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賞石報
1. 花木盆景雜志社怎麼樣
簡介:花木盆景雜志社創刊於1984年4月,2001年開始實行花卉園藝、盆景賞石兩版分版印刷.多年來,花木盆景雜志以弘揚中華盆景賞石文化、普及花卉苗木知識、傳遞市場信息
注冊資本:260萬人民幣
2. 年中國觀賞石協會大事記
The chronicle of events of China Ornamental stone Association in the year of 2006
中國觀賞石.5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接見壽嘉華和姜建軍
1月5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接見了中國觀賞石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和秘書長姜建軍。壽會長匯報了協會「十一五規劃」中要制定觀賞石鑒評標准、編寫觀賞石科普叢書、2008年迎奧運展覽、建立觀賞石基地等主要工作,賈主席表示贊賞和支持。賈主席強調:協會要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觀賞石文化大有文章,弘揚觀賞石文化也是政協的職責,觀賞石文化今後也要發展成為一大文化門類。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考察新疆觀賞石市場
1月6~8日,壽嘉華會長在新疆唯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領導、自治區觀賞石協會領導及部分石友的陪同下考察了新疆觀賞石市場,並與新疆賞石界的知名人士親切座談,就新疆觀賞石協會的整合、新疆觀賞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新疆觀賞石市場的培育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觀賞石鑒評標准》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正式成立
2月初,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標准》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正式成立,標志著備受業內人士關注的《觀賞石鑒評標准》制定工作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領導小組由壽嘉華會長擔任組長,姜建軍秘書長擔任副組長。
中國觀賞石.5
姜建軍參加廣東賞石界聯歡會
2月3日,姜建軍秘書長和廣東省地勘局的有關領導出席廣東省賞石文化專業委員會在廣州市舉行的新春團拜活動,並與各界石友廣泛交談和探討。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聘任副秘書長
2月20日,中國觀賞石協會聘任邱沛喆、孫大亮、劉開健、陳西、薛平五位同志為中國觀賞石協會副秘書長,聘任期一年。
壽嘉華等十餘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觀賞石資源》
在3月3~13日於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第十屆第四次會議上,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會同中科院院士殷鴻福、中國地質學會原秘書長王弭力、教育部原副部長韋珏等十餘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觀賞石資源》提案,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已經對該提案立案,按程序送交有關單位辦理、落實。
中國觀賞石.5
觀賞石鑒評標准首次試評
3月18日,中國·石家莊第三屆觀賞石博覽會主辦方邀請賞石界專家組成試評小組,應用中國觀賞石協會研究制定的《觀賞石鑒評標准》討論稿,對石博會精品展中展出的245塊觀賞石進行了鑒評。這也是中石協《觀賞石鑒評標准》討論稿的首次應用。
中國觀賞石協會印發2006年工作要點
3月21日,協會印發了2006年度十項工作要點。①發展會員,加強組織建設;②研究制定中國觀賞石鑒評標准體系,引導觀賞石鑒評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③編寫《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④積極籌備2008年奧運會觀賞石展覽;⑤增強協會活力,積極組織博覽、展覽、展銷、論壇、培訓等各類活動;⑥建立規章制度,促進觀賞石事業健康有序發展;⑦加大宣傳力度,辦好協會會刊、會報和網站;⑧構建中國觀賞石專家資料庫和信息庫;⑨開源節流,創收節支;⑩加強協會秘書處內部建設。
中國觀賞石.5
姜建軍出席北京「奇石城杯」第二屆觀賞石精品展銷會
3月25日,北京「奇石城杯」第二屆觀賞石精品展銷會在北京奇石城開幕。姜建軍秘書長和侯康乙、侯桂林、張源等觀賞石界名家出席了開幕式。
壽嘉華會見韓國壽石協會副理事長金秀卿
4月14日,壽嘉華會長在北京會見了韓國壽石協會副理事長金秀卿。雙方就如何加強兩個協會及各地區之間的賞石文化交流與發展進行了廣泛交談。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參加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
4月22日,中國觀賞石協會秘書處參加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展出了部分觀賞石精品和發放有關觀賞石科普資料,共接待參觀者和咨詢者近2000人。這項活動成為2006年世界地球日的一大亮點,深受群眾歡迎。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編寫工作正式啟動
4月,中國觀賞石協會成立了《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編寫領導小組和編委會,壽嘉華會長任組長。由此,《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編寫工作正式啟動。
