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朽爛
『壹』 kalafina歌裡面うつくしさ什麼意思
據咱收集到滴歌詞翻譯是「至美」滴意思
-----------
うつくしさ 【至美】
作詞·作曲·編曲:梶浦由記
歌:Kalafina
翻譯:琉璃印月
暗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頃 【當黑夜 融於晨曉之時】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 【新生 將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 【那一抹黑暗 與】
その黎明の 【那一絲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 【今日 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 【明日 春將遙逝】
その一瞬の 【那瞬息的】
その臨終の 【那臨終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 【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 【不過碎石一枚】
遠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 【遠處那熠熠閃耀之物】
仆らを縛る 【將你我束縛】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 【瞳孔中的金絲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 【早已將歌唱忘卻】
まだ屆かない 【那還未傳達的】
屆きはしない 【那永遠無法傳遞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 【在漸漸朽爛的盆景中】
還らない種を蒔き続けて 【播撒著不歸之種】
その黎明が 【那一絲黎明】
その春雷が 【那一聲春雷】
その暗黒が 【那一抹黑暗】
ただ殘酷に 【只是殘酷地】
仆らを包む 【將你我籠罩】
終わり
『貳』 七年級上期末考試題!!
http://shiba.hpe.cn/index/
隨便找,生物政治不定有
所以底下看
第一學期期末檢測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在農田中,對田鼠有直接影響的生物因素是( )。
(1)青蛙 (2)蚯蚓 (3)黏蟲 (4)田螺
(5)蛇 (6)黃鼬 (7)鷹 (8)貓頭鷹
A.(1)(2)(3)(4) B.(5)(6)(7)(8)
C.(1)(3)(5)(7) D.(2)(4)(6)(8)
2.「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詩人對春天的描寫,這里的「綠」是指( )。
A.藻類 B.蕨類 C.苔蘚 D.種子植物
3.移栽茄子秧、黃瓜秧時,其根部總是帶有一個土坨,這是( )。
A.防止秧苗出現萎蔫現象 B.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損傷
C.有利於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有利於秧苗根的呼吸
4.除下列哪項外,其餘現象均表明植物進行了呼吸作用( )。
A.走進貯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蠟燭的火焰變微弱
B.潮濕種子堆周圍的空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潮濕的種子堆散發出熱氣
D.堆放的白菜散發出霉氣
5.牧草留種區為了預防鳥啄食草子,用網把留種地罩上。後來發現,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環境污染 B.植被被破壞 C.缺水乾旱 D.食物鏈被破壞
6.從母羊甲的體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細胞中,結合後的細胞經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隻母羊丙的子宮內,出生的小羊長得( )。
A.難以預測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7.切西瓜的時候,會留出許多汁水,它是( )。
A.水 B.細胞液 C.液泡 D.細胞核內的物質
8.「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葉綠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
⑥用清水漂洗葉片後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9.土壤板結不利於植物生長,原因是( )。
A.缺少肥力,妨礙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礙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礙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礙根的呼吸作用
10.據報載,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種鳥類或哺乳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它們瀕危或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災害 B.天敵過多 C.動物病害 D.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二、試試看(15分)
你能運用所學光學顯微鏡的有關知識來解決下列問題嗎?
1.一台顯微鏡有5×、10×、15×三個目鏡,有10×、45×兩個物鏡,這台顯微鏡的最低放大倍數和最高放大偌數分別是( )。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在光線明亮的實驗室里,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後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為便於觀察,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4.某學生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再在一干凈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組織切片,小心展平後,放在顯微鏡載物台正中央,用壓片夾夾住。然後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約1~2 cm處停止。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准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你能指出該學生操作中不正確的地方嗎?
5.某海關繳獲了一批走私物品,在清點時發現有一包生物樣品,但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動物體還是取自植物體,你能藉助顯微鏡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將它鑒定出來嗎?說說你的做法和根據好嗎?
三、考考你(20分)
1.養魚缸內清清的自來水幾天後,會變成綠色。你能說一說是為什麼嗎?
2.人們常在盆景的「上水石」上栽些苔蘚植物作為美化和點綴。這樣的環境為什麼適於苔蘚植物生長?
3.通常情況下,用精製大米播種能長出水稻的幼苗嗎?為什麼?
4.我國有一句話,叫做「一山容不得二虎」。你能從食物鏈的角度解釋一下為什麼嗎?
5.小華家門口有一棵老槐樹,樹心已經朽爛成一個大洞了,只剩下了厚厚的樹皮在支撐著樹冠。可是每年的六七月份這棵「枯木」還是照樣以它的綠葉和黃白花朵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這是為什麼?請你幫助小華解開這個「沒有樹心的樹,還能繼續活下去」的謎。
四、科學探究(24分)
1.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鼠婦的影響。
(1)將10隻鼠婦放在解剖盤中央,解剖盤一側蓋上黑紙板,10分鍾後情況會怎樣?從而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某學生照上面的步驟進行探究,10分鍾後在未蓋黑紙板的一側有6隻鼠婦,請你幫助他分析出現這種結果可能的原因。
(2)按上面的步驟進行探究,當10隻鼠婦都躲到了黑紙板下邊時,再將解剖盤未放黑紙板的一側放入濕土,10分鍾後結果又會怎樣?你又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3)實驗完畢,你將對鼠婦做如何處理?
五、解讀數據(21分)
1.(15分)下表是對某地區小麥在不同時期需水量的測量數據。
時期 天數 需水總量(米3/公頃)
返青期 29 636
拔節期 23 875
抽穗期 20 956
灌漿期 31 1 192
(1)計算表中各個時期每天的需水量,並以直方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2)哪個時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3)不同發育期的需水量與發育天數有關嗎?
