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世俗盆景

世俗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1-19 00:29:23

Ⅰ 風度到底是什麼概念怎樣讓自己也有風度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風度嗎

一 氣質的基本含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這個人好有氣質」、「那個女孩子很漂亮,但是沒氣質」。那麼,到底什麼是氣質呢?

「氣質」本來是心理學上的概念,但是我們在日常使用它的時候,卻更多的是在審美的意義上使用它的。換句話說,審美意義上的氣質這個范疇,更接近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范疇。與心理學上把氣質看成「心理活動的動力定型」有些區別。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氣質好,正是說這個人嫵媚動人,有魅力。氣質就是「魅力」,這當然就是美了。魅力在西方美學里本來被人與美區別開來。從古羅馬的賀拉斯到康德都說魅力和美是不同的。他們可能更多地從形式的角度看人的五官和身材的結構比例。比如,黃金分割的比例讓人覺得很美,很舒服。維納斯據說是個對眼,但是五官和身材的結構比例好,就是美的,還是美神。但是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是在市民階層還是學院派,一般都會承認魅力就是美。沒有人說這個人很有魅力,但不美麗。沒有!所以氣質在我們的美學意義上和民間都可以是一個美學的評價。中國古代文學中,既強調「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的一般的外在形式美,也有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這類通過外在神態傳達內在魅力的神態美。

那麼,好的氣質是天生的嗎?一個人的氣質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呢?一個大學新生,因為父母生活在山裡,也許是偏僻的鄉村,由於環境里人煙稀少,自幼文化環境的熏陶不夠,顯得很純朴,怯生生的,再加上穿著軍訓的迷彩服,在太陽底下軍訓曬得黑黑的,一般談不上氣質的魅力。可是他們畢竟很聰明,適應能力很強,到了四年級,在都市和校園的熏陶下,一個個風采綽約,魅力就開始顯現出來了,很多人氣質非凡。一方面是都市生活,一方面是校園文化氛圍,老師,學長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後天的環境對個人的氣質有著重要的影響,氣質可以通過後天培養。比如通過閱讀、藝術熏陶等方式提高個人的談吐、舉止,以提升自身氣質。

日常生活中的「有氣質」,常常是指坐、走等舉手投足的儀態動作和談吐等方面的優雅,讓人很舒服。因為體姿是心態的表現,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涵養和氣質。其關鍵,還在於內在的涵養。漂亮並不是一個人能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唯一條件,氣質其實也很重要。有些外形漂亮的女孩,常常顯得很平淡,讓人感到缺少了什麼,就是缺少氣質。氣質是內在的,常常更為重要。有些女孩很漂亮,但細細品味會發現不少人氣質不夠,如果一張嘴,說出很多臟字,就更倒胃口。一個優秀的模特往往是具有與眾不同的氣質的。它包括人的姿勢、表情、神態、言談舉止等方面。作為一名模特,僅有良好的身材和五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氣質,才能烘托出美妙的時裝。所以,對於模特來說,時時注意自己的氣質,也就是內在的修養和外表儀態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常常表揚一個女孩,長相一般,但氣質很好。她也很高興!

西方心理學上的氣質類型可以作為先天基礎的參照。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根據人的四種體液把人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西方心理學所分的氣質類型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強調其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因此,當氣質一詞表示品味、格調之意時,也即意味著一些人的天性猥瑣,然而這並非是不可以改變的。氣質有時成了品位、格調的意思。說這個人沒有氣質,實際上說這個人沒有修養,也包括天生猥瑣。

中國傳統文化中,氣質主要是指通過後天習染而煥發出魅力的儀態風采。北宋有個理學家叫張載的,說:「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張子全書·語錄鈔》)是說通過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和完善原有的素質。這個學習當然只是一個方面,或者說這個學習應該是廣義的。宋明理學分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天地之性是先天的,氣質之性是後天的,隨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清代大學者顏元《四存編·存性篇》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其靈而能為者,即氣質也,非氣質無以為性,非氣質無以見性也。」

