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嶺南盆景布局

嶺南盆景布局

發布時間: 2022-01-11 14:39:16

⑴ 嶺南有什麼文化

嶺南文化三部曲,包括《水流花開:南方草木札記》、《嶺南田野筆記》、《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三部著作。這是關於嶺南文化的重要作品

⑵ 嶺南盆景的山水盆景製作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 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圖二十三)。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 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 「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 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⑶ 寶墨園有多少種植物

寶墨園內的建築及景觀主要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千象迴廊和風味食街等。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築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帶給遊人美的享受。寶墨園內溪水環繞,綠樹蔥蔥,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布局

寶墨園
[1]
合理,和諧自然,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園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雕梁畫棟美不勝收,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琅滿目,其中也不乏驚世之作。《吐艷和鳴壁》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最大的磚雕作品」,工藝精湛,令人感嘆我國磚雕工藝的至高境界。巨幅瓷塑壁畫《清明上河圖》,恢弘奪目,又讓人思憶起我國古代盛世的壯麗圖景。
番禺寶墨園內,綠意盎然,水景可謂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千米長河貫通合抱,水清如鏡,涓流不息,另有30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彷彿置身於蓬萊仙島之中。湖面上,青水瀾瀾;湖周圍,綠柳侵煙;錦鯉千千紅浪涌,楊柳依依惹人憐。此外,紫竹園里的紫竹溪,還專供小孩玩水觀魚,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內的景觀主要有:寶墨堂、治本堂、清心亭、紫洞舫、仰廉橋、龍圖館、千象迴廊等。這些景觀嵌於千年羅漢松、九里香、銀杏樹、玉堂春等綠樹之中,尤其顯得生機盎然,令人倍感舒心。住宿信息推薦:廣州番禺賓館酒店景點旅遊提示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
寶墨園內的建築及景觀主要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千象迴廊和風味食街等。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築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帶給遊人美的享受。

⑷ 嶺南盆景有哪些藝術風格

嶺南盆景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雄偉蒼勁,純朴自然,是嶺南盆景的鮮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從樹梢到枝幹都分布均勻,神韻有致,剛勁有力。隨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獨立的盆景造型標准,甚至把整株樹樁「脫衣換錦」(即摘去葉片)後,仍保持樹型的優美和自然風貌,毫無矯揉造作,而且更能顯示出盆樹的骨幹蒼勁和枝托間的流暢自然,這是嶺南盆景的獨特風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創制嶺南盆景的主要藝術手法。所謂截干蓄枝,就是將所栽盆樹的主幹截斷後,待其長出橫椏,到它長到比主幹稍細時,便將橫椏留下一寸多長(所留橫椏不少於兩個芽位),多餘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橫椏再長出新的橫枝,並長到比橫椏稍細時,又留下一寸多長,把餘下枝條剪去,如此反復進行。這種截干蓄枝的修剪藝手法,妙似繪畫的明朗筆觸,其構圖布局有如在繪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終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雞爪式」。這種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因為每修剪出一寸枝條,就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要修剪出一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長的時間。真所謂「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進行藝術整形,是嶺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樹樁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樹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藝術化的變態古樹,既不能完全讓樹木自然生長,也不可能在培育過程中,使樹樁的根、干、枝、梢一次達到預想的藝術造型,而必須經過分段培育實現這一藝術造型效果。所謂分段培育,就是把樹樁營養生長過程分為促進階段和抑制階段,即分階段進行藝術整形。在分段培育過程中,要根據盆栽樹胚的形狀及設計要求,劃分時段,合理控制施肥澆水,枝梢剪留,運用截干蓄枝的手法來完成骨幹枝的培育。一盆樹樁盆景,要經過多階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藝術要求。

⑸ 嶺南盆景有哪些特點

嶺南派盆景有三種別於其它流派的特點。

第一,創作手法獨特,師法自然,突出枝幹技巧版,整形權或構圖布局來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力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故嶺南盆景被譽為「活的中國畫」。

