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山盆景
Ⅰ 青石山盆景圖片適合家庭養殖嗎
合適。
1,選擇土壤,青石山所需的營養與水分,大部分都需要在土壤內吸取,因此養殖所用的土壤必須是優質的營養土,而且要疏鬆透氣性佳。
2,定期澆水,青石山屬於多肉植物,因此比較耐乾旱,在養殖過程中可隔7天澆1次水,遇到陰雨天氣可以不用澆,澆水的時候,也要避免盆內出現積水。
3,適宜溫度(1)青石山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夏季溫度較高的時候,需要進行適當的遮陽,避免植株出現曬傷的現象,冬季只要溫度不低於5℃就可以安全越冬。(2)在北方進行養殖,可以在氣候寒冷的時間段將其移到空調室避寒。
4,充足光照,青石山屬於全日照植物,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給予充足的光照,養殖地點盡量選擇露空的庭院或房頂,當然窗檯也可以進行養殖。
5,合理施肥,在青石山生長期間,要進行適當的施肥,期間可每隔15天施1次豆餅肥,為避免盆土出現酸化,可以用50克生石灰兌水2斤進行攪拌,然後去掉沉澱物後來澆青石山。
6,及時換盆,青石山生長比較迅速,一般養殖1-2年就要換1次盆,時間可以選擇在4-5月份或者9月份,在換盆前3天不可澆水,換盆後3天就可澆水,並要等待15天後才可進行施肥。
Ⅱ 浙江紹興有那些比較好的旅遊景點!
魯迅故里------文豪誕生地
紹興東湖------感受水石盤景
紹興蘭亭------感受庭院幽竹,書法勝地,
Ⅲ 這花叫什麼名,是青石山嗎
山影拳因外形崢嶸突兀,形似山巒,故名仙人山。山影拳因品種不同,其峰的形狀、數量和顏色各不相同,有所謂「粗碼」、「細碼」、「密碼」之分。如用紫砂盆栽植山影拳,其形態似山非山,似石非石,終年翠綠,生機勃勃,猶如一盆別具一格的「山石盆景」。山影拳是植物而又象山石,鬱郁蔥蔥,起伏層疊。宜盆栽,可布置廳堂、書室或窗檯、茶幾等。
Ⅳ 紹興有什麼地方好玩
1、魯迅故里 :
魯迅故里已經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成為一個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牆黛瓦,竹絲台門,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精心保護和恢復後的魯迅故里已成為立體解讀中國近代大文豪魯迅的場所,成為浙江紹興的「鎮城之寶」。
2、鑒湖 :
位於紹興城西1.5公里處。東漢永和年間,會稽太守馬臻總納山陰、會稽兩縣三十六源之水為湖,東至曹娥江,西至浦陽江,長127里,面積約206平方公里,可灌溉農田9000餘頃,兩縣百姓大得其利。唐中葉以後,湖面逐漸淤積。湖上堤橋隨設,漁舟時見,遠山四圍,水清如鏡,堪稱江南水鄉的典型。
3、蘭亭國家森林公園 :
崇山嶺嶺,茂林修竹(公園內崇山峻嶺、峰巒疊翠)。書法聖地,中外馳名(在中國藝術史上傳為佳話的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故事,就發生在蘭亭)。名人古墓,流芳百世(景區內發掘的距今2500多年的江南第一大墓--印山越國王陵,是浙江餘姚繼河姆渡、良渚文化遺址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1998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清涼世界,度假勝地(每年一屆"紹興蘭花節"集國內外的名蘭精品,數萬盤蘭花競相開放,景區內一片蘭花的海洋,展示公園勃勃生機)。
4、紹興會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遊區
東晉王獻之舍宅為雲門古寺,唐人有「越山千萬雲門絕」之美譽,王獻之、智永在此苦練書法,蘭亭集序在此珍藏幾百年,是浙東唐詩之路重要的組成部分,寺前有若耶詩溪(會稽湖旅遊休閑度假區),寺後有中國佛教三論宗祖庭嘉祥寺與秦始皇登臨過的秦望山,山上有會稽刻石(李斯碑),大詩人陸游在此居住2年學習兵法留下「陸游草堂」遺址。雲門寺最盛發展到六個副寺,是紹興最大的寺院,歷代帝皇、名人、詩人以及留下贊美雲門寺的詩詞文章多不勝數,可以說雲門寺是「天下第一名人大客棧」了。
5、柯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級旅遊區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至清代,有著名「柯岩八景」之稱,為越中名勝。
經過現代別具匠心的園林營造,目前已修復並形成了柯岩、鑒湖、魯鎮、香林等四大景區,游覽面積四平方公里,是近年來紹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風景旅遊區。2003年經國家旅遊局核准,被中國旅遊報社等單位評為「中國旅遊知名品牌」。
6、五泄風景區
