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苦瓜藤盆栽

苦瓜藤盆栽

發布時間: 2022-06-01 22:12:59

① 有誰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

金鈴子

金鈴子俗稱:賴葡萄

金黃色的外殼,上面鼓凸著若干大小不等的顆包,有些像苦瓜。掰開,里殼是金橙色,裡面躺著無數鮮紅的籽粒,絨絨地聚在一起。整個水果顏色非常艷麗,不由令人饞誕欲滴。

② 苦瓜藤可以盆栽

苦瓜藤可以盆栽,苦瓜種植季節:2-5月(南方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播種)
一、 育苗
1、由於苦瓜種子殼厚,表皮還有蠟質,吸水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體做法是:用50~60℃溫水浸種10~15分鍾,邊浸邊攪拌,待水溫降至室溫後再繼續浸10~12小時;然後再置於25~30℃下催芽,經過約48小時後,即可發芽。若溫度低,則發芽較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尚未發芽之前的種子,必須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種子表面粘液,防止種子發霉腐爛,促進種子早發芽。
2、一般用點播法,每穴播2粒種子,覆土約1~2厘米,澆透水,可覆膜保溫,3 0~3 3℃時約2~3周發芽。
3、幼苗生長較慢,約經過2~3周,有3~4片真葉時可定植,定植時土中應施適量的腐熟有機肥。

二 、 日常管理
1、需肥量大,且生育期長,一般每1~2周施1次腐熟有機肥,結果期應增大磷鉀肥的比例。
2、開始牽蔓時應設立支架,也可用繩牽引至牢固的支架上,注意不要讓藤蔓相互纏繞。
3、苦瓜分枝能力較好,一般保留主蔓和植株3 5厘米以上的側枝2~5條即可,其他剪除。如有枯葉、黃葉應及時清除,以利於通風。
4、花期進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結果率,一般在上午8~l0點進行,將成熟的雄花上的花粉抹到雌花柱頭上即可。
5、喜充足的陽光和溫暖的環境,生長適溫20~30℃。10℃以下生長不良,遇霜容易死亡,開花結果期能忍受30℃以上的高溫。

三、採收
當瓜皮上的瘤狀物突出膨大,顏色還未發白發亮時就可採收。若留種則可等瓜皮變為橘紅色時再摘下。

③ 圓苦瓜和長苦瓜,味道有什麼區別呢介紹一下

生物學分類:真核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葫蘆目(Cucurbitales)、葫蘆科(Cucurbitaceae)、苦瓜屬(Momordica)、苦瓜(M. charantia) 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p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厘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乾貯存,作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皆滋味雋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嘗,少吃苦瓜。兩廣、福建盛產苦瓜,外省則每作盆栽欣賞。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薑 6 克,水煎服。 5. 用於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用量、用法: 6-15 克。煎湯、絞汁服或炒食。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

④ 這呈什麼植餳

麥冬。

⑤ 苦瓜又名什麼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一年生攀緣草本。莖、枝、葉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須。葉子的直徑達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狀深裂,裂片呈橢圓形,外沿有鋸齒。春夏之交開花,雌雄同株,黃色。果實長橢圓形,表面具有多數不整齊瘤狀突起。種子藏於肉質果實之中,成熟時有紅色的囊裹著。苦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原產地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原產於熱帶地區。在南亞、東南亞、中國、和加勒比海群島均有廣泛的種植。

⑥ 這是什麼植物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F%E0%B9%CF圖片驗證!是一種苦瓜。

