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黃龍盆景池

黃龍盆景池

發布時間: 2022-01-04 17:07:04

A. 黃龍寺風景區的簡介

黃龍寺風景區與毗鄰而居的九寨溝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都是以湖、溪、潭、泊為主,山水樹石並茂的風景區,其中尤以高山彩湖、疊瀑為主的石灰華岩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景區以其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而蜚聲中外,被譽為「人間瑤池」。列為世界人類自然遺產。
黃龍寺風景名勝區自溝口的涪源橋起,至黃龍寺的轉花玉池,全長3.7公里,面積約1平方公里,景區由黃龍寺、單尼溝、雪山樑、雪寶頂、丹雲峽等景點組成,主要景點有:迎賓彩池、飛瀑流輝、洗身洞、盆景池、明鏡倒映池、杜鵑映彩池、爭艷彩池、龍背流金瀑、玉樹漫銀瀑、中寺、馬蹄海、黃龍洞、黃龍寺、石塔鎮海池、五彩池、轉花玉池等,其中尤以盆景池、石塔鎮海池和轉花玉池最為奇妙。

B. 黃龍有那些景點

•迎賓池 進入黃龍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迎賓池。池子大小不一,形狀奇特色彩艷麗,錯落有致,四周山嶽環峙,林木蔥蘢,山間野花競放,彩蝶飛舞。山間石徑曲折盤旋,點綴著觀景亭閣,倍添情趣。 •飛瀑流輝 告別迎賓池,沿著曲折的棧道蜿蜒而上,可見到千層碧水沖破密林,順坡而下,在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岩坎上飛流而來,形成數十道梯形瀑布,如珍珠滾落,銀光閃爍;如水簾高掛。雲霧蒸騰;如絲般緩流,舒展飄逸;如珠簾閃動,風姿綽約。瀑布後有一座陡崖,多為馬肺狀和片狀鈣華覺積,色澤金黃,使整個瀑布顯得富麗壯觀。經太陽余輝點染,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遠望如彩霞從天而降,分外輝煌奪目,稱為「飛瀑流輝」。 •洗身洞 登上黃龍第二台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溶洞位於一堵40米寬的鈣華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進洞1米處,布滿了淺黃色、乳白色鍾乳石。洞口水霧彌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凈身的地方。 •金沙鋪地 金沙鋪地距涪源橋約1338米。由於碳酸鹽在這里失去了凝埂成池的地理條件,因此漫坡的水浪,在一條長約1.3米的脊狀斜坡地上翻飛,並在水底凝結起層層金黃色鈣華灘,好似片片「鱗甲」,在陽光照耀下發出閃閃金光,是黃龍又一罕見奇觀。這里最寬的地方約122米,最窄處約40米。據科學家認定,金沙鋪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地質構造中,狀態最好、面積最大、距離最長、色彩最豐富的地表鈣華灘流。 •盆景池 盆景池在金沙鋪地左側,一組由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嘆為觀止。 •爭艷池 爭艷池距涪源橋2447米,面積2萬平方米,由658個彩池組成,由於池水深淺各異,堤岸植被各不相同,因此一抹金黃、一抹翠綠、一抹酒紅、一抹鮮橙……爭艷媲美,各領風騷,令人目不暇接。爭艷池是目前世界上景象最壯觀、色彩最豐富的露天鈣華彩池群。 •睡美人 走過「爭艷池」,驀然回首,會無比驚訝地發現,身後一座巨大的山樑,頓時化作了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藍天白雲之下,她靜靜地躺在群山懷抱里,身著藏族長裙、頭佩飾物,頭、胸、腹及腰身都惟妙惟肖,甚至挺拔的鼻樑、微笑的嘴唇也清晰可見,氣質非凡,就像一位在雲中馳騁的仙女,累了之後安詳的靜卧在林海雪原之中。 •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黃龍後寺左側約10米處,進洞十米有一游覽大廳,高30米,寬20米,長50米,面積千餘平方米,洞深至今無法考證。廳內遍布鍾乳石,千姿百態,廳左有一石階,上有建於明朝的三尊坐佛,身上披滿鈣華結晶,為自然與人工完美結合的產物。每年冬季,洞內冰林、冰筍、冰幔、冰瀑構成一幅冰晶畫面,景象絢麗。在此處「真人」、「佛爺」合二為一,道教佛教融為一體,是探求宗教奧妙的罕見「珍品」。 •五彩池 五彩池距涪源橋4166米,池群面積2.1萬平方米,有彩池693個,是黃龍溝內最大的一個彩池群。池群由於池堤低矮,汪汪池水漫溢,遠看去塊塊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盤,蔚然奇觀。「玉盤」在陽光的照射下或紅或紫,濃淡各異,色彩繽紛,極盡美麗嬌艷。隆冬季節,整個黃龍玉樹瓊花,一片冰瀑雪海,唯有這群海拔最高的彩池依然碧藍如玉,彷彿仙人散落在群山之中的翡翠,詭譎奇幻,被譽為「人間瑤池」。它是黃龍景觀中最美、最有特色的景點,是黃龍的「眼睛」,是黃龍溝景區的精華所在。 •轉花池 轉花池距五彩池約10米,面積4平方米,藏匿在高山灌木群的綠蔭之中,池水清澈見底。數股泉水從地下湧出,在池面形成無數的波紋,若有人向池水中投入鮮花、樹葉,它們便會隨著不同節奏的漣漪朝不同的方向旋轉起來,十分奇異,偶然又會有兩朵鮮花合上了同樣的節奏,朝著相同的方向旋轉在一起,其原因至今未明。「黃龍廟會」期間,時有青年男女來此投花、投幣占卜愛情的成敗,把轉花池圍的水泄不通,十分熱鬧。 黃龍古寺 距溝口約3.5公里,有黃龍古寺可讓遊客休息。據《松潘縣志》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建,亦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養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黃龍中寺建築佔地約700平方米。屬佛教寺廟,為單檐歇山式造型,古樸雄偉。原有五殿,分別為靈官殿、彌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現僅存觀音殿及十八羅漢塑像。近年已修復一新。殿內有茶水、儀器以及旅遊紀念品等供應。 距中寺約2.5公里為黃龍後寺,亦為馬朝覲所建。廟宇隨山就勢,宏偉壯觀,飛格鬥拱,雕梁畫棟,獨具風格。寺門繪有彩色巨龍,上有古匾,正中為「黃龍古寺」,左書「飛閣流丹」,右書「山空水碧」,書法雄渾,氣勢端莊。 黃龍古寺周圍的群山,青翠起伏,又稱藏龍山。白雪皚皚,玉嶂參天的玉翠山和頂峰雪寶頂,雄鋸於黃龍。雪寶頂上有發育良好的冰川地貌,角峰刃脊在陽光映照下險幻無比。 寺前有近萬平方米的開闊地,每年舉辦廟會。寺後約1平方公里范圍為黃龍景區中的「黃金」景區。距後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龍王廟,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為黃龍寺廟會。屆時藏、羌、回、漢各民族群眾登山飽嘗大自然美景祈禱吉祥和豐收。

