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盆景
A. 西山是什麼顏色
蘇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與周圍34個小島構成一幅巨型的山水盆景。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森林多彩,花果飄香,物產豐腴,名聞中外,是旅遊的天堂,度假的樂園。湖中72峰有41峰在西山,最高峰縹緲峰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為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為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批把、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干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蘇州西山鎮2007年6月28日已經正式更名金庭鎮。
編輯本段
歷史文化
西山歷史悠久,勝跡眾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跡。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餘幢。
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游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徵明、唐伯虎、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游,寫下優美詩章。
西山多古樹,1200—1500年的柏樹有3株,1000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00年的香樟有12株,800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00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00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00年的銀杏有3株,300年以上的白皮鬆有2株。
編輯本段
環境特色
蘇州西山以「太湖山水、古昊文化、人文自然風光、田園野趣、美食度假、休閑娛樂觀光」為特色,以發展度假、旅遊、酒店、生態觀光休閑、康復、水上和山地運動等為主要內容,逐步建設成為華東地區設施、環境、服務最為完善的度假休閑勝地、人居天堂、健康樂園。
如今,蘇州西山相繼被國家命名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這顆「太湖明珠」愈發顯得熠熠生輝。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里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峰迴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
全鎮陸地總面積82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域),其中約75%為低山、丘陵及沖積坡地,約20%為20世紀50~70年代圍湖而成的平原區,其餘為湖濱濕地及灘塗。島上主要河道有鄭涇港、植里港、慈里港、消夏港、鎮夏港、後堡港、慶豐港、中心港、元山港、蔣東港、前灣港等。其中鄭涇港位於角里古村,始建於唐代,古名芳塘,因由角里名門望族鄭家所築而得名,長1.5公里,黃石駁岸,現存永寧、孤星2橋始建於明代。鄭涇港在明清時曾是浙江、江蘇兩省的界河,其西屬浙江省管轄。西山島東北部有面積500畝的天王盪水庫。太湖七十二峰中,四十一峰在西山,主要山體大多由石英砂岩、粉砂岩構成,東南部石公山、林屋山、元山等少數山丘湖島由石灰岩組成,經長期流水溶蝕,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山峰有縹緲峰(336)、笠帽頂(292)、涼帽頂(269)、竹塢嶺(255)、西湖山(213)、東湖山(170)、石屋頂(144)、慈里頂(191)、團子嶺(202)、貌虎頂(147)、扇子山(133)、大庭山(63)、碧螺峰(即徐宅山62)、林屋山(57)、石公山(50)等。較大的山塢有水月塢、涵村塢、資慶塢、尖池塢、屠塢、天王塢、綺里塢、西蔡塢、東蔡塢、葛家塢、羅漢塢、包山塢、毛公塢、樟塢、暘塢等20多個。由於西山位置偏南,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西山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較小,冬季氣溫也明顯高於臨近鄉鎮,有利於亞熱帶常綠果樹生長。西山地形復雜,山丘眾多,在高度和坡向不同的地方,小氣候有著較大差異。