1、一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花。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熟時橘黃色,略有苦味,可做蔬菜。
2、這種植物的果實。||有的地區叫癩瓜。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苦瓜的特徵和特性
苦瓜,別名涼瓜。屬於葫蘆科苦瓜屬的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原產於東印度熱帶地區。日本、東南亞栽培歷史悠久,17世紀傳入歐洲,僅供觀賞,不作食用。我國早有栽培,除供觀賞外,還供菜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湖南、四川等省栽培較普遍。苦瓜果實中含有各種營養物質。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0.9克、脂肪0.2克、糖類3.2克、纖維素1.1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線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C84毫克,是瓜類蔬菜中含維生素C最高的一種,在蔬菜中僅次於辣椒。嫩果中糖甙含量高,味苦,隨著果實成熟,糖甙被分解,苦味變淡,多食用嫩果。肉質脆嫩,苦味適中,清香可口,炒食、煮食、燜食、涼拌、泡菜、飲料均可。在醫葯上有增進食慾、明目、助消化、清涼解毒、利尿和治療犢尿病等療效。苦瓜耐熱,病蟲害少,易栽培。近年來各大中城市作為增加夏秋淡季蔬菜花色品種來栽培。廣東地區苦瓜還出口港澳。苦瓜還作為庭園垂直綠化的觀賞植物,夏季開黃色小花,真是萬綠叢中點點黃。果實成熟後桔黃色,又添一景。果肉開裂後種子外面有紅色厚肉,似蛋黃,非常艷麗。苦瓜不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葯,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逐漸擴大栽培的區域。
一、特徵和特性 根系發達,側根較多,根群分布范圍在1.3米以上,莖為蔓性,五棱,濃綠色,有茸毛,分枝力強,易發生側蔓,側蔓又發生孫蔓,形成枝葉繁茂的地上部。子葉出土,初生真生對生,盾形、綠色。真葉互生,掌狀深裂,綠色,葉背淡綠色, 5條放射葉脈,葉長18厘米,寬18—24厘米,葉柄長9—10厘米,柄上有溝。花為單性,雌雄異花同株。先發生雄花,後生雌花,單生。果實為漿果,表面有很多瘤狀突起,果形有紡綞形,短圓錐形、長圓錐形等。皮色有綠色,綠白色和濃綠色,成熟時為桔黃色,果肉開裂,露出種子,種子盾形、扁、淡黃色,每果含有種子20—30粒,千粒重為150—180克。
苦瓜整個生育過程需80—100天左右,在抽蔓期以前生長緩慢,絕大部分莖蔓在開花結果期形成。各節自下而上發生側蔓,形成多級莖蔓。隨著莖蔓生長,葉數和葉面積不斷增加,在單株葉面積中,其開花結果期就佔95%,由此可見,同化器官是在開花結果中後期形成。一般植株在第4—6節發生第一雄花;第8—14節發生第一雌花,通常間隔3—6節發生一個雌花,但在主蔓50節之前一般具有6—7個雌花者居多。從調整植株營養來看,除去側蔓,有利於集中養分,提高主蔓的雌花座果率。
苦瓜性喜溫暖,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芽適宜溫度30-35℃,若在20℃以下,發芽就緩慢,種皮厚,經40一50℃溫水浸種4—6小時後,30℃左右下催芽,兩天開始發芽,兩天半大部分發芽,13℃以下發芽困難。植株生長適溫為20—30℃,以25℃為最佳。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5℃左右。在15—25℃范圍內,溫度越高,越有利於苦瓜生長發育。多數認為35℃以上和15℃以下的溫度不利於苦瓜的生育。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喜光不耐蔭,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光照,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座果率提高。苦瓜喜濕而不耐澇,生長期間需要85%的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保水保肥好的、肥沃的壤土為宜。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干貯存,作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皆滋味雋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嘗,少吃苦瓜。兩廣、福建盛產苦瓜,外省則每作盆栽欣賞。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中葯化學成分:果實含苦瓜甙(Charantin),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甙(5,25-Stigmastadien-3β-ol-β-D-glucoside)的等分子混合物。尚含5-羥基色胺和多種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β-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α-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6]。又含類脂(lipid),其中脂肪酸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桐酸(elacostearic acid)[7]。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薑 6 克,水煎服。
5. 用於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
參考資料:

《滇南本草》: "治丹火毒氣,疔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
《生生編》: "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 "除熱解煩。"
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 」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苦瓜含苦瓜、5-羥基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醣、微量脂肪、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 等。
苦瓜漿汁或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 (籽) 味苦甘,卻可「益氣壯陽」。此處壯陽,殆指腎火積熱,房事一觸即泄,得苦瓜仁散其邪熱,性事反得平衡而復正常,故能壯陽。若體弱虛寒的陽痿,服之益增其痿矣。
據動物實驗,妊娠大鼠灌服苦瓜漿汁引起子宮出血,並在數小時死亡,那麼孕婦不宜吃苦瓜了。
【來源】葫蘆科苦瓜屬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葉入葯。夏季採集,分別處理,曬干。
【性味歸經】瓜、根、葉: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中暑發熱,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瓜、根、平:2~3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文化欣賞】
清·葉申薌。《減字木蘭花·錦荔枝》:「黃蕤翠葉,籬畔風來香引蝶,結實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當他妃子笑。藤蔓瓜瓤,豈是閩南十八娘。」
民間傳說: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特點,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
民間諺語:「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甜,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苦瓜的功效
1.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2.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
3.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仰制正常細胞的癌變和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4.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為「脂肪殺手」能使捏取脂肪和多糖減少。

