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景觀特點
❶ 綠色植物有什麼特性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從好幾億年以前開始,地球上就有無數動物在生活、在繁衍,它們一代接一代生活著,一刻不停地消耗著氧氣、釋放著有毒的二氧化碳。問題出來了:雖然地球的大氣體積龐大,但無數動物這樣長年累月地消耗氧氣、一刻不停地釋放二氧化碳,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沒有被耗盡?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沒有大幅度增加?秘密就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的綠的天使——綠色植物身上。
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生存在它們能夠到達的各個角落,只要是能夠見到陽光的地方,它們就會在那裡不斷地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一片綠葉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無數美麗的綠色就匯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正是靠著這些綠色天使的驚人威力,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以百萬年為單位的地質年代裡始終基本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據統計,15畝樹林每天要消耗一噸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核算起來,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要為這顆行星上的生命製造4860億噸氧氣,吸收865億噸二氧化碳呢!可以想像,如果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地球上的氧氣會被慢慢地耗盡,有毒的二氧化碳將彌漫全球,地球將變成一個不適於人類生存的地方,需要氧氣的生物將慢慢地在地球上消失,而厭氧的微生物將成為地球上的惟一主人……怎麼樣,這種景況是不是很可怕?
沙塵暴我們大概都聽說過,有的甚至親身經歷過,很可怕。沙塵暴的發生有一個明顯的規律,那就是在植物稀少的沙漠地區發生得多,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幾乎見不到;在乾旱少雨而又多風的春秋季發生得多,在降水較多、植物生長繁茂的夏天很少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當有植物覆蓋的時候,地球表面的土壤就會被固定住,風的威力也會因植物的阻擋而減小,沙塵暴就不容易形成。
其實,除了看得見的沙塵暴,還有看不見的沙塵暴也是我們健康的殺手,這個看不見的沙塵暴就是粉塵。粉塵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即使是在看起來很乾凈的空氣里,往往也有很多微細到看不見的粉塵在漂浮著、在危害著我們的健康,每年全球的粉塵可以達100萬噸到370萬噸甚至更多。而植物對於減少這些粉塵是功不可沒的,不但植物們那婀娜多姿的青枝綠葉可以限制地面和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污染物的飛揚,更有很多的植物可以利用它們粗糙的葉面、布滿絨毛的葉片、可以分泌油脂的枝葉來吸附或粘附顆粒狀粉塵。一般說來,綠色植物區比沒有綠色植物的地帶,空氣中的飄塵濃度要低20%~30%,最高可以達到60%!
生病是絕大多數人都逃避不了的,而人們生病大多是由於病菌和病毒的感染,可這些病菌是從哪裡來的呢?除了肢體直接接觸這個途徑外,空氣也是一個主要的病菌傳染源。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細菌,這個事實有多可怕!不過不用害怕,在我們周圍的植物中,有很多植物如香樟、黃連木、松樹、柏樹、榆樹等,都能分泌出揮發性的植物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細菌,而野櫻桃樹、柏樹等葉片還常常分泌出強烈的芳香物殺菌素呢!這樣,在這些綠色植物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個個抗菌地帶,那些凶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殺手,一旦碰到這些殺菌堡壘就只能折戟沉沙、一命嗚呼了,這就大大限制了病菌的傳播和蔓延。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綠色天使的保護,我們就是天天帶著防毒面具也防不勝防呢!
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給人們提供了舒適的工作、生活條件,但也帶來了巨大的污染:這些污染有的是氣體的,就排放在大氣中;還有的是液體的,隨水排入江河湖海。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污染物,最終都會對人類自身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這時候,我們又得請植物來幫忙了。
許多植物可以吸收大氣中的有毒氣體,例如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丁香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積累較多的硫化物;垂柳、油菜等具有較強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還有一些植物可以吸收氯、氮氧化合物等;而所有的綠色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種植各種植物來消除大氣中的污染,凈化我們周圍的空氣,看起來,說綠色植物就是我們的空氣過濾器,這話一點也不假!
