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盆栽蘋果
㈠ 供應適合南方種植的水果苗木有哪些
在南方適合種植什麼苗木?既耐寒又耐旱樹種有哪些?園林e家為您解答
園林e家訊:南方屬於熱帶地區,北方屬於寒冷地區,北方的苗木適合在南方種植嗎?那些樹種既耐寒又耐旱?
一:在南方適合種植什麼苗木
南方屬於熱帶,冬天也不算太冷,所以很多樹種都適合在南方種植,現在給您簡單的介紹幾種苗木品種吧!例如桫欏、蘇鐵、南洋杉、水杉、雪松、龍柏、蜀檜、羅漢松、榧樹、紫杉、香樟、桂花、榕樹、無花果、橡皮樹、銀樺、廣玉蘭、二喬玉蘭、深山含笑、含笑、白蘭、紅茴香等等
二:既耐寒又耐旱樹種有哪些
銀杏、雪松、華山松、五針松、黑松、水杉、側柏、北美香柏、龍柏、匍地柏、檜柏、旱柳、垂柳、核桃、板栗、柞櫟、榆樹、青檀、桑樹、構樹、紫葉小檗、紫玉蘭、玉蘭、鵝掌楸、杜仲、等
㈡ 蘋果樹的生活環境
氣候條件
溫度條件水分條件光照條件風與冰雹
(1)溫度條件
蘋果的各種生理活動、生化反應及生長發育等過程,都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進行。否則,其正常生長發育就會受抑、受阻、受害甚至死亡。
溫度對蘋果生命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三基點溫度
蘋果的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溫度,就其生理過程而言,都有相應的最低、最適和最高三個基點溫度。一般認為,蘋果的最低溫度為5.0℃左右,最適溫度為13―25℃,最高溫度為40℃左右,並因品種、器官、年齡、生育期、生理過程和溫度變化,以及其他生態因子狀況的不同而有變動。不同品種生長期的最適平均溫度也不相同。
2)積溫
蘋果不同品種、不同器官和生育期,都要求一定的積溫。積溫的多少,對蘋果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都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積溫常被作為品種特性的重要指標,是物候期預報、產量品質研究、生態分析和區劃等的重要依據。
3)積溫與開花期
計算花前積溫,可以預測蘋果開花期。溫帶地區一般用樹木生長的最低溫5℃的有效積溫來預測花期。據研究表明蘋果從氣溫達到5℃以後到始花期,高於5℃的有效積溫平均為160~180℃,品種之間變動不大。但到達開花期的長短受氣溫的影響,在日平均氣溫7―8℃時,大多數品種大約需經歷50天,10℃時大約需經歷40天,1213時只需經歷30天。大多數蘋果品種從開始生長到開花所需的有效積溫為185±10℃,有���年間相差達101℃。據有關報道,在遼寧興城國光蘋果從開始生長到開花所需的有效積溫,1954年約為155.2℃,1955年高達253.113,相差79.9℃。以上研究結果表明,用花前穩定達到5℃以上的有效積溫作花期預報,准確性較差;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和年份所需的積溫量有所不同;不同地形和小氣候等也有影響。
4)花期溫度
蘋果要實現開花,首先需要達到一定的積溫量。蘋果開花期對溫度反應敏感。溫度是開花、授粉、受精和坐果順利完成的重要限制性生態因子。一般蘋果開花期的適宜溫度為11.4~11.8℃,最適溫度為17~18℃。從傳粉媒介蜜蜂活動所需的溫度看,一般10℃以下蜜蜂停止外出活動;在15―29℃之間,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活躍,有利於傳粉、授粉。
開花期溫度,是蘋果花粉發芽、花粉管伸長完成受精過程中的重要條件。據觀察,不同品種要求不同的適溫,花粉發芽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0~25℃之間,最適溫度為15~20℃;高於30℃時,花粉發芽明顯受到抑制。
5)春季溫度
春季低溫:中國蘋果產區多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溫度不穩定,常有低溫出現,尤以晚霜危害較為普遍。蘋果在春季正處於現蕾、開花、坐果時期,耐低溫力弱,對溫度反應敏感。
春季高溫:春季溫度與蘋果果形和外觀質量密切相關。經研究,蘋果開花後15~16天溫度較低、氣候冷涼時,果實縱軸比橫軸生長快,呈長形,果形指數大。相反,則果形指數小。這與這一時期正值果實細胞的花後分裂期及內源激素相關。
6)夏、秋季溫度
