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菊盆栽
⑴ 盆栽多頭菊的栽培有哪些方法
盆栽多頭菊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購優質種苗。
如果希望獲得良好的品種,從專業的種苗供應商那裡獲得種苗是便捷之道。盆菊插穗可直接插到花盆中生長。澆過透水之後花盆和插穗用塑料薄膜罩住。冬季用透明薄膜,但是太陽光照比較強的時候用乳白色薄膜。在夏季甚至需要使用溫室屋頂塗白。澆水之後在罩塑料薄膜之前在插穗上噴殺真菌劑預防灰霉病。
(2)基質。
盆菊使用的基質必須通透性好而且能夠保水。在泥炭中添加陶粒、珍珠岩或者蛭石以增加額外的透氣性。每立方米加0.5~1千克復合肥做底肥。理想的pH5.5~6。
(3)花盆規格和密度。
對於盆徑9厘米的花盆來說,每盆1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45~55盆。對於盆徑12厘米的花盆,每盆3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21~25盆。盆徑14厘米的花盆,每盆5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13~17盆。盆徑23厘米的花盆,每盆7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7~8盆。
(4)栽培和光周期反應時間。
栽培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長日照和短日照時間的長短。長日照期間在冬季是7~10天,在夏季是0~7天。光周期反應時間,短日照時間在47~56天之間。
(5)高度控制。
插穗扦插16~18天後必須摘心。扦插苗上至少保留6片葉。多一些沒關系,如果少了分枝也會少。晚摘心容易控制高度。高度控制通常使用矮壯素,如B9,如果必要,一般第一次噴葯已經隨著扦插完成了,第二次噴葯在摘心後當分枝長到0.5~1厘米的時候進行。總的噴葯數量取決於季節、品種特性和盆徑大小。還有一個辦法是利用EC值影響。較高的EC或者比較乾燥的基質也能夠使植株緊湊。
(6)澆水和施肥。
澆水採用頂噴、下部滴灌或者滴灌都可行。澆水量要根據季節、盆徑和基質。每次澆水都要施肥,EC值1.5。施肥要根據土樣分析後決定補充什麼樣的肥料。
(7)病害防治。
大多數盆菊在水泥地面或種植槽上栽培,多採用下部澆水。該方法可防止盆菊感染白銹病和其他真菌病害。
⑵ 菊花盆栽怎麼養菊花種在花盆裡怎麼養
菊花是我國的名花,其品種繁多,色彩鮮艷,除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以外,還有一定的要用和食用價值,千百年來,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菊花根據花期早晚,有九月開放的早菊花,十月至十一月的秋菊花,十二月至元月的晚菊花等品種之分。在北方地區,花期在秋季的秋菊花較多,立秋以後的街頭花壇、綠化帶里、居民小區的陽台上,都能見到它們傲立的身影。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性喜氣候涼爽,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的環境,並且能耐嚴寒霜凍。其適應性強,生長旺盛,盆栽菊花的日常管理非常簡單。
澆水:要根據菊花各個生長時期的特點來確定澆水的次數和水量多少。在通常情況下,春季菊苗較小,澆水要少,這樣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夏季植株較大,氣溫高,水分蒸發較快,就需要充足的水分來及時補充,並要向枝葉和地面周圍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秋季日夜溫差較大,是菊花生長的旺盛時期,澆水要適當增加;冬季花苗越冬,則要控水。四季里無論何時都要避免盆內積水。另外,澆水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泥水沾污了葉面,因為這樣不但清洗起來比較麻煩,還影響了菊花的觀賞性。
施肥:菊花的生長期以氮肥為主,做到薄肥勤施。孕蕾期則要停氮肥,施鉀肥,一星期一次。還可以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如果菊葉瘦而發黃說明需要施肥,而葉片厚顏色發黑則說明肥料足夠,不需要施肥。
整形修剪:及時的摘心修剪,可以壓低植株的高度,避免倒伏,促發側枝,延長花期。一般家庭盆栽菊花定植後長出5個左右葉片時可以進行第一次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片時再次摘心……如此反復,直到立秋前後幾天停止此工作。在這期間植株會萌發出很多腋芽,要及時用手掐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
繁殖:家庭養菊一般採用分株法進行繁殖。秋、冬季菊花開過以後,將母株剪去,不久會長出很多新的小芽來。第二年開春後,將這些小芽連母株一起挖出、分盆栽種。
⑶ 如何養菊花(盆栽)
盆栽菊花越冬:一是留根,二是存芽。留根越冬的,花後剪去老本,清理回土面,澆一次透水,答放在有陽光的冷室,以0℃左右為宜。盆土保持微潮,不可久濕。來春3月中旬,移到室外避風向陽處養護一段時間,可分株繁殖,也可原盆或地栽養枝,准備扦插繁殖。
存芽越冬的,秋末冬初選發自根莖的出土高2厘米的第一代新芽扦插,連土中2厘米部分一起挖出。用培養土和面沙土各半摻勻裝頭號筒盆,每盆插5~7枝。插土深度以原出土位置為准。而後放在有陽光的室內,室溫保持3℃左右,盆土微潮,忌高溫,防風干。來春3月中旬移至室外,先放避風向陽處鍛煉1周後,即可分盆或下地栽植。有條件的可於入冬時,在避風向陽處,開辟陽畦(冷床),把老根連盆或脫盆帶土保存。盆插的也可放入陽畦越冬,冬季用薄膜覆罩防寒,溫度保持0℃左右,土壤微潮即可。天氣回暖時注意通風。4月即可移出陽畦栽植。
⑷ 盆栽多頭菊應該怎樣栽培
