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室盆栽
A. 用什麼基質栽培跳舞蘭比較好
由於跳舞蘭屬於氣生性蘭類,栽培基質應使用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盆栽跳舞蘭常用蕨板或蕨柱栽培,也可用基質配比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木屑最好(添加少許具有保水力的水苔)。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碎磚,有利於透氣和排水。
B. 有會跳舞的植物嗎
有 1.風流抄草 在菲律賓、印度、越南以及我國雲貴高原、四川、福建、台灣等地的丘陵山地中,生長著一種能翩翩起舞的植物,人們叫它「風流草」。 名曰「草」,實際上它是一種落葉小灌木。它一般高 15厘米,莖圓柱狀,復葉互生。它的葉子由三枚小葉組成,中間一葉較大,呈橢圓形或披針形狀,兩邊側葉較小,呈矩形或呈線形。風流草對陽光非常敏感,一經太陽照射,兩枚側小葉會自動地慢慢向上收攏,然後迅速下垂,不停地劃著橢圓曲線,不倦地來迴旋轉。這種有節奏的動作,就像舞蹈家舒展玉臂,翩翩起舞!風流草跳起「陽光下的舞蹈」真是不知疲倦,傍晚時分它才停息下來。有趣的是,一天中陽光愈烈的時候,它旋轉的速度也愈快,一分鍾里能重復好幾次。 風流草有一分支,叫「圓葉舞草」它的特徵是頂部生卵形或圓形小葉,它跳起舞來舞姿更輕盈。 2.跳舞草,它可以隨著音樂節奏的快慢跳舞.跳舞草是一種瀕臨絕跡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或多情草,風流草。跳舞草的花語是快樂。該草屬多年生蝶形花科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葉灌木,野生於深山老林之中,它樹不像樹,似草非草,株高60厘米,苗高25厘米以上,葉柄上長出三片葉時,就可開始觀賞。
採納哦
C. 學舞蹈的女孩喜歡什麼樣的盆栽
其實應該和舞蹈沒什麼關系吧。我也是學舞蹈的,但我覺得沒什麼關系,舞蹈只是讓人會更高雅一些
D. 跳舞蘭怎麼種才能種好
文心蘭又名舞女蘭、金蝶蘭、瘤瓣蘭等,蘭科文心蘭屬植物的總稱,本屬植物全世界原生種多達750種以上,而商業上用的千姿百態的商品種多是雜交種。
產地分布
文心蘭原種原生於美洲熱帶地區,種類分布最多的有巴西、美國、哥倫比亞、厄瓜多及秘魯等國家。但其分布地區較廣,有熱帶、暖帶、高山的溫帶和寒帶等。
觀賞應用
文心蘭是一種極美麗而又極具觀賞價值的蘭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蘭花切花品種之一,適合於家庭居室和辦公室瓶插,也是加工花束、小花籃的高檔用花材料,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
它的形態變化較大,假鱗莖為扁卵圓形,較肥大,但有些種類沒有假鱗莖。葉片1~3枚,可分為薄葉種、厚葉種和劍葉種。一般一個假鱗莖上只有1個花莖,也有可能一些生長粗壯的2個花莖。有些種類一個花莖只有1~2朵花,有些種類又可達數百朵,如作為切花用的小花種一枝花幾十朵,數枝上百朵到數百朵,其花朵色彩鮮艷,形似飛翔的金蝶,又似翩翩起舞的舞女,故又名金蝶蘭或舞女蘭。文心蘭的花色以黃色和棕色為主,還有綠色、白色、紅色和洋紅色等,其大小有的極小如迷你型文心蘭,有些又極大,花的直徑可達12厘米以上。花的構造極為特殊,其花萼萼片大小相等,花瓣與背萼也幾乎相等或稍大;花的唇瓣通常三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狀,在中裂片基部有一脊狀凸起物,脊上又凸起的小斑點,頗為奇特,故名瘤瓣蘭。
生長習性
厚葉種喜歡溫暖,薄葉種喜歡冷涼。用蕨根、苔蘚、火山灰、樹皮塊等盆栽或種植床栽培. 薄葉種葉片較薄,稍革質,多數植株生長健壯,適合中溫溫室種植;厚葉種耐乾旱能力強,在溫室內栽培冬天幾十天不澆水也不至於因乾旱而死亡;劍葉種株型較小,適於家庭栽培。
E. 跳舞蘭、台北小姐、金玉滿堂分別用什麼土飼養較好
1.跳舞蘭
舞女蘭不宜在溫度太低的環境中生長,低於10-12℃,會受到傷害。同時在高溫的情況下,舞女蘭則必須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安全渡夏。舞女蘭對光線的要求中等,冬季不需遮蔭,春、秋季遮30%,夏季遮50-60%生長良好。舞女蘭較喜乾燥的環境,所以澆水不要太多,生長旺盛季節早晚各澆1次,冬季低溫時,應停止澆水。悶熱的夏季要求通風良好,並地面灑水,可幫助蘭株消暑。生長期每月施稀薄液肥2-3次,花莖抽出到開花期以及低溫期應停止施肥。由於其屬於氣生性蘭類,栽培基質應使用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蛇木屑最好,最好添加少許具有保水力的水苔。換盆結合繁殖進行,通常在蘭株花期過後進行,2-3年一次,以分株繁殖為主。在梅雨季節注意防止軟腐病,葉片新長出時,應每隔20-30天噴殺菌劑保護新葉。
