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盆景
A. 嵖岈山怎麼樣
總體很不錯,很多地方都值得一游,也還有包公廟等景點供遊客參拜,玩的很開心,但需加強環境管理
B. 駐馬店嵖岈山風景區旅遊需要多久
先坐7路公交到客運西站,然後坐到遂平的班車,到達遂平縣之後坐上到嵖岈山風景區的專車即可,祝你旅途愉快!
C. 嵖岈山的地理位置
盆景大多數人都見過,但你見過方圓五十公里大的巨型盆景嗎?來嵖岈山吧,素有「中華盆景」盛譽的嵖岈山,會讓您領略到不一般的奇石盆景!
嵖岈山位於駐馬店遂平縣境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的嵖岈山,南臨駐馬店市,距武漢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鄭州180公里。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縱貫遂平縣境,距景區25公里。因其豐富多彩的地質結構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景區內奇石遍布、渾然天成,素有「中華盆景」「奇石王國」之美譽,其中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石猴、飛來石、定海神針等更是引得無數遊客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嵖岈山的山峰不僅絕崖突兀、奇峰巍立,峰巒之間還犬牙交錯、崢嶸嵯峨,群峰競艷,蔚為奇觀。而嵖岈山的山洞洞壑幽邃、千變萬化,是探險獵奇的迷宮,黑風洞、乾隆洞、九曲通天洞等著名景點更是引來眾多遊客進入尋壑探險。嵖岈山中的道路也為一奇景,景區內「一線天」、「通天梯」類的景點比比皆是。神奇的嵖岈山也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吳承恩游過嵖岈山後靈感涌發創作了舉世名著《西遊記》;乾隆皇帝游後更是把嵖岈山搬入自己御花園才得以欣慰。
嵖岈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是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省首批文明景區、十佳山水景區和河南最美的地方之一,同時也是中央電視台《西遊記》續集的主要外景拍攝基地。嵖岈山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又名玲瓏山、石猴仙山,山勢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景區人文史跡星羅棋布,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類景點100多處,著名景點30多處,具有「奇、險、奧、幽」四大特點,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地質公園」、「西遊記全書之美譽。嵖岈山風景區正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笑納八方來客,迎接四海賓朋。
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和現代化的交通條件,縮短了景區與大都市之間的距離,交通方便快捷。氣候宜人、資源豐富,處在南北氣候的過度地帶,四季風光如畫。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銀裝素裹,冰清玉潔。山上眾峰崢嶸,洞壑幽邃,古樹參天,綠藤滴翠;山下涓涓細流,湖光倒影,交相輝映,如入仙境。有九大景觀、九大奇峰、九大異石、九大名棚、九大仙洞,各類景點200多處,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許瓚游覽崎岈山留下了「山秀尋仙蹤,隱隱雲壑十萬峰」的絕美詩句,是對嵖岈山美景的真實寫照。
D. 嵖岈山上有哪些奇石
內環景區,進入景區第一個景點就讓你驚嘆不已!一石可以讓你看到不同的三個景觀:雙猴望月、天下第一猴和情人石。
往前繞過小水庫走數百步便見一孤石成峰,叫蜜蠟峰。
包公寺走過一段綠蔭掩映的上山台階後,
一片神奇的動物世界展現在你的眼前,在此處你能找到烏龜石、蝸牛石、仙人指路、大象石、鱷魚石、蟒蛇石、鯨魚石等等。
鑽過一線天,站在鳳凰台上,神蛙拜天、海獅卧伏、雄獅回首、千年老龜、鱷魚偷竊,
中華盆景園真像一個名符其實的天然大盆景,景區內外群峰林立,獨峰突兀俊秀似人工雕刻一般。壽星石。天下第一猴最具靈性,是巜世游記》中「猴王出世」的原型。
磨天湖往上爬是第一觀光平台,站在此遠眺,一座巨大的山體似一條飛天巨龍。
萬佛嶺,那由化崗岩風化剝落形成的一個個佛首象萬佛朝拜。望山猴、蓮花台,如來佛掌