壽嘉華代表中國觀賞石協會簽署《陳村宣言》
4月30日,壽嘉華會長出席了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暨首屆中國盆景收藏家藏品展開幕式,並代表中國觀賞石協會,作為發起單位之一簽署了《關於推動和促進國際盆景賞石文化交流與發展的共同宣言》(簡稱《陳村宣言》)。
中國觀賞石.5
奧組委同意「迎奧運2008北京觀賞石博覽會」納入奧運會文化主題活動
5月,壽嘉華會長代表中國觀賞石協會向北京奧組委劉敬民執行副主席上報了《關於舉辦迎奧運2008北京中國觀賞石博覽會的請示》,北京奧組委同意納入奧運會文化主題活動。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5
觀賞石科普叢書命名確定
5月16~17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編寫座談會,初步確定編寫的叢書命題如下:《中國觀賞石入門》、《觀賞石採集與收藏》、《觀賞石鑒賞》、《觀賞石與人文》、《觀賞石與宗教》、《觀賞石與園林》、《觀賞石與旅遊》和《觀賞石與健康》。
中國觀賞石協會、國土資源部離退休幹部局首次聯合舉辦老同志觀賞石講座
6月1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國土資源部離退休幹部局在國土資源部老幹部活動中心首次聯合舉辦國土資源部老同志觀賞石講座暨小型觀賞石展,普及賞石文化知識,豐富老幹部的退休生活。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會見台灣地區中華賞石文化協會理事長林同濱
6月3日,壽嘉華會長在北京會見了台灣地區中華賞石文化協會理事長林同濱。壽嘉華簡要介紹了中國觀賞石協會成立以來的情況、協會宗旨及2006年重點工作任務。林同濱介紹了中華賞石文化協會的工作以及台灣地區觀賞石界的概況。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首次通訊員會議在鄭州召開
6月17~18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在鄭州防空兵指揮學院召開了第一次通訊員會議。就加強觀賞石行業新聞宣傳力度,及時報道各地觀賞石協會和賞石界活動,提升協會報紙、刊物、網站三大宣傳平台的質量,加強通訊員工作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研討,並於6月29日正式印發了中國觀賞石協會關於加強協會通訊員工作的通知。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山東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並考察臨朐奇石市場
6月18日,山東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這是中國觀賞石協會成立後第一個新組建的省級觀賞石協會。壽嘉華會長出席了成立大會並考察了臨朐奇石市場。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圖紋石鑒評標准」研討會
6月28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借《觀賞石鑒評標准》的第二次試評,與甘肅省黃河石協會共同在蘭州市舉辦了以「推動完善圖紋石鑒評標准」為主要議題的研討會。30多位國內石界知名學者應邀參加,圍繞圖紋石的科學定位、鑒評范圍、形成機理、鑒評標准細化等內容,對中國觀賞石協會正在制定的《觀賞石鑒評標准》(討論稿)中有關內容,進行了廣泛深入探討。
中國觀賞石協會網站攜手人民網
7月21日,中國觀賞石協會網站正式與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人民網將收藏頻道為中國觀賞石協會開設專題,重點宣傳中國觀賞石協會的發展動態、賞石界重大新聞及賞石文化等。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名譽會長宋瑞祥、會長壽嘉華出席第二屆三江源全國奇石展
7月28日,第二屆三江源全國奇石展在西寧市新寧廣場隆重開幕。中國觀賞石協會名譽會長宋瑞祥、會長壽嘉華應邀出席了開幕式,並參觀了三江源奇石精品展。
奧組委同意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2007中國觀賞石走進奧運北京邀請展
8月1日,第29屆奧組委回函中國觀賞石協會,同意協會在2007年舉辦中國觀賞石「走進奧運」北京邀請展,並作為該活動的支持單位。
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與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首次座談
8月9日,壽嘉華會長與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一行在北京進行了首次座談。兩位會長分別介紹了各自協會組織、工作狀況以及2006年工作重點等。通過交流和討論,兩協會就定期交流會報會刊及相關資料、共同辦展和組織其他活動、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等方面達成共識。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與部分省、市賞石協會秘書長座談
8月14日,中國觀賞石協會與應邀參加銀川國際奇石展銷節的部分省(區、市)賞石協會秘書長進行座談。安徽、山東、江蘇、貴州、北京、廣西、海南、內蒙古等省(區、市)賞石協會的秘書長參加了會議。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第三屆「聖雪絨杯」國際奇石展銷節並與台灣代表團進行座談
8月15日,2006中國銀川第三屆「聖雪絨杯」國際奇石展銷節隆重開幕,壽嘉華會長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同日,壽會長還與應邀參加展銷節的台灣代表團進行了座談。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與銀川奇石節組委會聯合組織特種石鑒評研討會
