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五味子盆栽

五味子盆栽

發布時間: 2021-01-13 20:08:35

① 湖南能種植五味子嗎

五味子栽培技術:一、五味子的育苗首先用水洗果實,去掉癟瘦的果實。於2月上旬將果實放在溫水中浸泡3天~5天,搓去果肉,凈選飽滿的種子,再與三倍量的濕沙混合起來,埋到室外,坑深0.6米左右,直徑可根據種子的多少而定。堆放進去之後蓋一層薄稻草,再覆土20厘米,沙埋貯藏2個月~3個月,待胚根剛露出種皮時即可播種。要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平坦向陽的地方,施足底肥每畝5公斤碧卡菌肥,平整保墒,做成1米多寬的苗床,以4月~5月份為播種期。為了便於管理,行距15厘米~18厘米的條播為好。播種後覆土2厘米~2.5厘米,稍加鎮壓。蓋草澆水,防止乾旱。每畝播種量約5公斤。經過處理的種子播種後20天~30天即可出苗,這時可分批抽掉蓋草,同時搭設簡易遮蔭棚,並適當追肥、澆水、鬆土。二、五味子的移栽經過兩年培育的幼苗株高可達1米~1.6米,於早春發幼芽之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移栽。其行株距可根據支架的方式而定。採用人工搭設支架時,通常按大行距1米或小行距0.7米、株距0.5米的標準定位;如果在山楂苗地間種植,可利用山楂植株作為天然支架,也能得到較好的效果。三、五味子的管理五味子施肥,除定植前施足底肥外,每年春季還要追施有機肥和碧卡磷肥。為了減少營養消耗,冬季休眠期要適當剪枝,去掉根旁發出的大量基生枝和過密的枝條,以利通風透光,增加結果數量。四、五味子的病蟲害防治春夏之間,如遇五味子發生葉枯病,可於發病前或發病初噴灑1:10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如遇卷葉蟲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② 五味子栽培技術

五味子的種植通常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①育苗:育苗地應選靠近水源、背風向陽的地塊,要求土壤為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每667米施廄肥2000~3000千克,深翻20~25厘米,耙細整平作高畦,畦寬120厘米、高15厘米、長10~20米。於5月上中旬播種經處理已裂口的種子。在苗床上橫向開溝條播,行距10~15厘米,覆土1.5~2厘米,蓋草苫保溫保濕,每平方米播種量為30~60克。亦可以進行撒播,每平方米播種量80~100克。在畦上搭0.6~0.8米高的遮蔭棚架,用草簾或遮陽網遮蔭,透光度50%。播種後15~20天出苗,待小苗長出1對子葉時撤掉覆蓋物,長出3~4片真葉時逐漸撤掉遮陽物。五味子的種子在果實成熟時並未完全成熟,種子需經過低溫處理方能用於播種。秋季將新鮮果實用水搓去果肉,種子用清水浸泡3~5天,每天漂洗換水一次,撈出沉水種子與2~3倍的濕沙混勻,放入寬50厘米、深50厘米、長根據種子量而定的坑中,覆蓋10~15厘米的細沙,再蓋上草簾子,翌年4~5月種子裂口即可播種。②移栽:在翌年春季返青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移栽,以春季移栽為好,傍晚及陰天移栽成活率高。移栽密度一般為行距1.2~1.5米,株距50~60厘米,在立架兩旁各移栽1株幼苗,每667米移栽幼苗1750~2210株。

③ 五味子適合哪裡種植

五味子,俗稱山花椒、秤砣子、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醫書稱它荎蕏、玄內及、會及。容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實。多年生落葉藤本。植株可供觀賞,果實習稱「北五味子」,供葯用。中國東北、華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以遼寧省所產質量最佳,有「遼五味」之稱。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出產。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屬植物在中國約有20種。產於中國中部的華中五味子果實亦入葯,稱「南五味子」。

