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仗兜盆景
⑴ 家裡的祖屋旁邊有一棵百年的榕樹,因為過年的時候放鞭炮總是掛在榕樹打,後來這棵榕樹慢慢枯萎了,怎麼辦
《讀者文摘》曾有一篇文章,講的是植物的嫉妒心。文中提到,有一個外國男子在院子里種了一棵榕樹,非常用心地照顧它。後來這名男子結婚了。可是女主人自從住到家裡,就總是疾病纏身,而且兩個人總也沒有寶寶。後來也不知他們請了醫生還是專家,總之他們就發現是這棵榕樹作怪,而且是因為它嫉妒女主人奪走了主人的關愛……於是他們就把榕樹挪遠了一些,同時女主人開始也照顧這棵榕樹。榕樹慢慢「承認」了新的主人。女主人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後來還生了健康的寶寶。~~後面這篇文章還舉了其他一些例子,大意都是植物如果嫉妒起來,會放出一些有害的、並且定向的化學物質,危害它們討厭的人的身體健康。其中,榕樹的嫉妒心特別強,又能放出威力十足的有害物質,是一種十分霸道了植物……也許這就是「榕樹不容人」的理論依據吧。在兩廣,風水學確實有「榕樹不容人」的說法。有人說是因為榕樹根系茂盛,吸收水分能力太強,有榕樹之地就打不出井水,也有人說這是針對家居而言,在室內不宜擺放榕樹盆景,對年輕人尤其有害。史無明文,只能擅作推測:首先是榕樹強盛的生命力嚇壞了人們。周去非在《嶺外代答》里說,榕樹「四時結子」,「禽鳥銜其子寄生它木上,便郁茂」,氣根垂到地上,「得土氣滋直盛壯,久則過其所寄,或遂包裹之」——極易成活,會吸收土氣,能長到超過寄主,甚至把寄主包裹起來。這簡直就是人類的噩夢,他們從來不喜歡越出自己控制范圍之外的事物。這點在最早的植物志《南方草木狀》里就得到了暗示。嵇含說,榕樹的枝條一旦觸及旁邊別的樹木,「即連理」,南方人見多了,「不謂之瑞木」。連理枝本來是吉瑞的徵兆,但出乎意料的是,當地人表示出謹慎與疑慮。如此而已。其次,也許這只是人們玩弄的文字游戲,是他們根據「榕」字的讀音做出的無端的解釋。如果「榕」就直接意味著「容人」,那就太沒創意了,所以他們選擇了相反的意思。在某些地方,如果有家庭成員的歲數尾數是九,種植韭菜會給這位成員帶來厄運,這就叫「種韭不留九」。這兩句令人感到恐懼的俗語都具有相同的結構,概而述之,它們也擁有相同的起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⑵ 我家裡種了炮仗花,盆栽的 可是 長了一段時間 發芽了 可這幾天發現不在長大了這是為什麼
缺肥了,養分跟不上,澆些薄薄的液肥。炮仗花無論地植還是盆栽,坑穴和盆的規格均需稍大些,以便施用多量的有機腐殖質作基肥。定植或上盆後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排水要好,並稍予遮蔭,待成活或恢復生長後才能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性喜陽光充足,通風涼爽的環境,也能稍耐陰,不擇土壤,但栽植在排水通暢、富含有機質的肥沃砂質土壤中長勢更好,粘重土壤對其生長不利。華南地區多植於庭院。定植時挖的穴宜大些,並施入腐熟有機肥,露地栽培的每年培土施肥2-3次,盆栽的每月施肥一次。 定植後充分澆水,不耐乾旱,稍耐水濕,2-4天水一次,生長期內每天澆水1~2次,冬季視土壤情況隔2-3天澆一次。稍加遮蔭,約一周後再接受日照。待株高約2m左右,需設棚架將其枝條牽引上棚,並進行摘心,促使萌發更多的側枝,多開花。天旱時及時澆水,生長期間約每月施一次腐熟餅肥水,則生長旺盛,開花繁茂。夏季可每月施一次蹄角泡製度液肥,立秋後植株進入休眠期應停止施肥。植株依其卷須固著生長,生長期間切忌翻蔓,折斷卷須,否則影響其水分與養分的吸收,造成開花不良甚至不開花。為熱帶植物,喜溫暖,不耐寒冷,冬季溫度不宜低於10度。 盆栽炮仗花的要點是:一是要選用大型深筒瓦盆栽植。因為炮仗花生長迅速,枝葉繁茂,培養土最好選用山泥土,沒有山泥土的地方,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主,加部分堆肥土及少量骨粉配製。二是要合理澆水與施肥,炮仗花喜歡土壤濕潤,因此生長季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為宜。氣候乾旱季節和炎夏,還需每天往枝葉上噴水2~3次和向花盆周圍地面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秋季進入花芽分化期,澆水宜少些,以保持盆土稍濕潤為好。生長旺季約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餅肥水。入秋後施肥應以磷肥為主,也可追施復合化肥。三是要及時上架。因炮仗花具有攀緣的特性,同時植株生長很快,故需及時上架。如在陽台上培養可用粗鐵絲和較粗竹竿搭成一定形式的框架,然後再將其莖蔓牽引至花架上,並使之均勻分布。開花時成串的鮮艷花朵,掛滿架面,深受人們喜愛。炮仗花不耐寒冷,北方地區入冬後需入室越冬。