8月15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在《觀賞石鑒評標准》進行了第三次試評的基礎上,與銀川奇石節組委會聯合組織了特種石鑒評研討會。2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石界專家和部分省市觀賞石協會的代表,圍繞特種石的定義、種類及特徵,如何細化鑒評標准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的研討。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2006中國阿拉善第二屆奇石文化旅遊節
8月16~17日,以「慶民運、迎奧運」為主題的2006中國阿拉善第二屆奇石文化旅遊節,在內蒙古阿拉善隆重舉辦。壽嘉華會長出席了開幕式。
姜建軍赴浙江石協指導工作
9月初,姜建軍秘書長專程前往杭州市,指導浙江省觀賞石協會工作,並考察了由浙江省觀賞石協會為主投資的中華石景園的建設情況。
中國觀賞石.5
顧秀蓮高度評價協會工作,建議盡快開展中國觀賞石國情調查
9月22日,壽嘉華會長專程拜訪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中國觀賞石協會名譽會長顧秀蓮。壽嘉華向顧秀蓮匯報了協會成立一年來開展的各項工作。顧秀蓮對協會一年來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建議協會應盡快開展中國觀賞石國情調查,摸清觀賞石資源家底;同時,指出要重點引導、培育年輕的觀賞石愛好者。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新疆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
9月28日,新疆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在烏魯木齊市隆重召開。壽嘉華會長、新疆國土資源廳田建榮、哈尼巴提·沙布開等廳領導專程到會並致辭。來自新疆國土資源戰線的各級領導及全國觀賞石界知名人士、企業家等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首屆中國觀賞石——礦物晶體國際論壇暨精品展在北京隆重召開
10月9~10日,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主辦、AAA國際礦業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觀賞石——礦物晶體國際論壇暨精品展在北京天倫王朝飯店隆重召開。這是中國觀賞石協會首次舉辦高規格的國際性會議,在AAA國際礦業公司(北京確博爾)的努力下,邀請了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日本、比利時、印度等國家30多名代表,另國內各有關方面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有19位專家、學者、收藏家、企業家在大會發言,在主會場還展示了400多件國內外礦物與寶石晶體、化石標本的精品,在北京天倫松鶴酒店及北京愛家國際收藏品市場同時舉辦了「衛星」展銷會。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第二屆中國宿州靈璧石文化節
10月18~24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觀賞石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宿州靈璧石文化節在安徽省宿州市成功舉辦。開幕式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孟憲來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安徽省委常委孫志剛等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在文化節期間,孟憲來局長、壽嘉華會長一行前往靈璧石原產地靈璧縣漁溝鎮和宿州市奇石市場進行了考察。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召開造型石鑒評標准研討會
10月18日,在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標准》第四次試評的基礎上,與安徽省宿州市賞石學會聯合在宿州組織召開了造型石鑒評標准研討會,邀請全國各地賞石界的學者和部分省市觀賞石協會的代表50餘人,圍繞造型石的定義、分類、鑒評要素及標准等進行了討論。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召開第二次會長辦公會
10月29日,中國觀賞石協會第二次會長辦公會在南京召開。壽嘉華會長、姜建軍秘書長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名副會長和部分省級協會負責人、中國觀賞石協會各部門主任共同圍繞《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管理辦法》等5個管理辦法、「走進奧運」辦展方案以及協會下一步工作部署進行了商議和研討。
中國觀賞石協會領導出席江蘇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
10月30日,壽嘉華會長、姜建軍秘書長出席了江蘇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省人大副主任張艷、政協副主席吳瑞林等領導也到會祝賀。在會上,江蘇省觀賞石協會通過中國觀賞石協會向北京奧組委贈送了由888塊雨花石拼制而成的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5
壽嘉華出席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開幕式
