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豬籠入水盆栽

豬籠入水盆栽

發布時間: 2022-06-09 14:36:34

⑴ 「豬籠進水」是什麼意思

「豬籠進水」意思是財源廣進。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豬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豬也是吉星高照與財富的代表。廣東人常說的「豬籠入水」,意思是財源廣進。因豬籠是空網狀的,將它放進水中,水即湧入籠中。俗話說「水為財」,故「豬籠入水」就是財源滾滾之意。

(1)豬籠入水盆栽擴展閱讀:

在「豬籠進水」這個詞中,「入」並不是「浸入」的意思,而是「裝、盛」的意思。所以「豬籠入水」是指用豬籠來裝水。但是和普通話中的「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同。

雖然竹籃和豬籠都是無法盛水的,但是「豬籠入水」的意思則完全相反。在粵語中,「豬籠入水」用來形容財源廣進,錢怎麼裝也裝不滿的狀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豬籠入水

⑵ 豬籠入水是什麼意思

「豬籠進水」意思是財源廣進。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豬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豬也是吉星高照與財富的代表。廣東人常說的「豬籠入水」,意思是財源廣進。因豬籠是空網狀的,將它放進水中,水即湧入籠中。俗話說「水為財」,故「豬籠入水」就是財源滾滾之意。



「豬籠入水」,這是一句廣東的吉利話。

豬籠是一種用竹篾紮成的籠子,為方便運送豬只而制。因呈網狀,當放到水裡時,四周的水都向豬籠里灌。因為廣東人「以水為財」,所以「豬籠入水」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財路亨通,財富從四方八面滾滾而來。

周潤發經典作品《秋天的童話》中角色叫「船頭尺」,船頭尺是航船時用來丈量水高即「度(讀o)水」的,而廣東話中「度」為借,「水」為財,這個外號就是說他總是借錢。

所以,「豬籠入水」比喻財源廣進。因為豬籠是空網狀的,放水中,水即滾滾而來,而「水」為財意。「豬籠入水」是一句大吉大利的祝願之詞。

⑶ 豬籠進水是什麼意思

「豬籠入水」,這是一句廣東的吉利話,在粵語中水為財,周潤發經典作品《秋天的童話》中角色叫「船頭尺」,船頭尺是航船時用來丈量水高即「度(讀o)水」的,而廣東話中「度」為借,「水」為財,這個外號就是說他總是借錢。
所以,「豬籠進水」,因為豬籠是空的,水即財滾滾而來,是一句大吉大利的問候語。

⑷ 廣東話「豬籠入水」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豬籠入水」是比喻財源廣進的意思。

「豬籠入水」是一句新年祝福語。豬籠是一種用竹篾紮成的籠子,為方便運送豬只而制,因呈網狀,當放到水裡時,四周的水都向豬籠里灌。因為廣東人喜歡「以水為財」,所以「豬籠入水」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財路亨通,財富從四方八面滾滾而來。

(4)豬籠入水盆栽擴展閱讀:

粵語的詞彙分為漢語詞、粵語詞和外來詞。漢語詞:最常用,占詞彙的大部分,如「時間」;

粵語詞:粵語專有詞彙,如「得閑」;外來詞:指由外國語言組成的詞,粵語吸收較多外來詞 ,如粵語日常用語中的「士多」表示英文中的「store」。

同一個字詞,粵語的含義比普通話更廣,詞性更活。粵語慣用單音節詞,但大部分現代漢語為雙音節詞。另外,粵語書面都保留很多古詞、古語。

⑸ 哪些水養的植物生命力強,且可以放在室內。

o(∩_∩)o...

很多呀,像粉蝴蝶(粉色的哦)也是可以泡的呀,我同學還做過仙人球的水養呢,有液體肥料就OK!

o(∩_∩)o...

富貴竹

別名:萬壽竹、距花萬壽竹、開運竹、富貴塔、竹塔、塔竹;拉丁名SpathiphyllumSupreme。

[編輯本段]2【科屬:】

龍舌蘭科(百合科),萬壽竹屬。

[編輯本段]3【種和品種】

金邊富貴竹、銀邊富貴竹。原產:加那群島及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

[編輯本段]4【產地】

富貴竹又名葉仙龍血樹,為百合科龍血樹屬觀葉植物。原產加那群島及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熱帶作物研究所引進於廣東湛江。

富貴竹屬常綠小喬木,莖干直立,株態玲瓏,莖干粗壯,高達2米以上,葉長披針形,葉片濃綠,生長強健,水栽易活。其品種有綠葉、綠葉白邊(稱銀邊)、綠葉黃邊(稱金邊)、綠葉銀心(稱銀心)。綠葉富貴竹又稱萬年竹,其葉片濃綠色,長勢旺,栽培較為廣泛。一般多用於家庭瓶插或盆栽護養,特別是從台灣流傳而來的「塔狀」造型,又名「開運竹」,觀賞價值高,頗受國際市場歡迎。

富貴竹粗生粗長,莖桿挺拔,葉色濃綠,冬夏長青,不論盤栽或剪取莖干瓶插或加工「開運竹」、「彎竹」,均顯得疏挺高潔,莖葉纖秀,柔美優雅,姿態瀟灑,富有竹韻,觀賞價值特高。