(4)日均需水量與發育期的關系是怎樣的?
(5)總需水量與發育期的關系是怎樣的?
2.(6分)甲乙兩地出產同一種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經調查,在葡萄的生長季節,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溫度條件差別較大,見下表:
甲 地 乙 地
白天 33 ℃ 33 ℃
夜間 12 ℃ 25 ℃
請根據上述資料分析推理:
(1)晝夜溫差對光合作用有影響嗎?
(2)晝夜溫差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麼影響
政治的啊!
初一第一學期政治期末試卷
一、判斷正誤:(正確的觀點畫「√」,錯誤的畫「×」。每題2分,共20分)
1.人的行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意志行為;一類是非意志行為。挫折是指人們在追求某種目標的活動中,遇到干擾、障礙,遭受到損失或失敗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
2.人的意志總是與一定的計劃聯系在一起的。( )
3.挫折同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不一樣,它具有特殊性。( )
4.實現既定的目標,不需要指定實現目標的計劃。( )
5.在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工作,並不是都能令人感興趣的事。( )
6.創造力乃是人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發明家才有創造力。( )
7.動手是智慧的創造者,手是創造之母( )
8.從人的成長過程來看,競爭意識和競爭行為,早在學生時代就已體現出來了。( )
10、對一件有意義的工作缺乏興趣,就應該迴避這項工作。( )
二、 項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每題2分,共20分)
1、 個人因素主要是 ( )
A、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
B、個人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品質
C、個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D、人際關系、風俗習慣。
2、 生活閱歷形成( )
A、生活經驗 B、生活態度 C、生活壓力 D、自然因素
3、 承受艱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質基礎是( )
A、性格 B、心理 C、能力 D、身體
4、 經受挫折的不同結果,取決於( )
A、一個人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
B、一個人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
C、 個人對待挫折的態度及其承受能力
D、 靜地對待挫折,把它看成是對自己的一次磨礪機會
5、 開拓進取要求( )
A、滿足於現狀
B、沒有實干精神,懶散,拖拉
C、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具有實干精神
D、屈服於現實中的困難,而對困難一味埋怨
6、 開拓進取品質的必備條件是( )
A、有膽有識 B、腳踏實地 C、尊重科學 D、樂於進取
7、 自我加壓,最重要的一條是( )
A、遇到困難,不敢硬碰。
B、重新鼓起『迎著困難上』的勇氣
C、不思進取,逃避困難
D、受現成事物的限制
8、 下列觀點中錯誤的是( )
A、興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熱愛的結果
B、青少年應該從小培養多種多樣、正當有益的興趣
C、培養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D、興趣本身沒有有益、無益之分
9、 開拓進取的重要發源地是( )
A探索和創新B成功和成才C思考和提高D競爭和拼搏
10、成功的大門,向哪些人敞開( )
A、有才華的人B、意志堅強的人
C、不思進取的人 D、投機取巧的人
三、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中至少有兩個答案是正確的,每題3分,共15分)
1、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 )
A、自然因素 B、社會因素 C、家庭和學校因素 D、個人因素
2、 下列屬於意志行為的有( )
A、努力學習,刻苦鑽研 B、在狂怒時亂摔東西
C、酒後失態 D、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3、 遭受挫折者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有: A、積累消極因素
B、自我排解,自我疏導
C、請求幫助 D、積累經驗
4、 自我加壓,就應該( )
A、逃避困難 B、堵住退路
C、無情地向自己的缺點進攻 D、鼓起「迎著困難上」的勇氣
5、 意志堅強的表現有( )
A、富有主見 B、處理果斷 C、堅持不懈 D、善於自製
四、回答題
1、挫折的含義。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6分)
2、意志堅強有哪些表現?(8分)
3、人為什麼要有要強的心理?(6分)
4、怎樣培養有益的、正當的興趣?(6分)
五、解說明
1、怎樣理解具有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強。(9分)
2、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杜絕一切憂郁,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它給我們什麼樣的啟事。(10分)
『叄』 根雕工具在哪有
根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紀80年代先後在湖北的古墓中發現的。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形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門類,受到人們的珍愛。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傢具。
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涌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根雕藝術的特點--
巧藉天然要貫穿於創作的始終。當選到一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時,有的可以一目瞭然,確定創作主題,但這種情況極少。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可以利用來創作點什麼,但究竟創作什麼並不清楚。對於一個七枝八杈、形態復雜的根體。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後,下一步就是製作階段。在製作時要貫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製作原則,圍繞著主題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計,合理而慎重地取捨。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盡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進行取捨、雕琢、磨製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