編輯本段
旅遊景點
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跡見長,以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縹緲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角里犁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 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角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共計609.3公頃。
林屋洞
林屋洞號稱「天下第九洞天」,俗稱龍洞,位於西山東則的鎮夏村,是西山風景區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林屋洞出土過唐代的金龍、玉簡、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詩千贊:「一山飛峙太湖中,千嬌深藏林
洞」。據《雲笈七簽》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後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林屋洞歷史悠久,歷代記載、傳說大多與大禹治水有關。古時也有以林屋山代稱整個西山的。林屋洞景點面積18公頃,為石灰石地下廳式浴洞,有石室、龍床、銀房、石鍾、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隔凡門、石燕、隱泉等石景。
位於林屋洞南側,又名無礙精舍,是宋無礙居士隱居處。他曾任平江(今蘇州)知府不滿二月,就被罷官,遂築園隱居,自稱居所為「道隱園」。他的《道隱園記》刻於林屋洞口。1995年4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屋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是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海洋中沉積形成的石灰岩,被地表水、地下水長期溶蝕而成。其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首先是石灰岩。石灰岩俗稱青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容易被水溶蝕。其次,形成林屋洞的石灰岩,由於受地殼運動擠壓,具有發育的節理裂隙,為地表水滲透、地下水流動提供了通道。第三,蘇州一帶降水豐沛,林屋洞又位於太湖之濱,使地表水地下水猶如一個勤奮的雕刻大師,對石灰岩進行溶蝕雕鑿,天長日久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景色奇異、宛如仙境的天下第九洞。
石公山
B. 熱帶魚缸鋪什麼底砂好
不同的熱帶魚需要不同的底砂,這里我先介紹幾種魚缸的常用石:
1 卵石
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些圓圓的小石頭,卵石是由是山石經過長期的沖刷而逐漸形成的。表面光滑,色彩豐富。其中更以南京雨花石(也是卵石的一種)更為著稱於世。適用於中小型魚缸置景,小石也合適作為底砂。
2 太湖石
這種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麼石吧,就算不見其影亦聞其聲。
無論是水族還是園林造景,都是不可多得的石材,太湖石宜作一些大型水族箱置景,種植一些大型水草,可以形成很美的風景。
3 斧劈石
斧劈石屬頁岩,經過長期沉澱形成,含量主要是石灰質及碳質。色澤上以深灰、黑色為主,但也有灰中帶紅銹或淺灰等,這是因為石中含鐵量及其他金屬含量的成分變化所致。
斧劈石可以用來做奇峰異壁的效果。
4 砂積石(上水石、石灰華、砂片石)
砂積石因砂粒的大小粗細不同,又可分為細砂、粗砂兩種。若砂質含量較低,泥質成分偏高的又稱為泥結石。在盆景造型中適合表現川派盆景高、陡、深的特點。
5 臘石