C. 黃龍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①涪源橋位於黃龍溝口西側,因建於涪江源頭而得名,為涪江源頭第一橋。
②黃龍寺原有前、中、後三寺,三寺各距1.5公里,首尾相距約7公里。現前寺已不存在,僅存中、後寺。寺門上有一橫匾,正看為"黃龍古寺",右看為"飛閣流丹",左看又為"山空不碧",十分奇特。
③「雪寶頂」在藏語中稱為「夏爾冬日」,意即東方海螺山。系岷山的一條支脈。在「雪寶頂」的身旁並列著三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大山,它們聯結成一線,同黃龍山、雪山樑子組成松潘東南之屏障,所跨面積160平方公里。
④娑蘿花即杜鵑花。在明鏡倒映池上方 ,整個彩池掩映在一片蔥蘢艷麗的娑蘿花叢中。
⑤浴玉池三面環山,谷地開闊,在平坦寬闊的溪谷中分布著上百個玲瓏剔透的彩池,高低錯落,連環相系,像梯田一樣排列著。
⑥飛瀑流輝,瀑布10米,寬約60米,由瀑頂洗花池成數十道梯形瀑流跌宕飛瀉,瀑下多片狀鈣華沉積,水透明而呈金黃,陽光灑落瀑上,金輝閃耀,分外鮮明。 洗身爆 高約10米,寬約21米,瀑後有洗身洞,相傳為黃龍真人成仙時洗浴凡胎凡骨之地,瀑流下垂,遮蔽洞口,極似簾幕。 進入黃龍景區,撩開松蒼柏翠的帷帳,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以其綽約的風姿,「迎賓池」揭開了黃龍景區的序幕。