從第二觀光平台到風水嶺,有大慕岩、守山石猴、關羽峰、懸針石等,
琵琶湖環湖風景,官帽岩,炎黃二帝峰。
E. 嵖岈山風景區游完大概多長時間
只看主要景點90分鍾,深度游2天。
F. 為什麼嵖岈山是一座奇特的山
嵖岈山又叫八寶玲瓏山,位置在河南省遂平縣西邊。這座山不算高,整個山體是由花崗岩疊在一起而形成的。山中巨石、奇石、險石層層疊起,橫七豎八,高低不齊。遠遠望去,就像一座細致、奇巧的山石盆景。嵖岈山以奇峰、奇石、奇洞和奇特建築而出名。它的山峰非常陡峭,像狗的牙齒一樣高豎著,高低錯落。中峰形狀像蓮花,東峰像一群猴子聚在一起,而蜜臘山峰形狀像個筆架,常常有蜜蜂集居在那兒。每到夏天,從石縫中往外流出蜜臘,在岩石上形成了幾道細布似的印跡,這更是奇峰中的奇事了。嵖岈山的奇石很多,最讓人拍手叫絕的要數石猴、猿人石和劍魚石了。石猴像真的一樣,有頭有尾,頭上的眼耳都可以看到。猿人石,母子倆互相靠著站在一起,遠望著山下的平原,老的頭頂還有一束稀疏的發毛呢。劍魚巨石,尾插地,頭指天,前胸和後背都看得很清楚,非常形象。萬人洞是嵖岈山奇洞中最大的一個。洞內曲折環繞,有可容百人的洞廳,也有隻能彎腰爬過去的窄道。星星井是一個漆黑的小洞,卻像一池清水,有一顆耀眼的明星倒懸在水中,這原來是從石縫中透進的一點光亮,奇怪的是沒人知道光是從什麼地方透進來的。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洞,它們都各有動人的傳說和神秘的風采。嵖岈山山上的土壤很少,更沒有大塊的平地,因此這兒的建築都是與地形巧妙結合,形成奇峰、奇石、奇洞間的奇特建築。
G. 嵖岈山四大奇景是什麼
嵖岈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為河南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河南省首批地質公園、河南省18個重點景區和十大熱點景區之一。2003年跨入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省級森林公園、省級首批文明景區行列。嵖岈山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又名玲瓏山、石猴仙山,山勢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景區人文史跡星羅棋布,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類景點100多處,著名景點30多處,具有「奇、險、奧、幽」四大特點,享有「華夏盆景」、「中州獨秀、江北石林」之美譽。
H. 嵖岈山景區有哪些特點
駐馬店,位於河南中南部,是重陽節和中國「四大傳奇」梁祝愛情故事的發源地之一,也是「盤古開天地」美麗神話傳說的發祥地。著名景點有南海禪寺、嵖岈山、楊靖宇紀念館、薄山湖等
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境內,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景區人文史跡星羅棋布,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等。各類景點100多處,著名景點30多處,具有「奇、險、奧、幽」四大特點,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之美譽。
I. 嵖岈山究竟有多麼神秘
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是伏牛山東緣余脈,因山勢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又名嵯峨山、八寶玲瓏山。嵖岈山佔地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小巧玲瓏,秀在其中,素有「中原盆景」之稱。
關於嵖岈山之得名,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這里過去本來沒有山,而是一片遼闊的平原。按古代傳說,每個地方都會有一位掌管本地風調雨順的神仙,掌管這里的是—位很年輕的神仙,他的名字叫做「嵖岈」。有一年,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水患,大水淹沒了房屋農田,百姓遭了這無妄之災,痛不欲生。年輕的嵖岈看在眼裡,痛在心頭,卻無力親手解救百姓於水火,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回到天庭,偷入王母的後花園,拾起地上的塊塊仙石,投向人間。這些有靈性的天上之物,墜入人間後,竟自行壘成了一座高大險峻、怪石林立的石山,百姓爭先恐後奔上山頭,脫離了大水的圍困。埴岈的急難之舉避免了人間生靈塗炭,玉帝感於他一片赤誠的愛民之心,絲毫未加責難,反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本源於天宮的傳奇石山。於是,世間便多了一座以奇石著稱的「嵖岈山」。
