照料,張皇髠柳吐蠶絲。
前朝秋氣還岩壑,此際芳心付鷺鶿。將問龍蛇何處是,雷峰無望老禪師。

蘇州虎丘詩次蘇韻

塔剎撫平林,白虎潛丘嶺。草木皆斂情,澗壑穿幽井。雨來猿鳥愁,芳心惟耿耿。
岩岫招春雲,膏雨蘇秋蠅。闔胥種蠡處.肅棱若頑礦。泰伯率舞後,齎志多剛猛。
遊魂林壑閑,野馬故人騁。湛潭埋劍氣,似聞殺聲哽。舉目臨浮圖,吳水長萬頃。
蕭衣本褐玉,豈畏薄春冷。櫸樹百歲姿,蒼渾相與永。踟躕孤絕閑,獨賞偏斜景。
扁舟松風泊,疏篁微雨影。涵澹伏郁結,林開還復請。

春日觀董香光四王諸大家展次山谷韻

烹鮮談藝亦真官,清標舞雩西湖寬。躡步迴廊追漁隱,網師圖畫自考盤。灌懸墨軸如初出,已歷倉皇劫輪閑。畫師形骸俱寂滅,惟余青眼屏息看。春情祗逐韶光賤,孰知軸中多鹽酸。天若有心天亦夢,還道枯樹是邯鄲。可喜諸賢留尺幅,天地扁舟盡朱顏。香光蕭散真神品,藍瑛眼界有三山。每望輕舟青靄去,未知雲色可復還。皴染有度各家法,風骨猶看數點斑。四王風標踵四家,可嘆從此無由攀。溪橋策杖遺老意,方棹亭子溯幽灣。他年最慕倪雲林,今日私淑化筆端。秀潤欲開襟抱小,沉著已鑄紫金盤。儼然徑行如涉川,看罷能知雲水寒。丘壑始信同筆法,且共古人濯纓冠。

紫雲洞詩

燒燭摻塵味,洞竇自陸沉。身循巌穴士,心如太古深。壁鑿達磨客,石倚鬼神侵。
因思閉關事,塵心半冷森。殘雲窺如草,煙樹多幽岑。雲澹原無色,樹枯反成林。
來路本冥滅,去處復難尋。石蓮涌地出,趺坐擁冰衾。佛龕微顰眉,庄嚴又憂忱。
世相若吞茶,緣牽比捉襟。清濁能轉移,遷止可省箴。蕭僧昔築基,此地最可歆。
寂佇隨巌影,神思已自斟。此洞如我巢,常棲引徽音。

吊陳散原先生

星折山頹已傷麟,龍象骨銷轉陌塵。還憶江湖歸去日,但悲天地復回春。冷風依舊東林黨,碧血當年袖手人。拱墓幽蛩皆氣類,萋萋何處可招魂。

山青(為一字)廬雲氣轉混茫,父子精魂接夢粱。帝闕花黑蕭瑟夜,西風海動晦冥鄉。
信陵歲晚應銜恨,杜宇紅殘更系腸。吟罷離騷無緒由,孤鳧猶老起寒塘。

以上壬午

春懷用山谷韻

冥心鴻蒙初,風物當晚輩。窗草縱可剪,陰司已難逮。柔條發陌頭,春氣溟溕會。
兀懷如廢石,象轉若驥背。龍相恆不見,長將孤心在。碧波勝清徽,能將木蘭配。
踟躕復杜門,幽憐肯捐愛。任自繁與滅,苦學向境外。未企道機熟,清歡能多倍。
百川納於海,惟氣澄故態。如有古人事,霽月來面對。老子其猶者,黃澤始能大。

春日游葛嶺用山谷韻

開山有葛師,焉說今不遇。巗泉還枕漱,道心勝章句。一徑青蔭里,回首仙子屢。
往歲峨山路,暮猿風雨仆。野僧亂敲鍾,解頤還微趣。插簪江湖閑,襟抱算不蠹。
抱朴廬外客,信有江山助。雜花思天壽,清嘯煙霞翥。靜觀燎香殘,但見吉凶聚。
悲慚天地來,悚容不容去。可嗟道德言,世故猶如故。至人守丹訣,吾儕築基處。
斗姥覷天眼,九原風波注。

春去

海運猶未作,鯤跡惟見風。江山全綠來,潭影復禪空。春水多識別,江南聚落紅。
桐花朽壌香,陰陽秉神鋒。琵琶遮面去,濠梁只蒙翁。交臂春又失,奈何造化同。
麟絕復千狩,聖跡亦已窮。閉關誠可得,急雨自溟溕。駐車斷橋西,橫波思魚龍。