由於根雕要巧藉天然,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根雕藝術的品類--
實用觀賞類的根雕作品,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以實用價值為主,兼有觀賞價值。常見的有根椅、根床、根桌、根凳以及根制條幾、沙發、茶幾、屏風、花架等常用傢具;有用根製成的筆架、鎮尺、硯座等書案用品。陳設觀賞類的根雕作品,主要用於陳設觀賞,是根雕作品的主體部分,占絕大多數。按其造型特點,又可分為人物型、動物型、鳥禽型、魚蟲型、花木型、器物型、審美型及其他自然形態。
審美型,是指自然形態很美,極富有欣賞價值,但很難確定名稱的一些無名根藝作品,根藝家統稱之為審美型作品,或叫無名作品。
其他形態的根藝品,要經過根藝家加工而成,一般具有非具象的特徵,給人以天然之美的感受。根雕製作的材料及工具根雕,顧名思義,是根的藝術。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根。 --相根 --
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根,為根藝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材料。一塊自然根不經加工就是一件根藝作品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但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卻是極其豐富的,到處都有。能否發現它的美,這取決於人們是否留心及審美能力如何。不從事根藝創作的人來說,一般是視而不見其美,引不起注意的。但是根藝愛好者卻能替眼識材,進而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
根雕創作的根材,主要是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相反在平原上、沃土裡生長的根,則很少有奇特形態。因此,要根據各自的生活環境,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
--根材的種類--
自然界可供選擇的根材是很多的,有喬木、灌木、藤蘿、竹子等。古人進行根雕創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質地堅硬、光滑、細膩,紋理清晰,適宜進行藝術加工。現代根藝家拓寬了用材的品類。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不同,可供選擇的根也不同。在東北有柞、櫟、楊、榆、椴、樺、映山紅等硬雜木的根。華北地區有山棗(也叫酸棗)、荊條、松樹、刺槐、椿樹、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黃楊、鐵杉、金錢松、龍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選用。這些樹木之根因生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態怪形,可供根藝愛好者藉以造型,實「奇」與「巧」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根雕的創作手法--
根雕創作的基本手法,就是運用誇張、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創作方法。具體他說,就是對所選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細致的觀察,進行巧妙構思。借其形態、紋理、節疤、凹凸、曲線、窟窿等天然殊姿異態,進行虛實結合的大膽設想。以多種題材和內容來尋找材料本身的可用價值,並善於從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確定創作的整體形象。明確創作思想,大膽地想像,對根藝創作是至關重要的。
--根雕製作技法--
根雕製作應強調「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麼根材,創作什麼題材,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在雕琢方法上應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態的磨製方法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為輔,使雕磨過的部分和根的形態盡量融為一體,不露雕琢的痕跡。
--具體的製作方法主要是:
根雕作品是供人們欣賞或使用的藝術品,一旦開裂或被蟲蛀,便會影響它的欣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蟲的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防裂處理;自然乾燥法、蒸煮法、烘乾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時加上適當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將裡面的蟲菌殺死。用經過防裂、防蟲、防霉變處理的材料製作的作品,一般不會出現乾裂、變形、蟲蛀、腐爛、變色的現象。干剝: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使表皮變軟,然後再用以上工具剝,比較省時、省力。許多根藝家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損壞或少損壞木質,製作者不必拘泥於以上方法。有時根據創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納垢的朽爛部分剔掉,目的在於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隱藏的蟲菌,增加材質的潔凈和美感。
『肆』 請問kalafina的うつくしさ 的歌詞 可以出一個羅馬音的版本嗎 謝謝解答
うつくしさ【至美】
作詞·作曲·編曲:梶浦由記
歌:Kalafina
翻譯:琉璃印月
闇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頃【當黑夜融於晨曉之時】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新生將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那一抹黑暗與】
その黎明の【那一絲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今日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明日春將遙逝】
その一瞬の【那瞬息的】
その臨終の【那臨終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不過碎石一枚】
