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苦瓜圖片大全
1. 盆栽苦瓜的種植方法
苦瓜又名「涼瓜」,屬喜溫蔬菜,生長適溫為20―25℃。近幾年通過品種選育,春、夏、秋三季都可種植,逐漸成為主栽瓜品種。種植苦瓜要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良種。選擇耐肥、耐熱、耐貯運、瓜型大、瓜肉厚、產量高、品質好的良種,如早豐3號、翠綠一號、穗優、綠寶石、大頂苦瓜、江門苦瓜、滑身苦瓜、夏豐2號、青玉苦瓜、新綠二號長身油瓜等。
二、催芽育苗。苦瓜的種皮堅硬,播前先浸種催芽,以利出苗。一般春植宜在1月底至4月播種,夏植在5―6月種植,秋植在7―8月種植。播種前將種子放入溫水中,用細砂輪磨擦洗去膠質後,用干凈的薄紗布包好,放入清水中浸種12小時,撈起種子,再用紗布或濕紙包好,用薄膜包好保溫催芽,溫度應保持在28―30℃,濕潤催芽,3―4天左右可出芽,芽長1厘米即可播種。採用營養杯育苗,用優質腐熟農家肥、過磷酸鈣、氯化鉀、菜園泥等配製混勻營養土,漚制20―25天後,將已催芽的種子點播於營養杯,覆蓋約3厘米薄土層,放入苗床,然後用竹弓搭棚,45―50厘米高,用尼龍薄膜覆蓋防寒育苗,待瓜苗長出5―6片葉時,即可移植大田。
三、選地整地。苦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濕潤、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粘土為好。應選兩年以上未種過瓜類的、保肥水力強的地種植。整地起畦,一般畦寬1.5―2米包溝,畦高30―40厘米。
四、施足基肥。苦瓜生長期長,產量較高,需肥量大。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公斤、過磷酸鈣80公斤、鉀肥15―25公斤、尿素10―12公斤,混勻撒在溝內。
五、合理密植。苦瓜大田種植可單行雙株植,株距60―70厘米;單行單株植,株距28―30厘米;雙行單株植,株距40―50厘米,行距40―50厘米。移植後澆薄定根水。
六、水肥管理。苦瓜喜濕,但不耐澇,苗期及開花結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畦面應保持濕潤,暴雨後要及時排除漬水,防止爛根。苦瓜除種植時施足基肥外,要及時追肥。苗期要勤施薄施水肥1―2次,保瓜苗早生快長。在雌花初現和初收瓜前3―7天各一次,以後每收一次瓜後追肥一次,在畦兩側挖淺溝,每畝施用復合肥40―5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磷肥30公斤加鉀肥15公斤,然後覆土;或畝施腐熟人糞肥500―700公斤加尿素3―4公斤混勻淋施,以延長採收期。
七、整枝拉蔓。在苦瓜生長抽出絲時,要插人字籬棚架引蔓上架,避免蔓葉互相纏繞,架頂部交叉扎緊。苦瓜分枝力強,前期引蔓要勤,在晴天下午進行,以防折蔓。主蔓的果實採收後,便轉入側枝結瓜,因此,引蔓上架後,應將主蔓莖部40―50厘米以下的側枝摘除,並將生長過密的老葉以及上部細弱側蔓摘除,使田間通風透光,減少病害,提高座果率。
八、適時收獲。苦瓜宜及時收獲嫩瓜,以保證品質和增加後期結果。當果實長到一定長度,果肩瘤狀突起膨大,瘤溝變淺,瓜頂咀大圓,果實有光澤,果色青翠時,應及時採收上市。
九、防治病蟲害。苦瓜病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中後期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可用200ppm農用鏈黴素、2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600倍液噴治。炭疽病、白粉病,可分別用50%托布津或代森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瑞毒霉600-700倍液噴治;應將病葉、病瓜摘除,然後噴50%炭疽福美300-400倍液,或20%粉銹寧1500―20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用70%敵克松800―1000倍液噴治或淋根;植後20―30天,用50%托布津600倍液每株淋根半升,或可用10%雙效靈200-300倍液淋根,有一定防治效果。
苦瓜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黃守瓜、黑守瓜、瓜實蠅等,可噴敵敵畏或敵百蟲500-800倍液,殺蟲雙200倍液或40%三氯殺蟎醇800-1000倍液或2.5%氯氰菊脂、氰戊菊脂3000-4000倍液噴治。
2. 苦瓜苗長什麼樣
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卷須纖細,長達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葉柄細,初時被白色柔毛,後變近無毛,長4-6厘米;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膜質,長、寬均為4-12厘米,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其餘毛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邊緣具粗齒或有不規則小裂片,先端多半鈍圓形稀急尖,基部彎缺半圓形,葉脈掌狀。