黃臘石屬於石英岩,質地細膩,表面光滑。因為其表面呈蠟油狀並呈現各種不同層次的黃色而得名。
6 木化石
其成是因為地殼變動時將大片樹木陷於地下,在成煤條件不夠時,樹中的碳元素逐漸被SiO2所代替了,變成十分堅硬的氧化硅。按成因不同又可分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等。這種石性質穩定,很合適水族箱使用。
7 千層石
由碳酸鈣和石英相疊而成,屬層岩積淀的種類。質地極堅硬,體重,不吸水。
8 鍾乳石
鍾乳石是由含有碳酸鈣的水滲過洞穴頂縫落後,水中的碳酸鈣因水的蒸發而沉澱,經過幾十年乃至上百萬年的沉積而形成。
鍾乳石很容易影響會使水會硬,所以只合適海水或飼養硬水性魚(非洲慈鯛等)。
9 珊瑚石
珊瑚相信大家不陌生吧,珊瑚石和鍾乳石一樣,適用於海水或飼養硬水性魚(非洲慈鯛等)。 破碎的珊瑚石(珊瑚砂),可以作為底砂使用。
10 石英石
石英石成分為二氧化硅。純粹的石英無色透明,叫水晶;乳白色叫乳石英;淺紅色的稱薔薇石英;煙黃色的稱茶晶;含雜質的,有紫、褐、淡黃、深黑等各種顏色,一般為乳白色、半透明的結晶體。石英是構成許多岩的重要成分。
除了能把大塊的石英作為能在水族箱使用,小的矽砂(石英石礫),也是經常作為底砂使用的。
11 氟石
又稱軟水紫晶,軟水綠晶,螢石。石色為黃、綠、藍、紫等。作用和石英差不多。
12 魚鱗石
又稱虎皮石、松皮石。色澤為青灰、青綠、黃紅以及多色相夾。帶有白色斑點和洞眼。由石灰岩組成,不宜在草缸使用和飼養軟水性魚。適合硬水性魚和海水魚。
13 龜紋石
又名風化石,由各種碎石聚合而成,色彩相雜,溝紋縱橫。主要由石炭岩組成,其中的鈣會慢慢溶入水中,使水質變硬。因此不宜在南美草缸中使用和飼養軟水性魚,但可用於非洲水草造景中,適合硬水性魚和海水魚。
14 菊花石
菊花石是在白色、灰色或暗紫色的石面上有菊花形的花紋的石頭。
15 火山岩(浮石)
由火山泡沫冷卻形成。表面多孔,質地比較松軟,容易吸水,能長出青苔。
這里再介紹一下底砂。
1 河沙,很普通的東西,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對水質影響不大,可以作為飼養一般魚類的底砂。河沙因為不同的地方,顏色也各不相同,有褐河沙、棕河沙、白河沙等,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河沙。(適用:軟性水質中的魚種,如河川產的慈鯛、小型的燈科、魚及鼠魚,並適合水草造景)
2 珊瑚砂,和珊瑚石的作用一樣,會使水質變硬變鹼。(適用於海水或飼養硬水性魚、非洲慈鯛等)
3 黑金剛砂,成分是炭化矽,主要是由工業廢土燒結而成。
特性:超級不易崩解(正常使用下幾乎不會崩解),不會釋放物質引響水質。本身毫無養分可言。
優點:對體色鮮明的魚類有強烈的顯色作用、比熱大(有助於維持水溫穩定)、不易因崩解產生塵土、水草造景時可以強化景觀、方便抓蝸牛。
對膽小燈魚有安撫情緒的作用、水螅...等蟲類不易繁殖、黑殼蝦與玫瑰蝦的顏色更鮮明、爆藻時藻類都是淺層附著(很容易清理,蝦子也吃的很乾凈)
缺點:粒徑小造成底床縫隙小、由於是高溫燒結,會產生針狀的結晶,洗底床時容易被刺傷本身無養分,種植部分水草時需要搭配根肥,單價較高,如果不幸被吸入過濾器,極易磨損扇葉。(軟硬水魚均適用)
進口黑金沙
4 矽砂:多由美國及荷蘭進口,有時候也會叫做荷蘭沙,在水中狀態非常穩定,且顆粒細致頗具觀賞價值。(適用:軟性水質中的魚種,如河川產的慈鯛、小型的燈科、魚及鼠魚,並適合水草造景)
進口美國矽沙
5 宜蘭砂:因具有黑白兩,色故較為美觀,但顆粒參差不齊,在生態缸中較少用到(適用:中大型魚種圴適用)
6 墨綠砂:呈暗綠色,使用此砂水質呈微鹼性,當KH、PH較低時,比較適合選用。
7 玻璃砂、彩砂:人工合成的產物,性質比較穩定,可以用在小型缸,特殊缸,水草造景或養殖大型魚不適合。
8 陶瓷砂:陶瓷砂對水質的影響不大,市面上有很多袋裝的成品出售。
9 火山沙(水草基砂):是由火山岩製成的中性水族沙粒。沙粒中細微的毛孔能促進細菌的繁殖成長,提高細菌釋放養份於水族沙粒,更能促進植物的生長,內含5%左右的沸鐵,是種沸石和鐵質的混合肥料。
10 台灣化妝沙:中性,不改變水體原來PH值,適用於做景時底床搭配。
11 ADA PSS(power sand special/能源沙):能為底床提供營養供水草初期之生長,能有效活化底床,有利於各微生物細菌的生長。(水草缸專用)
12 ADA泥:
ADA紅泥,原名ADA南非泥,由天然土壤為原料,經高溫、殺菌等高科技製成,全面體現熱帶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黑泥,原名ADA亞馬遜泥,由天然土壤為原料,經高溫、殺菌等高科技製成,全面體現熱帶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東南亞紅泥(有的人叫黃泥),能完美模擬東南亞水體特點。
