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稻穀
❶ 誰把種植稻穀的方法教給了大家
胡頹子(學名:Elaeagnuspungens)屬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的一種植物。也叫蒲頹子、半含春、盧都子,雀兒酥,甜棒子,牛奶子根、四棗、半春子,柿模、三月棗、羊奶子。分布於中國南部和日本。移植以春季3月最適宜。不論地栽還是盆栽,都需帶有完好的土團。盆栽主要是供廳堂和室內陳設,用普通培養土上盆,可常年在室內陳設或放在室外的疏蔭下養護。2-3年翻盆換土1次,盛夏到來之前追施3-4次液肥,盆土應間干間濕。為了能大量結果,秋季應繼續追肥,冬季可放在居室內繼續觀賞。還可用來製作樹樁盆景,在中國南方常是進山挖掘野生的老樹樁,先在泥瓦盆中蟠扎造型,成形後再栽入盆景盆中。這種法會破壞原來的山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盆栽胡頹子只開花不掛果,與盆栽時間長短、品種有關,與養分和管理方法密切相關。胡頹子在山上易結果,是因為生長時間長,根系發達,能從大量的泥土中吸收養分。而盆內種植的泥土有限,必須經過幾年生長,根系發達後,才有可能在肥料充足、光照通風好的情況下,開花結果。胡頹子品種不同,結果也有差異,如小葉胡頹子與大葉胡頹子相比,小葉難開花結果,大葉可花簇布滿全樹。為了達到花後坐果率高,在生長期每隔10天需施腐熟的農家肥,這樣坐果可達到開花量的40%以上。初春便可看到滿樹的紅果。種植方法播種:每年5月中、下旬將果實採下後堆積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成熟自已腐爛,再將種子淘洗干凈立即播種。種子發芽率只有50%左右,因此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採用開溝條播法,行距15-20厘米,覆土厚1.5厘米,播後蓋草保墒。播種後已進入夏季,氣溫較高,一個多月即可全部出齊,應立即搭棚遮蔭,當年追肥2次,翌年早春分苗移栽,再培養1-2年即可出圃。扦插:扦插多在4月上旬進行,剪充實的1-2年生枝條做插穗,截成12-15厘米長一段,保留l一2枚葉片,入土深5-7厘米。如在露地苗床扦插需搭棚遮蔭,盆插時應放在蔭棚下養護,2個月左右生根,可繼續在露地苗床培養大苗,也可上盆培養
❷ 稻穀的生長過程 越詳細越好!
水稻生長非常快,最長為一年,最快為三到四個月,它可以發芽、開花和結果。水稻種子只需要兩三天就能發芽,芽只需要三天就能長出第一片葉子,所以一年可以在氣候溫和的地區種植三期水稻。
當農民選擇水稻種子時,他們經常將它們浸泡在水中,輕的和漂浮的水稻種子將被淘汰,剩下的將被培育成水稻幼苗。目前,除了傳統的人工耕作方法,水稻耕作也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法。但仍不要失去以下步驟:
1、整地:
收割的大米需要乾燥。過去,它經常在三河大院的前院曬干,需要不時地翻動,這樣大米才能曬干。刪除是指刪除枯米等雜質,使用電動脫粒機、風車或手動搖動脫粒,並使用風力自動篩選出飽滿厚重的大米。
❸ 這些菊花都是什麼品種,叫什麼名字急!急!急!