第二,著重景與盆的造型和選擇,力求盆與景和諧協調。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這種技法是嶺南盆景的最大特點,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嶺南盆景純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通過修枝剪葉讓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長發育,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跡逐漸消失,各種造型一如天成,巧奪天工。

⑹ 九龍寨城公園的主要景點

九龍寨城公園的設計以清初江南園林為模式。建築署人員曾為此深入研究和前往中國實地考察,以選擇最合適的設計。這項獨特的設計在一九九三年國際園藝博覽會中榮獲設計優異獎。
公園共分為八個景區,各具特色和美態,巧妙地揉合在整體設計中。公園以重修的一座三進衙門作為中心,令古寨城的景象再次重現於市民眼前。 衙門景區位於公園的中央(公園辦事處亦設於此),是古「衙門」大鵬協府及九龍巡檢司衙署所在地。衙門前庭兩側展示兩尊大炮。大炮於清嘉慶七年(公元一八零二年)建造,可見清廷對此地的邊遠視。
衙門為九龍寨城僅存的古建築物,於一八四七年建成,是一所三進四廂的南方建築物,牆身及柱礎用青磚及麻石建造,而屋頂梁架則為傳統木材結構,上鋪素燒的筒瓦和布瓦。自一八九九年駐軍撤離寨城後,衙門曾被用作多種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間教會窮人院(廣蔭院)、老人院、寡婦和孤兒收容所、義學、診所及在最後於寨城(除衙門)清拆前作為老人中心。整個衙門採用簡單樸素的裝飾,經修葺後回復舊觀。衙門門前上方刻有「ALMSHOUSE」字樣。「ALMSHOUSE」又稱「廣蔭院」,是收容及照顧貧苦無依老人的地方。衙門經修葺後成為寨城公園八景之一,陳列了與寨城歷史有關的石碑(包括張玉堂拳書「墨緣」、「壽」字及載有衙門士兵出差配餉開支紀錄的光緒十二年「刊刻會議」)、寨城的歷史圖片及建園工程始末的圖文等。 越過衙府即到達寨城公園八景之一的南門懷古。「九龍寨城」於一八四七年建成,為加強防禦,城牆上築有六個瞭望台;而另一道宛如萬里長城的副城牆,則沿北面山丘向上伸延。但「固若金湯」的石牆,在日治期間被日軍拆毀,石塊供擴建啟德機場之用。
戰後,寨城因缺乏政府監管而淪為罪惡溫床。香港政府在一九九四年四月花了整整一個月,用大鐵錘的推土方式,清拆寨城內缺乏監管和無穩妥地基的樓宇。當時在南門原址,發掘了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石額。此外,城牆殘存的牆基、一條沿內牆建造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亦先後出土。
昔日南門遺址,今天已列為法定古跡,遊人除可緬懷過去,亦可從當年遺下的樓宇鋼筋水泥,窺見在「三不管」年代,寨城內三萬多低下階層人士的居住環境。
遊人沿著園中蜿蜓曲折的小徑,既可前往不同的景區,也可欣賞種植在小徑旁的各式花草。各個景區設有不同的建築布局,游園之際,步移景換,各具特色。行行重行行,不久便可見四個以卵石鋪設而成的地上棋盤。遊人可以身代棋,各據楚漢對奕,鬥智爭先。棋壇比奕也是寨城公園八景之一。 位於邀山樓側的童樂苑又名生肖倩影,為寨城公園八景之一,以十二隻動
物代表不同年分出生的人。生肖首位是鼠,而鼠鼻面對的方位為南方。十二生肖的布局是根據中國堪輿術的「天干」和「地支」排列。所有動物均以青白石製成,雖然經過數年的風吹雨打,但也無損其潔白,因為青白石的密度極高,無懼風雨侵蝕。其中以老虎的造形較為特別,背上的魚鰭狀,乃是參照周朝的神獸造像,而馬的造形則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的石馬。 園林中的小徑,並非純為出入而設,而是方便導游,使遊人循著園路游覽時,隨時可進入各個風格獨特的景區,增添游覽的情趣。
根據公園植物景觀分區布局,全園共設置了八條長短不一的植物徑。
松徑
蘭花徑紫薇花徑
竹徑
紅葉徑
香花徑
石榴花徑
蕉葉徑 「魁星半亭」
寨城昔日有魁星閣,故此半亭便稱為魁星半亭。
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的首四顆星,相傳是保佑士子考試及第的神祇。 歸璧石位於魁星半亭側,有完璧歸趙,香港回歸中國的意思。此石乃屬太 湖石種。太湖石屬石中上品,具備「透、瘦、縐、漏」的四大特點。「透」指玲瓏多孔,「瘦」為稜角分明,「縐」即變化多姿,「漏」則指石嵌空漏眼的曲折玲瓏。
遊人游畢寨城公園的「歸璧半亭」後,整個行程至此結束,希望各位滿載而歸。 此庭位於衙門西側,布局猶如「園中園」。庭內擺放各式形態獨特的嶺南盆景,矮樹叢的「龍」、「鳳」造形修 葺得栩栩如生;而地上由卵石、啤酒樽、碗碟碎片鋪砌而成的「五蝠壽鶴圖」則維肖維妙。園內植有四季花卉,置身其中,四時景緻盡現眼前,為寨城八景之「四季同馨」。