⑶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驅趕年獸。
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里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
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人們很早就起來放鞭炮,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
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裡的一種凶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葯後,人們就用火葯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3)炮仗兜盆景擴展閱讀: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
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那麼,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
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 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
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
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⑷ 你對小時候的煙花有哪些印象
懷念小時候的鞭炮,過年是孩子當中一年最快樂的時候。年是給孩子過的,而鞭炮是過年時候孩子們最心愛的東西。小鞭兒是孩子們最喜愛,而又最普通的鞭炮。 那個時候的鞭炮是江西萍鄉湖南醴陵的最多。包裝漂亮,喜慶,又有紅底黑字的傳統。一年也是難得見這么一回。
⑸ 盆栽爆竹花應該選用什麼樣的土壤
爆竹花又名炮仗花,玄參科。披散狀半灌木,株高約1米。莖細弱,有棱,具縱溝,枝綠色,在節處輪生。葉小,對生或輪生,少數為卵圓形,多數退化為小鱗片。圓錐聚傘花序,花冠長筒狀,下垂,長約2.5厘米,紅色,先端為不明顯的兩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蒴果球形,種子黑色。
喜溫暖濕潤環境。喜陽光,光照不足枝條纖細披垂,植株鬆散甚至不能開花。不耐寒,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需入溫室越冬,溫度最好不低於10℃。如溫度過低,則生長不良。怕水濕,要求土壤疏鬆肥沃。耐修剪,如環境條件良好,修剪適當,嫩枝上可終年開花不斷。原產中美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可用扦插、分株、播種、壓條等方法。5~6月,選較成熟的枝條,每枝具3~4節,約10厘米長作插穗,在素沙或一般培養土中扦插,保持較高空氣濕度和盆土潮濕,在20~25℃條件下,有2~3周即可生根。當年扦插成活的小苗當年即可開花。結合春季換盆,將母株磕盆後,根據其生長情況可適當分切,經短截修剪後盆栽,極易成活。
盆栽爆竹花,要選排水良好的培養土上盆,最好用腐殖土加細沙並配少量基肥。每年5月初將盆移至室外陽光照射處,9月下旬再移入室內近窗的地方。爆竹花長勢強,當生長旺季要經常保持盆土潮濕,兩周施液肥一次。天涼以後停肥,減少澆水。因枝條較軟,直立性差,需立支架綁扎,以求造型完美。也可將盆架高,使其懸垂生長,別具情趣。常見害蟲是介殼蟲,可用樂果1000倍液除治。5日1次,一般需2~3次方可見效。如蟲害嚴重,可將地上部分剪除,磕盆換土另栽。
爆竹花在我國華南地區可露地栽植,用來點綴庭園是理想的植物。在北方盆栽供欣賞,特別是紅色、成串的花朵,宛若節日燃放的爆竹,如在春節期間開放,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圖6-84 爆竹花
⑹ 上聯是:貼對聯,放鞭炮,掛燈籠,踩高蹺,高歌
貼對聯,放鞭炮,掛玎籠,踩高蹺,高歌
剪窗花,糊年畫,擺盆景,演醒獅,
漫舞
⑺ 小時候過年,玩鞭炮你都有哪些經歷
點燃鞭炮把香扔了
⑻ 炮仗花和紫藤花有何區別
炮仗花和紫藤花的區別:
紫藤花