在美學意義上,氣質是人的一種感覺,難以言傳,但氣質又是行之於外的,以形顯神的。氣質應該是個體以形顯神,在身心素質的基礎上,體現在外在神態、眉宇之間、動作步調和談吐著裝等方面的獨特風采,包括風度、風格、氣勢、氣度等。氣質通過風采表現出來,風度也是氣質的一種表現。人的氣質就象是作品的神韻與風格,優雅的氣質使人象一件藝術品。廣義的氣質應該包括「味道」,說這個人有味道,有趣味。它表現在神情中和儀態中所透露出來的獨特魅力。它是先天本能和後天修養統一的結果。氣質是一種「內涵」的外在表現形態。包括先天的基質和後天的熏陶。人生的經歷影響著氣質的培養,氣質的形成是終身的。神閑氣定、仙風道骨都是氣質的表現,是多年歷練的結果。眼睛裡的靈氣,眉宇間有某種閃亮的東西脫穎而出,都是氣質的一種表現。

很多人的靈氣是與生俱來的,而有些人則是後天自我勤勉培養的,靈氣讓人感覺好像是光環,遙不可及,但細想想其實還是可以琢磨得透的。前幾天天我去上海植物園走了一遭,看到蘭花園里頭的盆景和對聯,突然覺得有一個詞讓我非常喜歡,那就是「蕙質蘭心」,蕙是蕙蘭,蘭屬植物。什麼是蕙質?其實就是聰慧的氣質,什麼是 「蘭心」?其實不過也就是有靈氣的通透善良的美好的心靈和品質,我想,一個女子,尤其是中國的女孩子,如果真能做到「蕙質蘭心」,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會非常喜歡。其實聰慧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個從小到大都比較單純、比較沒有邏輯思維的孩子,看起來不是很世故很圓滑,也不是很有慧根,但是如果喜歡文學的東西,就比較有一些文氣,而這種東西是日積月累在你身上發揮作用的,時間久了這種東西就沉澱到你的身體里腦子里,潛移默化一個人的修養和舉止談吐,甚至包括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品格,所以,一個人要想具備所謂的非與生俱來的靈氣,讓人一看到他就覺得他有料,吸引別人的眼球,除了外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學識,再下來是情趣,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善良的本質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只要具備了這些東西,再難看的人也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好印象,也會有人願意去接近願意去給他機會給他發揮的空間的。

清代有個學者叫李漁的,是著名戲曲家,也是研究日常生活趣味的人。他的《閑情偶記·聲容部》把氣質稱為「態」:「今之女子,每有狀貌姿容一無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捨命相從者,皆態字一字之為崇也。是知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一著之為要。態自天生,非可強造。強造之態,不能飾美,止能愈增其陋。同一顰也,出於西施則可愛,出於東施則可憎者,天生、強造之別也。相面、相肌、相眉、相眼之法,皆可言傳,獨相態一事,則予心能知之,口實不能言之。口之所能言者,物也。非尤物也。噫!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慾言不得,其為物也何知!豈非天地之間一大怪物,而從古及今,一件解說不來之事乎?」說明他所說的「態」,即氣質,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捉刀之人」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世說新語·容止十四》載:「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不管這件事情真實與否,英雄有英雄的氣質。曹操有其英雄氣質、王者氣質。中國還有一句古語,說某個人「穿著龍袍不象太子」,龍袍只是外形,內在神韻與其不協調。

二、氣質的基本條件

首先我們要看到,氣質的美要奠定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我們現在有一種病態的審美趣味,就是所謂的骨幹型的美,越瘦越美。女性的美我認為需要適度的豐腴,既不要太胖,也不要太瘦,太胖或太瘦都是病態的。我們現在有些同學,已經瘦得不能再瘦了,還嫌自己瘦得不夠,還要減肥。把美麗的曲線減成直線,把堅挺、飽滿的乳房減成旺仔小饅頭,然後再去朝裡面塞填充物,造假,把一個標准美麗的胸脯變成一個假貨。這都是錯誤的趣味和時尚誤導的結果。瘦在我們民族文化里也是有傳統的,它有閑愁、優雅、高超,是一種病態的美,是少婦的情調,由此引申到對自然的文化評價,什麼「綠肥紅瘦」啦!水靈靈的女孩要把那具有青春活力水分給擠了,為什麼呢?自身瘦便瘦了,瘦得過了頭就生病了。現在時尚的瘦可能受T台瘦模特的影響,瘦模特作為藝術形態的一種是可以的,但不能作為楷模,不宜在生活中推廣。而且據說為了減肥,導致了很多精神性的厭食症,並且因而餓死。近年來,從英國、西班牙開始,世界各地已經禁止使用瘦骨嶙峋的瘦模特,規定身高和體重的比例要符合健康的標准。因此我們要提倡健康的審美觀,人體的美必須是建立在健康的軀體上的。

