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黑白圖
❶ 梅花簡筆畫
梅花簡筆畫
黑白如圖(1):
❷ 畫梅花的畫家最有名的
中國畫梅花最有名的畫家是石濤。他是清朝時期的一位著名畫家,以梅花畫聞名於世,並在藝術上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創新。
石濤生平:
1、石濤(1630-1707)是清朝時期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出生於浙江紹興,幼時便顯露出藝術天賦,擅長山水畫和花鳥畫。他曾經拜過徐渭、王時敏等大師為師,並且結交了許多文人墨客。
2、石濤年輕時曾參加過明朝復社活動,並因此多次被捕入獄,但仍然堅持不懈地創作和學習。晚年,石濤定居南京,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譽為「江南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後人喜愛,對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石濤主要創作山水畫和花鳥畫。他的山水畫以自然山水為題材,以筆墨縱橫、構圖新穎、色調清新脫俗而著稱。他的花鳥畫則以梅花最為出名,筆法簡練利落、富有神韻,善於捕捉自然界中萬物的氣質和形態特徵。
❸ 你見過梅花嗎結合這首詩,猜猜墨梅會是什麼樣子
墨梅應該是黑色的花,
而且非常清香。
❹ 梅花簡筆畫圖片
梅(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
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4)梅花黑白圖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
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❺ 國畫梅花是什麼顏色
國畫中梅花的顏來色在不同源時期和不同風格下是不相同的。
按照年代來劃分,唐朝以前的畫目前沒有發現保存至今的,所以畫中使用的顏色無法考究;唐宋的畫風以寫實為主,所以應該很接近梅花本來的色彩;元、明、清文人多崇尚寫意,國畫以黑白為主,那時候講究墨分五彩,其實是用墨的濃淡不同來表現色彩,其實還是黑、灰、白,所以梅花也不例外,現存的如徐渭、八大山人等的作品都是黑白的梅花;到清末由吳昌碩開啟海派濃墨重彩的畫風,梅花又有了接近實際的色彩表現手法,現在可以看到的紅梅、臘梅、白梅都在國畫上有體現。
如果按照風格來劃分,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和寫意。工筆畫講究形象,所以更接近梅花的本來色彩;寫意畫講究意境,追求神似,一般多用黑白來表現梅花的神。當然近代開始濃墨重彩的畫風後,寫意也可以用顏色來表現梅花的真實顏色。
總體來說國畫中梅花的色彩是一直在不斷演變的,不同時期,不同畫風都不一定相同,只能說某個時期哪種佔主導地位。
當然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也許可以了解更多古人的畫風,將來對梅花的顏色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