雨過文瀾閣

台荒容四顧,徑破乃寬門。淵藪雖池小,絪縕自體仁。石危天已忌,雨落魚無聞。
靈動歸玄覽,甚思馬湛翁。

返鄉晨步偶得

夜雨無聲息,原隰徐步來。靄自幽山起,林從荒村開。芰荷紅薸碧,瀉渠綠蕉白。
啁啾渾未聞,但覺生機該。一畝菡萏旁,脫然忘形骸。

觀雷峰塔地宮文物感賦

漚水無竭勝萬盅,舊時王謝比秋風。孰將山壑藏心次,不意浮屠鎖孽龍。
雲俱湖西殘照盡,花同樓外廢人窮。踟躕燕子何從覓,無奈探驪舍利宮。

游胡氏慶余堂

嘗葯垂百代,靈樞濟時艱。盪劫不可奪,慶余守身完。葯局氣張皇,迴廊風考盤。
書用趙董體,淵然館閣傳。道藏如感遇,素娥意態端。蓄池鱗光動,方寸亦丹田。
古梅發花時,殘蕉料可觀。斂襟還觀省,病者似難痊。氣化欲主宰,本須守聖言。
試問趨廳者,得能心疾蠲。

湖濱口占

清涼燮暑氣,疏雨滿人家。樓斷林峰晦,雲低燕子斜。棲巢安碧樹,舉目盡天涯。
還酹孤山士,千秋同感嗟。

遣懷兼詠靖節先生

頹花欄外勝春時,疏酒斜暉樓自危。常慰風標鍾謝令,自將心曲比鴟夷。江南樹色堪如此,
山外濁醪鑒鬢絲。樗散潯陽非無事,還思猛志舞干戚。

初秋閑日文瀾閣午睡

柳堤故人來,盤礴解衣行。倦看雷婆峰,欣瞻粥飯僧。博物應須志,文瀾鎖老藤。
蕉蔭自紬繹,闊葉碧玉凝。淺坐碑下階,還想懷素名。風閑潛幽弄,日影壁苔青。
曲枕偃西廊,無人惟鳥鳴。禪味升林岫,仙人兼芝靈。皆容吾唐突,共醉未獨煢。
殘陽露一角,一葉走空庭。開眼鴻蒙界,岑寂復攖寧。秋聲未一竅,萬物自體清。
一睡無黃粱,不意值桂馨。(潘天壽號雷婆頭峰者。粥飯僧者,冬心號也。)

浣溪紗寄圖賓根先剛兄

秋浸窗紗漏永挪,鶯聲風雨偏摻和。韶光蕉影兩銷磨。湖海蒼煙已爛柯。小楫無奈是星河。
冰心玉骨滿衣褐。

憶舊逰懷友

記風靈雲淡,朗日虛明,幽侶芳跡。眷顧多秋味,任馨桂沁弄,林下伊誰。伶俜半遮斜鬢,
還道柳君詞。漸晷影如飄,清談無漏,未見塵飛。遲遲。自別去,細水減花蔭,赭葉
堆織。也擬悲屈宋,嘆蒹葭悠邈,殘意猶知。桐黃更有蕉損,倦鷺苦惺惜。但暝色驚樓,
黃花還照芳魄回。

宋城虹橋冥坐偶得

山疊浮翠五雲紅,湖海邈焉江卧龍。城欹空懸十四帝,橋遙背照二三虹。蘆荻日影搖煙樹,衰柳馬蹄入暝風。萬點倉皇飛葉去,只疑身置亂離中。

以上辛巳

回京十八韻

幽峭振緇衣,海岳近神爽。獨騁懷赫巌,趻踔逼滄浪。適會山僧雨,游離市塵網。一朝辭蜀地,幾夜歸燕壤。神闕留峻格,朱牆摒凡響。柏舞猶沉醉,花發正俶儻。太廟重舊游,寸心仍以往。斂容避丹陛,收氣觀寢享。天地倚角看,時序臨池想。芙蕖還勝丹,古人轉和釀。渾然隳隱秀,儵爾成虛妄。幽潛在混宇,菡萏忽現相。周流應無漏,時來示諸掌。閑居南燕苑,長游西京閬。重絮若激濁,清流如弦唱。氣清能聳骨,干元益涵養。斜陽照顏色,冷月托怊悵。春暮去天涯,芳草還無恙。