同時,氣質的美要奠定在健康的心理之上,這是與善相輔相成的,要有誠實、善良的心靈。善良、愛心和同情心都是健康氣質的基礎。大學生注意美好品質的培養是重要的,一個人可以不漂亮,一個人甚至可以當下看不到氣質美,但善良、寬容、熱心等的美好品質是通往美好氣質的最好的奠基物。

其次,自信是氣質的基礎。自卑、敏感不利於氣質的表現。而自信可以讓人顯得豁達、寬容和堅強。這其實是一個良好心態的問題,自信是其中的基礎,其它如樂觀、淡然、隨和等,對於美好的氣質同樣也是有影響的。文采風流,在紛繁的世事中保持獨立和自信,寄生於權勢的二奶,是談不上什麼氣質的。黛玉之氣質和很多人憂郁的眼神傳遞出的氣質,作為特定情感的表現,也是有個度的問題。

三、氣質的特點

氣質可以與美麗的容顏相輔相成,但氣質可以不拘限於容顏而放出光彩。一位半老徐娘可以風韻猶存,這種風韻就是氣質的表現。而相反,漂亮的人不一定有氣質。美麗的容顏象劃過夜空的流星,耀眼閃亮,卻時光短暫,而優雅的氣質卻象陳年的老酒,越久越醇。

首先,氣質主要包括性格和性情方面的內容。氣質與個性的關系很緊密,氣質是個性的延伸,個性應該具有可接受性和可愛性才有魅力。恰到好處的機敏與幽默也是個性的一種表現。優雅、儒雅是一種氣質,剛毅、果斷和無畏精神也是一種值得欣賞的氣質。一般說來,個性鮮明的人雖然可能有些缺點,但比起沒有個性的人更有魅力。個性在氣質之中的體現最重要的是講究「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是並不是說,個性就等於氣質,而是適度的體現自己的獨特個性,讓他人能夠接受並且欣賞,這才能稱之為好的氣質,。有的人個性就是喜歡表現自己,如果這種個性與自身的職業相結合,如演員在舞台上表演的時候,她就是有氣質的。但有的時候「過猶不及」,要是在生活中也這么忸怩作態,那就讓人倒胃口了。

其次,氣質具有社會性的特點,使它成為文化符號。文化的造就就帶有共性的,氣質可以看成藝術品的一種風格,是在個體基質的基礎上,被社會雕塑而成的。氣質是氣之質,一種表現形態。現代人要符合禮儀規范,標准,趨同。也就是說,它是要體現在一種動態交往之中的,而不是靜止的。而這種動態表現中所體現的所謂氣質,必須有最最本質的東西作為支撐,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流而不遠。說到動態交往,不能不提到社交場合。我們都知道,現代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都有其較為儀式化的禮儀規范。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出於人際交往的需要,我們就必須遵守這些禮儀規范以滿足社交需要,強調儀式性、實用性的潛規則。氣質成了文明規范,帶著鐐銬跳舞。很難想像一個不遵守禮儀規范,不注意場合的人,能夠稱之為有氣質。相反,那些在各種場合中既能夠遵守禮儀規范,又能夠體現個人魅力風度的人,往往被稱之為氣質非凡。那些奧斯卡頒獎典禮紅地毯上的明星們就是很好的例子。