夏、秋季正值蘋果新梢停長、花芽分化、果實發育成熟時期,因此,夏、秋季溫度對花芽分化、產量形成和品質好壞等,都有很大影響。調查認為,夏、秋季(6―9月)溫度過高或過低,對蘋果上述生育過程都不利;以月平均氣溫變幅在16.5~22.85℃之間為最適宜。如在全國鑒評中,元帥系和金冠果實品質多次名列前茅的中國蘋果優質生態區四川茂縣、小金和甘肅天水等地,夏季月平均氣溫變幅16.2―22.7℃,陝西銅川夏季氣溫最高,其夏季月平均氣溫23.5℃,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為16.8―22.3C。若夏季溫度過高,其生態反應為:果形指數變小,著色不良,果肉易發綿,成熟一致性差,維生素含量降低,果實香氣、風味和耐貯性差。
夏季溫度與花芽分化:經研究指出,蘋果花芽分化開始期和旺盛期適宜氣溫為20―27℃。祝、元帥和國光花芽的形態分化期,是在平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上的一定天數後開始的。
7)冬季需冷量
一般認為,誘導蘋果進入真休眠,主要是低溫的作用,對短日照和乾燥等條件反應不甚敏感。對於結束芽的真休眠,不少研究認為冬季的冷涼氣候也是必要的。冷溫時數:即經歷7.2℃以下低溫的小時數。對冷溫的起算點是7.2℃。現各國學者多以7.2℃為積算時數標准。蘋果需CH數值,因品種而異,差異大。隨著現代栽培區域向低緯度擴展,蘋果需CH數值總的趨向於漸降。從早期的需要1400―3684℃
到近期的需要500-1700℃。
(2)水分條件
水是蘋果與環境相互適應統一的媒介,是蘋果樹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水是通過不同的形態、數量和持續時間等3個方面的變化,對蘋果的生長發育、生理生化過程和產量品質形成等,起著重要的生態作用;同時,它還通過引起光、熱、土壤和生物等生態因子的變化,而起間接作用。
水分對蘋果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水與蘋果萌芽,新梢生長及開花坐果
蘋果經休眠後,要求一定水分才能萌芽。水分不足,常使萌芽延遲,或萌芽不整齊,影響新梢生長。新梢生長期水分不足,生態反應為枝���弱,停長早,葉片小,易落葉,樹體整體營養生長弱;水分過多,樹體枝葉生長過旺,組織不充實,貯藏養分水平低;水分進一步過剩,則會引起澇害,如爛根、樹勢衰弱,早落葉,樹冠枯頂,以致死樹。
蘋果開花坐果期水分太少,會縮短花期,影響授粉受精,坐果率明顯降低。若花期降水太多,大雨和長期陰雨,都會減少柱頭分泌物或因受沖刷而影響花粉的黏著和發芽,從而影響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
中國北方乾旱地區,常在萌芽開花和新梢生長期水分不足,應充分灌溉。中國南方蘋果產區,又常雨量偏多,或陰雨天多,因此要注意園地、品種和砧木的選擇,土肥水和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因地制宜配套技術的調控。
2)降水與蘋果花芽分化和產量
降水對蘋果花芽分化、生長發育、當年產量,以及翌年結果皆有重要影響。據研究表明,初果幼樹花芽分化期降水少,有利於花芽形成,使翌年增產;成年結果樹則相反,花芽分化期缺水,會使翌年減產。一般上一年生長季月降水量分布較均衡的,對蘋果生長發育有利,也有利於翌年結果。
3)蘋果果實發育與需水量
隨著幼果生長,含水量不斷增加,含水百分率則呈下降趨勢。人們在食用時感覺到成熟果比未熟果果汁多,是由於果肉內的碳水化合物有的由不溶性轉化為可溶性物質。果實生長發育需要大量供水,特別是果實迅速膨大期,若降水少又不能及時灌水時,會影響果實膨大,甚至落果。
(3)光照條件
蘋果原產日照強烈的內陸地區,為喜光果樹。國內外蘋果主產區年日照時數多在2000小時左右,果實生長發育期、著色期及成熟期三個關鍵時期的月平均日照時數也在150~200小時之間。
光照對果樹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光合作用
早年對蘋果的日凈光合速率進行過周年測定,結果表明,在生長季節中,光強是影響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因素,光照弱的天氣的凈光合產物,只有晴天的25%左右。
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是光的兩個最重要的生理生態指標。蘋果的光補償點因品種、葉齡、葉位、葉面積指數、二氧化碳、土壤有效水分,以及溫度等的變化而變化。
2)產量及品質光合產物是坐果、果實生長發育和品質形成的基礎。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坐果率越高,果個越大,著色及品質越好。
品質與光強:對旭和元帥蘋果的試驗表明,在北緯49『44』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影響蘋果品質有3個明顯的光照區:FS在60%以上的冠幕區,果實著色最佳,為優質光照區;40%一60%FS為適度光照區,可生產正常色彩的果實;40%FS以下為光照不足區,果實著色不良。