11月2日,壽嘉華會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以及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3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30個省(區、市)的嘉賓與好客的柳州市民一起,共同見證了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柳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開幕式的盛況。在奇石節期間,中國觀賞石協會還進行了《觀賞石鑒評標准》的第五次試評。
中國觀賞石協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
中國觀賞石協會於2006年11月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通訊形式),選舉增補理事會成員。經選舉通過48名同志增補為理事,17名同志增補為常務理事,4名同志增補為副會長。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召開「礦物晶體」及「化石」鑒評標准研討會
中國觀賞石協會於11月30日在京召開了「礦物晶體」及「化石」鑒評標准研討會。部分協會科學顧問及多年從事礦物晶體化石工作的科研、教學、收藏、經營的專家、教授、學者、石友約30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對礦物晶體、化石鑒評標准細則和《觀賞石鑒評標准》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細則」和「標准」的完善、修改提出了許多建議。
中國觀賞石協會四個管理文件印發
12月初,中國觀賞石協會正式印發了《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管理辦法》、《中國觀賞石協會會費標准與交費辦法》、《中國觀賞石協會關於「觀賞石之鄉」命名工作暫行規定》和《冠名中國觀賞石協會辦展暫行規定》。
民政部同意成立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業委員會
12月5日,民政部正式批復:同意成立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業委員會,批准登記。
中國觀賞石協會召開《觀賞石鑒評標准》研討會
12月7~8日,中國觀賞石協會在北京召開了鑒評標准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成員會議,就中國觀賞石協會經過五次試評、四次分類研討會及匯集各方意見修改的《觀賞石鑒評標准》進行了認真研討、修改和補充;再一次就制定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標准》的理論依據、目的意義、功能與作用、鑒評與鑒賞、掌握與實施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取得共識。壽嘉華會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標准》吸收了多個版本、眾多人士研究的成果,經過多次石展的試評和專題研討,基本定稿,研究小組工作圓滿完成,感謝大家。會後,將組織專人,按編寫「標准」的標准要求完稿,年底正式報國土資源部送審稿。
壽嘉華出席遼寧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
12月16日,遼寧省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在沈陽召開。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參加大會並作了講話。會議結束後,壽嘉華會長參觀了沈陽師范大學,並對籌建中的遼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設計工作給予指導。
當天晚上,遼寧省省長張文岳會見了壽嘉華會長一行及遼寧省觀賞石協會主要負責同志,對遼寧省觀賞石行業的發展給予了肯定。
中國觀賞石.5
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刊《寶藏》雜志2007年創刊
在國土資源部和有關單位的關心支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總署已行文批復:同意《寶藏》雜志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觀賞石協會。協會已於12月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辦理相關變更手續。協會決定以《寶藏》雜志作為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刊,取代原會刊《中國觀賞石》,2007年正式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壽嘉華拜訪李嵐清同志
12月28日,壽嘉華會長拜訪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向他匯報了中國觀賞石協會開展的主要工作。李嵐清同志對協會工作給予肯定,特別是對協會將舉辦「中國觀賞石走進奧運」系列活動,表示高度贊賞,他還饒有興趣地講述了退休後學習「篆刻」與石結緣、以石言志的感受。
中國觀賞石.5
發展會員 加強組織建設
協會成立一年來,注重發展組織建設,如制定會員管理辦法、收集整理中國觀賞石專家資料庫信息資料、積極協助尚未成立省級協會的地區成立省級觀賞石協會。目前山東省、江蘇省、遼寧省相繼成立了觀賞石協會,並成為中國觀賞石協會單位會員,截至2006年單位會員已達110個,個人會員達800人。
2006年《中國觀賞石》合訂本徵訂啟示
2007年《中國觀賞石》將改刊為《寶藏》,作為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刊正式面向廣大讀者。《中國觀賞石》創編以來得到廣大石友和熱心讀者的關心和支持,在此深表謝意。為答謝和便於廣大讀者收藏,中國觀賞石協會將2006年度四期《中國觀賞石》製作成合訂本,每本定價65元,歡迎訂閱。付款方式見下頁《寶藏》雜志征訂啟示。
《寶藏》雜志真誠向您求教
尊敬的讀者朋友:您好!