讀黨錮列傳

秋潦挾余雷,夜寒侵湊理。擎燈接往行,譎詭滿灰紙。元禮詣詔獄,張儉望投止。正直廢放余,邪枉恣睢使。廿載雲舒慘,疾風如鶴唳。聖道多日蝕,士人一螻蟻。寒柳披迷霧,輾轉思愈密。千年同宿構,今代最傷銳。焚坑法何烈,伏轅發牆起。黨人四伏流,鄭管猶能倚。東林多縲紲,鉅儒持錐立。獄發文字間,清學反郁澧。吾朝黨錮禍,禍歇無人繼。撥亂比周邵,然未倡樂禮。橫流飆物役,絕學幾微死。滄海說遊魂,儒冠多身靡。嶺南臏足者,太息兼涕泗。谷靜復山空,無學惟故事。陸沉花復發,廢心思濟濟。願攜同道人,焚膏長砥礪。

謁天壇詩

肅氣升東昊,秋初風鄰鄰。宿年關河別,貫念魏闕真。目索循窮巷,心安自碧雲。綠槐猶豐貌,龍柏還殘髠。宮冷因齋潔,溝繁卻繽紛。銅人無影蹤,鉛淚那得尋。心逐荒殿闊,身悚舊儀仁。玄思究沈魄,金鍾滌清魂。觸發自內府,觳觫若參神。祈殿何聳絕,摩頂將摘辰。故作明堂閣,分別時序尊。蒼昊若無依,碧瓦為基曟。樂儀鮮親近,聆者將絕塵。黃牌似素屍,深廳可昆侖。圜丘麥秀多,石階屐印棼。熙然便登台,蕭索獨撫榛。荒荒托京畿,漠漠是黎民。名物多瑰瑋,況焉帚自珍。吾儒若莽鹵,何人復報恩。

冬日

逋客捐花去,秋心復未留。欄舊還獨憑,風老自無愁。塵沙皆耆故,曾接諸清流。嗟哉如馳隙,蟻穴散幾抔。廢園侵寒月,棲鴉屢回頭。幽靄接窮目,蕭樹鎖瞑樓。開懷仍涉川,跬步已遠游。紫竹余翠色,冰湖罷歸舟。

游頤和園玉瀾堂有感

毀灰新復百重閣,帝淚又銜落禁宮。曙色無分蒼闕下,漏聲盡在暗花中。千年鏡月涵秋影,
萬歲佛光顰世風。卻看西山若未愁,橫眉白眼自聽蛩。戊戌後德宗為禁於瀛台及此處。後覽瞿蛻園贈西園王孫詩,乃知余詩之意皆在其中矣。

哀秋

舊京秋氣愈凋零,何奈柿黃未照明。側柳漸髠華雀羽,和沙暗噎林鴉聲。風急聚蟻還嗟夢,
槐老瘞蟬亦謁陵。細看殘陽如覆水,下斜街口類蕭僧。

閑居偶題

鍵戶反招神意馳,夕熏無賴總窺籬。封瓶爐色修沉杞,開硯水光瀲月池。園廢正容孤客走,
心寒方可群賢齊。青白非眼專清貴,瞑目丹鉛似看鸝。

攬畫憑欄有懷

斜陽歷歷極天澄,風起蕭林念季鷹。心定如掩流瀑急,石滑何耐懸河清。養親隨便依三寶,
覆鼎也從伺四僧。最愛漸江淵藪里,能收波詭若息聲。

報恩樓詠

氣壓京闕自橫流,小苑幽藏鎖舊愁。放影綠搖難遯客,留香紅掛可回眸。冷風熱血存學藳,
骨筆刳肝問辟侯。猶念仲宣登望意,蒼顏一笑報恩樓。報恩樓原為慈禧行宮.今為天則所辦公處.天則諸君曾作戊戌百年吊,愚懷百年事,登茲樓而有感焉.時庚辰仲夏。

