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盆栽
❶ 教師節學生送什麼最好
1、自己動手:愛心昨天女兒回家走到身後問我: 「教師節我送什麼禮物給老師好呀?」。我問女兒:「你有什麼好主意么?」,女兒說:「我想做愛心形狀的點心送老師,上課累了餓了可以吃點」。我立刻朝女兒豎起大拇指:good idea!
除了做點心,孩子們還可以做手工,上面寫上自己對老師的感激,或寫上自己會更加努力報答老師之類的話,這種心貼心的禮物雖然小,但老師們肯定都喜歡。
2、買小禮物:貼心如果是女老師,根據老師的年齡可以買個頭花,圍巾之類的禮物;如果是男老師根據喜好買桶羽毛球,表鏈,金嗓子喉寶等,當然也可以買幾只鮮花,特別提醒的是包裝好後一定要寫幾句感激老師的話。總之是那種價格不貴,而且老師能用得上的那種,買了不適應的東西只能讓老師放到抽屜里,這種貼心的禮物選擇會讓老師感到孩子很在乎細心。
3、全班合作:溫馨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協作努力,我就是說說我的一做法吧,權當拋磚引玉。在一年級,我們幾個家長在群里商量教師節那天老師走進教師後全班同學一起自創感恩歌曲(其實就是修改歌詞),同時集體唱給老師聽。讓每個同學都積極的參與到裡面來,統一編排,商量出一個愛心或者老師生日數字形狀的隊形,或者其他能表達愛意與感恩的隊列都可以。到教師節這天,由班長去和老師溝通,說請老師在教室去,有禮物送。然後老師肯定很樂意,等到班級後,全體整好隊形,對老師唱歌以表示對老師的祝福。據孩子回來說,那天老師一會笑一會哭,場面很感人。
4、孩子的微笑和進步:其實教師節就那一天,在日常老師們每天都很辛苦,他們希望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進步,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肯定和回報。我們除了在教師節那天讓孩子知道這個節日要懂得感恩外,我們更多需要和老師一起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孩子知道進步和微笑、對老師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對老師的最好禮物。
❷ 用來裝飾房間的小裝飾品有哪些
小盆栽,放在窗檯和書桌上。
小玩偶,放在玻璃櫃和床頭上。
動物小靠背,放專在沙屬發,椅子上。
彩紙小星星、千紙鶴等,可以懸掛在門窗和燈具上。
風鈴可以安裝在門口。
小相框,可以放進家人的照片,放在書桌上。
小花瓶,放在餐桌上。
小刺球花,放在電腦桌上。
小布絨玩具,放在床頭上。
小八音盒,放在梳妝台上。
小剪紙,小動物即時貼,可以貼在兒童房間的門上。
❸ 如果想修身養性的話,該選擇什麼盆栽比較適合就是看到它就會心情比較好,然後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耐心的
可以考慮一下吊蘭
❹ 常春藤與花 馬蒂斯
常春藤,是一種很頑強的植物,無論什麼時候,它都是綠的;花,它也是經久不衰的版。這兩者結權合在一起,就是《常春藤與花》。《常春藤與花》是法國著名畫家馬蒂斯的一幅剪紙作品。這幅作品分為九塊,用大大小小的綠、藍、紅色紙片拼貼而成。這幅作品的背景是橘色的,好像是一縷陽光照在綠葉、紅花之間,襯托出了常春藤和花的鮮明顏色,也表明了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永遠像常春藤和花一樣。
❺ 藍莓開花時期種在地下需要剪紙嗎
藍莓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水果,用花盆也能栽種,我在市場上看到它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為何我們不嘗試自己栽種一些,它還是比較容易養護的,養在陽台上就能結果,春秋有芬芳的花朵,之後還能收獲飽滿的果子。
1.養護的位置
養護藍莓最常見的就是白粉病了,這種真菌性的病害容易導致葉子變成褐色,嚴重會導致藍莓掛掉,處理不當會讓藍莓產量減少。
❻ 誰知道春節的諺語和一些剪紙和春節的資料
肉包子打狗:白扔東西(比喻徒然付出代價,沒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春去無回
三伏天的狗:上氣不按下氣
司狗的:軟的欺負硬的怕
堂屋裡掛狗皮:那是什麼話(畫)
偷嘴的狗:見人就逃(比喻做了醜事,見不得人)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了眼的癩皮狗:碰著啥咬啥
要飯的打狗:窮橫
野地里遇瘋狗:難近身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❼ 如何剪盆栽 幼兒手工剪紙盆栽教程分享
上網搜張符合你要求的剪紙圖片,然後照著做(先描圖,再下剪)就可以了。
❽ 月季紅龍適合盆栽嗎應該如何養護呢
紅龍沙寶石月花又名紅龍沙寶石,是由法國玫瑰蘭花月花培育而成的品種。它有極好的花朵,巨大的花朵,鮮艷的紅色,非常喜慶。那麼,紅龍沙寶石月光花是否適合盆栽?
