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花木盆景
⑴ 房縣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
房縣實驗小學有著鮮明的辦學指導思想;「以人為本,質量為根,特色為翼」是辦學理念;「立足潛能開發,培養健全人格」是育人理念;「修身、強體、勤奮、博學」是校訓。全體教師正意氣風發地朝著新的目標前進。
房縣實驗小學隨著全體教師的敬業,努力,拼搏。為祖國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
有著中國「月季王」美譽的著名畫家羅國士就是從這里起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他的國畫享譽海內外,成為英國,日本皇家等國家收藏的珍品。他為實驗小學百年校慶作的「春風化雨,山花爛漫」月季圖,表達出離別母校60餘載的眷戀之情。
現事職於國家審計屬的雷達,盡管從實驗小學畢業已經有21年,仍然對母校有割離不舍的情誼,在學校百年校慶前夕,他發回了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寫道 :離別母校21年了,但當年母校的教室,操場和老師們卻歷歷在目……
現在就讀於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余娉,是1996年從房縣實驗小學畢業的,當獲悉學校百年校慶,她給母校來信寫道 :遙憶十五年前,垂髫頑童乍入大雅之堂,略窺格致之徑,初涉道德之境;雖有口齒之俐,不諳文法之技;雖有耳目之聰,尚乏算術之才;雖有心性之靈,仍匱真善之辨。幸於春風化雨之地,得遇諸恩師,耳提面命,誨人不倦,嘔心瀝血;啟發蒙昧,點化混沌,教習不羈;初傳天地倫常之道,略授經世濟國之業,而力解生息命運之惑。由是,開吾知識,明吾德性,立吾志向。數年來,恩師之箴言音猶在耳,母校之訓誡歷歷在目……
現在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嶄新的,充滿生機的花園似的學校;佔地15000平方米的校園布局合理美觀,平整的水泥操場和松軟的塑膠跑道一塵不染,孩子們在上面盡情地嘻戲翻滾;高大的教學樓,實驗樓窗明幾凈,室內書聲朗朗,歌聲飛揚;環形操場四周的花壇雪松翠柏四季常綠,蓬勃向上,一百多盆名貴花木盆景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學校的櫥窗是「反映校園文生活,展示師生精神風貌」的文化走廊。
學校早餐部有機械化設備,規范化建制,流程化作業,制度化管理,做到了衛生安全有保障,繕食調配有方法,餐飲花樣翻新,香甜可口,使就餐的學生去掉了挑食的毛病,師生共餐,其樂融融。
房縣實驗小學把「以人為本,質量為根,特色為翼」作為辦學理念,把「立足潛能開發,培養健全人格」作為育人目標,學校採取多渠道、多途徑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多媒體教學能夠形象直觀地解決知識難題,能夠使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現代網路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一門學科,實驗小學率先建起了兩個微機室,每室69台微機,可以保證學生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感受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
學習英語,過去是中學的課程,而今天是實驗小學的實驗課程,建起的標准化語音室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
舞蹈訓練房是雛鳥練翅的好地方,從鮮紅的地毯起飛,孜孜追求,刻苦鍛煉,朝著輝煌的舞蹈藝術殿堂飛翔。
體育訓練是學生強身健體的專用活動場所,是學生習武練功的理想之地,在這里,任其飛翻騰躍,張揚個性,釋放活力,磨練頑強的意志。
一年一度的「六一」春蕾藝術節是實驗小學最具特色的活動,它是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環節,把學生學到的藝術特長集中在這個時段展示出來,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體現出了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創新能力,通過表演反映出學生快樂向上的學習情趣和善於發現美,敢於創造美的真實精神狀態。
一年一度的「冬季田徑運動會」是實驗小學的傳統體育盛會,通過這樣的盛會對學生體能和運動素質進行集中檢驗,引導他們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優越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全方位的教學體系的形成為房縣實驗小學辦特色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領導為了確保實驗小學的「實驗性、先進性、示範性」辦學宗旨不變,真正起到全縣小學教育的「龍頭」作用,教改的「窗口」作用,把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作為自身建設的核心工作來抓,通過各種培訓,促使每個教師向一專多能方面發展,要求每個教師真正做到「傳道師德為先,授業師行為范,解惑循循善誘,曉理舉一反三」。
多年來房縣實驗小學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獲得了諸多榮譽和表彰:湖北省少工委授予「紅領巾示範學校」榮譽稱號,省教委授予「合格實驗學校」榮譽稱號,十堰市政府督導室授予「示範學校」光榮稱號,被國家命名為「啟發式教學基地」。
⑵ 林業科技和花木盆景哪個刊物好
花木盆景。
《花木盆景花卉園藝》月刊創刊於1984年,由湖北省綠化委員會主辦。雜志堅持讓花木盆景進入千家萬戶的辦刊宗旨,在普及花卉、盆景、園林等有關科學知識,介紹花卉新技術、新經驗、新成果,傳遞市場信息,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繁榮花木盆景事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花木盆景:盆景賞石》為了跟進時代潮流,順應讀者意願,2007年,盆景賞石版將再次改版,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讀者,盆景賞石版一直以弘揚中華盆景賞石文化,全力推動盆景賞石事業的發展為己任。多年來,承蒙全國各地讀者朋友的厚愛,在業界具備深遠的影響。
⑶ 盆景的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個人認為從形式上向兩頭發展,即大型盆景和微形盆景.從用材來看偏向果蔬盆景和花卉盆景.