與孫君懷故園有感

洹沙無復成華閣,故恨新樓但蜃多。易景遷花方目迥,洗心磨面又顏酡。常將殘影追全豹,
余剩清光照半荷。鳴鶴亭邊生鐵色,欲張哀魄逐天河。

以上庚辰

⑻ 什麼是詩中有禪

王維的一些詩文作品頗類僧人禪師所作,但是,後人稱道和欣賞王維「詩中有禪」,卻不是指這些頌佛和闡述禪理的作品,也不只是就王維詩中多有禪家事典而言。而是指他晚年居藍田描繪輞川山水與隱居生活的詩作。後代畫家推崇王維的也是象《袁安卧雪圖》那樣的寫意畫,據說王維在畫中畫了雪中芭蕉,而雪中是不可能有綠葉蔭蔭的芭蕉的。明李夢陽說:「王維詩,高者似禪,卑者似僧」。(《空同子》)如果說,前述《過青龍寺》等諸詩文還只能說是屬於「見山不是山」的境界,是似僧之作,那麼,他的不少詩,尤其是輞川諸絕,及其雪中芭蕉等等,真可謂色相俱空,通於禪家境界。這些詩作有其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意境空寂幽深,都為極具審美價值和高超藝術水準的山水田園詩,似乎沒有用任何佛教術語,也不是禪學話題,卻又富含禪趣,詩境通於禪境,空山無人,鳥鳴花落,水流雲在,月照素琴,寂而常照,動靜不二,生意盎然,又一切皆幻,而一切又「無非般若」,「總是法身」,通於「青青翠竹」、「鬱郁黃花」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境界。這,才真正是「詩中有禪」。
觀其《終南別業》:「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流蜿蜒曲折,無所滯礙,白雲悠悠而起,舒捲自如,而詩人也悠閑自在,信步行到水天盡頭,聽流水潺湲,看白雲悠悠。近人俞陛雲《詩境淺說》雲:「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在這樣的化境中,對人生的領悟和對佛家真諦的徹悟已融而為一了,而在禪宗看來,這兩者本來就不是兩回事。這樣的境界,也正是佛家禪宗所謂的「不住心」、「無常心」與「平常心」,既是美的詩境,也是禪趣生動的佛家境界,更是超逸自在的人生之境。他的《送別》詩有「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一聯,也當作如此解。
可以說,王維的許多小詩,都蘊含著這樣的韻致和禪趣

⑼ 有個畫家叫成城的,誰聽過

成城,中國畫研究會研究員,中華名人協會會員,中國三峽畫院一級畫師,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理事。
1955年生於北京,因家庭收藏頗豐,少時喜愛美術,曾自學繪畫多年,早年師從白石老人四子著名畫家齊良遲先生,是其入室弟子,得齊派大寫意真傳。在大寫意花鳥畫的基礎上又得美術界大家田世光、白雪石、秦嶺雲等先生的指教。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全國各地寫生,並開始山水畫創作,為其山水畫畫風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山水畫以雲為主,體現畫面中動與靜的結合,給人感覺身臨其境,微風輕拂,巨幅山水體現山的雄渾與氣勢。花鳥以大小寫意結合的筆法,大膽運用色彩,「鳥欲歌、花欲語」的情態意態,都墨彩雜揉,激情生動。展現新時代的繁榮與多姿。
1997年9月和2000年5月曾兩次在英國愛丁堡舉辦個人畫展。英國外交大臣羅賓庫克為畫展題展名並收藏作品《江南春早》。
1998年至今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全國政協禮堂、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等地舉辦過10多次個人畫展,均獲極大成功,好評如潮。
1998年北京中國美術館個人畫展。
1999年作品《望豐年》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2001年10月作品《秋韻》入選漢城聯合國世界和平美術年展,獲銅獎。
2002年出版《成城山水花鳥畫集》。
2004年全國政協禮堂「萬紫千紅總是春」個人畫展。
2005年1月山東省美術館個人畫展。
2007年1月濟南王雪濤紀念館個人畫展。
2007年12月廣州軍區文化大廈個人畫展。
2008年出版北京郵政明信片《成城專輯》。
2010年7月「好山好水頌祖國」珠海市博物館個人畫展,作品《紫雲蕉蔭》被珠海市博物館收藏。

2010年11月《江山多錦綉》畫展在南通市博物苑展出。

熱點內容
玫瑰花的葬禮英文版 發布:2025-07-26 09:17:50 瀏覽:706
山裡蘭花 發布:2025-07-26 09:17:42 瀏覽:965
百合頭像一左一右 發布:2025-07-26 09:09:48 瀏覽:890
山茶花釘珠 發布:2025-07-26 09:07:15 瀏覽:745
插花實例 發布:2025-07-26 09:02:07 瀏覽:508
拉伸綠植 發布:2025-07-26 09:01:32 瀏覽:305
周冬雨和白百合對比照 發布:2025-07-26 08:59:54 瀏覽:88
泉州1情人節玫瑰花批發 發布:2025-07-26 08:59:53 瀏覽:357
尼德蘭花園三期 發布:2025-07-26 08:59:48 瀏覽:229
櫻花筆怎麼修 發布:2025-07-26 08:59:47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