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鵑盆景
杜鵑花的觀賞價值比較高,製作成盆景後不但可以擺放在庭院,還能擺放在室內。杜鵑花的樹形優美,但是養護比較麻煩,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才能讓杜鵑盆景安全過冬,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杜鵑盆景的冬季管理技巧。
杜鵑盆景
1、調控溫度:不同種類的杜鵑對溫度的要求亦各異,因而須區別對待。春鵑、夏鵑及毛鵑較耐寒,只要室溫不低於0℃,基本不會受凍害;而西鵑宜保證室溫在2℃以上方能安全越冬,若室溫達不到,則需加溫,如採取燈光、爐火等防寒措施,否則植株出現葉片凍焦,以至凍死。杜鵑盆景越冬的最佳溫度在8~10℃。
2、掌握濕度:杜鵑盆景冬季處於半休眠狀態,水分的吸收及葉面的蒸發量相應減弱,因此澆水過勤、盆土太濕易導致爛根。所以,應每隔5~7天,於中午用存放在室內的水(雪、雨水最好)澆透,並且平時宜將盆景置於陽光充足處。
3、適度施肥:杜鵑在冬季雖不需要施肥,但是自1月期間的一次基肥卻不可少。基肥用枯餅或豆餅末混合少量骨粉,干施於離樁根稍遠處。通常運用穴施法,其施肥量視樹樁大小而定,施後覆土平穴。此次基肥能使樹體逐步吸收,利於第二年枝壯葉茂,花朵艷麗。
4、造形修剪:杜鵑盆景造形應根據原有樹形態勢用金屬絲或棕絲作適度綁扎。不可過度蟠扎,一則防落蕾(春鵑),二則避免折裂而枯枝及破壞樹勢的整體平衡。冬季修剪主要是刪疏或短截過密枝、徒長枝、病弱枝等無助於造型的枝條。此外,春鵑在冬季已形成花蕾,適當疏去過多過密及瘦小軟弱的花蕾,促使植株養分集中,也能延長花期。
2. 杜鵑有哪些盆栽方法
播種繁殖可用木框或瓦盆播之,盆底要墊蛭石或樹葉以利排水,盆中放置山泥或腐葉土拌以適量沙土,與盆口相齊(略淺於盆口),再篩以細土一層,將種子播於其上,不再覆土,上面用玻璃蓋之,最好襯以報紙,以保持濕潤,約3-4周後,即可發芽出土。這時要將玻璃蓋揭去,接受光照,並適當噴水,待幼苗發生3-4枚葉片時再行分栽。
3. 杜鵑花盆景什麼時候拿型呢
現在
4. 杜鵑盆景如何養護
1、適量澆水
需要注意的是,杜鵑花的根系多為毛細根,平時在澆水的時候不能用大水猛澆,如果淋了雨,也要及時的排水,防止根系腐爛。在春秋兩季可以1~2天澆一次水,夏季高溫時可以早晚各澆一次,澆水的時候最好用噴灌的方法,這樣更利於植株的吸收。
2、光照充足
杜鵑花喜歡半陰的環境,平時可以將其放在陽光散射充足的地方。杜鵑花懼怕強光,在夏天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蔭蔽通風。光照過強可能會灼傷葉片,導致葉子乾枯死亡。
3、改善土質
杜鵑花喜歡在微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土質要肥沃疏鬆,有良好的透氣排水性。所以在養護的時候,要經常的進行鬆土工作,如果PH值偏鹼的話,可以在澆水的時候加入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改善。
4、合理施肥
杜鵑花在花謝之後,施加的肥料以氮肥為主,每隔一個月施一次肥即可。在杜鵑花開花之前,要多施加磷鉀肥,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量,千萬不能燒根。
5、換盆修根
在杜鵑花開花之後,可以進行適當的換盆換土,將整個植株從花盆中脫出來,可以用水將根繫上的宿土沖掉,然後將一些失去活力的老根以及爛根修剪掉,再配製肥沃疏鬆的土壤,重新栽種。
5. 盆栽杜鵑花怎麼養
如何盆栽杜鵑花使其能多開花
配土對盆栽杜鵑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疏鬆、排水通暢、通氣良好。杜鵑花喜酸性土,Ph值在4.5至6為宜,盆栽一般採用黑山泥或黃土加腐殖土,按1:1的比例混合成的營養土栽培。栽植時間春、秋季均可。但以3至4月份上盆或翻盆為最佳。用酸性的山泥,再選用排水良好的淺花盆,土應分層配製,下面土稍粗,上面細土,裝好後將花根壓緊,使根與土壤緊密接觸。一年翻盆一次,翻盆時將老根剪除,栽後即澆水,置於陰涼處。
杜鵑花澆水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杜鵑花的根系比較細弱,既怕澇,又不耐旱,過干或過濕對植株生長都不利,因而要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在展葉期缺水,就會使杜鵑花的葉色變黃,葉捲曲,如幹得厲害,還會枯死。要是開花時缺水,則會花瓣軟癟,花朵下垂,花色不鮮艷,甚至會花朵凋萎,死亡。所以必須根據天氣晴雨、空氣干濕、盆土含水量等情況酌情澆水。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晚,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澆水。因為根部受冷水刺激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必澆透。