⑺ 番禹寶墨園有何特色及主要建築

寶墨園位於廣州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5畝,後擴建至130餘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布局合理,和諧自然,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寶墨園內的主要建築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和千象迴廊等。園內除種植有羅漢老松、銀杏樹和紫薇樹等樹外,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園內周邊還建有龜池、放生池和蓮池等,帶給遊人美的享受。

⑻ 嶺南文化的文化構成

近現代嶺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較深。廣義的嶺南文化本來就包括香港地區在內,只是由於歷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們的嶺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據珠江流域、韓江流域。所以,廣東與香港在文化上較容易達到融洽,形成同構。因而,關於嶺南文化的現代性審視離不開對香港的認識。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實」的廣東人心目中成為一種高位文化。與此同時,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經濟的特點、注重享受的特點等也深深影響著廣東。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與嶺南文化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以租賃形式入據澳門,在西方政治與法制文化的影響下,澳門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與特點,即開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門文化仍然植根於中華,嶺南文化的特色長期在澳門得到保留和發揮,並占據著主體地位。同時,由於澳門長期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價值觀念等,通過澳門傳入廣東,繼而擴散到內地,使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又「開風氣之先」,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紀中葉以後的嶺南文化與澳門文化是相互促進,雙向互動的。澳門與嶺南文化的關系問題是16世紀以來中西交通、人類文明進程的個案研究典型,值得學術界重視。澳門不僅是中國維新運動和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據點和策源地,而且是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橋梁,而文化精英們在澳門的活動,又大大提升了澳門的文化品格,催化澳門愛國進步文化的成長。澳門與嶺南文化的雙向互動關系再次得到體現。
廣東作為中國國最大的僑鄉,華僑歷史悠久,華僑文化積淀深厚,受華僑文化反哺的現象很多,如潮汕善堂,就是華僑文化反哺的結果。他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僑華人是個特殊的群體,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華僑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最突出地體現於文化紐帶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這是歷史的進步。但是,對於華僑來說,「落地生根」不等於文化同化。事實上,他們的文化仍然保持著民族性,中華文化仍然是華僑的母體文化,是華僑的根。另一方面,華僑留居海外之後,與當地文化「通婚」,吸收當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現出較強的時代性和先進性。要建設華僑文化,就是要研究華僑文化這種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質,找到它的內核,豐富和發展嶺南文化。 嶺南建築及其裝飾是中國建築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南國的自然資源,結合南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之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簡練、樸素、通透、雅淡的風貌展現在南國大地上。它主要分為廣府建築,潮汕地區建築以及客家建築。
嶺南建築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嶺南建築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於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如北京路的騎樓,就有嶺南建築的特點。 詳見詞條: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潮州園林另樹一支)。嶺南園林作為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上,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嶺南山水秀麗,層巒疊翠,又瀕臨滄海,環境風物別具特色。嶺南人追求自然化、藝術化園居生活,這孕育了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求實兼蓄,精巧秀麗。
在建築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朴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玲瓏剔透織綿。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築中採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築規整形式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
嶺南園林主要植根於民間,沒有北方皇家園林的常規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園林的嚴謹章法,園景構圖根據生活內容的需要適當處置,隨機應變,各種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嶺南古代的園林匠師,綜合了多元文化類別,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國的園林藝術貪圖其意,變更其形靈活吸收,揮灑自如,使園景布局顯得較為隨意,不拘一格。
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後者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築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台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牆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迴避或化害為利。
