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盆景怎麼修
想把抄杜鵑修剪成盆景,要在春天開花襲後或秋天結合翻盆進行修剪。比較常見的有三種造型,分別是懸臂式、盤龍式和傘式。而成為盆景之後再進行修剪的時候,就需要將植株那些病死的枝條、徒長的枝條、過密的枝條,全部清理干凈為宜,這樣植株才會更好看。
一、要剪除萌條。杜鵑植株的基部,常會萌生眾多的枝條,消耗很多養分,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並擾亂樹形,要及時抹去或剪除。用毛鵑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以保證接穗的生長;
二、要適當進行疏枝,剪除一切 有礙生長和樹形的枝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增強生長勢;
三、要短截高出樹冠的竄枝與空頹處長出的徒長枝,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株形。
『貳』 盆栽杜鵑怎麼修剪
修剪整形是確保造型優美、花繁色艷的技巧。
時間。結合每年花謝後換內盆的時機進行修容剪整形。
修枝。植株較矮的夏鵑,枝多橫生,春季以後根部易萌發小枝,應及時剪除,有利通風透光,集中養分,壯健主枝,促發新芽,保證來年花多、朵大、色艷。
摘除殘花。杜鵑的殘花不易脫落,應及時摘除。每1花枝保留1朵花,多餘的全部摘除。
造型。根據株型修整成各種造型,通常的造型有傘形和寶塔形。前者要讓下部主幹多發側枝,並能向四周延伸,造型時先用粗鉛絲在盆上做成傘狀骨架,再將枝條均勻分布其上,用塑料帶綁縛。開花時花朵形成大花球。後者應從定干時開始修剪,先對底層枝條進行整形,再向上逐層修剪,最後使整個株型呈塔型。
『叄』 盆栽杜鵑用修剪嗎怎麼修什麼季節合適
杜鵑澆水以雨水、河水、湖水、池塘中的水、養魚水為最好。根據各個生長時期不同,選擇澆水量。 施肥以基肥、長效的蹄、甲片、骨粉、餅肥、糞乾等,在上盆或換盆時和土壤混合使用。追施肥用人糞尿和化肥、速效性肥料。杜鵑不同生長階段要施不同的肥。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修剪剝蕾,為了保持杜鵑花的樹外形的美觀,每年要修剪弱枝、病枝、枯枝、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徒長枝從基部剪去。當杜鵑花樹長到理想高度後,摘去頂芽,控制高度和萌發側枝。摘心後,又長出許多個側枝,呈輪生狀。側枝長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發出次一級側枝。花蕾期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
『肆』 盆景杜鵑花養怎樣修剪 在什麼時候進行
對於已經形成一定蓬形的植株,要在春天開花後或秋天結合翻盆進行修剪。修剪時:
一要剪除萌專條屬。杜鵑植株的基部,常會萌生眾多的枝條,消耗很多養分,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並擾亂樹形,要及時抹去或剪除。用毛鵑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以保證接穗的生長;
二要適當進行疏枝,剪除一切 有礙生長和樹形的枝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增強生長勢;
三要短截高出樹冠的竄枝與空頹處長出的徒長枝,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株形。
『伍』 杜鵑花盆栽養護和維護方法
