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紅肉蘋果

盆栽紅肉蘋果

發布時間: 2021-11-21 21:17:29

A. 瑞士紅色之愛的生長條件是什麼

紅色之愛:學名Malus Redlove;
分類: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
紅色之愛原產地:瑞士;
紅色之愛形態特徵:枝條顏色為黑紅色,無論是陽面還是陰面,而其它來源的紅肉蘋果品種枝條顏色有陰陽面區別。頂端幼葉為紅色或淡紅色,隨季節不同而不同。「紅色之愛」系列中各品種的生長勢均較旺盛,萌芽力強,成枝力也強,「紅色之愛」有較強的腋花芽結果能力,即使是強旺枝,其中部也會形成大量的腋花芽,栽後第二年,樹體會形成較多的超短枝,形成頂花芽。
紅色之愛蘋果為傘房花序,每個花序開花5-8朵,花蕾紅色,展開後粉紅色;
「紅色之愛」蘋果落花後,果實即呈紫紅色,隨著果個的增大和成熟期的鄰近,果皮顏色逐漸變成油亮的鮮紅色,沒有普通蘋果那樣由綠轉紅的著色過程;果點也比較小;鮮食品種平均單果重200克,果實高樁,果形與金冠相似,果頂稍有五棱突出,果實成熟期在北京地區為9月中旬;加工品種平均單果重150克,圓形或略扁圓形,在北京地區8月中旬成熟。
紅色之愛屬濃甜濃酸型蘋果。紅色之愛栽後第二年開始結果,第三年將大量結果,畝產可達3000kg。屬早產、高產、穩產優良品種。其經濟壽命在一般管理條件下為25-50年。
紅色之愛生態習性:喜光,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凡是可栽紅富士蘋果的地區均可露地栽培,遼北及吉林、黑龍江等嚴寒地區需保護地栽培或盆栽

B. 紅皮紅肉什麼水果

紅皮紅肉的有什麼水果?

1、覆盆子,一種常見的果實,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樹莓,覆盆子是中葯上的叫法,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樹莓最早是一種野果,後來它的價值得到開發,人們開始進行人工種植,屬薔薇科植物,覆盆子是其經乾燥後的果實,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和江浙一帶,對人體有一定的食療價值,比如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的不適,還可益腎,緩解身體的一些不適。

10、血桃,性味平和,富含多種維生素,可以補氣血,養陰生津,血桃的含鐵量較高,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理想果實之一,血桃還可以延年益壽,血桃仁則有軟腸通便,止咳等作用。血桃色澤鮮艷,口感爽脆,在我國各地區廣泛分布,變種較多,是大人和小孩子都喜歡的口感,血桃除了新鮮食用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應用價值,可以製作成罐頭,桃脯桃醬及桃干。

C. 喝酵素好嗎

還可以,酵素的功效有這些,看看你的需求:
1.食用油膩食物可以幫助腸道甩脂;
2.對於習慣性便秘,有助於排便;
3.植物酵素,加快體內新陳代謝;
4.改善腸道功能,改善肌膚氣色;
5.加強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排出毒素;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D. 求教幾種適合盆栽 耐陰涼的果樹 最好成年植株2m到1m之間

推薦:燈籠果、健身果、牛奶果、紅香果、台灣四季果桑、紅肉蘋果等,嘉興市新塍奇花園藝

E. 紅肉蘋果的詳細資料誰有啊

一種觀賞類的蘋果,沒什麼很特殊的地方
伊犁有觀賞價值極高的紅肉蘋果,它的奇特在於其回樹干、枝條答、果肉及花朵均呈深紅色,樹冠形狀也很漂亮。
冬紅果為薔薇科蘋果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片橢圓形至廣橢圓形,綠色;傘房花序,花淺粉紅 色,春季開放,秋季成熟。果實圓球形,初為綠色,以後逐漸呈黃色,成熟後則為鮮紅色,表皮光滑,經冬不落,可持續到第二年的2月至3月,故又稱長壽果。其主要觀賞特徵是果實呈簇狀,每簇5~10個果,小巧晶瑩剔透、色彩艷麗、觀果期長;而且冬紅果容易形成腋花芽,全株果實累累,便於以果造型,樹型豐富,是製作觀果盆景的極佳樹種。
冬紅果,又名紅肉蘋果,是蘋果的一個品種,那麼拉丁名應該就是Malus pumila