13 菲律賓沙:
和珊瑚砂相的作用相似。(適用於海水或飼養硬水性魚、非洲慈鯛等)
一、底砂之分類
可將它們分成三大類:天然砂(natural sand)、加工砂(manufactured sand)及人造砂(artificial sand)等。茲將它們的基本特性或差異分述如下:
1天然砂:從自然界開採的砂系(sand system)稱為天然砂,有大磯砂及硅砂之分,來源包括海濱砂、湖砂、河砂、海砂及山砂等等。天然砂是經過風雨或水流沖涮滾磨以岩石或卵石後,所形成的顆粒核心體,強度較高,很密實,物理與化學性質較穩定。其優點在於取得較為容易,大量使用時可降低成本;但缺點是,可能混有雜質(鍛石質),有時必須作雜 質的去除處理之後才適合使用。
2. 加工砂:這是一種機械加工產品(machining procts),或是再造化產品(renature procts)。機械加工砂是由機械破碎、篩分製成的岩石顆粒,但不包括軟質岩、風化岩石、鍛石岩石等可能影響水質的岩粒,一般商品為粒徑約 2~6mm的石屑,呈不規則狀,較不美觀,應用極少。再造化砂是使用天然岩粒或砂粒為原料,再加以改造,使之賦予一定特性的產品。例如,ADA黑土、 ADA PSS。
3. 人造砂:可分為合成砂(synthetic sand)、化學砂(chemical sand)、燒制砂(burning sand)三種。合成砂主要由砂粉或礦粉、黏結劑、附加物(如色料)按一定配比混製成的具有所要求性能的砂粒。這種砂的觀賞性很高,富有色彩及造形上的變化(例如,白、黑、藍),軟硬及大小均勻適中,不過在使用期間的活性(activity)較低,水草紮根較為鬆散,除了較受歐洲人青睞外,在其它地區使用 並不多見。化學砂主要得自化學工業製造,目前用作底砂的化學砂產品,似乎只有黑金剛砂(black carborunm)一種而已。燒制砂又分為燒結砂(sintering sand)及燒成砂(firing sand)二種,系以適當的土質(如赤玉土、陶土)燒制而成。燒結砂主要產品有鍛燒赤玉土、AZOO活性底床等;燒成砂主要產品有陶瓷砂、發泡煉石等,它們的特性容後分述。
二、大磯砂
大磯砂是由日本傳入的漢文名詞,按其原義系指開采自河川、溪流、海濱或山間,類似超小型的鵝卵石的砂粒,其特徵是比一般硅砂大,粒徑約5 ~ 8 mm,白色、黑色、灰色顆粒相雜,圓潤或扁平,沒有銳角。它的材質穩定,不影響水質,故很適合用作底砂(除了粒徑稍大之外),是最早被用作底砂的材料。不過因產地不同,品性有很大的差異(如有些混入或多或少的鍛石質),選擇時要特別注意。
開采自河川或溪流的大磯砂,其成分因產地上游地質而異。大部分為花崗岩風化所產生。因此以石英、長石及雲母為其主要成分外,還可能混入貝殼、鍛石。這些混 入成分對水質有不良影響,在使用之前最好設法除去。來自日本進口及自產者(如宜蘭砂、台東砂)主要屬於這一類型。在建築上的應用也蠻多的。
開采自海濱的大磯砂,是海中的山丘或海岸邊之山坡受波浪浸蝕作用,崩壞落下所形成的砂。材質接近純硅砂,砂粒大多數近乎圓形,粒度均勻,但大小參差不齊, 可能混入珊瑚砂。在開采時,必須經過篩選合乎尺寸的顆粒,以及需再使用淡水沖洗去除鹽份之後,才能成為商品。因開采成本較高,故應用較少。
開采自山間的大磯砂,為砂粒、黏土及其它物質之混合物。其分出砂粒的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所夾帶的礦物為雲母、角閃石、輝石、磁鐵礦等。山砂約含5~20%的黏土,在開采之後,必須再經選砂及洗滌措施才能使用,開采成本最高,市場罕見有這類大磯砂出售。
綜合上述,可知大磯砂的來源主要取自河床或溪邊,或是建築使用剩餘之砂石。此種大磯砂取得上並不困難,因此價格最便宜。然而,因其中可能混入鍛石質成分,所以在使用之前,最好能經酸浸及水洗的手續再使用較為合適。
酸浸之目的在除去鍛石質成分,可以利用醋酸溶液(效果較差)、稀鹽酸或稀硝酸浸泡至不產生氣泡(二氧化碳)為止。水洗之目的在將殘留的酸液及酸浸溶出成分除去。若要選擇大磯砂做底砂,應以不會影響水質的硬度及pH值的大磯砂,才是明智之舉。
三、硅砂
以硅酸鹽成分為主體的粒狀物質稱為硅砂,顆粒明顯比大磯砂小,粒徑大約1~ 4 mm之間,有天然砂及加工砂兩種。天然硅砂通常開采自海岸的砂礦,其形成主要是石英石或高硅酸岩石,經年累月受波浪之摩擦、打碎,沖流到海中而沈積者。由於開采出來的硅砂必須先水洗除去鹽分才能成為商品,故又稱「淡化硅砂」,以和「含鹽硅砂」區別。硅砂與大磯砂另一不同點,是含雲母、長石比較少,主要成分 是石英(二氧化硅),故又稱石英砂(quartz sand)。純度較高的石英砂呈白色,不過大部分因含有雜質而呈有特定的顏色,市場上最常見的商品大多是黃至棕色。