④ 如何栽種五味子

甘草又名甜草根、粉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天然甜味劑,也是一種傳統中葯材,用途廣泛,有「十方九草」之說。甘草味甜,氣味芳香,烹飪中可代替砂糖作為甜味調料使用,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菜品如「甘草牛肉」、「甘草雞柳」等。
營養功效:
中醫認為,甘草具有補脾潤肺、解毒、調和諸葯的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貴的天然解毒劑,可用於人體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維持水鹽代謝平衡等。甘草能改善肝功能,可輔助治療肝臟疾病,對於因飲酒、飲咖啡以及服用阿斯匹林等葯物引起的胃部不適也很有幫助,還可用於蕁麻疹的輔助治療。此外,甘草對緩解女性更年期症狀和預防停經後的快速老化等頗有療效。
食而有道:用甘草烹調特色菜餚時宜少量添加,每次15克左右即可。切勿過量食用,否則可能對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適合脾虛食少、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咳嗽、支氣管炎患者食用。腎功能障礙或高血壓患者慎用。甘草不宜與海鰻魚同食。
精選妙藏:優質甘草大都條長均勻、皮細色紅、質堅油潤、斷面黃白、味甜粉足。甘草易吸濕,應密封置陰涼處保存,防潮、防蛀,可長期貯存。

五味子又名北五味子,因果肉酸甜,種子辛、苦並稍帶鹹味而得名「五味子」。為五味子科、五味子屬(也有文獻將其列為木蘭科、五味子屬)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全株無毛,小枝灰褐色,有棱。葉互生,寬橢圓形至倒卵形,葉長10厘米,邊緣有細齒。雌雄異株,下垂狀的穗狀花序簇生於葉腋,小花白色或粉紅色,有香味,萼片與花瓣很難區分,雄花有5枚雄蕊,花葯無柄,聯合成柱狀,雌花有心皮17個至40個,花凋謝後花托延長成穗狀聚合果,成熟後鮮紅色。見於栽培的還有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等品種,其耐寒性較差。

五味子在我國的東北、華北、中南、西南都有分布,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冷和半陰,不耐乾旱,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地栽可選擇庭院陽光充足的地方,因其生長迅速,要及時設立支架供其攀緣。五味子也可盆栽,由於其根系發達,花盆宜大,盆土宜肥。無論盆栽還是地栽,栽種時都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生長期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避免過於乾旱,但也不能長期積水。地栽植株開花前不要施肥,花後可施腐熟的稀薄液肥數次,以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冬季剪去乾枯枝。盆栽要注意修剪,以控制株形,生長期每月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薄肥。五味子耐寒性較好,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可露地越冬。

五味子的繁殖以播種為主,春秋季節都可以,春播要沙藏90天左右。還可在生長季節進行扦插或壓條繁殖,也容易生根成活。

五味子是優良的庭院攀緣植物,花朵芳香,果色鮮艷,可作棚架花卉以及籬笆、牆垣的綠化,還可盆栽觀賞或製作盆景。五味子的果實是著名的滋補葯品,其性溫,味酸,有益氣斂肺、生津止渴、止瀉、止咳、斂汗等功效。民間常用其泡酒,長期飲用有潤肺補腎之作用。

茯苓 Poria cocos(Schw.)Wo1f
子實體生於菌核上,一年生,平伏貼生。管口面白色,後變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直徑0.5-1mm;菌管單層,長2-3mm,白色。菌肉白色至乳黃色,厚3-5mm。菌絲無鎖狀聯合,有小囊狀體,孢子長橢圓形至圓柱形,光滑無色,7.5-9×3-3.5μm。菌核球形、卵形至不規則形,大小不等,大者直徑可達30cm以長,鮮時較軟,干後變硬,有厚而多皺的皮殼,表面褐色至紅褐色,干後變為黑褐色。菌核內部粉粒狀,外層淡粉色,內部白色。菌絲結構與子實體相似。 [葯材形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團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皺縮溝紋。外層多呈淡棕色(赤茯苓),內層多呈白色(白茯苓),有的包有松根(茯苓),體重質堅實,嚼之粘牙。飲片為方形或長方形塊片狀。其中色白者為白茯苓塊或片;淡棕粉色者為赤茯苓塊或片;中心含有松根者為茯神塊或片。加工茯苓或茯神時削下的外皮為茯苓皮。茯苓皮呈不規則的片狀,厚薄不一。外表面棕褐色,內表面附有茯苓,白色或淡棕色。質輕泡。
〔附註〕本品在商品中有茯苓個、茯苓片、白茯苓、茯神塊、茯神木等不同規格。

