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菌盆景
① 蘑菇種植原料可以用於盆栽嗎
蘑菇種植原料大部分是可以用於盆栽的,我們選擇一些蘑菇種植原料對盆栽的生長是有意義的,能夠促進盆栽的發展,這些原料還是可以拿來利用的。
蘑菇(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屬於真菌,又可以分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蘑菇具有多達36000個種類,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後,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像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大部分蘑菇可以作為食品和葯品,但毒蘑菇會對人健康造成危害,嚴重者危及生命。蘑菇分為大約1域、2界、5門、12綱、14亞綱、800目、1400科和8500屬左右,共計約36000種。
種植蘑菇
一、培養料配方。⑴稻草、菜餅、尿素、菇樂素、過磷酸鈣、石灰.培養料採用二次發酵法,在室外堆制15天左右,其間翻堆3—4次,然後進菇房或菇棚,加溫至65℃左右保持6 —8小時,後降溫至52℃保持3天,進行後發酵。
二、播種及發菌期管理。採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種量的2/3撒於料面,然後將菌種翻入料內,再把餘下的1/3菌種撒在料層表面,用木板輕輕拍平。播種量為每平方米用麥粒種2瓶或棉殼種3瓶。播種後以緊窗發菌為主,溫度高時適當通風。
三、覆土。當菌絲基本長到料層底部時進行覆土,覆土材料用細泥、礱糠灰或河泥、礱糠灰,龍糠灰與泥土的比例為20:1,用前噴甲醛消毒,水分掌握在捏得攏、撒得開,pH值為8左右。覆土厚度3—4厘米,每平方米噴清水2.25公斤,緊窗,土層縫隙里有菌絲冒出時補土。
四、出菇管理。覆土後約15天,菌絲開始扭結成原基,這時進行通風、噴水,使床面始終保持濕潤狀態,同時菇房(菇棚)內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達到85%—90%。
五、病蟲害控制。一潮菇結束後,用敵殺死4毫升加水25公斤噴打床面,同時加大通風量,使水分不淤積於菇體而造成色變、爛斑。
盆栽系由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演變而來。對觀賞植物的栽培。
果栽技術
選盆與配置營養土
盆栽花卉的盛器稱為花盆。由於製作原料和方法不同,可分為瓦盆、紫砂盆、釉盆、盆、水泥盆、塑料盆等。一般花卉栽培多用瓦盆。瓦盆又叫泥盆、素燒盆。以粘土燒制,盆上有細微孔隙,透氣性好,質輕而使用方便,有利花卉生長。但質脆易碎,又因價格便宜,使用仍十分普遍。選擇口徑40cm,底徑35cm,高30cm有排水孔的瓦盆、木桶、木箱。配製營養土:肥沃熟土6份、河沙2份、腐熟的羊糞1份、漚爛的樹葉及馬掌發酵肥1份,按比例混合均勻、過篩。
上盆
選擇植株健壯、芽眼飽滿、無病蟲為害的苗木,於4月上中旬上盆栽植,栽植時用5度石硫合劑浸根消毒,並剪去壞死根,先把少量營養土裝入盆底,放入苗木,將根系擺布均勻,埋土踏實,及時澆水,即可保證成活。
肥水管理
萌芽前後施0.2%速效性氮肥1次,從5月份開始,每10天左右追施液肥1次,以200倍液有機餅肥為主,尿素、二銨、硫銨等各0.2%的無機液肥為輔。果實膨大期進行葉面噴肥,可噴施0.3%-0.5%尿素、3%-5%草木灰浸出液。秋梢旺長,果實接近成熟期每半月追施1次200倍有機液肥。新梢停長、果實成熟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每10天左右追肥1次,以200倍有機液肥為主,配合使用0.2%的無機氮肥。
盆栽蘋果的土壤要干透澆透,萌芽期、花期、果實膨大期要及時補充水分,6月份為促進花芽分化,要適當控水,7-8月雨季要少澆水。
整形修剪
盆栽果樹,可根據個人的愛好,修剪成盆景樹形,注意角度開張,使之通風透光,利於形成花芽,獲得高產。