D. 黃龍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黃龍風景區(HuanglongScenic Area)位於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風景區范圍為東經103°25′59″~104°8′45″,北緯32°30′53″~32°54′17″。最高峰岷山主峰雪寶峰,海拔5588米,終年積雪,是中國存有現代冰川的最東點。總面積700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面積為640平方千米。
黃龍地區地貌總體特徵是山雄峽峻。其特點是,角峰如林,刃脊縱橫;峽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狀江源,南直北曲。黃龍高程范圍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對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為冰蝕地貌,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黃龍多喀斯特峽谷,空間多變,崖峰峻峭,水景豐富,植被繁茂。依谷底形態分,有丹雲喀斯特溪峽,扎尕鈣華森林峽和二道海鈣華疊湖峽等數種。黃龍境內涪江江源為一主幹東西樹枝狀水系,上遊河床寬平,下游峽谷深曲,南側支流平直排列,北側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寬下深、南直北曲的獨特江源風貌。
黃龍在空間位置上處於單元間的交接部位。構造上它處在揚子准台地、松潘一甘孜褶皺系與秦嶺地槽招皺系三個大地構造單元的結合部,地貌上屬中國第二地貌階梯坎前位,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四川盆地西部山區交接帶。風景區內,又為東西向雪山斷裂,虎牙斷裂和南北向岷山斷裂,扎尕山斷裂,交叉切錯,而且黃龍本部與牟尼溝景區在岩性、層序、沉積等古地理條件和地層構造、構造形跡上均有較大差異。 黃龍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復雜多樣,生境多樣性很高。其境內自然條件優越,山體高大、河谷深切,海拔跨度大。區內生境按照動物的棲息地類型大致可分為8種。
從下到上分別為:常綠闊葉林、低山次生灌叢、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另外還有溪流、房屋和裸岩。一般情況下,由於常綠闊葉林生境多樣性高,食物豐富,因而哺乳動物種類最豐富。其次是低山次生灌叢,然後依次是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在裸岩、房屋和溪流生境中種類最少。 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4目54科221種,其中獸類6目18科56種、鳥類12目、29科156種、爬行類2目3科5種、兩棲類2目4科5種、魚類3種。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雲豹、豹、綠尾虹雉、玉帶海雕;二級有小熊貓、金貓、兔猻、猞猁、水鹿、馬鹿、林麝、斑羚、岩羊、紅腹角雉、藏馬雞、藏雪雞、血雉、藍馬雞等。保護區可以作為某些野生動物的遺傳資源原地基因庫。
保護區動物特點是:珍稀種類多,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達23種;南北動物混雜現象明顯,因區內山脈與河谷為南北走向,夏季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有利於南方動物群向北、向高處分布;屬我國特有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以及僅分布於橫斷山脈的胸腺齒突蟾等。 據不完全統計,保護區有植物84科,1300種。具有南北種類混生的特徵。區內有國家保護植物連香樹、水青樹、四川紅杉、鐵杉、紅豆杉,還有中國特有或區內特有的植物如:雪蓮花,麥吊雲杉、厚朴、密枝圓柏、松潘杈子柏。保護區內雲杉、冷杉屬植物種類多,箭竹分布廣泛,為大熊貓棲息的良好場所。
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 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嘆為觀止。