《寶藏》雜志作為中國觀賞石協會的正式會刊,在國土資源部領導的支持下即將正式創刊,針對該雜志的特點,雜志編輯部有以下初步設想,特徵求讀者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內容方面注重高品味和通俗化,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增強文章的含金量與可讀性,使讀者能夠輕松閱讀,而沒有艱澀生硬之感。創建精品欄目,樹立雜志的權威性,提高知名度。
形式方面加大精美圖片的運用,增強雜志的視覺美感,力求賞心悅目,同時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加深印象,要求設計印刷精美且有個性。
策劃組織若干觀賞石採石、鑒賞等主題活動,編輯製作專題,擴大影響力。
設立讀者意見專欄,開設《寶藏》雜志的網路平台,增強雜志與讀者的互動,方便讀作編之間聯系溝通,宣傳介紹和推廣雜志。
讀者、專家、石友的意見和建議請寄中國觀賞石協會或發Email:vasa-gss@163.com和bczzs@126.com
您的參與,將會給《寶藏》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寶藏》雜志征訂啟示
《寶藏》雜志於2007年2月創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我國唯一正式公開出版的觀賞石專業刊物。本雜志由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觀賞石協會主辦,《寶藏》雜志社編輯部編輯,《寶藏》雜志社出版。
國內統一刊號為:CN1 1-5171,國際標准刊號:ISSN1 672-8416,雜志為大16開本,96頁,全彩色印刷,雙月刊,每逢雙月出刊。
因《寶藏》雜志創刊時間緊,2007年由中國觀賞石協會《寶藏》雜志發行部自辦發行工作,歡迎訂閱者按以下方式辦理訂閱,每期定價20元。
請選擇以下付款方式:
郵局匯款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30號
收款人:中國觀賞石協會
郵編:100034
銀行轉賬
賬號:81944515
開戶地點:北京
開戶行:華夏銀行總行營業部
開戶名:中國觀賞石協會
聯系電話:010-66153935
《寶藏》雜志征訂單
3. 盆景類雜志有哪些
《中國花卉盆景》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的官方專業盆景藝術雜志;訂閱推薦雜志鋪。
4. 盆景觀賞石植物
盆栽植物,表達山水景色的盆栽。盆栽的種類很多,普通按盆栽觀賞版加以剪定整姿,可依樹型權、樹數、樹高、樹種、觀賞及格調。風水師認為扭轉乾坤、帶來好運的盆栽植物不少,金錢竹、馬拉巴栗、蘭花等等都是大家愛用的前幾名。 當這些象徵吉祥的盆栽植物花謝了、枯了,一定要馬上更換一盆,才能繼續聚氣。
5. 石界動態
Information in the stone field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4月14日,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在國土資源部山水賓館會見了協會榮譽副會長、韓國壽石協會會長金秀卿先生,雙方就如何加強兩個協會及亞洲地區、其他各國之間的賞石文化交流與發展進行了廣泛的交談。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4月22日,中國觀賞石協會組織秘書處全體人員參加了第37個「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並展出了部分觀賞石精品和發放有關觀賞石科普資料,向社會宣傳觀賞石科普知識,共接待參觀者和咨詢者近2000人。
2006年4月30日至5月7日,由國際盆栽協會(BCI)、順德區人民政府、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主辦的「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暨首屆中國盆景收藏家藏品展」在廣東陳村花卉世界隆重舉行。博覽會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盆景賞石愛好者、收藏家和國內近萬名愛好者前來參加。中國觀賞石協會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會長壽嘉華出席了此次盛會,並代表協會簽署了《關於推動和促進國際盆景賞石文化交流與發展的共同宣言》(簡稱《陳村宣言》)。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3
「第七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於2006年5月1日至7日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次展會共展出來自國內外多家賞石社團的觀賞石3442件,評出金獎100件、銀獎261件、銅獎503件。此外,本次石展還舉辦了「百名海內外賞石名家品茶·論石·賦詩」活動。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5月3日下午,為期4天的「第二屆上海多倫國際藏石名家邀請展」在上海市虹口區朱屺瞻藝術館開幕。本次石展,薈萃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47件觀賞石,邀請了眾多國際觀賞石愛好者,有國際盆景(賞石)協會主席阿蘭·沃克,有義大利水石協會會長齊阿娜女士,還有十多個國家的石友自發組團前來參加。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5月10日「第二屆中國宿州靈璧石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參加發布會的有本屆靈璧石文化節的主辦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觀賞石協會和承辦單位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安徽省觀賞石協會、宿州市賞石學會以及新聞單位、各界石友。