(2)盆栽苦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苦瓜屬於短日作物,喜光不耐蔭。春播苦瓜,常遇到低溫陰雨,光照不足,使幼苗徒長,葉色發黃,莖蔓細弱,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的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於光合作用,多積累有機養分,提高座果率,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苦瓜喜濕而怕雨澇,在生長期間要求有70-80%的空氣相對溫度和土壤相對濕度。如遇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天氣,或暴雨成災排水不良時,植株生長不良,極易發生漚根死苗和感病爛瓜。
3. 盆栽苦瓜怎麼養瓜長得多
養殖要點:
(1)上盆:小苗長出1片真葉後移於口徑20〜30厘米的大盆 中。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喜肥沃疏鬆、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在 土壤有機質充足時植株生長健壯、莖葉繁茂、開花結果量大。基 質可用腐葉土、園土、礱糠灰或珍珠岩等材料配製,並拌入適量 的有機肥作基肥。
(2)溫度:喜溫暖,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C。不耐寒, 15°C以下的低溫對植株生長和結果均不利。在15〜25°C的范圍 內,溫度越高,對植株的發育越有利。開花結果的適宜溫度為 20°C以上,以25°C左右為最佳。忌高溫,在氣溫達30°C以上時, 生長與結果均不良。
(3)光照:喜充足的陽光,不耐陰,栽養應選擇陽光充足之 地。充足的光照有利於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積累較多的養分,從 而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和開花結果。光照不良時植株徒長,並嚴重 影響開花與授粉,從而產生落蕾和落花等現象。
(4)澆水:喜濕潤的土壤環境,生長期間特別是結果期應充 足供給水分,以保持盆土濕潤而不幹旱。忌濕澇,澆水應掌握「干濕相間」的原則。雨後應及時檢查,倒去盆中的積水,否則 會導致植株爛根。
(5)環境濕度:喜濕潤的環境,生長季要求有70%〜80%的空氣相對濕度,應經常向植株及四周噴水。但環境濕度過大時, 易滋生病害。
(6)施肥:喜肥。出苗後需追施2〜3次以氮為主的薄肥,促 使幼苗生長茁壯。開花前起每半月追施1次氮磷鉀結合的肥料, 促使開花結果繁盛。由於枝葉生長快、開花結果量大,故後期的 肥力要足,否則植株會發生早衰、葉色變淺、開花結果量減少、 果實變小。所以必須重視結果盛期的肥水管理。
(7)修剪:通常先見雄花,後現雌花,而側枝的雌花出現較 早。因此在小苗長出5〜6片葉時應進行摘心,以促發側枝,可使 植株的雌花早開而早結果。植株的生長勢強、側蔓較多,生長期 應及時摘去過密的枝蔓及衰老的葉片,以利植株的通風透光。幼 苗長至20厘米左右時,需搭建支架或拉繩子,讓其攀援。
(8)病蟲害防治:有猝倒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霜霉 病、枯萎病和蚜蟲、地老虎、瓜絹螟、瓜實蠅等病蟲危害。
4. 盆栽苦瓜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生長環境:苦瓜15度以上生長緩慢,10度以上生長不良,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內和排水良好的的沙容質壤土中。
苦瓜的繁殖:苦瓜的繁殖以播種為主。家庭栽植可以到蔬菜公司去購買種子,也可以在菜市場購買成熟苦瓜,食用時將種子留下晾乾,保存至第二年春季播種。苦瓜種子堅硬,播種前先用40度溫水浸泡10~12個小時,然後在庭院穴播或在花盆中直接播種,每穴或每盆播2~3粒種子。
苦瓜的種植:盆栽宜用口徑30厘米以上的盆,宜用肥沃的園土加少量石灰和適量腐熟的廄肥混合配製成培養土。可直接播種或移苗上盆,每盆有1株苗即可。
澆水:地栽生長季節只要土壤不幹少量澆水即可,一般3~4天澆一次水。盆栽要求保持盆土濕潤,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
施肥:苗期每5~7天施1次稀薄液肥,生長期每10天左右澆1次肥水,此濃度大雨苗期。地栽如條件最好施腐熟的人糞尿肥或復合肥,盆栽可施腐熟的豆餅肥水。開花結果期應追施2~3次濃度較高的肥液,尤其是盆栽時更不能少肥,這樣可延長收獲期。
5. 苦瓜的幼苗是什麼樣子的!!!
苦瓜的幼苗人樣子如下: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一年生攀緣草本,可以食用,有很高的價值,果實含苦瓜甙(Charantin)
播種繁殖:
1、催芽
