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盆栽盆
A. 盆栽佛手的養護訣竅
佛手具有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生長環境的習性,並且對土壤和肥水有一定專的要求。因此,在屬盆栽佛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土壤。必須選用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②澆水。平時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生長季節和乾燥季節要多澆一點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積澇;高溫季節早晚需向植株噴水。③施肥。當植株進入生長期後,每周施1次淡的礬肥水或營養液,開花後可用0.1%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2次,間隔時間為10天。④修剪。每年春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纖弱枝及交叉枝。⑤換盆。每隔2年換1次盆,並加入適量的營養土。⑥北方地區盆栽佛手還要注意防寒保暖,一般在晚秋霜凍前搬入室內,到第二年的清明和穀雨間搬出室外養護。
B. 佛手盆栽怎麼管理
一、佛手生長特點
了解佛手生長的特點,是養好佛手的第一關鍵。佛手原產地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所以佛手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所以耐陰,耐瘠,耐澇,這種氣候同時決定了佛手不耐寒、不耐旱。喜歡疏鬆、肥沃的土壤、喜歡偏酸性土壤、沙質土壤。對於溫度要求比較嚴冬季最低5度,生長適宜溫度20--25度。
4、夏季是細菌滋生的季節,可以噴灑多菌靈。一個月一次即可。
5、佛手屬於樹木,一定要定期修剪,特別是家庭養殖的朋友。特別是樹冠的外形很重要。春季萌發,也要處理新芽。
三價值
1、佛手的觀賞價值:花潔白、香氣撲鼻,並且一簇一簇開放,十分惹人喜愛。果:
形狀猶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狀如人手,惟妙惟肖
掛果時間長,有3-4個月之久,甚至更長,可供長期觀賞佛手花朵。香氣: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並能時時溢出芳香,消除異味,凈化室內空氣,抑制細菌。
2、中葯葯性:辛、苦、甘、溫、無毒。所以化痰、消腫、有益於氣管炎、哮喘病的恢復。還具有保健作用。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葯。
C. 盆栽佛手怎麼養
盆栽佛手的養殖方法
1、光溫環境
光溫環境是盆栽佛手怎麼養中的重要條件,佛手的耐陰能回力很強,不適宜在答陽光較強的環境下生長,光照太強會傷害到佛手淺土的根系,在10~31℃的環境下均可茂盛生長,當溫度低於5℃左右就要移到溫室內,防止發生凍害。
2、土壤要求
盆栽佛手對土壤的透氣性要求較高,生長過程中要保持土壤疏鬆、透氣,否則會讓佛手停止生長,用沙土、腐葉土、園土、蛭石、有機肥攪拌混合即可製成栽培土,不要使用過於黏重的土壤,否則易發生爛根現象。
3、薄肥勤施
盆栽佛手施肥十分講究,要根據佛手的樹齡、大小、品質而定,一般來說在種植佛手的前三年中的3~8月每月施一次有機肥或碧卡微生物菌劑,加入盛果期後每年還要追肥三次,有機肥可以用人畜的糞便,長勢好的情況下可施加1~2次的碧卡顆粒水溶肥溶液。
4、換盆處理
佛手每2~3年進行換盆處理一次,早春萌芽前就要及時換盆,選在明亮光線的地方進行,換盆後要放在稍陰涼處靜置1~2天,成活率相對比較高,換盆前要施足基肥,移出的根系要剪去它的殘枝、枯枝,後期長出的枝條會更加健壯。
D. 盆栽佛手怎麼種
佛手具有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生長環境的習性,並且對土壤和肥專水有一定的要求。因屬此,在盆栽佛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土壤。必須選用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②澆水。平時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生長季節和乾燥季節要多澆一點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積澇;高溫季節早晚需向植株噴水。③施肥。當植株進入生長期後,每周施1次淡的礬肥水或營養液,開花後可用0.1%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2次,間隔時間為10天。④修剪。每年春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纖弱枝及交叉枝。⑤換盆。每隔2年換1次盆,並加入適量的營養土。⑥北方地區盆栽佛手還要注意防寒保暖,一般在晚秋霜凍前搬入室內,到第二年的清明和穀雨間搬出室外養護。
E. 盆栽佛手怎麼繁殖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切、腹接法可進行,將砧木(香櫞或檸檬)從地面以上3、3~6、5厘米處剪平,用嫁接刀削光,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處斜切,深約1~1、7厘米。接穗要留有2~3個芽,並將下端削成1~1、7厘米長楔形,然後將接穗切皮一邊對直緊密地插入砧木切口內,用繩捆紮好。半月後可癒合。45~60天後,可開始抽梢。苗木定植,要選高0。5米以上,干徑1厘米以上的苗,分枝留3個。盆栽盆的選擇和培養土的選擇,一定要有利於通氣排水。露地栽種的佛手一般比盆栽大,行距3、3米,株距2、5米左右。盆栽施肥,春分到芒種階段施肥要淡,每5~7天一次。地栽未結果株,3~8月每月施一次液肥。結果株,3月施花前肥。萌芽前進行修剪,剪去衰老、弱枝、病枝和枯枝。