養 杜鵑花為淺根性喜酸花卉(以pH4.5-6.5為適宜),根須纖細密如絲發,分布在盆土上層,因而最忌黏重及鹼性土壤。無論繁殖或栽植都必須使用酸性培養土。 可以用草炭土和素麵沙各半,加入少量腐葉土和廄肥堆置一段時間,肥土融和後使用效果很好。杜鵑花植盆不宜過大偏深,應根據株形大小選用通透性能好的瓦制花盆。上盆、換土都不可散坨。 ? 杜鵑花的管理:春、夏、秋三季應該在疏蔭下養護,雨季到來前應經常噴水來提高空氣濕度,但是不能向植棟上灑水,以防爛葉。盆土應問干間濕,不能積水。如發現葉片變黃應立即澆灌硫酸亞鐵500倍液。不要迫施濃肥,更不要施用化肥,最好經常澆灌漚草水來代替肥料,對開花極為有利。入冬前移人室內,室溫保持15℃左右。早春即可開花。 ? 杜鵑花的修剪:杜鵑花的葉片輪生在短枝的頂端,在葉叢中開花;花謝後由頂芽抽生新枝新葉,原來的老葉脫落,再由新技的頂芽分化花芽,來年再次開花。因此不能對枝條進行短顫,而應任其自然生長。植抹上的枝條分布均勻,層次分明,不修剪株形也不會雜亂無章。盆栽杜鵑花需要注意的事項: ? 一、杜鵑花喜陰怕陽,強光直射易灼傷,但遮蔭過分,又會引起生長不良,花芽不易形成。二、杜鵑花生理上缺鐵,葉綠素合成受影響,造成葉片會變小,呈黃白色。三、一般能耐10℃以下低溫,但因杜鵑根部入土淺細,離表土近,不能耐炎熱。 ? 四、由於杜鵑花根系纖細,吸水供應能力均差,怕旱怕澇,要在空氣濕度70%至90%時,才能生長良好。五、給杜鵑花澆水要恰如其分,如面濕底干,則根系受損,老葉早落;如積水爛根,則新葉白黃;花期缺水,花瓣軟垂;展葉期缺水,則心葉捲曲,葉色變黃。 ? 六、杜鵑花如氮肥不足,則葉薄無光,枝條短瘦,花少而小;杜鵑花缺磷肥,則部分葉片呈紅紫色且易落;杜鵑花缺鉀肥時,老葉灰綠,葉緣黃綠,葉片出現斑點,最終變成褐色,以至焦枯落葉。七、肥料過濃過足,會對杜鵑花造成反滲透現象,須根因失水而萎縮,葉尖、葉緣均失去光澤,逐步變焦脫落。八、通風不良,空氣閉塞,也會引起杜鵑花落葉。 ? 九、杜鵑怕雪襲霜凍,越冬以8℃左右為宜;如室溫過高,不能休眠,生理活動未減退,繼續大量消耗養分,則對翌年生長發育不利。
『陸』 杜鵑盆景如何養護
1、適量澆水
需要注意的是,杜鵑花的根系多為毛細根,平時在澆水的時候不能用大水猛澆,如果淋了雨,也要及時的排水,防止根系腐爛。在春秋兩季可以1~2天澆一次水,夏季高溫時可以早晚各澆一次,澆水的時候最好用噴灌的方法,這樣更利於植株的吸收。
2、光照充足
杜鵑花喜歡半陰的環境,平時可以將其放在陽光散射充足的地方。杜鵑花懼怕強光,在夏天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蔭蔽通風。光照過強可能會灼傷葉片,導致葉子乾枯死亡。
3、改善土質
杜鵑花喜歡在微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土質要肥沃疏鬆,有良好的透氣排水性。所以在養護的時候,要經常的進行鬆土工作,如果PH值偏鹼的話,可以在澆水的時候加入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改善。
4、合理施肥
杜鵑花在花謝之後,施加的肥料以氮肥為主,每隔一個月施一次肥即可。在杜鵑花開花之前,要多施加磷鉀肥,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量,千萬不能燒根。
5、換盆修根
在杜鵑花開花之後,可以進行適當的換盆換土,將整個植株從花盆中脫出來,可以用水將根繫上的宿土沖掉,然後將一些失去活力的老根以及爛根修剪掉,再配製肥沃疏鬆的土壤,重新栽種。
『柒』 盆栽杜鵑花開後的殘枝需要修剪嗎要剪的話怎樣剪它
杜鵑花的修枝
為了保持杜鵑生成健壯和優美的株形,要進行適當修剪。修剪時間一般都在花後進行,具體是:
1 摘隊殘花 在花後一定要及時摘除殘花,以避免營養的無用消耗。
2 修枝 可在花後進行一次細致的修剪。修枝主要是修去枯枝、殘枝、弱枝、過密枝、過密枝和徒長枝。通過修枝達到植株健壯、養分集中、通風透光、株形優美。
3 修枝注意事項
1) 杜鵑在培育過程中,常會從植株基部和根部抽出徒長枝和不定芽應隨時注意剪除。
2) 剪枝要用利剪,確保剪口光滑、齊平,如有條件可在剪口塗抹軟油膏,以避免受到感染。
3) 如准備給杜鵑換盆,修枝可在換盆前進行。換盆前修剪有利植株成活並恢復長勢。
『捌』 杜鵑花的盆栽管理要點有哪些
杜鵑的盆栽:(1)上盆:栽培基質用含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一般用松針土,高位泥炭、腐葉土、蘭花泥、pH4.2~5.5,亦可用腐熟鋸屑加松針土加復合肥。盆大小要適中,最好泥瓦盆,盆的大小不超過花冠徑的1/2。杜鵑根系淺,無主根,須根多而細,在盆上部成氈團狀,不易深扎。上盆先用瓦片搭成人字形,蓋一層粗沙,撒厚2~3厘米的培養土,然後將植株放中間,使根舒展,然後加土離盆近2厘米,壓實澆透水,使土坨與盆壁保持3厘米,放在半陰半陽處。
換盆宜在5月初花後進行,苗期1~2年換1次,成苗2~3年換1次,換土時盡量加原土,一般用松針土加少量腐熟牛糞及骨粉。換盆後一定要留「水口」,並澆礬肥水,也可用交換樹脂處置過的水,排除大量的鈣、鎂後,適於杜鵑澆水。