[生境分布]
多寄生於氣候涼爽、乾燥、向陽山坡上的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雲南松等針葉樹的根部,深入下約20一30cm處生長。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區,已有人工培育。

[採制]
全年均可採挖,一般多在7-9月,挖後去泥土、堆積,以草墊覆蓋,使內部水份滲出,取出置通風陰干,反復數次,直至乾燥,即為"茯苓個";在稍干、表面起皺時,削取外皮,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塊片,為"茯苓塊"與"茯苓片",帶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的片塊稱"赤茯苓",近白色部分切成的片塊"白茯苓"。帶松根者稱"茯神"。

[化學成分]
菌核中含二萜羧酸,有茯苓酸、土莫酸、齒孔菌、松苓酸、松苓新酸、7,9(11)-去氫茯苓酸,7,9(11)-去氫土莫酸及多孔菌酸C;還含有多聚糖,主要為茯苓聚糖,含量最高可達75%,經結構改造後可得到有較強抗腫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此外,尚含有組氨酸、腺嘌呤、膽鹼、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麥角甾醇、茯苓素等。

[葯理作用]
茯苓多糖能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細胞毒作用,還可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作用;茯苓醇浸劑對鼠、家兔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水或醇浸膏對家兔有降血糖作用,茯苓次聚糖對小鼠肉瘤有抑製作用;茯苓對四化碳所致大鼠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對大鼠應激性的實驗性胃潰瘍有抑製作用,還具有增強離體心臟心縮的作用,此外,茯神煎劑對動物有鎮靜作用,茯苓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性味功能] 味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用法]
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水煎服或入丸服。