浣江——五泄風景名勝區面積72平方公里,由南北兩片三個景觀相對集中的景區組成,杭金公路作為一條紐帶聯系三個景區。北部五泄景區主要在火山碎屑岩基礎上發育而成,擁有五級飛瀑、唐代古剎——佛教曹洞祖庭五泄禪寺等,景區內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南部斗岩景區、湯江岩景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自然景觀以奇峰險岩、怪石幽洞、斗岩獅峰等16個景點組成;湯江岩景區面積14平方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成了湯江岩「無山不崖、無崖不石、無石不洞、無洞不穿」的奇特景觀。
7、曹娥景區
一.舜耕公園
為曹娥景區主景之一,位於上虞市區西南側,舜耕公園以舜耕群雕、大舜廟及舜橋、舜井為主要景點,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後因避丹朱於此,故以其名的歷史。渲染舜帝以孝為先,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園內舜耕群雕由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創作,以花崗岩為主材料的象隊群雕長68米,高27米,總重約800餘噸,氣勢恢弘,體量之大,堪稱亞洲之最。
二.曹娥廟
位於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距市區3公里。是為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投江尋父而建。曹娥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幾經興廢,屢經重建,現建築為民國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廟文化積淀厚重,藝術品位高雅,尤以廟內雕刻、壁畫、楹聯和書法「四絕」而飲譽海內外,被譽為「江南第一廟」。 廟內現存一「曹娥碑」為「中國最早的字謎」。
8、「英台故里」—祝家莊
「英台故里」祝家莊是經典愛情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台的故鄉,位於上虞市東南,距市區7.3公里。祝家莊地處半山區,南、西、北三面環山,庄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長條形,與開鑿於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現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葯師寺等與英台文化相關古跡。
9、鳳鳴山風景區
鳳鳴山坐落於上虞市豐惠鎮東南4公里,距上虞市區17公里,為國家2A級景區,景區面積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的自然美而聞名,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二景區點堪稱奇觀。鳳鳴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東漢煉丹術家道教祖師魏伯陽煉丹遺址。魏伯陽一生在鳳鳴山煉丹修性並留下《周易參同契》一書,後被尊為「萬古丹經王」。景區內鳳鳴真人祠始於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餘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10、白馬湖、春暉名人園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位於距市區4公里的省級文保單位——春暉中學內,那裡三面環山,湖泊眾多、幽靜恬雅、自然風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劉淑琴等前來執教,何香凝、蔡元培、葉聖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來講學,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學,一時名揚四海,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春暉名人園」就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經享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歷年吸引了無數的名流前來參觀瞻仰。
11、東山景區
東山,又名謝安山。原不怎麼出名。自從東晉名士謝安隱居此山後,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
12、稱山風景區