2.台北小姐
洋蘭巧克力香型文心蘭(也叫舞女蘭,黃花紅心,有香味,與一般文心蘭黃花無紅心無香味的有別),另為四季蘭與虎頭蘭雜交的黃花素心小神童(濃香)和粉紅花台北小姐(清香),其栽培要點大略相同。概述如下;1.喜高溫高濕,喜陽光,葉較強勁,少病蟲害,在陽台種一般情況下不用遮陰,如露天在暴曬時要遮陰;2.最好用仙土或磚頭粒或煤渣塊(不要煤灰、煤粉,要塊狀粒狀的)墊盆底三分之一,然後放上蘭株,再用2份新鮮粗河沙、4份新鮮木糠,加炭粒,混合磚粒或仙土、煤渣粒填滿,露些頭,再加上一些較大粒的磚粒、煤渣粒、炭粒等,即成。即用種地生蘭與氣生蘭之間的種法,不用泥土,或只用極少量腐殖土混合;3.整盆要通水透氣,即澆水能迅速排定,不積水;4.肥料可用花生效或黃豆鼓粉末,在初種時混少量在植料中,過幾個月後每一兩個月可放些在盆沿埋下,不要放在蘭頭上,以免腐爛,或用一般蘭花肥噴葉或澆株,也可用進口的多種復合肥顆粒放盆邊埋下,這幾種蘭均喜肥,但也不能濃施濫施;5.花期一般在夏秋,文心蘭可在春節前後,幾種蘭種得好均能一年開花兩次乃至三次,一般要在蘭頭飽滿後才抽花箭,花高出架;6.福建、雲南中南部和兩廣、海南等地不用防寒,其他地方可適當防寒,如盆蘭通水透氣好可多噴水,天天噴也行,澆水如熱天可天天澆或隔天澆,春天陰雨可三幾天澆一次。總之,這幾種蘭生命力強,出芽率高,都較易栽培。
3.金玉滿堂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16℃至28℃,冬季室溫應保持5℃至8℃。要求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土壤。盆栽時間在夏秋兩季,充分澆一次透水,置於通風良好的半陰散光環境。入冬後扣水,保持65%至70%的水分,移入室內越冬,春節觀果。 繁殖方法:一、播種:待果實充分成熟後採摘,去皮洗凈晾乾後即可播種,也可於低溫層積沙藏,翌年春進行播種。 二、扦插:剪取半木質化嫩枝作插穗,插於備好的沙床,保持濕潤和溫暖,置於半陰處,兩種繁殖方法均需30天至40天發根,長出3片以上真葉後即可移植上盆。 你可在換盆時將其折斷受傷的根用利刀切斷,可見切斷面布滿硃砂紅的血點,因此命名「硃砂根」。硃砂根的株形優美,常綠,而正值春節時,其紅果累累,十分可人。
F. 跳舞蘭養殖方法,
跳舞蘭由於品種的性狀差異大,栽培管理的方法也有較大的差異。一般而言,厚葉型的跳舞蘭較喜溫暖,生長適溫18~25℃,12℃以下要防寒。較適合華南地區栽培。薄葉型的跳舞蘭較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10~22℃ ,平地難適應,應在中海拔冷涼地區栽培,但冬季寒潮來時,也就放在溫室中過冬。跳舞蘭的花期不固定,只要植株成熟即可開花。
跳舞蘭的適應光照與卡特蘭相似,在栽培中應適度遮光,一般在夏季應遮去陽光的50%~60%,冬季遮去陽光的20%~30%。陽光太強,生長緩慢、植株短小並引起日灼病,最後葉片乾枯,甚至整株植物死亡。如果蔭蔽太多,光線不足會使植株葉片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開花顯著減少,有時甚至不開花。花莖抽出時,設立網架,加以支撐,防止花枝傾倒。
栽培基質和換盆
跳舞蘭的大多數種類均採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蘭,植株逐漸長大並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後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如早春秋後天氣變涼時進行,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澆水與施肥
跳舞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但由於不同種類的跳舞蘭株型相差大,對乾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沒有假鱗莖的品種,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經常保持盆內的基質濕潤,基質一干就要補充水分。冬季減少水分,有利於開花,氣溫在10℃下時要停止澆水。在炎熱的夏季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同時,由於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溫室內栽培跳舞蘭除保持相對較大的濕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否則生長不良,也易發生腐爛病。