F. 幫忙看看我的盆栽紅肉蘋果怎麼了

澆水勤濕度大,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才可以,土干一點比較好,怕澇,濕度大容易爛根,干透澆水,

G. 紅色之愛蘋果遼寧地區可以栽植嗎

紅色之愛:學名MalusRedlove;分類: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紅色之愛原產地:瑞士;紅色之愛形態特徵:枝條顏色為黑紅色,無論是陽面還是陰面,而其它來源的紅肉蘋果品種枝條顏色有陰陽面區別。頂端幼葉為紅色或淡紅色,隨季節不同而不同。「紅色之愛」系列中各品種的生長勢均較旺盛,萌芽力強,成枝力也強,「紅色之愛」有較強的腋花芽結果能力,即使是強旺枝,其中部也會形成大量的腋花芽,栽後第二年,樹體會形成較多的超短枝,形成頂花芽。紅色之愛蘋果為傘房花序,每個花序開花5-8朵,花蕾紅色,後粉紅色;「紅色之愛」蘋果落花後,果實即呈紫紅色,隨著果個的增大和成熟期的鄰近,果皮顏色逐漸變成油亮的鮮紅色,沒有普通蘋果那樣由綠轉紅的著色過程;果點也比較小;鮮食品種平均單果重200克,果實高樁,果形與金冠相似,果頂稍有五棱突出,果實成熟期在北京地區為9月中旬;加工品種平均單果重150克,圓形或略扁圓形,在北京地區8月中旬成熟。紅色之愛屬濃甜濃酸型蘋果。紅色之愛栽後第二年開始結果,第三年將大量結果,畝產可達3000kg。屬早產、高產、穩產優良品種。其經濟壽命在一般管理條件下為25-50年。紅色之愛生態習性:喜光,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凡是可栽紅富士蘋果的地區均可露地栽培,遼北及吉林、黑龍江等嚴寒地區需保護地栽培或盆栽。

H. 蘋果種質資源如何分布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蘋果生產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包括蘋果屬植物的種、品種、類型,以及近緣的植物。蘋果種質資源是培育蘋果新品種或新類型的遺傳物質基礎,還可為生產提供可資利用的砧木,因而對蘋果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起源及分布

蘋果屬植物確切的起源時期尚缺乏確鑿的佐證。根據現代對孢粉學的研究,認為被子植物起源於白堊紀。蘋果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發展至高級階段的植物,因此其起源的時期當在白堊紀以後的某個時期。

關於蘋果屬植物的起源中心曾有不同說法。瑞士的德坎多(A.De Candolle)在《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年)中認為蘋果起源於歐洲東南部、西亞以至伊朗一帶。蘇聯的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認為蘋果屬植物起源於中亞細亞、小亞細亞、近東及中國。1975年蘇聯農業生物學家茹科夫斯基(П.М.Жуковский)與荷蘭人齊文(A.G.Zeven)在《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辭典》中,提出蘋果屬植物起源並分布於中國—日本起源中心;中亞細亞起源中心;前亞細亞起源中心;歐洲—西伯利亞起源中心;北美起源中心(見栽培果樹起源)。

分類及近緣植物

分類

蘋果屬(Malus Mill.)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薔薇科(Rosaceae)蘋果亞科(Maloideae Weber)。蘋果屬植物廣泛分布於北溫帶的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本屬約有35種,其中蘋果(Malus pumila Mill.)經人類的長期改良,已成為遍及世界的重要栽培果樹,其餘的種也多為重要的砧木或觀賞樹種。原產中國的蘋果屬植物已發現23個種,在中國全境廣泛分布,但以四川、陝西、甘肅、雲南等省最為集中。蘋果屬植物種間多數可以進行雜交。栽培品種的染色體基數為17,絕大多數品種是2倍體,即2n=(4×4)+(3×6)=34。但是,無論種或品種都有染色體數改變的情形,因而有3倍體、4倍體等類型。