加工硅砂為使用機械打碎高硅酸岩石或石英石之後再篩選而得。精製的加工硅砂經過水洗之後,二氧化硅含量(質量分數)≧99%,完全不含鍛石質成分,不會影 響水質的硬度及pH值,顆粒約3 ~ 4 mm大小,顆粒稍較尖銳,堆積密度較大,對促進水草部發育較佳,品性較有保證,價格也較高,在台灣很少看到這類產品,但在日本則偶爾有所聞。
四、黑土
黑土其實是「砂」,而不是「土」,在台灣為何出現這樣的稱呼,已經無法考證,坦白說,這個命名並不十分恰當,因為沒有接觸過黑土的人,很難想像它居然是粒徑2 ~ 5 mm,外表黑色但基體是白色的砂粒狀物。
最具代表性的黑土是ADA的產品;另外,翠湖「TBS東風一號」也屬於這類產品。基本上,它們都屬於包裹型(coated)的釋酸劑(acilant)。以沉水性的天然產輕石(pumice)做載體,飽和以pH 5.0 ~ 6.5的天然酸(natural sour),乾燥之後,外面再包裹一層以黑土(Amazonia Soil)為主原料製成的膜衣(membrane),這層膜衣為非水溶性,但對水分有一定的滲透性,可以透過其內外滲透性之差異,把載體孔隙中已經固化的天然酸緩緩溶解,並經由這層膜衣給釋放出來。
輕石是一種熔岩(lava),白色,內部充滿了氣體形成的泡泡,因此比重很輕,與水差不多,有些甚至於可以漂浮在水上,所以又稱為浮石。孔隙率高達 71.8 ~ 81.0 %,像海綿一般,可以吸收大量液體。化學成份:SiO2、70 %,Fe2O3、5.5 %, FeO、 2.4 %, Al2O3、11.50 %,xxx、0.79 %, MgO、0.29 %,K2O、4.10 %,Na2O、5.80 %。化學性質相當安定,對水質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不過物理性質稍差,受到磨擦時,其表面會有粉化的現象,以及質地松軟,在壓力下容易崩解。
C. 虎丘的來歷
相傳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於越國的楔李大戰中,不慎受傷,不久就死去了,死後數日他兒子吳王夫差將他葬於虎丘,葬後三日有一隻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虎丘山。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市古城西北3.5公里,是蘇州著名的旅遊勝地。風景區景區面積100公頃。保護區面積475.9公頃。是以蘇州標志性的歷史人文勝跡為景觀特色,具有游覽觀光功能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3)山丘盆景擴展閱讀
虎丘山風景區規劃
虎丘山風景區規劃了虎丘山、金雞墩、西山廟、市井四個游覽區。虎丘山景區主要有千人石、劍池、白蓮池、第三泉、雲岩寺及雲岩寺塔、可中亭、真娘墓、致爽閣、冷香閣、小吳軒、望蘇台、平遠堂、擁翠山莊、萬景山莊、小武當等景點,名勝古跡、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形成獨特的風貌。
虎丘風景名勝區雖面積不大卻融合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展現了山丘、奇石、峭壁、池潭、泉水、河流、古樹名木以及新石器文化層遺址、名勝古跡、摩崖石刻、碑刻、古建築、古橋梁、民俗節慶於一體的旅遊風貌。
D. 蕨類植物生活環境是
蕨類植物在生存競爭中,臣服於種子植物,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的陰暗而潮濕的環境里,少數耐旱的種類能生長於乾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後。
其實,除了大海里、深水底層、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長期冰封的陸地外,蕨類植物幾乎無處不在。
從海濱到高山,從濕地、湖泊,到平原、山丘,到處都有蕨類的蹤跡。
它們有的在地表匍匐或直立生長,有的長在石頭縫隙或石壁上,有的附生在樹幹上或纏繞攀附在樹幹上,也有少數種類生長在海邊、池塘、水田或濕地草叢中。
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草本植物,極少數種類,比如桫欏,能長到幾米至十幾米高。
產地環境
我國的蕨類植物是世界最豐富的一區,其中許多種類為葯用植物,還有一些作為蔬菜之用,另有一些是澱粉植物。
最普遍利用的首推蕨菜的地下根狀莖。根據商業部初步統計,僅1958年,由於各地農民利用蕨根內的澱粉(俗稱蕨粉)製造各種食品的結果,為國家節約大量糧食。蕨類植物的枝葉青翠,姿態奇特,可供美化庭園,有引入入勝之感,而且許多種類為室內點綴的重要盆景。
E. 「胸中有丘壑,鑿石堆山河」是什麼意思
