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盆栽
❶ 凜音 傳承之盆景在哪兒
改革開放以來,如皋被榮稱為中國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與嶺南派、滬派、揚內派等容各領風騷.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數百年來的技藝傳承,形成了風格獨具的「如派」盆景,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別致造型在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獨樹一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如皋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目前如皋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
:
搜狐
❷ 南通如皋哪兒有批發花木的
如皋花木大世界,如皋市大明鎮,204國道上
❸ 如皋盆景的發展前景
如皋盆景在十年浩劫後,枯木逢春。
1985年,如皋的古柏盆景「蛟龍穿雲」、兩彎半羅漢松「高龍騰飛」及大型五針松「倉復南山」獲得全國盆景評比展覽一、二、三等獎。
1986年,我國首次參加在義大利熱那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花卉博覽會」,如皋17盆盆景參加了展出,是年下半年在義大利佩夏市「第十八屆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如皋的一盆羅漢松榮獲金獎,為江蘇盆景的第一塊金牌。1988年春天花漢民的「綠蔭深處」虎刺盆景在香港獲一等獎。
1987年5月,如皋綠園經理花漢民應邀赴義大利講學,引起了西歐和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在義大利形成了一股強烈的中國盆景熱,為如皋盆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0年,如皋綠園製作雀梅1盆,定名「飽覽人間春色」,樹齡180年,在日本大阪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國際獎和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
1993年5月,如皋綠園製作的「春曉」和「榆樹」盆景,又以其獨具一格的藝術造型,雙雙獲得第三屆全國花卉盆景博覽會金獎。
2002年春季,在荷蘭舉辦的十年一屆的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上,如皋綠園選送的「如意」(雀舌羅漢松)、「枯木逢春」(榆樹),「瓶中景」(水杉)、「思鄉」(榆樹)均獲得金獎,占金獎總數的1/3。
如皋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銷往世界各地,僅綠園每年就約有10萬盆盆景銷往義大利、荷蘭、法國、日本、德國等國家。
❹ 江蘇省如皋市花木大世界綠植花卉有哪些種類
淘寶網: 盛世鑫毅植物園 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價格專合理,多精心栽培。土植屬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❺ 如皋盆景的介紹
如皋盆景,江蘇如皋漢族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中國盆景向有蘇(州)、揚版(州)、川(權成都)、海(上海)、嶺南(廣州)五大流派,揚派中,又有東、西兩個支派。「西派」包括揚州、泰州;東派則包括如皋、南通。「東派」的如皋盆景是中國盆景的一支奇葩,於1983年被全國盆景協會考訂為全國盆景藝術七大流派之一。
❻ 如派盆景的特點以及對如皋的好處
如派盆景藝術,被全國盆景協會於1983年考訂為全國盆景藝術七大流派之一。如派盆景以蟠扎為主,輔之以修剪,稱為扎景,選取檜柏類、羅漢松、五針松、紫杉、黃楊、六月雪為主要素材,因樹造型。有一彎半、兩彎半、三彎半3種,以兩彎半為主,蟠扎使用的棕絲經過選棕、抽絲、浸泡、制繩等工序,絲如細枝,與樹混為一色。棕路運用靈活巧妙。棕法有抱、頭、起、躺、豎、仰、吊、平、套、勾、帶、懸、側、掏16字,並有「三三月景」的特技法,即樹高尺余、干徑3寸可與苗高3寸的植株紮成姿態同形的盆景。經過不同技法精細製作,如派盆景形成相同特點。姿態清、奇、古、朴,寓小於大,寓近於遠,靜中見動,虛中見實,樹、盆、幾姘媚,形成雲頭、雨腳、美人腰、「劉海」頂的「迎客式」,古雅、蒼勁,彬彬有禮。如派盆景雲片豐滿,葉密色濃,陰片平伸,陽片略帶下垂,背片襯托。樹勢迴旋前傾,有左蟠右展及右蟠左展,左右勻稱,層次分明。前後、左右、上下端睨,風采各異,無不成趣。
現存宋代如派盆景珍品有:古柏3盆,為北宋教育家胡璦柏園遺物,樹齡900餘年,分別命名為「華蓋麋鹿」、「立鶴遐齡 」、「蛟龍穿雲」。其中兩彎半「蛟龍穿雲」,獲1985年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一等獎;「華蓋麋鹿」獲1987年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存縣人民公園內。古檜1株,為落地盆景,兩彎半造型,宋文昭公曾肇手植,樹齡800餘年,生長茂盛,存水明樓西側。古絨針柏1盆,名「龍騰虎躍」,為元末明初汪之衍文園內遺物,1982年獲得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盆景獎,1983年獲南通市盆景展覽最佳獎,1984年選中國國際旅行社年歷封面,1987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存縣人民公園內。巨型五針構4盆,樹齡200餘年,樹高均達1.8米,樹冠直徑2米,陰片1米,陽片2米,存縣烈士館內。五針松1盆,園藝世家儲友山所作,樹齡130餘年,原4株稱為「四姐妹」,現僅存縣人民公園一盆「蒼復南山」,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3等獎。羅漢松-雀舌1盆,兩彎半造型,樹齡120餘年,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2等獎,現存縣人民公園內。迎賓雀舌松1盆,清代作品,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縣人民公園內。迎賓羅漢松-中葉,製作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縣人民公園內,雀舌兩彎半大、中型各1盆,縣人民公園製作,1987年分別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三等獎。虎刺1盆,定名「綠蔭深處」,存綠園內,雀梅1盆,定名「飽覽人間春色」,樹齡180年,如皋綠園製作,1990年日本大阪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國際獎和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
❼ 如皋特產介紹
董糖吧。
古邑如皋,人文薈萃一代名士冒辟疆與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的傳奇故專事更是千古絕唱。相傳明末屬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素喜甜食,愛妾董小苑精心創制,選用飴糖熬糕、芝麻、白糖碾粉,切成方塊,形成名絕一時的美食。以其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之留香在上流社會廣泛流傳,稱之為「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現已列入中國名食大全。
產於江蘇如皋。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飴糖為原料,經選料、熬糖、製糖芯、製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將芝麻焙炒、研磨,先分離皮仁,再焙至淺黃。火候、時間必須恰到好處,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濃郁。
糖骨的熬制過程,要求保證其延展性良好,順利成型。
最後工序為將糖骨展開,均勻配以糖蕊,反復包褶,壓切成型。
成品為扁長方體,色白微黃,層次分明,剖面可旋狀紋理,中心呈丹鳳眼狀;
入口易化,酥鬆香甜,回味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