(2)溫度:10月底杜鵑就要入室,室內要有良好的通氣條件,避免煙氣污染,西鵑、東鵑溫度不能低於0℃,最好保持10~15℃。
(3)光照:出室後放在半陰半陽處,中午前後如光線太強要遮蔭,4月下旬開始,就要保持40%~60%透光率,用遮陽網遮蔭,早晚揭網夜露,蔭棚的高度應1.5~2米左右,秋天早晚見光,澆水要用礬肥水。
(4)水肥:杜鵑好肥,要薄肥勤施,忌濃肥,春季開花後每7~10天施1次20%人畜糞尿或餅肥水,伏天應停施或更淡一些,施肥要在土壤干後進行,施肥後灑水噴淋,第2天上午澆1次清水,幫助根系吸收。6~8月花芽分化時,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秋涼後追磷肥1~2次,10月停肥,對病弱株,施肥要稀而少。杜鵑既怕干又怕澇,喜濕潤怕積水,澆水要適時適量,水質要酸性。澆水要不幹不澆,但千萬不要干過頭,否則大傷元氣。杜鵑喜葉面噴水,以保持80%的相對濕度,花期澆水不宜多,更不能噴水在花上,雨季防盆中積水,冬季少澆水。
(5)修剪: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密集,必須通過除芽、疏蕾、摘心、疏枝及拉、撐、捆、壓等手法,使株形完美。上盆後苗高15厘米時進行摘心,如生長旺,秋季再摘1次心,如這時有花蕾應疏去,使早成型,防止出現僵苗。花後(6月份)進行疏整,夏鵑枝多橫生,基部萌發的不定芽及過密枝、細弱枝、徒長枝應注意疏剪。花後應及時摘去殘花。同時,在整形時以自然形為主,並用捆綁拉撐等改變枝條形態,使分布合理,姿態完美。
(6)控制花期:杜鵑花芽形成後,溫度和光照是影響開花的主要因素,花芽形成後經過一個低溫過程,每天保證4小時以上光照,溫度夜間不低於15℃,白天20℃以上,土壤含水量50%,空氣濕度70%~80%,氮、磷、鉀、鈣、鎂、鐵比例適合就能開花,如要延遲花期,可放在溫度0~5℃,土壤含水量30%的冷室,可使花期延遲。
如要使杜鵑元旦春節開花,要選花芽發育良好,開花早的品種。例如寒牡丹、白牡丹、觀賞、春雨、紫士、藝女、大紅套、粉紅套等,在節前45天移入溫室內,白天保持20℃左右,晚上不低於15℃,每天向葉面噴水2次,盆土保持濕潤,對花蕾周圍發生的新芽要及時剝除。花後保持10~15℃,可使花期延長1個多月。家庭可用大塑料袋,將其連盆罩起來紮好放在陽台上,在陽光下罩內溫度升到20℃左右,注意噴水和通風,含苞待放時,半打開塑料袋,2~3天後去罩。放陽光下,不低於10℃,7天就會開花。一般每天保證4~6小時光照,如光照不足,可用40瓦日光燈補充。盆土含水量保持50%左右,如水分不足,花期延遲。從9月份開始,直至花苞露色停止供肥,肥料應以磷鉀肥料為主,如枯餅、雞糞、麻油渣,每10天1次,要腐熟、要稀,肥液和水、土勿濺於葉上。
若要推遲開花,選開花晚的品種,如五寶珠系、四海波系、紫鳳朝陽、仙人舞、五月紅、石榴紅。在秋後入冷室或開花前1個月放入1℃冷室內,保持土壤微濕及弱光,冷室取出後,放在20℃條件下噴水施薄肥,1個月後可開花。
『玖』 杜鵑花樹盆栽養植修剪介紹
杜鵑花素有花中西施的美稱,是盆景製作常用樹種之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杜鵑花盆栽的種植,以及它的修剪技巧吧! 杜鵑花的生態習性 杜鵑花別名映山紅。杜鵑花分布很廣,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海拔高度可由平地至5000m高的峻嶺之上,但以海拔3000m處最為繁茂。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好生於酸性土壤、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大都耐蔭喜溫,不耐漬水。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落葉灌木,高約2m,枝細而直,有棕色或褐色伏毛;葉長橢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3-5cm,先端尖;表面濃綠色,疏生硬毛,背面淡綠,密生硬毛,毛長存不落;花漏斗狀,玫瑰紅色,3-5月開花。 一般情況下,家庭盆栽的杜鵑花都是從花鳥市場的溫室中買來的,溫室通常情況下室內的空氣濕度較高,一般50%-60%之間,而且室內的溫度常年維持在20℃-25℃之間;而一般家庭中室內的空氣濕度在15%-30%左右,冬天溫度通常情況下在14℃-18℃之間,夏天溫度通常情況下在18℃-30℃之間,對於花卉的影響較大。