光照通過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而影響到花青苷的合成。進行人工遮光處理的結果表明,隨遮光程度的加重,果實著色變差,大果減少,果心比重加大,品質降低。
3)光質的效應
光合作用、光合產物與可見光:在可見光對蘋果的生態作用中,最重要的是作為光合作用的能源,大部分光譜段(大體在380―710納米之間)被吸收。只有綠光很少被吸收,以藍、紫光和紅光吸收最強。
蘋果在自然條件下,受到不同可見光譜成分的照射,形成光合產物的成分也不相同。紅光有利於碳水化合物形成,藍光有利於蛋白質合成。因此,生產上可選擇不同地勢和光照條件的栽培地,或利用不同顏色的薄膜來改進果品質量。
營養生長與可見光:可見光中的藍、紫、青光,對細胞分化有重要支配作用,可抑制伸長生長,控制營養生長,使樹體矮小。因此,在藍、紫光較多的高山地區栽培蘋果,常表現樹體矮化,側枝增多,���枝率增高,枝粗芽壯,成花結果好。
直射光和漫射光的效應:蘋果樹接受的太陽輻射,有直射光和漫射光等兩種不同光強和光質的光。在果樹栽培中,漫射光除主要來自天空外,還有來自地面和其他物體的反射。漫射光比直射光的光強低,光譜成分中短波光較少,長波的紅、黃光較多(可達50%一60%),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率高。因此,漫射光也可達光飽和點。對不同天氣下太陽總輻射和漫輻射的變化研究表明,晴天時,漫輻射約為太陽總輻射的10%,呈較穩定的規律變化。陰天時,漫輻射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增加,但太陽總輻射量降低。其中,濃雲天時,兩種輻射量幾乎相等;少雲和卷雲天,漫輻射幾乎為晴天的兩倍,這對提高蘋果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意義。幼齡果園覆蓋率低,可充分利用地面反射的大量漫射光,促進冠幕下層裙枝良好生長結果;成年果園要注意清除樹下大量高大雜草對光的影響,還可用銀灰色、鋁鉑等反光薄膜,改進冠幕下部果實的著色和品質。鋁鉑薄膜的光線反射率可達100%。
蘋果果實著色,對直射光和散射光的生態反應因品種而異。一類是必須有直射光,才能充分著色的品種型,如元帥、紅星、紅冠等元帥系普通型品種;另一類是在比普通型品種直射光較弱、漫射光較多的條件下,也能著好色的品種型,如元帥系短枝濃紅型品種。
(4)風與冰雹
蘋果園適於建立在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以下的地帶。在花期風速經常超過6米/秒時,會導致坐果率降低;還易造成偏冠、落果損葉,甚至折枝等不良後果。
我國有些蘋果適宜地區,存在著冰雹帶的規律性分布,建園前必須了解清楚,不要在冰雹帶內建園。
地形條件
(1)高原及平地
坡度不超過5°,地勢較平坦的平地如平原、高原、海塗、低窪地等,一般土壤比較肥沃,水源充足,氣候變化幅度不大,建園後蘋果樹生長發育良好,樹體大,根系深,而且管理方便,便於機械化操作,運輸條件好,水土不易流失。然而,平地建園也有其不利之處。例如,通風、光照以及排水不如山地,果實的品質和耐貯力比山地差;海塗地土壤含鹽量高、地下水位高、結構差、肥力低、果樹壽命短,必須將土壤改良後,才能使果樹生長良好。
(2)丘陵及坡地
蘋果比較適於在山地、坡地栽培。即使在南方,高海拔地區也能生產出優質蘋果。西北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區,蘋果樹生長勢緩和,成花容易,高產質優,是我國紅色蘋果質量最優的栽培區。山麓地帶和低位山帶,坡度5°~15°,高度為200~500米的山地,交通方便,是蘋果樹發展的良好基地。但不能在山麓谷底建園,以免花期遭受霜害;中位山帶,坡度15°~25°,高度為500~1000米的山地,耕作困難,效果差,土壤改良的費用增大,南北坡日照差異逐漸增大,北坡較南坡冷,東坡和西坡的直射光逐漸減少;高位山帶,坡度25°以上,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建園要選擇能滿足果樹生長發育要求的特殊地段建園。否則,此帶土壤含石多,土層薄,交通運輸困難,一般適宜植林種草。因此,果園應建立在緩坡地,土層較厚地帶,要修築水土保持工程;在谷地和凹地的下部易積聚冷空氣,霜害嚴重,不宜定植蘋果樹。陽坡春季溫度升高快,果實成熟早,品質好,但水分不如陰坡,易遭霜害和日灼。陰坡溫度較低,冬季易受寒害,建園時應加以考慮。