胸中有丘壑,鑿石堆山河:
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F. 中國四大梅園
中國四大梅園是:南京梅花山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上海澱山湖梅園。
南京梅花山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和上海澱山湖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
南京梅花山梅園:梅花山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梅花山始建於1929年,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樹,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磨山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梅花山以品種奇特著稱,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梅花山是中國南京東郊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位於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萬株梅園」佔地1533餘畝,有近500個品種,30000餘株梅樹,有「梅花世界」之稱,以品種奇特著稱,為四大梅園之首,每年春季舉辦有「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歷史源遠流長,東湖磨山東山頭上,史書記載劉備在此祭天。這便是有名的劉備郊天壇。劉備郊天壇被譽為「觀日上佳,賞月絕妙,瞰景最全,祈福甚靈」之地。這里還有卓刀泉、曹操廟、魯肅馬冢等三國遺址。武漢東湖磨山梅園是我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創建於1956年,佔地700多畝,建立了世界上品種最優最全的「中國梅花品種資源圃」,是梅品種國際登錄的重要基地。另有全國唯一的梅文化館——一枝春館。武漢人還為賞花人准備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
無錫梅園:在無錫市西南滸山上,面向太湖。始建於1912年,佔地81畝,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00餘盆。園林設計者根據地形高低,結合梅樹特點,以梅飾山,依山飾梅,別具特色。梅園擴展面積為812畝,40多個品種。著名的有素白潔凈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硃砂梅,有濃艷如墨的墨梅有枝桿盤曲矯若游龍的龍游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虯枝倒懸、枯樹老乾、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無錫梅園,全名無錫榮氏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園內還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軒、招鶴亭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
上海澱山湖梅園:澱山湖大觀園梅園是上海市最大的賞梅勝地,佔地190畝,植梅5000多株,有品種40來個,其中不少為百年以上的古梅。 澱山湖原名薛淀湖,有「東方日內瓦湖」之譽,位於青浦城西15公里,跨上海青浦、江蘇省崑山市兩市(區),上接陽澄,西通太湖。梅園里有座冷香亭,在此能獨賞一株罕見珍貴的「銀紅台閣」 老梅。每當3月上旬春寒料峭之際,紅、白、綠各色梅花競開,暗香浮動。澱山湖又是風光旖旎的旅遊勝地,保存和修建了一大批文物勝跡,辟有澱山湖游覽區,區內湖光山色,環境幽雅,方圓約1600畝,中間橫貫青商公路,將游覽區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東半部是自然景點,還有一條380多米長的人工堤「柳堤春曉」,堤上柳綠花紅,橋堤相對,堤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澱山湖全景盡收眼底。西半部是一條名為「石城古風」的仿古街道,是為遊客提供生活服務的中心區。「石城古風」內坐落有高達47米的7層仿古寶塔一座。此塔既是寶塔,亦是水塔,第六層是儲水箱。塔景秀麗壯觀。