現代城市及周圍的水域,由於人類生產、生活中排出的污水裡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造成水質的富營養化,導致藻類過度繁殖,水色濃綠渾濁,甚至變黑變臭,嚴重影響周圍景觀和環境衛生。為了控制藻類生長,我們可以求助於水葫蘆這種水生植物——在水面上種植水葫蘆就可以抑制水中藻類生長,使水色澄清。為什麼呢?因為水葫蘆生長迅速,能大量吸收養料,從而影響藻類生長;還有就是水葫蘆生長在水面上,遮住了水中藻類(主要是綠藻)賴以生存的陽光,減弱了它們的生活和繁殖能力外,水葫蘆的根系還能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質來克制藻類的生長。
當然,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不只是水葫蘆,還有浮萍、金魚草等水生植物,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水生的綠色天使不但可以吸收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還可以吸收水中的酚和氰化物,甚至能大量吸收汞、鉛、鎘、砷等毒性很大的有害物質,把它們聚集在自己體內,據測算,1公頃水葫蘆一天內可以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金、銀、鑽、鎳、鎘、汞等有毒物質2千克還多,這個數字多麼驚人!只要我們對於已經積累金屬污染物的水生植物進行慎重處理,不讓它們再次進入環境形成二次污染,我們就能利用它們將水體中影響人類和牲畜的健康的有害物質濾除掉,使我們周圍的水域得到凈化。
城市噪音也是一種看不見的環境污染,這一點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越來越有體會了。在喧囂的城市中,綠色植物,特別是有著繁茂枝葉的喬木和灌木,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城市消音器的角色。有人做過實驗,1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雜訊30%,2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雜訊40%,3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雜訊50%!這是因為聲波在通過林帶時,有很大一部分能量會被樹木吸收,因而會使聲音明顯的減弱的緣故。綠色植物減弱了城市噪音,讓我們安靜地工作、學習和休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保護著我們。
監測環境污染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除了應用化學或儀器分析進行測定外,植物監測也是很重要的手段之一。有些植物對有害氣體十分敏感,它們在某些污染嚴重到人類能夠覺察之前就已經受到了傷害。植物監測就是利用植物的這個特點,把植物受傷害時的症狀作為植物向我們發出的報警「信號」。我們可以利用紫花苜蓿、胡蘿卜、芝麻、苔蘚、地衣監測二氧化硫;用唐菖蒲、鬱金香、雪松、苔蘚監測氟化物;用紫花苜蓿、菠菜、蘿卜、桃監測氯;用水葫蘆監測砷;用柳樹、女貞監測汞等。你看,植物還是簡單易行、便於推廣、能夠為我們日夜站崗的環境污染監測報警器呢!
綠色植物在保護我們的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以上不過列舉了人們已經知道的部分發現,還有人們所熟知的植物能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局部小環境等作用。就此看來,我們把綠色植物譽為地球上動物的保護傘、我們人類的保護神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可是,我們應該想一想,對於那些不會說話,雖然屢受傷害卻仍然默默地保護著我們的綠色天使們,我們人類都做了些什麼呢?是毫無限制的「開發」和毀滅,還是肆無忌憚地污染、傷害?現在,人類的科學和技術手段已經進展到了分子遺傳學,如果我們不善用我們手中的工具,如果我們不善待我們的保護神,現代人類以現代的科技手段,毀滅起植物來會加倍快捷、加倍徹底!
現在,是時候了,為了我們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舒適、安全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去保護那些曾經默默地保護了我們不知多少個世代的綠色天使——植物吧!