這一片景觀,還有緊傍森林的明鏡倒影池、掩映於杜鵑花叢間的婆蘿彩池和擁有彩池500多個,鈣化景觀中色彩最為豐富的爭艷池。 距溝口約3.5公里,有黃龍中寺可讓遊客休息。據《松潘縣志》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建,亦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養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佔地約5100平方米,現存觀音殿及殿內十作羅漢塑像位於黃龍溝盡頭海拔3558米 地2100平方米,廟宇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相傳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後人為祭祀而在此修廟立碑。另一說是因黃龍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黃龍寺。現寺內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態安詳的黃龍真人座像。 二道海為牟尼溝風景區北部景段,和扎嘎瀑布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稱由來已久,據說來自在於小海子、大海子這兩個主要湖泊。《松潘縣志》中也有記載:「二道海,松潘城西,馬鞍山後,二海相連如人目。」
二道海景區為一狹長山溝,長達5公里,有棧道相連。從營區沿棧道上行,沿途可觀賞到小海子、大海子、天鵝湖、翡翠湖、犀牛湖等。個個宛如珍珠、寶石。有的藏匿於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藍天之下。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鏡,翠林倒映水中,一派清新年湛藍的景色。夏秋季節,滿湖開滿潔白的水牽花,花海難分,極具特色。海與海之間由棧道連接,錯綜復雜座涼亭為群海添上幾分野趣。 雪寶頂,系岷山山脈主峰。海拔5588米,位於松潘縣城東50公里。
雪寶頂山終年積雪,山腰岩石嶙峋,溝壑縱橫,湖泊星羅棋布。較大的海子有108個,尤為著稱的是四海:即像明鏡般的東南圓海,勢如城郭的西南方海,形似彎月的西北半圓海,宛如金字塔倒映的東北三角海。雪寶頂山麓花草遍布,灌木叢生,松柏參天。這時生長著大量的貝母、大黃、雪蓮等名貴葯材,同時也是青羊、山鹿、獐子等珍貴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
雪寶頂山峰的西、北、南三面是高崖峭壁,令攀登者一籌莫展;東西面雖然坡度較緩,但也使人望而興嘆。中日登山隊1999年登上了崖頂。考察後認為,這是一座在科學研究和發展體育事業等方面都有無限價值的「名山寶嶺」。 四溝景區距黃龍溝約12公里,為一條開闊的古冰川溝谷。溝口一帶為平坦開闊的洪積階地,古色古香的深山小鎮黃龍鄉即在此。 景區海拔2700—4200米,地形復雜多變,既有高聳入雲的奇峰,又有開闊的河灘地帶。原始森林和冰川,地震遺跡歷經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原貌,與美麗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它是距黃龍溝最近,但風格完全不同的一個景區。
景區內的主要自然景觀,是第四紀冰川遺跡不口原始森林。溝源頭由奇異多姿的冰蝕地貌及近代地震災害景觀組成。那一個個突然塌陷的巨大山地台階,猛烈崛起的岩石斷層,每每令人觸目驚心。
除此之外,溝內還有高山荒漠景觀,形同高原上的「戈壁灘」。它們都是遠古時代強烈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留下的遺跡。這是愛好科學、喜歡探險的遊客的樂園。
分水嶺上為廣闊的高山草甸牧場。站在分水嶺上,可俯視九寨溝源頭多姿的冰川堰塞湖及無垠的原始森林。古時候川西北著名的「龍安馬道」就經過這里,因此溝內至今仍留有寬闊的馬道。在2009年這幾年間,遊客至此,多下車騎馬,或徒步進溝,飽覽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牧場的自然風光。 苯教,俗稱黑教,又稱「本波教」, 因以「十」雍宗圖符為教徽,亦稱雍宗苯教。相傳約於公元前五世紀由古象雄王子辛饒·米沃且創建。苯教應當是區別於佛教的稱謂。佛教沒有傳入藏區以前,人們把施行各種儀規和念誦咒語等以使其發揮詛咒作用的人稱為苯波,而對這些活動則叫做「苯」。
苯教是植根於蕃域高原原始公社時期的一種「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的亦稱之為原始苯教。它起源於原始先民對天地、山水、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變化和存在有著不可思議的神秘感,對於天災,瘟疫、風雨、雷電等等現象不可理解,於是對自然物產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地方區域性的宗教信仰。 黃龍景區,歷史悠久,藏、羌、回、漢民族風情多姿多彩:黃龍廟會、羌族情歌、回族暢壩等獨特的人文活動給自然奇觀更添一層神秘綺麗的光彩。 每年農歷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便是黃龍旅遊的鼎盛時期--黃龍廟會。
相傳,六月十五是黃龍真人修道成仙之時。為了紀念黃龍助禹疏導大江之功,方圓數百里的藏、回、漢等族人民,或聚會或觀景,或祈禱吉祥,或親朋歡聚,或談情說愛。天長日久,約定俗成,便成一年一度的黃龍廟會。廟會期間,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帳篷、炊具、食品等,絡繹不絕,前往黃龍。千里之遙的青海、甘肅以及綿陽、阿壩等地的藏族同胞也遠道趕來,參加廟會。