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闢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於古典園林建築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於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於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朴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後,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於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棠公館和謝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築、龍岩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築、草暖公園和雲台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 詳見詞條: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府音樂被稱為「廣府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嶺南畫派是本世紀初首先從廣東興起。以嶺南三傑為代表,主張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以改造傳統國畫,使之朝著現代化、民族化、大眾化方向發展,而提高審美教育效能的一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其表現形式是折衷中西,融匯古今;最終目的則是通過藝術美的陶冶以「改造國魂」。 廣東的戲曲劇種有粵劇、潮劇、廣東漢劇、採茶戲、雷劇、瓊劇(亦稱瓊州戲,海南戲)等,以粵劇、潮劇、廣東漢劇三種流行最廣、影響最大、觀眾最多。
音樂:廣東音樂、廣東漢樂、潮州音樂、客家山歌 廣東民間工藝品品種繁多,歷代藝人繼承了嶺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藝術,不斷進取,力求創新,使得有我國南方獨特風格的工藝美術品更加精巧和實用。廣州的三雕一彩一綉(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綉)、粵綉(廣綉和潮綉)、增城欖雕、潮汕木雕,潮汕陶瓷,潮汕剪紙,潮汕嵌瓷、石灣工藝陶瓷、佛山剪紙、佛山秋色、潮汕抽紗、楓溪瓷雕、肇慶端硯、新會葵藝、高州角雕、東莞煙花以及肇慶草席、陽江風箏、佛山醒獅、嶺南盆景、廣州紅木傢具、潮州鑼鼓和麥稈貼畫等傳統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素享盛名,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同時又是上乘的旅遊購物工藝品,深受人們喜愛。
金漆木雕、玉雕和牙雕
金漆木雕是木雕藝術的一種形式,它以木雕為基礎,髹之以金,自明代開始逐漸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為平面雕飾,至萬曆年間始向單層鏤通發展。清代是這一藝術形式發展的鼎盛時期,不少達官貴人對「金碧輝煌」情有獨鍾,於是,所營建的祠堂和豪宅,無不以金漆木雕裝飾。現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開元寺的大殿龕桌和圓雕貼金千佛塔;較完整的建築有晚清時期的潮汕「已略黃公祠」等。潮汕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體雕和通雕等。
玉雕以玉石為工料。廣州玉雕借鑒北方的技藝,融入南方線條流暢、造型細膩的風格而成。廣州玉雕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繼承宋代巧色玉的傳統,創造「留色」特技,顯出原玉的天然顏色。其玉雕工藝品主要分為玉器首飾和玉雕擺件兩大類。
牙雕工藝始於晉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為材料的雕刻工藝及其成品。廣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種豐富多彩,重雕工,雕刻技藝精湛細膩,具有優良的傳統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技藝上擅長鏤空、透雕等表現形式,雕刻技法聞名於世,在長期的工藝實踐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藝,在象牙雕刻中別具一格。廣州牙雕纖細精美,玲瓏剔透,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雅俗並舉。作品以牙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整體布局繁復熱鬧,不留空白。象牙雕刻與其他多種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鑲嵌於一器之上,使圖案更富於層次,同時刀法見棱見角,華麗而美觀。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又稱廣東盆景,是我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蘇、揚、川、徽、嶺南)之一,嶺南盆景有「活的中國畫」美譽。由於廣東的自然環境優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樹種很多,所以,嶺南盆景以樹樁盆景較為盛行。嶺南盆景的盆栽藝術,也有近千年歷史。據史料記載,宋哲宗親政時,蘇東坡被貶廣東,他一到惠州,就賦詩大贊「嶺南萬戶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藝術已普及於民間。《瓊州府志》記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難長,選最短者,制為古樹,枝幹拳曲,作盆盂之於,有壽數百年者。」
然而,嶺南盆景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形成,乃是本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事。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發展盆景藝術十分重視,省、市園林部門,先後成立盆景協會,並在廣州流花湖西側開辟了西苑,作為嶺南盆景藝術研究中心,由孔泰初擔任技術指導,將嶺南盆景三個藝術流派的優點集中起來,融為一體,因材取勢,就木取景。幾十年來,孔泰初先生為發展嶺南藝術,總結出一套經驗,從而豐富了嶺南盆景的造型風格,使嶺南盆景的藝術造型多姿多彩。 粵西地區年例
東莞百子論文
東莞木魚歌
東莞木偶戲
高州木偶戲
東莞龍舟競渡
莞邑醒獅藝術
東莞賣身節
東莞中秋燈會
東莞重陽登高
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東民間藝術歡樂節、廣東旅遊歡樂節、中國旅遊藝術歡樂節)
廣州迎春花市
廣州賀年繽紛大巡遊(元旦花車巡遊)
廣州國際美食節
波羅誕(南海神誕)
潮汕營老爺
廣東龍舟節
潮汕燒塔
潮汕出花園
沙灣飄色
番禺水色
澄海賽大豬
澄海鹽灶拖神偶
佛山秋色
荔枝節(深圳、茂名、增城、從化、東莞等地)
梅州國際山歌節
汕頭迎春聯歡會
陽江風箏節
羊城荷花
廣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
廣州元宵燈會
廣州中秋燈會
廣東連南盤王節(耍歌堂節)
冼太誕
廣州珠村乞巧節(七姐誕)
盂蘭節 宗教是構成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嶺南歷史上曾有過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播,並且在中國宗教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嶺南為外來宗教入傳中國的第一站,同時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嶺南地區成為全國外來宗教勢力最為強盛的地區之一。
