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盆栽種植
A. 盆栽梨促果和促花技術有什麼效果
①促花
盆栽梨樹只有達到適量的花芽,才能正常結果並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筆者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通過乾旱處理、環割、噴生長抑制劑等技術手段,對促進花芽形成具有明顯效果。
乾旱處理
對於枝條較多,冠形豐滿,生長勢較旺的未結果幼樹,於6月中、下旬開始減少澆水量,到葉片出現萎蔫後,先葉面噴水後再澆水,反復處理20~30天,能使80%以上的中短枝形成花芽。
環割
在2年生盆栽鴨梨樹上,6月9日在主幹光滑部位環割兩圈。中、短果枝占發枝量的70%以上,且花芽飽滿。
噴多效唑
於6月初對生長勢旺盛的盆栽梨幼樹噴300倍的多效唑溶液,連噴2~3次,間隔25~30天,成花數量明顯高於對照盆樹。
②保果技術
在生產盆栽梨樹時,為使其坐果率達到理想的觀賞效果,需採取以下措施:
授粉
梨樹的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或自花授粉坐果率偏低,需經人工輔助授粉才能提高坐果率。具體做法是:在盆樹的盛花期,選擇適宜的授粉品種,於上午10時以前,用毛筆相互點授,數量較少時,也可採用對花的方法授粉。
疏花
對於花芽量較多的盆樹,在花芽能完全識別時,有選擇地疏去整個花序,使所留花芽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留花量要依據預定留果量來確定,一般情況下,花序數為預留果量的1倍較適宜。
疏果
盆栽梨樹的疏果時間一般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是間果,主要疏去中心果,留邊果,通常在落花後進行,每個花序留2~3個果。第二次是定果,多在6月落果後進行。根據冠徑大小、果型大小確定留果量,一般冠徑在80厘米左右時,大型果留10個以上,小型果留15個以上,其餘疏除。並且要盡量疏除中、長果枝上的果,保留短果枝或短果枝群上的果,以維護樹冠緊湊的效果。
花期噴硼
在盆樹花開到70%左右時,在傍晚噴0.2%~0.3%的硼砂加0.1%~0.2%的尿素溶液,連噴2次,間隔2~3天,能顯著提高坐果率。
B. 梨花可以盆栽的嗎
梨樹可以盆栽抄。可以襲到集市或花卉市場購買已經嫁接好的梨樹苗(根系一定要好),栽到直徑大於40厘米的花盆裡,定干高度在嫁介面以上20厘米左右,澆足水,一周後再澆一次水,可保成活。待新稍長到30厘米左右進行摘心,加速成形。夏季要一天澆一次水,薄肥勤施,注意防治病蟲害,第三年有望開花結果。
C. 盆栽觀賞梨樹怎樣進行施肥
盆栽觀賞梨樹的吸肥特點是以短枝結果為主,短枝生長期極短,需肥比較集中,梨果實大,果實中鉀的含量比較高,根系分布均勻而廣,需肥的高峰與各器官的生長高峰是一致的。每生產100千克梨果,需純氮0.5~0.6千克,純鉀0.25~0.3千克,純磷0.5~0.6千克。氮、磷、鉀的比例為1∶0.5∶1。提倡基肥秋施,一般在採收前後的8月末至9月末施入,這時施肥正遇根系的秋根生長高峰,這些新生吸收根,可促進根的吸收和秋葉光合作用,增加貯藏營養水平,對明年短枝早期葉片的展開和光合作用效果更佳,秋施的肥料經過分解,正在來春養分最緊張的養分臨界期的需要。盆栽梨時,施肥不要深,但要充分腐熟,可在盆的四周挖淺溝(穴)施入,如在換盆時,可施在底部。梨的追肥一般3次,第一次萌芽前2周施入,因為梨樹萌芽、展葉、開花非常集中,必須有氮肥與冬貯的糖類結合成蛋白質,為細胞分裂與幼器官展開所急用,這次以速效氮磷肥為主。第2次為亮葉肥,即幼葉初展開是淡黃綠色,進入5月中下旬至6月初,葉色轉深綠色,亦是中短梢頂芽形成封頂期和花芽開始分化期,這次以氮、磷、鉀復合肥為好,為花芽分化和幼果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這次肥料不會使頂芽沖破再次徒長,因為梨與蘋果不同,其梢葉形成節奏明顯而穩定。第三次為果實膨大期,7~8月果實進入生長高峰,是決定果個大小的關鍵,亦是枝葉豐滿,全年光合作用最高峰期,以鉀為主,少量施磷、氮肥。