[用量] 9-15g

⑤ 五味子種植適應的環境

五味子
別名:北五味子,遼五味子,西五味子,山花椒。
五味子主產於東北三省河北,山西、寧夏,山東,陝西等省區,我省區生長的為西五味,全縣各鄉鎮均能生長。
五味子以果實入葯,有斂肺,滋腎,生津澀精的功效。主治神經衰弱,肺虛咳喘,自汗盜汗,遺精遺尿,久瀉久痢等症。
一、形態特徵
五味子為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木,長達6—8米。嫩枝紅棕色,老枝暗灰色,表面微開裂,具有香氣,葉生在幼枝上,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卵形,倒卵形或寬橢圓形,尖端尖,基部楔形。花單性,腋生,偶見雌雄同花,有香氣。漿果球形,直徑5—7毫米,成熟時呈紅色。每個果實含1—2粒種子。種皮黃褐色。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
二、生長習性
五味子喜濕潤而陰涼的環境,但不耐低窪積水。無主根,只有少數須根,因此,不耐乾旱。喜肥沃微酸性土壤。耐寒,需適度蔭蔽,幼苗前期忌烈日照射,但長出5—6片真葉後,則要求比較充足的陽光。
三、栽培技術
五味子當前沒有栽培品種,同屬植物中華五味子,商品稱「南五味子」,又稱「西五味子」,其果粒較小,肉較薄、品質差。
(一)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壓條繁殖。
1、種子繁殖:五味子最好在秋季收獲期間進行穗選,選留果粒大,均勻一致的果穗作種用,單獨乾燥和保管。乾燥時切勿火烤,炕烘或鍋炒。可曬干或陰干,放通風乾燥處貯藏。
五味子的種子,種皮堅硬光滑而有油層,不易透水,種子必須處理,才能出苗。將選好的果實,於2月上旬放入溫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凈選飽滿的種子,與3倍濕沙摻混起來,埋到室外,坑深60—70厘米,坑徑視種子多少而定。堆放進坑內之後,蓋一層稻草,再覆土20厘米左右,要經常檢查,防止霉爛。4月下旬—5月上旬,當種子裂開口露出胚根時,即可取出播種。
育苗地可選擇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選用老參地。育苗以作床為好。採用條播,按行距15厘米,橫向開深2—3厘米的溝,踩平溝底,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每畝用種量5公斤左右。覆土厚約2厘米,稍加壓實,然後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旱保溫,若乾旱時注意澆水。經砂藏處理的種子,約20—30天出苗,當出苗率達50—70%時,再撤除蓋草,並搭簡易蔭棚,待苗高5—6厘米後拆除。幼苗期要適時鬆土除草,並結合除草進行蔬苗;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按株距5—7厘米定苗。定苗後注意施肥,以促進幼苗生長。
2、扦插繁殖:早春植株萌動前或7—8月花後的雨季,剪取上年或當年生嫩壯枝條,截成10—12厘米長,按行距12厘米,株距7—10厘米斜插於苗床,然後搭棚遮蔭、經常澆水,以促使生根,次年移栽。
3、壓條繁殖:早春將植株枝條部分埋入土中,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待枝條長出新根後,於晚秋或次年春季剪斷與母株相連的枝條,進行移栽。
(二)栽培技術 五味子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地均可栽植。用種子繁殖的幼苗,經過兩年生長即可移栽。如管理措施得力,幼苗苗壯,當年秋季也可移栽。春季於萌芽前,秋季在落葉後,株行距根據支架方式而定。採用人工支架時,通常按大行距1米,小行距70厘米,株距45厘米的標准栽植,南北行向,以利通風透光。
五味子為喜肥植物,移栽時要施足基肥,按株行距挖深、寬各35厘米的穴,將肥料與土混合填入坑內,根系舒展後填土,踏實澆水。
(三)撫育管護:移栽後除及時鬆土,除草,施肥,灌溉外,第二年以後應立支架,以供枝條攀援,使其通風透光促進生長。架材最好選長1.8米,直徑2- 3厘米的雜木棍或竹桿,搭成花架,然後引蔓上架。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栽後4-5年大量結果,9-10月果實呈紫紅色時採摘,或連同果枝一起剪下,最好選擇晴天採摘,以便及時曬干。
(二)加工:晴天乾燥時,可經夜露,干後油性大,質量好;若遇陰雨天,用微火煤干,開始溫度在60℃左右,當達半干時將溫度降到40-50℃,以防揮發油散失或變成焦粒降低葯材質量。干後去掉果柄,雜質,篩去灰屑。以紫紅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澤者為佳。

⑥ 五味子能做盆景嗎

樁型好的可以做的,

⑦ 盆栽五味子的栽培要點是哪些

盆栽五味子用30~40厘米的瓦盆,盆土用園土6份,堆廄肥2份配製而成,盆底加入餅專肥骨粉各屬5克。每盆栽一株,一般栽有3~4個分枝高60~100厘米的二三年生苗,栽後澆定根水,栽時宜帶土球,保證盡快緩苗成活。生長期間,每隔10~15天追施氮磷鉀復合肥一次,開花前、花後及果實膨大期,各追施1%磷酸二氫鉀加1%尿素液或10%人畜糞尿。生長期每3~5天要澆一次水,夏天烈日高溫,1~2天要澆水一次。春季發芽後要搭架立支柱,並及時綁縛向上生長。如果雄株不足,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冬季休眠期,要剪去病蟲枯枝,細弱枝、密生枝,對結過果的枝條,適當短截回縮,生長期間還可摘心增加分枝,以增加結果數量。5~7月份,易發生葉枯病,可用1∶1∶200的波爾多液防治,如發生卷葉蟲,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⑧ 如果打算栽培五味子,應該在怎樣的環境中將其種植呢