E. 黃龍有些什麼景點

黃龍名勝風景區,坐落在四川省松潘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區,榮獲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等殊榮。佔地4萬公頃,包括了本部黃龍溝、
牟尼溝景區、紅星岩景區、雪寶頂景區、四溝景區及丹雲峽景區。
黃龍溝,是一條長7.5公里、寬1.5公里的由乳黃色岩石密布的緩坡溝谷。遠遠望去好似一條爬行於山谷叢林中的黃龍而得名。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黃龍寺、迎賓池、飛瀑流輝、洗身洞、盆景池。其中,黃龍景區的盆景池,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壯麗,最富色彩的鈣化池。池底五顏六色,池中到處都是奇特的花草石塊,活水源源不斷流淌而過,儼然好像大自然巧奪天工的盆景。
牟尼溝景區,是一處新景區,卻集合了黃龍和九寨溝風景之美。景區中主要的景點有:扎噶大瀑布、濺玉台、二道海、珍珠湖。較具特色景點當屬珍珠群,相傳是九天仙女用珍珠煮煉而成的葯池。即使在嚴冬時節,依然保持較高的水溫,據說在此泉沐浴,可以治療皮膚疾病。
紅星岩景區,以大量的奇峰怪石和冰川堰塞湖著名,古來此地便罕有人跡,所以頗具神秘色彩。因陽光照射時,岩石反射出的紅色的光芒而得名。
雪寶頂景區,終年積雪,是岷山山脈的主峰。最為著名的海子是東南園海、西南方海、西北半圓海、東北三角海。山麓上松柏參天密布,生長著各種珍奇的花草葯材,同時也是很多珍稀動物棲息之所。
四溝景區,海拔在2700~4200米之間,地形復雜,有開闊的河灘、原始森林、冰川。主要的自然景觀有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跡、森林牧場。
丹雲峽景區,是黃龍「五絕」之一,因其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而聞名。

F. 黃龍風景區主要自然景觀應叫「鈣化」還是「鈣華」


黃龍風景區主要自然景觀應叫「鈣化」
黃龍風景區鈣化池的成因及色彩探秘

黃龍風景區盆景池風光
黃龍的鈣化池面積如此之大,色彩如此之美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譽為「人間瑤池」。其成因是,黃龍溝水流緩慢,使水中富含的鈣離子得以沉積,漸漸在池中形成不同形狀的鈣化物,池中因為有了這層鈣化物沉積以及石灰華對懸浮物質的吸附、固定作用,導致水中的有機物、懸浮物和浮游生物極少,池水潔凈透明。由於透明度高,透射光線被池底的灰白色鈣華和綠色藻類的選擇性吸收和反射作用增強,從而使池水形成了多層次的色彩變化。
據科學分析,黃龍彩池屬於硬水型鈣華池,水體透明度高和池周邊豐富多彩的影響水體顏色的視覺感知因素,是池水呈現五彩色澤的基礎。另外,黃龍溝地區地形起伏變化很大,不同鈣華池同一時間、同一鈣華池不同時間,太陽光的入射角度、入射強度、池水對光的反射率和池水的透明度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造就了池水色彩的變幻多姿,五彩繽紛。

G. 盆景池是什麼樣的

盆景池與洗身洞相鄰,共有十多個彩池,池壁和池底都由乳黃色石灰岩凝聚而成,池中分別長有各種小而蒼老的古樹,花木倒映池中,嫵媚動人,宛如一盆盆爭奇斗艷的盆景,故而得名。

黃龍盆景池

H. 黃龍景點介紹

黃龍名勝風景區,坐落在四川省松潘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區,榮獲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等殊榮。佔地4萬公頃,包括了本部黃龍溝、牟尼溝景區、紅星岩景區、雪寶頂景區、四溝景區及丹雲峽景區。