富貴竹性喜陰濕高溫,耐陰、耐澇,耐肥力強,抗寒力強;喜半蔭的環境。適宜生長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半泥砂及沖積層粘土中,適宜生長溫度為20—28℃,可耐2—3℃低溫,但冬季要防霜凍。夏秋季高溫多濕季節,對富貴竹生長十分有利,是其生長最佳時期。它對光照要求不嚴,適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曝曬會引起葉片變黃、褪綠、生長慢等現象。所以在大田栽植,應搭1·7—1·8米高的遮陽網蔭棚,以75%遮光率為宜,創造半陰陽、散射光照的環境。尤其是4—9月,要避免強光照直射,曝曬或過乾旱,否則易使葉面粗糙,枯焦,生勢弱,葉片缺乏光澤,降低觀賞價值。在生長季節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並常向葉面噴水或灑水,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遇大雨應排清田間積水,以防倒伏。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霜凍,溫度在10℃以下葉片會泛黃萎落。此時,土壤應乾乾濕濕為宜,但不宜乾旱,也不宜過濕,要減少澆水和停止施肥。

[編輯本段]5【形態特徵及用途:】

常綠亞灌木狀植物。株高1m以上,植株細長,直立上部有分枝。根狀莖橫走,結節狀。葉互生或近對生,紙質,葉長披針形,有明顯3~7條主脈,具短柄,濃綠色。傘形花序有花3~10朵生於葉腋或與上部葉對花,花被6,花冠鍾狀,紫色。漿果近球球,黑色。

富貴竹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可達1.5~2.5米高以上,如作商品、觀賞,栽培高度為80~100厘米為宜,多栽培於園圃中,也有野生,喜陰濕,莖葉肥厚,葉深綠色,主要作觀賞植物。種植富貴竹具有產量高,經濟效益高優勢,目前一般市場價每株可達3~5元以上,每畝可種植1.8~2.5萬株,一年畝產值可達3~5萬元。栽培富貴竹在春季驚蟄開始,12月中下旬可收獲,該品種管理粗放,可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的稻田,坡地栽培。

富貴竹代表意義: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大吉大利

[編輯本段]6【栽培技術:】

一、土地選擇

由於富貴竹是喜陰濕的觀賞植物,為此,要加速其生長,縮短生產周期,創造更佳的經濟效益,就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的水稻田栽培為宜,也可水培.

二、搭建遮陽棚

搭建遮陰棚即是蓋遮陽網,稻田四周用木柱或水泥樁搭架,木柱要求高2.4米,深埋0.4米,若按20平方米用四條木柱(或水泥柱)計,每畝約需木柱30~35條,棚頂面上用鐵線或尼龍繩系緊。然後按每畝10捆塑料遮陽網(寬1.5米/100米55元/捆),蓋好遮陰,再用泥龍繩四周系好即成。

三、精細整地,合理密植

整地時畦面高度為15~20厘米,畦面寬120~150厘米,畦溝25厘米。每畝施30擔腐熟農家肥充分把平後,插植株苗,種植規格以8×5寸或6×5寸種植,每畝可種1.5~2萬株以上,一般種植不要過密,栽植深度以2.5~3.5厘米為好,(即種苗4個節位,插植2個節位即可),保持適當的空間,以便通風透光。

四、科學施肥,加強管理

富貴竹無論在坡地、半旱水田都能生長,為加速其生長,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為此,要抓好:

1、施足基地:插植時,畝施腐熟農家肥30~40擔,撒施15~20公斤(N:P:K=15:15:15)復合肥與農家肥耙均勻,然後插植。

2、適施苗肥:植株種植20天後,開始透發新根,可淋一次糞水30~40擔/畝,30~40天後,視苗的生長情況,追施一次攻苗肥,一般以復合肥為主,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施後培土、當植株長至35~45厘米高時,需要養分也增多,是植株生長始盛階段,因此,此期追肥要重施,畝施復合肥25~30公斤,尿素10~l5公斤為宜,同時可結合噴施根外肥,用新枝素或噴施寶等植物生長素噴施,以促進生長平衡,葉茂莖粗,提高抗逆力。

五、注意排灌及防治蟲害

種植富貴竹要注意雨天排澇,旱天防旱,冷天防霜,如遇旱天,要注意該跑馬水,保持田間畦面濕潤。蓋遮陽網的富貴竹田塊,鱗翅目成蟲較難飛進產卵繁殖,故蟲害也較少,到目前為止,只發現少量鑽心蟲,未發現病害,從3月初栽培到12中下旬收獲,只噴灑2次殺蟲葯劑即可。

六、瓶插水養富貴竹要掌握以下要領

富貴竹11.基部去葉切斜口

入瓶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除去,並用利刀將基部切成斜口,刀口要平滑,以增大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面積。每3-4天,換一次清水,可放入幾塊小木炭防腐,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約15天左右即可長出銀白色須根。

2.換水改加水

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後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來水要先用器皿貯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潔、新鮮,不能用臟水、硬水或混有油質的水,否則容易爛根。

3.及時施肥

水養富貴竹為防止徒長,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內注入幾滴白蘭地酒,加少量營養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時滴入幾滴,即能使葉片保持翠綠(長出根後就不用)。

4.忌風吹

不要將富貴竹擺放在電視機旁或空調機、電風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葉尖及葉緣乾枯。

七、栽培提示:

富貴竹在我國北方4月至10月為生長季節。應保持盆土濕潤,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養護的要遮陰,光照過強會使葉片變黃,放在北向陽台或疏蔭下較好。氣候乾燥時每日向地面及葉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內養護,放南窗前可見陽光處,保持10℃以上可緩慢生長。春季3月至4月換盆換土,培養土可用泥炭土加50%園土配成。盆底先墊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礫做排水層,再加入培養土。栽後保持盆土微濕,待新芽發出後可進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兩年左右要截乾重栽,植株可留5節至6節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養。