中國觀賞石協會將在此次文化節上對靈璧石精品組織鑒評,並舉行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業委員會成立掛牌儀式。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5月12日,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簽發了將向北京奧組委提交的《關於舉辦迎奧運2008』北京中國觀賞石博覽會的請示》報告,希望藉此機會向世界各國朋友推薦中國的賞石文化,展示大自然的人文魅力,為北京奧運會增添光彩。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協會於2006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觀賞石科普系列叢書編寫座談會,初步確定了叢書命題:《中國觀賞石入門》、《觀賞石採集、收藏與養護》、《觀賞石鑒賞》、《觀賞石與人文》、《觀賞石與宗教》、《觀賞石與園林》、《觀賞石與旅遊》、《觀賞石與健康》,預計年底前正式出版。
中國觀賞石協會於2006年5月25日正式印發了《首屆中國觀賞石——礦物晶體國際論壇暨精品展》一號通知。這一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主辦的大型國際活動,將於10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這次論壇由瑞士AAA國際礦業公司承辦,國內外礦物領域的專家將圍繞七大議題作主題發言。論壇上,還將重點向參會代表推介國內外主要礦物產地及礦物勘探和收藏等相關信息。這次會展由中國地質學會等10家國內外單位協辦。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順利進行。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6月1日,由中國觀賞石協會、國土資源部離退休幹部局首次聯合舉辦的「國土資源部老同志觀賞石講座暨小型觀賞石展」在國土資源部老幹部活動中心召開。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和離退休幹部局局長吳國華分別致辭。本次講座邀請了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吳增福、沈寬主講。講座結束後,老幹部們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小型觀賞石展。
中國觀賞石.3
2006年6月3日下午,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在北京會見了台灣地區中華賞石文化協會林同濱理事長。雙方就協會工作進行了廣泛交流。林同濱理事長表示:舉辦2008年迎奧運觀賞石博覽會是賞石界共同的大事,我們也要積極准備選送觀賞石精品到北京參展。
中國觀賞石.3
為加強與各地觀賞石協會及廣大石友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准確地反映各地觀賞石界的動態,中國觀賞石協會將組建通訊員隊伍列入今年工作重點之一。經各地協會推薦及個人報名,於2006年5月底確定了22名首批通訊員隊伍。6月17日至18日,在河南省鄭州防空兵指揮學院,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了第一次通訊員會議。會議明確了通訊員職責、任務以及做好通訊員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中國觀賞石.3
山東省觀賞石協會於2006年6月1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成立。這是在中國觀賞石協會成立後,新成立的省級觀賞石協會,業務主管單位為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參加了成立大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由蘭州市文化出版局、甘肅省黃河石協會主辦的2006蘭州全國奇石邀請展,於2006年6月30日至7月9日在蘭州市舉辦,中國觀賞石協會在本次展會上將進行第二次觀賞石鑒評標准試評,並組織圖紋石鑒評專題研討。
6. 中國盆景賞石是國家級刊物么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封面故事;點評;中國現場;國際盆景世界;論壇中國;話題;專題;工作室;養護與管理;盆景中國;古盆中國;賞石中國。
7. 昆明花卉展及盆景賞石根藝展是在那舉行,什麼時候
元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第十六屆昆明國際花卉展和昆明斗南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暨雲南賞石根藝展將首次在花花世界舉辦,前期籌備工作正有序進行當中。屆時,來自荷蘭、韓國、日本、以色列以及國內的花商們將帶來世界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斗南 「玩花品景」,讓昆明市民盡享極致視覺盛宴。展會期間還將舉辦花卉產業發展論壇、中國盆景技藝文化講座,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花卉及盆景業界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結合國內外花卉盆景產業發展現狀、國內政策形勢,為雲花把脈,為雲花健康持續發展出謀劃策。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8. 請幫忙!急,急!
網路
《柳州奇石》黃山奇松的仿寫
2009-10-20 | 分享
很急!!!