黃龍溝,是一條長7.5公里、寬1.5公里的由乳黃色岩石密布的緩坡溝谷。遠遠望去好似一條爬行於山谷叢林中的黃龍而得名。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黃龍寺、迎賓池、飛瀑流輝、洗身洞、盆景池。其中,黃龍景區的盆景池,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壯麗,最富色彩的鈣化池。池底五顏六色,池中到處都是奇特的花草石塊,活水源源不斷流淌而過,儼然好像大自然巧奪天工的盆景。

牟尼溝景區,是一處新景區,卻集合了黃龍和九寨溝風景之美。景區中主要的景點有:扎噶大瀑布、濺玉台、二道海、珍珠湖。較具特色景點當屬珍珠群,相傳是九天仙女用珍珠煮煉而成的葯池。即使在嚴冬時節,依然保持較高的水溫,據說在此泉沐浴,可以治療皮膚疾病。

紅星岩景區,以大量的奇峰怪石和冰川堰塞湖著名,古來此地便罕有人跡,所以頗具神秘色彩。因陽光照射時,岩石反射出的紅色的光芒而得名。

雪寶頂景區,終年積雪,是岷山山脈的主峰。最為著名的海子是東南園海、西南方海、西北半圓海、東北三角海。山麓上松柏參天密布,生長著各種珍奇的花草葯材,同時也是很多珍稀動物棲息之所。

四溝景區,海拔在2700~4200米之間,地形復雜,有開闊的河灘、原始森林、冰川。主要的自然景觀有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跡、森林牧場。

丹雲峽景區,是黃龍「五絕」之一,因其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而聞名。

I. 黃龍景區有哪些主要景點

黃龍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黃龍溝、迎賓池、洗身洞、盆景池、黃龍寺。

1、黃龍溝

位於岷山主峰雪寶頂,下臨涪江源流——涪源橋,是一條長7.5公里、寬1.5公里的緩坡溝谷。溝內布滿乳黃色岩石,遠望好似婉蜒於密林幽谷中的黃龍,黃龍溝名即來源於此。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黃龍寺,用以奉祀黃龍。

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它酷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藏民稱之為「東日·瑟爾磋」,意為東方的海螺山(指雪寶頂)、金色的海子(指黃龍溝),並沿襲著一年一度盛況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區各族民眾參加的轉山廟會。


2、迎賓池

進入黃龍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迎賓池。池子大小不一,形狀奇特,色彩艷麗,錯落有致,四周山嶽環峙,林木蔥蘢,山間野花競放,彩蝶飛舞。山間石徑曲折盤旋,點綴著觀景亭閣,倍添情趣。


3、洗身洞

洗身洞距涪源橋1273米,處在黃龍溝的第二級台階上。從金沙灘下瀉的鈣華流,在這里突然塌陷,跌落成一堵高10米,寬40米的鈣華塌陷壁,它是世界最長的鈣華塌陷壁。奔涌的水流從堤埂上翻越而下,在鈣華壁上跌宕成一道金碧輝煌的鈣華瀑布,十分壯觀。洗身洞就位於鈣華瀑布下部。


4、盆景池

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嘆為觀止。

這一片景觀,還有緊傍森林的明鏡倒影池、掩映於杜鵑花叢間的婆蘿彩池和擁有彩池500多個,鈣化景觀中色彩最為豐富的爭艷池。


5、黃龍寺

距溝口約3.5公里,有黃龍中寺可讓遊客休息。據《松潘縣志》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建,亦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養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佔地約5100平方米。

熱點內容
日落花語 發布:2025-07-22 00:10:39 瀏覽:81
最慘七夕節 發布:2025-07-22 00:10:32 瀏覽:16
豬豬俠8玫瑰公主裸身 發布:2025-07-22 00:05:16 瀏覽:14
大薸盆景 發布:2025-07-21 23:58:32 瀏覽:68
純釀荷花酒 發布:2025-07-21 23:53:32 瀏覽:975
白色情人節全怪談 發布:2025-07-21 23:40:18 瀏覽:883
八方山盆景 發布:2025-07-21 23:39:22 瀏覽:279
茶花女畫像 發布:2025-07-21 23:37:08 瀏覽:648
廣貨大綠植 發布:2025-07-21 23:31:24 瀏覽:21
七夕祝營銷 發布:2025-07-21 23:29:48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