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梨盆景
『壹』 東北產鐵梨樹嗎
你好!鐵樹主要生長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在我國的北方,也有很版多盆栽.過去鐵樹的權價格比較高,最高時曾達到一片新葉一百元.不過現在已經降了下來,四十厘米左右的樹椿也只有一百元左右.鐵樹要是作為觀賞樹木、盆景和插花配葉用.如有疑問,請追問.
『貳』 關於宋朝的酒與酒樓的簡介..
宋朝餐飲是我國餐飲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據記載,宋朝的茶坊酒肆已經遍布開封城的大街小巷,飲食業生意興隆。僅開封城內「正店」(大酒店)就有「七十二戶」,這類大酒店往往「綉旌相招,掩翳天日」;「腳店」、「茶坊」(小型酒店)不能遍數。酒店、茶坊、歌樓、妓館的發展尤其興旺。杭州的官辦酒庫(自釀自賣)有13家,每庫都有一至二座高級酒樓。小有名氣的民辦酒樓,也有18家。這些酒樓,擺華筵,請豪客,夜夜達旦。其次還有各種特色食店,如「茶分店」,以賣飯菜為主;「包子酒店」,主要賣鵝鴨包子;「宅子酒店」,樣子像仕宦人家;「花園酒店」,環境幽雅像花園。如按菜系分類,則有「南食店」,供應南方菜;「北食店」,則供應北方菜;「羊飯店」,主要賣羊肉酒菜;「川飯店」,賣湯面為主;「葷素從食店」賣各色點心。再次是沿街巷流動叫賣的零售熟食攤販。他們出沒夜市廟會,頂盤提籃,直到偏僻坊巷,比比皆是。這樣,形成一個分等劃類的城市飲食市場網路。
宋代全國各地名酒很多,據記載北宋名酒近100種,南宋名酒50餘種。當時流行的酒類大致可分為黃酒、果酒、葯酒和白酒(大燒酒)四大種類。皇帝以飲宴籠絡大臣,文人以酒助興作詩,士庶百姓婚嫁壽慶,也離不開酒。在飲茶方面,宋人也頗為講究,客人來時要用名茶招待,叫做品茗。當時太學生有一種茶會,聚集飲茶,談天說地,成為一種聯誼組織。由於飲酒飲茶習慣成風,婚喪待客都有專門的茶酒廚子及器物供人們僱傭和租用。除此以外,在宋代城市中還有許多涼飲店,出售飲料。
宋真宗景德年間,商酒茶鹽四項稅收的總額為1233萬貫,其中酒稅428萬貫,到宋仁宗慶歷年間,僅酒一項稅收全年就可得1710萬貫,40年間酒稅增長了四倍。由此可見酒業在兩宋時期的興盛。
名店林立、裝飾豪華
宋朝高檔大型酒樓林立,如汴京的仁和店、會仙樓,杭州的武林園、熙春樓,飯、菜、酒一應俱全,店內長廊排閣,分有樓座及樓下散座。有些飲食店,或經營很有特色,或因烹調技術高超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店,如王樓包子、萬家饅頭、梅家鵝鴨等等,都號稱「東京第一」、「最為屈指」。
宋朝各酒樓的環境布置、門面裝飾和器具陳設極其講究、豪華。杭州因得自然景觀之勝,酒樓多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如涌金門外西子湖畔的「豐樂樓」,瑰麗宏偉,亭台軒榭,登樓可俯瞰西湖,與遊船畫舫合奏對唱,是文武官員經常歡宴的地方。有些酒店茶肆,或張掛名畫,或插四時花,或巧設盆景,吸引顧客。每逢節日,京城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或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當時雖然還沒有空調設備,但夏天增置降溫冰盆,冬天設取暖水箱,讓顧客常年有溫暖如春的感覺。很多酒樓用的都是金銀酒器,甚至貧下人家到酒店買酒,也用銀器供送。
歌妓招徠生意
盡管宋朝士大夫階層崇尚「男治外事,女治內事」,女人不能隨便出入家門,但在下層百姓中,很多女人進入商業圈活動在市井中,尤其在酒店業中。酒樓往往用歌女、妓女吸引客人、招徠生意。官吏的升遷獎懲也要與其酒課稅收直接聯系,因此大量妓女受官府僱傭從事酒業促銷。據記載,北宋初年,京都的酒店門前裝飾豪華、艷麗,酒店樓上長廊有數百個濃妝艷抹的歌女、妓女,或招攬客人或等待客人召喚,遠遠看上去像一排仙女。宋朝流行「歌伴宴」,往往權勢階層邊喝酒邊賞樂,高興時還會即興做詩賦詞。歌妓也有才學冠絕的,色相好、技藝高,且才智、學識和藝術趣味都非常出眾,她們的雅趣、婉約讓權勢階層、文人雅士為之傾倒,和這樣的絕世美女加才女同桌共坐齊續佳話,豈不非常浪漫而又愜意?據記載,「浪子詞人」溫庭筠、柳永等就與歌妓交往甚密,歌妓成了詞人合作者、演唱者和傳播者。所以很多「有閑階級」終日泡在酒樓飲酒作樂,促進了酒樓、酒肆的發展。
除酒業外,婦女在飲食業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她們不僅參加生產,還從事管理和經營。很多店鋪甚至以她們的稱謂命名,如曹婆婆肉餅、宋五嫂魚羹等。此外,宋代城市中出現了大批從事歌舞、戲劇、游藝、雜耍、說書等行當的女藝人和瓦子、勾欄等娛樂場所。北宋汴梁最大的演出場地象棚,可容數千人,風雨寒暑,各棚觀眾日日爆滿。南宋臨安的瓦子以北瓦為最大,有勾欄13座,女藝人較北宋更多。
服務「現代」、價格合理