G. 成都繞城內哪些是郊縣
成都繞城內郊縣有郫都區、龍泉驛區、新都區。
1、郫都區
郫都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市西北部,東北與彭州市、新都區,東南與金牛區毗鄰,南面與青羊區相連,西南與溫江區、西北與都江堰市接壤。是四川農家樂旅遊發源地,有豆瓣之鄉、蜀綉之鄉、盆景之鄉之稱。
2、龍泉驛區
龍泉驛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市東部,西與錦江區接壤,西南與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毗鄰,北界新都區,西北界成華區,東與青白江區、金堂縣、簡陽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區。區域介於北緯30°27′52″—30°43′23″、東經104°08′19″—104°27′09″之間,東西長29.8千米,南北寬28.75千米,面積556.98平方公里。
3、新都區
新都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北部新中心城區,地處四川盆地西部,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截至2019年12月,新都區下轄7個街道、2個鎮:桂湖街道、新都街道、大豐街道、三河街道、新繁街道、石板灘街道、斑竹園街道、清流鎮、軍屯鎮。
(7)山丘盆景擴展閱讀
郫都區地形地貌:郫都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整個地勢由西北到東南逐步下降,相對高度差為121.8米。境內除西北角有一面積為4.6平方公里的淺丘台地外,其餘均為平原地區。
地形平面略似一隻五指並攏、由西北伸向東南的手掌,西銜都江堰,南倚溫江,北靠彭州,東北面為新都。城區郫筒街道東至金牛區僅13公里。
郫都區地貌類型分區屬四川盆地西平原區,具有川西壩區的典型特點,是岷江沖洪積扇狀平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點,因古河道的沖擊和近代河流的沖刷切割,形成眾多成扇形狀展開,微地貌呈凸凹狀的條堤形地,相對高度不超過2米;西北部淺丘台地橫山子,是區內唯一的山丘。
H. 文竹怎麼做盆景怎麼飼養
准備:要有一個漂亮的景盆,最好是平一些的,買花的地方都有一些好的花盆,紫砂盆養護效果不錯,有利於花的生長。
二是要幾塊有品的山石,最好還有一些小橋、亭子、寶塔等小插件,看起來很逼真,以小見大。
三是製作盆景的主題,文竹分兩種,大陸文竹葉綠桿細,葉子密,不適合做盆景,台灣文竹桿粗色黑,很健壯,特別適合做山水盆景,晉安路的相對貴一些,東郊化肥廠那一路花市相對便宜一點,不過這兩個地方都可以還價,別心軟。
製作:也就是自己上盆。
一是把景盆洗干凈。
二是把文竹從原來的泥盆中取出來,注意不要把原土去掉,放進景盆的一側,太正了不好看,要留有放石頭的位置。
三是慢慢向下壓土,盡量形成小山丘狀,盆內有高有低,以便於澆花時存水,不至於到處流水。
四是放山石和小插件。這樣基本就成了,但要做的逼真還需要一些綠苔。
五是放綠苔,到一些老院子和老房子的地方找一些綠苔,用刀鏟起來,細心保存起來,然後鋪在盆土上,多澆水後放在陰處,讓綠苔與盆土結合起來,以後就能繼續生長起來。
養護:這是文竹長期生存的關鍵。
文竹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和半陽的環境、畏嚴寒、怕暴曬。
一是場所的位置,文竹盆景一年四季均可在室內或封閉的陽台內養護。要注重空氣流動。
二是光照問題,文竹喜溫暖、濕潤及遮蔭環境,不耐強光直射。早春、晚秋、冬季可以接受陽光照射。其他時間要遮蔭或見散射光。
三是澆水因季節而定,晚春、夏季、旱秋生長期,盆土可適當偏濕一些,冬季水分蒸發少,要適當少澆水,只要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四是注意修剪,文竹生長快,在生長期常從根部長出新枝。時間一長,老的莖葉就會變黃,為保持文竹翠綠莖葉和優美姿態,要經常剪除老枝、徒長枝和影響造型的葉片。
關於養護文竹,說的怪嚴格,其實沒有這樣復雜,注意通風,盆干澆水就可以了。
I. 蘇州西山有什麼好去處嗎