盆栽蘋果控制樹冠要從1年生苗起,要以干高相當於盆體高度或高出盆體一倍為宜,採用盤繞式拉枝方式,抑制長勢,促使發枝,也可對1年生苗木所需高度進行摘心,促壯主幹,再發新枝。對新發技拉技培養樹形,對徒長枝、競爭枝在枝條的5-7片葉間進行扭梢,可有效控制樹體高度,防止徒長,促成花芽。對生長旺的徒長枝和競爭校要充分利用,結合拉枝進行扭梢、摘心、刻傷、環剝,可培養大量結果枝,並促使其形成花芽,達到早結果多結果的目的。當盆栽蘋果進入結果期時,樹形已基本確立,要根據品種合理選留枝條,以整個樹冠空間占滿,得到合理利用為宜,有空間的長枝可留培養新骨架,中、短枝培養為結果枝組,,使樹冠保持穩定,做到長短校相間,葉果比適宜。
花果管理
1、人工授粉:為保證盆栽蘋果坐果率,在蘋果開花前2-3天,從物候期相近的果園採取授粉品種花朵獲得花粉,在盆栽蘋果盛花初期,花朵開花的當天上午進行人工授粉。
2、花期噴硼:在開花期用0.25%的硼砂噴灑,提高坐果率。
3、套袋:在生理落果後,為提高果實品質,防止病蟲危害果實,進行果實套袋,在果實成熟前15-30天取下果袋,使果實著色。
4、著色與貼字:盆栽蘋果具有管理方便的特點,在果實生長後期轉動盆子,使果實全面著色。在成熟前15-30天摘除果袋,在果實向陽面貼上「福」』「壽」「喜」』「祿」「發」「吉祥」等字樣或花紋、圖案,當果實著色成熟後揭去貼紙,蘋果果實上就會顯露出字樣和各種美麗的花紋,使盆栽蘋果更加美觀。
護理果實
在果實成熟前的25-40天,每10天噴灑和對果柄塗抹30×10-6(-6為上標)—50×10-6(-6為上標)萘乙酸2次,在果實成熟前繼續噴灑和塗抹30×10-6(-6為上標)—50××10-6(-6為上標)萘乙酸,護理果實,延長觀賞期。
倒盆換土
盆栽蘋果為了給施肥和根系修剪,改善營養條件,使樹長得強壯,在每年冬季休眠前或春季發芽前進行換盆,把原來的土換上新配置的栽培土(含有施入的有機肥和滅除地下害蟲的葯劑)。倒盆換土時,先用竹片沿益內壁轉一圈,再將盆倒置,用手托住蘋果植株和土團,在重力作用下,使之傾出。然後用利刀削去土團外圍3-4cm厚的舊土和根系,再放入裝有栽培土的新盆中,四周填入新的栽培土壓實,並澆足水量。
蘑菇種植原料大部分是可以用於盆栽的,我們選擇一些蘑菇種植原料對盆栽的生長是有利的,能夠促進盆栽的發展,這些原料還是可以拿來利用的。這樣既可以節省資源,還可以進行循環利用,也能促進盆栽的生長和發展。
② 家裡盆栽蘑菇怎麼種
用花盆種蘑菇,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種出來之後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用花盆種「蘑菇」,一顆就能長滿一花盆,15天收一茬,下半年不愁吃。自己種蘑菇吃起來吃起來更安全更放心,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花盆種蘑菇:
步驟一:處理菌包
盆栽蘑菇都是用菌包,蘑菇是通過真菌繁殖長出來的。勤快的朋友可以自製菌包,過程繁瑣。覺得麻煩的朋友可以直接網購買上一些菌包。我們把買來的菌包,在開口處化開一個小口,用濕毛巾或者是濕紙巾包裹一圈,用噴壺噴濕。濕毛巾和濕紙巾的作用是給菌包營造一個濕潤的環境,後期給菌包噴水的時候,噴灑在毛巾上即可,不宜直接噴對著菌包,避免菌包因為水分過多出現腐爛。
步驟二:菌包的養護
在處理完菌包之後,前面七天放置於室內陰涼處每天噴水一次。七天過後,等菌包開始冒出小蘑菇的時候,我們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蘑菇的生長喜歡陰暗通風的環境溫度過高或者是過於潮濕都不適合蘑菇的生長。用菌包種蘑菇不需要施肥,只需定期澆水。長出蘑菇之後,就可以由之前的天天澆水,延長到3到5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不宜過多,避免菌包出現積水。
步驟三:蘑菇的採收
氣溫合適的地方,一般養到15天左右就會長出小蘑菇,喜歡吃小蘑菇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收一茬,用來做菜了。用花盆種蘑菇最省心的就是可以多次採收,把長出的蘑菇,收完之後按照之前的方法繼續養護,15到30天之後,還會長出一波新的蘑菇。這樣一個冬季都不愁吃。當前面一個切口,不長蘑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重新找一個新的切口,同樣的澆水養護,一個菌包可以長出好一陣子的蘑菇,在採摘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刀切,直接連根拔起就可以了。