綁扎造型的「開運竹」多用水養。平日應放室內明亮處。氣溫較低時7天至10天換水一次,春、秋生長旺季每3天至5天換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復合肥。夏日高溫期水養最好用涼開水,以免爛根或孳生藻類。冬季停肥。嚴寒季節北方無供暖設施的室內水養易受凍害,可於10月上旬用河沙栽植,寒冷時用塑料袋連盆罩住,放室內冷風吹不到的地方,5℃左右可安全越冬。

春季可用培養土盆栽或洗去河沙後水養。養護中如有爛莖、爛根,應及時剔除,並用75%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浸泡根、莖30分鍾,用清水沖洗後繼續水養。如植株已很衰弱,應土栽復壯。

八、繁殖提示:

春季將截下的莖干剪成5厘米至10厘米不帶葉的莖節,或剪取基部分生的帶莖尖的分枝,插於潔凈的粗河沙中,澆透水,用塑料袋罩住,保持基質濕潤,置室內明亮處,25天左右可生根。或將剪下的分枝插入水中,25℃時半月左右可生根。

九、特別提醒:

北方購買富貴竹在春季較好,買回後即進入適宜生長期。冬季有供暖設施的也可在年節前購買。盆栽應挑選葉片濃綠有光澤、金邊條紋鮮亮、無干尖、無脫腳、株高30厘米以下、有3個至6個分枝的健壯植株。水養各種造型的,要選莖干粗細均勻、造型優美、基部及根系無腐爛的植株。特別提醒的是,富貴竹在鹼性土和乾燥的氣候中生長不良,葉尖易乾枯。長期在室內蔭蔽處也生長瘦弱,葉色暗淡無光澤,應予以注意。

富貴竹0【觀賞價值】富貴竹常綠小喬木。富貴竹的美與它的吉祥名字分不開。它具有細長瀟灑的葉子,翠綠的葉色,其莖節表現出貌似竹節的特徵,卻不是真正的竹。中國有"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的祝辭,由於富貴竹莖葉纖秀,柔美優雅,極富竹韻,故而很得人們喜愛。富貴竹管理粗放,病蟲害少,容易栽培,並向征著"大吉大利"。

常見的富貴竹觀賞藝術品有:

⑴開運竹,又叫富貴塔、竹塔、塔竹,其層次錯落有致,造形高貴典雅,節節高升,層層吐綠,形似寶塔;

⑵彎竹,又叫轉運竹,有螺旋型、心型、8字型……等組合,意味著轉來好運;

⑶竹籠,是在培植時人工編織成籠狀,取富貴纏綿,豬籠入水,財源廣進之意;

⑷直枝,多枝紮成一束或散插在花瓶中,造型生動,待各枝頂芽開葉後更顯得生機勃勃,大有節節高升之勢;

⑸千手富貴盤,先將多枝富貴竹有規律地栽於盤中,培植時人工編織,形如千手觀音,如意吉祥;

⑹竹籃,用直枝紮成籃的底盤,並用兩支7字形的彎竹作籃柄,也可加上兩支O形彎竹作裝飾,創造出籃的藝術造型;

⑺花瓶,用直枝紮成,中間留空,用作插花,也可配合選用彎竹作襯托。

<葯用價值>據悉,富貴竹有活血涼表之葯用價值(?待考)。

⑹ 豬年到了,整天聽人說:豬籠入水。但是究竟是豬籠入水還是豬龍入水意思又是什麼呢

「豬籠入水」與「豬龍入水」兩者都有。

★「豬籠入水」--吉祥語,這是香港俗語,意喻在新的一年,財富像水源源湧入,大家都發財。粵人視「水」為財,「豬籠入水」者,八方進財是也。金狗旺財辭舊歲豬籠入水迎新春。 豬籠渾身是孔,一放進水中,到處都進水。民間有「以水為財」的說法,所以用「豬籠入水」來比喻錢來得又多又快!

豬雖然全身都可吃可用,可是除了吃用之外,和豬沾上邊的字眼,都不是挺好的。比如說龍吧,龍是帝皇,可是豬龍呢?卻是豬身龍首,無所作為,只會作亂。 有人用豬龍二字,來指唐朝的安祿山。唯一比較好的,恐怕還是廣東人用的豬籠入水,比喻為財源滾滾。

在民俗文化中,「福」就是吉祥,民間有福、祿、壽、喜、財「五福」之說。吉祥語是約定俗成之祈福詞語,而吉祥物則是人依事物自身之屬性或特徵,賦於祈福意義之物件。吉祥語和吉祥物,一為語言,一為物質,然兩者間關聯密切,相伴而生:吉祥語內含吉祥物,吉祥物物化吉祥語。如吉祥語「龜鶴延年」與吉祥物龜和鶴,再如吉祥語「新年大吉」與吉祥物年桔。

由吉祥語「豬籠入水」衍生之吉祥物———豬籠草盆栽植物http://zjphoto.yinsha.com/topic.php?id=2006121019393587
由吉祥語「豬籠入水」衍生之吉祥物———豬籠裝礦泉水
http://www.qyrb.com/20051211/mjyp/200503120049.asp

★「豬龍入水」豬籠,裝豬的籠子,用竹編成,有許多網洞。當豬籠被扔進水裡,水就從各個網洞流入。水,為財之象徵,寓意新年財源廣進。「豬龍入水」,取龍而非籠,龍象徵中國,寓意中國在豬年財源滾滾來,國富強盛。

⑺ 豬籠草可以給乾旱地區人們帶來什麼幫助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豬籠草葉的構造復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須。卷須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泌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豬籠草屬植物共有野生種約170種,中國廣東地區僅產一種,另外有園藝種超過1000種。 豬籠草雖然在廣東的三嶺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引進中國豬籠草的優良品種才主要用於花卉展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豬籠草

外文名
Pitcher Plant

別名
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豬仔籠、雷公壺

拉丁學名
Nepenthes sp.