❷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特點
時間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時間流程中顯現出春、夏、秋、冬四時周而復始的運動, 而一年四季除了顯示氣候冷熱變化外, 更鮮明地顯示了山水花木的具體形象變化, 都可以稱為季相美。植物景觀的空間審美古典園林植物景觀形成的空間, 無論是從其層次、意境等許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點。
運用植物同其它造園要素創造出一個「入狹而得景廣」的壺中天地, 才能產生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運用不同種類的植物材料, 使產生不同的冠形、色彩、葉形、高低等變化。引起觀賞者視覺變化, 從而引起不同的視覺感受, 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如在一條稍有彎曲的園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結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襯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襲人的蘭桂, 或用晶瑩碧透的蕉葉等隨勢配置。觀者稍一變換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觀和植物與相應的山池建築組合的景觀,這便是「步移景異」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賴植物的烘托和掩映。於是, 空間感覺由此而得到擴大。景雖小而天地自寬, 使園林有限空間范圍, 引伸到寬廣的多維空間中。正因園林植物景觀具備了這種空間藝術效果, 從而引發出欣賞者的無限空間意趣和聯想。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園林文化里, 許多擬人化的植物象徵著人們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懷、瑰麗的想像、思想的情趣, 抒發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響極深的古典園林, 適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術兩方面內容。如兩者結合, 才能具有傳統文化與環境工藝相協調的意象效果。文化內容若是植物景觀配置的「意」, 那麼技術內容便是「匠」。植物景觀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觀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內涵、造園主的審美觀、宇宙觀、人格觀的互相融合, 並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與園主內心世界的一種景觀。城市土地面積有限, 難以廣拓園地, 只能在造園技巧上作藝術的安排,力求做到「壺中天地」景象。這是受景觀的支配, 也是園林藝術上的需要, 兼顧這兩方面的統一, 就必須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貫穿在植物景觀配置的「意」中。具體而言, 就是通過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環境形成安樂、舒適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觀配置的「匠」是「意」的貫徹和保證,「匠」是把配置的意圖落實到園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圖種植在園中適宜地點, 經養護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 中國園林中的花草樹木, 貴精不在多。音樂重旋律, 書畫重筆意, 花木重姿態重視花木的姿態, 是中華民族在花木審美上的一大特色。線條的藝術是中華民族諸藝術之源: 樹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線條, 或柔和或幼拙, 從動的線條中可以體會到中國傳統詩文繪畫的含蓄之美。如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軒名, 實是對園景的寫實。軒南遠山近水, 軒亭、曲橋, 樹壇中園柏、羅漢松姿如畫,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圖畫, 今樹齡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氣勢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樹、古樹, 以其高大的軀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園林的天際深淺莫測, 小空間使乎也是無止境似的, 獅子林的古銀杏、留園中銀杏、樟等大樹, 都起著豐富園中山林空間功能, 加強了立體效果, 這可以說是樹姿的景觀功能。