遠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遠處那熠熠閃耀之物】
仆らを縛る【將你我束縛】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瞳孔中的金絲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早已將歌唱忘卻】
まだ屆かない【那還未傳達的】
屆きはしない【那永遠無法傳遞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在漸漸朽爛的盆景中】
還らない種を蒔き続けて【播撒著不歸之種】
その黎明が【那一絲黎明】
その春雷が【那一聲春雷】
その暗黒が【那一抹黑暗】
ただ殘酷に【只是殘酷地】
仆らを包む【將你我籠罩】
終わり 【曲終】
『伍』 求佛教中關於居住的戒律或者教義
一、住宅的布置
假使說經濟是家庭的血脈,那末,住宅就是家庭的軀殼。身體要希望它健康,非注重清潔不可;那末住宅非遵從我佛『凈其房舍卧具』不可了。又一譬喻我人是家庭的靈魂,那末住宅就是家庭的衣服。我們對於衣服不修邊幅,不只是有礙觀瞻,為人所訾議;而且對於身體的健康,也是很不利的。那末對於住宅的布置怎麼可以不加註意呢?
房屋不在於大小多少,只要堅固整齊,空氣清鮮,光線充足就是了。家庭的優美,不在於房屋怎樣華貴,傢具怎樣奢華;而在於能以精巧的藝術手法,加以美化的布置。一所很簡陋的住宅,經過聰穎的安排,就會變成很雅緻、很悅意的樂園。傢具的施用和裝置,要細察家裡的情況,而善於籌劃。應買不應買的對象,要詳加考慮,才不至於浪費妄用。
居住的房屋最好是東南向,次則西南向。若是西北向,便不合宜。因為東南向的房屋,夏日沒有烈炎的熏蒸,而冬日則有陽光的照臨,和西北向的,剛巧成個反比例。這是我們還擇居室時應注意到的。
(1)卧室
每日須把被褥褶疊整齊,床鋪的灰塵拂拭清潔。並把便桶溺器洗滌後,移置到廁所去。壁上掛夫婦間的攝影,並一二幅佛化格言,或再掛一二幀風景畫。
(2)客室
室隅置花瓶或盆景。壁上宜懸掛佛化對聯,佛化圖畫,或配以山水風景;使室內充滿著佛化的景象。對自己既可由熟習而得到深刻的印象;對賓客親戚朋友們,也可以使他們受到強烈的感受,可在無形中收獲弘法的效果。字畫以時常換掛為佳。
(3)客室聯語
下面的幾對聯語可供選取:
△要作大雄佳弟子 當思奮迅度群生 △久長受用貧邊得 安樂功夫忍處成
△時事五洲羅眼底 秋濤萬頃起胸中 △行腳且完大士願 雄心不作冷灰燃
△欲除煩惱須歸佛 各有因緣莫羨人 △為期肩胛煉成鐵 今日花前學誦經
△有錢當念無錢日 得意休輕失意人 △為道了無寒暑變 利生豈畏路途艱
△獨坐常思自己過 閑談莫論別人非 △貝葉行間修福慧 蓮花座下禮能仁
△白發滿頭難再黑 青春過眼不重來 △長年白業經三卷 靜夜青天月一痕
△舉世只知嗟逝水 無人微解悟空花 △粗衣糲食隨緣過 禮佛誦經樂趣真
△欲向法門參我佛 好從意地伏魔軍 △案有經書窗有竹 壁多古畫院多花
△芳蘭只為因香折 良木多從被直摧 △病久確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堅
△真柏最宜堆厚雪 危花終怯下輕霜 △原知挫折當頭棒 畢竟繁華過眼煙
△須信成從敗後得 誰知榮是辱邊媒 △雲水一身天上下 風濤萬裏海西東
△是非莫與他分辨 自過應須自翦裁 △要使中華成佛國 不容外道入吾家
△浮生若夢誰非寄 到處能安即是家 △家庭親屬皆歸佛 凈土蓮華已待君
△事欲稱情常不足 人能退步便無憂 △山頂月明長嘯夜 水邊雲暖獨行時
△榮衰可喻花開落 聚散還同雲去留 △過眼暫時分好醜 到頭半點不相干
△發心為念眾生苦 得力難忘我佛書 △素壁淡描三世佛 瓦瓶香浸一枝梅
△虛名萬事雪填井 幻景百年繩系風 △翠竹黃花閑意思 白雲流水淡生涯
△未能有念歸無念 道是無心卻有心 △芒鞋竹杖春三月 紙帳梅花夢五更
△修養須從塵事煉 行持要向歲寒操 △四海即家棲幻質 五湖為鏡照容顏
△忘我寧知餘外物 出塵不在入深山 △不畏艱危不懼苦 要勤奮斗要成功
△吾佛慈悲廣度眾生當度我 人天缺陷不念彌陀更念誰
(4)佛堂
中央供奉佛菩薩像。桌上置一香爐,一凈杯,二花瓶,常供鮮花,佛前裝一電燈或油燈,早晚功課焚香一枝或三枝。晚課畢,可把佛前燈熄滅,桌上安置功課本數冊,以表法寶。桌前加幔,並置拜凳一隻或數只。壁上懸掛佛化對聯和圖畫,以策進凈業。早晨佛前供開水一杯,午後送出灑於戶外。佛堂須每日收拾清潔。倘屋宇狹小,卧室用布幔隔開,(或用櫥隔開),劃一小部份作為佛堂。供佛菩薩像以簡單凈化,切忌紛然雜供,有失庄嚴。關於供像如下:
釋迦牟尼佛左右配文殊普賢。
阿彌陀佛左右配觀世音大勢至。
或加奉彌勒佛地藏和釋尊的十大弟子。
或只供釋尊彌陀觀世音大勢至。
至於任何神像一概禁止,不得供奉。
(5)書室
關於書室的布置,也不出整齊簡明,美觀醒目,這幾個原則。靠壁放幾只書櫥。室中設置桌子一張,桌上鋪檯布,環繞著放幾只椅子。壁上掛些字畫,以及佛化標語,格言等。書籍可選擇1、佛教書籍雜志。2、有價值的國學科學書。3、有益的小說故事詩歌。
學校規定的教課書中,所得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我們要子女多得些學問,就須在課外給與他們有閱讀其它圖書的機會。所以家庭中應設置一個圖書室。我們置備了各種書籍還可以借給親友鄰居閱覽,以文字勸化他們信佛是很有功效的。倘屋宇狹窄,辟不出圖書室來,就只用一隻櫥藏列佛學,科學,文學等書也可以的。
(6)廚房
除每日灑掃清潔外,更須將一切的炊具,用具,餐具每日都洗滌過。
(7)廁所
除灑掃清潔外,並須把地面和壁角,多撒石灰,多灑防疫水。
(8)地板
因受潮濕每易朽爛,宜做活動的數塊,釘一鐵圈。每逢霉天,把這幾塊地板揭開,使潮氣外散,可免朽爛。倘在鋪板時,先把擱柵和地板的背面用桐油揩敷,可耐久經用,比較不曾敷油的,可多用一倍的年份。
(9)窗幔
顏色要和四壁和諧相稱,質料可選粗厚一些,能經風日的吹曬而不易損壞的。
二、居家須知
住宅是一家老幼幸福之所託,所以每日應灑掃潔凈,把各種器具揩抹整理。開啟窗戶,調節空氣,謹慎門戶。室內不可堆積垃圾。房屋倘有損壞,應即隨時修補。
(1)注意火燭
火燭更要當心。引火的對象,如廢紙,亂草,破絮,木屑等物,不可放置在灶門和火爐貼近的地方,以防遺火成災,每日需用的柴草,應估計一日所需的用量,放置在灶下,不可堆積得太多,今天燒完,明天再取。不可使兒童燒火,因他不知謹慎,每致誤事。龍鍾的老年人,也不可使他燒火,恐他好睡昏沉,難免誤事。臨睡時,要檢點灶門和火爐四圍。要在那些地方不著一物,以免火灰復燃,把物燒著,釀成火患。
冬夜就寢,室內倘沒有煙囪設備,不可燃燒煤爐取暖,以防煤氣中毒,生命發生危險。
柴草的堆置,應另備一室,謹密封鎖。只可在取柴時開門入內。室內應禁止吸煙,沒有罩子的燈火不得持攜入內。
火油燈當臨睡的時候,必須吹滅,以免夜間被貓鼠打翻燃燒。火油箱和火油壺不可放在火桶或火缸的鄰近。火油箱要蓋好,以免火星落下,釀成不測。若遇潑翻火油而失火,最忌澆水。可用干灰或濕灰,或被褥,毛毯覆之,就能撲滅。在冬季攜帶火爐睡眠,常使被褥熏成焦黃,甚至一個不當心釀成火災。烘小兒尿布過夜,也有同樣的弊害,我們應該避免。
兒童最喜燃紙游嬉,或燃燭舞蹈。那是有危險性的,我們應該加以制止。
如遇鄉居失慎,須竭力援助撲滅,不要只管搬運自己的財物。
(2)不妨害鄰居
家中不可發生爭吵情事,大聲喧嚷,以致鄰居不安。更不可在夜靜更深的時候,開唱收音機和留聲機,使得音樂歌唱等等擾亂鄰居的清夢。家庭中早晚功課,可以不必敲木魚,擊引磬。
同居公用的曬場,不得一家佔用,就使有很多的衣服要曬,也應先詢問同居是不是需用。不可在公用的自來水管旁邊洗物,妨礙他人取水的便利。陰溝不可使積污物,使溝渠不通,有礙公眾衛生。
家庭近旁如有餘地,宜栽培花草,果樹,蔬菜。使環境風致幽雅,可以涵養性情。切不可在弄口,或後門外隨意傾倒垃圾。
『陸』 請問有木有人知道うつくしさ這首歌的歌詞大意,要中文的啊親
うつくしさ【抄至美】
作詞·作曲·編曲:梶浦由記
歌:Kalafina
翻譯:琉璃印月