田間管理選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大白苦瓜和綠苦瓜等品種。用55℃熱水燙種、攪動,當溫度降到30℃時浸種12小時。若把種子輕輕嗑開一條縫,有利於種子吸水,浸種8小時即可。隨後將種子洗凈撈出,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溫箱內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一遍,4~5天開始出芽。
2、播種
露地栽培,可先在溫室育苗。取沒種過瓜類的田土、草炭、蛭石和人糞干按1:1:1:0.5混合,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銨1000克過篩摻勻配成營養土。播種前一天將營養土裝入10厘米×10厘米的營養缽(或育苗畦)內,澆透水。第二天再用水把營養土噴一遍,撒一薄層過篩細土後播種。種子上覆蓋1.5厘米左右厚的小土堆。然後再遍撒一層細土。北京地區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種,苗齡30~35天。5月上旬終霜後定植露地。
3、苗期
播種後密封溫室。畦內插小拱棚,覆膜,使白天溫度保持在30~35℃,夜間15℃以上。出苗50%後,及時撤掉小拱棚膜,並加蓋0.5厘米的過篩細土,以彌合裂縫,保持土內濕度。中午放風降溫,夜間再將棚膜蓋上。幼苗出齊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10℃左右。見干澆水,控溫不控水,保持幼苗健壯生長。以後逐漸降低棚內溫度,至定植前幾天把棚膜全部掀開煉苗。
4、定植
苦瓜為喜溫耐肥作物,需施足底肥。每畝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先做成平畦澆水,待土稍干松後,再做成畦面寬80~90厘米、高10~15厘米的小高畦,定植前5~7天鋪上地膜。每畦兩行,株距60厘米,打線定植。挖坑不要太深,以定植後能稍擋點不為宜。因苦瓜長勢非常強,定植後要及時插人字架。每畝定植1300~1600株,用種量250~300克。
6. 苦瓜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苦瓜按果實的形狀可分為三種類型:短圓形苦瓜:短圓錐形,長度15-20厘米,肩寬8-11厘米,呈錐形。長圓形苦瓜:長圓錐形,長度在20-30厘米左右。條形苦瓜:長條形,長度在30厘米以上,最長可達100厘米。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 瓜的果實。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 不超過2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 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 均有栽培。
(6)盆栽苦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苦瓜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中國古代醫學家李時珍說:「苦瓜 ,苦寒無毒 ,降邪熱 ,解勞乏 ,清心明目 ,益氣壯陽。」說明苦瓜有健脾開胃,清熱去暑,明目止痢,涼 血解毒的作用。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發現苦瓜中含有某種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將這種蛋白質注入動物體內能驅使動物免疫細胞去消滅癌細胞。中國科學工作者還從苦瓜中分離出胰島素23,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品。
7. 1尺l寸的花盆能種幾棵苦瓜:
1尺1寸的花盆,能種1棵苦瓜。盆栽苦瓜,一般直徑在30厘米(深度不得小內於30厘米)以內容的每個容器里,可以種1棵苦瓜。
苦瓜盆栽育苗期,可以用一次性紙杯或塑料杯等育苗,先在底部穿幾個孔,將種子點播。待幼苗長至兩片真葉完全展開,第3片真葉開始發出時就可以定植。苦瓜根系再生能力弱,移栽時要多帶土。因此,可直接將一次性杯子,連土帶苗一起倒出上盆即可。
由於苦瓜種子有龜甲似的硬殼,播種前種子要充分浸種並催芽,先用50℃~60℃溫水浸15~20分鍾,使種皮軟化並殺滅種子所帶的病菌。然後在30~35℃條件下催芽,待在大部分種子胚根,剛露出種皮即可播種。
苦瓜,種子發芽適於30~35℃,溫度在20℃以下時,發芽緩慢,13℃以下發芽困難。在25℃左右,約15天便可育成具有4~5片真葉的幼苗,如在15℃左右則需要20~30天。在10~15℃時苦瓜植株生長緩慢,低於10℃則生長不良,當溫度在5℃以下時,植株顯著受害。
8. 這是什麼植物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F%E0%B9%CF圖片驗證!是一種苦瓜。
1、一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花。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熟時橘黃色,略有苦味,可做蔬菜。