蘋果屬植物的分類,歷史上曾有柯漢(E.Koeh-ne)依據萼片的殘存與否和扎別爾(H.Zabel)依據成年樹上有無裂葉等分類方法。1920年雷特(A.Rehd-er)根據幼葉在芽內的狀態,成齡葉有無裂片等特徵,把蘋果屬分為5個區,其中與果樹栽培關系密切的是真正蘋果區(Eumalus Zabel),花楸蘋果區(Sorbo-malus Zabel)和洋沙果區(Chloromeles Rehd.)。俞德浚等在雷特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結合中國的情況,1956年發表對中國蘋果屬植物的分類方法。以葉片分裂或不分裂,幼葉在芽內卷疊狀態、果實石細胞的有無及果實萼片宿存與否等為依據,把中國原產的蘋果屬植物劃分為3組5系。

圖1真正蘋果組(Eumalus Zabel)葉片不分裂,在芽中呈席捲狀;果實內無石細胞,萼片脫落或宿存。分以下2系。

山荊子系(Baccatae Rehd.)。萼片脫落;花柱3~5:果小,直徑不過1.5厘米,中國有以下6種:①山荊子(M.baccata(L.)Borkh.)(圖1)。②毛山荊子(M.mandshurica Komarov)。③麗江山荊子(M.rockii Rehd.)。④錫金海棠(M.sikkimensis Koehne)。⑤湖北海棠(M.hupehensis Rehd.)。⑥垂絲海棠(M.halliana Koehne)。

蘋果系(Pumila Rehd.)。萼片永存;花柱5;果形較大,直徑常在2厘米以上。中國有以下6種:⑦蘋果(M.pumila Mill.)。⑧沙果(M.asiatica Nakai)。⑨楸子(M.prunifolia Borkh.)。⑩海棠花(M.specta-bilis Borkh.)。?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新疆野蘋果M.sieversii(Ldb.)Roem.)(圖2)。

圖2花楸蘋果組(Sorbomalus Za-bel)葉片常分裂,在芽中呈對折狀:果實內無石細胞或有少數石細胞:萼片脫落,有時宿存。分以下3系:三葉海棠系(Sieboldia-nae Rehd.)。萼片脫落後留下一個大形淺窪:花柱3~5,基部有毛茸;葉片在結果枝上不分裂,在生長枝上有時呈3~5裂,有時不分裂;果小,圓形,無石細胞。中國有1種:⒀三葉海棠(M.sieboldii Rehd.)。

隴東海棠系(Kansuenis Rehd.)。萼片脫落很遲,脫落後在果上留下小形深窪,有時僅部分脫落,或宿存:花柱3~5,光滑無毛;葉片分裂,深淺不一;果橢圓形,有少數石細胞或無石細胞。中國有以下4種:⒁隴東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⒂山楂海棠(M.komarovii Rehd.)。⒃變葉海棠(M.toringoides Hughes.)。⒄花葉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

滇池海棠系(Yunnanensis Rehd.)。萼片宿存;花柱5,無毛或有毛;葉片淺裂或不分裂:果近球形,有石細胞。中國有以下4種:⒅西蜀海棠(M.prattii Schneid.)。⒆河南海棠(M.honanensis Rehd.)。⒇滇池海棠(M.yunnanensis Schneid.)。310266滄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et Mazz.)。

栘310266海棠組(Docyniopses Schneid.)葉片淺裂或不裂,在芽中呈對折狀;花柱4~5,基部有毛;子房室延伸到花柱基部,果心伸長成一尖頂;果實直徑2~4厘米,果肉內有石細胞。中國有以下2種:310266台灣林檎(M.formosana Kawak.et Koidz.)。310266尖嘴林檎(M.melliana Rehd.)。

品種分類

蘋果作為一種重要的栽培果樹,絕大多數品種起源於M.pumila Mill.或M.pumila Mill.與其他種的雜交。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栽培品種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一般認為約有8000多個。對於栽培品種的分類,中國古代習慣上根據色澤、風味、熟期進行劃分。16世紀以後,歐洲果樹學家對於蘋果品種的分類說法很多,並未形成一致意見。19世紀以後逐漸傾向於按色澤、熟期等劃分品種,1859年英國霍格(Robert Hogg)提出按熟期、果形、色澤把蘋果品種劃分為3類群9系27組。但是,由於蘋果品種繁多,這種方法難以恰當地將中間類型歸類,實際運用尚有困難。20世紀以後,對蘋果品種分類的依據,除考慮形態特徵外,還注意到了品種間的親緣關系,多以某一品種為代表,劃分為若干品種群。美國的畢屈(S.A.Beach)用這種方法,把紐約州近700個蘋果品種分成為10個品種群。1986年中國出版的《河北省蘋果志》中、提出以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為基本依據的品種分類方法,按分類層次為:系統—組—品種群—品種亞群—品種—品系。具體把栽培品種分為海棠系統(包括尖嘴海棠品種群;平頂海棠品種群),沙果系統(包括紅沙果品種群;白沙果品種群;檳楸品種群),蘋果系統(包括中國蘋果組,下分綿蘋果品種群,香果品種群;歐亞蘋果組,下分為14個品種群)。對蘋果品種的分類還在發展和完善中。通過同工酶酶譜分析,花粉形態觀察,染色體鑒定等途徑,判斷品種間親緣關系進行分類的方法,尚處於探索階段。