丘陵雖也屬山地類型,但其地勢的起伏和幅度都比山地小,氣候垂直分布及陰陽坡向的光照差異不如山地明顯。在丘陵建園栽種果樹比平地有利,一般丘陵地排水良好,空氣流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能使果樹壽命長,結果早,產量高,品質好,色澤鮮艷,耐貯藏,所以,丘陵地是良好的蘋果園地。
由於不同的坡地方位和溝(谷)向,會引起太陽照射條件和輻射收支的巨大差異,造成不同的熱、水狀況,形成不同的小氣候特點和生態因子變化,從而對蘋果產生各種生態作用。
據對中國山地果樹的研究,其綜合效應規律一般表現為:南(陽)坡、背風坡或高山深、峽谷地的東西溝(谷)與北(陰)坡、迎風坡或南北溝谷向相比,太陽輻射強,日照好,氣溫和土溫高,溫度日較差大,降水少,濕度小,蒸發強,乾燥,植被較稀疏,表現干(半)、暖,多呈旱生景觀;蘋果生態反應良好,一般規律表現為樹體健壯,營養生長健旺,花芽分化及成花結果良好,果面光潔、色澤艷麗,糖、酸、維生素C等含量高,香甜味濃,品質優良,病蟲害較少,凍害較輕,但日灼常加重。如小金、茂縣、金川、丹巴、巴塘、鄉城等縣品質優良蘋果園,都是在坡向向陽或溝(谷)向近東西,開闊度較好的河谷、洪(沖)積扇、坡積裙、階地和山麓等地形上。相反,北(陰)坡、迎風坡或南北溝(谷)向,蘋果所處生境與生態反應都較差。
(3)海拔高度
據調查指出,從大范圍實地生態反應上看,中國蘋果主栽品種元帥系、金冠的優質區,在西北高原主產區,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帶;西南高地多在海拔1500~2900米,,特別是2000―2600米范圍內,尤以川滇橫斷山脈區果實色澤艷麗,品質優良。這是因為這些地帶具有相對的低緯度、高海拔,高山峽(深)谷的乾暖河谷或河斷陷盆地地貌的獨特組合,造就了日照良好、紫外線多的獨特生境。例如,優質區的四川小金、茂縣、鹽源和雲南的麗江等地,海拔高多在2000~2600米,日照百分率多在50%以上,元帥系果實果面及兩窪皆滿紅,色澤艷麗,金冠金黃光亮,陽面著色紅暈,多者占果面1/3~1/2。金冠、紅星和紅冠等的果實質量,多次在全國鑒評中名列第一。而同緯度低海拔地區,如海拔400~600米左右,日照百分率在30%以下的四川盆地區,則多難於著色。元帥果面著色度不易達到30%,著色指數多近為0。金冠多為黃綠一綠黃色,更極少紅暈。
社會經濟條件
蘋果園的建立以及早期的幼樹管理需要較大的投人,建立園地之前應有充足的准備。園地的地址及規模要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及經濟實力綜合考慮。具體地講,主要是經濟力量及技術力量的儲備是否可以保證蘋果園的建立和發展。蘋果園從建園、樹苗定植到蘋果樹開花結果這段時間,屬於純投入無收入時期,經濟力量不充足就不能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蘋果園的建立及順利發展,技術力量的儲備也極為重要。
土壤條件
類型深度水位溫度水分空氣養分pH含鹽量
(1)土壤類型
蘋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多種土壤上都有栽培分布。但從蘋果的自身需要和優質高產的要求看,以土體深厚、構型良好、「三相」比適當、養分豐富、微酸至微鹼性為適宜。世界和中國蘋果栽培分布,以棕壤、褐土、棕鈣土、栗鈣土、灰鈣土和潮土等為主。
據調查研究表明,中國蘋果產區土壤種類各地區差異較大,華北和東北南部蘋果主產區,以棕壤、黃壚土、棕黃壤、褐土、黃潮土和潮黃壚土等為主;西北黃土高原主產區,以褐土、黃綿土、黑壚土、淡灰鈣土和灌淤土等為主;新疆主產區,以灰鈣土、棕鈣土、棕漠土和綠洲土等為主;中原主產區,以黃潮土、潮土、潮黃壚土和新積土等為主;四川盆地區,以紫色土、紫棕泥、黃壤和潮土等為主;川、滇橫斷山脈主產區,以褐土、褐紅壤、棕壤、紅壤和新積土等為主;西南高原,以黃壤、紅壤、褐紅壤、潮土和新積土等為主;南方亞熱帶、熱帶地區,有黃壤、紅壤、赤紅壤和磚紅壤等;西藏高原產區,有棕壤、黃棕壤、褐土、山地灌叢草原土、潮土和草甸土等。總的來看,中國蘋果優質區的土壤種類,主要為褐土、黃壚土、黃綿土、灰鈣土和棕壤土等。其中,褐土類區域,蘋果優質性表現突出。
(2)土壤深度
土壤深度直接影響蘋果根系分布的空間范圍、根類組成和生態穩定性,影響土壤水分、養分的貯量和利用率,從而影響生長、結果、產量和品質。經調查,國光蘋果在土層深3.3米與深0.72米的相比,千周、樹高和新梢長,分別增長226%、220%和555%,產量增加5倍;元帥蘋果分別增長147%、113%和211%,產量增加1.5倍。生長在70厘米以下有沙礫層土壤的金冠,8年平均株產190.6千克,而生在40厘米以下即為沙礫層土壤上的,平均株產僅9.4千克。對這種土壤進行深翻改土,結合施肥後,下層根量增多。
根在緊實的土壤中,生長受阻,變粗,先端不正常地出現分枝。幼根尖可有15~20帕的壓力。接受阻力的反應可能在根冠內。根對阻力的反應除壓力反應外,乙烯增多也可參與調節作用,外用乙烯可使根變粗、變短。
