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市場調查

盆景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 2022-06-21 13:04:22

㈠ 開盆景店怎樣

要看地段的,高檔區應該好點,或許會有送禮的人來買。
一般開這類店都有固定客戶回群,不然很難打開銷路答。
還要你自己會種,如果長時間賣不出去,盆景的形態都要注意養護,如果你本身擅長那沒問題,如果不太會種那就麻煩了,因為盆景一般價格較貴,不像草花平常人都會經常購買。
貨源一般找當地苗圃,或者網上找找。

㈡ 8盆價值22萬元的盆景被盜,這些盆景為何如此昂貴

這些盆栽都是海外進口,野生品種的,所以價格非常昂貴。據悉,被偷的這家盆栽園子是杭州知名的盆栽品牌,雖然院子里已經有監控攝像頭,但由於那天天氣惡劣,風很大,雨也很大,所以根本沒發現有人來偷東西。而且盆栽的主人表示,這個小偷一定是懂盆栽的,院子裡面,有上千個盆栽,他偏偏偷走最值錢的。顯然這不是偶然,小偷是有備而來的,目前盆栽主人也已經報警了,案件還在調查當中。

㈢ 西安花卉盆景在哪裡進貨

這你看那個花卉市場價格便宜了!東郊西光花卉市場,南郊雁錦花卉市場,雁環花卉市場,西郊秦美花卉市場!北郊新輝花卉市場!你都去看看!調查下!比較一下!

㈣ 模擬植物盆景如何挑選

模擬植物盆景,首先應該注重這種盆景的用料,一定要環保,另一方面也需要看這種植物盆景的做工是否真正的逼真

㈤ 雲南盆景市場調查

去花鳥市場看一看,警星花鳥市場!

㈥ 幫忙找下"園林植物造景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現狀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由於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的發展,以及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等刺激因素作用,從2001年到2005年,綠化苗木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統計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觀賞苗木的平均種植面積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2.07%、44.63%,要高於銷售額的增長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觀賞苗木更加明顯,說明我國綠化苗木市場已經開始接近飽和。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從1998年到2003年,短短六年的時間,苗木花卉種植面積由3.6萬公頃增加到23.3萬公頃,增長了5.5倍。近年,苗木花卉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幾何基數增長的。新建的苗圃集中在以下三類地區:大、中城市周邊;著名苗木之鄉附近;「林業六大工程」帶動的西部省區。

由於近年育苗面積迅速擴張,苗木數量大幅度提高,大大超出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加上宏觀調控後國家政策側重於糧食生產,退耕還林面積大大減少,對造林苗木需求量降低,導致苗木供大於求,其中常規樹種和小苗過剩現象尤其嚴重。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出現的綠化苗木生產結構性過剩使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我國綠化苗木種植行業的生產經營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從全國范圍來看,綠化苗木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我國綠化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由於起步時間不同,產業化發展水平、規模有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形成了綠化苗木種植業的四大主要產銷中心,分別為:一是以浙江、江蘇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河南、山東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北京、天津地區;三是以廣東、福建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四是以四川、江西、雲南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西南地區。

因各地氣候、資源和區位市場條件的差異,各地品種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區別。總體上講,北方多數省份以楊柳槐為主,南方諸省各有特色:如江蘇以雪松、廣玉蘭、龍柏、小檗等為主,浙江以黃楊、桂花、杜鵑、紅楓、金葉女貞和木蘭科樹種等見長,湖南以紅花繼木起家,河南以黃楊打市場,廣東用熱帶樹種滿足自己,各地都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綠化種苗產業。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苗木花卉生產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苗木花卉生產的經營主體過去主要是以國營苗圃為主,現在則轉向國有、集體、個體共同參與,而且社會參與苗木生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大量民間資本的投入成為促進苗木花卉產業生產格局改變、樹種和品種更新、生產技術革新的最大動力。國家林業局林木種苗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綠化苗木發展過程中,個體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4年的73.7%,而國有和集體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苗木花卉市場的競爭已演化為規模和技術的競爭。近年來,苗木花卉生產領域出現了幾個資產上億、規模上萬畝的大型私營園林苗木花卉生產企業。例如,浙江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3萬畝,投資超過6000萬元;山東昌邑金絲達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1萬畝;河南鄭州鴻寶園林集團投資1.1億元,發展園林綠化苗木1萬畝以上。這些大型園林綠化苗木企業在資本運作、品種選育、市場開發、園林綠化苗木銷售以及「公司+農戶」生產模式的擴張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創新。使我國的苗木花卉行業出現「資本+技術」的企業運營模式,跳出了以往個體苗圃的「低投入、低產出」的發展套路,推動了綠化種苗產業的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②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的市場前景分析
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帶動綠化苗木市場。 近年來,國家相繼啟動了西部大開發工程、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的主要載體是造林,這樣就給綠化造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空間,給苗木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據了解,2003年全國造林計劃任務安排1066.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925萬公頃,年需種子1905萬公斤,年需苗木226億株,而全國實際當年可出圃苗木產苗量約288億株。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種苗需求穩步增加。 根據200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到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2001年全國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01年全國城市新增公共綠地為20093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6平方米。若要達標,在2002~201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還要增加2萬多平方千米。除公共綠地穩步增長外,各地居住區、單位、防護綠地和借地綠化也將快速發展,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城市的非公共綠地的發展將會高於公共綠地的增長,城市綠地總量將迅速擴大。