適當的施肥是跳舞蘭健壯生長的有效措施,種植時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餅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與冬季氣溫過低外,在生長季節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鉀肥。
G. 跳舞蘭的種養方法
跳舞蘭的大多數種類均採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蘭,植株逐漸長大並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後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如早春秋後天氣變涼時進行,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澆水與施肥
跳舞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但由於不同種類的跳舞蘭株型相差大,對乾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沒有假鱗莖的品種,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經常保持盆內的基質濕潤,基質一干就要補充水分。冬季減少水分,有利於開花,氣溫在10℃下時要停止澆水。在炎熱的夏季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同時,由於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溫室內栽培跳舞蘭除保持相對較大的濕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否則生長不良,也易發生腐爛病。
適當的施肥是跳舞蘭健壯生長的有效措施,種植時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餅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與冬季氣溫過低外,在生長季節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鉀肥。
病蟲害防治
跳舞蘭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介殼蟲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跳舞蘭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葉斑病發生時危害跳舞蘭的葉片,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可採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濕劑800倍防治。
H. 跳舞蘭的養法
跳舞蘭栽培管理
夏時要注意遮蔭,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降溫。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澆透水一次,即澆到盆底孔出水為止。施肥以施復合化肥為好,宜薄肥,忌濃肥,宜於清晨或下午3時以後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時期,此期由於高溫、高濕,易生細菌性軟腐病,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死亡。為此,可在晴天時把盆內植材曬干,則細菌不易在乾燥條件下繁殖,同時,將爛葉爛莖及時剪掉。在進入高溫、高濕的季節之前,應加強施肥,特別是要增加鉀肥的比重,培養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但冬季溫度不宜低於15℃,空氣濕度四季在80%左右。春、夏、秋三季需半陰環境,冬季可給予充足陽光,但切勿使其曝曬在炎夏的烈日中。文心蘭繁殖多用分株繁殖法,一般剛分株後勿立即澆水,當稍干時往葉面噴些水,等有新根長出時再澆水,然後噴些平均肥,但濃度不可過高,一般0.6%至0.8%。在養護過程中水不可澆得過多,這樣容易爛根,應注意通風透光。如有發病株,應及時銷毀,並用一些殺菌劑噴灑。開花期的溫、濕度都不易過高或過低,這樣會影響花朵壽命,縮短花期,甚至出現