儒家所倡導的獨立不遷的人格及其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正是氣質的社會性內涵。惟有獨立不遷,方能超塵脫俗,不與時尚同流合污。「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孔顏樂處,不墮落,不懈怠,以積善成性;因性成德,從而超邁流俗。孔子贊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強調精神生活獨立於物質生活。到了孟子,這種思想得到了深化,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這種獨立的人格體現了氣質的社會規定性。正是在此基礎上,主體由自然的生命本性形成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體現了主體綿延不絕的創造力,即由生理性的內在動力為基礎的心理動力,並且在社會中執著地尋求實現,乃是主體人生不斷進入嶄新境界的基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論語·泰伯》),以此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把社會律令與需求建立在主體的自然創造力的基礎之上,並使這種社會性的進取精神成為人的本性的具體行為。在順情適性的自覺意識的基礎上永不滿足,日日求新,以不斷地超越物質的、慾望的我,並且以此與自然之道相貫通。

第三,氣質體現自然的特性,反對矯揉造作。如魏晉時代力倡通脫,放浪不羈,尤為自然率真。王羲之很灑脫,很隨意,不修邊幅,一般俗人難以接受,但他的岳父郗鑒卻很喜歡這個東床快婿的氣質。《世說新語·雅量》載郗鑒派門生到王家求婿,諸郎皆矜持做作,唯東床王羲之「坦腹卧,如不聞」。自然率真,受到郗公激賞:「此正好!」《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夜訪戴安道,乘興而來,興盡而返。阮籍為人熱愛生命,追求自由,「外坦盪而內淳至」。在叔嫂不通問的當時,卻與歸省的嫂子道別。「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阮籍便「徑往哭之,盡哀而還。」這些都在講阮籍不受禮法拘束,追求道家自然、通達的人生。當然有些時尚,現在不被認可。

為了傳達自然人格的內在風貌,魏晉名士們常常以自然景觀比況人格神采。《世說新語·賞譽》:「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有人嘆王恭形茂者,雲『濯濯如春月柳』。」通過自然景象的風采傳達人物內在性情之神,使得對象自然的神韻和情趣得以貼切地表述。正是在這種人格與自然生機的貫通中讓人們領悟到自然人格內在的豐富蘊涵。

第四,氣質體現一種理想,具有超凡脫俗的特點。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往往能夠體現出非凡的氣質。大家可能都看過電影里的江姐,面對酷刑鎮定自若,坦盪浩然,是什麼讓她具有了如此震懾人心的氣質呢?是堅定的革命理想。氣質給人一種精神性的享受。氣質只能觀賞,與色情和實用無關。具體角色也有群體對角色的期待,而這種角色期待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一些崇高美好的理想的理解認識積累形成的。比如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紅燭,春蠶,無私奉獻、誨人不倦,是教師應有的氣質。軍人保家衛國,果敢堅毅,是軍人的氣質。

四、氣質的差異性

雖然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認為的好的氣質是有很多共性的,但是就像一棵樹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沒有兩個人的氣質是完全相同的。氣質也是有差異的。

首先是氣質有個體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個人不能完全違背自己的個性特點去培養氣質,象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丟掉自己的本性。氣質首先是一種個性化的獨特性的。氣質也是個人美和魅力的一個方面。林黛玉有其敏感多愁的氣質,家庭的遭遇固然是一個因素,但先天素質是重要因素。

在先天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氣質還有性別差異、角色差異、民族差異、時代差異等。正如男女在瀟灑和漂亮方面是有區別的一樣,氣質在男女性別上是有區別的。男人愛女人的漂亮,女人愛男人的瀟灑,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主要是講美的形態在異性間的差別。氣質上也有男女的性別差異,氣質的魅力在異性間尤其具有吸引力。一般說來,男性的氣質多堅毅、剛強、勁健;女性的氣質多溫柔、體貼、耐心。男女的氣質魅力是相對的、互補的。細膩、溫柔的女性容易被具有豪放氣質的男性所鍾愛;沉穩、端莊、恬靜的女性對開朗、好激動的男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角色差異如職業、社會等級、社會階層也有差異。如白領氣質,學生氣質。學生氣實際上也是一種氣質,說某個人學生氣,不是褒義詞,有時候是指學生天真、幼稚、清純、嫩,但也說明其淳樸、不世故。天真爛漫有時候不能說是氣質,氣質常常是成熟的表現。模特的氣質,也是職場的需要,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我看到模特走台,很不習慣,覺得很誇張,扭捏作態。時間長了,也習慣了,知道那是為了增強表現力。正如器樂表演藝術家常常配合身體的擺動,甚至搖頭晃腦,也是為了強化表達的情感。這是從儀式和表演的層面上看的。換個場所,一個模特如果在大街上扭貓步肯定不行。其他如文人氣質、俠客氣質等,人們有個角色期待問題,是遵循社會標准養成的。

