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燭盆景
⑴ 南燭木盆景的怎樣施肥和澆水
先給它施足基肥,然後在前期的時候施用氮肥促進苗期的生長讓葉片厚綠,中期施用磷肥,後期用鉀肥,讓它更好的生長,營養元素不缺乏。新陸水溶肥施用效果是不錯的,各個時期的都有。
⑵ 南燭和紫薇哪個好
你好朋友,
南燭和紫薇都很好,都是優良的園林綠化品種,無分高下,各花入各眼吧。
南燭,又名烏飯樹,是適應性很強的鄉土樹種,其樹姿優美,秋後紫紅色果實串掛枝頭,煞是美觀,是一種良好的園林觀果綠化樹種。另外,烏飯樹還是嫁接藍莓的優良砧木。
紫薇,品種眾多,花色各異,適應性強,分布廣泛,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同時也是優良的盆景樹種。
希望能幫到您。
⑶ 烏飯樹可以大面積栽植嗎
烏飯樹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樹木,也叫做南燭、零丁子、牛筋樹等,在我國南方地區常用其葉子做米飯,所以得名烏飯樹。烏飯樹的形態比較優美,花期長,具有觀賞價值。那麼烏飯樹能否進行大面積種植呢?如何種植烏飯樹?這里科學興農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下講解。
插條修剪完成之後,最好50個到100個插條捆成一捆,放入清水中保濕。扦插前需要浸蘸生根劑並進行消毒處理,生根劑可以選用ABT生根劑或IBA200毫克每升的溶液進行浸泡,浸泡時間在一到兩小時。消毒劑可以選用百菌清或高錳酸鉀。
扦插基質可以選擇透氣性良好沙土、蛭石、珍珠岩即可。扦插的深度為插條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長度,株距控制在5公分左右,扦插後保持苗床濕潤。
烏飯樹水肥管理方面需要根據生長階段進行,春季可以適當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在花期前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促進花芽分化,烏飯樹坐果後,注意及時追施氮磷肥料,促進果實生長。另外烏飯樹喜歡微酸性的土壤,北方地區土壤偏鹼性,可以在土壤中適當使用硫酸亞鐵,改善土壤酸鹼性。烏飯樹比較耐旱,土壤不宜過於潮濕,澆水刺水根據土壤和天氣情況而定,干透澆透。
⑷ 農村有種烏飯樹,是樹不是米飯,到底能不能吃
烏飯樹 又名南燭,古稱染菽。屬杜鵑花科常綠灌木。多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因人們有每專年陰歷三月初屬三用其葉蒸烏飯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范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
葯用價值
果:酸、甘、平,無毒、強筋、益氣、固精。
烏飯樹的花
枝葉:苦、平,無毒。
根:主治跌打損傷腫痛,鮮根搗爛水煎外洗。散瘀,消腫,止痛。治牙痛。
牙痛:鮮根3~5錢,搗爛燉雞蛋吃。
筋骨痿軟乏力,滑精:果10~25克,水煎服。
刀傷出血:鮮嫩葉搗爛外敷。
婦人白帶:烏飯樹根30克,紅棗5個,水煎去渣服,並食棗。
血虛風痹 (貧血衰弱、神經痛)、腰腳無力:春季采新葉、嫩枝,切細,加水熬濃汁去渣,加糖收膏, 瓷瓶收貯,每次用溫水送服一匙,一日2次。
⑸ 烏飯樹的介紹
烏飯樹 又名南燭,古稱染菽。屬杜鵑花科常綠灌木。多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因人們有每年陰歷三月初三用其葉蒸烏飯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范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
⑹ 有知道烏飯樹的嗎 想問問這樹做盆景值錢嗎
摘要 烏飯樹很適合做盆景,目前市場上這類盆景不多,應該很值錢。
⑺ 烏飯樹盆景干尖什麼原因
烏飯樹的文化鑒賞與養護管理
花木君
⑻ 藍莓和烏飯樹有多大區別
一、分部地區不同
1、藍莓:原生於北美洲與東亞,分布於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內、歐洲、北美容洲以及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長白山等國家和地區,生長於海拔900 ~ 2300 m的地區。
2、烏飯樹: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及東南部,我國主要產地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11多個省。
二、所屬科目不同
1、藍莓:屬於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2、烏飯樹:屬於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植物。
三、形態特徵不同
1、藍莓:藍莓有常綠也有落葉。葉片為單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有鋸齒;葉片形狀最常見的為卵圓形,無托葉。
2、烏飯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無毛,老枝紫褐色,無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至披針形。
四、作用不同
1、藍莓:改善視力、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和減緩衰老、增強記憶力。
2、烏飯樹:用於防腐目的、用於著色目的、用於風味目的、用於營養目的。
⑼ 山礬與烏飯樹的區別
山礬(學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是山礬科山礬屬喬木,嫩枝褐色。葉薄革質,葉片卵形、狹倒卵形、倒披針狀橢圓形,邊緣具淺鋸齒或波狀齒,有時近全緣;中脈在葉面凹下,側脈和網脈在兩面均凸起,總狀花序,苞片早落,闊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花萼萼筒倒圓錐形,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花冠白色,花絲基部稍合生;花盤環狀,無毛;核果卵狀壇形,外果皮薄而脆,2-3月開花,6-7月結果。
烏飯樹 又名南燭是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又稱烏飯樹,古名染菽,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及東南部,我國主要產地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11多個省。南燭葉是南燭中的可食用部分,性平,略帶酸澀,葉中化學成分復雜,含三十一烷,無羈萜,無羈萜醇,槲皮素,異葒草素等多種脂溶性有效成分。南燭葉有抗氧化、延緩衰老、抗疲勞、降血糖、抗癌防癌、改善視網膜功能等功用。[1]
因人們有每年陰歷三月初三用其葉蒸烏飯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范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
中文學名
烏飯樹
拉丁學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別稱
南燭,西燭葉,烏米飯,苞越桔,沙沙面,零丁子,古稱染菽,牛筋樹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快速
導航
分布范圍應用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無毛,老枝紫褐色,無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頂端銳尖、漸尖,稀長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稀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平坦有光澤,兩面無毛,側脈5-7對,斜伸至邊緣以內網結,與中脈、網脈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葉柄長2-8毫米,通常無毛或被微毛。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4-10厘米,有多數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苞片葉狀,披針形,長0.5-2厘米,兩面沿脈被微毛或兩面近無毛,邊緣有鋸齒,宿存或脫落,小苞片2,線形或卵形,長1-3毫米,密被微毛或無毛;花梗短,長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無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無毛,萼齒短小,三角形,長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無毛;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長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無毛,內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內藏,長4-5毫米,花絲細長,長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葯室背部無距,葯管長為葯室的2-2.5倍;花盤密生短柔毛。漿果直徑5-8毫米,熟時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無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⑽ 烏飯樹是一種什麼植物
烏飯樹又名南燭,古稱染菽。屬杜鵑花科常綠灌木。多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因人們有每年專陰歷三月初三用其葉蒸烏屬飯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范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常綠植物樹種,夏日葉色翠綠,秋季葉色微紅,萌發力強,製作盆景可採用提根式,懸根露爪、蒼古遒勁,根干灰褐色帶紅,姿態優美,古拙典雅;帶葉製成蘇派盆景,葉片層疊有致,清奇古雅,為不可多得的一種新盆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