你的問題太深奧。。。如果你有耐心的話。我明天可能會去成都人民公園的菊花展。但是不一定能看到全部你想知道的品種
❹ 花盆可以種水稻嗎
可以的,除了一樓的之外,還要注意:
1、保持一定的水層,促進水稻的分櫱
2、注意土壤的厚度(影響水稻的根系),注意肥料的施用。
3、陽台種植的話注意其光照,水稻需要較多的陽光。
4、注意病害的防治。
❺ 什麼地方種水稻
中國的淮河以南-南方地區是水稻的主產區,一年兩熟。東北地區夏季的熱量和水分可以滿足水稻的生長,也可以種,但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❻ 水稻生長過程
水稻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全育期,從移栽至成熟稱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隨其生長季節的溫度、日照長短變化而變化。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在適時播種和適時移栽的條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較穩定的,它是品種固有的遺傳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維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櫱期:返青期 有效分櫱期 無效分櫱期
幼穗發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開花結實期:乳熟期 蠟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經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其中,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櫱期。秧苗期指種子萌發開始到拔秧這段時間;分櫱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節這段時間。秧苗移栽後由於根系受到損傷,需要5-7天時間地上部才能恢復生長,根系萌發出新根,這段時期稱返青期。水稻返青後分櫱開始發生,直到開始拔節時分櫱停止,一部分分櫱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後能抽穗結實,稱為有效分櫱;一部分出生較遲的分櫱以後不能抽穗結實或漸漸死亡,這部分分櫱稱為稱為無效分櫱。分櫱前期產生有效分櫱,這一時期稱有效分櫱期,而分櫱後期所產生的是無效分櫱,稱無效分櫱期。
水稻營養生長期的主要生育特點是根系生長,分櫱增加,葉片增多,建立一定的營養器官,為以後穗粒的生長發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肥水管理搭好豐產的苗架,要求有較高的群體質量,應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否則不僅容易造成病蟲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後期生長控制困難而貪青倒伏等,對水稻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水稻生殖生長期包括拔節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和灌漿結實期。拔節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為止,一般需一個月左右;抽穗開花期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齊穗這段時間,一般5-7天;灌漿結實期是指稻穗開花後到穀粒成熟的時期,又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長期的生育特點是長莖長穗、開花、結實,形成和充實籽粒,這是奪取高產的主要階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視肥、水、氣的協調,延長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質積累轉化率,達到穗數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結實率高。
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粳稻為10℃、秈稻12℃,早稻三時期以前,日平均氣溫低於12℃三天以上易感染綿腐病,出現爛秧、死苗,後季稻秧苗溫度高於40℃易受灼傷。日平均氣溫15~17℃以下時,分櫱停止,造成僵苗不發。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幼小孢子階段及減數分裂細線期),最低溫度低於15~17℃,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於20℃ (粳稻)或2~3天低於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溫度在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
由於高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范圍較大,秈稻為25~35℃、粳稻為18~33℃,當秈稻低於20℃或高於40℃和粳稻低於15℃或高於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稻根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至32℃時迅速加快,然後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低溫(尤其霜凍)情況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減少,導致氣孔關閉和葉片枯萎。根呼吸對高溫危害的反應比葉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間,大田蒸騰系數在250~600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中、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當土壤濕度低於田間持水量57%時,水稻光合作用效率開始下降;當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時,稻葉光合作用最強。隨著濕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減弱。