蘇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與周圍34個小島構成一幅巨型的山水盆景。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森林多彩,花果飄香,物產豐腴,名聞中外,是旅遊的天堂,度假的樂園。湖中72峰有41峰在西山,最高峰縹緲峰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為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為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枇杷、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干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蘇州西山鎮2007年6月28日已經正式更名金庭鎮。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跡見長,以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縹緲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甪里犁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 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甪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共計609.3公頃。林屋洞 門票 50/人 林屋洞號稱「天下第九洞天」,俗稱龍洞,位於西山東則的鎮夏村,是西山風景區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林屋洞出土過唐代的金龍、玉簡、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詩千贊:「一山飛峙太湖中,千嬌深藏林屋洞」。據《雲笈七簽》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後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林屋洞歷史悠久,歷代記載、傳說大多與大禹治水有關。古時也有以林屋山代稱整個西山的。林屋洞景點面積18公頃,為石灰石地下廳式浴洞,有石室、龍床、銀房、石鍾、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隔凡門、石燕、隱泉等石景。 石公山 門票 50/人 太湖聖景在西山,西山聖景在石公。 石公山是西山鎮東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臨水,岩石奇秀,翠柏蔥郁。石公山以前有奇石兩塊,傴僂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塊是石婆。他倆差肩而立,相對而望,傳說在日夜思念著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 石公山有奇峰、奇石、奇洞、奇景,更有罕見獨特的奇觀—日月雙照。農歷九月十三傍晚時刻在落照台可以看到日落水面、月升湖上、日月東西對照的奇觀聖景。夕陽西墜,殘陽如血,湖上泛起霞光萬道;月出東方,皓潔如玉,將將一片片銀輝灑向水面,滿湖鋪金鑲銀,交相輝映,令人會發出「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感慨!「石公山醉月」,又稱「石公秋月」,被譽為西山八景之一。 石公山雖不大,但岩石奇秀,滿山松柏,鬱郁蔥蔥,三面環水,斗突湖中,恰似「白銀盤中一青螺」。山上亭台樓閣疏密有致。故《吳縣志》曰:「太湖之峰七十二,名者八九,包山最著;包山之勝數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
J. 怎樣區分小葉紫檀盆景和小果柿盆景
1、形狀不一樣
小葉檀的形態特徵:喬木,樹干通直,樹皮深褐色,深裂成長方形薄片。樹乾的版樹液呈深紅色。權小葉3-5片,一般為橢圓或卵形,長9-15cm,花黃色或帶黃色條紋。
小果柿多枝常綠矮灌木,幼枝綠色,老時深褐色,樹干黑褐色。嫩枝、嫩葉和冬芽有銹色柔毛。新生嫩葉褐紅色。果小,橢圓形至近球形,長約1厘米,嫩時綠色,熟時黑色,除頂端外,平滑無毛,有種子1-3顆。
小果柿:
3、作用不一樣
小葉紫檀不僅可以用來製作華麗富貴的傢具,而且還能夠用來製作不同的飾品如佛珠手串、念珠等工藝品。
小果柿主要是觀賞價值較高,適合庭園栽植,修剪成綠籬、整形樹,或栽培成高級盆景;也適合在公園、校園、庭園、游樂區等單植、列植、群植,以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