⑦ 求一篇關於苦瓜的說明文

苦瓜又稱做涼瓜,苦瓜喜暖,稱耐熱不耐寒,喜光而不耐陰,喜濕而不耐漬,苦瓜營養豐富,肉質爽脆,苦瓜帶甘,促進飲食,消炎退熱,清心.明目.防癌抗癌,防止惡性腫瘤生長,能降血糖是,糖尿人的理想食品,苦瓜里含有一種葫蘆素的物質,所以很苦。
苦瓜的種植時間是春天,每年的春天爺爺總是在自己的大院里種了很多苦瓜,首先是開始播種,把種子撒在地里,然後用塑料,薄膜蓋上去,十幾天左右,苦瓜長出了一個個小芽,又過五天左右葉子長到了四五天這時可以移植了,爺爺一棵棵苦瓜苗移到了院子的四周搭起了苦瓜架子,過了幾天苦瓜的葉莖都順著架子往上爬,過了十幾二十幾天,小小的苦瓜長出來了,因為苦瓜的抵抗力很強,所以果子很美麗,很健康,又過了一陣子院子里的苦瓜的葉子鬱郁蒼蒼,你看那葉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都漾起波文好看得很。一個個苦瓜懸掛在架子上看了真想流口水。
啊!許多人都喜愛,苦瓜是夏季和秋季的主要的蔬菜。

⑧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植物嗎藤蔓的。根下有薯!你們可不要認為是葛根哦

這是旋花科植物七爪龍(學名):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具粗壯而稍肉質回的根。莖圓柱答形,有細棱,無毛。葉長7-18厘米,寬7-22厘米,掌狀5-7裂,裂至中部以下但未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則波狀。聚傘花序腋生,各部分無毛,花序梗通常比葉長,具少花至多花;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5-6厘米,花冠管圓筒狀,基部變狹,冠檐開展。蒴果卵球形。種子4,黑褐色。
塊根磨碎用以消腫及瀉下;塊根還可提取澱粉,可食用。植株栽培供觀賞。生於海拔280-1020米的海灘邊矮林、山地疏林或溪邊灌叢。分布於熱帶地區。產中國台灣、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南部,越南也有分布。
中文學名:七爪龍
別稱:細種五爪龍、牛乳薯、柵手、野牽牛、野商陸、山水瓜、苦瓜藤