民族差異也同樣是先天素質和生存環境造就的。氣質的培養具有民族性。對於我們黃種人來說。我們有我們的氣質,有奠定在黃皮膚、黑頭發基礎上的氣質,符合我們人種的自然原則,與金發碧眼不同。這也是一種因勢利導。把頭發染成黃色的,偶爾獵奇是可以的,不符合中國人的本性。要知道,我們黃種人的黃發,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表現。中西審美趣味的差異是很明顯的。氣質也一樣,也有個民族差異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民族面前,對氣質的評價是不同的。據說有一位女模特說,如果在中國表演要酷一點,到日本去表演要甜一點。女模特氣質的不同定位,有時候是根據她面對的受眾的審美要求進行調整的,為的是讓別人更好的接受她的表演。

氣質還有時代差異。就象魏晉對美人的外形喜歡飄逸、唐代人喜歡豐腴一樣,氣質也有時代差異。傳統的「禮儀」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封建時代傷害了人的靈魂,但不是所有的傳統都是過時的。對於傳統要一分為二地看,在每一個時代,尊敬師長、尊老愛幼都是應該的,是人性和人道的必然要求和體現。有人把氣質與時尚等同起來,氣質確實會有時代烙印,但時尚並不等於氣質,只有那些和自身特點相和諧的時尚,才有可能為自己平添氣質。

另外,氣質的地域差異同樣很明顯,如北方人多豪爽,南方人偏溫柔。

五、氣質的培養與完善

氣質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讓自己成為一個氣質美人、氣質先生呢?與整容完善容貌相比,氣質的完善是有益而無害的。整容動刀子,有風險,有後遺症,有人就死在手術台上,有人的眼睛一直流淚,有人鼻子一直痛,生不如死。氣質就不同,它不傷筋不動骨的。培養氣質可以給人舒服的感覺,也有助交際,提高人的自信。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在符合本性的基礎上培養氣質。後天培養一般要符合先天的基質,以我的本來面目為基礎,要因勢利導地培養,但依然具有可變性。教而化之,切忌矯揉造作。

氣質是要內修外養的,要內外兼修的,要在呵護素質的基礎上,有文化的積淀和能動的追求,包括禮儀和文化氛圍。增長見識,提高自信,是培養氣質的基礎。個人的修養和家庭教養,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也都是環境自然形成的。氣質的培養,讀書、看電影等藝術熏陶,儀式上的表現,是學來的,是模仿得來的。社交場合,人際交往,技巧、風度。現在氣質是更多的是外在賦予的,場合、環境、職業。環境的熏陶,這也是一種修養。

李漁曾經認為,「態」即氣質「學則可學,教則不能」,「使無態之人與有態者同劇,朝夕薰陶,或能為其所化;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鷹變成鳩,形為氣感,是則可矣。若欲耳提而面命之,則一部《廿一史》,當從何處說起?還怕愈說愈增其木強,奈何!」

當然氣質的培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後天修養對於氣質來說,尤其重要。氣質可以通過氛圍的影響、接受藝術的熏陶和閱讀等方式提高或提升。但讀書肯定不是唯一的,在座的比那些不愛讀書的明星們書肯定讀得多,一般人認為他們更有氣質。也不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了一門,能有靈心妙悟,使精神氣度獲得陶冶,也會有無限的韻致。除了氛圍外,運動對於氣質的形成也很有作用,如瑜伽,舞蹈之於形體。氣質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是體現在諸位的待人接物的禮儀態度上,體現在諸位的一舉手一投足上,體現在諸位的言語措辭當中。由內而外的流露過程才是氣質的最本然的體現。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對氣質的培養,可能更多的是學習怎樣將自己的學識修養外化成言行舉止的具體行動,而且需要時間的積淀。