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澱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厘米為宜,但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曬田。水稻幼苗期應採取淺水勤灌,有利紮根;分櫱期為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櫱後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拔節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時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開花期根據天氣與土壤條件,可以輕脫水或保持一定水層,空氣相對濕度70~80%有利受精;灌漿期田面要有淺水,乳熟後期乾乾濕濕,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質調配和運轉。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與灌漿前期受旱減產最嚴重,返青期缺水,影響秧苗活棵和分櫱;減數分裂期缺水,穎花大量退化,出穗延遲、結實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響出穗,減產嚴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期對淹水最敏感,長期淹水會導致死苗、幼穗腐爛和結實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陽作物,它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水稻單葉飽和光強一般在3~5萬勒克斯左右,而群體的光飽和點隨時面積指數增大而變高,一般最高分櫱期為6萬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達8萬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隨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顯。據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 i976年對50個水稻品種在6萬勒克斯光強下測定,其光合率為34.5~62.1毫克·分米-2·時-1(平均約44.6毫克·分米-2·時-1),同化量因品種、葉齡、含氮量、葉片厚度而異。在光飽和狀態下,水稻上部第一、二葉光合率和光飽和點明顯高於第三、四葉(見圖)。水稻穗的光飽和點為1~3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2毫克·分米-2·時-1。葉鞘的光飽和點為2~4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3毫克·分米-2·時-1 。
據觀察,水稻抽穗時,若葉面積指數為7.1,平展葉在冠層頂下30厘米處即有90%日光葉片截獲,而直立葉只有50%。因此從理論上說,直立葉水稻群體凈光合作用要比水平葉群體大。但當葉面積指數相當小時,水平葉水稻群體顯示較高的光合作用。此外,當陽光直射時,水稻群體葉片只有一面受光較強;陽光散射時,群體下層葉片受光比直射時多。當群體葉面積指數大於3時,反射輻射約為太陽輻射的20%,群體吸收太陽輻射在孕穗期最高,齊穗後逐漸下降。大部分能量被傳導和蒸騰作用所消耗。水稻凈光合強度最多不超過吸收總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凈能量轉換率約為5%,抽穗期最高為7%,然後迅速下降。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類型品種對光照長度的反應不同,在廣州用41個品種經人工控制光長,其反應見表2。可見,早稻和中稻無一定出穗臨界光長,在短日或長日條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屬短日照不敏感類型;晚稻品種大都是短日促進出穗,長日延遲出穗,有嚴格的出穗臨界光長,屬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 水稻葉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隨C02濃度上升而增加,當C02濃度為100Oμl/L時,水稻幼苗生長速度相當於C02濃度為300μl/L時的2.5倍以上。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內C02濃度變化可達60μl/L,中午稻田不同層次的C02值最大差異也可達40μ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為C02通量,C1和C2分別為Z1和Z2兩高度上空的C02濃度,D1-2是Z1和Z2之間交換速度(與風速有關)。當稻田風速大於0.3~0.9米/秒時,對進一步增強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輸送已足夠。水稻對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響頗大。當02濃度低至3%時,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質生產會明顯加強;但卻會直接損害水稻受精過程而產生嚴重不育現象。
光溫反應 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變化受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三個因素綜合作用所決定。基本營養生長期反映水稻品種在高溫短日條件下的生育期長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對不同日長的反應特性,感光性強的品種在短日下生育期明顯縮短;感溫性是水稻品種生育期對溫度的反應特性。感溫性強的品種,當溫度高時,生育期縮短明顯。感溫性、感光性及基本營養生長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產與氣象