近緣植物

同為蘋果亞科的蘋果屬近緣植物有20屬,中國原產16屬。有些近緣屬植物作為蘋果的砧木,嫁接可以成活,具有致矮的效果。例如栒子屬(Cotone-aster Ehrhart)的水栒子(C.multiflorus Bge.),毛葉水栒子(C.submultiflorus Popov),灰栒子(C.acutifolia Turcz.)等,嫁接蘋果後植株表現半矮化或矮化。牛筋條屬(Dichotomanthus Kurz.)的牛筋條(D.tristaniaecarpa Kurz.)嫁接蘋果後有矮化和結果早的效應。此外,栘311267屬(Docynia Done.)的栘依(D.indi-ca Done.);以及花揪屬(Sorbus L.)、木瓜屬(Chae-nomeles Lindl.)、唐棣屬(Amelanchier Medic.)的某些種嫁接蘋果也可癒合,有不同程度的矮化效應。但蘋果與異屬植物嫁接後,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親和現象,影響植株壽命。

中國栽培品種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栽培的蘋果屬果樹主要有林檎和柰。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已有對林檎和奈進行栽培的文字記載。林擒為中國原產,即現今所說的沙果、花紅,果實可供生食或加工。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北、華北等地。奈即綿蘋果,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內地。柰原產何處尚需查證,但在中國栽培歷史已有2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

中國現在生產上栽培的蘋果品種,是19世紀後期從國外陸續引入的,又稱為西洋蘋果,以便同綿蘋果有所區別。1871年從美國傳入翠玉(Yellow Newton Pippin),丹頂(Red June),伏花皮(Gravenstein),蝦夷衣(Roxbury Russet),大綠(Fall Pippin),鳳凰卵(Yellow Bellflower)等10多個品種,首先在山東煙台栽植。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從美國、日本等國家傳入的品種漸多,有國光(Ralls)、紅玉(Jonathan)、元帥(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倭錦(Ben Davis)、旭(McIntosh)、青香蕉(White Pearmain)等100餘個品種。除了山東、遼寧、河北等沿海省之外,也已傳入內地如陝西、四川等省。其中一些品種在中國蘋果生產上至今還有重要作用。20世紀50~60年代,從蘇聯及東歐各國引入200多個品種,如理想(Мечта),600克安托諾夫卡(Антоновка 600г.),肉桂海棠(Коричная-Китайка),北方西納波(Северны Синап)等,這些品種除在耐寒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外,品質並不十分理想,生產上應用不廣。從1950年起,果樹科研與教學單位,開展了蘋果新品種的選育(見蘋果育種,至1988年已命名表現較好的新品種約有60餘個。1970年以後,從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引入許多新品種,如新紅星(Starkrim-son),富士(ふじ),喬納金(Jonagold)等,有些已開始推廣。

種質資源研究

收集與保存

對全世界蘋果品種或類型能收集到並加以妥善保存的不超過3000個。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蘇聯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Всесою3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теловатстьний Инстнтут РастсшеволстВа),保存有蘋果屬69個種和變種的2670多個品種;英國國家果樹品種試驗站(National Fruit Trials,Brog-dale Experimental Horticulture Station),保存蘋果品種2300多個;美國紐約州立農業試驗站(New York Stat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保存蘋果品種和品系1300個。在亞洲,日本保存蘋果栽培品種和野生、半野生種950多個(1984年)。中國1950年開始組織了全國范圍的資源調查,以後又經補充調查。發掘出一些新的蘋果屬種質資源,如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錫金海棠、湖北海棠等。根據1979~1985年全國果樹科技發展規劃,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遼寧省興城市)負責建立國家蘋果種質資源圃;吉林省果樹研究所(吉林省公主嶺市),負責保存耐寒小蘋果的種質資源。1988年國家蘋果種質資源圃建成並通過了國家驗收,保存蘋果屬的種、栽培品種、類型約700份(1989年)。