(3)地下水位
進行10年的對地下水位與產量的關系調查研究表明,地下水位深度在50―120厘米范圍內,產量隨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顯著增加。因此,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必須有排水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
(4)土壤溫度
一般認為,蘋果根系生長的適溫為7~20℃。蘋果根在5.4℃開始生長,20℃生長最快,43.0℃高溫會受傷害死亡。根據報道,不同砧木新根發生的最適溫度不同,M1、M2、M3、M9為13C,Mt6為2512,M7為30℃。發生新根的適溫:Mi、M2、M4為12.812,M7、M16和實生砧為25℃。
(5)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既是蘋果所需水的最主要來源,又是土壤中許多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過程的必需條件。土壤中的水分與空氣相輔相成,水氣變化又直接影響土壤熱量、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狀況,影響果園氣溫和相對濕度等的變化。
土壤水分主要受降水、灌水、土壤蒸發、植物蒸騰、地面覆蓋物和土壤孔隙度的影響,含量很不穩定。通常把土壤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停止移動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田間持水量。這也是植物最容易利用的水分。當土壤含水量下降到使植物呈持久的萎蔫狀態時,稱為萎蔫系數(凋萎系數)。一般蘋果園以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80%為適宜。
蘋果需水的臨界值:即在缺水條件下;對其新陳代謝和產量形成影響最大的時期。一般認為,蘋果的需水臨界期是在新梢迅速生長、葉幕大量形成和幼果發育時。也有人認為,落花後為需水臨界期。
(6)土壤空氣
土壤氧濃度:土壤中的氧是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必需條件。當土壤中氧被根和微生物呼吸耗竭,而土壤中二氧化硫積累高到一定濃度時,根系就會受損傷,直至死亡。據測定,當溫度在20―30℃時,0―30厘米土層的耗氧量,可高達0.5~0.7升/(平米?小時)。設土壤中平均空氣容量為33.3%,其中氧佔到20%,若在不通氣條件下,土壤中氧將在12~40小時被耗竭。
蘋果根系需土壤氧濃度在10%以上時,才能正常生長;
3%~5%時生長差,0.1%~3.0%時根系死亡。當氧濃度為10%、二氧化碳濃度為5%時,根系生長受阻,地上部生長變差。通過盆栽試驗發現,土壤缺氧對根系的影響,比對地上部的影響要大。土壤氧濃度為5%左右時,地上部生長旺,根系生長相當於高濃度氧下的80%一90%;5%以下幾乎不發新根。
通過試驗測知,蘋果在12%以上的氧濃度時生長正常,1,5%一2%時生長顯著變壞;1.5%以下時,細根幾乎全部死亡。根系對不同氧濃度的反應是,12%似上時生長正常、細根多,樹干皮孔不明顯;2.5%一11%時根瘦弱,只部分發生新根,直根和植株皮孔異常發達;1.5%一2.5%時根木栓化加快,皮孔發育顯著��1.5%以下時細根死亡,粗根顏色暗淡,生活力弱。
綜上表明,一般蘋果根系正常生長的土壤氧濃度,需在10%以上,以接近大氣氧濃度(20.96%)為最佳。15%以上才能大量發生新根,5%以下生長受抑制或停長。
土壤二氧化碳濃度: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主要由有機物分解、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產生,一般濃度為0.1%一4.0%。在石灰性粉沙壤土果園中測定,
15厘米深土層為1%~4%,73厘米深土層為3%一7%,244厘米深土層為4%一6%。在沙壤土和粉沙壤土蘋果園測定,土層深30厘米時,二氧化碳濃度在
5%以下,152厘米深土層達7%一8%。
(7)土壤養分
蘋果從土壤環境中吸取的主要營養元素有氮、磷、鉀、鈣、鎂、硫等大量元素和鐵、錳、硼、鋅、銅、鉬等微量元素。蘋果樹體大,根系深,既要求土壤表層也要求土壤深層的養分豐富、構型良好。在分析評價土壤養分時,除了注意大量和微量元素外,土壤有機質含量具有重要意義。它不但可分解提供多種營養元素,而且對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和促進根系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有機質與蘋果產量呈直線相關,豐產蘋果園有機質含量多在1%以上。