道路綠化、城市森林建設種苗需求迅速增長。 200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下發後,各省(市、區)綠色通道建設發展迅速,2001年全國共完成綠色通道工程總里程12.05萬公頃,摺合綠化面積22.79萬平方千米。浙江、安徽等省在「十五」期間將建成包括公路、鐵路、河道和海塘沿線總長萬里的綠色通道,浙北的嘉興地區萬頃農田綠化造林正在規劃,上海寬400米的環城綠化帶開始建設,蘇錫常地區啟動建設三市九縣的「綠色都市圈」,北京「五河十路」通道工程加快實施,其它省(市、區)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也方興未艾。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成了綠化種苗市場需求的又一新的增長點。

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是綠化種苗產業發展的又一潛在市場。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明確提出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的環境整治已經全面展開,北京市2001年衛星城、小城鎮完成綠化面積600平方千米,2002年又把小城鎮綠化列入北京市十大綠化工程之一;南京市把小城鎮綠化列入林業八大工程;浙江省2003年起啟動萬村整治工程。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為綠化種苗產品市場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WTO),開拓了我國花木業的國際市場。 加入WTO後,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與世界經濟逐步一體化。國際上一些高檔花卉進口量增加的同時,也為我國苗木花卉產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如果我國苗木花卉企業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產品品質、檔次、規模及服務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和信譽,就能大幅度增強和提高我國花卉種苗的出口能力。同時,通過進一步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增加外國投資者對在中國發展花卉種苗產業的興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綠化苗木產業的開發。