這種熏陶與培養要有自覺的、健康的意識。明星氣質很多是模仿造型造出來的。多元的精英是楷模,粉絲就是學人家的氣質,當然沒有原版的好。現在擺酷,裝腔作勢都不是正確的培養氣質的做法。氣質容易受潮流影響,打上時代的烙印,但潮流未必都是好的。至於那種頹廢風,吃搖頭丸,把嘴裡叼著煙當著有氣質,特別是女同學,確實是要不得的。

中國人要培養氣質,應該有更多的民族文化修養。金庸提倡中華民族應當培養君子,東方氣質,儒雅,飽讀詩書,要提倡民族精神,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哈韓、哈日、哈美,其實大可不必。並不是說韓國、日本、美國的東西就不美,就沒有氣質,而是說,現在我們可能更需要有民族特色的東西。關注時尚的同學可能注意到了,現在反而是很多的西方人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東方氣質。我的中國心,現在被外人同化。中國心在海外,反而珍惜。前沿的西方的,應該體現民族的氣質。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同胞站在國外的土地上,金發碧眼的老外能夠一眼看出這個人是東方氣質、中國氣質,那麼,我們中國人的氣質培養才是真正到達了一定的境界了。

氣質的養成,會受服裝、禮儀等形式的影響,形式帶來特殊的感覺,也就是我們文藝學里經常說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本身也是有審美內涵的。形式的限制長時間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比如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西方的比基尼等,長期的穿著會影響氣質的風格的形成。比如說,穿上高跟鞋,就必須挺胸抬頭,這樣就讓人看起來很自信。穿上正裝西服,就不能亂動肩膀手臂,這樣就讓人看起來莊重穩健。前段時間東方衛視形象總監謝麗君女士來華師大作演講說:「中國的男孩子的品味往往是被媽媽教壞的。」因為媽媽很可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幫孩子選擇她認為漂亮的衣服,可是這些衣服很可能並不代表當下的年輕人的品味。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同學們不妨也選擇一些「有氣質」的服飾,這樣對自己的氣質培養也是有好處的。但是切不可把這個當作制勝法寶,因為氣質最最根本的還是自身的最本質的東西。

氣質與個性確實緊密相關,也確實可以去培養完善,但性格裡面每個人都有不太好的成分,比如多愁善感,比如有點自我封閉,比如有些心計太重,比如有些人極其沒有安全感……這些性格里頭的成分會影響到你的氣質。人如果想要成熟和健康起來,還是要慢慢了解自己性格裡面的缺陷或者需要彌補的地方,然後去改正或者改善它,雖然不可能完全去除,但是至少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美,而不是別人一提到你就給你下了定義,說你是個什麼什麼氣質的人,比如林黛玉氣質的人,這種描述里不乏褒義,但是也肯定有些嫌你太清高太傷感太憂愁了。所以氣質除了要保持和培養之外,還要從性格上的不足之處入手,要聽取別人的批評和意見,虛懷若谷地改正它、完善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艱難,但是也能讓你日臻成熟和美好。

氣質象頭發皮膚一樣,也是要維護的。我們除了對自己的容貌呵護保養之外,對於心態、修養、性格等方面也同樣是需要維護的。總之,氣質的培養是多方面多途徑的,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氣質的。所有想讓氣質為自己添光彩的同學,都必須讓自己從現在做起,從說每一句話做每一件事做起,從一個微笑一個點頭做起,從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聽一首音樂做起。

一切事無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盡力而為。這樣心無壓力,出來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Ⅱ 還有沒有象泥人張,刷子李一樣的俗世奇人

多了```到[俗世奇人]里找``還有藍眼鏡啥的``孩子``你初中的?