第四、冬季低溫春化
紅色龍沙寶石是藤蔓月季的一種,為了在春天開花,藤蔓月季需要在冬季低溫下春化。因此,我們必須在冬季將盆栽紅龍放在室外進行低溫處理,以使其在春季開花更多。
❾ 垂葉榕什麼時候剪紙 垂葉榕長的太高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剪枝好
垂葉榕怎麼養
選/換盆:花盆的尺寸一般是根據垂葉榕苗的大小而定。想要獲得良好的株型,一盆宜栽鍾3株苗。為了補充養分,垂葉榕需要1∼3年換一次盆,小型盆栽可以每年4月換一次盆,大型的2∼3年換一次。春季換盆時,在盆底加墊1/4的腐熟堆肥(如干豬糞),然後加上新的盆土。換盆的同時最好修剪一下,促使分枝。
土壤:垂葉榕宜在擁有腐殖質的酸性混合土中生長,可以是同比例的堆肥和泥炭土的混合,適當加點基肥,也可以是1/2的園土、1/2的腐葉土加一點粗沙混合配成。
溫度:垂葉榕喜歡高溫環境,最佳生長溫度22∼30℃,不耐寒為了防止凍害,越冬階段溫度不宜在5℃以下。
光照:垂葉榕喜光,一般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但不可接受強光直射,花葉品種更加不行。接受足夠陽光的垂葉榕葉肉肥厚且有光澤;缺乏光照的植株生長不旺,節間伸長,葉片垂軟。
水分:垂葉榕喜歡濕度高的環境,忌乾燥。盛夏生長期需勤澆水保濕,向葉面和空氣頻繁噴水,讓垂葉榕更好地生長,增加葉片的光澤。冬季為防止爛根,見干再澆。
施肥:垂葉榕在生長期施肥宜每2個星期施一次液肥,主要是氮肥,可適當配合施少量的鉀肥。
病蟲害:垂葉榕易患葉斑病和黑霉病,可以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者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蟲害方面,垂葉榕易受介殼蟲、紅蜘蛛的侵害,可通過噴灑40%三氯殺蜻醇乳劑1000∼1500倍液或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防治。
❿ 麒麟的由來
麒麟簡介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並居四靈之首位。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相關記載
漢許慎《說文解字》十:"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雲:"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按何法《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許雲仁獸,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簡曰麟,咸以為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相關風俗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於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麼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後妃的象徵。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公元1419年,鄭和帶著馬林國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於長頸鹿長相極像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國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認定,馬林國國王所贈長頸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1、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
2、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
3、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
4、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
5、麒麟與鳳凰一樣,乃有雌雄,麒乃雄。麟為雌,麋身、牛尾、魚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頭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採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7、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8、麒麟或許就是長頸鹿?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回國後,帶回非洲地區的長頸鹿,當時明朝人沒有見過這種只有在熱帶草原才出產的大型動物,以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說的麒麟是長頸鹿一說!