全年總施肥量分配是:氮肥:基肥佔50%,3次追肥為20%、20%、10%,磷肥春秋施入,鉀肥第2、3次分別施入60%、40%。根外追肥一年5次以上,在盛花期、亮葉期、花芽分化期和採收前後,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3%~0.5%,硫酸鋅在5~6月間噴0.5%濃度,黃葉病噴0.3%~0.5%硫酸亞鐵。梨果實含水85%~90%,枝葉含水50%~80%,一年中,在萌芽前,新梢旺長時及果實迅速膨大時需水較多,5月末至6月上旬花芽分化始期是控水期,秋施基肥後灌水促進肥料分解,促秋根生長和秋葉光合作用,增加貯藏營養水平,提高越冬能力。雖然杜梨砧比較抗澇,但積水時間太長,亦會造成死根、爛根,必須注意雨季的排水防漬。
D. 盆栽果樹的種植方法,如桔子、桃樹、棗、蘋果、梨子等。
一幫來說盆栽 蘋果和梨子熟是長不出果實的 要不就是非常小 不能使用 金桔可以盆栽
E. 盆栽梨的生長結果習性是什麼
盆栽的主要生長習性:
1.根
根系是梨樹固定、吸收營養和水分的器官,它從盆土中吸收礦物質營養和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把葉片製造的有機營養儲存起來,為翌年各器官生長、開花、結果提供物質基礎。梨樹的垂直根發達,斷根後容易發生新根,上盆易成活。梨的根系一般在早春5℃時即開始活動,吸收根初生時乳白色,約經6~7天即開始木栓化。年周期內,梨樹根系有兩個生長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新梢生長停止時,這是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時期,以後生長逐漸緩慢;第二次高峰約在果實採收後。夏季根系的生長一般很緩慢,落葉後根系生長逐漸進入休眠狀態。
2.芽
梨的芽是形成營養和生殖器官的原始體,所有的枝、葉、花、果等都是由芽發育而成的,在繁育條件下,芽可形成新的植株。梨的芽萌動期和開花期均較早,且先花後葉或花葉同時開散,同一花序中外圍花先開。梨的芽分為花芽和葉芽兩種,花芽為混合花芽,形體大而飽滿,頂生或側生。葉芽形體小,瘦而尖,頂生和側生,葉芽又分為主芽、副芽和當年不萌芽的潛伏芽。
3.枝
盆栽梨的結果枝按其長度分為長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盆栽生產時應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結果為主,從而達到樹體緊湊、結果集中、禿裸帶減少、形體完美之目的。
4.開花結果
盆栽梨樹在華北地區生產時,花芽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萌發,4月中旬為盛花期。梨花為傘房花序,每個花序有花6~10朵,邊緣花先開且坐果率高。盆栽梨的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較低,因此,生產中應注意品種間搭配授粉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才能提高坐果率,使其結果正常。梨的花芽分化開始較早,一般花後20~30天內即開始生理分化,即5月上、中旬。通常短枝分化早於中枝和長枝,腋花芽分化最晚。生理分化後期芽原始體生長點增大、變平,隨即進入形態分化。據觀察,多數品種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集中形態分化期。一般分化早的芽體飽滿,坐果率高。盆栽梨樹的多數品種有落花落果現象,一般多發生3次:第一次是落花,在果實尚未膨大時,由於授粉不良而沒有受精所引起。第二次是受精不良和營養不足造成小幼果脫落。第三次是已受精,果實也發育到一定大小的果實脫落現象,俗稱「六月落果」,造成本次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有些品種果實成熟前也有落果現象,也稱采前落果。在盆栽生產中為提高坐果率、減少生理落果、應注意人工輔助授粉和營養管理。盆栽梨的果實發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幼果迅速生長期,出現於盛花後至胚出現期,此時果實生長縱徑大於橫徑,幼果呈長圓形。第二階段為果實緩慢生長期,或稱胚形成期,這一時期橫徑生長量大於縱徑。第三階段為成熟前生長期,此期橫徑生長量明顯大於縱徑,細胞內填充大量水分和內含物,直至果實成熟。