(8)土壤pH
一般認為,蘋果喜微酸性到中性,pH5.5―6.7為宜。在鹼性土壤中,鉀的有效性較好,鐵、錳、磷、硼的有效性降低;在酸性土壤中,錳、鐵、鋁有效性好,磷、硼變得無效,鋅、銅有效性降低。
(9)土壤含鹽量
蘋果的耐鹽性,比葡萄、棗、杏和梨等主栽果樹弱。正常生長的總鹽量為0.13%~0.16%,受害極限在0.28%以上。土壤中分別含有硫酸鈉0.117%、氯化鈉0.02)%、碳酸鈉0.008%時,生長不良。
障礙條件
(1)園地選擇時應避開可能發生污染危害的范圍
如空氣中含有過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氫、氟化氫、四氟化硅、氯氣、氯化氫、鉛煙、粉塵煙等有害氣體;或土壤、水系中含有酸類化合物、氰化物、砷、汞、鎘等有害物質,選擇園地應避開其危害范圍。
(2)忌地現象
前作為葡萄、核桃、梨、桃、蘋果等果樹時,隨後連作蘋果樹,則後作蘋果樹的生長與結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有報道指出,蘋果發生忌地現象或再植障礙的土壤中,細菌和放線菌減少,真菌比例相對增加。在真菌多、細菌少時,矮化砧蘋果樹受紫紋羽危害嚴重。
㈢ 盆栽蘋果是怎麼種的對於生長環境有什麼要求
我們看到盆景水果,通常在花卉市場看到的蘋果盆景一般都已經結出果實,有的大樹上有高壓的樹枝,所以摘下蘋果種在花盆裡。在選擇我們自己的盆栽蘋果時,先選擇苗子。從一棵小苗子開始。因為小苗子價格比較便宜。盆景的空間有限,不能種大苗子,所以即使我們能長得大一點,也不會修剪像小盆景一樣的盆景,讓它們長成大樹。
營養土製劑、培養土應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腐殖質豐富,肥料保存,蓄水能力強,透氣性強,酸度適中。選擇6份肥沃的熟土,2份河沙,1份腐爛的羊糞,1份腐爛的樹葉,1份馬腳發酵肥料,根據比例均勻混合篩。培養土使用前要用熱敷、烤、葯等消毒,測定和調整土壤酸鹼度。蘋果最合適的pH值為5.7~6.7。
㈣ 嫁接盆栽蘋果樹南方種植可以結果嗎
南方種植在陽台是可以結果的,一四年初春我從江蘇購了一棵4年嫁接盆栽巨森2號蘋果樹,栽了半個月開了花,有授粉結了果,大約一個月果子長了直徑約2公分左右,之後因第一次栽蘋果樹施肥不當,造成肥害,結果苗樹不保,感覺疑憾。
㈤ 南方能種蘋果嗎
可以,但難度很高 蘋果樹栽培技術 蘋果也是一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的高產果樹。一般山岡薄地、河灘沙荒和輕度鹽鹼地,經過適當改良後,都可進行成片栽培 生長結果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生長結果習性 蘋果根系無自然休眠期,成年樹一年內有2~3次生長高峰,依光合產物分配、地上部器官形成速率及土溫、水分等外界環境而轉移。根系第一次生長在萌芽前開始,至開花和新梢旺盛生長時轉入低潮;新梢近停長時,根系生長出現第二次高峰,數量多但生長時間短;第三次生長高峰在秋稍停長和果實採收前後,由於淮北地區秋季較長,故根系這次生長的持續時間較長,生長量也大,是樹體積累貯藏營養的良好時機。此外,上、下層根系受土溫的影響而有交替生長的現象。 蘋果的枝條分生長枝和結果枝兩類。生長枝依其長度又有長枝、中枝、短枝和葉叢枝幾種。不同類型的枝條,其停止生長的早晚和積貯養分的能力不同。葉叢枝和短枝~般在萌芽展葉後3~4周即停止生長,養分積累早,且很少外運。中、長枝停止生長較晚,有時不能形成項芽。它們的同化養分製造較多,外運量也大,是樹體(包括根系)貯藏營養的主要來源。所以,同一株樹上要有不同數量和比例的長、中、短枝相配合、蘋果新梢常表現有明顯的二次生長的特性,長枝可分為春梢和秋梢兩部分。與北方蘋果產區相比,新梢生長量大和秋梢比例大,是淮北地區蘋果枝條生長方面的兩個特點。幼樹容易表現旺長。 不同的蘋果品種,其萌芽率、成枝力和頂端優勢性均存有差異,從而影響到整個樹冠的乾性、層性和樹形方面的差異,也影響到始果期的早晚。 結果枝依其長度和花芽著生的位置,可分成長果枝(>15厘米)、中果枝(5厘米~15厘米)、短果枝(<5厘米)及腋花芽枝四類。花芽為混合芽,開放後能抽生結果新梢,並在其頂端開花結果。因結果新梢極短,且著果後膨大形成果台,故其結果枝實際上為結果母枝。多數蘋果品種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有些品種在幼樹期和初果期長、中果枝和腋花芽枝均佔有一定的比例,是幼樹能早期結果的~種表現。隨樹齡增長,各類結果枝的比例會產生變化,逐步過渡到以短果枝結果為主。 