廣東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國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傳入廣東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經廣東傳入中國。三國吳五鳳二年(225),西域人支彊梁接在廣州譯出《法華三昧經》,是目前所知佛經傳入廣東的最早記載。西晉光熙元年(306),道教理論家葛洪南來廣州從事道學研究和修練,道教得在嶺南綿延流傳。唐宋時期的伊斯蘭教主要在旅居廣州的外國僑民中流傳,元代之後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批南下廣東,由此演變成為嶺南回族的傳統信仰宗教。天主教與基督教於晚明和清代相繼傳入廣東時,因其倡導的宗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頗多矛盾而屢遭查禁,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兩廣總督奏請清朝庭允准,兩教在廣東率先「彌禁」從事傳教活動。其後,兩教的傳教活動以廣東為依託向內地推進。
廣州自古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隨著中外經濟活動的頻繁往來,包括宗教在內的外國文化得以最早進入嶺南並向全國各地傳播。因此,嶺南地區對外來宗教在中國的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嶺南商業文化是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富有海洋文化的特質,崇商重利,冒險進取,內外開拓。近現代嶺南商業文化對內產生輻射力的重要原因在於粵籍商人的實力,以粵港華資金融為核心的「華南財團」財力雄厚,外地粵商社團組織活動能量相當大,不論是對先進的大都市上海,還是內地一般城市,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引領新潮,開風氣之先,強調「實業救國」的愛國理念,創辦的大量企業成為所在地粵商經濟力量的一種象徵;與孫中山等民主革命派關系密切,是近代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運動中最重要的勢力之一;適應性強,融合與紮根於各地,所創建的各類企業、培養的各類人才、新產生的社會習俗等,豐富了所在地的文化內涵,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亦遺留了寶貴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香港、澳門是近現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華僑華人活動、海外移民及中外貿易等方面,都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主詞條:粵菜、客家菜、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
嶺南飲食文化是嶺南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她由嶺南特有的地理氣候環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飲食文化養分的滋潤,隨著嶺南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形成,具有濃重的地方特色。自古以來,一些到嶺南為官的外籍人士,對嶺南特有的飲食習慣已產生興趣,在唐昭宗時廣州司馬劉恂的《嶺表錄異》、貶官嶺南的韓愈、蘇東坡的詩文等之中有所記載。入清之後,這方面的記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見,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范端昂的《粵中見聞》、張渠的《粵東聞見錄》、翁輝東的《潮州茶經》等,均為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資料。
嶺南背靠五嶺,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嶺,又有長達3368公里的海岸線,以及遼闊的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的水網地帶;故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十分有利於農業、養殖業的發展。嶺南地域內可獵、可耕、可漁,物產十分豐富,山珍、海味、糧食、蔬菜、水果等種種食料,為嶺南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嶺南飲食文化正是在嶺南的農業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交融中產生和發展的。
飲茶文化
「喝茶」在粵方言里稱作「飲茶」,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廣州時,就曾與貼身侍衛上過茶樓飲早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集觀賞價值、體驗價值、服務價值和商品價值於一身。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
潮州工夫茶:《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工夫茶為最。」 主詞條:粵語、客家語、潮州話
粵語是澳洲第五大語言 ,,粵語在香港、澳門享有官方語言地位。粵語被聯合國正式定義為語言,並且有一說法,把粵語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 。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中國最大的僑鄉,是中國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文化在廣東是一個傳統的學科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僑鄉文化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並獲得快速發展。2006年11月24日,在五邑大學設立的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是廣東省唯一的僑鄉文化研究基地。
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大范圍內的一個文化板塊,它又可以產生很多研究板塊。僑鄉文化與嶺南文化有一個交叉的關系,是嶺南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塊,與嶺南文化會形成互補的格局。
新舊兼容並存是嶺南文化特點——既是舊文化的守護者,又是新文化的開拓者。僑鄉文化有這個特點,既引進了西方文化,又是傳統文化的堅守者。一直以來,新舊不兩立是一個影響很大的誤區,所以如何開拓新文化,如何保留傳統文化,是僑鄉文化中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地方。
廣東華僑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華僑文化的本質特徵:華僑華人歷史、文化的本質,並不單單是一部「苦難史、創業史、愛國史」,更關鍵的是開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質,這是華僑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廣府僑鄉的華僑文化是這一本質特徵的典型代表,在中國華僑華人史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廣東僑鄉文化是一種主動的開放、學習、接納。「僑」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盤西化:「鄉」而不迂腐,不頑固,凸顯出僑鄉文化形成的歷史底蘊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國僑鄉文化研究領域具有獨特性。
華僑文化對嶺南文化品格的貢獻:開拓性、開放性、包容性、主動性和自信、創新。