F. 盆栽梨的品種有哪些
我國是梨屬植物種形成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梨屬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據調查現已定名的有13種,國外引入栽培的1種。
目前我國栽培的梨樹品種,主要分屬於秋子梨、白梨、砂梨和洋梨等4個系統。在其系統中有些品種是重要的水果,有些品種可供作繁殖果樹砧木。現將可做為盆栽養植的主要品種介紹如下:
1.鴨梨原產河北,屬白梨系統,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此品種樹勢強健,枝條開張,分枝力弱,較抗寒,適應性強。果實較大,單果重150~200克,多近似短葫蘆形,不整齊,連接果梗部一側常彎向一方隆起形似鴨頭,故名鴨梨,成熟時果皮綠黃,陽面有不甚明顯紅暈,肉質細嫩,汁液極多,具香氣,品質上等。
2.雪花梨原產河北,屬白梨系統,果實大,呈長卵圓或長橢圓形,單果重400克以上,成熟時果皮黃色,肉質細脆,汁甚多,甜味濃,品質最上。此品種樹勢強健,連續結果能力強,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盆栽時樹形圓滿緊湊,屬首選品種之一。
3.水晶梨原產日本,屬砂梨系統。果實中大,單果重150~180克,呈圓形,成熟時果皮黃綠色漸變淡黃色,美觀漂亮,肉質細脆,汁甚多,味極甜,品質極上。幼樹生長勢強,結果後長勢減弱,樹姿半開張,發枝力弱,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盆栽時應適度短截,促生分枝。
4.黃縣長把梨
原產山東黃縣,果實中等大,平均單果重170~210克。果實呈闊倒卵形,果皮綠黃色後漸黃色,品質上等。本品萌芽力、成枝力均屬中等,以短果枝及短果枝群結果為主,連續結果能力強。盆栽時掛果時間長,如在降霜前加以保護,掛果期能延至翌年3月,是盆栽的優良晚熟品種之一。
5.其他品種
在梨的繁多品種中,不論果實大小或成熟早晚,均能盆栽種植,但應選擇成枝力強、節間短、成花容易、坐果率高、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實外觀艷麗的品種,如近年育成的短枝型品種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培育的紅色品種美又酥和紅酥脆等,均是盆栽的優良品種。
G. 盆栽梨生長結果有哪些習性
①根
根系是梨樹固定、吸收營養和水分的器官,它從盆土中吸收礦物質營養和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把葉片製造的有機營養儲存起來,為翌年各器官生長、開花、結果提供物質基礎。梨樹的垂直根發達,斷根後容易發生新根,上盆易成活。
梨的根系一般在早春5℃時即開始活動,吸收根初生時乳白色,約經6~7天即開始木栓化。年周期內,梨樹根系有兩個生長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新梢生長停止時,這是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時期,以後生長逐漸緩慢;第二次高峰約在果實採收後。夏季根系的生長一般很緩慢,落葉後根系生長逐漸進入休眠狀態。
②芽
梨的芽是形成營養和生殖器官的原始體,所有的枝、葉、花、果等都是由芽發育而成的,在繁育條件下,芽可形成新的植株。梨的芽萌動期和開花期均較早,且先花後葉或花葉同時開散,同一花序中外圍花先開。