植物界

展開全部
植物學史
學名來由
1753年林奈的《植物種志》中的豬籠草屬部分
1753年林奈的《植物種志》中的豬籠草屬部分
豬籠草屬的學名首次見於1737年卡羅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著作《克利福特園(hortus cliffortianus)》中。它來自了荷馬的《奧德賽(Odyssey)》中的一段話。其中,埃及女王給了海倫一瓶名為「Nepenthes pharmakon」的葯水。而「Nepenthe」的意思為「沒有悲傷」(「Ne」表示沒有,「penthos」表示悲傷),在希臘神話中,「Nepenthe」是一種可以讓人遺忘所有悲傷的葯物。林奈說到:

「如果這不是海倫的『忘悲水』,那它將是所有植物學家的。若在長途跋涉後發現這種美妙的植物,定會為之嘆服,所有的不快都會忘記,並感嘆大自然怎麼會如此的神奇。(翻譯自哈里·維奇(Harry Veitch)的拉丁文著作)」

豬籠草
豬籠草
林奈描述的豬籠草是來自斯里蘭卡的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正式的公布了對豬籠草屬的命名。從那時起「Nepenthes」便成為了豬籠草屬的正式名稱。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也作為了豬籠草屬的模式種。

研究歷史
豬籠草[植物]
豬籠草[植物]
關於豬籠草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7世紀。1658年,法國殖民總督艾蒂安·德·弗拉古(Etienne de Flacourt)在他的開創性著作《馬達加斯加島的歷史(Histoire de la Gra nde Isle de Madagascar)》中,對豬籠草進行了第一次描述,他寫道:「這種植物高約3英尺,葉片長約7英寸,在葉片的末端有一個類似果實或花朵一樣的帶蓋的花瓶狀結構。這些籠子有黃色的也有紅色的,黃色的較大型。這個國家的人都不會去摘這些籠子。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摘它們,那麼幾天內都不會下雨了。而我和其他的法國人摘了這些籠子後也應驗了他們的說法,果真沒有下雨。雨後這些籠子里都會裝滿雨水)。」

1696年普拉肯內特繪出的滴液豬籠草插圖
1696年普拉肯內特繪出的滴液豬籠草插圖
接著弗拉古就以當地俗名將其命名為「Amramatico」,一個世紀之後,這個物種被正式命名為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之後,在斯里蘭卡發現了第二種豬籠草——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1677年,巴塞林那斯(Bartholinus)簡要的描述了一種名為「Miranda herba(在拉丁語中意為「奇妙的葯草」)」的植物。三年之後,荷蘭商人雅各布·布雷尼(Jacob Breyne)以當地俗名將其命名為「Banra zingalensium」。隨後「Banra」便成為了之後對於豬籠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林奈(Linnaeus)創建了豬籠草屬(Nepenthes)。1683年,瑞典醫生H·N·格林(H. N. Grimm)再次描述 了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格林將其稱為「奇異的水滴」或「神奇的蒸餾植物」。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豬籠草。三年後,1686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John Ray)援引格林的話說:「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氣升騰並凝結在植株上,水滴隨著莖和葉流入了籠內。)」(這種觀點並不是正確的,是早期學者對於豬籠草捕蟲籠中液體來源的一種猜測)

最早一幅豬籠草的插圖出現於倫納德·普拉肯內特(Leonard Plukenet)1696年出版的的《植物學大全(Almagestum Botanicum)》中。在其中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被取名為「Utricaria vegetabilis zeylanensium」。大約是同一時間,德國植物學家格奧爾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在馬來群島發現了兩種新的豬籠草。郎弗安斯給其中的一個命名為「大啤酒杯草」,另一種命名為「白色大啤酒草」。這兩種豬籠草即是豬籠草屬中的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和大豬籠草(N. maxima)。郎弗安斯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是他構建了安汶島(Ambon Island)的植物目錄並收集了共6冊的安汶植物標本集。但這些文獻在他去世後才得以出版。郎弗安斯一生命運多舛,多次與發表豬籠草屬的描述失之交臂。1670年郎弗安斯只完成的了部分的手稿。在他的職員和藝術家的幫助下,1687年,他的論文已接近完成。但一場大火中卻將大部分的插圖燒毀了。1690年,他和他的助手重新完成了論文。但不幸的是,兩年後,運載著他的稿件的荷蘭輪船遭到了法國輪船的襲擊而被擊沉了。幸運的是在總督約翰內斯·坎普斯(Johannes Camphuijs)那裡保留了一份副本,使得他們的工作可以重新開始。1696年,郎弗安斯終於帶著他的著作來到了荷蘭。但即使是這樣,由於各種原因他的著作仍沒有被發表。直至他死後的第39年——1741年,他的著作才得以發表。但這個時候,林奈早已發表了他的著作並將豬籠草屬定名為「Nepenthes」。

1747年郎弗安斯的植物標本集中的豬籠草插圖
1747年郎弗安斯的植物標本集中的豬籠草插圖
1737年在巴曼的專著中滴液豬籠草的插圖
1737年在巴曼的專著中滴液豬籠草的插圖

在1737年約翰內斯·巴曼(Johannes Burmann)的著作中有一幅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的插圖。巴曼將其稱之為「Banra zeylanica」。