文心蘭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5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為75%-85%。光照強度為10000Lux-25000Lux。小苗生長量少一般光照強度以5000Lux-15000Lux為宜中大苗生長量大一般光照強度以15000Lux-25000Lux為宜。蔭蓬不能太低,以4-4米為宜,太低則影響通風效果,栽培架以0.6-1.0米為宜。
文心蘭所需基質要求通風透氣利水,常用基質有樹皮、蕨根、水苔、木炭等。實踐認為:小苗用水苔,中、大苗用木炭做栽培基質,具有生長好、成本低等特點。木炭一0.5-2cm為宜,並在栽種前用水浸泡沖洗以除去炭粉。盆栽宜選用氣孔較多的素燒盆或容積較小的淺盆種植,用桫欏凰木炭渣和椰糠作植材,在盆底加墊小磚粒或風化石,以利疏水保濕。植株栽好後,可於盆面鋪上一層水草,以防旱保濕,有利氣生根的生長。
蟲害防治
文心蘭常見蟲害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虱等,春夏多雨季節,蝸牛經常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於蘭園四周及栽培架支腳處,當通風不良時常引起介殼蟲,可用800-1000倍液速朴殺或速蚧靈噴殺。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風蚜或蚜虱消噴殺。病害發生後,可於早晨或傍晚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一年內噴施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I. 怎樣種植跳舞蘭
【名 稱】 文心蘭
【學 名】 Oncidium (簡稱Onc. )
【別 名】 跳舞蘭、金蝶蘭、瘤瓣蘭
【科 屬】 蘭科,文心蘭屬
【類 別】 復莖附生蘭或地生蘭
盆栽文心蘭常用15厘米盆,也可用蕨板或蕨柱栽培。常用基質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碎磚,有利於透氣和排水。開花植株栽植在花謝後進行最好,未開花植株在萌芽前進行,這樣有利於文心蘭新根生長。5~10月為文心蘭的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休眠期可停止施肥和澆水,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即行。液施肥料流失嚴重,每半月可用0.05%~0.1%復合肥噴灑葉面加以補充。開花後要及時摘除凋謝花枝和枯葉。
��文心蘭的大多數種類均採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蘭,植株逐漸長大並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後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如早春秋後天氣變涼時進行,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夏時要注意遮蔭,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降溫。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澆透水一次,即澆到盆底孔出水為止。施肥以施復合化肥為好,宜薄肥,忌濃肥,宜於清晨或下午3時以後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時期,此期由於高溫、高濕,易生細菌性軟腐病,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死亡。為此,可在晴天時把盆內植材曬干,則細菌不易在乾燥條件下繁殖,同時,將爛葉爛莖及時剪掉。在進入高溫、高濕的季節之前,應加強施肥,特別是要增加鉀肥的比重,培養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但冬季溫度不宜低於15℃,空氣濕度四季在80%左右。春、夏、秋三季需半陰環境,冬季可給予充足陽光,但切勿使其曝曬在炎夏的烈日中。文心蘭繁殖多用分株繁殖法,一般剛分株後勿立即澆水,當稍干時往葉面噴些水,等有新根長出時再澆水,然後噴些平均肥,但濃度不可過高,一般0.6%至0.8%。在養護過程中水不可澆得過多,這樣容易爛根,應注意通風透光。如有發病株,應及時銷毀,並用一些殺菌劑噴灑。開花期的溫、濕度都不易過高或過低,這樣會影響花朵壽命,縮短花期,甚至出現落蕾或提早枯萎現象。