闇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頃【當黑夜融於晨曉之時】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新生將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那一抹黑暗與】
その黎明の【那一絲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今日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明日春將遙逝】
その一瞬の【那瞬息的】
その臨終の【那臨終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不過碎石一枚】
遠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遠處那熠熠閃耀之物】
仆らを縛る【將你我束縛】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瞳孔中的金絲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早已將歌唱忘卻】
まだ屆かない【那還未傳達的】
屆きはしない【那永遠無法傳遞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在漸漸朽爛的盆景中】
還らない種を蒔き続けて【播撒著不歸之種】
その黎明が【那一絲黎明】
その春雷が【那一聲春雷】
その暗黒が【那一抹黑暗】
ただ殘酷に【只是殘酷地】
仆らを包む【將你我籠罩】
終わり 【曲終】
『柒』 七上生物試卷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學期期末檢測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在農田中,對田鼠有直接影響的生物因素是( )。
(1)青蛙 (2)蚯蚓 (3)黏蟲 (4)田螺
(5)蛇 (6)黃鼬 (7)鷹 (8)貓頭鷹
A.(1)(2)(3)(4) B.(5)(6)(7)(8)
C.(1)(3)(5)(7) D.(2)(4)(6)(8)
2.「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詩人對春天的描寫,這里的「綠」是指( )。
A.藻類 B.蕨類 C.苔蘚 D.種子植物
3.移栽茄子秧、黃瓜秧時,其根部總是帶有一個土坨,這是( )。
A.防止秧苗出現萎蔫現象 B.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損傷
C.有利於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有利於秧苗根的呼吸
4.除下列哪項外,其餘現象均表明植物進行了呼吸作用( )。
A.走進貯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蠟燭的火焰變微弱
B.潮濕種子堆周圍的空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潮濕的種子堆散發出熱氣
D.堆放的白菜散發出霉氣
5.牧草留種區為了預防鳥啄食草子,用網把留種地罩上。後來發現,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環境污染 B.植被被破壞 C.缺水乾旱 D.食物鏈被破壞
6.從母羊甲的體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細胞中,結合後的細胞經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隻母羊丙的子宮內,出生的小羊長得( )。
A.難以預測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7.切西瓜的時候,會留出許多汁水,它是( )。
A.水 B.細胞液 C.液泡 D.細胞核內的物質
8.「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葉綠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
⑥用清水漂洗葉片後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9.土壤板結不利於植物生長,原因是( )。
A.缺少肥力,妨礙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礙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礙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礙根的呼吸作用
10.據報載,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種鳥類或哺乳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它們瀕危或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災害 B.天敵過多 C.動物病害 D.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二、試試看(15分)
你能運用所學光學顯微鏡的有關知識來解決下列問題嗎?
1.一台顯微鏡有5×、10×、15×三個目鏡,有10×、45×兩個物鏡,這台顯微鏡的最低放大倍數和最高放大偌數分別是( )。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在光線明亮的實驗室里,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後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為便於觀察,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4.某學生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再在一干凈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組織切片,小心展平後,放在顯微鏡載物台正中央,用壓片夾夾住。然後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約1~2 cm處停止。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准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你能指出該學生操作中不正確的地方嗎?
5.某海關繳獲了一批走私物品,在清點時發現有一包生物樣品,但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動物體還是取自植物體,你能藉助顯微鏡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將它鑒定出來嗎?說說你的做法和根據好嗎?
三、考考你(20分)
1.養魚缸內清清的自來水幾天後,會變成綠色。你能說一說是為什麼嗎?
2.人們常在盆景的「上水石」上栽些苔蘚植物作為美化和點綴。這樣的環境為什麼適於苔蘚植物生長?
3.通常情況下,用精製大米播種能長出水稻的幼苗嗎?為什麼?
4.我國有一句話,叫做「一山容不得二虎」。你能從食物鏈的角度解釋一下為什麼嗎?