10分鍾內有問必答前往下載
滿意回答
石玩是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何謂「賞石文化"?一切觀賞天然奇石的行為、活動及其理論、原則、心得、感受之謂也。賞石文化不同於廣義的「石文化",因為它不包括以各種石頭為原材料的石製品、寶玉石及其開發、利用、加工製作技藝與理論。賞石行為的觀賞對象僅限於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滿足人們審美、觀賞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備實際使用價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動性又可大別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築物所處環境中人工點綴的造園景石;建築物廳堂中、幾案上、人們衣袋內供觀賞、把玩的石玩二大類群。奇峰怪石屬自然山水的精華,是不可移動的;景石雖體量較大,但仍可移動,不過也只能置諸室外,用於造景;只有「石玩」一類乃天然奇石之體量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賞玩於股掌之間。故從空間角度論,石玩也可稱之為室內賞石藝術,屬賞石文化的精華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謝世長辭,子厚在柳州雖時間短暫,卻惠民善舉,功德千秋。談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譽滿天下,這與柳宗元為柳州奇石開創先河以及真知灼見的品評,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文中記載龍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硯"。這篇是柳宗元游龍璧山採石做硯的記述(大約在元和十三年前後)。從《劉禹錫集》篇中首題為《謝柳子厚寄疊石硯》詩里,得知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硯,贈與廣東連州的劉禹錫。詩雲"當年同硯席,寄此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又疊翠雲。煙嵐余斐煒,水墨兩氛氳。好與陶貞白,松窗與寫紫文。"從詩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劉禹錫對"龍璧柳硯"的高度贊賞。
柳宗元所採的龍璧疊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龍璧山下板灘處。龍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龍璧回瀾"。疊石,俗稱疊層石、千層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純黑生光,層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見於山形景、平原景及層次錯落猶如壯觀的蓬萊仙境。不論其形多變,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圓形硯池。這便是子厚所雲"其下多秀石,可硯"的疊層石。
柳州採集龍璧疊石作觀賞石面市,最早於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與衛准南石琴薦啟》文中談及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琴薦(座)贈准南節度使衛次公。並對龍璧琴薦作了高度的品評。子厚對疊石之色,稱之"自然古色"。疊石之形"特表殊形",論其質,做琴薦更有"增響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的特殊效應。古往今來,以筆者之淺 見,對柳州奇石的形、質、色作出真知灼見的品評,子厚可謂創開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賞石家們,才提出形、質、色、紋、聲的品評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無為縣監軍時,由於愛石成癖,故得米顛雅號,元章對靈璧石、湖石的賞評,提出了瘦、透、漏、皺的理論。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時,亦採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後因病卧榻不起,卻常握奇石於掌中,直至與世長辭。徐霞客對柳州奇石可謂忠貞不渝,確是催人淚下。
柳州地區所轄兩市九縣,凡流經柳州地區的河流都盛產石。 由忻城經合山市繞來賓與柳江匯於石龍的紅水河,自沙宜流三江匯融江於大浪的潯江。由貴州從江進富祿合潯江於良口的都柳江,始於柳城鳳山過柳州終於石龍的柳江。由石龍經武宣至勒馬的黔江。上述幾條主流所產的奇石早已譽滿全天下。例如合山馬鞍村的綠釉石及彩陶石、來賓縣蓬萊洲的成岩水沖石,以及大灣的釉卵石,潯江的碧玉卵石及黃 臘石,柳江盛產草花石等十多個富有觀賞價值的石種。
柳州所轄的廣闊山區各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顎頭貝,弓石燕,鏈房螺,層孔蟲,以及多種珊瑚化石籌二十多個品種,出自於武宣的山區。柳州江縣產旋螺化石,來賓及合山一帶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個化石品種。柳城及柳江兩縣的山區產彩霞石,瑩石,松香石,類太湖及墨湖石等觀賞石品種。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國門,當時由市園林局組團,先後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地舉辦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國盆景」展,柳州園林局展出鍾乳石一件「薄萬里是靈山」獲獎。