J. 舞草長在草地上嗎,如果不是,那它長在什麼地方。
4生長習性
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環境。耐旱,耐瘠薄土壤,常生長在丘陵山坡或山溝灌叢中,或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
舞草[wǔ cǎo]
跳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 ) 又名舞草、情人草、無風自動草、多情草、風流草、求偶草等, 屬豆科舞草屬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別 稱
跳舞草、情人草、無風自動草、多情草、風流草、求偶草等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薔薇目薔薇亞目
豆科蝶形花亞科山螞蝗族山螞蝗亞族舞草屬 Codariocalyx
分布區域
中國雲南、廣西、貴州、福建、台灣
目錄
1植物介紹
2形態特徵
▪ 莖
▪ 葉
▪ 花
▪ 果
3名稱由來
4生長習性
5分布范圍
6栽培要點
▪ 種子處理
▪ 適宜溫度
▪ 播種注意
▪ 出芽注意
▪ 光照
▪ 養護
▪ 澆水
▪ 施肥
▪ 常見病蟲害
7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 葯用價值
▪ 科研價值
8植物文化
1植物介紹
跳舞草喜陽光,呈小灌木,盆栽高約70~100厘米,地栽可達1.5~2米,各枝葉柄上長有3枚清秀的葉片,當氣溫達25℃以上並在70分貝聲音刺激下,兩枚小葉繞中間大葉便「自行起舞」故名"舞草",給人以清新和神秘之。生於丘陵曠野和灌木叢中,是一種瀕臨絕跡的珍稀植物。喜陽光耐旱,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舞草全株(2張)
舞草枝葉(6張)
舞草花果(11張)
2形態特徵編輯
莖
直立小灌木,高達1.5米。莖單一或分枝,圓柱形,微具條紋,無毛。
葉
舞草(10張)
葉為三出復葉,側生小葉很小或缺而僅具單小葉;托葉窄三角形,長10-14毫米,基部寬1.7-2.3毫米,通常偏斜,無毛,邊緣疏生小柔毛;葉柄長1.1-2厘米,上面具溝槽,疏生開展柔毛;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圓形或急尖,有細尖,基部鈍或圓,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短柔毛,側脈每邊8-14條,不達葉緣,側生小葉很小,長橢圓形或線形或有時缺;小托葉鑽形,長3-5毫米,兩面無毛;小葉柄長約2毫米。本種每葉的兩側生線形小葉,在氣溫不低於22℃ 時,特別在陽光下,會按橢圓形軌道急促舞動。
花
跳舞草[1]
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具彎曲鉤狀毛;苞片寬卵形,長約6毫米,密生,花時脫落;花梗開花時長1-4毫米,花後延長至3-7毫米,被開展毛;花萼膜質,長2-2.5毫米,外面被毛,萼筒長1-1.5毫米,上部裂片先端2裂,長約1毫米,下部裂片長約1毫米;花冠紫紅色,旗瓣長寬各7.5-10毫米,翼瓣長6.5-9.5毫米,寬4-5毫米,龍骨瓣長約10毫米,寬約3毫米,具長瓣柄,雄蕊長8-11毫米;雌蕊長10-12毫米,子房被微毛。花期7-9月。
果
莢果鐮刀形或直,長2.5-4厘米,寬約5毫米,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疏被鉤狀短毛,有莢節5-9;種子長4-4.5毫米,寬2.5-3毫米。果期10-11月。[2]
3名稱由來編輯
跳舞草的葉片兩側生有大量的線形小葉,對聲波非常敏感,在氣溫不低於22℃時,特別是在陽光下,受聲波刺激時會隨之連續不斷地上下擺動,猶如飛行中輕舞雙翅的蝴蝶,又似舞台上輕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
4生長習性
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環境。耐旱,耐瘠薄土壤,常生長在丘陵山坡或山溝灌叢中,或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2]
5分布范圍編輯
產地分布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台灣等省區。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也有分布。[2]
6栽培要點編輯