5.小華家門口有一棵老槐樹,樹心已經朽爛成一個大洞了,只剩下了厚厚的樹皮在支撐著樹冠。可是每年的六七月份這棵「枯木」還是照樣以它的綠葉和黃白花朵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這是為什麼?請你幫助小華解開這個「沒有樹心的樹,還能繼續活下去」的謎。
四、科學探究(24分)
1.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鼠婦的影響。
(1)將10隻鼠婦放在解剖盤中央,解剖盤一側蓋上黑紙板,10分鍾後情況會怎樣?從而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某學生照上面的步驟進行探究,10分鍾後在未蓋黑紙板的一側有6隻鼠婦,請你幫助他分析出現這種結果可能的原因。
(2)按上面的步驟進行探究,當10隻鼠婦都躲到了黑紙板下邊時,再將解剖盤未放黑紙板的一側放入濕土,10分鍾後結果又會怎樣?你又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3)實驗完畢,你將對鼠婦做如何處理?
五、解讀數據(21分)
1.(15分)下表是對某地區小麥在不同時期需水量的測量數據。
時期 天數 需水總量(米3/公頃)
返青期 29 636
拔節期 23 875
抽穗期 20 956
灌漿期 31 1 192
(1)計算表中各個時期每天的需水量,並以直方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2)哪個時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3)不同發育期的需水量與發育天數有關嗎?
(4)日均需水量與發育期的關系是怎樣的?
(5)總需水量與發育期的關系是怎樣的?
2.(6分)甲乙兩地出產同一種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經調查,在葡萄的生長季節,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溫度條件差別較大,見下表:
甲 地 乙 地
白天 33 ℃ 33 ℃
夜間 12 ℃ 25 ℃
請根據上述資料分析推理:
(1)晝夜溫差對光合作用有影響嗎?
(2)晝夜溫差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麼影響?
『捌』 金雀發芽時間
四月至五月。
栽植北方金雀之前切忌浸水,尤其是長時間浸水更是不可取。對於採集的野生盆景素材,就一般的樹種來說都會習慣性浸水,增加樹體的水分含量,促進成活和生根。
但是金雀體內的水分含量就不低,採集回來在室內放置3天以後根系還是軟的,沒有浸水的要。
如果把金雀全株浸水後,由於金雀莖桿和根系沒有堅實的木質部,很容易從里到外全部朽爛,也就自然沒有了成活的可能。
『玖』 花盆選不對,學再多養花技巧也是沒用的!
人靠衣裝,花靠盆裝,現在市場上的花盆種類很多,選擇花盆不僅需要造型美觀大方,也要具有實用性,比較理性的花盆應該是深水透氣性能良好、質地經久耐用、物美而價廉的,今天花花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選擇花盆。
1 瓦盆(素燒盆)
描述:
是指盆底沒有排水孔、用以儲水的花盆,包括用於水培的玻璃瓶,材質多樣。
優點:
盆面寬大、形淺、式樣繁多,精緻美觀。
缺點:
適用范圍較窄。
適合植物:
適於培育水仙、碗蓮等觀賞植物和陳設山水盆景。
大家還有什麼選花盆的好方法,
趕快給花花發過來,
大家一起分享吧!
『拾』 高坡的地名高坡
高坡苗族鄉屬貴陽市花溪區轄地,距花溪31公里,為喀斯特溶岩地形。保存完好的古老民族風情,奇特的高山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風光,共同組成了高坡獨特神奇的景觀。
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居住有漢、苗、布依等民族。每逢正月「跳場」、「跳硐」、「四月八」、「鬥牛節」和「吃新節」等民族節日,這里都要舉行賽馬、鬥牛、對歌和蘆笙會,尤以苗族的「四月八」最為隆重。「四月八」活動之一是射背碑,女方將精心刺綉的背牌掛起做「靶」,讓相中的男青年以弩射之,如中靶,即像徵姻緣美滿。高坡鄉自然風光優美,有峽谷、石林、草場、多級瀑布、天然大盆景、萬畝田園等景觀。其中的石門村、雲頂村、杉坪村都頗具游覽價值。 高坡座落於貴陽市東南郊的一個苗族鄉鎮,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處1712米左右。駕車從喧鬧的貴陽市區出發,途經風景秀美的花溪,再至古香古色、民風淳樸的青岩古鎮,往東延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爬」到高坡。到了高坡便一下子感覺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天高雲低、群峰連綿,氣溫也下降了幾度。高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保存完好的民族風情和美麗動人的自然風光,共同組成了一幅神奇而秀美的畫卷。
高坡地理結構比較獨特,為地壘式岩地隆起,四周峽谷深陷,頂部平坦而形成台地。爬上大山,進入高坡的入口處有兩塊巨石相對而立,氣勢猶如一道龐大的「石門」,門壁上有雙鉤摩崖石刻「永鎮邊夷」四個大字,相傳是明朝年間朝廷鎮壓苗族先民的歷史證據。進入石門關,從東直上山頂,便是最好的拍攝、觀賞位置。身臨山巔,腳下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放眼望去,台地疊障,群峰一覽無余,高坡猶如被群山環抱的一顆「高原明珠」。最為出名的數高坡的梯田,整個高坡鄉,梯田分布廣、面積大,遠遠望去,就像一張平鋪在高坡的「五線譜」,為高坡苗族彈奏著喜悅豐收的交響曲。 高坡有著苗族特有的風情,他們的語言,服飾,建築,生活習慣,都保持著古老而濃郁的習俗。高坡苗族的服飾尤為特別,婦女以背牌為特殊服飾,傳說他們的祖先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的掌印官,千百年來子孫為了傳承祖先的榮譽,便將這份榮譽深深的印在背上。根據服飾的形式和象徵意義劃分,高坡的苗族被分為「高坡苗」、「背牌苗」和「喜鵲苗」等等。