❸ 水生植物的景觀特點
生植物結合園林小品,打造了一個融入城市而又自然趣味的生態濕地景觀。水生植物是水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當地優勢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樣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濕地凈化能力的關鍵措施。水生植物多樣性的作用,一方面由於多種植物的根系交錯具強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邊的水流及生境多樣化,保持良好的水質凈化效果。
水生植物人工群落的建立
1.邊坡植物:
水系由於河床一般較低會形成過渡水岸的斜坡,在邊坡種植綠色草本及低矮灌木類植物、耐澇喬木,可通過綠化植物的根系來固土護坡,並且能夠利用植物的枝葉枝幹減弱雨水對邊坡的直接沖刷,保證邊坡的穩定性,景觀上也形成綠色的背景襯托水生植物的景緻。
2.水岸種植
在水岸種植的選擇上,可應用以下植物的搭配組合:蘆葦具有較強的輸氧能力,茭白具有較強的吸收氮、磷的能力,蘆葦和茭白混種是一種較好的植物種植方式。因此,引水入城水生態修復區段的挺水植物選擇以蘆葦、香蒲與野茭白為主,並通過片植建立人工群落,並形成極佳效果的自然水生景觀。蘆葦、香蒲與野茭群落白植株高大繁盛,夏季生長勢佳,可建立成穩定的群落體系。同時,群落將喬灌木植物層自然地過渡到了水面,起到修飾水岸線與豐富植物景觀層次的作用。
3. 寬水面水域植物:
寬水面效果處理,可種植以睡蓮為主的浮葉植物群落。睡蓮群落可集中布置於工濕地區寬水面淺水區域;沉水植物菹草群落,適合集中植於寬水面深水區域,形成了如水下草原般的景觀,菹草能吸收大量的鋅和砷,在形成景觀的同時可凈化水質。金魚藻與苦草群落則可分布於有跌水、小瀑布的流動水區域,水流的形成帶動水草的飄動,觀賞效果優雅而富有律動,而且跌水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有利於這類植物的生長。此處的植物配置應多面考慮植株的生長效應和景觀表現。水系中可應用豐富的野魚、螺等水生動物以及應場地而生的微生物,它們與水生植物共同構成了復雜的生物群落,對水生態的平衡和水質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理想達到全年各季節的水質均高於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
3.窄水區域水生植物:
窄水面通常為水流快,河床淺的形式,此類水景植物配置適合採用駁岸種植形式,一方面,水面較窄不適合過於豐富擁擠的植物搭配,更需要保留水的通透感,另一方面,過激的淺水流不利於沉水植物的定根,更無法停留漂浮植物,所以,可以採取一些清秀的駁岸植物組合成景。海壽花與千屈菜盛開的藍紫色與粉紅色的花序,會賦予水景跳躍的元素。另外,香蒲、千屈菜、黃菖蒲適合淺水區種植,千屈菜、黃菖蒲也可旱地種植,在水景邊坡進行取點片植效果尤佳。
4 存在問題與對策:
水生植物自行繁殖過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經過二、三年的生長繁衍,睡蓮、千屈菜、黃菖蒲等水生植物會呈現過密、過滿的情況,大大削弱了景觀表達。同時,部分植株因生長過密而無法吸收充足陽光,導致植株枯萎慘敗,對凈化水質極為不利。對於直接栽種於河床基質上、因吸收水中充足養分而生長過盛的睡蓮,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收割或挖除部分植株,才能控制其瘋長,植物的二次污染,必須減少水岸喬灌木落葉和水生植株季節性殘敗對於水體的污染,才能提高人工濕地凈化效率,並有利於保持秋冬季的水質與水體景觀。公園在秋冬季管理時對香蒲、蘆葦、再力花、千屈菜、睡蓮等水生植物進行定期收割,但仍需進一步加大養護管理力度與人力投入,針對飄入水中的喬灌木落葉也應及時發現,及時撈除。
❹ 觀花植物的景觀特徵
觀花植物是以觀花為主的植物。以觀花為主的植物。其花色艷麗,花朵碩大,花形奇異,並具香氣。春天開花的有水仙、迎春、春蘭、杜鵑花、牡丹、月季、君子蘭等;夏、秋季開花的有米蘭、白蘭花、扶桑、夾竹桃、曇花、珠蘭、大麗花、荷花、菊花、一串紅、桂花等;冬季開花的有一品紅、臘梅、銀柳等。
例如,春蘭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7枚,帶形,。花葶從假鱗莖基部外側葉腋中抽出,直立,長3-15(-20)厘米,極罕更高,明顯短於葉。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花期1-3月。