Ⅲ 藝術的根源是什麼

起源於宗教

百合花語是什麼

百合花語:
在中國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偉大的愛之含意回,有深深祝答福的意義。受到百合花祝福的人具有單純天真的性格,集眾人寵愛於一身,不過光憑這一點並不能平靜度過一生,必須具備自製力,抵抗外界的誘惑,才能保持不被污染的純真。
百合花是五行屬水或者鼠年出生的人們的風水花卉,百合花是它們的幸運之花,這些人群可以用百合製造一個好風水的住房。生肖屬猴,宜在居室之西或西北方置放屬金的植物花卉盆景,如百合花,這樣也有利於它們的運情的。
百合花可以為單身的人們提升愛運。風水學說紅鸞方在西南方,每天晚上11點至1點之間,在西南方點上一盞黃色的燈,將光源照射方向朝上,每天晚上點到白天天亮,直到找到好桃花為止。白天不點燈的時候,也可以在這個風水方向擺一盆香水百合,祈求姻緣早現,這些風水方法都可以提升愛運。
百合花能給剛結婚的新人生活的空間建立好的風水。百合象徵夫妻恩愛,百年好合,一直是婚禮上的用花。

Ⅳ 材料作文

作文網上有的樓主去找找吧

Ⅵ 《訪蘭》中說「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這是為什麼

山中蘭草靜處幽靜的山谷里,吸自然天地之精華,沐浴陽光雨露,有靈氣,有風骨。而庭院里的蘭草雖然美麗,也有香氣,但經過人的侍弄,太媚俗,缺少格調。
1.這里的"味"既指氣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
2. "訪"有尋求的意思,對蘭草的尋訪表明了"父親"與"我"對蘭草高雅、純朴品格的敬仰,同時用一"訪"字,把蘭草人格化,從而更突出了蘭草的象徵意義。[答出"對蘭草品格的敬仰"和"把蘭草人格化"(或"突出蘭草的象徵意義"。

《訪蘭》開篇先寫父親愛蘭、養蘭,但當鄉親鄰人去觀賞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得意反而「慍怒」,這使「我」不理解。以後和父親一起訪蘭,通過和父親討論野生、家養的蘭花品質,「我」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本文題目是《訪蘭》,「訪蘭」的過程寫完後,作者並沒有結束全文,而是又寫了最後兩段,從對蘭的描述過渡到對人生哲理的闡述。點明主旨。文章按照發現疑惑、訪蘭尋找答案、由蘭到人的布局方法來構思全文,使行文如行雲流水,整篇文章渾然天成,顯出作者構思的自然之美。
本文的描寫對象是蘭草,但作者並沒有花大量筆墨來描繪蘭草的外形,而是重點寫了野生蘭草的生存環境和父子間的對話,其目的就是要突出蘭草的美不僅僅是外表的,更重要的是本質的美、內在的美。文章的最後一段對主題升華,表明父親的話對「我」有著深刻的影響,「我」一直在努力做一個不媚俗、有自己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我也從未忘懷。
《訪蘭》托物言志,通過對家中蘭草和山中蘭草的對比,指出了野生蘭草「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的葉純,開的花純,楚楚地有著它的靈性。」進而由蘭到人,點明文章主旨: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而應像野生蘭草一樣,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節操,不為世俗所改變,不獻媚逢迎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Ⅶ 《大魚海棠》裡面椿去靈婆那裡的時候,為什麼把一盆花放在廊橋

這一段故事情節是趙劇椿和湫運勢的暗喻和懸念。秋春迭代更新,春花秋實,花和果分別是椿和湫的暗喻。椿跑上廊橋,寬闊的廊橋就只有一個人在入睡,邊上有他的背筐,裝著小寵物,那個人看起來極丑,用把手雙眼遮擋住了,有意背過身全都不看不到,邊上養的那一個小寵物是被蓋起來,可是卻能勤奮看到椿放花的整個過程。那人便是世俗的化身為,椿把花放到這兒,是對往日自身的道別,變成另一個自己,到她這類個人行為是被世俗有意可選擇性的不被理解。椿放花時,不偏歪斜,恰好是那個人的正門口,並且廊橋這么多放花的地區她沒放,就放到了世俗的正門口,表明從這一刻逐漸,她就挑選了置身世俗的對立。