合理施肥是促使枝壯、葉綠、花鮮艷的重要措施。在開花與新梢生長期施以氮肥為主的肥料。春季生長時期為使老葉轉綠,施肥2至3次,開花時,施肥1至2次,開花之後為促使枝葉生長,可施肥5至6次,秋季停止生長前再施1至2次。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應少施肥,即使施肥,濃度也要特別低,以免造成高溫高濕肥害。總之,施肥應結合澆水,以薄肥多施為原則。
杜鵑花喜半陰,怕暴曬,在開花期和炎熱的夏季,應放置於背陰場地,或搭涼棚。但也不可忽視光照,以防枝瘦、葉小、花少。
杜鵑花的萌發力和再生力很強,每隔1~2年在花謝之後,就要換一個比原來大些的花盆,並換上新的培養土。有經驗的養花者,常常在換盆的時候同時結合進行修枝整形,有意識地修剪出一種美觀的樹形來。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枝、徒長枝和病蟲枝,這不僅是為了樹形的美觀,更是為了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使來年開花能花多、花大、色艷。
6. 杜鵑花盆景怎麼選擇適宜造型的品種
杜鵑花種類品種繁多,但並不是每個品種都適合作盆景製作盆景宜選用株型低矮枝內葉細密耐修剪容易蟠扎的小葉小花類品種目前普遍栽培的杜鵑大致可分為毛鵑夏鵑東鵑和西洋鵑四大類這四類杜鵑中,東鵑夏鵑體形低矮,發枝力強,最宜製作盆景東鵑花多而密,常以花取勝;夏鵑干粗枝細葉小,發枝力特強,蟠扎可塑性好,常以樁景見長,可加工成各種式樣,花葉形俱佳,在杜鵑花盆景中應用最多毛鵑粗壯高大,選用較少,但若用大盆種植,修剪成饅頭形或大懸崖型,也較有氣勢西鵑矮小,發枝粗短,不易造型,但花朵大,花形花色美麗,不用著力加工造型就已賞心悅目,故一般不過多作強制性蟠扎
7. 怎樣製造杜鵑花盆景
杜鵑花可製作成直乾式、曲乾式、多乾式、露根式、懸崖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盆回景制答作多在秋末冬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土。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側根和須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秋末冬初挖的樁子栽後用沙土將其全部埋起來,僅露出少許的枝幹,澆透水後罩上塑料袋保溫保濕;春季挖的樁子也要埋入土中2/3。栽後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待植株活穩發芽後,再逐漸除去樹幹部位的沙土。養坯過程中應經常向葉面及樹干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但根部不要過濕,特別要避免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夏季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暴曬。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於杜鵑花枝幹比較脆弱,容易折斷,操作時應小心謹慎。
杜鵑花盆景
8. 日本杜鵑盆景養殖方法每天都有黑葉子什麼問題
在平時養護杜鵑花期間,長時間缺水或者是過量澆水,就會導致葉子發黑,要版正確的澆水,維權持土壤濕潤的狀態就可以。施肥過量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要少量施肥。還有就是遭受到病害的污染,葉子也容易發黑,要盡快使用葯劑防治。
如何養護
1、盆土:想要更好的養殖杜鵑,需要使用透氣好的酸性土。如果使用鹼性的土壤養殖,對它生長和開花都會有危害。花盆也要大一些,並且材質最好是泥瓦盆或是陶瓷盆。
2、澆水:它是很怕旱的植物,也很怕澇,養護期間要維持土壤濕潤狀,但是不能出現積水。夏季除了要正常的澆水,還需要給葉片噴灑水保濕。澆水的時候使用雨水比較好,也可以使用放置一兩天的自來水。
3、陽光:在生長期間要放在向陽處,不能接受強烈的陽光照射,要是被暴曬的話,葉子會被灼傷。夏季應當遮蔭,並保證較好的通風性。
4、施肥:給杜鵑施肥應該薄肥勤施,不要施濃肥,生長季節一般是10天施一次稀薄的碧卡水溶肥。在冬季是不用給它施肥的,但在1月份要適當施肥,對它春季開花是很有利的。
9. 杜鵑花盆景的形態有哪些特徵
杜鵑花來盆景的形態特徵:源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米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厘米~20厘米),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生活特性: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