2、我國花卉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㈦ 賣盆栽好嗎

賣盆栽挺好的,現在家家屋裡都有幾盆盆栽植物,生意會不錯。

㈧ 鮮花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花卉市場的調查報告
一、花卉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花卉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據中國花卉協會統計,1984年全國花卉種植面積有1.4萬hm2,1997年增為8.6萬hm2 ,2000年達到14.8萬hm2;花卉產值由1984年的6億元,增加到1997年的96億元,我國的花卉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國內花卉生產仍以城市綠化為主,據國家統計局授權農業部發布的 於2000年全國花卉生產的有關資料,綠化專用花木的生產面積佔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積用於切花,切葉和種球的生產。但隨著近年居民花卉消費的迅速增長,鮮切花,盆花生產佔地面積也在迅速擴大。花卉生產種類仍以傳統名花,綠化苗木為主。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有了較大的變化,花卉出口額逐年增加,但增長緩慢。據農業部發布的我國花卉產業統計報表,1998年出口額為3500萬美元,1999年為2865.9萬美元,2000年為2800萬美元,2001年為8003.38萬美元。花卉出口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燭等為主,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僅雲南省2001年出口額達1540萬美元,2002年前10個月就超過2000萬美元;切葉主要有楊桐,欞木,富貴竹,出口日本,美國等地;觀賞苗木出口以紅楓,雞爪槭,竹類,白玉蘭等為主。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鮮切花和切葉出口額占花卉總出口額的13%,觀賞苗木佔10%,盆栽植物佔70%。總體來說,出口花卉產品中優質花卉較少,在國際市場上以價格競爭為主。
在花卉進口貿易方面則表現出:進口種類多,數量大,增長快速,進口時間由季節性變成近2年的周年進口。這主要是由於我國花卉商品化生產起步晚,花卉生產技術和新品種選育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加之國際花卉生產格局的基本形成,為滿足近幾年來城市環境建設的巨大需求,花卉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優質種苗,種球,種子及園林園藝機械都依賴進口。2001年全國花卉進口額約30億元。
總的來看,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大,但生產效益差,出口花卉種類單調且數量少,出口增長慢,花卉進出口貿易逆差很大,花卉生產缺乏特色。
隨著國內外花卉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花卉生產和消費具有巨大潛力,花卉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由於我國花卉產業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產,銷售,流通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規不健全,科技較滯後,限制了我國花卉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我國入世後,隨著花卉貿易國際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認識當前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民族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花卉產業面臨的瓶頸問題
1.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
2001年國內花卉消費量較上年增長21.2%。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花卉消費需求量每年將以20%的速度遞增,較世界花卉消費量平均水平高10%。盡管國內花卉生產逐年擴大,2000年為14.8萬hm2,有花卉生產企業21975個,但大中型企業僅佔11.2%。總體上來說,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專業化水平較低。我國花卉產業每公頃平均產值僅是荷蘭的1.7%,以色列的5.9%,哥倫比亞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產的狀況造成國內市場上較缺乏優質花卉產品,從而導致國內市場對需求的優質草花種子,草坪種子,花卉種苗和種球,成品花卉及園林機械和園藝工具主要依賴進口。進口金額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區進口花卉有1000萬美元,2001年北京進口盆花達400萬盆,近2000萬美元。2001年國內進口花肥,花葯,園藝工具及園林機械的金額近1000萬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進口種子達5000萬人民幣。特別是入世後,關稅下調,進口花卉的優質優價,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這將給民族花卉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2.專業技術人員較缺乏
花卉產業上規模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從當前調查情況看,全國共有2萬多個花卉企業,42萬戶花農,從業人員146萬人,但從業人員中只有4.6萬名技術員,占從業人員的3%,平均每戶有從業人員3~4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產過程中,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推廣較難,產品質量不高,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當前要實現我國花卉產業的規模化和專業化,迫切地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3.產業結構不合理
據世貿組織統計,1998年全球花卉貿易出口額超過74億美元。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佔60%,小盆花佔30%,觀葉植物佔10%,其中鮮切花是花卉產業發展的主體。世界上許多花卉產業大國,鮮切花生產占產業的60%以上。近10年來,國內鮮切花和盆花生產雖然受到重視,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還不夠。據國家統計局授權國家農業部發布的2000年花卉產業種植比例資料表明:草坪,種子,種球,觀賞苗木生產占花卉總生產面積的56%,切花切葉僅佔7%,盆栽植物佔13%;綠化苗木,草皮,觀葉植物占國內花卉產值的80%以上。國內花卉生產面積是世界總生產面積的1/3,而切花生產總量僅為國際市場的3%。這與當前國際花卉貿易的產品結構形成很大反差,沒有充分發揮我國勞力資源優勢,還需要大力發展切花和盆花產業。
4.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
我國花卉生產和需求存在著地區不平衡的特點,花卉消費常處於"南花北調"狀態。目前,花卉流通體系尚不健全,花卉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為: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花卉產銷結合,花卉流通量較小,流通環節多,流通費用高,加之缺乏先進的花卉采後貯運,保鮮技術及花卉流通過程的質量監督,產品質量評估難,優質優價難實現,影響花卉的國內外貿易。現在全國有近800個花卉批發市場,南方建成有2個花卉拍賣中心,最大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預計每天可成交300萬-400萬枝鮮切花,可解決南花的國內流通問題。但要與國際花卉貿易接軌,擴大我國花卉的出口,還要不斷地完善流通體系。
5.缺乏生產標准化
目前,我國尚未制定國內花卉生產標准化的有關法規,國內花卉生產方式較傳統,生產技術,如栽培方式,病蟲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鮮,貯運及包裝等技術落後,加之對國際花卉貿已要求的技術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國花卉出口貿易遭遇"綠色壁壘",如美國規定進口的盆景生產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質,使我國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貴竹也遭遇包裝,保鮮要求的技術壁壘。花卉生產標准化成為入世後我國花卉國際貿易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花卉產業的發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後,國內關稅下調,國外花卉優質優價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預計花卉進口還將增加,花卉產業面臨挑戰。從世界花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來看,花卉生產具有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由傳統花卉向新優花卉發展的趨勢,而我國具有植物資源,氣候資源和勞力資源三大優勢,氣候類型豐富,可生產的花卉種類多樣;花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許多珍稀的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花卉,如蘭屬,杓蘭屬,獨蒜蘭屬,百合屬,飛燕草屬,烏頭屬等,有著發展特色花卉的種質基礎,具有巨大的花卉開發利用潛力;我國勞力充足而廉價,土地價格較低,有發展成品花卉的優越條件,現國內每單位花卉生產成本是日本的1/5,台灣省的1/3,明顯低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我們只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正確定位花卉產業發展的方向,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重視花卉市場信息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健全流通體系,培育規范化的市場,建立競爭有序的良性環境,正確引導消費,解決供需矛盾,抓住發展契機,擴大花卉出口創匯,才能促使民族花卉產業走向特色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體地說,當前我們應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勞力資源,氣候資源及土地資源,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國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花卉企業進行投資,帶動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2)花卉產業結構的調整應將重心轉移到鮮切花和盆花發展上來,突出特色產品,創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鮮切花產業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高產品的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
(3)對季節性生產出口的花卉,應加強花卉產業的信息管理,科學地進行市場預測,合理安排生產,了解國外貿易的技術要求和慣例,把握時機,擴大產品的出口創匯,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
(4)進一步探索具有中國花卉產業特色的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如荷蘭的專業農業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農協組織管理體制都發揮出較高的經濟效益,花卉產銷分工協作專業化程度較高,目前我國推行的公司+企業+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還需進一步探索。
(5)加強對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結合野生花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種,走花卉產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產品的流通體系,擴大花卉的市場流通量,進一步完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於2001年4月實施的《主要花卉產品等級》條例,加強對花卉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實現花卉市場的公平競爭,優質優價。
(7)建立花卉信息網路,對花卉生產進行指導,規范市場體制,正確引導消費,充分了解國內外花卉產業信息動態,把握市場機會。
(8)加強對花卉品牌的知識產權管理,在市場競爭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9)制定國內花卉生產統一管理制度,規范生產過程,結合國際貿易的產品質量要求,對花卉生產方式,采後處理技術,包裝標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標准化生產的要求,與國際貿易接軌。
(資料來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刪節)