下一次關於豬籠草的描述是葡萄牙牧師約翰·德·洛雷羅(Joao de Loureiro)於1790年描述了來自越南的一種名為「Phyllamphora mirabilis」的植物,意為「奇異的壇狀的植物」。盡管洛雷羅在越南生活了35年,但依他的描述來看,他並沒有親眼見過活著的豬籠草。在他著作中寫道:「…葉片末端是一根很長的籠蔓,中間會有幾個圈,下面掛著的籠子為橢圓形或鍋腹形。籠口邊緣是有一圈光滑的唇,唇的上方是一個同等大小的籠蓋。籠蓋可隨意的開合以接受和儲存雨水…(翻譯自法文書籍《婆羅洲的豬籠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這種植物最終於1916年,由喬治·克拉里奇·德魯斯(George Claridge Druce)歸入豬籠草屬。

1797年,洛雷羅關於豬籠草的籠蓋可以自由開合的錯誤描述又被吉恩·路易斯·瑪麗·波萊特(Jean Louis Marie Poiret)重復使用。波萊特描述的四種豬籠草中的兩種是當時已知的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和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而另外兩種豬籠草實際上並不出現於印度,但卻仍被為稱為「印度的豬籠草」。在喬治-巴普蒂斯特·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植物分類學網路全書(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 Botanique)》中,波萊特這樣寫道:「籠子是空心的,常常充滿了細滑、清澈的液體。在白天蓋子常開著,並會失去其中一半以上的液體。在夜晚蓋子會關閉,其中的液體也會恢復如初。第二天蓋子會再次打開。(翻譯自法文書籍《婆羅洲的豬籠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引種發展
1872年《園丁紀事》中豬籠草苗圃的插圖
1872年《園丁紀事》中豬籠草苗圃的插圖
隨著新種豬籠草的不斷發現和約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在 1789年首次將豬籠草引種到歐洲。19世紀,全世界的學者對豬籠草的興趣不斷的增加,並在19世紀80年代達到了高潮,被稱為「豬籠草的黃金年代」。然而,人們對豬籠草的興趣在20世紀早期開始萎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乎無人問津。這也導致了在1940年至1966年之間,沒有任何的新種豬籠草被發現。而在全球范圍內對於豬籠草種植和研究的復興要歸功於日本植物學家倉田重夫(Shigeo Kurata)。他在20世紀60年至70年代做了大量關於豬籠草的研究,使得人們再次注意到這種特殊的植物。

1789年,豬籠草首次被引種到英國,然後在歐洲主要植物園內栽培觀賞。1882年育成了第一種人工雜交種豬籠草——緋紅豬籠草(N. coccinea)。1911年又選育了庫氏豬籠草(N. courtii)。到了20世紀中葉,豬籠草的育種、繁殖和生產開始產業化,並進入家庭觀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成立了國際食蟲植物協會。

豬籠草在湛江的三嶺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應用於中葯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後,各種豬籠草優良品種不斷從國外引進。可見於普通花卉市場中的有紅瓶豬籠草(N. ×Ventrata)、米蘭達豬籠草(N. ×Miranda)、戴瑞安娜豬籠草(N. ×Dyeriana)等。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虎克豬籠草(N. ×Hookeriana)、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等形態更奇特的也開始陸續出現。

⑻ 怎樣樣豬籠草

盆栽豬籠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豬籠草的營養除通過葉籠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補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須遮蔭,防止強光直射下,灼傷葉片。秋冬季應放陽光充足處,有利於葉籠的生長發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長時進行換盆。

注意,一定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
生物學特性:
拉丁名: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
豬籠草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須,末端有一小葉籠,葉籠小瓶
狀,瓶口邊緣厚,上有上蓋,成長時蓋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的斑點
和條紋。雌雄異株,總狀花序。

豬籠草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
豬籠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繁殖與栽培:
更詳盡的種植書面資料我們會隨種子發送,常用扦插和壓條繁殖。

扦插繁殖:在5~6月進行。選取健壯枝條,剪取一葉帶一段莖節為插穗,葉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將插穗基部包紮,放進盛水苔和盆底墊小卵石的盆內,並用塑料大口袋連盆和插穗包起來,保持100%空氣濕度。插後保持30℃高溫,約20~25天可生根.

壓條繁殖:在生長期於葉腋的下部割傷,用苔蘚包紮,待生根後剪取盆栽。
播種繁殖:在原產地通過人工授粉,提高豬籠草的結實率。采種後立即播種,盆內基質用水苔,種子播在水苔上,經常澆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蓋。發芽適溫為27~30℃,播後30~40天發芽。

盆栽豬籠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豬籠草的營養除通過葉籠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補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須遮蔭,防止強光直射下,灼傷葉片。秋冬季應放陽光充足處,有利於葉籠的生長發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長時進行換盆。

病蟲害防治:
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葉斑病用5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介殼蟲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利用法:
豬籠草美麗的葉籠特別誘人,是目前食蟲植物中最受人喜愛的種類。常用於盆栽或吊盆觀賞,點綴客室花架、陽台和窗檯,懸掛小庭園樹下和走廊旁,十分優雅別致。