那麼,如何在室內養好杜鵑花,結合我個人在室內養護的一些辦法和經驗,淺談以下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繁殖技術:分扦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應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後扦插在疏鬆透氣、富含腐植質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並經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新根;嫩枝劈接對於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然後置陰棚下用塑料薄膜綁扎,並用塑料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肥水管理: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土壤pH值以5.5-6.5為宜)。由於北方土壤多偏鹼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製。杜鵑的根系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後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乾燥,應及時澆水並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於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杜鵑盆藝樹景造型技藝 曲干型:從小培育,從干基部開始作彎曲,向上每7-10cm作一彎,自下而上曲折盤旋,弧度由小而大,側枝照顧多面,樹頂大致與根莖在一條直線上。這樣重心穩定。此種單干居多,也有配一旁枝組成雙乾的,但需主次分明,俯仰、正斜合於畫理。 懸崖型:是模擬生長在陡峭石壁縫隙中的杜鵑花所特有的姿態,如蛟龍騰空,如山鷹盤旋,飄逸飛瀉,奇特而極富動感。這種造型,也需從小培育,通過強度彎曲主幹定型,在種植時有意識地使樹體橫伸或倒掛盆外。 提根型:是利用杜鵑花發達的根群,選其粗壯的加以培育,通過換盆,去土,不斷提拔根干高度,達到露根十分醒目的程度,也稱以根代干。以觀賞根部姿態為主,因此根裸的越多越好,這是一種即合乎情理又誇張的盆景藝術造型。 附石型:這是在露根的基礎上,選一塊有造型或色彩特別的石塊,將杜鵑的根支依附或騎坐於上,根石一體,相互依存,相得益彰,頗具趣味。也有用枯樹樁代替石頭的,這正是自然現象的藝術再現,體現杜鵑花在逆境中亦能完全生長。 以上便是我為大家總結的杜鵑花樹盆栽養植修剪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也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
『拾』 杜鵑花盆景的造型要怎樣設計
杜鵑花盆景的造型設計:杜鵑枝條韌性較差,不宜過度攀扎,僅將主幹和主枝作適當造型回,用答棕絲攀扎較好,其它枝條均採用修剪造型。修剪時須注意調整強弱枝,強枝重剪,弱枝輕剪。攀扎一般在春季進行,生長期枝幹相對柔軟些,有利於攀扎造型。杜鵑主幹可造成直乾式、曲乾式、斜乾式、懸崖式,也可結合換盆換土逐步進行根部造型,使之成為連根式、提根式和附石式等。
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它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會癒合恢復。而杜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扎。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杜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杜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