春蘭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多進行盆栽,作為室內觀賞用,開花時有特別幽雅的香氣,為室內布置的佳品。品種甚多,按花被片的形態可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畸瓣和竹葉瓣5種瓣型。
君子蘭別名劍葉石蒜、大葉石蒜,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屬觀賞花卉。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君子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常在溫室盆栽供觀賞。分株或種子繁殖。功效相同的尚有垂笑君子蘭,各地溫室栽培,花色多樣。君子蘭的壽命達幾十年或更長。
君子蘭根肉質纖維狀,為乳白色,十分粗壯。根系粗大,很有肉質感。君子蘭莖基部宿存的葉基部擴大互抱成假鱗莖狀。葉片從根部短縮的莖上呈二列疊出,排列整齊,寬闊呈帶形,頂端圓潤,質地硬而厚實,並有光澤及脈紋。基生葉質厚,葉形似劍,葉片革質,深綠色,具光澤,帶狀,長30-50厘米,最長可達85厘米。
❺ 植物造景有什麼特點
1.園林植物能表現時空變化
園林空間是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空間。這個空間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相應地發生變化,這主要表現在植物的季相演變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果累累,冬季枝幹蒼勁」的四季景象,由此產生了「春風又綠江南岸」、「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時間特定景觀。隨著植物的生長,植物個體也相應變化,由稀疏的枝葉到茂密的樹冠,對園林景觀產生了重要影響。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的某一時期,產生某種特有景觀,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植物與山水建築的配合,也因植物的季相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效果,這比一個亭子豎在那裡,永遠是一種樣子要好看得多。
2.利用園林植物創造觀賞景觀
植物材料是造園要素之一。這是由園林植物獨特的形態、色彩、風韻之美所決定的。園林中栽植的孤立木,往往因其濃冠密覆,或花繁葉茂而格外引人注目。
圖1孤立木(黃山松)
❻ 現代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植物是園林景觀物質要素的重要因子,是文化性、生態性的重要載體。「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配置園林植物,就如人的外套或叫時裝搭配。一、以植物自身的生活、生態習性為基礎的地方風格性。植物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形態特點,還具有陰生、陽生、耐鹽鹼等生理特點,特定的生活習性限制了植物的生長區域。如果環境條件不符合植物生態特性將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不同的海拔、緯度造就了不同的植物氣候帶以及南北的植物在形態、生態上的差異。形成了不同地區、區域的不同自然植被群落外貌、組成樹種。如熱帶季雨林、雨林的椰子、巴西橡膠樹、紅樹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龍眼、荔枝;溫帶針、闊葉林的柿、棗樹;高寒地區針葉林、高寒草原、荒漠等不同季相、外貌的群落類型。除自然因素外,不同地區群眾生活風俗與習慣也是創造景觀風格的重要依據原理。如江南地區的「移竹當窗、雨打芭蕉、殘荷聽雨」形成自然朴實而寧靜優雅的風格;北方黃河地區以南的河南洛陽成片、成群高大的泡桐或環繞與村落或列植與路旁,形成碩大、朴實而略現粗狂的鄉野情趣。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及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其環繞環境的制約,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植物的景觀風格。
二、以詩情畫意體現植物景觀風格。園林是一門綜合性科學,貫穿生態、環境、建築、藝術、文學等多個學科。中國歷史淵源,現代園林深受中國傳統園林的影響,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文人園林的氣息與思想滲透到現代園林中,甚至成為現代園林創作的主體。利用植物的生長周期及四季季相的特有變化引伸人格化的比擬,使觀賞者的思想與情懷得到提升沉緬無限的情意之中,甚至能引發觀賞者對人生哲理、社會事物的感慨與聯想。如「松、竹、梅」被擬人化,稱為「歲寒三友」正是體現了植物部委風寒、高超、堅挺的風格。常運用「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艷、竹令人雅、桐令人清……」等程式體現植物內在美、景觀美,實現表達創作者的想法與感慨目的。