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內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節筆者與幾位同好,辦展北京龍潭湖,歷時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九四年柳州辦「第二屆中國賞石展」,柳州展區獲獎總數佔全國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屆全國觀賞石展」舉辦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會」組團送展128件,其中獲獎作品66件,占送展總數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展」舉辦上海,廣西佔金獎兩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來賓產的「律動」另一件是彩陶石種之「綠玉石」的「春宵鳴琴」,俱獲金獎殊榮。綜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譽滿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協」,九三年市園林局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會」九八年四月更名為「柳州市賞石協會自九三年協會成立以來,組織名種類型的外參內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並與海內外同仁組織多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九五年十月柳州創刊全國第一份「奇石根藝」報,鋪開了國內外賞石文化的交流,為樹立柳州「奇石城」的堅實基礎,柳州市政府,柳州園林局制訂了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的「柳州國際奇石藝術節」,以便與國際賞石文化接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國際間的奇石商貿,從而推動柳州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柳州成為名付其實的「奇石城」。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台灣石商就開始進入柳州,當時主要是委託本地精通賞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選購。有了馬勒山奇石市場後,就物色專業店,鑒賞家全權代購、代運,出手豪闊,動不動就投入幾十萬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熱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兩年間,他們加大資金投入,大批量運往日本、南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柳州石界人士都記得那種一個個集裝箱裝運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柳州奇石月均銷往上述地方均在數百噸以上,大大激發了經營者向產業化發展 簡寫一點就
9. 盆景奇石類雜志有那些
《中國觀賞石》(袁奎榮等編, 1994年 5月出版);
《石玩藝術》(劉翔主編, 1994年 10月出版);
《中華奇石》( 1994年 11月出版);
《中國賞石大觀》( 1995年 2月台灣黃忠勝主編);
《奇石大觀》( 1995年 2月劉清涌主編);
《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 1995年 9月陳東升、 蔣則君主編);
《合山奇石》( 1995年 9月覃九宏、張家志主編);
《中國石玩石譜》( 1995年底王文正、周石磊主編);
《中國歷代賞石精品 100件賞析》( 1995年 12月鍾陵強主編);
《小石頭記》( 1996年 3月賈平凹撰文);《
黃河石譜》( 1996年 9月李強主編);
《奇石美學》( 1997年 3月來層林主編);
《觀賞石藝術》( 1997年 9月梁玉堂主編);
《奇石學基礎》( 1997年 8月夏華炳主編);
《觀賞石寶典》( 1997年 10月孟慶頤主編);《玉質天章》( 1998年 7月候喜福主編);
《廣西奇石》( 1998年 11月丁樂玉主編);
《中外奇石》( 1999年 1月羅獻林、劉文龍主編);
《中國當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 1999年 1月黃儉、鍾陵強主編);《奇石精譜》( 1999年 5月李寶祥主編);
《寧夏奇石》( 1999年 5月陳西主編);
《中國賞石大典》( 1999年 9月出版);
《石道姻緣》( 2000年 6月王朝聞主編);
《中國奇石鑒賞》(陳東升編);
《中國奇石賞析》(郭繼明編);
《台灣雅石》、《台灣石頭故鄉》、《水月禪心》;以及個人藏館的《奇石王國收藏錄》( 1995年 5月李廣嶺主編);《觀石堂藏桂林奇石》( 1997年初張家志主編);
《平鈞藏石》、《觀雲奇石》、《天興藏石》等等。尤其是到了新世紀,此類書籍更是層出不窮。這些書籍、畫冊為賞石文:
《石友》雜志(甘肅黃河石協會雙月刊);
《石道》雜志(廣西柳州柳石軒主辦月刊);
《賞石》雜志(廣西柳州市園林局主辦月刊);
《石語》雜志(青島市觀賞石協會主辦月刊);
《石之藝術》雜志(台灣陳良吉主辦月刊);
《盆景賞石》雜志(湖北省林業廳主辦月刊);
《奇石世界》雜志(廣東省賞石文化專委會主辦雙月刊);
《環球賞石盆景》(上海昆侖賞石俱樂部和國際盆栽協會主辦季刊);《賞石文化》雜志 (廣西地礦廳不定期出版 );
《中國奇石》雜志(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石文化專委會主辦不定期);《雅石共賞》雜志(廣東韶關社科聯雙月刊);
《山東奇石盆景》雜志(山東省花卉盆景奇石藝術家協會主辦不定期):
《上海石報》報(上海市觀賞石協會主辦雙月刊);
《世界奇石收藏》報(徐州靈壁石文化俱樂部主辦月刊);
《海上藏石》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石文化專委會主辦月刊);
《中原賞石》報(河南省觀賞石協會主辦月刊);
《閩南賞石》報(漳州賞石協會主辦不定期);
《三晉賞石》報(山西省石文化研究會主辦不定期);
《賞石世界》報(洛陽市觀賞石協會主辦不定期);
《黔中奇石》報(六盤水市奇石根藝協會主辦月刊);
《中國石文化》報(北京三希堂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
《山東寶玉石》報(山東省地礦局主辦)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