稱山風景區位於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集旅遊;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
13、桃花源景區
上虞桃花源生態旅遊區地處上虞市西南,位於長塘鎮桃園村,距離百官城區約13公里,距離紹興市區約25公里,景區面積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區建成了以桃源湖為核心,龍潭為精華,具有水上健身游樂、沙灘浴場、龍潭休閑垂釣、野炊燒烤等多種休閑娛樂功能的綜合旅遊景區,並從2005年伊始就開始積極申報國家AA級景區。
14、東湖
東湖是紹興的著名勝跡,號稱「天下第一盆景」 東湖,原是青石山。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成為採石場,到隋朝,開採的規模更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採石場內,岩中泉水湧出來,河水從外溢進來,由場而成湖,湖內碧波盪漾,這就是今天的東湖。清朝末年會稽人陶睿宣宣見到此地風景奇秀,便築了湖堤,將湖水與河一分為二。堤外是貫通浙江東部的浙東運河;堤內便是東湖了。
15 呂府
明嘉靖年間吏部尚書呂夲故宅,俗稱「呂府十三廳」。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內二處明代有價值建築群之一。建築群內交通便利,大廳後有一條石板鋪就的通道,東西貫通,俗稱「馬弄」。相鄰兩軸線之間有一南北貫通的長弄,俗稱「水弄」。又西有西小河,南有新河,沿河設有埠頭,用於水上交通。江南罕見的明代大型住宅建築群,是研究明代江南官宅建築的重要實物例證。越城區新河弄169號。呂氏後裔仍部分居住於呂府。
16、西施故里
西施故里旅遊區是紹興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浣江.五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目標以西施文化為主題,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風情,將本區域建設成為一處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游覽設施健全、經濟效益良好、具有時代活力的風景游覽勝地。
推薦幾個名人的紀念景點。
紹興魯迅紀念館 魯迅路和中興路交匯口
吼山 位於紹興市區以東十二公里處的皋埠
放生池 位於曹山上
煙蘿洞 位於紹興市區以東十二公里處的皋埠
五泄(諸暨) 位於諸暨市西北20公里處
西施殿(諸暨) 位於諸暨市城南半公里許浣沙溪畔
東湖 浙江省紹興市東湖風景區
柯岩 紹興城往西行車12公里
蘭亭 浙江省紹興市蘭亭
魯迅故居 在魯迅紀念館的一側
大禹陵 位於紹興市區東南6公里
會稽山 位於紹興城東南
斗岩(諸暨) 處於諸暨市南部重鎮牌頭鎮西北
大佛寺(新昌) 新昌西南1公里
穿岩十九峰景區(新昌) 位於新昌城西南22公里
沈園 在城內延安路洋河弄
鑒湖 位於紹興城西1.5公里
羊山石佛 位於紹興齊賢鎮境內下方橋
咸亨酒店 魯迅路44號上的「咸亨」發祥地
塔山 浙江省紹興市城區景區,紹興城南端
魯迅百草園 在魯迅故居的後面
三味書屋 魯迅紀念館對面
大通學堂 紹興市府橫街258號
蔡元培故居 市區筆飛弄西側
棋盤石、雲石 市區以東十二公里處的皋埠
八字橋 市區八字橋直街東端
古越藏書樓 市區勝利西路503號
青藤書屋 市區前觀巷大乘弄
戒珠寺 市區西街
秋瑾故居 紹興市區塔山西麓和暢堂
秋瑾祖居 紹興縣福全鎮福全山村
秋瑾紀念碑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古軒亭口
周恩來祖居 紹興市勞動路369號
府山越國遺址 紹興城西府山公園
禹王廟 紹興市東南4公里的會稽山麓
石佛寺
西施山遺址 紹興五雲門外有座土丘
馬臻墓
西施山遺址 紹興五雲門外有座土丘
觀宗寺 位於寧波市區靈橋路
土谷祠 市區
香爐蜂 市稽山門外
印山越王陵 位於紹興市區西南12公里
風雨亭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府山西南峰
新昌十里潛溪 出新昌縣城西5公里,經茶壺
府山景區 位於紹興市區西南
蕺山景區 位於紹興市東北面
蘭亭景區 地處紹興市郊西南
塔山景區 位於紹興市區西南
古纖道 位於紹興縣柯橋鎮、湖塘鎮地界的
百丈飛瀑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王院鄉境內
城隍殿 浙江省紹興市安昌古鎮
曹娥廟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
師爺館 浙江省紹興市安昌古鎮
風則江廊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文理學院河東校區附近
Ⅳ 請問稱做青石山的盆景植物學名叫什麼求飼養習性!