人工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1)選地栽培五味子對氣候條件的要求為:年平均氣溫≥2℃,全年有效積溫≥2000℃,冬季最低溫度≥-35℃,平均無霜期≥110天,年平均降雨量≥500mm,平均相對濕度≥55%,日照時數≥1800h,平均日照率≥25%。在符合條件的地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在5.5~6.5)的沙壤土地塊。平地及較平緩坡地均可,坡地坡度在15°以下為宜;地勢低窪易澇或冷空氣積聚的地方不宜。



⑥冬剪。在落葉後至樹液流動前進行。冬剪時主要剪除枯枝、弱枝、病枝及根部萌發的地上莖,同時疏除過密的結果枝。對需要更新的結果枝在靠近其選留下一年結果枝前2cm處剪掉。對選留的下一年結果枝剪留30cm,保證有足夠的花芽,利於下年開花結果。

⑨ 五味子怎麼種,種植方法,栽培技術,施肥方法,修剪

現在五味子栽植的方法有三種:
-是行距l.2米,株距O.5米,這都是以前的方法.現在的薄地、沙土地還用這種栽植方法。如果地質好、土質肥沃,不能採用這種方法。
ニ是行距l.4米,株距O.4米,這種方法適應土質好,通風透光性良好,作業方便,不易得病蟲害,目前都採用這種方法。
三是行距l.4米一l.5米,株距O.5米,這種方法是把每株的2蔓分開變成株距O.25米單蔓生長,每株2蔓插兩根竹竿或毛線引蔓均可。
五味子的「大小年」現象
所說的「大小年」是指五味子掛果期以後出現的結果數量多少在不同年份交替出現的現象,小年的出現嚴重影響五味子的種植效益。小年出現的直接原因是當年雌花少雄花多,當年雌雄花多少的決定因素在於其上-年(大年)8月份左右的花芽分化期,而影響五味子花芽分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與樹體營養、負載量、光照、溫度、土壤含水量、內源激素水平等有密切關系。五味子栽培經驗表明,五味子單株結果量過大或管理不善,營養元素優先滿足果實的需求,多餘的營養物資オ能向芽內部轉運,由於營養元素的缺乏而使雌花分化受阻,花芽分化的結果是雌花少或都是雄花。所以,在五味子栽培中,應注意調節樹體的負載量,合理修剪、注意病蟲害防治及加強施肥灌水等措施,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噴施全元素葉面肥以滿足營養需求。具體操作參見笫六章五味子的園田管理。
近幾年由於連續暖冬促使五味子發育提前,所以各項農藝措施也要提前進行。在ニ+四節中,驚蟄以後就要按當地物候情況對五味子進行防護。防大氣中-些菌類附著於五味子莖蔓上,具體措施要噴波爾多液,配等量式的生石灰,硫酸銅各-份,水2OO份。五味子放葉後要及時噴廣譜殺菌劑和葉面肥,碧護+多抗黴素+黃腐酸。解:如果附近農田噴丁脂類農葯。我們要針鋒相對噴解葯。或噴葉面肥提高免疫カ。這階段以防葉枯病為主。噴防半知菌的農葯。治:在防護和解葯不見效情況下仍有病害發生,要對症下葯,及時進行治療。

熱點內容
情人節送百合花好嗎 發布:2025-05-25 00:15:45 瀏覽:318
李小璐情人節玫瑰 發布:2025-05-25 00:15:40 瀏覽:382
櫻花奶兔 發布:2025-05-25 00:14:43 瀏覽:413
石壺畫牡丹 發布:2025-05-25 00:13:10 瀏覽:508
蘭花軟腐病用什麼葯 發布:2025-05-25 00:01:47 瀏覽:66
帶小蘋果盆栽 發布:2025-05-24 23:47:29 瀏覽:807
風飛花語 發布:2025-05-24 23:42:16 瀏覽:922
實用花藝色彩 發布:2025-05-24 23:42:03 瀏覽:823
艾希情人節皮膚大尺寸壁紙 發布:2025-05-24 23:41:11 瀏覽:761
綠植廳堂 發布:2025-05-24 23:36:54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