跳舞草的生長與自然環境中的各項因素有密切關系,在溫度、光照、水分、培養介質等因素中,由於各地氣候相差懸殊,當在自然條件下播種時,應根據跳舞草的習性,在認真研究當地四季的氣候狀況後,確定播種時機。若的室內使用空調或暖氣來調節氣溫,種植將不受季節影響,有關種植技術簡介如下:
種子處理
跳舞草種子堅硬,外表有光亮的蠟質,在自然條件下需數月才出苗。因此,為了達到快速出苗的目的,播前需用曬熱或炒熱的干細沙輕輕搓磨種子外表的蠟質,使種皮微磨破,隨後用38℃的溫水泡種24h以上(期間可換水數次),再將種子用粗布包裹放在溫暖保濕的地方,待種植發脹,略曬干,即可播種(凡未泡脹的種子應選出來,再磨擦處理泡脹)。
適宜溫度
跳舞草播種適宜溫度20—28℃,若各種生長條件不適宜,請勿打開種子的外包裝,應等待恰當時間播種。跳舞草在理論溫度5—10℃可保存2年,但建議如條件適當因盡早使用。
播種注意
特別注意,在花種的表面最多隻能覆蓋一層薄薄的培養介質,厚度約為花種直徑的1—3倍,盡量准確,若種子埋入太深,會使種子萌芽變得困難, 將噴水壺調至噴霧狀,對其噴灑適量水,用玻璃板或塑料紙蓋於花罐口上,以減少水分蒸發。將花罐放在陰處不見光,記住每天要打開15—20分鍾透氣 ,花種一般在8—10天左右發芽。等待發芽要有耐心,有時氣溫變化等因素,會對種子發芽時間有影響,請耐心等待。
出芽注意
種子發芽後等到芽上的第一對葉子呈隊稱展開時,請立即拿開覆蓋物(玻璃板、塑料紙),並放置於向陽處,避免陽光直射,注意溫度變化,不要過量澆水。 當第一對子葉已充分展開,並呈現綠色時,需要逐步增加直射陽光下的光照時間。 當第一對真葉長出時,應把其置於全天直射的陽光下,並關注培養介質的乾燥情況,適當給水;當長出第二對真葉時,就表明已經度過種植的最難關,只要掌握好溫度、水分、跳舞草會茁壯成長。
光照
植株缺少光照,常會發生徒長的現象,使得植株細長、瘦弱易倒狀,應該增加光照時間。盡可能經常轉動花盆,以便使植株枝葉各個角度接受陽光,並得到充分生長。
養護
跳舞草的養護
待苗長到近一寸時,保留健壯的植株,其餘的要移盆。移盆時,要小心翼翼,不要傷到須根,將苗移出時,在花盆的中央,挖一個適當寬度、深度的坑,讓其根系充分展開,覆蓋培養介質,輕壓,而後再澆適量水。
澆水
在出芽期間,需要保持培養介質濕潤。出芽後又以保持偏干一些,以表面培養介質乾燥,內部仍濕潤為宜; 澆水時間盡量在早上,避開陽光,水最好先放置4—6分鍾,散去自來水中的氯氣,澆水時最好使用細眼壺,從遠離植株的地方,逐漸向植株靠攏,四周多澆一些,植株附近少一些,並盡量不要濺在葉、莖上。
施肥
植株生長到以一個多月時,要進行第一次施肥。植株開花期:即植株生長到2~3個月時,進行第二次施肥。
9、造成種植失敗的常見因素:(自我檢測)
(1)環境因素: 溫度的變化是否大大偏離植株發芽、生長的適宜溫度。
(2)播種因素: 種子是否埋的太深種子和培養介質沒有充分接觸,播種、發芽期間培養介質偏干。
(3)栽培管理因素:忘記使用玻璃板或塑料罩,剛出芽,就在陽光下暴曬,澆水太少或過多,發芽一個星期後,未得到充足陽光忘記施肥。[3]
常見病蟲害
跳舞草蟲害很少,但病害較多,特別是在蔬菜茬等多作茬口種植時較嚴重。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葉斑病、根腐病及疫病。發病時要及時剪除並燒毀病葉。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10-14天噴施一次,噴施3—4次即可治癒;此外用波爾多液 (1:1:100)或退菌特與波爾多液交替噴施3—4次,對葉斑病效果較好。代森鋅500倍液對疫病防治較佳。多年連作有利於病害蔓延,故應4—5年換茬一次。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粉介、薊馬、蟎類、粘蟲等,可選用相應的葯物防治。
7主要價值編輯
觀賞價值
跳舞草葉片具有自然舞動的特性,已應用於園藝觀賞業,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材料,觀賞價值高。
葯用價值
舞草還具有葯用保健價值,全株均可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該草具有去瘀生新、舒筋活絡之功效,其葉可治骨折;枝莖泡酒服,能強壯筋骨,治療風濕骨疼。用鮮葉片泡水洗面,可使皮膚光滑白嫩。[4]
科研價值
跳舞草是自然界唯一能夠根據聲音產生反應的植物。據科學研究,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與溫度、陽光和一定節奏、節律、強度下的聲波感應有關。
舞草
在常溫強光且無風雨時的環境下,舞草的2片側小葉會不停地擺動,在半分鍾內,每片小葉可完成橢圓形的運動1次,每葉轉動達180度之後便又彈回原處,爾後又再行起舞。
舞草即便在午夜「睡眠」狀態下,小葉也仍在徐徐轉動,只是速度比白天慢。每當夜幕降臨,舞草便進入「睡眠」狀態,葉柄向上貼向枝條,頂小葉下垂,就象一把合起的折刀。隨著晨曦的到來,它的葉腋角度增大,頂小葉被撐開。