⑨ 這個東西叫什麼有什麼經濟價值

錦荔枝又叫癩葡萄
《救荒本草》卷四雲:「(錦荔枝)葉似野葡萄葉而花叉多,葉間生細絲蔓。開五瓣黃碗子花,結子如雞子大,尖稍,紋縐狀似荔枝而大,生青熟黃,內有紅瓤,味甜。」
《野草博錄》卷二【錦荔枝】一條雲:「一名癩葡萄。藤蔓延草木生,長七八尺。莖有毛澀。葉似野葡萄葉,花叉甚多。開五瓣黃碗子花。結實雞子大,稍尖,皮似荔枝大,生青熟黃,內紅瓤味甜。」
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雲:「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氣味 (瓜)苦、寒、無毒。
(子)苦、甘、無毒。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厘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明代以前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為蔬。夏秋間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覺可口,不覺其苦。中國粵人以苦瓜切片,曬干貯存,作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皆滋味雋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嘗,少吃苦瓜。兩廣、福建盛產苦瓜,外省則每作盆栽欣賞。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粵人又喚做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薑 6 克,水煎服。
5. 用於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
參考資料:
《滇南本草》: "治丹火毒氣,疔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
《生生編》: "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 "除熱解煩。"
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 」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苦瓜含苦瓜、5-羥基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醣、微量脂肪、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 等。
苦瓜漿汁或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 (籽) 味苦甘,卻可「益氣壯陽」。此處壯陽,殆指腎火積熱,房事一觸即泄,得苦瓜仁散其邪熱,性事反得平衡而復正常,故能壯陽。若體弱虛寒的陽痿,服之益增其痿矣。
據動物實驗,妊娠大鼠灌服苦瓜漿汁引起子宮出血,並在數小時死亡,那麼孕婦不宜吃苦瓜了。
【來源】葫蘆科苦瓜屬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葉入葯。夏季採集,分別處理,曬干。
【性味歸經】瓜、根、葉: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中暑發熱,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瓜、根、平:2~3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文化欣賞】
清·葉申薌。《減字木蘭花·錦荔枝》:「黃蕤翠葉,籬畔風來香引蝶,結實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當他妃子笑。藤蔓瓜瓤,豈是閩南十八娘。」
民間傳說: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特點,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
民間諺語:「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甜,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保健食譜】
1.苦瓜拌芹菜 苦瓜、芹菜各150克,芝麻醬、蒜泥各適量。先將苦瓜去皮、瓤,切成細絲,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開水過一遍,瀝掉水分,然後將芹菜、苦瓜同拌,加入作料調勻即可。本菜餚具有涼肝降壓的功效,適用於肝陽上亢之高血壓患者食用。
2.苦瓜茶 苦瓜1個,綠茶適量。將苦瓜上端切開,挖去瓤,裝入綠茶,把瓜掛於通風處陰於;將陰乾的苦瓜,取下洗凈,連同茶切碎,混勻,每取10克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沏飲用。此茶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煩之功效,適用於中暑發熱,口渴煩躁等病症。
3.苦瓜汁 鮮苦瓜500克。先將苦瓜洗凈切片,入鍋中加水250毫升,煮10分鍾左右,瓜熟即可,食瓜飲汁。本汁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疼痛者飲之。
4.苦瓜泥汁 生苦瓜三條,白糖60克。先將苦瓜洗凈,搗爛如泥,加入白糖拌勻,2小時後將水汁擠出,一次性涼飲。此汁具有清熱利濕,通竅之功效,適用於濕熱上擾而引起的耳聾,耳脹痛,舌紅苔黃,小便短赤等病症。
【注意事項】苦瓜性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苦瓜常見的病害
苦瓜白絹病
發病特徵:
全株枯萎,莖基纏繞白色菌索或菜籽狀茶褐色小核菌,患部變褐腐爛。土表可見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索及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藉助灌溉水、雨水傳播,從傷口侵入致病。發病後菌核又藉助流水傳播或藉助菌絲攀援接觸鄰近植株進行再次侵染致病。高溫多濕的天氣有利於發病。植地連作,土壤偏酸,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施用未腐熟的土雜肥,往往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連作。
(2)及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附近用菌根消兌水150市斤,灌根。
(3)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苦瓜穿孔病:
發病特徵:
主要危害葉片。葉斑近圓形,黃褐色至黃白色或灰白色,橫徑1毫米至數毫米不等,斑面出現針頭大的小黑點。後期病斑組織易脫落成葉片穿孔,穿孔斑周緣尚殘留壞死組織。本病與尾孢葉斑病頗近似,不同點在於:本病病徵為小黑點而不是霉狀物,且多呈穿孔斑。
發病規律:
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分孢器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藉助雨水濺射而傳播侵染致病。溫暖多濕的天氣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病品種。
(2) 結合防炭疽病綜合防治。
(3) 用50%安瑞克800倍液噴霧。
苦瓜減肥方法-苦瓜吃法
首先,苦瓜減肥是要生著吃才能達到瘦身的效果,而且一天要生吃兩到三條才可以。因為苦瓜里含有大量的清脂素,這是很有根據的。想減肥的朋友不防來試試!苦瓜是很苦,但為了我們瘦身目的,一起試試看吧!物美價廉!根據如下:
苦瓜,因苦得名,也叫涼瓜。苦瓜也是夏季用來清暑去熱的蔬菜。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李時珍說苦瓜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效。據研究發現,它具有明顯的隱血糖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它還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和防癌的功效。
苦瓜熟食性溫,生食性寒,因此脾虛胃寒者不應生吃。此外,孕婦應慎食。
肥胖在當今世界像一個瘟疫,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不斷蔓延,「特效」減肥品也不斷出現,但肥胖的腳步卻從未停止。但在我省漢中,有一部分人再吃也吃不胖,身材苗條纖美,皮膚光潔細嫩,這是為什麼?他們有什麼秘密?
中央電視台《生活與健康》欄目組曾報道過這一奇妙景觀,揭開了其中奧秘:原來他們每天會生吃2-3根苦瓜,所以才那麼苗條。當時采訪時,導播盧笛小姐也試著咬了一口,很快就苦得一臉痛苦,看來雖然苦瓜減肥效果出奇地好,可是每天吃好幾根真讓人受不了。當然也有例外,有一位姓孫的大娘,在攝像機鏡頭前一口氣吃了五根苦瓜,她說原來體重174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折磨得她十分痛苦,生吃了一年苦瓜,體重減到96斤,那些病全好了。
苦瓜,是苦的,那種苦澀的味道無法下咽,可是你知道嗎?一根苦瓜里含有0.4%貴如黃金的減肥特效成分---高能清脂素。一天吃幾根苦瓜,不管怎麼吃、怎麼睡都不會發胖。

