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松樹一樣的盆栽
Ⅰ 盆栽松樹的種類有哪些叫什麼名字
1、針柏
針柏是比較大的盆栽松樹種類,它的生長適當比較快,而且根須比較發達,一般在盆栽養護的過程中,一定要選用口徑大,盆淺有排水孔的容器養護,可使針柏更好的生長,使其更有觀賞價值。
Ⅱ 一種盆栽,像松樹,但是是在枝條直接長刺,刺比松樹刺寬,像細尖葉子,莖上也有小刺。
如果是這個就是澳洲杉。詳細網路名字就行。
Ⅲ 有種盆栽像松樹,會散發香味,松針是集中在一起的圓片,這是什麼盆栽啊
黑松或者羅漢松
Ⅳ 像小松樹的植物是什麼
資料:
雲松,別名雲片竹、雲竹、蘆筍草、松山草、文竹,百合科天門冬屬內,多年生常綠容藤本觀葉植物。文竹根部稍肉質,莖柔軟叢生,葉退化成鱗片狀,淡褐色,著生於葉狀枝的基部;葉狀枝有小枝,綠色。主莖上的鱗片多呈刺狀。花小,兩性,白綠色,花期春季。漿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適生於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以根入葯,有治療急性氣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潤肺功能。以盆栽觀葉為主,又為重要切葉材料。雲松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嚴寒,不耐乾旱,忌陽光直射。適生於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原產於南非,在我國有廣泛栽培。四川宜賓屏山縣內可見於大青石皮上,一般莊稼地的大青石,比較乾的土坎上也可見。下面是雲松的圖片。
結論:
資料表明,您問的植物是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雲松。
Ⅳ 一個叫什麼松的植物,是盆栽,莖算是細長,葉子極小極細,葉子像松樹
蓬萊松(Asparagus myrioclas),別名綉球松、水松、松葉文竹、松葉天門冬、松竹草等,為天門冬科(原屬版於百合科)天權門冬屬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株高30-150cm,莖直立或稍鋪散,木質化呈灌木狀。具白色肥大肉質根。
Ⅵ 這個盆栽叫啥名有點像松樹
看不清葉子,貌似澳洲杉,網路圖片對照
Ⅶ 有種盆栽植物,葉子很小像針,像松樹,一層一層的,但是很矮小有十幾厘米高,莖像竹節樣,這種植物一般是
文竹,又叫又稱雲片松、刺天冬、雲竹,是具有極高的觀賞植物,可放置客廳、書房,凈化空氣的同時也增添了書香氣息。以根入葯,可治急性氣管炎,具有潤肺止咳的功能。
Ⅷ 長的像縮小的松柏一樣的植物,小小的細細的小盆栽植物叫什麼名
蓬萊松,又叫文松。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5%EE%C0%B3%CB%C9
蓬萊松 蓬萊松 [百合科] [天門冬屬]
拉丁名:Asparagus mgrioclas
產地分布:
原產南非納塔爾。世界各地廣為栽培。
形態特徵:
蓬萊松植株直立,高30—60厘米,多年生常綠灌木。具小塊根。有無數叢生莖,多分枝,灰白色,基部木質化,葉片狀或刺狀。新葉鮮綠色,老葉白粉狀。葉狀體扁線形,叢生,呈球形,著生於木質化分枝上,墨綠色。花淡紅色至白色,有香氣,花期7—8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旱,耐寒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通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3℃。蓬萊松多用分株繁殖。可於春夏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生長茂密老株從盆中脫出,將地下塊根分切數叢,使每叢含3—5枝(注意盡量少傷根),將每一叢重新用新培養土上盆種植,澆透水,置於半陰處恢復生長。也可用播種繁殖,但其生長較慢。
園林用途:
極適於盆栽觀賞。暖地也可布置花壇。它栽培管理簡單,而且耐陰性好,適於中小盆種植,用於室內布置;同時,它也是插花襯葉的極好材料。
繁殖培育:
多行分株繁殖,也可播種,但苗期生長緩慢。生長季節應充分澆水,秋後溫度降低,應逐漸減少澆水。為使枝葉繁茂,可多施氮肥和鉀肥,約15天追施一次。蓬萊松盆栽常用腐葉土、國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略加腐熟基肥。春夏季為其生長旺季,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宜使盆土積水,以免塊根腐爛;秋末後應逐漸減少澆水量,使盆土保持微濕即可。為使枝葉生長繁茂,生長季要注意補充養分,一般每月施液肥1—2次。它喜半陰,炎熱夏季要注意遮陰,防止烈日暴曬,以免枝葉灼傷或發黃。蓬萊松病蟲害較少,但炎熱乾燥時可能發生紅蜘蛛及介殼蟲為害,必須注意噴葯防治。蓬萊松株形規整,枝幹直立堅挺;葉呈球狀叢生而質柔,蒼翠欲滴,剛柔兼有,深受人們喜愛。
Ⅸ 長得像松樹葉一樣的小盆栽叫什麼
目前流行紅豆杉,說的沒錯,可能就是紅豆杉,很小的苗,價格也不低。
Ⅹ 一種植物根部相互纏繞生長,葉子就像松樹枝,也好像可以生長在水裡 做室內盆景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
卷柏(Herba Selaginellae),
為石松植物門-石松綱-卷柏目-卷柏科植物[1]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又名九死還魂草,過去劃為蕨類專植物門。卷柏以極度耐旱著稱,屬其耐旱能力遠遠超過仙人球,如果太乾旱它就會自己把根拔出來,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里尋找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