結果新相結果後,一般其上發生l~2個果台副梢(即果台枝),或長或短,與品種特性相聯系。果台技連續形成花芽的能力因品種和營養而異,國光可連續5年,金冠3年左右,紅星多數隔年形成花芽結果。 蘋果通常是異花授粉結實的樹種,生產上需要配置授粉品種,才能達到正常結實率的要求。但有的品種,如國光、安娜、麥艷,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花授粉結實率。花期一般6~8天。高溫、乾燥時花期縮短,空氣冷涼潮濕時花期延長。有的品種花期較長,花分批開放,首批花質量好,著果率高,花量多時可及早疏去晚期花;如花量不足,或首批花遭受霜凍時,可充分利用晚期花。 果實發育過程中,有一次落花、兩次落果的過程。落花是本授粉受精花的脫落,子房未膨大。第一次落果在花後1~2周發生,是由於受精不完全所引起,幼果已有一定大小。第二次落果在第一次落果後2~4周發生,又稱「六月落果」,主要由於各器官間對養分的競爭所引起,與樹勢強弱的關系較大。此外,有的品種在果實成熟前還有一次采前落果。六月落果是果樹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疏現象。正常的、一定數量的落果是自然的,但如因氣候不良或栽培技術不當造成嚴重落果,則會影響產量。據計算,在花量較多的情況下,只需5%~15%花量結果,即可保證豐產。不同蘋果品種每花序的自然著果數常有差異,金冠、國光常較多,可達4~5個,元帥、紅星常僅1個,紅玉也僅1~2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蘋果性喜冷涼乾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一般認為,4~10月生長期的平均氣溫12度~18度最適於蘋果的生長。夏季溫度過高,平均氣溫>26度時,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快,不耐貯藏。紅色品種成熟前適宜的著色溫度為10度~20度,如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則上色困難。對照誰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是中熟紅色品種在溫度方面離最適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長江流域,則這種差距加大。 世界蘋果主產區的年降水量約在500毫米~800毫米。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要求空氣比較乾燥,日照充足,則果面光潔,色澤濃艷,花芽飽滿。如雨量過多,日照不足,則易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不良,產量低而不穩,病蟲害嚴重,果實質量差。淮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時有春旱、伏旱或秋旱發生,7~8月份多數年份雨量又過於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強。 蘋果為喜光性樹種。光照充足,有利於正常生長和結果,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不同品種對光照的要求有所差異。淮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蘋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土壤酸鹼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土壤通氣不良時,根系生長受阻。PH7.8以上時,易發生缺素失綠現象。對土壤的耐鹽力低於0.15%。 整形和修剪 1.整形 整形修剪的基本任務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包括乾的高矮、樹體大小、骨幹枝的數量和分枝角度等,以增加樹冠中結實的有效容積和防止平面結果;二是培養各類結果枝組,充分利用空間,做到多而不亂,密而不擠;三是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兩者的關系,維持健壯的樹體,為提早結果和豐產穩產奠定基礎。 蘋果整形中採用的樹形,喬化樹一般多推廣疏散分層形(也稱主幹疏層形),半矮化樹和短枝型樹多推廣小冠疏層形和自由紡錘形。 疏散分層形樹形的結構特點是:於高50厘米~60厘米。整形完成後,全樹有主枝5~6個,分兩層排列(有時還有第三層)。第一層3個主枝鄰接或鄰近,相距在20厘米~40厘米以內,開張角60~70度。