引種 研究中國水稻品種出穗期日數變化與緯度、海拔、經度的關系表明:由南向北,緯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溫度降低0.8℃,水稻生長季平均溫度降低0.3℃,夏至日長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鍾,水稻品種出穗日數延遲2~2.5天;由西至東,經度每東移5度,水稻生長季平均溫度和日長變化極小,出穗日數相差不多。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長,出穗遲緩,宜引較早熟品種;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縮短,宜引較遲熟品種;東西相互引種,生育期變化小,易成功。此外,在低緯度地區(26°N以南)秈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種;中緯度南部地區(26~32°N),可引種早、中稻和早熟晚秈、粳稻,中緯度北部地區(32~40°N)可引種早粳和中粳稻;高緯度地區(40~53°N)只能引種早粳稻。
適宜播栽期 早粳在氣溫穩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種,15℃以上栽秧;早秈在12℃以上播種,17℃以上栽種。為保證水稻齊穗揚花期基本不遇低溫危害,粳稻安全齊穗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上,無連續3天以上低於20℃的低溫,秈稻(包括雜交稻)要求22~23℃以上,無連續2~3天低於22~23℃的低溫。北方早粳與南方早秈還要避過孕穗期低溫冷害(最低氣溫粳稻不低於15℃,秈稻不低於17℃)。要使水稻抽穗灌漿期處於光、溫、水分比較適宜,又盡量避開病蟲害大發生時期,以獲得較高的光合產量及子粒產量。
合理的群體結構 水稻抽穗灌漿的葉面積指數與產量關系很大最適葉面積主要決定於太陽輻射量,中國水稻齊穗期適宜葉面積指數在6.0~8.0。水稻前、中期適宜群體,要根據溫度與季節條件來掌握。早、中稻季節短,要求葉面積上升快,晚稻則要求葉面積上升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節後10~15天)封行,有利壯稈並結出大穗。
雜交稻制種與氣象 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積溫差(X):X=A一(B十B/),A、B分別為父母本播種至始穗的有效積溫值(見表4),B/為保證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積溫。父母本花期特點差異很大。父本花期較集中(5~7天);母本花期較分散(15天左右),故父本應分兩期播種,並要求母本始穗比第一期父本始穗期早2~3天。②根據開花天氣條件確定花時相遇時間。正常天氣下,雜交稻父本(以IR24為例)上午9~11時始花、下午1時左右閉穎,峰期在10~11時;母本(以珍汕97為例)上午7~10時始花,下午2~3時閉穎,無明顯峰期。陰雨全天無花;陰天始花推遲且集中;晴雨相間,雨隙花時集中。秋季制種穗部氣溫在27℃ (春繁在30℃ )以下,較高的相對濕度有利開花。
❼ 水稻的種植和生長過程
進入春季,到了早稻種植的時節。水稻的種植,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過程。
整地
播種前首先要進行整地,將稻田翻耕,使土地松軟,並且磨平。
育苗
先選定某塊田培育秧苗,這塊田被稱為秧田。秧苗的好壞是水稻種植的關鍵。在秧苗長到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把秧苗中混入的雜草拔除,然後將秧苗間格有序的插進稻田。
稻田管理
秧苗在成長期,需要時時照顧,拔除雜草,消滅害蟲。在秧苗分櫱期,需要施肥,確保秧苗成長健壯。水稻幼穗形成期和抽穗開花期還需要加強灌水排水工作。
收獲
稻穗下垂,籽粒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割。收割後的水稻,用脫粒機進行脫粒。
晾曬、篩選
脫離後的稻穀需要在谷場進行曬干,然後利用風扇車或者分谷機器將秕谷、雜草等除掉。剩下的籽粒飽滿的稻穀就可以用來碾米啦。
水稻的生長過程用圖可以一目瞭然的看明白: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❽ 水稻的生長過程
水稻的生長發育
水稻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全育期,從移栽至成熟稱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隨其生長季節的溫度、日照長短變化而變化。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在適時播種和適時移栽的條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較穩定的,它是品種固有的遺傳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維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櫱期:返青期 有效分櫱期 無效分櫱期
幼穗發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開花結實期:乳熟期 蠟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經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其中,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櫱期。秧苗期指種子萌發開始到拔秧這段時間;分櫱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節這段時間。秧苗移栽後由於根系受到損傷,需要5-7天時間地上部才能恢復生長,根系萌發出新根,這段時期稱返青期。水稻返青後分櫱開始發生,直到開始拔節時分櫱停止,一部分分櫱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後能抽穗結實,稱為有效分櫱;一部分出生較遲的分櫱以後不能抽穗結實或漸漸死亡,這部分分櫱稱為稱為無效分櫱。分櫱前期產生有效分櫱,這一時期稱有效分櫱期,而分櫱後期所產生的是無效分櫱,稱無效分櫱期。
水稻營養生長期的主要生育特點是根系生長,分櫱增加,葉片增多,建立一定的營養器官,為以後穗粒的生長發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肥水管理搭好豐產的苗架,要求有較高的群體質量,應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否則不僅容易造成病蟲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後期生長控制困難而貪青倒伏等,對水稻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水稻生殖生長期包括拔節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和灌漿結實期。拔節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為止,一般需一個月左右;抽穗開花期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齊穗這段時間,一般5-7天;灌漿結實期是指稻穗開花後到穀粒成熟的時期,又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長期的生育特點是長莖長穗、開花、結實,形成和充實籽粒,這是奪取高產的主要階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視肥、水、氣的協調,延長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質積累轉化率,達到穗數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結實率高。