多頭菊又稱多本菊,是一株數桿,每桿1花的單株盆栽菊。以花枝數目不同分為三頭、五頭、七頭或九頭菊,均取單數。多頭盆菊的用途主要供菊展用,也是布置場館、會議廳、賓館大堂的極佳植物材料。我國的全國性菊花展覽將「五本菊」作為菊展評比的一項內容,是我國常用的一種栽培方式。多本菊栽培在栽培措施上與獨本菊、案頭菊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多本菊要求各枝生長一致,高度整齊,花徑、花期一致,各朵花排列均勻,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更費工夫,要種好多本菊的難度比較大。根據多年的栽培體會,首先是把握好摘心、平衡各枝生長勢、按生長階段提供充分的營養這3個關鍵問題。其次是適期扦插育苗、及時換盆、精心裱扎花枝。
按菊花的生長階段順序來介紹多本菊的栽培要點。
(1)適期扦插
根據栽培目的和菊花品種特性來安排育苗期。如是三本菊在6月中旬扦插;五本菊在6月初扦插;七本菊在5月上旬扦插;九本菊在4月中下旬扦插。傳統名貴品種和生長勢較弱的品種扦插期應提前。
(2)摘心
多本菊的摘心與其他菊花栽培形式不同。一般來說,菊花摘心後,通常萌發3個側枝,從上至下稱為天、地、人三枝,天枝最旺,人枝最弱,在初期差別還不大,後來差別越來越大,這對均衡各枝生長很不利。所以多本菊的摘心要採用拔除芽點的方法:即在菊枝頂端的葉叢中間撥斷其米粒大小的芽點。這樣萌發的幾個側枝的大小就會基本一樣,不分天、地、人三枝,有利於今後各枝平衡生長。
(3)均衡各枝生長勢
經過2次撥芽點摘心後,得到的各個菊枝仍會有大小差異,這時可進行疏剪整枝,去掉最強壯和最弱小的菊枝。剪枝時還要注意各個枝條在花盆中的分布位置,距離要均勻。
(4)及時換盆
扦插苗上盆用10厘米口徑的盆,以後每次撥心後剛萌芽時換盆,增大一號花盆口徑,到7月底8月初定頭時,最後一次換盆。三本菊用18厘米口徑的盆,五本菊用23厘米口徑的盆,七本菊用28厘米口徑的盆,九本菊用32厘米口徑的盆。定頭換盆時盆土只要加到六成滿,以備菊以後生長旺盛時追加肥土。
(5)提供充分營養
施肥、澆水大致和案頭菊相同,只是要根據植株大小,品種喜肥耐肥程度,適當掌握。9月初開始菊花生長進入旺盛期,需肥量明顯增大,此時除日常施肥外,還應對菊株進行根外追肥,5天施一次,直至花蕾大如黃豆時。從9月1日起算,前三次每次用尿素2.5克、硫酸鎂0.5克加水5升,傍晚時噴淋植株。以後在此配方的基礎上,逐漸增加磷酸二氫鉀,前三次每次增加1.5克,再三次每次增加2克,往後每次增加2.5克。同時在9月上旬往盆內加肥土至植株初次分叉處,誘發二次發根,增加營養吸收能力。
(6)裱扎和剝蕾
從9月中旬起就對盆內各個枝桿進行分布定位,每枝立一支柱,將枝桿綁扎在支柱上,長上一段綁上一段。到開花前要換支柱,調整高度使其一致,支柱上端抵住花蕾底部。在剝蕾時要分幾次完成,可根據各枝的生長勢,生長勢強的一枝先少剝或不剝,弱勢的多剝一些,最後定開花蕾時,要求花蕾圓正、飽滿、大小一致。
菊花盆栽培植一定要注意場地的通風和衛生,高質量的盆栽菊一定要上架避雨栽培。江南地區要做好防颱風工作,北方地區要做好花期防霜工作。在生長旺盛期要進行中午的葉面噴水降溫,以延長下部葉片的壽命。一般來說,一張葉片的壽命是80天,而從定頭到開花要有100天到110天,再加花期30天,在這130天的栽培中,如何延長葉片的壽命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在栽培過程中隨時都要注意保持和延長葉片的壽命,具體的有:注意病蟲害預防、保持葉片的清潔、不要讓葉片過分萎蔫、夏季中午避免強烈陽光照射等。
盆菊開花後,要避免強烈陽光照射,特別是綠色品種,如遇強光照射則綠色蛻變成黃白色。
⑸ 02盆栽菊花怎麼養 菊花的栽培方法
栽培技術盆土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12]澆水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12]施肥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後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後自菊花孕蕾到現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後,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12]摘心與疏蕾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長出5—6片新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後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後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9月現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12]病蟲防治斑枯病又名葉枯病。4月中、下旬始發,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收花後,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燒毀;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交替噴施1∶1∶lbo倍液波爾多液和50%托市津l000倍液。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發,開花後發病嚴重,為害全株並爛根。防治方法:選無病老根留種;輪作;作高畦,開深溝,降低濕度;拔除病株,並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l000倍液澆灌。