如果在舞草進入「夢鄉」以後,將它的頂生小葉往上抬,就會發現它在下垂時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緊張狀態。葉腋的角度和頂小葉與葉柄的角度難以隨意改變。它的葉柄上舉、頂小葉被壓下,是由於在頂小葉及整個復葉的葉柄部有一群細胞增加了膨壓所致;在白天正常狀態下,增加膨壓的卻是葉柄處位置正好相反的一群細胞。
舞草為什麼要進行這種「緊張性睡眠」呢?我們知道,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時,葉片採取與地心引力方向垂直的開展姿勢,一致的下垂姿勢,就減小了能量的消耗。這也是植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方式。
舞草可以伴隨音樂翩翩起舞,舞草「跳舞」,並非整個植株在運動,引起人們興趣的所謂舞蹈,是它的一對側小葉能進行明顯的轉動:或做360度的大回環,或做上下擺動。同一植株上各小葉在運動時雖然有快有慢,但卻頗具節奏。時而兩片小葉同時向上合攏,然後又慢慢地分開平展,似蝴蝶在輕舞雙翅;時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象藝術體操中的優美舞姿;有時許多小葉同時起舞,此起彼落,蔚為奇觀。
如果光照越強或聲波振動越大,運動的速度就會越快,直至晚上所有葉片下垂閉合睡眠為止。每當太陽下山,當夜幕降臨時,光線變弱,與白天的光線有了差別和變化,海綿體就會收縮,葉子便垂了下來,緊閉而貼於枝幹上。
舞草側小葉不停舞動的原因是由於其小葉柄基部的海綿體組織對光有敏感反應的結果。每當太陽照射,溫度上升,植物體內水分加速蒸發,海綿體就會膨脹,小葉便左右擺動起來。此外,舞草還會有聲感,當它受到音量35~40分貝的歌聲振盪時,海綿體也會收縮,帶動小葉片翩翩起舞。
研究表明,當外界氣溫達到20C以上時,舞草的側小葉開始轉動。氣溫上升到30度C以上,它的轉動最為活躍,速度也加快了許多。[2]
舞草側小葉的轉動既不像含羞草那樣由外界刺激引起,也不似向日葵那樣有明顯的趨光性。這種運動現象在植物界確屬罕見。那麼舞草因何而舞?仍是個謎,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5]
8植物文化編輯
跳舞草,還有一個非常凄美的傳說。古時候,西雙版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傣族農家少女,名叫多依,她天生酷愛舞蹈,且舞技超群。她常常在農閑時間巡迴於各族村寨,為廣大貧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身形優美、翩翩起舞的她好似林間泉邊飲水嬉戲的金孔雀,又像田野上空自由飛翔的仙鶴,觀看她跳舞的人都不禁沉醉其中,忘記了憂愁,忘記了痛苦,甚至忘記了自己。天長日久,多依名聲漸起,聲名遠揚。後來,一個可惡的大土司帶領眾多家丁將多依強搶到他家,並要求多依每天為他跳舞。多依誓死不從,以死相抗,趁看守不注意時逃出來,跳進瀾滄江,溺水而亡。許多窮苦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打撈了多依的屍體,並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後來,多依的墳上就長出了一種漂亮的小草,每當音樂響起,它便和節而舞,人們都稱之為「跳舞草」,並視之為多依的化身。所以舞草所代表的花語是:完美愛情。[2]
另據傳說,古時候有一傣族少女殉情自殺,死後便化身為跳舞草。所以,一旦遇到多情的小夥子高唱情歌,它就會隨歌起舞。
跳舞草何以起舞,植物學家普遍認為與陽光有關,有光則舞,無光則息,就像向日葵沖著太陽轉動頭莖一樣。具體深入研究,還有各種分歧。有的認為是植物體內微弱電流的強度與方向的變化引起的;有的認為,是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變化所致;也有人認為是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它跳舞時,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蟲的侵害,再就是生長在熱帶,兩枚小葉一轉,可躲避酷熱,以珍惜體內水分。風流草究竟為何晝轉夜停,仍存在著很多疑問,要解開這個謎還需植物學家們繼續深入探索。[6]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
舞草(5張)
舞草(10張)
舞草全株(2張)
舞草枝葉(6張)
舞草花果(11張)
詞條圖片(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