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粳稻為10℃、秈稻12℃,早稻三時期以前,日平均氣溫低於12℃三天以上易感染綿腐病,出現爛秧、死苗,後季稻秧苗溫度高於40℃易受灼傷。日平均氣溫15~17℃以下時,分櫱停止,造成僵苗不發。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幼小孢子階段及減數分裂細線期),最低溫度低於15~17℃,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於20℃ (粳稻)或2~3天低於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溫度在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
由於高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范圍較大,秈稻為25~35℃、粳稻為18~33℃,當秈稻低於20℃或高於40℃和粳稻低於15℃或高於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稻根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至32℃時迅速加快,然後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低溫(尤其霜凍)情況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減少,導致氣孔關閉和葉片枯萎。根呼吸對高溫危害的反應比葉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間,大田蒸騰系數在250~600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中、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當土壤濕度低於田間持水量57%時,水稻光合作用效率開始下降;當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時,稻葉光合作用最強。隨著濕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減弱。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澱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厘米為宜,但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曬田。水稻幼苗期應採取淺水勤灌,有利紮根;分櫱期為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櫱後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拔節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時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開花期根據天氣與土壤條件,可以輕脫水或保持一定水層,空氣相對濕度70~80%有利受精;灌漿期田面要有淺水,乳熟後期乾乾濕濕,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質調配和運轉。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與灌漿前期受旱減產最嚴重,返青期缺水,影響秧苗活棵和分櫱;減數分裂期缺水,穎花大量退化,出穗延遲、結實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響出穗,減產嚴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期對淹水最敏感,長期淹水會導致死苗、幼穗腐爛和結實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陽作物,它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水稻單葉飽和光強一般在3~5萬勒克斯左右,而群體的光飽和點隨時面積指數增大而變高,一般最高分櫱期為6萬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達8萬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隨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顯。據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 i976年對50個水稻品種在6萬勒克斯光強下測定,其光合率為34.5~62.1毫克·分米-2·時-1(平均約44.6毫克·分米-2·時-1),同化量因品種、葉齡、含氮量、葉片厚度而異。在光飽和狀態下,水稻上部第一、二葉光合率和光飽和點明顯高於第三、四葉(見圖)。水稻穗的光飽和點為1~3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2毫克·分米-2·時-1。葉鞘的光飽和點為2~4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3毫克·分米-2·時-1 。