兩宋飲食業最大的特點是,服務周到、價格合理、從業人員眾多,惠及不同的社會層。一般情況下,顧客登門,便有人「提瓶獻茗」,入座後,先飲酒一杯,付幾貫錢,叫「吏酒」。然後,端上「看盤」(類似現在的菜譜),讓顧客看看樣菜,並報菜名,一人拿紙張,遍問點什麼酒菜,一一記清,唱念報與廚房。廚房裡有「鐺頭」,記錄在案,依次燒菜。過一會兒,行菜者(類似現在的傳菜員),左手端幾盤、右手持幾碗上菜。如有差錯,必遭「叱罵」、罰工錢,嚴重的「逐之」。如顧客有急事,要快速上菜,酒店就先上蓋澆飯之類,再上細菜,近乎現在的「快餐」。有的顧客胃口小,還可以叫半個湯面(即半碗面條)。
根據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消費水平,高的可以近百兩銀子一席,低的幾十文銅錢一頓,不同的階層都有不同的消費去處。
酒店裡,除了主要從業人員廚子外,還有街坊婦女,腰系青花布手巾,頭梳高髻,為顧客換湯斟酒的;有不呼自來,到筵前吹彈歌唱,靠顧客給小錢物打發走的;有自動獻上果子、香葯之類,供顧客醒酒的。總之,只要使顧客稱心如意,無所不有,也無奇不有。顧客如果在家裡宴客,則有「承包人」,租賃器具,供應酒菜,包括下請書,安排座次,尊前執事等等,都有人承攬備辦,主人只要出錢,不用費絲毫力氣。更重要的是,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飲食業都有夜市,通宵服務,從天明到五更,供應的飯食品種不同,對顧客來說,真是方便極了。
既有「茶坊」,又有提壺叫賣人
宋朝,喝茶也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場所也有茶樓、茶肆之分,不同身份的人自有取捨。除了固定的飲茶場所「茶坊」外,還有提壺往來叫賣的人。在杭州城內亦有一種流動的茶擔、茶攤,稱為「茶司」,服務對象為普通民眾。在宋朝,最上品的龍鳳團茶,一斤售價黃金二兩。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區,即居住區與商業區嚴格分開。宋朝時,隨著城市的發展,徹底打破了坊、市界線,市內出現「瓦子」(娛樂場所),內有「勾欄」(演出場所)、酒肆和茶樓。宋代都城茶肆茗坊遍及大街小巷,而且由都市普及到鄉村。
宋代茶坊實行僱工制,茶肆主招雇熟悉烹茶技藝的人,稱為「茶博士」,進行日常營業。茶博士是城市中職業專業化較強的技術僱工,是市民階層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為了吸引顧客,宋代的茶肆十分重視擺設,到了南宋,更是精心布置。據記載,當時杭州茶肆是:「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大茶坊更是富麗堂皇,講究文化裝飾,營造品飲環境。蘇東坡也有「嘗茶看畫亦不惡」的詩句。
為吸引不同層次的顧客,茶肆提供的服務亦日益多樣化,各樣娛樂活動應運而生。娛樂活動中較為普遍的是弦歌,茶肆中的弦歌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僱用樂妓歌女,這是茶肆用以招攬顧客的重要方法之一。二是茶客專門來茶肆學樂學唱;再是安排說唱藝人說書,還有博弈下棋等活動。茶館除供應茶水外,也開始供應糕點。茶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葯用,用以佐餐和解渴。經過漫長的過程,才開始有了清飲,即用開水沖泡,茶中不加任何佐料。但調飲的方式一直存在,唐代流行煎茶法,煎時用姜、鹽。這種習俗到宋仍然存在,不過人們更為喜愛清茶。
一般茶坊中都有各種茶和湯供應顧客。南宋臨安的大茶坊「四時賣奇茶異湯」,所賣的冷飲有甜豆沙、椰子酒、豆兒水、鹿梨漿、鹵梅水、姜蜜兒、木瓜汁、沉香水等。婦孺皆知的《水滸傳》中提及的茶湯亦是多姿多彩,潘金蓮四次到隔壁王婆茶鋪,便提到四種茶湯:梅湯(茶中放幾粒烏梅煎制而成)、合湯(一種甜茶)、薑茶和寬煎葉兒茶。宋代有的茶肆在賣茶業之外還兼營其他生意,比如旅館或浴室。
宋時出入茶館的人很廣泛,王公貴族、文人雅士、鄉野村民,甚至天下至尊的皇帝也會一時興起,來光顧一下。雖然眾多的人喜歡出入茶館,但在宋代士大夫看來,茶館仍舊是鄙俗之地。士大夫飲茶與普通百姓飲茶有區別:普通百姓好調飲,所以茶館中備有多樣茶湯;士大夫則尚清飲。普通百姓飲茶,添加佐料,味厚香濃,重實用,可解渴療飢;士大夫飲茶,重在品,在於玩味茗、水、器、境、人所構成的意境。
『叄』 呵呵呵,棠梨也能做盆景嗎
棠梨也能做盆復景
豆梨,薔薇科梨制屬落葉喬木,別名鹿梨、棠梨、野梨、鳥梨等,原產我國華東、華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變種。常野生於溫暖潮濕的山坡、沼地、雜木林中,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zhēn)木。根、葉有葯用價值,可潤肺止咳,清熱解毒,治療急性眼結膜炎;果實可健胃,止痢。
浙江蘭溪叫:醬梨。
結構
莖:高可達 12 米以上,莖皮灰褐色,有不規則深裂,枝無毛,冬芽有細毛。
葉:葉 3~4 片聚生於小枝頂端,革質,卵形或橢圓形,細圓齒或細圓齒狀細鋸齒緣,長 4~8 厘米,先端漸尖,罕短突尖,基部寬楔形,葉柄長 2~6 厘米,被毛。
花:繖房花序 6~12 朵小花,小花梗長 1.5~3 厘米,花瓣 5 枚,白色,卵形,基部具短柄,花柱 2~3 枚;花序及萼筒無毛,雄蕊約 20 枚。
果實:梨果圓球形,徑約 1 公分,褐色,具淡色皮孔,先端無宿存之萼片
『肆』 沙梨,棠梨,海棠是同一種樹嗎
