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老年
❶ 閩南七夕
七夕從民間傳說慢慢演化成傳統節日,又在商家的渲染鼓動下成了中國原始版的「情人節」。因此,七夕這天,朋友圈都在秀恩愛、曬禮品。
但在我們閩南,除了小部份無牽無掛的年青人會把它當作秀恩愛的好日子外,絕大多數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忙著燒金拜拜的事。
怎麼說呢?
閩南自古宗教氛圍濃厚,該地區人們普遍認為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所以人們將其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並將七夕衍化成「七娘媽」的生日,即「七娘媽生」。
傳說中下凡與牛郎結為夫妻的是第七個神娘,最心靈手巧也最溫柔賢惠的那個。
據閩南籍台灣學者林再復的《閩南人》一書考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台灣或異國他邦經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
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日又演變成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每年這天,人們便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
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系進行洗禮。
因「七娘媽」每年只下凡一次,因此,就委派「床神」作為直接守護兒童搖籃和床的神明,俗稱「床母」。
因此,七夕這天,家中若有未滿十六歲小孩的人家,其父母便需一大早起來做糖粿,這是七夕上供必備品。
做糖粿可比做冬至丸麻煩。也是將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面團,然後搓成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接著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扁圓形,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壓,即成中間下凹的糖粿了。
糖粿做好之後,把水燒開,放入水中加糖煮,待糖粿浮在水面上即可撈出,裝在大號的白瓷碗里(或者分裝在七個小的碗里),在上邊撒上一層由碎花生仁,芝麻、白糖組成的調料。七夕最主要的貢品就做好了。
糖粿中間凹的那個小孔,就像少女臉上的酒窩,意在祝願牛郎織女相會時笑容滿面。
以前,家裡的大人還會一早就把預先准備好的胭脂、香粉、扎花等等,用絲線捆紮扔到屋頂,這是要讓喜鵲銜給七娘媽,以便梳妝打扮降落人間。
現在城裡人大都住在高樓大廈,就不再扔屋頂了,改成擺放在供桌上當供品了。
中午,將糖粿、芋頭飯、魚肉、水果等擺在孩子睡的床上祭拜「床母」,以此祈禱孩子平安、聰明、健康成長。
並用糖粿、咸飯、三牲、瓜豆果品及上述的胭脂香粉等貢品供奉"七娘媽",中午十二點前,燒金紙時將備好的彩紙扎糊的"七娘轎"或"七娘亭"一起燒掉,恭送"七娘媽"回天府。
晚上,一家人吃完糖粿,家庭中的婦女和兒童都會跑到外面的空地上聚集,仰看織女、牛郎相會,好奇心重的還會相約到葡萄架下,偷聽牛郎和織女的情話,以此來預測自己未來一年的愛情運勢。
一般要等到下雨才意猶未盡地回家。這雨是「七娘媽流眼淚」,標志著一年一度的牛郎織女相會結束了。印象中,七月初七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會偶爾飄下一陣毛毛雨,於是傳說更加神乎其神。
家裡孩子滿十六歲後,很多閩南人還是會供"七娘媽"的,只是少了供「床母」及燒"七娘轎"這兩項,其餘做糖粿、燒咸飯什麼的都一樣。
生活需要儀式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天地的敬畏、對神佛的崇拜和感激,讓閩南人把這一傳統的節日看得特別隆重,過得熱熱鬧鬧的,並將代代相傳。
❷ 適合老年人的七夕活動
適合老年人的七夕活動:七夕交流會議、文藝匯演。
一、七夕交流會議
七夕節交流會議的目的是在老年人之間建立情感聯系,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七夕節交流會議中,可以邀請一些著名的專家來解釋七夕節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從而讓老年人更深入地了解七夕節,並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此外,可以組織老年人自由交談或演講,讓老年人自由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感受,並與其他的老年人建立感情聯系。
七夕節歷史淵源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七夕節源於「牽牛婺女」星宿崇拜與原始信仰,「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
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
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跡來看,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增加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節俗在上古時代就有了。
七姐誕歷史久遠,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各異,漢代統一全國後,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為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
❸ 送給老年人的七夕禮物,送什麼合適呢
老年人還是務實為主吧.根據喜好來定啊.比如男性可以送些茶具,茶葉,有書法愛好的還可以送文房四寶,如女性可以送絲巾,按磨類產品,服飾等等根據愛好吧.
❹ 第一次七夕情人節去女朋友家,該送丈母娘什麼禮物。
1、羊毛圍巾
圍巾是上了歲數的中老年女人最喜歡穿戴的東西,一方面帶圍巾是用於保暖,另一方面,穿戴圍巾會顯得整個人更加的優雅和端莊,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在北方想要出門的話,光穿羽絨服是完全不夠的,風會從脖子嗖嗖的向下鑽,普通的圍巾帶上去沒有那麼容易整理,但是羊毛圍巾不僅保暖性好,而且更加親膚。
2、保暖護膝
中老年人對於膝關節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膝關節出現毛病,一般都是風濕和關節炎,時間久了之後,可能會無法下床走路,癱瘓。因此關愛中老年人的膝蓋一定要趁早開始,在晚上睡覺之前可以使用電加熱的保暖護膝來熱敷一下膝蓋部位,這樣就會減緩風濕和關節炎的發病概率,對於老年人來講是很必要的。
3、肩頸按摩儀
保護膝蓋固然重要,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頸椎病以及各種年輕的時候幹活幹得太多,引發的疲勞症狀都紛紛顯露出來,時不時的身體上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選擇一款肩頸按摩儀是很必要的,不僅可以讓老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來一個肩部和頸部的全程按摩,對於腰不好的丈母娘來說,也可以緩解各種關系的疼痛和疲勞。
4、電飯煲
對於一些農村的丈母娘來說,他們目前做飯,可能還採用的是燒火或者是普通的電磁爐加熱,想要蒸米飯還要把握火候和水量,但是購買一款全自動電飯煲不僅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老人做飯,也就更加方便了,蒸出來的米飯更加香甜軟糯。
5、多功能養生壺
對於中老年人來講,他們每天隨身都得攜帶一個保溫杯,不僅是丈母娘其他長輩也是如此,普通的保溫杯在冬天的時候仍然需要加熱熱水,在泡上相應的枸杞,菊花之類的,但是一款多功能養生壺既能煮東西,又能燉東西,還能像一個熱水壺一樣,加熱熱水,保溫功能都不在話下,家裡尤其是有這種中老年人容易犯病的,需要經常煎中葯,養生壺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