其實,遠在一億一千三百萬年前,崦岈山地區確實還是一塊古陸高地,岩漿在地下噴出,冷凝形成了花崗岩岩體。大約距今八千萬年前,花崗岩岩體隨地殼運動的抬升而暴露在地表,經過風化剝蝕,逐漸形成了現在所見的地貌景觀。駐馬店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凸起了一座石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中原盆景」。
嵖岈山風景區是一個造型奇特的花崗岩地貌區,古人曾贊之為:「峰峰有奇石,石石挾仙氣。」整個景區由蜜蠟山、南山、北山、六峰山、花果山和天磨山等彼此相連的山峰組成。蜜蠟山主峰絕崖聳峙,高300米而無一縫隙,頂峰細泉緩流,似蜜汁塗壁。南山奇峰突兀,萬石排空,萬人洞、包公廟、桃花洞、五龍宮、乾隆探險洞、天子窗、飛來石、吳公洞、一線天等景點密布,「蓮花掌」酷似蓮花出水,「石猴院」大小石猴鬼斧神工,醉八戒憨態逼真,睡唐僧惟妙惟肖。北山的關岳廟、天王殿、老君花園矗立山澗,白雲洞前的「別是洞天」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跡。六峰山谷深峰險,林密竹茂,野趣濃郁,劍魚石、三道石等景點散布其間。天磨山險緩適度,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景色秀麗的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如四顆明珠鑲嵌在嵖岈山周圍。整個景區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異石、九大名棚,可謂一步一景,如臨仙境。崦岈山風光之美一向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峨嵋之秀、雁盪之幽並稱,既奇、險、奧、幽,又自然朴實,玲瓏剔透。
嵖岈山景秀山深,歷史悠久,名勝處處。春秋時期吳楚兩國曾在此爭雄,吳景王死後葬於天磨山下,雖歷經滄桑,「吳王墓」今日猶存;東漢光武帝劉秀入主洛陽前曾避難於嵖岈山「桃花洞」;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王仙芝部將尚讓曾屯兵嵖岈山,後與黃巢合力守山,現有「黃巢洞」;明代淮安才子吳承恩游歷嵖岈山,觸景生情竟醞釀出了《西遊記》一書,還曾在山中居住數年,現存「吳公洞」;清朝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現有「乾隆探險洞」和供他居住的「天子窗」。明代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許瓚登臨嵖岈山,頓覺如臨仙境,生出感慨萬千,寫下了至今為後人傳頌的名句:「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雲闕十五峰。」
時至今日,嵖岈山的秀美風光和得天獨厚的奇特地貌,甚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電視劇組在此取景拍攝。1998年,中央電視台《西遊記》劇組還曾把嵖岈山作為拍攝《西遊記》續集的外景基地,在此拍攝了《西遊記》的後續劇集,為嵖岈山與《西遊記》的百年不解之緣又增添了一段佳話。
在史書中,對嵖岈山的最早記錄見於《新唐書》。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形成了汝南割據、分裂王朝統治達幾十年的局面。朝廷派出了大將軍李愬,夜襲蔡州,史稱「白馬將軍平叛」。《資治通鑒》中收有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名篇佳作《李愬雪夜入蔡州》,記述的便是此事。
當時,善用兵法的李愬對汝南地區的地勢環境進行了詳盡的考察,他看到嵖岈山山勢險峻,隱洞多竅,是個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於是集中兵力,首先攻佔了嵖蚜山。隨後練兵囤糧,准備伺機攻取汝南。一天夜間,大雪紛飛,李愬抓住有利時機,率領官兵下山,首先奪取了龍城寨,接著趁夜潛到汝南城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爬上了城牆。此次夜襲得手,不但活捉了叛軍首領,而且一舉攻破了汝南割據勢力。
史書中同樣記載了此後一千多年中嵖岈山地區多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這讓人們不得不驚嘆,一座小小的崦岈山,竟然曾經是歷史上展開無數場爭戰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