梨的芽分為花芽和葉芽兩種,花芽為混合花芽,形體大而飽滿,頂生或側生。葉芽形體小,瘦而尖,頂生和側生,葉芽又分為主芽、副芽和當年不萌芽的潛伏芽。
③枝
盆栽梨的結果枝按其長度分為長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盆栽生產時應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結果為主,從而達到樹體緊湊、結果集中、禿裸帶減少、形體完美之目的。
④開花結果
盆栽梨樹在華北地區生產時,花芽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萌發,4月中旬為盛花期。梨花為傘房花序,每個花序有花6~10朵,邊緣花先開且坐果率高。盆栽梨的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較低,因此,生產中應注意品種間搭配授粉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才能提高坐果率,使其結果正常。
梨的花芽分化開始較早,一般花後20~30天內即開始生理分化,即5月上、中旬。通常短枝分化早於中枝和長枝,腋花芽分化最晚。生理分化後期芽原始體生長點增大、變平,隨即進入形態分化。據觀察,多數品種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集中形態分化期。一般分化早的芽體飽滿,坐果率高。
盆栽梨樹的多數品種有落花落果現象,一般多發生3次:第一次是落花,在果實尚未膨大時,由於授粉不良而沒有受精所引起。第二次是受精不良和營養不足造成小幼果脫落。第三次是已受精,果實也發育到一定大小的果實脫落現象,俗稱「六月落果」,造成本次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有些品種果實成熟前也有落果現象,也稱采前落果。在盆栽生產中為提高坐果率、減少生理落果、應注意人工輔助授粉和營養管理。
盆栽梨的果實發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幼果迅速生長期,出現於盛花後至胚出現期,此時果實生長縱徑大於橫徑,幼果呈長圓形。第二階段為果實緩慢生長期,或稱胚形成期,這一時期橫徑生長量大於縱徑。第三階段為成熟前生長期,此期橫徑生長量明顯大於縱徑,細胞內填充大量水分和內含物,直至果實成熟。
H. 盆栽梨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什麼
盆栽梨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
1、溫度
盆栽梨樹的抗寒性較強,可耐-20~-30℃的低溫回。在華北地區冬季稍加保答護即可安全越冬。盆樹的開花溫度需在10℃以上,14℃時開花較快,24℃時花粉管伸長最快,花期遇4~5℃的低溫時,花粉管即受凍害,早春盆栽梨開花季節,氣溫變化較大,應注意防止低溫和晚霜的危害。
2、水分盆栽梨的需水量較其他果樹為多,但品種之間也有差別,如砂梨系統的需水量最大,秋子梨系統最耐旱,而白梨、西洋梨居中。盆栽生產時應視不同品種的需水量差別靈活掌握澆水數量。一般以保持盆土最大持水量的70%~80%為宜。
3、盆土
盆栽梨對盆土要求不嚴格,但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和通透性強的培養土為宜。盆樹對土壤酸鹼性的適應范圍較廣,一般pH在5、5~8、5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但以中性土壤最為適宜。梨樹對盆土的含鹽量適應范圍較大,在日常養護時,不易造成肥害。
4、光照盆栽梨屬於喜光樹種,光照不足,枝條生長不充實,花芽分化不良,除影響當年的果實大小、果實色澤和品質外,翌年的生長結果也受連帶影響。因此,在進行盆栽梨樹的養護過程中給予充足的光照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I. 盆栽麻梨怎樣種,什麼季節移栽最好