紫藤花,是紫色。
紫藤,是豆科紫藤屬植物。
落葉藤本。莖左旋,枝較粗壯,嫩枝被白色柔毛,後禿凈;冬芽卵形。奇數羽狀復葉長15至25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3至6對,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上部小葉較大,基部1對最小,長5至8厘米,寬2至4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尖,基部鈍圓或楔形,或歪斜,嫩葉兩面被平伏毛,後禿凈;小葉柄長3至4毫米,被柔毛;小托葉刺毛狀,長4至5毫米,宿存。
總狀花序發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長15至30厘米,徑8至10厘米,花序軸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2至2.5厘米,芳香;花梗細,長2至3厘米;花萼杯狀,長5至6毫米,寬7至8毫米,密被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圓形,先端略凹陷,花開後反折,基部有2胼胝體,翼瓣長圓形,基部圓,龍骨瓣較翼瓣短,闊鐮形,子房線形,密被絨毛,花柱無毛,上彎,胚珠6至8粒。
莢果倒披針形,長10至15厘米,寬1.5至2厘米,密被絨毛,懸垂枝上不脫落,有種子1至3粒;種子褐色,具光澤,圓形,寬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至8月。
分布於河北以南黃河長江流域及陝西、河南、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500至1000米間的山谷溝坡、山坡灌叢中。
主要價值
葯用
紫藤花可提煉芳香油,並有止吐止瀉等功效。紫藤皮有祛風通絡等作用。《本草拾遺》載:「紫藤,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
食用
《救荒本草》,把紫藤花稱為「藤花菜」,是災時期的救命菜。在河南、山東、河北一帶,人們還常采紫藤花蒸食。「紫蘿餅」、「紫藤糕」、「紫藤粥」、「炸紫藤魚」、「涼拌葛花」、「炒葛花菜」,都是加入紫藤花做成的。
綠化
紫藤長壽,宜作棚架、門廊、枯樹、山石、牆面的綠化材料,也可梳整成灌木狀植於草坪、溪水邊、岩石旁,還可用於盆栽。
垂直綠化:利用紫藤花總狀花序,下垂長達20至30厘米,花密集而醒目,藍紫色至淡紫色的特點,在立交橋上進行垂直綠化,可改變立交橋的立體面形象,為城市的美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裸露的山石或陡坡用紫藤綠化可以遮蓋山石和坡的不足。
構架綠化:利用紫藤的纏繞攀爬性可搭建各種造型的拱門、長廊、棚架等,為了讓其盡快成景,可在造型四周栽植較大的苗木,2年可成景觀。
盆景素材:利用紫藤莖大可隨意彎曲特點,可按主人意願將其扭轉姿態,製作各種各樣的盆景,花開季節美麗多姿。
屋頂綠化:利用紫藤莖稈柔軟可隨風票擺的特點,將紫藤栽植於屋頂,引莖向下長可形成綠色的屏障,花期時景色更加宜人。
⑼ 煙花爆竹的發展歷史
煙花爆竹源於火葯,我國是火葯的故鄉,火葯是我國古代文明之佐證。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在"丹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火葯的成分和性質。十四世紀才由印度、阿拉伯輾轉傳至歐洲,至此,西方人始知有火葯之物。
隋唐之際,火葯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煙火、煙花。隋煬帝有詩雲:「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宋朝的「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每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從掌燈後不久直至更殘漏盡。詞人辛棄疾曾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句,便是對它生動而形象的描寫。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煙火、禮花已形成一門學科。它不再僅僅為節日助興,而且,廣泛用於國防和國民經濟之中,如:照明彈、曳光彈、煙幕彈、燃燒彈、教練一模仿彈,目標指示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