⑩ 苦瓜可以清火嗎

苦瓜是一劑良葯。苦瓜以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供葯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經,清暑滌熱,明目解毒。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熟則養血滋肝,潤脾補腎」。《生生編》記載,苦瓜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本草綱目》記載,苦瓜「清心明目,益氣解熱」。

苦瓜有降低血糖和防治癌症作用。苦瓜為苦寒之品,含苦瓜甙、苦瓜素等。據近代葯理試驗,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認為這是由於苦瓜中含有一種類似胰島素物質的緣故,其效果比現用降血糖葯「甲磺丁脲」還強,所以苦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苦瓜防治癌症的前景也很廣闊。在國外,科學家把苦瓜中的脂蛋白類成分注入患有淋巴癌的老鼠體內,老鼠存活時間延長,這說明苦瓜脂蛋白類成分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因此,科學家預言,苦瓜可能成為治療癌症的新葯。

苦瓜的營養豐富,抗壞血酸含量在瓜類中突出,為黃瓜的14倍,冬瓜的5倍,西紅柿的7倍。據營養分析資料,每l00克苦瓜可食部分,含水分84克,蛋白質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2克,無機鹽0.6克,粗纖維1.1克,熱量75.3千焦,維生素A0.08毫克,維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鈣18毫克,磷29毫克,鐵0.6毫克。苦瓜的果實中含有苦瓜甙,還有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等。苦瓜的種子和葉中含有大量的苦瓜素。

苦瓜因其特殊的苦味而得名。各地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癩瓜、錦(金)荔枝、癩葡萄、癩哈蟆、紅姑娘、涼瓜、君子菜等。這些名字中的「癩」大約是指苦瓜表面有許多不規則的瘤狀突起,果形多數為紡綞形和長圓錐形或短圓錐形。嫩果為濃綠色或淡綠色。稱苦瓜為「紅姑娘」可能是指隨著生理成熟度增加,表皮轉為綠白發亮,逐漸變至黃紅色。達到紅熟果實,頂部極易開裂,露出血紅色的瓜瓤,瓤內包裹著種子,一般每瓜有20-50粒種子。從苦瓜的主要作用在清熱解毒這一點,稱之為「涼瓜」似較貼切

熱點內容
花卉黑白設計圖 發布:2025-09-10 19:45:40 瀏覽:352
風雨花花語 發布:2025-09-10 19:38:27 瀏覽:398
一抹山茶花 發布:2025-09-10 19:37:48 瀏覽:435
花卉的歌曲 發布:2025-09-10 19:24:02 瀏覽:478
武漢奇園花藝騙 發布:2025-09-10 19:02:39 瀏覽:926
假花插花視頻 發布:2025-09-10 18:48:15 瀏覽:27
夢見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0 18:27:34 瀏覽:591
雲南茶花雞苗 發布:2025-09-10 18:16:47 瀏覽:375
浪花一朵朵浪壇獨家 發布:2025-09-10 18:10:29 瀏覽:322
湖敵蘭花 發布:2025-09-10 18:08:57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