高坡鄉每年的鬥牛節,跳花節,都會舉行鬥牛,賽馬,對蘆笙,對歌等民俗活動。農歷「四月八」或者是農歷四月的第一個「亥」日還會舉行隆重的「射背牌」活動,即未婚女子將自己精心縫制的背牌披掛在背上,讓心儀的男子拉弓搭箭「瞄射」,中靶則預示兩人的婚姻在來世將會幸福美滿,白頭偕老。事實上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婚禮,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冥婚」,因為「射背牌」的本質意義是因為今生不能成一家,來世再來做夫妻。男女雙方在射過背牌後,今生今世就不能再往來,這既是對他們情感的證明,也是最後的告別儀式。「射背牌」這一活動,在苗族之中,唯獨高坡這一支系苗族獨具,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場面悲壯動人。 東線
竹園避暑,高山鬥牛,草坡馳馬。高坡場四周溶孔、石林,有如玉柱、蘑菇、帝冠。園蘇寨旁奇石相依,四時翠柏與墨青石林相間,穿越形同迷宮,情趣橫生。竹園寨,遠視綠叢點點,近觀樓台飛檐,青瓦白牆綠樹。寨外300米,有虎場,為鬥牛之所,七月逢寅,山民牽來「角牛」,抵角相鬥,觀者成千上萬。過虎場,行3里到雲頂草場,廣袤緩丘,無邊無際。草叢中,山雞振翅,狡兔尋窟。跨烈馬,搭弓箭,游獵圍獰,其樂無窮。山頂有「天池」如鏡。池中鴨鵝成群,白鷺點點。苗寨竹園草舍,苗女舂碓、推磨、篩米、簸糠、績麻、織布、刺綉、縫紉,自種自製,自用自食。山巔雲霧繚繞,時卷時舒,縹緲如有仙人居住。
夜晚,篝火熊熊,或烤一腿野兔、山雞,或歌一曲先民古調,赤足蹈木鼓舞,放量喝牛角酒,使人頓忘境外的塵囂。
西線
游洞堡,觀瀑布,望懸棺,苗族迎送賓客旅遊線。水塘大山位於高坡場南面,山大而腹空,溶洞頗多。山南面有出水洞,洞洞相連,洞中空曠,大廳緊連,遍地石筍石慢石鍾乳;人力所造有洞口石徑、石屋、石灶、石廄。洞深處有地下暗流汩汩而出,古代苗民住洞內,洞口石牆工整深厚,拱門築實,門牆上有巡視台、望孔、射擊眼,石門石柱石檻石樞,古樸粗獷,為數百年前先民御外敵所修的地下洞堡。逢外敵入侵,避入山洞以守為攻。
下出水洞,臨擺弓岩,峽谷深陷,天開一線,自東向西有流水跌宕而下,形成36米、70米、86米共3級瀑布,奇險驚人。崖畔山茶爭艷,杜鵑叢叢,谷底卵石若洗。擺弓岩峭壁上,遙遙可見懸棺,高不可及。
出谷入寨,進杉坪苗村。賓客來臨,族長率青年男女著民族盛裝迎候寨門。鐵炮、鞭炮、瑣吶、長號、銅鼓、長鼓,一齊鳴響,在一派熱烈的氣氛中喝下盛滿的牛角酒,賓主同樂,跳起歡快的蘆笙舞。擺長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對飲,雙杯對飲,勸酒聲、歌聲、嬉鬧聲,沸沸揚揚歡騰一個寨子。
杉坪寨南去2公里,帔林村有「龍風洞」。山空似殼,洞在山中,地下暗流穿山過洞。溶洞分兩層,上層發育成熟,有打雞洞奇景。怪在下層,洞空無比,水流其間,時急時緩,急湍處如野馬脫韁,平緩處則風平浪靜。水有深淺,或沒膝而過,或深不可測。
南線
古堡尋幽,洞葬藏秘,曲徑迴旋,古樹參天,林間漫步。高坡鄉南段,乃喀斯特峰林地帶。山間公路蜿蜒曲折,時左時右、忽東忽西,迂迴在大自然布列的迷宮之中。古屯堡,乃是先民御敵之工事,築於山巔,保存完整。古堡選東西兩向建造山門,石拱門對開,兩門地勢險要,封住山頂獨路,萬夫莫開。東西地勢稍緩,因設二重門。堡內石徑、石屋、石桌、石凳、石床,一切自然天成。西巔極頂,坐西向東巨岩上生出一個「大王洞」,洞壁煙熏,斑斑人跡,為領頭寨王所居無疑。住石屋、吃烤雞、喝缸酒、鳴角號、搭弓箭、放土槍,古堡尋幽,情趣綿長。
屯堡東去2里路,有溶洞乾燥空透,內中陳列棺木百十具,置於特製木架上,整齊有致,傳說已有600多年歷史,乃苗族死者安息之所,葬俗奇異。進龍打岩苗寨,可領略迎客酒、敬寨酒、情意酒、挽留酒,觀看洞葬司令歌舞表演,苗家人的善良好客,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去向前,穿林間山道,到龍雲村。古樹參天,峰叢林立,有珍貴的四輪香,稀有的金錢椰,獨特的甜樹,林竹蔥籠。苗寨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暢游苗鄉,民風淳樸,民俗保存完整:濃烈的迎送賓客儀式,歡快悲壯的跳場跳洞,輕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測的地下洞堡,遠古的懸棺洞葬,密竹重圍的苗家山寨,獨樹一幟的苗族服飾,笙鼓喧鬧的七月鬥牛節,流動的鼓,多情的蘆笙,令人久久不忍離去。 相傳,貴州高坡一帶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黃河流域,神農氏是他們的老祖宗,由於歷史上戰爭的原因,苗家祖先被迫遷徙到南方大山之中,他們時時刻刻都夢想重返故鄉。距今大約六百年,苗族的首領『香駱』對苗民十分愛撫關心,深得苗民的崇敬,『香駱』逝世後,子孫們將他的棺木放進一天然洞穴中,以便祭掃和瞻仰,同時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扶樞還鄉,重歸故里。從此以後,凡親人過世,就沿襲這種喪葬辦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洞葬習俗。
文史專家在貴州省黔南考察時發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荔波、龍里、惠水、獨山、福泉等地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兩千多年前的「洞葬」、「火葬」習俗。據文史專家考察,目前在都勻基場、惠水擺金、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著「火葬」習俗。當親人去世後,家人邀請親朋好友舉行祭祀儀式,之後將逝者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坡上,舉行隆重的「火葬」儀式。