⑷ 盆景有哪些分類
樹木盆景
植株種植在特殊的容器中,經過精心的加工,做成一種別有情趣的造型。沒有特定的形式,重在突出個性。
⑸ ≈盆景業界名家大師簡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和藝術理論。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動勢盆景」,創立湖北盆景藝術風格。創作出動勢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 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顧問、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副主編。 同年10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審定委員會、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授予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7年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其參展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⑹ 花木盆景的製作過程
樹樁盆景,就是以花木為主。樹樁的優劣,不在所取樹種是否名 貴,也不在所用材料體積大小,而在於其天然形態是否有造就之可能,在於 創作者的造型所蘊含的意境和情趣。樹樁盆景是山野老樁的縮影,首當師法 自然。虯枝橫空、勢若游龍、樹干扭旋的古柏;大枝旁逸、懸崖倒掛、枝葉 如雲的勁松;柔枝紛披、花果艷麗、俊逸飄雅的天竹,都是製作樁景的極好 範本。
要製作一盆精美的樁景,關鍵是選好樹樁。最理想的樹樁是形態豐滿、 枝挺葉綠、須根尚未脫水的植株。
樹樁就其形態而言,有直乾式、懸崖式、垂枝式、合栽式、 伏卧式、桔梢式、自由式等。不論長短、粗細、曲直、老嫩、明暗、疏密、 厚薄,均宜自然灑脫。在引栽樹樁之前,需選好花盆,其原則是能與樹樁能相得益彰。
淺口盆能顯示林木的高大;深口筒盆可襯托懸崖老樁;持重古樸的紫砂盆宜於承持 蒼古人畫的松柏;雍容典雅的釉盆則能輝映艷麗的花果樹樁。總之,樁景的 用盆,也是欣賞的一部分,無論造型、線條、色彩、大小都應恰到好處,富 有藝術特點。
樁景所需的老樁,一般可到花木市場購買,如需較高質量的,則要到荒山野嶺挖掘。挖掘老樁宜在冬、春和梅雨季節,這時挖出的老樁易成活。挖 掘時要注意保護須根,多帶須根,截去主根。然後強修枝葉,使其骨架「輕 裝」,僅剩極少細枝小葉(在這一步驟中,要注意樁、盆形態互相適應)。
當樹樁在盆里活立起來,須經常在枝幹樹葉上噴水,還要適當遮蔭。這時, 如樹樁萌發的嫩芽,有些位置不當,要毫不心疼地剝去。夏日應多見陽光, 秋天進行修剪、整枝造型。樹樁的造型,因追求的風格不同,方法各異。大致有蓄枝截干法、棕絲扎片法、鉛絲纏形法等。
鉛絲纏形法簡便易學,易為初學者掌握。整形時, 將枝幹彎成所需形態,纏形處墊上麻片,用粗細適宜的鉛絲,使形態固定。 鉛絲要緊貼麻片、樹皮纏繞,不要使樹皮受到損傷。要使樁枝疏密相間。有 些樁枝木質較硬,可在彎曲處下端開槽,使之彎曲自然。經這樣捆紮一、二 年後,樹樁即可成形。以後逐年再進行細剪、整枝、摘葉、掐芽,還可採用 切根、盤根上提的技藝,抑制其生長,保持優美姿態。
最後在樹樁下,還可點綴一些山石,以彌補樹樁造型的不足。可選用斧 劈石、太湖石、鍾乳石、英德石或尋常造型美觀的石頭。布置山石最好採用 奇數,忌雜亂無章,要與樹樁、盆缽相配,或遠或近,以自己喜愛為准。石 縫處還可填附細土,布植青苔,使整個樹樁盆景既增生氣,又添野趣,雖出 自人工,卻宛如天成。
⑺ 做盆景用的樹都比較矮小,這是如何栽培的
盆景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觀賞植物。作為一種特殊的樹種,它很受歡迎。中國的盆景歷史悠久。用於盆景的樹木是老式的、多骨的,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從樹木橫截面的年輪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年輪還有另一個功能,記錄每年的水分含量。緊湊的年輪證明那一年雨水較少,年輪緊湊。
普通花木盆景的溫度在3℃~35℃之間。在夏季和冬季,當溫度一年四季最高和最低時,如果環境溫度較高或較低,植物將緩慢生長。如果盆景樹的主莖需要加厚,有必要讓主莖長出更多的側枝。放養主莖側枝可以促進主莖的生長。破壞主莖頂端的枝條進行放養,並多取芯,使枝條上的芽小而不生長,從而抑制頂端枝條的生長。用鋁絲物理包裹兩點之間的高度,彎曲整根樹枝的樹干,稱為傾斜的Z或類似S的形狀,人工壓低,做低。
⑻ 房縣山上有金彈子樹嗎
摘要 您好,房縣山上是有金彈子樹的
⑼ 花木盆栽培植有市場嗎
要因銷定產,什麼品種好銷,將銷往哪裡,最低開始干時有六成以上訂單方可.
最好先培內植花卉,後搞容小盆景為好.因花卉養護較易,周期短市場供需量大.
而盆景不光要有較高的養護水平,還必須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實際動手製作的能力.周期較長,因價格及對技藝要求高而致使銷售量較低.
⑽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