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修行人盆栽

修行人盆栽

發布時間: 2022-02-18 14:00:21

Ⅰ 修行人修行到可以看到東西的時候到什麼地步了

那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是在於見到什麼東西,見到的也許是魔境,把你引入歧途。佛教以了生死、解脫出生死輪回為目的,不在於那些神通,因為神通不敵業力。

Ⅱ 修行人能否養寵物

傳喜法師開示 師父:像前幾天講我們寺廟里不能養這些東西一樣,並不是說我不喜歡,我們師父都很喜歡小動物。但是因為寺廟里是非常特殊的。這個社會芸芸眾生都在干嗎?就指望我們這些人,修行人能把佛法體驗在身心世界的話,向這個世界放光,能救救這個世間。作為一個菩薩來說,本身菩薩就是有很大慈悲心的,但是佛又要求菩薩不能夠養豬貓狗這些東西。 所以深刻的認識這一點,集中精力把金剛薩埵這部片子做好。高質量快速的做出來,再三的強調,比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沒有一個更偉大的事情在做的話,那你那個事情或許是對的。但是要做更偉大的事情時,養個雞養個狗,反而是障礙了。 這些眾生也是這樣, 它也沒有這個福報,三寶地里,四眾弟子對它又那麼好,那它的福報會消掉很多。 它若真的也會念佛,跟著我們繞佛打座,哪一個狗跟在我們後面,我們南無阿彌陀佛,它也「汪汪」,我們打坐它也跟著我們打坐,那隻狗你供養它也不錯,證明佛法有多偉大。 反過來說它又不懂,呆頭呆腦的,這是廟還是平常住戶,你們是修行人還是普通人,它根本沒辦法區別。它的內心裡對它好就好,打它就是不好。我要打它,它也跑。不像我們覺悟的會感恩,你打它尾巴一夾逃掉了,說明它沒有智慧來分辨。如果佔去一個修行人的時間,那它罪過是很大的。反過來說,打擾了修行人的修行、清凈那罪過更大。 另外, 作為修行人要一心一意的,佛法難聞今已聞。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佛法的思維上,修行上,不要讓小事情來打擾自己。 佛陀為了這個還講了自己往劫里的故事,佛陀為這還受過苦。佛陀以前在鹿野苑修行的時候,家裡的富貴放棄,到鹿野苑做一個仙人,修行人。 那時有一隻母鹿生下一隻小鹿後就死掉了,他看到那隻小鹿這么可愛,那個眼睛大的跟外星人一樣,很可愛。當時佛陀的前身就收養這只小鹿,出去化緣喂它,把這只小鹿養大。有一天佛陀的前身去世了,當他自己眼睛睜開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也變成鹿了,他投胎到鹿裡面去了。 這時候他才覺悟到因為我前世收養了這只小鹿,對這只鹿產生了很大的執著,心裏面一直牽掛著,打坐也都是它的影子,結果死了之後就投胎成鹿。他知道錯了,然後自己就絕食。這只小鹿死了之後再次投生成人,這時還記得前面三世,然後再出家修行。 佛陀講他前身的故事,就是警告我們修行人,不能愛上這些小動物。愛佛還來不及呢!要觀想佛,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觀想我們修行的,中觀的觀,「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要觀這個,不可思議而思議之,要思議那個不可思議的,忙這個還來不及呢。 在菩薩戒經里卻嚴格地寫著:不可以畜養貓、狸、豬、狗,否則犯戒。 我蹲在那裡看,它就忽忽跑過來,對我左看看右看看,我沒給它吃的,它就低下頭去啄草吃,蠻好的,最多給它撒些菜。不要在一處,撒在一處你害它,那樣它慢慢就依附人了,別人醉眼朦朧地一把抓去下酒去了。這地方這么大夠幸福了,而且吃也不成問題,也不會有味道,否則你在一處養,一段時間就有雞糞臭。 那狗也是,這么大的廟給它弄個籠子,你到底是為它好呢還是害它?那個貓是因為要吃鳥,沒辦法給它關在籠子里。天大地大,讓它跑嘛。跑還要看,不打擾還行。給它關在一處,它就會有看家護院的本性,就汪汪叫。我們是順帶帶的,不可養。但是如果不妨礙,那也無所謂。 有的還憐憫它,你稍微起心動念不對的話,下次轉世做個母貓,那就跟它談戀愛去了,這個小貓倒是投胎變人了。所以世間很多都會陰差陽錯,一念之差,完全不一樣了。修行人要特別的注意,念頭的危險要特別注意。

Ⅲ 為什麼有些修行人修到最後,有靈性沒人性

修行這個說法可以說對於到家或者佛教來說是非常的普遍的,他們都認為拋棄自己的各種慾望就能夠獲得佛祖或者是一些神話人物的必有,也可以讓自己免受世俗的煩擾。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重在有自己的感情,如果人能夠把自己的七情六慾都拋棄的話,那麼他們就是一塊木頭了,就算他們修煉成仙,那麼他也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機器,所以大多數的人修行慢慢修的就沒有了人性了。

而另一方面就是,如果一個人結了婚或者說他已經有了孩子的話,當他修行的話,那麼他就已經把自己的妻子或者孩子拋棄了。所以總的來說,他們修行丟棄的並不是世間那些煩惱,或者說是那些仇恨被他們丟棄的。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責任感。無論是生養我們的人,或者是我們生養的人,我們都有養育它或者報答他們的那種責任,當我們選擇修行的那一刻,我們其實已經丟失了這些所謂的人性。