9、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狀如同一匹長了角的馬。在《舊約全書》中獨角獸作為一種希伯來傳說中的動物曾被頻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很多人都看過,裡面有一個青銅戰士,長得和天馬星座的守護戰士星矢差不多,鎧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獨角獸星座。
10、麒麟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一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徵,取材於南京城外南朝蕭梁帝陵。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該雕塑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11、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里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於男主人公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只麒麟交於你,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沖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麒麟送子
中國舊時生育民俗。祈子法的一種。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禮記·禮運》有"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澤)。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有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雖說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那樣括靈活現,歷歷在目,深入人心,無論作為觀念形態的,還是作為物化形態的,都以其為吉祥形象進行長期的表現,這既反映了麒麟在中國人民心理上的地位,又體現了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這種對超自然物的信奉,是脫離物神崇拜的一種發展。麒麟,將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文化
一、麒麟的創造與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所謂"集美",通俗地說是將一切美好的東西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的一種表現。這種理念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所追求實現的目標和願望。因而,麒麟所選擇的鹿、牛、馬、魚等吉祥動物進行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國屬於原始動物崇拜,並在古代一種帝王的象徵,同時,還被納入神學政治的范疇之中。《宋書·符瑞志》雲:"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瑞應圖》亦曰:"王者承先聖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後來,當人們崇拜神仙時,白鹿又被當作仙家的神畜。中國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書中早有白鹿與始祖神誕生的神話傳說。滿族中有《抓羅媽媽》鹿神神話。在養馴鹿的鄂倫春、鄂溫克族和打獵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薩滿巫師的神靈,並以為薩滿常化成鹿形出現,甚至於薩滿巫術中都堅信薩滿的真魂可以化為鹿身鬥法,鹿勝則薩滿勝,鹿死則薩滿生命也終結。在民間,鹿還以長壽仙獸的形象出現,在多種場合用以表達祝壽、祈壽的主題。此外,鹿還與"祿"諧音,象徵福氣、奉祿。
牛,在上古時期就走向祭壇,成為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神聖物。民間傳說牛是來到人間幫助人類的天上神靈,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給人類帶來了物質的財富,而且它身上所體現的奉獻精神,也給人類以精神的財富。牛崇拜在中國各族民間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的秦國己設有怒特祠專祀神牛,這是古代最早記錄的耕牛崇拜。象中國的納西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數民族都將牛視為創世神獸。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溫克族、傣族等地區亦都有祭招神牛習俗。
馬,被認為是聰明、忠誠、勇敢而耐勞的動物,具有高貴、飄逸、優雅的氣質。《易經》中將馬象徵天,即"乾為天"。馬崇拜多流行於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與游獵民族中,他們以馬為主要乘運動力。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禮儀和修建馬沖廟的記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師盟誓時常有以白馬為祭馬,認為白馬屬陽,為天神所驅使。青牛屬陰,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護神時選神馬、獻神馬的習俗。這種神馬不準女人騎用,可隨處吃走,不準驅趕,甚至可以隨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馬多選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並常在鬃尾拴五綵綢作為標記。
魚,作為一類水生動物的總稱,其身上的鱗皮被珍視為吉祥、美麗的裝飾,"魚鱗錦",就是傳統的吉祥紋樣。魚崇拜一直在中國漢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廣泛流傳,許多神話中都有說大地是馱在巨大的魚背上的故事傳頌。,"在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墓帛畫上的世界圖像,也把人間大地放在兩條巨大的魚之上。魚又與"余"諧音,成為生活富足、美滿的象徵。
中國古人將以上幾種吉祥動物創造性地進行組合,建構了麒麟這一神獸的形象,符合長期以來培養、鑄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藝術欣賞力。
二、麒麟的傳承與儒家思想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 "一角圓蹄,行中規矩,游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准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戰國時代,儒墨並稱"顯學"。秦始皇運用法家的學說統一天下,焚書坑儒,使儒學受到一次嚴重打擊,但秦朝"二世而亡"。漢初尊崇黃老之學,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儒學正式居於統治地位。魏晉時代,玄學盛行,雖然嵇康公開倡言"非湯武而薄周禮",但玄學家仍尊崇孔子為最高的聖人。隋唐時代,佛學昌盛,儒、釋、道三教並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學說。宋代理學興起,恢復了儒學的權威地位,歷宋、元、明、清,儒學受到統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運動,儒學受到嚴厲的批判,儒學在思想意識上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宣告結束,儒學獨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的主導地位和深遠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五,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綉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系於麟角的彩綉。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 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 時",標志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三、麒麟的吉祥意義與人類的趨利心性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著並不多方面顯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徵。民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還使人類在形體、膚色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又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徵。有關人類基本心理特徵相同的理論,學術界稱之為"心性同一說"。其中之一便是趨利心性。