[13]蟲害: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蟲和害蟎充足的養料與棲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網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過害蟲或害蹣的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蟲有蚜蟲類、薊馬類、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點葉蹣等。次要的害蟲有切根蟲、擬尺蠖、斑潛蠅、粉虱、毒蛾、粉介殼蟲、細蹣等,種類可說相當多。供內銷的菊花(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響花的品質,可容許少量害蟲的發生。.雜草:菊花栽培大多屬於露地栽培且與水田輪作,一般水、旱輪作田常見之旱田雜草,皆會發生於菊花田中。雜草的競爭危害與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競爭時期和環境因素均有關系,雜草對水分、養分、光線等之競爭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長不良、品質下降,不利於田間之管理作業等。田區及田的四周圍環境所發生的雜草,其非競爭性危害可成為病蟲之寄主或棲息所在,而間接造成損失。平地旱田所發生的一年生雜草,發生在高溫季節的雜草種類有芒稷、牛筋草、馬唐、香附子、馬齒莧及野莧;在低溫的秋冬季節主要雜草有鵝兒腸、鼠曲舅、小葉灰藋、小葉碎米薺、山芥菜、泥胡菜、早苗蓼。雜草對菊花生長除直接於水分、養分、光線等之競爭,亦不利於菊花田間管理作業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蟲害,故於菊花栽培過程中必須要予以適當之防治。主要價值編輯觀賞賞菊,一直是中國民間長期流傳的習慣,遠從古代的京都帝王宮廷、官宦門第和庶民百姓,近至當今中國各城市的人民群眾,每年都在秋天舉行菊花會、菊展和菊式等各種形式的賞菊活動。北京植物園每年秋季都會舉賞菊活動。廣東省中山縣小欖鎮菊花會始於宋代末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延續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菊會之一,人數最多時可達一百萬。[14]菊花生長旺盛,萌發力強,一株菊花經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個花蕾,有些品種的枝條柔軟且多,便於製作各種造型,組成菊塔、菊橋、菊籬、菊亭、菊門、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懸崖菊、十樣錦、盆景等,形式多變,蔚為奇觀,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無數的觀賞藝術品。[14]食用菊花能入葯治病,久服或飲菊花茶能令人長壽。宋代詩人蘇轍:「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餚。「菊花肉」是經過長期摸索製作成的一種菊菜,它由一塊塊用蔗糖熬漿炮製的白嫩豬肉加工製成,玲瓏剔透,有如白玉。每塊之上黏上幾絲菊瓣,飽飲油脂糖甜,觀其金黃色澤,吃到口裡葷中有素,素中有葷,香甜不膩,實為名菜。還有菊花魚球、油炸菊葉、菊花魚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豐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鍋子」(即在涮羊肉火鍋里放些菊花煮湯),清淡味美,更是別有風味。
⑹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菊花的種類有哪些
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種植菊花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注意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菊花的種類: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可謂多種多樣。
⑺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是什麼菊花的種類有哪些
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種植菊花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注意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菊花的種類: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可謂多種多樣。
⑻ 盆栽菊花有哪些
菊花種類這概念太過寬泛,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還有一種分類的參照:
一.按自然花期
1夏菊 花期6-9月
2秋菊 花期10-11月
3寒菊 花期12月-翌年1月
二.按花直徑
1大菊 花徑10CM以上
2中菊 花徑6CM-10CM
3小菊 花徑6CM以下
三.整枝方式與應用
1獨本菊 一株一莖一花
2立菊 一株多干數花
3大立菊 一株數百至數千朵花
4懸崖菊 通過整形成懸垂式
5嫁接菊 一株花的主幹上嫁接各種花色的菊花
6案頭菊 株高20CM左右,桌面擺設
7菊藝盆景 由菊花製作的樁景或盆景
⑼ 盆栽多頭菊要怎樣控制周年開花
多頭菊的周年開花控制:(1)可根據目標花期來決定種苗扦插時間內、上盆時間以及定容植的時間。
(2)通過摘心等技術手段來控制句話的生長速度,進而控制花期。
(3)通過溫度控制來調節花期。菊花在溫度達到15攝氏度時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對菊花生長環境溫度大調控來使菊花進入開花期。
(4)光照調節。通過短日照或長日照處理,使菊花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