評價與利用

需要在常規觀察和性狀鑒定的基礎上進行。對蘋果種質資源的常規觀察,包括對植物學特徵、生物學特性、適應性、抗逆性、果實經濟性狀等內容的觀察記載。作為蘋果育種的原始材料,各國對許多品種的觀察記載早有進行。通過觀察,明確了一些品種的性狀表現,篩選出一些可資利用的優良品種;匯總資料編寫各種文獻。1905年美國出版了《紐約的蘋果》(The Apple of New York),詳細記載了673個品種和一部分小蘋果;蘇聯1982年出版了《蘇聯培育的蘋果品種》(Сорта Яблони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е в CC-CP)。中國1980年出版了《遼寧蘋果品種志》,記載了348個蘋果品種;1986年出版的《河北省蘋果志》,描述了607個蘋果品種。

育種工作的效率取決於掌握種質資源的數量,及對資源性狀了解的程度。性狀鑒定之目的是從生理學、遺傳學、細胞學等角度,對種質資源進行更深刻的了解,特別是對抗病性、矮化性、耐寒性等性狀尤為重視。

抗病、蟲種質資源

蘋果生產中病、蟲害是一個嚴重的威脅,育成抗性品種是國內外普遍追求的目標。美國利用對黑星病的抗性資源多花海棠(M.floribunda(Zuccagni)Schneid.)為親本,經多代雜交,育成了抗病品種Freedom。根據國內外研究資料報導,蘋果屬中部分種和栽培品種,對病、蟲害的耐受程度如表1。

表1

表1抗逆性

許多原產中國的種對於冬季低溫的抗性很強。例如山荊子能耐-40℃的低溫,抗旱;毛山荊子抗寒性很強,且抗蘋果腐爛病;海棠果(楸子)抗寒、抗旱、耐鹽鹼,作為砧木廣泛用於生產,還常作為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蘋果屬一些種的抗逆性如表2所列。在栽培品種當中,原產中國的沙果抗寒、抗旱性強,且較耐鹽鹼,可以用作砧木。1950年以後,中國開展了抗寒品種的選育,先後選育出金紅、久光、元紅、新花、伏甜、冬紅、雙秋、北光等耐寒品種或優系。在育成地可耐冬季-30℃低溫。從國外引入的耐寒品種資源如美國酸蘋果(M.adstringens),包括大秋果(Olga),鈴鐺果(Dolgo),紅芯子(Hopa),拐把子(Hyslop)、大鮮果(Soulard)等;蘇聯的西伯利亞酸蘋果(M.robusta),包括黃海棠(Жёлтая Ранстка),黃太平(Ефремова1.),婀仙果(Анисик Копы-лова),胡家果(Худякова),扁海棠(Янтар-ка)等,多用作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栽培品種中抗寒性強的有鳳凰卵·海棠果,金色·秋天,甜伊薩耶娃,江界4號等。比較耐寒的有赤陽,黃魁,美爾巴,花嫁等。

