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初泰盆景
㈠ 什麼是嶺南派盆景藝術
嶺南派是我國嶺南地區的一個盆景藝術流派,以廣州為中
心,范圍主要包括廣東、廣西、香港。福建、台灣盆景也受嶺南
派的影響。
嶺南地區自然環境較為優越,終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林
術蔥郁,百草滋榮。植物生長期長,可供作盆景的樹木種類很
多。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從建城到現在
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南方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素有
「花城」之稱,廣州附近的佛山石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地,有
「南國陶都」之稱,自明代中期就生產釉瓷盆。有所謂「鈞窯以
紫勝,廣窯以藍勝」的說法,所有這些都為發展嶺南盆景藝術提
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1)嶺南派的形成與發展 嶺南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據文
字記載,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宋哲宗時,蘇東坡被貶至廣東,他
未到惠州時,曾賦詩稱贊「嶺南萬戶皆春色」。清初嶺南詩人屈
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寫道:「九里香,木本.葉細如黃楊,花
成艽,花白有香,甚烈。又有七里香,葉稍大。其木皆不易長,
粵人多以最小者制為古樹,枝於盤曲作盤盂之玩」。可見那時的
嶺南盆景也是枝幹皆蟠曲的規則式類型。
最初的嶺南盆景和長江流域的盒景在風格上差別不大。本世
紀20年代至30年代之間,不滿足簡單的盆栽。開始製作一些象
形盆景,如人物、動物。後來孔初泰、素仁和尚等盆景藝人,從
樹木的自然分枝形態得到啟發,又吸取了嶺南畫派的技法,進行
大樹微縮的創作研究。從果樹年年采果後,年年修剪,使得枝條
屈曲,形如角、爪,軀干嶙峋,蒼勁古拙,得到啟發。將果樹的
短截修剪技術用來修剪盆景樹木,創造了截干蓄枝的新型盆景造
型技法,至40年代初,嶺南派大樹型造型的盆景問世。以後也
出現了木棉型、雙干型樹木盆景等等,此時修剪技法十分嚴格,
如同精雕細刻,一枝一爪都有講究,不能亂剪。不過此時仍處於
形勢發展階段,接著轉向神似方面研究,構圖著重取意,崇尚神
韻。表達作者的感情,以至嶺南派(現代)盆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