⑼ 豬籠草的內容:怎麼吃蟲子、長什麼樣、豬籠草的特點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於樹木或者沿地面而生。葉一般為長橢圓形,末端有籠蔓,以便於攀援。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並帶有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一般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
,雌雄異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其觀賞性無法與捕蟲籠相比。果為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屬植物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長。葉的構造復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須。卷須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豬籠草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豬籠草,為豬籠草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捕籠
豬籠草在捕食圖冊
種植豬籠草的主要目的是觀賞其奇特的捕蟲器官——捕蟲籠。豬籠草的捕蟲籠發育自籠蔓的末端。當一片新的葉片生長出來時,在籠蔓的末端便已帶有一個捕蟲籠的雛形。在初期,這個雛形的表面復有一層毛被,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脫落。捕蟲籠的雛形一開始是黃褐色,扁平的,長到1~2cm時,漸漸轉為綠色或紅色,並開始膨脹。在籠蓋打開前,捕蟲籠上就已出現了其特有的顏色、花紋和斑點。籠蓋打開後,籠口處的唇會繼續發育,變寬變大,並會向外或向內翻卷。同時唇開始呈現色彩,某些瓶子的唇上會帶有不同顏色的條紋。此時的捕蟲籠已成熟,約幾天後即可觀察到有昆蟲落入其中。
豬籠草的每一張葉片都只能產生一個捕蟲籠,若捕蟲籠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損壞了,原來的葉片並不會再長出新的捕蟲籠,只有新的葉片才會長出新的捕蟲籠。
豬籠草的捕蟲籠由籠身,籠蓋組成。籠身具有籠口、唇、翼、消化腺、蠟質區等結構,籠蓋具有蜜腺、蓋龍骨等結構。此外,部分豬籠草的捕蟲籠還具有附屬物。籠蔓尾出現於籠身與籠蓋的銜接處。同時,同一種豬籠草的捕蟲籠會長出兩種不同形態的捕蟲籠。
為此常會造成分類上的麻煩,使人誤以為是兩種不同的豬籠草。
豬籠草精彩圖冊圖冊
在東南亞地區,當地人會將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的捕蟲籠作為容器烹調「豬籠草飯」。他們將米、肉等食材塞入捕蟲籠中進鍋蒸熟。「豬籠草飯」的做法類似粽子,是一種當特色食品,很具有東南亞風味。
捕蟲籠的兩種形態
除了風鈴豬籠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豬籠草會產生兩種形態的捕蟲籠。這種差異有時會非常的巨大,如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籠和下位籠。靠近地表的節間距未增大的莖會產生下位籠(lower pitcher),而上部節間距已增大的莖會產生上位籠(upper pitcher)。下位籠外形較胖、較圓且較大。上位籠則較長、較細、偏向於漏斗狀。大部分豬籠草的上位籠的顏色都比其下位籠來得淺,且花紋少。下位籠和上位籠的顯著差異是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類型的昆蟲而准備的。如果有些籠子的形態處於下位籠和上位籠的中間型,則稱之為「中位籠」。
籠身
有些豬籠草的籠子最大可高達50厘米,寬達25厘米,大小相當於一個10 L的家用水桶。籠身可為綠色、橙色、紅色等顏色,部分會具有塊狀或帶狀的斑點,顏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這些斑點在某些豬籠草身上有特別的作用。如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和克洛斯豬籠草(N. klossii)的上位籠具有白斑,使得陽光可以照入捕蟲籠內。這樣從捕蟲籠的內部看,唇和籠蓋的部分就會顯得很黑暗,而籠身上的白斑就會顯得很明亮,飛蟲在捕蟲籠中就會誤以為白斑處是出口而困在捕蟲籠內,最終筋疲力盡落入消化液中。
豬籠草的籠蓋圖冊
籠蓋
籠口的上部長有籠蓋,可防止雨水進入籠中,避免減低籠中的酸性液體,並可阻擋上部射入的光線,以迷惑落入籠中的昆蟲使其找不到出口。
也有個別的豬籠草的籠蓋較特殊。如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其籠蓋窄長並外翻,使之能夠收集來自上方的落葉。
很多人以為昆蟲落入捕蟲籠後籠蓋會關閉,實際上豬籠草並不會如此。豬籠草的籠蓋與籠身的連接是固定的,不可活動的。
所以在有昆蟲落入捕蟲籠後,豬籠草不會出現如此迅速的應激反應。這類反應只出現在已知的捕蠅草、茅膏菜和狸藻上。
籠口
豬籠草的籠口為捕蟲籠的開口。籠口可分為平行籠口和傾斜籠口兩種。具有平行籠口的豬籠草當捕蟲籠發育完全後,其籠口恰好與地面水平;而具有傾斜籠口的豬籠草當捕蟲籠發育完全後,其籠口傾斜。但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的上位籠較特殊,其籠口幾乎是與地面垂直的。