㈨ 盆栽花卉,盆栽植物,盆景如何銷售

不知道你怎麼考察的,考察的什麼。
以下幾點注意啊:
第一,你想租店或者銷售,說明你覺得盆栽花卉或者植物可以行,你是考察了盆景市場還是單個花卉店呢?如果是市場,大家還是去市場的多,有沒有想過單開個店會冷,如果是別人的店面考察,那就迷葫蘆畫瓢吧,差不多的。

第二,店鋪和推車銷售哪好。推車靈活點,檔次低點辛苦點,免租金,躲城管,回頭客不太好找啊,店鋪可以打口碑,打牌子,但得有租金。你是自己一個人幹活了?其實你可以兩者都試試,推車也花不了多少錢,甚至可以租用,如果推車銷售不好,那就改店面(此時要注意是銷售模式問題,還是市場飽和以及人群喜好問題,然後再改)
第三,店面選址,個人建議鬧市一般比較好,選址不要太偏,人流量少誰去買呢,除非都在一個市場里。現在真正愛花,玩花的,很少買推車或者小店的貨了。一般人都是順手買,特意跑一個地方買花的不多了。
第四,宣傳問題,單頁打產品和地址。宣傳應該來說介入銷售了,應該有噱頭,都是花卉店,別人為什麼來你這里買,考慮考慮送花了,花種子贈送了,養花介紹了,花卉護理了,植物功能分析:環保、美化等等,要有靚點,我覺得你最好先精通盆景知識、植物養護知識再開店。
宣傳最好附一張名片,單頁打產品,最好有小圖片和分區,高中低檔等分區。

㈩ 花卉市場調研報告怎麼寫

綠植
植物品種、 規格(高度,冠徑)
觀葉植物 開花植物(花期 是否適宜室內放置) 盆景 小盆栽 草花 禮品花
各類植物用途
季節與市場需求
鮮花:
鮮切花種類 維護 用途 花語
附加:
水培 水族 小景 花盆等

熱點內容
白色情人節的英語介紹 發布:2025-08-25 19:06:13 瀏覽:387
不老草盆栽 發布:2025-08-25 18:50:18 瀏覽:366
插花命名直立 發布:2025-08-25 18:44:57 瀏覽:175
怎樣做蘭花干 發布:2025-08-25 18:39:50 瀏覽:922
雨櫻花翻唱 發布:2025-08-25 18:22:05 瀏覽:456
吉安荷花節 發布:2025-08-25 18:21:52 瀏覽:97
給你一朵大紅花 發布:2025-08-25 18:16:24 瀏覽:874
紫色薰衣草花語 發布:2025-08-25 17:55:02 瀏覽:301
盆栽慈姑 發布:2025-08-25 17:52:42 瀏覽:715
躥出一朵花 發布:2025-08-25 17:47:30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