在冬季盆栽蘑菇溫度很重要,15到20度是最佳的生長溫度,而氣溫低於五度,蘑菇生長的速度會慢上許多。蘑菇喜歡陰暗的環境,要避免陽光的暴曬,一個菌包就能長出一盆蘑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家裡試一試,自己盆栽種蘑菇,既好吃又好看還好玩
③ 家裡花盆長蘑菇預兆是好還是壞
家裡花盆長蘑菇預兆是壞。會影響花根系的呼吸作用,容易造成爛根。家裡花盆裡長蘑菇代表花盆裡有充分腐敗的有機質,如草葉,木塊或糞便等,這樣才可能長出蘑菇。純粹的土壤,無論怎麼潮濕都不可能長蘑菇。
從土壤的因素看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盆土中含有部分有機質未完全腐熟透,遇水發酵長蘑菇;二是這營養土的原料含有用生產蘑菇後的棄置的物料配製的;三是常澆有機肥水,土中有未完全腐熟透的有機顆粒惹菌。
蘑菇孢子在空氣中傳播,遇見上述環境很容易發育成菌絲,繼而生出蘑菇。菌絲在土壤中大量滋生,消耗大量氧氣,會影響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容易造成爛根。
(3)大球蓋菌盆景擴展閱讀
盆栽蘑菇的生長環境
營養:花盆裡加入了碎的麥秸或玉米芯等,目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可以。栽培採用肥沃的土壤。
溫度:多品種在5~35攝氏度都能生長,20~30攝氏度是它們共同生長的適宜溫度,圖中所示平菇生長溫度大約為18~30攝氏度。
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佳,水量不足則發菌緩慢,水量在95%則出現爛菇。在栽培中,常採取偏干發酵,出菇起補水的方法,以保證發菌期不受黴菌感染,並保證出菇期足夠的水分以供出菇。
空氣:例如平菇是好氣性真菌,平時注意通風。
光照: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絲的生長。因此,發菌期間應處於黑暗或弱光,但是,子實體生長卻需要光,盡量不要置於強光之下。
資料來源:網路 - 盆栽蘑菇
④ 花盆裡長出來的黃色的像蘑菇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花盆裡長蘑菇,大多是鬼傘、花褶傘一類,你說的應該是純黃白鬼傘,生長期很短回,一兩天就死了。答
從土壤的因素看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盆土中含有部分有機質未完全腐熟透,遇水發酵長蘑菇;二是這營養土的原料含有用生產蘑菇後的棄置的物料配製的;三是常澆有機肥水,土中有未完全腐熟透的有機顆粒惹菌。
蘑菇孢子在空氣中傳播,遇見上述環境很容易發育成菌絲,繼而生出蘑菇。菌絲在土壤中大量滋生,消耗大量氧氣,會影響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容易造成爛根。
沒關系,不喜歡可以拔掉,蘭花是肉質根,比較耐旱,盆土保持乾燥,菌絲很快就死亡。
⑤ 室內香菇盆栽種植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備料
種植香菇前,要准備充足的種植原料。鋸木屑、玉米芯、稻草、棉籽皮等原料都可以用來種植香菇。利用鋸木屑、玉米芯等原料種植香菇效果很好。鋸末要用闊葉樹的,針葉樹鋸末利用效果不好。在棉籽皮來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用棉籽皮種植。
二、配料
種植香菇可以採用下列幾種配方。
①配方1:鋸末78公斤,麥麩20公斤,石膏粉1公斤,蔗糖1公斤。②配方2:鋸末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粉2公斤,蔗糖1.5公斤,石膏粉2公斤,尿素0.3公斤。③配方3:棉籽皮40公斤,鋸末40公斤,麥麩18公斤,石膏粉1公斤,蔗糖1公斤。④配方4∶玉米芯80公斤,鋸末20公斤,麥麩25公斤,蔗糖2公斤,尿素0.4公斤,蛋白腖0.2公斤。
上列配方料水之比均為1∶1.3,使兌水後含水量達到55%至60%。料水要充分拌勻。
三、裝袋滅菌
用聚丙烯塑料袋裝料。袋長50厘米,寬16厘米,裝料重約0.8公斤至1公斤(折乾料)。裝料後壓實。