唇是籠口處的特化結構,在捕蟲籠的籠蓋打開後才逐漸發育成熟。唇常常是整個捕蟲籠中最艷麗的部分,為紅色、紫色、黃色等,有些會帶有黃色、紅色的橫條紋。唇還會分泌蜜液,使得它相當的濕滑。它的形狀和顏色類似花朵且還具有蜜液,因此它作為吸引昆蟲的重要結構之一。
捕蟲籠的唇外翻或內翻,外緣常為波浪形。在唇上有一條條橫向平行的光滑的楞,稱之為唇肋,其延伸至唇內緣的末端會成為尖狀結構,稱之為唇齒。當昆蟲滑落時,唇可起到引導其落入籠中的作用。
豬籠草的翼圖冊
在大多數豬籠草的唇在靠近籠蓋銜接處的一段距離的地方都會突然的向上拉長收縮,形成「⊥」狀的結構,稱之為唇頸。在唇頸處,左右的唇平行向上,幾乎貼合在一起。同時,大部分的唇頸會略微
的向前傾斜。
籠翼
在捕蟲籠的前部常會有兩條平行的籠翼(wing)自瓶口向下延伸匯集於籠底,籠翼上還會有許多須狀的結構,稱之為翼須。籠翼的功能也許是為了方便地面的昆蟲爬到籠口處。
所以,對於多捕食飛蟲的上位籠,它的籠翼通常是退化或缺失的,某些品種會退化為一對隆起。
消化腺與蠟質區
豬籠草的蜜腺圖冊
在捕蟲籠的內表面通常具有消化腺和蠟質區。消化腺存在於捕蟲籠內表面的下部。消化腺會分泌消化液,所以捕蟲籠中常常存在著液體。這些消化液的作用是淹死落入捕蟲籠中的昆蟲並消化它。此外,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疑惑豬籠草(N. bia)
和杏黃豬籠草(N. flava)的消化液很特殊,它們的黏度極高,並會復蓋在捕蟲籠的內表面上。
這使得捕蟲籠既可作為籠狀的陷阱捕捉獵物,又可以粘性極大的捕蟲籠內壁黏住過往的飛蟲。
蠟質區存在於捕蟲籠內表面的上部。光滑的蠟質區會阻止落入捕蟲籠內的昆蟲爬出。
豬籠草的捕蟲籠中的消化液常會因移栽而流失或被雨水稀釋,但這並不影響植株的健康。在適宜的環境下,豬籠草很快就會產生出新的消化液。因此向無消化液的捕蟲籠中加水是沒有意義的。
蜜腺
大多數豬籠草籠蓋的下表面具有大量的蜜腺,它們會分泌出蜜液吸引昆蟲覓食。然而這些蜜液有麻醉的作用,會使昆蟲麻痹而落入籠內。此外勞氏豬籠草(N. lowii)的籠蓋下表面還會分泌出白色的塊狀物引誘樹鼩取食。
附屬物
豬籠草的附屬物圖冊
在一些豬籠草的籠蓋上會有一些特徵性的結構。比如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的籠蓋下表面基部具有兩個齒狀的結構
;勞氏豬籠草(N.lowii)和鞍型豬籠草(N. ephippiata)的籠蓋下具有肉質長毛
;小舌豬籠草(N. lingulata)的籠蓋下具有一根細長的棒狀物
;暗色豬籠草(N. fusca)的籠蓋下有一個微小的凸起等。
籠蓋骨
在斑豹豬籠草(N. burbidgeae)等部分豬籠草的籠蓋下部會有一根凸出的梁狀物——籠蓋骨,它起到了支撐的作用。
籠蔓尾
籠蔓尾(spur)是大部分豬籠草捕蟲籠的蓋子基部的後方的一根柔軟棒狀物,偶爾分叉,長度約1 cm。它是捕蟲籠的雛形發育膨大後遺留下來的籠蔓末端,是形態學上整個葉片的真正末端。
籠肩
籠肩是部分豬籠草的籠身的中部具有的一圈環狀的隆起。通常下位籠的籠肩較靠上,而上位籠的籠肩較靠下。
草葉
豬籠草的毛被圖冊
葉片
豬籠草的葉片,在形態學上實際是葉柄;而其形態學上真正的葉片,是其末端形成的瓶狀捕蟲籠。所以豬籠草的葉片是一種典型的變態葉。平時提到的葉片豬籠草的葉片均指其形態學上的葉柄。
豬籠草的葉片形狀通常呈橢圓形至披針形,部分為盾形,長10~25 cm,寬4~8 cm。中脈的兩側具有若干根縱脈,部分豬籠草還具有明顯的羽狀脈。在植株的幼年時期,其葉片的分布方式近似輪生,整體呈蓮座狀;成年後的其葉片轉為互生。其葉片通常呈鮮綠色或黃綠色。葉片的質感又可分為紙質和臘質;紙質的葉柄有時候還會復上一層毛被,臘質的葉柄則不具有毛被。
葉柄
平時提到的豬籠草的葉柄是指其形態學上的葉柄與莖銜接處的管狀縮小處。
籠蔓
奇異豬籠草的籠蔓圈圖冊
葉片中部有一條粗大的葉脈通過,中脈最後穿出葉片後則成為籠蔓(tendril)。上位籠的籠蔓比較長,同時會纏繞攀附其他物體,使得莖可以得到支撐而向高處生長。類似於葡萄和綠豆的一種起攀爬支撐作用的變態葉。若是其沒有攀附到任何物體,它仍會自行繞一或幾圈,直徑為1~2 cm,稱之為籠蔓圈(tendril loop)。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的捕蟲籠。
引路蜜腺
在葉片兩面和莖上都均勻的分布著引路蜜腺。正如其名,這些蜜腺分泌的蜜液起到了為昆蟲帶路的作用,特別是螞蟻這種爬行類的昆蟲。昆蟲沿著這些蜜腺的引導就會不知不覺的來到籠口,最終落入籠內。其分布於植株的葉片、葉莖和捕蟲籠上。
草莖
莖部
豬籠草為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其莖較粗,通常直徑為1 cm。有些種的會更粗,如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成年後其莖的長度可達10~30 m。
豬籠草可攀附旁邊的灌木或喬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長,或作為一種附生植物附生於樹幹上。
芽點
豬籠草的莖上,在每一個葉柄的腋處都會含有一個芽點,呈現一個並不發育小突起。這是因為植株的頂芽具有頂端優勢(apical dominance),會抑制其下端側芽的發育。如果因為意外的損傷或是人為的修剪,使豬籠草失去頂芽,則最靠近頂芽的側芽就會開始發育、生長。若上部的側芽發育得夠大,則下部還未發育的側芽便會再次受到抑制,停止發育。這整個過程受生長素濃度的調控。
二齒豬籠草的莖部圖冊
節間距
豬籠草的莖會因其處於不同階段而表現出不一樣的形態。在豬籠草植株的幼年蓮座狀時期間,莖只能產生下位籠,且其節間距很短,上下的葉片幾乎貼著一起。一段時間後,原先只產生下位籠的莖會轉變為生長上位籠。這種由下位籠至上位籠的變化會在莖上有所表現,其節間距會突然增大。節間距的增大是突然迅速的,會使得植株的高度在很短一段時間內大大的增加。這樣就能使莖能夠觸及更遠的地方,有助於植株向上生長,穿過上方茂密的植被。此時也標志著豬籠草的成年,有能力長出花序了。節間距如此突然的增加,使得植株可以一直向上攀附生長,其目的是使得豬籠草的花序能在高處開放,這有利於花的授粉和種子的傳播。花謝之後,莖還能繼續向上生長;有開過花的莖,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都可以繼續開花。
部分種植者的經驗發現,豬籠草的莖所生長出的捕蟲籠的下位籠至上位籠的形態上的變化是不可逆的,即是已轉變為生長上位籠的莖不能再長出下位籠。即使是扦插之後的上位籠莖也只能長出上位籠,但生長上位籠莖的側枝卻可以長出下位籠。
側枝
成年豬籠草的基部會產生側枝。由於這時的豬籠草已長得很高大,累積很多養分。因此基部長出來的側枝會很快地產生巨大的葉片及下位籠。再過幾年,這個產生下位籠的側枝也開始長出上位籠,如此而不斷周而復始。最後,一株豬籠草會長成一大叢。生長多年的豬籠草其主幹會相當粗,而且在近土表的主幹上會產生十幾根側枝,所以整個豬籠草可以長得十分巨大,可長出數百片葉片和上百個捕蟲籠。
在園藝上,可能會因為人為的修剪,使得豬籠草無法長得巨大,而且因為栽培時間不夠久,也只產生下位籠,也無法開花。
草根
豬籠草的根為須根,黑色,質脆易折斷,量少。相對於其他植物來說豬籠草的根系相當的不發達。
花序
豬籠草的花序圖冊
豬籠草是雌雄異體植物,因此必須在兩株不同性別的植株間才能授粉結籽。在野外,雄性的豬籠草數量約占總數的70%,雌性則為30%。由於豬籠草生長在低緯度的地區,這里沒有明顯的四季。但有干濕兩季節之分,豬籠草的開花時間一般在旱季快結束的時候,種子成熟後恰好到達雨季,而有助於種子萌發。
豬籠草的花序屬於無限花序中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由莖的頂部抽出一根約20~40厘米長的花軸,上面著生許多近乎等長的小花梗,每個小花梗帶一至多朵小花。花朵的數量可能從十數朵到上百朵。花開的次序由底部開始,終止於最頂端的花。
這些小花不具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結構實際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葯上復蓋著一層黃色的花粉;雌花則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頭是綠色的,並帶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豬籠草通常藉由風來傳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也會分泌花蜜,吸引昆蟲前來幫助其授粉。當雌花授粉後,其子房便開始膨大,轉成褐色;當果實成熟後,會裂開,釋出數百粒微細的種子。豬籠草的花並沒有什麼觀賞價值,花朵小且平淡,只有少數品種的花較為鮮艷。此外,豬籠草的花晚上會散發出不太好聞的味道,白天則略有香味。
http://ke..com/link?url=syTsLunZ4QXsANZmnvzY9Bh-tbTo_XWWd_ds9pXjPS1qi8DjpAJG2sbukRd9Ug_2wEp7TTy6PbfB213uFu7ad5-qki0BQqh2HolXUvSh93Hko8D-kALgDbbMgDxf7nVd