洞葬是一種古老的葬禮形式,各個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苗族將死者裝入棺木,抬入一個大洞穴里,按照家族及輩分排列,頭朝南,放在峭壁上,以後整個苗寨或一個地域的亡者,都被抬入這個洞穴。在荔波縣的一些民族村寨,親人去世後,兒子將與牛搏鬥,當眾將牛殺死,作為祭祀品或用來招待客人。之後將逝者裝入棺木,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洞中安放。在都勻市,專家發現一處苗葬洞穴,內藏苗族棺木達1000多具。這個洞穴海拔約1400米,其周圍生活著3000多人,均為苗族。據專家初步推斷,這個洞葬墓穴大約形成於元代。
從歷史上看,高坡的苗族祖先確實系從北方遷徙而來,這一說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遷徙的歷史,因而也很容易為人們所認可和理解。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布廣泛,看來曾經十分盛行這種喪葬。許多洞葬遺址確實差不多已被人遺忘,有些也已自然毀壞。至今人們認為保存完整的洞葬有兩處,一處是甲定洞葬,一處是杉坪洞葬,其實不然,果里村的洞葬就更加完整、宏大而神奇等等。杉坪村的洞葬,實際上是遺址完整,而洞內的棺木已朽爛不能辨認,只能算是比較完整。其實還有果里村的洞葬,上午村洞葬,克里村的洞葬,五寨村洞葬等等。還有不少連當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因為有的洞葬已經隔了好幾代人了,後來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遺址。很多人認為洞葬是適應低下的生產力水平的結果:遍及高坡的溶洞為人們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礎,而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狀況則是洞葬風俗存在自社會基礎。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個杜」三個字,據說,「把個」是洞的意思,「杜」則是苗語的鬼,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洞裡面的鬼」。
洞,對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而言,其意義非同尋常。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四至初九,高坡苗族都要過「跳洞節」,而其中最熱鬧的節目,便是在洞中跳蘆笙舞,高坡的苗民說,在洞中過節,正是為了緬懷祖先過去的生活。有研究者指出,岩洞在當地苗族生活中的意義十分重大,青年男女談情說愛選擇岩洞,苗族的先民甚至居住在岩洞之中,岩洞又是安葬死者的去處……可以說,「跳洞節」是對本民族傳統的懷念和尊重。隨著時間的推移,岩洞漸漸淡出了高坡苗人的生活,盡管據村民王道友老人說,近年來偶爾還會有村人將棺柩抬入洞中安葬,不過,這畢竟只是個案,更多的苗人實行土葬,舊有的喪葬習俗已經逐步消亡。
高坡苗族從風俗上是相信有鬼的,普遍信鬼不信神。他們日常供祭的是土地,崇拜祖先,不信邪不信神,但是怕鬼。有時候也講神仙,但不十分相信。「鬼是人死之後的靈魂,正常死亡的就不會出來作祟,只有那些死得不『干凈』的,才會成為邪鬼。」在高坡苗人看來,凡是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斃者,就叫作死得不「干凈」,而這樣的死者是不能葬進洞中的。
即使是正常死亡,安葬入洞前,家人也必須請鬼師來「打彌拉」。苗族停喪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天一夜,其間最重要的事情是請鬼師給亡人開路,苗語謂之「喀干」,否則亡者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與祖先同居。「喀干」時,鬼師要歷數死者一生的事跡,然後再指引死者走過三十二段荊棘叢生的路,亡魂方能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了復雜的儀式,亡者才能最終安葬 在高坡苗族中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很久以前,苗人一直居住在格羅格桑(即今之貴陽),後為土司所驅逐,避入森林。若干年後,苗族首領主德龍率眾攻打貴陽,不幸失敗,因主德龍犧牲於舊歷四月八日,後來苗人便以這天作為節日紀念。迄至今日,每逢四月初八,猶有苗族人盛裝往貴陽市噴水池一帶集會。而據《元史本紀》所載,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的正月間,皇帝「從葛蠻安撫使宋子賢請,招諭來附平伐、紫江、翁眼、皮陵、譚溪、九堡等處諸洞苗蠻」,其中提到的皮陵,即是今高坡鄉的陂林村。文獻鑿鑿,足以證明至少在元初之際,高坡已有苗族定居。
民間有民間樸素的說法,在學者眼中則有其浪漫的解釋。比如,一位高坡的苗族學者認為:「他們(指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黃河流域,神農氏就是他們的老祖宗,由於戰爭失敗的歷史原因,祖先們被迫遷徙到南方大山之中。甲定,苗語念『翁勒翁咒』,意思是『洪水黃河』。他們的先人一代一代夢想重返故土,以便扶柩還鄉,故有『洞葬』之習。」
通常認為,苗族的先民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即距今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蚩尤為其首領,在爭奪中原的涿鹿大戰中,不敵黃帝部落,敗走南方,盤踞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新的部落聯盟,史稱「三苗」,在新一輪的爭奪中,他們再一次敗給了堯、舜、禹領導的部落,被迫遷徙,其中有一部分輾轉來到貴州境內定居。
遷徙是苗人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貴州很多地區的苗族古歌里,都有關於苗人祖先遷徙的歌詠之辭。把洞葬之俗與歷史聯系起來,聊備一說,也許並不全是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