第二層2個主枝,伸展方位與第一層主枝相互插空錯開,開張角比第一層主枝小,45~50度。第一、二層主枝間的距離(層間距)80厘米~100厘米。基部三主枝上各有副主枝(也稱側枝)2個,相互錯開排列,第二層主枝上各有副主枝1個。全樹高4米~5米。這種樹形有明顯的中心干,後期落頭開心。如有第三層主枝,通常為臨時性生枝,在落頭時除去。主枝分層著生,上小下大,層間有較大的距離。它符合蘋果的生長特性,成形較早,結構牢固,主枝能均勻占據較大的空間而通風透光良好。 基部為第一層主枝,上部為第二層主枝,頂部樹形完成後落頭開心處。數字分別表示干高、層內距、層間距及主枝上第一副主枝距乾的距離。 整形要點是:基部三主枝可在兩年內分期選留培養形成,並保持勢力均衡;上層主枝不宜選留南向枝,以免影響光的透入。全樹要保持明顯的從屬關系,即中心乾的生長勢要強於主枝,主技要強於副主枝,上下層主枝要保持上小於大。中心干過強時可採用三叉枝轉主換頭,用第二枝代替原頭延長生長,形成小彎曲,控制上強,同時增強第一層主枝生長勢。當第一層主枝只能選留培養出2個時,也可在主枝基部遠留適宜的「把門測」代替第三主枝,形成「以側代主」的形式,使樹冠圓滿。反之,如第一層生枝已形成4個而略顯擁擠時,如某主枝缺乏副主枝(側枝),也可採用「以主代測」的剪法,將其中的五個主枝按隸屬於某一主枝的側枝的要求進行剪截控制。基耶三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要求在距主幹分枝點60厘米~80厘米主枝背斜側的方向遠留培養,盡量不留「把門側」,以免樹冠內膛和下部枝條擁擠。對分枝角過小的主枝,應及早採用撐、拉等方法使之開張。樹體開始大量結果後(10~13年),樹勢穩定,此時可對原中心於落頭開心,增加上部光照。主枝向外傾斜延伸時,根據具體情況可為直線延伸,也可為波狀延伸,但不宜左右彎曲延伸。冬剪時的剪留長度,主枝一般為45厘米~60厘米,副主枝一般為40厘米~50厘米。骨幹枝枝頭間直保持1米左右的間距。 小冠疏層形的樹體結構基本上與疏散分層形相同,但樹高、冠徑和骨幹枝級次均受到嚴格控制,樹體更為緊湊。一般干高30厘米~40厘米,樹高2.5米~3米,冠徑3.5米~4米,樹冠呈扁圓形。全樹5~6個主枝,第一層3個,向上不再分層次,每40厘米~50厘米留1個主枝。第一層主枝開張角60~70度,其上各配置2個副主枝,第一枝距干約20厘米,往上相距20厘米在反方向再選配第二枝。上面的主枝不留副主枝,其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入盛果期後中心乾落頭開心,控制樹高和冠幅。 自由紡錘形也是一種具有中心乾的樹形。於高40厘米~50厘米,樹高2.5米~3米,冠徑2.5米~3米。中心於直立,其上均勻配置10~15個側生枝,向四周伸展,無明顯層次。最下部的3~5個側生枝較長較強,相互保持8厘米~10厘米的間距,起骨幹枝的作用。愈近中心幹上部的側生枝則愈短愈弱,只起結果基枝的
㈥ 好養活的水果盆栽有哪些
好養活的水果盆栽:盆栽櫻桃小番茄、人參果。
3、聖女果
聖女果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柿子,小番茄。它的種植非常簡單,只要室內溫度在15°以上,隨時都可以栽種。可以播種種子,也可以栽種小苗。
㈦ 剛剛栽種的盆栽矮化蘋果樹冬季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應該放在有光照,溫暖的地方,因為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進行光線反應,再就是要適量澆水,因為冬天水分散失的少
㈧ 蘋果種子怎麼種植 蘋果種子盆栽種植方法
蘋果種子怎麼來種植?沒錯,當我源們吃蘋果時,裡面的籽可以用來種盆栽,因為蘋果籽很容易發芽,只要我們適當進行管理,就能長到別致的盆栽,現小編將蘋果種子盆栽種植方法分享如下:
1、從啃干凈的蘋果芯當中破開取出裡面的蘋果果核,洗凈摳出的種子備用。准備好一個鐵或者塑料的小盒子,紙巾和裡面裝滿清水的噴霧瓶。
2、在盒子底下鋪一張紙巾,把洗凈的蘋果種子放到紙巾上,再在上面覆上一張紙巾備用。用噴霧把紙巾噴濕,注意水不可噴太多,以防止種子腐爛。
3、把蓋子合上,貼上標簽後把它放在陰涼的地方等待蘋果發芽吧。按照現在南方日均20幾度的溫度,大概2-3天左右種子就會發芽。這段細細長長的是蘋果的根而不是芽,看起來很像我們蔬菜中的豆芽。
4、發芽的種子可以移植到花盆裡進行土培,過不了幾天就長得枝繁葉茂了。把花盆挪到窗邊讓蘋果幼苗獲得充足的陽光,TA們就會努力地長大。
蘋果種子種盆栽的方法很簡單,而且還增添了動手的樂趣,特別是當蘋果川子長出小苗時,每天看一看都能感受到這種成就感,讓心情變得好起來。不過後期要注意施用沃葉肥料,給蘋果補充營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