⑽ 有哪位高手知道豬籠入水草怎麼養....下一年還會結果嗎

1樓 第一:豬籠草喜歡濕度較大和光線明亮的環境,如果您的環境過於乾燥或過於通風可能豬籠草會不容易結籠。
第二:豬籠草要每天澆水,不要讓介質太干,不建議您用「腰水」的方式,因為腰水介質容易腐爛而變得不透氣。
第三:不要讓豬籠草的籠子幹掉,如果籠子里的消化液幹了你可以灌一些水進去,水位到籠子的三分之一就好了,籠子里有水時籠子較不容易枯掉。
第四:如果天氣很熱,最好晚上給它噴水降溫,日夜溫差大一些似乎對豬籠草的生長挺有利。
第五:不要經常地給你的豬籠草換環境,既使你現在的環境不是非常理想,只要耐心得地等它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後還是會結籠不斷的。
第六:你可以隔兩三星期給豬籠草噴一次葉肥,但不要將固態肥放進盆子里

熱點內容
雁塔區花藝 發布:2025-08-29 06:29:08 瀏覽:358
朝鮮牡丹蝦 發布:2025-08-29 06:28:29 瀏覽:247
長春西蘭花 發布:2025-08-29 06:19:03 瀏覽:652
酒店情人節菜式 發布:2025-08-29 06:12:39 瀏覽:197
七夕粉絲 發布:2025-08-29 06:00:04 瀏覽:501
中山櫻花里 發布:2025-08-29 05:59:58 瀏覽:30
石指甲花語 發布:2025-08-29 05:57:49 瀏覽:796
如何畫一朵牡丹花 發布:2025-08-29 05:53:38 瀏覽:603
夢見種盆栽 發布:2025-08-29 05:27:00 瀏覽:938
贊美紫櫻花 發布:2025-08-29 05:19:43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