三、利用中國園林傳統理念體現植物景觀風格。中國園林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通過挖池堆山等手法進行營造自然美的環境。在處理地形、水體、建築等元素方面應以師法自然為原則,通過自由隨意組合、避免較多的人工痕跡。堅持做到因地制宜、順其自然。並善於利用身邊的大自然,使它成為園林景觀的一景。植物景觀以自然為主,盡量避免將植物人工修剪成幾何圖形,植物配置首先要模仿自然之形,如「三五成群」。植物景觀的風格除了本身的配置藝術,還要注重藉助其它的園林景觀物質要素如山石、水體。植物是有機生命體,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既有喜陰耐寒、喜光耐旱、又有快長慢長、季相色彩表現不同的。在植物配置時要符合植物的規律,遵循其自然之理,充分利用種種自然因素,創造多樣、豐富的園林景觀。
四、植物配置滿足功能性要求。園林綠地應具有景觀、生態、經濟、衛生等多功能,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必須根據不同的綠地性質或類型選址合適的植物樹種發揮其主要的功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如居民區植物造景要滿足居民的日常休憩、兒童遊玩、及安全防護等需要;工業區植物造景要滿足降低噪音、吸附灰塵、吸收有毒有害的物質等功能;街道綠化要考慮行車安全、行人遮陰、花果污染等;醫院、療養院植物配置要重點考慮選用具有殺菌、保健功能的植物種類;水體綠化要選擇耐水濕的植物。只有選擇合理適用的植物,才能滿足不同園林綠地的不同功能的需要,體現不同的功能,創造與適應環境並與之相協調的美的景觀效果。
五、植物配置的生態性原則。隨著生態園林理念的日益完善,景觀生態學、環境科學的不斷滲入,植物造景不再是簡單的喬灌草的結合來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而是將園林另向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重現自然的高層次階段。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態學園林,充分考慮物種之間的競爭、排斥、他感關系,避免出現種間競爭等影響群落機構穩定發展的現象,構建和諧的植物群落。任何植物個體都不能脫離環境而單獨進行生長發育,植物生長的環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間接、直接的影響。植物長期的生長發育形成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植物要健康的生長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也就是說必須根據立地條件的環境狀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是植物配置必要條件。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維持生態系統的完整與平衡,就必須提高園林的生物多樣性。才能增強植物群落的抗干擾、抗逆性,維持群落的穩定性。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充分挖掘鄉土植物資源,合理配置慢生、速生樹種,將不同的植物運用在最合適的位置。考慮植物季相變化的周期,合理搭配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例。更好的展現植物的地方特色,豐富植物多樣性。
六、人類心理活動對植物配置的影響。植物空間布局、尺度設計形式不同,帶給觀賞者遊玩、休憩不同的心理影響。如植物營造的開闊、封閉、半封閉空間給觀賞者以公共性、私密性等不同的空間感受形式,並影響觀賞者遊玩、遊憩的心情。現代園林勢必要考慮人類活動的心理因素,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空間關系,還要考慮植物空間與人類心理活動的關系。要合理運用人類心理活動指導人性化的植物景觀設計。
七、植物配置中植物本身藝術的特點。
1,充分發揮地被植物的作用,做到黃土不見天。
2,大量種草,建立草坪,使園林潔凈明朗。在不具備挖池條件的地方,用草坪代替水池,也可取得開闊明朗的效果。尤其在住宅區內,建立草坪比水池更為適宜。
3,大面積的園林常大量植樹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發揮植物群落的作用,只要在重點的地方,才精雕細琢,追求植物的個體美。