裝袋後要進行滅菌。培養料滅菌徹底是栽培香菇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高壓力(1.4公斤/平方厘米)2小時;如沒有高壓滅菌條件,可採用常壓滅菌法。常壓滅菌,在100℃溫度下,滅菌12個小時至16個小時。
四、打穴接種
滅菌後的栽培袋待冷卻後,要及時接入原種。接種方法:用滅菌過的打洞器,在栽培袋一側打2個接種穴,再在袋另一側打3個接種穴。接種穴直徑1.5厘米,深2厘米,在穴內接入香菇原種。一般500毫升菌種瓶,可以接種栽培袋10袋左右。接種後用無菌膠條將接種穴封緊。裝料較少的栽培袋,也可以從袋兩端接種。接種要在無菌的接種室(箱)內進行。
五、培養發菌
接種後的栽培袋在室內碼成「井」字形,縱橫各排4袋,共堆放10層,放在20℃至25℃溫度下培養。注意室內通風換氣,不要陽光直射。
六、開口通風
在室內培養20天左右。香菇菌絲體已達10厘米左右,此時把接種穴膠條拱起一孔隙,讓氧氣進入,促進發苗。
七、脫袋排放
栽培袋培養60天至70天,袋壁四周苗絲體膨脹,隆起,並有少數菌絲體轉變成棕褐色時,及時脫袋排放,促進轉色。
八、變溫催菇
菌袋轉色後,要創造出菇條件,刺激出菇。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是拉大晝夜溫差,使晝夜溫差達到10℃左右,連續3天至4天,香菇菇蕾就陸續形成。
九、出菇管理
香菇出菇階段,要給予下列條件:
1.溫度:保持10℃至20℃,以15℃左右為最佳。溫度超過25℃時,對多數品種出菇不利。
2.相對濕度:菇房保持85%至90%的相對濕度,為達到此目的,菇房地面勤澆水,空氣中常噴霧。溫室菇房上面用草簾覆蓋。
3.整個出菇階段都要給予通風換氣和散射光條件。
在香菇栽培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選用優良品種。
同時要注意栽培季節,一般種植秋茬香菇效益較高,使出菇期安排在當年10月至翌年5月之間。在上列優良栽培管理條件下,一般100公斤栽培料(乾料)能出香菇70公斤至100公斤。
⑥ 平菇盆栽法
盆栽平菇在盆里可以放入干凈的泥土,不要有強鹼性或者強酸性的土質。最好是菜園土,泥土中有機質豐富,土壤疏鬆,團粒結構好,透氣性強,可以為平菇提供較多的水分和微量元素。以使平菇栽培得以高產優質。
⑦ 種植哪些食用菌效益最高
種植大球蓋球,料、發酵料都可以,低成本,高效益。技術簡單。
⑧ 榕樹盆景里長蘑菇了,有毒嗎叫什麼呀
花盆裡長蘑菇,大多是鬼傘、花褶傘一類,這個應該是假白鬼傘或白鬼傘,生長期很短,一兩天就死了。
從土壤的因素看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盆土中含有部分有機質未完全腐熟透,遇水發酵長蘑菇;二是這營養土的原料含有用生產蘑菇後的棄置的物料配製的;三是常澆有機肥水,土中有未完全腐熟透的有機顆粒惹菌。
蘑菇孢子在空氣中傳播,遇見上述環境很容易發育成菌絲,繼而生出蘑菇。菌絲在土壤中大量滋生,消耗大量氧氣,會影響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容易造成爛根。
沒關系,不喜歡可以拔掉,盆土保持乾燥,菌絲很快就死亡。
⑨ 食用菌利金戰和利金站是一個人嗎
利金站是河南金隆菇業的負責人,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專家顧問團專家。尤為擅長大球蓋菇和靈芝盆景方面的栽培和製作。
⑩ 請問這種蘑菇叫什麼名字是有毒的嘛順便問一下,這種蘑菇為什麼會長在茉莉花的盆栽里
這個是蘑菇科真菌暗鱗白鬼傘/柏列氏白鬼傘,學名Leucocoprinus brebissonii
子實體群生或近叢生。菌蓋直徑3~9cm,幼時卵圓形至鍾形,漸開傘至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表面污白色,被褐色至暗褐色、紫褐色,顆粒狀鱗片,中部鱗片密集,邊緣鱗片較少,具不明顯條紋。菌肉白色,傷處變紅色。菌褶污白或帶粉黃色,離生,不等長,密。菌柄較長,幼時往往中部膨大,而上下細,長5~12cm,粗0.8~2.5cm,頂部表面有粉粒,中部以下有暗紫褐色點狀小鱗片,受傷處變暗紅黃色,內部空心,基部近根狀。菌環膜質,收縮,邊緣暗色,生菌柄中上部。孢子闊橢圓形至卵圓形,光滑,無色
環境陰暗潮濕利於真菌生長,注意環境通風,檢查花盆是否透氣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