是不是星星盆栽花盆意味著了太陽花的花的寓意?龍套,純真的愛。代表了湫對椿的愛是天真的,但卻僅僅默默付出的。電影中湫之後懷著盆栽花盆入睡,不放手。本人覺得也是代表了湫自身對愛的那麼深的心態。即便 是默默付出也挑選等候。由於最最終他在星空之下也提及了,椿你信不信有永恆的心,像星星一樣。但是根據生活小常識,或許便是椿自身怕走丟了,留有暗語無意之舉。出發點有點兒小,限於了人物設定間的關聯。

Ⅷ 這話啥意思

這句話有理但不完全對,人的立場不同,想法也不同。人活著不管是為社會做貢獻,而是自己活得精彩。獻媚處事那是想高升,高升過後還要做對別人和自己都有利的事情,如果對自己有利害了別人這就是低俗的人。老一輩人都是靠自己打拚才有成就的,那時是實在在的~~~現在社會的腳步就是一個虛偽的,沒有虛偽辦不成事情,除非你的原則性很強。把自己的人品坐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人都會別帶溝里,何況虛偽的人呢!在社會中該獻媚的時候再獻媚,不要降低自己的人格。這會招人煩,自己已經是虛偽的人還要讓別人出徒,你覺得呢!

Ⅸ 好句摘抄

1.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裡,被我們遺忘了 。
2.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手 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3.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我瘋狂了這么久為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後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
6.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 和無常。
7.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8.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
9.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於是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 在每個星光隕 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我的寂寞
10.每當我看天的時候 我就不喜歡再說話 每當我說話的時候 我卻不敢再看天
11.我每天都在數著你的笑,可是你連笑的時候,都好寂寞。他們說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2.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
13.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後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 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14.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 泉水一樣湧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15.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 深的暗影。
16.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 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17.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 人。
18.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
19.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20.有些事情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裡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 不要讓我聽你的.
21.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 我在哪面牆上刻下一張臉 一張微笑著 憂傷著 凝望我的臉 我們微笑著說 我們 停留在 時光的 原處 其實 早已被洪流 無聲地 捲走
22.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想起 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23.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24.原來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他們的快樂象貪玩的小孩,游盪到天光,游盪到天光卻 還不肯回來
25.你永遠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時候的樣子,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寂寞。
26.歌聲形成的空間,任憑年華來去自由,所以依然保護著的人的容顏不曾改和一場龐大而沒有落幕的恨. 27.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地走開,不帶任何聲響.我錯過了很多,我總是一個人難過.
28.我就像現在一樣看著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於是我跟著你開心也跟著你難過,只是我一直站在現在而 你卻永遠停留過去.
29.如果我們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時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邊聽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邊慢慢皓首.
30.我忘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 我在哪面牆上刻下了一張臉 一張微笑著 憂傷著 凝望著我的臉 那些 刻在椅背後的愛情 會不會像水泥地上的花朵 開出地老天荒的 沒有風的森林
3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

ps:也不知道你要什麼類型的……隨便找了

熱點內容
威尼斯荷花 發布:2025-10-03 14:57:08 瀏覽:350
實拍櫻花照片 發布:2025-10-03 14:54:02 瀏覽:317
梅花竹子松樹打一成語 發布:2025-10-03 14:42:14 瀏覽:490
園藝花卉展會 發布:2025-10-03 14:38:40 瀏覽:948
昆明到斗南花卉市場 發布:2025-10-03 14:33:19 瀏覽:994
花卉串枝蓮 發布:2025-10-03 14:29:20 瀏覽:763
蘭花吧藝 發布:2025-10-03 14:25:14 瀏覽:11
日本晩櫻盆景 發布:2025-10-03 14:14:51 瀏覽:813
茶花特寫 發布:2025-10-03 14:02:55 瀏覽:928
團扇梅花 發布:2025-10-03 13:56:12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