4,培養林蔭大樹,一是為了蔽蔭,二是構景需要,三是給子孫後代留下古樹古木,作為歷史的見證。園林中的老樹和古藤都是歲月流逝的痕跡,頗具有歷史的魅力。
5,增設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為群眾戶外活動的良好場所。
6,為了豐富園林色彩,除了開花的喬灌木外,充分發揮草花在園林中的作用,使得園林內開花不斷,五彩繽紛。
7,大量應用攀援植物作垂直綠化,構成綠屏,綠廊和花架,並用它攀援牆面,電線桿,岩石以及崖壁上,起到美化環境,增強綠化效果。
8,廣泛應用基礎栽植緩和建築線條,豐富建築藝術,增加風景美,並作為建築空間向園林空間過渡的一種形式。
❼ 園林植物有什麼特性
植物本身,就是色彩的華麗詩篇、音樂的天籟絕唱。植物的形狀、顏色和姿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季節的更換,生長環境的特點不同而千變萬化,這就為組成優美的構圖和植物景觀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條件。以樹木(喬木和灌木)為例,它的各個部分,如樹形、樹皮、枝葉、花和果,一方面相互關連,相互映襯,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又各有其觀賞特性。
❽ 觀葉植物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不同種類植物的葉片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各異.即使同一植株也有差異。表現出較高的多樣性和觀賞價值。
公園中栽植的植物葉片大小懸殊.圓柏、柳杉、紫杉等針葉樹,葉片細小或狹長.緻密硬實,大多生長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非常適合作綠籬.孤植、對植或列植均可。棕櫚科、蘇鐵科、芭蕉科和不少五加科樹種往往著生巨大的羽狀或掌狀葉片,但整株樹上葉片數量不多,具有瀟灑、秀麗的特點.多原產於熱帶地區,適合於孤植或片植。大多數植物葉片中等大小.呈圓形、卵形、橢圓形等形狀,給人以豐滿、圓潤的感覺,適於各種種植形式。
園林植物的葉片形狀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五角楓葉片呈五角形,烏桕葉片為菱形,華北紫丁香葉片為心形,紫荊葉片近圓形.旱柳葉片呈披針形,油松、雪松等針葉樹葉片為針形.還有些植物的葉片形狀更為特殊,如銀杏葉呈扇形.羊蹄甲葉呈羊蹄形,鵝掌柴葉掌狀等。
有些種類即使是同一植株上葉片也有差異,如桑樹、柘樹、構樹等植物葉形多變.一株樹上可同時有全緣葉、深裂和淺裂的葉片.花葉丁香植株上也有橢圓形葉和裂葉兩種類型。
園林植物的葉片顏色非常豐富,雖然大多數呈綠色,但也有深綠、淺綠、黃綠、藍綠之分,且會隨季節而變化。早春.葉芽初展.新綠之色由淡轉深.也有不少植物的新葉呈現紅、黃等顏色,如金葉風箱果、金葉接骨木的新葉呈金黃色,臭椿、紅葉石楠的新葉為紅色。
夏季,紫葉稠李的葉色由綠轉為紫紅色.與其他植物不同。秋季隨著溫度降低,葉片中的色素發生變化,樹木的顏色更是豐富多彩.紅、黃各色構成秋天絢麗的色彩。還有一些植物葉片呈現多種色彩,如胡頹子葉正面為灰綠色,背面為銀白色。此外,紫葉小檗、紫葉矮櫻等葉片常年為紫色。
彩葉植物的配置應根據色彩搭配原則.可以群植、片植、叢植,也可以孤植,群植以整體效果取勝.面積越大.效果越好.觀賞期越長。孤植主要體現個體效果,往往需要觀葉期長、色彩鮮艷的植物,如雞爪槭、銀杏等。大多數觀葉植物都需要良好的光照條件、適當的溫差和濕度,滿足這些條件後能使葉色更為鮮艷。彩葉植物最好以常綠樹為背景.這樣色彩對比更為鮮明,景觀更為優美。
❾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有什麼特點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植物的審美表現出三個主要的特徵。 一是重視植物與環境的協調性,把對植物的審美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要求其在尺度、姿態、寓意商與環境相協調。 二是注重欣賞植物表現出的動態感,松濤竹韻、桐雨蕉霖,殘菏聽雨,柳廊聞鶯,是瞬間的動態美,煙霞出岫 ,倦鳥歸林,月下觀菏,春梅,夏荷、秋菊,冬松 是一年之中不同季節的美感,古梅、古松、古柏、古槐表現的是歷經百年滄桑而生命不息的頑強之美。 三是對植物的審美中更多包含了人生的理想與期寄,菊野逸如隱士,梅矍爍似老者,松堅貞如勇士,柳傷感如怨女,牡丹富貴,蘭花優雅,槐示忠,竹有節,植物暗示著祥瑞,表現著人格,承載著文化。
❿ 各種植物的特點
植物分藻類、菌類、蕨類、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版有30多萬種。
1、藻權類植物特點:
藻類植物是植物界中沒有真正根、莖、葉分化,行光能自養生活,生殖器官由單細胞構成和無胚胎發育的一大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