2、這種植物的果實。||有的地區叫癩瓜。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苦瓜的特徵和特性
苦瓜,別名涼瓜。屬於葫蘆科苦瓜屬的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原產於東印度熱帶地區。日本、東南亞栽培歷史悠久,17世紀傳入歐洲,僅供觀賞,不作食用。我國早有栽培,除供觀賞外,還供菜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湖南、四川等省栽培較普遍。苦瓜果實中含有各種營養物質。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0.9克、脂肪0.2克、糖類3.2克、纖維素1.1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線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C84毫克,是瓜類蔬菜中含維生素C最高的一種,在蔬菜中僅次於辣椒。嫩果中糖甙含量高,味苦,隨著果實成熟,糖甙被分解,苦味變淡,多食用嫩果。肉質脆嫩,苦味適中,清香可口,炒食、煮食、燜食、涼拌、泡菜、飲料均可。在醫葯上有增進食慾、明目、助消化、清涼解毒、利尿和治療犢尿病等療效。苦瓜耐熱,病蟲害少,易栽培。近年來各大中城市作為增加夏秋淡季蔬菜花色品種來栽培。廣東地區苦瓜還出口港澳。苦瓜還作為庭園垂直綠化的觀賞植物,夏季開黃色小花,真是萬綠叢中點點黃。果實成熟後桔黃色,又添一景。果肉開裂後種子外面有紅色厚肉,似蛋黃,非常艷麗。苦瓜不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葯,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逐漸擴大栽培的區域。
一、特徵和特性 根系發達,側根較多,根群分布范圍在1.3米以上,莖為蔓性,五棱,濃綠色,有茸毛,分枝力強,易發生側蔓,側蔓又發生孫蔓,形成枝葉繁茂的地上部。子葉出土,初生真生對生,盾形、綠色。真葉互生,掌狀深裂,綠色,葉背淡綠色, 5條放射葉脈,葉長18厘米,寬18—24厘米,葉柄長9—10厘米,柄上有溝。花為單性,雌雄異花同株。先發生雄花,後生雌花,單生。果實為漿果,表面有很多瘤狀突起,果形有紡綞形,短圓錐形、長圓錐形等。皮色有綠色,綠白色和濃綠色,成熟時為桔黃色,果肉開裂,露出種子,種子盾形、扁、淡黃色,每果含有種子20—30粒,千粒重為150—180克。
苦瓜整個生育過程需80—100天左右,在抽蔓期以前生長緩慢,絕大部分莖蔓在開花結果期形成。各節自下而上發生側蔓,形成多級莖蔓。隨著莖蔓生長,葉數和葉面積不斷增加,在單株葉面積中,其開花結果期就佔95%,由此可見,同化器官是在開花結果中後期形成。一般植株在第4—6節發生第一雄花;第8—14節發生第一雌花,通常間隔3—6節發生一個雌花,但在主蔓50節之前一般具有6—7個雌花者居多。從調整植株營養來看,除去側蔓,有利於集中養分,提高主蔓的雌花座果率。
苦瓜性喜溫暖,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芽適宜溫度30-35℃,若在20℃以下,發芽就緩慢,種皮厚,經40一50℃溫水浸種4—6小時後,30℃左右下催芽,兩天開始發芽,兩天半大部分發芽,13℃以下發芽困難。植株生長適溫為20—30℃,以25℃為最佳。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5℃左右。在15—25℃范圍內,溫度越高,越有利於苦瓜生長發育。多數認為35℃以上和15℃以下的溫度不利於苦瓜的生育。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喜光不耐蔭,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光照,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座果率提高。苦瓜喜濕而不耐澇,生長期間需要85%的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保水保肥好的、肥沃的壤土為宜。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干貯存,作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皆滋味雋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嘗,少吃苦瓜。兩廣、福建盛產苦瓜,外省則每作盆栽欣賞。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中葯化學成分:果實含苦瓜甙(Charantin),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甙(5,25-Stigmastadien-3β-ol-β-D-glucoside)的等分子混合物。尚含5-羥基色胺和多種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β-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α-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6]。又含類脂(lipid),其中脂肪酸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桐酸(elacostearic acid)[7]。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薑 6 克,水煎服。