學名叫:山引青石山花學名山引,屬仙人掌科多年生肉質植物,是一種在乾旱沙漠里生長的植物,原產墨西哥。它靠莖上連續生長的幼芽拔高植株,莖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有黃色茸毛,每簇茸毛中央生長出黃色的細刺。家庭盆栽,主要觀賞其莖,很少開花,僅在生長年代久、光照充足、有機磷肥充足的情況下才會開花,青石山開花的花期也只有一天。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合青石山生長。近些年,東北地區的養殖也逐漸增多。這種花喜歡乾燥的土壤環境,正常澆水就可以,不能過分的給予養料。 撫順新聞網( 2006-09-17)報道, 9月13日,記者在位於城東新區的市第二中學教師公寓的王先生家裡看到,已經養了30年的青石山正含苞待放,形狀像個茄子包。王先生家的青石山高是 1.33米,第一朵花已開過了,打苞大約有三四天的時間,花期 4天,花朵大約有碗口大,是紅色的花瓣,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Ⅵ 紹興景區有哪些景點推薦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那麼紹興都有哪些著名景點呢?
倉橋直街
具有濃郁的水鄉風貌
倉橋直街,位於越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街道兩旁是紹興特有的台門建築,還有不少商店和餐館、特色小店和展覽館,是遊人品味紹興舊時風韻的理想選擇。
Ⅶ 求東湖資料,一份詳細,一份簡短
上面的很詳細,但是地址搞錯拉,提問者說的是浙江的。
沒有去台州臨海之前,只知道杭州的西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無可比擬。來到臨海,第一眼看見東湖,只覺得湖山相映成趣,似曾相識。進入湖內景區,只見曲徑通幽、小橋流水,間有古色古香的小型古典建築,掩映於綠樹紅花之中。人在景中穿行,如在畫中游。想到古人雲:好畫應該可看、可居、可游。其實美景也應如此啊!因為是薄熙微露的早上,遊客還不是很多,這樣也好,沒有了杭州西湖遊人如織的繁雜熱鬧,倒是另有一番景緻。太陽漸漸升高了,金色的光芒給湖後的群山鑲上了一條邊,映得水面波光粼粼的,煞是好看,我們都有些陶醉,倘佯在水光山色之間,忘卻了一切疲憊,旅途的艱苦早已不在。園子里還有一個老戲台,上面沒有戲劇上演,空空落落的,只有幾個當地的居民在空曠的園子里哼唱著古老的戲劇台詞,依稀還有些歷史的余韻。讓人回想起曾經繁華的一些模糊記憶。
等我們爬上了臨海古城牆的最高處,回頭望山下的東湖時,才發現原來此湖確實有於昂周西湖相似之處,中間也有一條長堤,上建多處亭閣,怪不得當地人稱「小西湖」。
臨海東湖之名,以緊臨台州古城牆東側而得,原為城北白雲、山宮數溪匯合處。此湖的歷史也是有些來頭了,據說是在宋熙寧四年(1071)時,由郡守錢暄開鑿而成。南北長近500米,東西寬約150米。
湖分前湖和後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閣,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後稱「樵雲閣」。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閣三層,飛檐八出,高瓴流瓦,翹角滴翠,氣度宏偉,構造精巧,為全湖覽勝之佳處。古今的游者在此留下頗多詩詞對聯,有「四壁雲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還有「四面軒窗宜小坐,一湖風月此平分」。九曲湖橋東側有「半勾亭」,單層六角,以六石柱擎撐水中。後湖樵雲洲上原有榮祿祠、文昌閣、逢源樓等。今尚寸逢源亭,長石平架,護以欄板.橋孔溝通東後湖與西後湖之水,意為左右逢源。
圖片:http://www.scol.com.cn/focus/sszt/20040602/200462172532.htm
http://baoba.blog.hexun.com/5329890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