F. 盆栽金佛手擺放位置
盆栽選擇適宜生長的位置擺放,溫度過高的話需要移動。
佛手為枸櫞的變種,屬柑橘類的觀果花卉。佛手不開花或只開花不結果,結果後又坐不住果的現象相當普遍。
1、促進幼苗營養生長,使其早日成株。第二、三年春天換盆時施餅肥、蹄片、骨粉做基肥,同時進行一次整形修剪,將主幹剪留 15cm,下面留3~5個腋芽,促其萌發壯枝,擴大樹冠。當新稍長至5~8cm時摘心,去頂芽和側芽,以育成一定的樹形,並促進其提前進入結果期。
2、佛手喜酸性土壤,PH值應保持在5.3為宜;盆土的配比為腐殖土60%,河沙30%,泥炭土或爐灰渣10%。可每十天半月追施1次稀薄的肥水。水大易爛根,應採取試墒澆水的辦法,盆土表層不幹不澆,一次澆透,全年如此。
3、佛手最適宜的濕度是70%~90%。為此在乾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1~2次,也可向地面灑水增加空氣濕度。佛手的適生溫度是15~30℃,高溫季節要移至涼爽通風而又遮陰的地方,氣溫低於5℃時須防寒
4、佛手不易坐果,要用各種辦法促其坐果。在孕蕾期、開花前和開花後,都要追施有機肥,每周還要施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然後進行疏蕾,畸形蕾、病弱蕾都要掰掉,不能留蕾過多,只能留靠近枝條頂部長勢最好的兩三個蕾,不能要求坐果過多。
5、佛手容易出現黃葉病和葉片脫落現象,發生黃葉病可澆灌1%的硫酸亞鐵溶液。如爛根要立即翻盆,把植株從盆中脫出沖洗根部,去掉爛根,消毒後栽於消過毒的素沙土中進行養護,使其逐漸恢復生機。
G. 佛手盆栽的條件有什麼
佛手盆栽須配製疏鬆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家庭栽培一般在春季上盆。在室內栽培的要將花盆放在南陽台上,並注意通風。有條件的春季移到室外,夏季高溫應適當遮陰。佛手怕澇又不耐乾旱,平時應經常檢查盆土的干濕程度,盆土不能過濕,應偏干為宜,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果實生長期和秋梢的萌發期,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在高溫炎熱季節,除早晚澆水外,還要噴水。開花結果初期,為防止落花落果,不要澆水過多。秋季氣溫下降,澆水要適當減少,冬季佛手進入休眠期,澆水更要少些,盆土濕潤即可。用新配製的營養土栽培第1年不用追肥,第2年每隔15~20天施1次稀薄液肥。第3年春季新芽萌發前施入1次腐熟液肥,以後的兩次開花期都要施入腐熟液肥2~3次,即每隔10~15天施1次,能增加坐果率,如果肥料不足會造成落果。在孕蕾期葉面噴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在果實生長期間施肥量逐漸減少,並少施氮肥,多施鈣、磷、鉀肥。冬季不施肥。根據佛手長勢具體確定施肥種類:如植株只長葉不開花,這是氮肥過多,要停止施氮肥,改施磷肥;植株長勢不好,能開花但坐不住果,多是氮肥不足,應施氮肥;葉片黃綠或呈黑褐斑,是缺鉀肥所致,要施鉀肥;葉片發黃光澤暗淡是缺鐵,應施硫酸亞鐵,在北方特別要注意施硫酸亞鐵。霜降後移回室內,放在向陽處。冬季室溫6~15℃較適宜,不可太低,以防落葉。冬季澆水量要少,每周噴洗葉面1次,使其清潔。冬季不施肥。每年春季換盆,要用新的營養土。葯用部分是近成熟的果實。當果皮由深綠色變為淺綠色(不宜變黃熟)時採收,用刀順切成4~7毫米的薄片,及時曬干或烘乾。
H. 佛手盆栽怎樣繁殖
插扦,梅雨季插
I. 盆栽佛手好養嗎
佛手具有喜溫暖濕潤抄、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生長環境的習性,並且對土壤和肥水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盆栽佛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土壤。必須選用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②澆水。平時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生長季節和乾燥季節要多澆一點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積澇;高溫季節早晚需向植株噴水。③施肥。當植株進入生長期後,每周施1次淡的礬肥水或營養液,開花後可用0.1%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2次,間隔時間為10天。④修剪。每年春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纖弱枝及交叉枝。⑤換盆。每隔2年換1次盆,並加入適量的營養土。⑥北方地區盆栽佛手還要注意防寒保暖,一般在晚秋霜凍前搬入室內,到第二年的清明和穀雨間搬出室外養護。
J. 佛手盆景多少錢一盆 它有什麼用處
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關鍵看樹的大小和果實多少定價。佛手寓意廣,一般指金佛手爪錢。佛手也能泡茶喝,對氣管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