Ⅳ 送女朋友什麼樣的盆栽植物她會喜歡

送女朋復友什麼樣的盆栽植物她會喜歡制,要看這個女朋友的個人愛好的。
一般情況下,送女朋友鮮花,多數人是送玫瑰花的。
送什麼樣盆栽植物,最好直接問一下你的女友,也可問一下女友的親友。
現在茉莉花是開花季節,又香又白又不貴,如果女友不討厭白色的話,建議送盆栽茉莉花。

Ⅳ 花是有修行的人 人是未悟道的花什麼意思

花是有修行的人,果就是修行有成的人。人是無果的花。可以改一下,佛是覺悟的人,人是執迷的佛。就好懂多了。

Ⅵ 在家修行的人,適合什麼職業有請善居士,善知識,善師指導一二。

真正的修行者只要能維持可以活下去的最低生活物質標准,因此你應選擇幾乎不掙錢的近似義工的工作才是正題

Ⅶ 為什麼學佛修行的人越來越漂亮

我們身邊的很多學佛人,確實有些人越來越漂亮了。這其中的原理究竟何在呢?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相由心生,也就是說當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外表,看到他的面容年輕、清純、慈眉善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揣測出他的內心是多麼的溫柔慈悲與善良。因此,想要改變你的相貌。只要把你的一顆心修好即可。

佛教中的修行人,最常有的表現就是吃素念佛。吃素,就是最基本的對一個人慈悲心的要求。而念佛,就是一心向佛,以一念替代萬念,不斷地凈化自己的內心。所以,談到真正的修行其實就是這兩條。一個是凈化自己的身體,一個是凈化自己的心靈。

通過吃素念佛就都可以做到了。當你的身心靈都不斷的得到凈化的時候,你的性格,脾氣,相貌等等,一切都會隨之而改變。

Ⅷ 聖空法師:修行人要把家庭修圓滿了才行嗎

凈空法師---家人一定要和睦,這就是佛法。學佛學到一家不太平,是錯的。家人為什麼反對你學佛,這里一定有道理,是你自己學錯了,

家人一定要和睦,這就是佛法。學佛學到一家不太平,是錯的。家人為什麼反對你學佛,這里一定有道理,是你自己學錯了,你並沒有依照佛法去做。凈宗修學要從『三福』修起,第一是孝養父母。你能孝養父母,父母怎麼會反對你學佛。如果你學了佛就不孝父母,不聽父母的話,看到學佛的同修比什麼人都親切,疏遠了未學佛的家人,認為父母家人作惡;其實是自己在造罪業,你就跟父母家人對立了,家庭怎麼能和睦!這是自己錯了。將來你能不能往生?說老實話,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所以學佛的同修,第一要家庭和睦。六和敬里,先是家和合。你應當把對待佛陀、師父、同參道友的那種恭敬心,在家裡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一家人就快樂了。這是對的,佛法就是這么修的。這就是「而行世法」,把佛法里所修的,應用在你的家庭之中,應用在你的生活之中,才得真實的受用。

Ⅸ 什麼叫修行人

心上無事。南懷瑾說過: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中國古人說:「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認識的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煩惱就多。所以不是必要認識的人,不必想去交結他;不幹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凡是對於我們的清凈心有妨礙的,都要遠離。

「若專煉心,常搜己過,哪得工夫管他家屋裡事?」真正修道人,就是常常觀察自己的過失;把過失改正過來,就是修行。心上無事,才叫作真修行人,才是真功夫。

(9)修行人盆栽擴展閱讀: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沒有工夫管他家屋裡事。

粉骨碎身,唯心莫動。收拾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幡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贊嘆亦如此!毀謗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本命元辰端的處。——盤山禪師

Ⅹ 什麼樣的修行人擁有護法

凈空法師---戒經里頭明明白白跟我們講,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個護法神都沒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條戒有五位護法神保護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護法神日夜衛護。你今天一個護戒神也沒有,一個護法神也沒有,你三皈五戒白受了。

現在有許多人說念《地藏經》,也依照《地藏經》裡面所講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報,於是謗佛、謗法,說《地藏經》不靈。他沒有想到,他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達到「善」的標准?沒有人想到。善的標準是什麼? 「三福」,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世間善人的標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沒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間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礎上,你連這個標准都做不到,你學佛是佛門外面的學佛,沒入門,怎麼修都是門外漢。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這個基礎之後,這才能入佛門,入佛門標準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做到了沒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是形式,沒有實質內容,怎麼會有感應?戒經里頭明明白白跟我們講,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個護法神都沒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條戒有五位護法神保護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護法神日夜衛護。你今天一個護戒神也沒有,一個護法神也沒有,你三皈五戒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們要清楚,大家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了不起的大事業!世間任何事業不能跟這個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說」,說得再多,都沒有用處,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聞慧才有基礎。這是初級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聞慧、思慧、修慧」。這個地方「得聞」,菩薩聞地藏菩薩名,一聞名就相應,與什麼相應?與全經相應。地藏菩薩是這一部經的名字,聽到這個名字,全經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同時都能現前,你才能悟入這個境界。

熱點內容
牡丹畫吧 發布:2025-09-12 04:42:28 瀏覽:85
雪棉花花語 發布:2025-09-12 04:16:18 瀏覽:761
一花語 發布:2025-09-12 04:12:35 瀏覽:63
梅花鋼管廠 發布:2025-09-12 04:12:35 瀏覽:448
盆景藝術難嗎 發布:2025-09-12 04:10:21 瀏覽:676
情人節醫療險 發布:2025-09-12 04:09:47 瀏覽:646
牡丹江雙福 發布:2025-09-12 04:01:10 瀏覽:588
西瓜影院我的血腥情人節 發布:2025-09-12 03:58:56 瀏覽:312
櫻花節策劃 發布:2025-09-12 03:58:49 瀏覽:461
西蘭花黃了能吃嗎 發布:2025-09-12 03:51:50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