⑼ 嶺南盆景的技法特點是什麼

【中文名】嶺南盆景
【時 間】1990年
【國 家】中國
【地 區】廣西
【簡 介】盆景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園林藝術珍品,而嶺南盆景則是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蘇派、揚派、川派、徽派和嶺南派)之一。嶺南盆景的創作,多就地取材,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樹樁為主,其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月橘)、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單干大樹型,或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樹樁盆景外,還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積石等。其中英石是廣東英德的特產,具有皺、瘦、透的特點,故多被石山盆景製作選用。近年來廣州盆景藝術家們又發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樹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聳型、含珠滴翠的疊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技法特點】嶺南派盆景有三種別於其他流派的特點。
第一,創作手法獨特,師法自然,突出枝幹技巧,整形或構圖布局來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力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故嶺南盆景被譽為「活的中國畫」。
第二,著重景與盆的造型和選擇,力求盆與景和諧協調。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這種技法是嶺南盆景的最大特點,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嶺南盆景純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通過修枝剪葉讓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長發育,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跡逐漸消失,各種造型一如天成,巧奪天工。

⑽ 盆景生產特點

嶺南盆景的創作

嶺南盆景的創作,多就地取材,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樹樁為主,其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月橘)、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單干大樹型,或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樹樁盆景外,還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積石等。其中英石是廣東英德的特產,具有皺、瘦、透的特點,故多被石山盆景製作選用。近年來廣州盆景藝術家們又發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樹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聳型、含珠滴翠的疊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嶺南盆景的製作、陳設和欣賞,有"一景二盆三幾架"之說,即除景外,盆具和幾架的選用也很重要。嶺南盆景多用石灣彩陶盆,有圓盤、方盆、多角盆、橢圓盆、長方企、高身盆等,講究吸水透氣、色澤調和、大小適中、古樸優雅。幾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紅木等較名貴的木材製作,使之協調和諧,相映成趣。

嶺南盆景的藝術特點