沙梨,棠梨,海棠不是同一種樹。
沙梨(學名:Pyrus serotina)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果圓形, 有時長圓形或卵形,果皮銹色或綠色者, 一般無蒂。 分布於長江沿岸至廣東一帶。為中國栽培沙梨的基本種,栽培品種多為此種改良而來。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高達7-15m。小枝光滑,或幼時有絨毛,1-2年生枝紫褐色或暗褐色。葉卵狀橢圓形,長7-12cm,先端長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緣具刺毛狀銳齒,有時齒端微向內曲,光滑或幼時有毛; 葉柄長3-4.5cm。花白色,徑2.5-3.5cm,花柱無毛; 花梗長3.5-5cm。果近球形,淺褐色,果肉沙糯爽口; 花萼脫落。花期4月; 果熟期8月。
主產於長江流域,華南、西南也有。喜溫暖多雨氣候,耐寒力較差。 繁殖多以豆梨為砧木進行嫁接。 是庭園觀賞樹種。
沙梨的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7-15米;小枝嫩時具黃褐色長柔毛或絨毛,不久脫落,二年生枝紫褐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長卵形,先端圓鈍,鱗片邊緣和先端稍具長絨毛。
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7-12厘米,寬4-6.5厘米,先端長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稀寬楔形,邊緣有刺芒鋸齒。微向內合攏,上下兩面無毛或嫩時有褐色綿毛;葉柄長3-4.5厘米,嫩時被絨毛,不久脫落;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長1-1.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邊緣具有長柔毛,早落。
傘形總狀花序,具花6-9朵,直徑5-7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幼時微具柔毛,花梗長3.5-5厘米;苞片膜質,線形,邊緣有長柔毛;花直徑2.5-3.5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腺齒;外面無毛,內面密被褐色絨毛;花瓣卵形,長15-17毫米,先端嚙齒狀,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長約等於花瓣之半;花柱5,稀4,光滑無毛,約與雄蕊等長。果實近球形,淺褐色,有淺色斑點,先端微向下陷,萼片脫落;種子卵形,微扁,長8-10毫米,深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棠梨樹,別名野梨、鹿梨、鐵梨樹、棠梨樹。來源,薔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葉、枝、根、果實入葯。
棠梨樹簡介: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單葉互生;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4~11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鋸齒尖銳,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睛綠色,初時有絨毛;葉柄長2~5厘米。花白色,直徑2~3.3厘米,先葉開放,8~10朵,成傘房花序;花梗長1~2.5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有密絨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基部狹小;雄蕊多數;花柱2~3。梨果球形,直徑0.6~1.6厘米,褐色,有白色斑點,萼脫落。花期4~5月。果期10月。 野生於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泗縣)、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陝西、遼寧等地。
海棠(薔薇科植物)
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海棠類多為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觀賞花木(雖然其中不乏果實有很高食用價值的品種)。其中許多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習稱「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溫帶觀花樹木。分布於中國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