園地選擇
園地選擇:梨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栽培。PH值在5-8.5均可,但以5.5-6.5為最佳。由於梨屬深根性果樹,且根的水平伸展力強,對土層較瘠薄的園地最好先實行壕溝改土或大穴定植,才能獲得最佳產量與品質。就地勢而言,山地、平地或丘陵均可。但在沿海地區和山區應注意適當避風或設置防風林。
整形修剪
1、整形:在整形上,我們採用主幹雙層形,樹高控制在4米左右,全樹留5個主枝,第一層3個,其中1個順行向延伸,另2個斜行向延伸,不能垂直行間。第二層主枝2個,以對生為好,並要求垂直伸向行間,與下層主枝插空排列,為下層讓開光路。層間距離1—1.2米。下層每主枝留2—3個側枝,上層每主枝留1—2個側枝。第一個側枝與主幹距離40cm為宜,側枝間相互距離40cm左右,主枝角度60—70度,腰角50—60度,側枝與主枝夾角約50度左右。
2、修剪:梨發枝力強成枝力弱,大多以短果樹結果為主,修剪時應重點注意以下事項:
(1)結果枝組的培養與修剪:結果枝組數量合理布局是獲得高產、穩產的關鍵,對容易成花的品種,可採用先短截後放或短截一回縮的方法,對不易成花的品種,可以先長放後回縮,培養結果枝組。對盛果前期和進入盛果期的樹,對結果枝組進行精細修剪,同一枝組內應保留預備技,輪換更新,交替結果,控制結果部位外移。要充分利用輕剪長放和短剪回縮調節和控制枝組內和枝組間的更新更壯與生長結果,使期既能保持旺盛的結果能力,又具有適當的營養生長量。
(2)輔養技的修剪:由於梨樹的成枝力弱,整形修剪時,在骨幹枝之間的空隙處,要適當多留一些輔養枝,以增強樹勢,利用其結果。當其影響主枝生長時,應及時回縮,直至疏除。
(3)防止結果部位外移:可採用對上部和外圍的強枝進行疏剪,減少上部和外圍枝數量,疏去直立強枝,留庸枝並緩放,使其成花掛果,以減弱生長勢。對下部和內膛弱枝多留少疏,並適當短剪以促發分枝並復壯更新,對弱枝回縮到壯枝、壯芽處,以增強樹勢。對伸向行間的枝要適當回縮,使行間保持0.5米左右的過道。
(4)盛果期應加重冬剪,對內膛弱更新復壯,使內膛和下部枝培養豐滿後,再輪換效替結果,同時預防結果部外移,保持樹體結構。夏季修剪作為輔助修剪,主要採用摘心、扭梢、拉枝等技術,以促進花芽分化。
果實管理
1、提高果實品質的措施:
(1)疏花疏果:一般在進入盛果期後採用。
①疏花:對花過多的植株應進行疏花,可提高花的質量,從而提高座果率。疏花時間以花序伸出到初花為宜。但有晚霜危害的地區以謝花後疏果較為穩妥。疏花量因樹勢、品種、肥水和授粉條件而定,旺樹旺枝少疏多留,弱樹弱枝多疏少留,先疏密集和弱花序,疏去中心花,保留邊花。
②疏果:疏果可增加單果重,並提高果實品質,一般在早期落果高潮之後進行,以落花後兩周左右進行為宜。每花序留1-2個果即可,首先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著生方位好的果。
③化學疏除:在開花末期,估計能達到豐產時結合病蟲防治進行,可噴0.5%的波爾多液和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40PPM萘乙酸鈉(注意:為了安全保險,最好不採用化學葯劑疏花疏果)。
(2)增施磷、鉀肥。
(3)噴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
2、防治裂果、銹果和采前落果的措施:
(1)在5月上、中旬施足磷、鉀肥,並用雜草覆蓋樹盤,抗旱保墒可防裂果。
(2)採用1個月噴1次50PPMGA3(九二零)或噴10—100PPM蔡乙酸
(3)不要一次必施過多速效氮肥,使果肉果皮發育均衡,以減少果實表皮的角質龜裂而形成的銹斑。同時少噴波爾多液,以減輕銹果產生,並加強梨銹病的防治。
3、果實套袋:根據果實大小,選用國產雙層或單層含葯的紙袋為好。於5月中旬果面果點形成之前,對果面噴一次廣普性殺菌劑和殺蟲劑,然後及時套袋。雙層紙袋在果實採收前一個月拆開外層紙袋,以利於果實感光。單層紙袋,在采果時取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