第一、雄偉蒼勁,純朴自然,是嶺南盆景的鮮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從頭?到枝幹都分布均勻,神韻有致,剛勁有力。隨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獨立的盆景造型標准,甚至把整株樹樁"脫衣換錦"(即摘去葉片)後,仍保持樹型的優美和自然風貌,毫無矯揉造作,而且更能顯示出盆樹的骨幹蒼勁和枝托間的流暢自然,這是嶺南盆景的獨特風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創制嶺南盆景的主要藝術手法。所謂截干蓄枝,就是將所栽盆樹的主幹截斷後,待其長出橫椏,到它長到比主幹稍細時,便將橫椏留下一寸多長(所留橫椏不少於兩個芽位),多餘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橫椏再長出新的橫枝,並長到比橫椏稍細時,又留下一寸多長,把餘下枝條剪去,如此反復進行。這種截干蓄枝的修剪藝手法,妙似繪畫的明朗筆觸,其構圖布局有如在繪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終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雞爪式"。這種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因為每修剪出一寸枝條,就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要修剪出一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長的時間。真所謂"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進行藝術整形,是嶺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樹樁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樹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藝術化的變態古樹,既不能完全讓樹木自然生長,也不可能在培育過程中,使樹樁的根、干、枝、梢一次達到預想的藝術造型,而必須經過分段培育實現這一藝術造型效果。所謂分段培育,就是把樹樁營養生長過程分為促進階段和抑制階段,即分階段進行藝術整形。在分段培育過程中,要根據盆栽樹胚的形狀及設計要求,劃分時段,合理控制施肥澆水,枝梢剪留,運用截干蓄枝的手法來完成骨幹枝的培育。一盆樹樁盆景,要經過多階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藝術要求。

嶺南盆景風格

源於自然 高於自然----嶺南盆景風格之一

嶺南盆景的創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樹木形態(最先是以幾百年古老的荔枝樹)為師,以達到形似。所以在觀賞嶺南盆景時,會覺得無論是古拙嶙峋的大樹型或是飄逸瀟灑的畫意樹都會給人一種天然古樸的印象。當你流連在一盆嶺南盆景前,你會首先感覺到它是一棵生長在自然界的古樹,是一雙神奇的手把它縮小在盆缽之中。然而再仔細觀賞,又會發現,它的一枝一托,從樹頭到樹乾和分枝都分布得那麼巧妙自然,均勻合理,毫無矯揉造作。透過這完美的整體造型,讓人們得到一種天然美的陶醉與享受。它的美是含蓄的自然的美,藝人的一切加工、一切雕飾的痕跡都深藏不露地融於樹形的整體之中。

嶺南盆景的創作型式不受任何程式的限制,只是要求作品讓觀眾觀賞之後有回歸自然的愉悅感受。其實就是要求作品既要形似,有自然大樹的美姿,在整體布局中又滲透著詩情畫意(包括用盆大小、顏色、形狀及景樹栽植在盆中的位置等,能構成一幅整體畫)。嶺南盆景同樣是一種形象思維藝術,它的造型千姿百態,到目前受到公認的就有:懸崖、水影、企樹、木棉、斜樹、雙干、自然大樹型……等十多種型式。構成這些型式的主要依據是按照從山野挖來的天然樁頭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樹造型)去進行創作(改造)。

根據天然樁頭的特徵去塑造作品的型式。如樁頭和樹干雄渾嶙峋、盤根錯節的,則將它塑造成大樹型或老榕樹型;頭根流暢,樹干側斜的,將它塑成飄斜樹型;樹干挺拔沖霄的則塑成木棉樹型等。所成作品的形態都符合自然,使每一種形態都有它的個性和特徵,既有天然美,又有藝術美,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目的。