表2矮化性

樂園蘋果(M.pumila var.para-disiaca Schneid.)和道生蘋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是矮化砧木育種的重要資源。二者矮化程度不同,類型很多。英國東茂林果樹試驗站在收集了英、法、德、荷等國70多種類型並加以分類以後,從中選出了具有不同矮化作用的M系砧木(即東茂林系砧木),其中矮和極矮的有M9、M8、M20、M21和M26。中國原產的河南海棠、沙果、隴東海棠、花葉海棠、楸子、滇池海棠、錫金海棠等,其中某些變種或類型嫁接蘋果後有不同程度的矮化。這些具有矮性的資源,都可以作為選育矮化砧木或品種的親本。蘋果品種當中的短枝型品種,是一種自然發生、具有矮化特徵的芽變。某些品種的短枝型芽變作為親本,雜交後代出現短枝型的比率很高。例如1969年拉賓斯(K.O.Lapins)報道,旭的短枝型芽變威傑切克旭(McIntosh Wijicik)與金冠雜交,後代短枝型的比率可達43.9%,認為它所具有的緊湊型性狀是受顯性單基因Co所控制。另一個旭的芽變本迪旭(McIntosh Bendig)也具有這種特性。傳遞矮化性狀給後代較突出的品種還有美爾巴,青香蕉,阿爾克明(Alkmene)等。而紅玉、君袖、加利亞美麗(Gallia Beauty)為親本,後代出現短枝類型的機率很低。短枝型芽變也可以在選育矮化品種時利用。除元帥系、金冠系的矮枝型之外,尚有富士系的短枝型(如長富3號),以及短枝旭(McIntosh Spur),矮摩爾(Mor Spur),短枝澳洲青蘋(Granny Smith Spur),以及中國選出的煙青(青香蕉短枝型芽變),新元帥(元帥短枝型芽變),玫瑰紅(紅星短枝型芽變),短枝印度(綠光),短枝國光(新國光)等。這些短枝型芽變品種(系)作為親本,其矮化性狀對後代傳遞力的強弱尚需鑒定研究。

早果性及豐產性

嫁接後結果早的品種有秦冠、雞冠、金冠、金矮生、錦紅、甜黃魁、早金冠、遼伏、帕皮羅夫卡、旭、紅玉、花嫁等。秦冠、雞冠、金冠、金矮生不僅結果早,而且豐產性也強。結果遲的有君袖、赤龍、翠玉、緋之衣、青龍、大錦等。普遍栽培的元帥、紅星、印度、國光等開始結果也較晚。

無融合生殖

蘋果屬植物中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種大多是多倍體。錫金海棠為3倍體、湖北海棠、柯瑞海棠(M.coronaria(L.)Mill.)、針葉海棠(M.la-nceofolia)、扁果海棠(M.platycarpa)、變葉海棠有3倍體和4倍體類型;沙金海棠(M.Sargentii Rehd.)有2倍體、3倍體、4倍體類型;三葉海棠有2倍體、3倍體、4倍體和5倍體類型。沙金海棠和三葉海棠的2倍體類型可能是有性的。

多倍體品種

蘋果品種絕大多數是2倍體。有報導說從2倍體品種的實生苗中出現3倍體的頻率為0.3%。3倍體品種的植株生長旺盛,果實個大,孕性低,豐產性較強,抗逆性較強,因而在栽培和育種實踐中受到重視。重要的3倍體品種有:喬納金、新喬納金、北斗、陸奧、伏花皮、赤龍、大珊瑚、紅珊瑚、斯派金(Spi Gold)、新金冠(Sir Prize)等。

4倍體品種很少。從蘋果栽培品種中發生的4倍體芽變較多,但都是不同類型的嵌合體。2倍體品種給3倍體品種授粉,可出現4倍體的實生後代。這樣育成的品種有瑞典的阿爾發68(Alpha 68),表現樹勢旺盛,單果重可達400~700克。

觀賞資源

花、果、葉具有觀賞價值的蘋果屬植物。某些種具有花色鮮艷或重瓣的特點,如垂絲海棠是中國古老的觀賞樹種。中國新疆原產的紅肉蘋果,從蘇、美引入的紅葉樂園,紅芯子都具有嫩梢、花蕾、花瓣鮮艷的特點,可供觀賞。從日本引入的栽培品種乙女(アルプス乙女)果實兼具生食和觀賞的價值。此外,一些緊湊型且果色鮮艷的品種也可資觀賞或盆栽。

熱點內容
花藝活動海報 發布:2025-07-08 15:27:40 瀏覽:685
水彩花卉的極致表 發布:2025-07-08 15:22:37 瀏覽:270
茶鄉蘭花 發布:2025-07-08 15:16:51 瀏覽:903
lol情人節覓心女王開賣 發布:2025-07-08 15:16:06 瀏覽:217
海棠果圖鑒 發布:2025-07-08 15:15:54 瀏覽:323
看圖寫話中的一朵花 發布:2025-07-08 15:15:09 瀏覽:638
saber情人節 發布:2025-07-08 15:12:41 瀏覽:743
七夕扭蛋機在哪 發布:2025-07-08 15:12:41 瀏覽:591
荷花水高臭 發布:2025-07-08 14:59:46 瀏覽:292
怎樣手工做一朵玫瑰花 發布:2025-07-08 14:54:49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