據觀察,水稻抽穗時,若葉面積指數為7.1,平展葉在冠層頂下30厘米處即有90%日光葉片截獲,而直立葉只有50%。因此從理論上說,直立葉水稻群體凈光合作用要比水平葉群體大。但當葉面積指數相當小時,水平葉水稻群體顯示較高的光合作用。此外,當陽光直射時,水稻群體葉片只有一面受光較強;陽光散射時,群體下層葉片受光比直射時多。當群體葉面積指數大於3時,反射輻射約為太陽輻射的20%,群體吸收太陽輻射在孕穗期最高,齊穗後逐漸下降。大部分能量被傳導和蒸騰作用所消耗。水稻凈光合強度最多不超過吸收總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凈能量轉換率約為5%,抽穗期最高為7%,然後迅速下降。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類型品種對光照長度的反應不同,在廣州用41個品種經人工控制光長,其反應見表2。可見,早稻和中稻無一定出穗臨界光長,在短日或長日條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屬短日照不敏感類型;晚稻品種大都是短日促進出穗,長日延遲出穗,有嚴格的出穗臨界光長,屬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 水稻葉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隨C02濃度上升而增加,當C02濃度為100Oμl/L時,水稻幼苗生長速度相當於C02濃度為300μl/L時的2.5倍以上。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內C02濃度變化可達60μl/L,中午稻田不同層次的C02值最大差異也可達40μ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為C02通量,C1和C2分別為Z1和Z2兩高度上空的C02濃度,D1-2是Z1和Z2之間交換速度(與風速有關)。當稻田風速大於0.3~0.9米/秒時,對進一步增強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輸送已足夠。水稻對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響頗大。當02濃度低至3%時,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質生產會明顯加強;但卻會直接損害水稻受精過程而產生嚴重不育現象。
光溫反應 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變化受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三個因素綜合作用所決定。基本營養生長期反映水稻品種在高溫短日條件下的生育期長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對不同日長的反應特性,感光性強的品種在短日下生育期明顯縮短;感溫性是水稻品種生育期對溫度的反應特性。感溫性強的品種,當溫度高時,生育期縮短明顯。感溫性、感光性及基本營養生長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產與氣象
引種 研究中國水稻品種出穗期日數變化與緯度、海拔、經度的關系表明:由南向北,緯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溫度降低0.8℃,水稻生長季平均溫度降低0.3℃,夏至日長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鍾,水稻品種出穗日數延遲2~2.5天;由西至東,經度每東移5度,水稻生長季平均溫度和日長變化極小,出穗日數相差不多。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長,出穗遲緩,宜引較早熟品種;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縮短,宜引較遲熟品種;東西相互引種,生育期變化小,易成功。此外,在低緯度地區(26°N以南)秈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種;中緯度南部地區(26~32°N),可引種早、中稻和早熟晚秈、粳稻,中緯度北部地區(32~40°N)可引種早粳和中粳稻;高緯度地區(40~53°N)只能引種早粳稻。
適宜播栽期 早粳在氣溫穩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種,15℃以上栽秧;早秈在12℃以上播種,17℃以上栽種。為保證水稻齊穗揚花期基本不遇低溫危害,粳稻安全齊穗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上,無連續3天以上低於20℃的低溫,秈稻(包括雜交稻)要求22~23℃以上,無連續2~3天低於22~23℃的低溫。北方早粳與南方早秈還要避過孕穗期低溫冷害(最低氣溫粳稻不低於15℃,秈稻不低於17℃)。要使水稻抽穗灌漿期處於光、溫、水分比較適宜,又盡量避開病蟲害大發生時期,以獲得較高的光合產量及子粒產量。
合理的群體結構 水稻抽穗灌漿的葉面積指數與產量關系很大最適葉面積主要決定於太陽輻射量,中國水稻齊穗期適宜葉面積指數在6.0~8.0。水稻前、中期適宜群體,要根據溫度與季節條件來掌握。早、中稻季節短,要求葉面積上升快,晚稻則要求葉面積上升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節後10~15天)封行,有利壯稈並結出大穗。
雜交稻制種與氣象 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積溫差(X):X=A一(B十B/),A、B分別為父母本播種至始穗的有效積溫值(見表4),B/為保證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積溫。父母本花期特點差異很大。父本花期較集中(5~7天);母本花期較分散(15天左右),故父本應分兩期播種,並要求母本始穗比第一期父本始穗期早2~3天。②根據開花天氣條件確定花時相遇時間。正常天氣下,雜交稻父本(以IR24為例)上午9~11時始花、下午1時左右閉穎,峰期在10~11時;母本(以珍汕97為例)上午7~10時始花,下午2~3時閉穎,無明顯峰期。陰雨全天無花;陰天始花推遲且集中;晴雨相間,雨隙花時集中。秋季制種穗部氣溫在27℃ (春繁在30℃ )以下,較高的相對濕度有
利開花。
❾ 水稻能用盆栽種嗎 會不會漲出稻米呀 要怎麼種
可以復盆栽的 我華中農大的 我學製作物育種的 我們好多學長和教授就是水稻盆栽做實驗的 但一般是拿來做形狀和矮桿分析的 做育種不好 好像盆栽的不好結實 可以盆栽 可以長稻穀 但不會像田裡的好
❿ 怎樣在家用花盆種植土豆
種土豆和種花還是有相近之處的。
一是花盆裡一定要有良回好的透氣性,要有肥沃的泥土,再有答充足的陽光,適當的水分。
1、植土: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什麼地都行,但是要給土壤鬆土才行。
(10)盆栽稻穀擴展閱讀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L.),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
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參考資料馬鈴薯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