形神兼備 傳情達意----嶺南盆景風格之二

嶺南盆景的作品不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個造型都有特徵,獨具神態和意境。例如老榕型將它造成盤根錯節,軀干蒼老嶙峋,枝幹迴旋伸延擴散,枝繁葉茂,覆蓋婆娑。這樣的形態使人聯想到歲月漫長,人生易老。紅棉樹型表現出枝垂干勁,雄偉挺拔,氣貫雲霄,給人以躊躇滿志之情。斜樹型則輕盈瀟灑,清雅飄逸,充滿動感,讓你脫俗超凡,滌盪一切煩惱。雙干樹型,樹與樹相互顧盼,枝與枝的互相追逐互為傳情,人世間的情與愛,流露無遺。懸崖樹型跌宕險峻、懸根露爪,咬定懸崖不放鬆的形態,鼓舞人們與風雨搏鬥、寧死不屈的氣概。

風吹樹的樹干迎風屹立,而枝條形態卻隨風飄拂,看後恍若有颯颯風聲。這些,觀眾都能通過盆景實體去感受作者創作的主題和企圖表現的情感。這就是嶺南盆景形神兼備的特點。

有些作品處理得好,無須點題也能與觀眾發生藝術共鳴。一經點題,則身價十倍。還有一些作品在展出的時候把葉片摘光,但見得枝條迴旋曲節、蒼勁,有如寒冬臘月中的老樹在抵抗風霜,使觀眾能夠盡情欣賞枝條的造型美。過了幾天苞芽冒發,繼而嫩綠滿枝頭,冬去春來,滿園春色。再過幾天又綠葉叢生枝繁葉茂,生氣勃勃又一派南國風光。在一個月之內,能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這些藝術效果不僅在外型上,而且在內涵的意韻上更接近於自然,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截干蓄枝 手法獨特----嶺南盆景風格之三

嶺南盆景的風格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是因為它運用了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截干蓄枝法。而其他流派則不同,如四川盆景以豐富多採的傳統蟠扎技藝見長。他們的蟠扎技藝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對主幹和側枝自幼就用棕絲按不同的格式作各種角度、各種方向的彎曲,造成立體的空間構圖、難度很大,造型也很豐富。

揚州的盆景傳統工藝也是以蟠扎為主,對樹樁自幼就加工整形,根據樹無寸直的畫理,用棕絲將枝條作蛇形彎曲,密到一寸三彎,使枝葉紮成極薄的"雲片",大有將滿盆清水置於"雲片"之上而無半點外傾之感。可見其葉片之平, 技巧之深, 令人叫絕。蘇州盆景的傳統工藝有剪有扎。形成粗扎細剪。樹材多采自山野,這些形態古樸奇特的老樹樁挖來後,截去舊枝,使其重發新芽,然後在適當的位置上選留新枝,用棕絲把新枝紮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彎,使其長成半球形的葉片。

上海盆景的傳統工藝是採用金屬絲對主幹或枝條進行強度屈曲,然後逐年細致修剪,形後解開金屬絲即枝幹屈伸自如,線條明快流暢,外型自然,雄渾蒼勁,矯捷奔放。

熱點內容
奉賢區綠植批發市場 發布:2025-08-02 20:23:56 瀏覽:447
七夕描眉 發布:2025-08-02 20:23:25 瀏覽:226
楊紫七夕戀情 發布:2025-08-02 19:57:57 瀏覽:237
藝景盆景 發布:2025-08-02 19:32:45 瀏覽:135
天竺牡丹花語 發布:2025-08-02 19:29:37 瀏覽:377
我就是一朵小菊花 發布:2025-08-02 19:29:36 瀏覽:511
水蘇花花語 發布:2025-08-02 19:25:52 瀏覽:16
畫荷花林 發布:2025-08-02 19:24:28 瀏覽:832
刺愧花花語 發布:2025-08-02 19:23:07 瀏覽:347
謝人惠梅花 發布:2025-08-02 19:23:00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