趨利心性的"利",不可狹隘地理解為利益、錢財,它泛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事項,是人類嚮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萬事萬物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對事物的發展往往作有利於自身的解釋或賦予其有利於自身的特徵的一種心理特點。審視古往今來存在過、存在著的人們,不論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他們都具備這樣的心理。沒有人嚮往災難、禍患,沒有人希望萬事萬物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督教、佛教教義要求人們吃苦、禁慾,其指歸也在於解脫原罪,了卻前緣,導引人們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體現了這種趨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樣具備這樣的心性。如同在傳統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國敘事文藝作品"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傳不衰的主要緣故。
傳說漢武帝時曾得到過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獲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為此將原來的年號元朔改為元狩,以慶吉祥。此外,他還修築了麒麟閣(一說蕭何造),賞賜群臣白金。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畫功臣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11人圖像於閣,以表其功。後世多以"麒麟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勛和最高的榮譽。又傳宋太宗亦獲麒麟,滿朝稱賀。由此可見,麒麟預示徵兆的吉祥意義已被廣泛認同。
四、麒麟的造像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辟除不祥。當上古時代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被廣大民眾公認且牢牢地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種意念的象徵,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一)求子與育子●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早立於嗣,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並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將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視為最大的不孝。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兒降生、百晬兒、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於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僅見於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意在祈求、祝願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近代湖南長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舉辦耍龍燈活動。屆時,每當耍龍燈的耍到有不孕婦女的人家時,主家都要加送禮物,並 讓龍圍繞不孕婦女舞一圈,然後將龍身縮短,上面騎一小孩,在堂前繞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東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著載有小孩的紙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裡轉一圈,亦有人將彩綉系於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
(二)建築裝飾物● 磚木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重要方式,題材豐富,刻工精良,賦予建築造型以生動形象。磚雕多用於磚結構建築貼面和木結構建築的磚牆外檐;木雕除在建築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於內檐裝修。天津磚雕當屬磚雕藝術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還屬瓦作兼作的細活,磚雕藝人被稱之為"刻花活兒"的。道光年間,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形成聞名於世的"天津刻磚"。而垂花門、內外據雀替、額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裝飾上的木雕工藝亦堪稱一絕。
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盛行在房檐、房山牆、門楣、窗框、影壁、柱礎、板牆、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高貴,又鎮宅避邪。
(三)佩飾與紋樣● 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護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質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兒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 此外,以麒麟的藝術造型為圖案的傳統紋樣也被廣泛使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綉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綉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制度的標志。在民間剪紙、年畫、刺綉、臘染等工藝美術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鮮活的影子。
(四)贊語與祝詞● 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麟子"等為美稱贊揚別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陳書·除陵傳》曰:"時寶志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侯之,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以"麟子鳳雛"比喻貴族子孫;以"麟趾"祝頌子孫賢惠;以"麟趾呈樣"作為結婚喜聯的橫批,祝頌生育仁厚的後代;以"麟肝鳳髓"比喻極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鳳嘴"、"鳳毛麟角"稱贊和說明物品珍貴。
玉麒麟
玉麒麟是仙人掌類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之一。它具有翠綠而美麗的葉片,莖葉均具肉質,株形優雅,酷似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麒麟,故得名玉麒麟。玉麒麟性喜陽光充足,但又耐半蔭,稍旱也不會乾死,適於家庭盆栽觀賞。 玉麒麟一般用扦插法繁殖,在4至10月期間均可扦插。扦插時間,應選晴天的上午為好。插穩剪下後,扦插於沙床(盆)。扦插後放蔭處養護。保持濕潤,但切忌積水,積水會漚爛插穗。待出根後即可移植。 玉麒麟性喜排水、透氣良好的土壤。盆栽用土可用魚塘泥曬干打碎後混入20%的沙配製;或用菜園土、腐葉土各4份和沙2份混合配製。栽植上盆後,要澆定根水。以後看實際情況,每隔兩三天澆水一次,澆水量可比一般闊葉花卉少些,但要比無葉仙人掌花卉略多些。玉麒麟在生長期每月施一次淡薄液肥即可。玉麒麟冬季落葉休眠,在我國北方,應在"寒露"節移人室內越冬;在我國南方宜置於背北向陽無霜害之處越冬。冬季澆水要比生長季節少,保持盆土微濕即可。冬季應停止施肥。在酷暑季節,不論南方和北方均應避免烈日的曝曬,以免影響生長和美觀。
麒麟印
"麒麟如意印"是一枚用藍綠色的翡翠雕琢而成的圓形印章,玉質細膩,通體晶瑩剔透,遠看如一泓清水。其雕工也相當精細,麒麟背部細小的鱗片熠熠泛出暖光,麟須上揚,似乎風吹能動。
"麒麟如意印"的整體造型為一隻背負如意的麒麟護衛一方玉印。印柄部分為一隻麒麟懷抱幼麟並背負玉如意。麒麟自古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徵,它"含仁懷義,音中律呂,步行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後處",得"麒麟如意印"者必是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又因為麒麟為神獸,故幼麟寓意主人增福添壽(諧"獸"音),"一印在手,玉石同壽";麒麟背後的玉如意則寓意主人福星高照吉祥如意。"麒麟如意印質"的主體部分為圓柱形,既有方形印的鄭重,又多了些許靈動與奔放。柱體上刻四條弄雲祥龍,寓意龍騰四海飛黃騰達。
印自古是身份、權力的象徵。而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所以玉質的印除了能映襯主人身份尊榮之外更能彰顯其堅韌高潔的品德。相比一般普通的印章,玉質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