5. 用於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
參考資料:
《滇南本草》: "治丹火毒氣,疔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
《生生編》: "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 "除熱解煩。"
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 」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苦瓜含苦瓜、5-羥基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醣、微量脂肪、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 等。
苦瓜漿汁或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 (籽) 味苦甘,卻可「益氣壯陽」。此處壯陽,殆指腎火積熱,房事一觸即泄,得苦瓜仁散其邪熱,性事反得平衡而復正常,故能壯陽。若體弱虛寒的陽痿,服之益增其痿矣。
據動物實驗,妊娠大鼠灌服苦瓜漿汁引起子宮出血,並在數小時死亡,那麼孕婦不宜吃苦瓜了。
【來源】葫蘆科苦瓜屬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葉入葯。夏季採集,分別處理,曬干。
【性味歸經】瓜、根、葉: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中暑發熱,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瓜、根、平:2~3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文化欣賞】
清·葉申薌。《減字木蘭花·錦荔枝》:「黃蕤翠葉,籬畔風來香引蝶,結實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當他妃子笑。藤蔓瓜瓤,豈是閩南十八娘。」
民間傳說: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特點,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
民間諺語:「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甜,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苦瓜的功效
1.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2.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
3.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仰制正常細胞的癌變和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4.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為「脂肪殺手」能使捏取脂肪和多糖減少。
9. 圓苦瓜和長苦瓜,味道有什麼區別呢介紹一下
生物學分類:真核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葫蘆目(Cucurbitales)、葫蘆科(Cucurbitaceae)、苦瓜屬(Momordica)、苦瓜(M. charantia) 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p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厘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乾貯存,作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皆滋味雋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嘗,少吃苦瓜。兩廣、福建盛產苦瓜,外省則每作盆栽欣賞。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薑 6 克,水煎服。 5. 用於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用量、用法: 6-15 克。煎湯、絞汁服或炒食。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