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做盆景包紮帶

做盆景包紮帶

發布時間: 2021-11-18 20:59:31

㈠ 如何綁扎盆景

(一)植物學知識

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樹皮深灰褐色而略帶紅色,裂成鱗狀厚塊片,冬芽深紅褐色。葉2針一束,略粗硬,鮮綠色,長5~13厘米,葉鞘宿存。球果卵形,幾無梗,可宿存樹上數年。干形常彎曲,側枝平展,冠偃如蓋。生長於安徽黃山高峰之上者,由於環境的影響,姿態萬千,如玉屏樓前的"迎客松"、"送客松";北海的"麒麟松"、"黑虎松";天海的"卧龍松"等,自然形態極美,均為黃山松造型的範例。

黃山松為我國亞熱帶東部山中適生針葉樹,廣泛分布於安徽黃山、大別山海拔600~1800米;浙江天目山、雁盪山海拔800~1500米;福建武夷山、戴雲山海拔1000~1500米;台灣中央山脈海拔800~2400米以及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

黃山松極喜光,適生於涼潤、空氣濕度較大的高山氣候,垂直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土層瘠薄,岩石裸露的孤峰山脊上生長,則枝幹低矮、彎曲,姿態奇特古雅,葉細而短,最適於製作盆景。

(二)取材與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黃山松多用種子育苗繁殖,發芽率較高,一般可達80~85%。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球果呈黃褐色時,從樹冠茂密的健壯母樹上採集飽滿的球果,進行脫籽處理。日曬約10天後種鱗開裂,去翅除雜,裝袋冬藏。"春分"前後播種,苗圃地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為好。噴灑五氯硝基苯75%或高錳酸鉀液進行土壤消毒。播前先將種子用水淋濕後用鈣鎂磷肥拌種。1公斤種子約拌0.5公斤鈣鎂磷肥。播後用細土覆蓋約2厘米,再用草遮蓋,一個月後開始陸續發芽出土。6月份可施一次稀薄腐熟人尿,施後用清水淋洗苗葉,再用0.5%波爾多液噴灑防病。7~8月為幼苗生長旺盛期,9月下旬停止生長,當年苗木可達20~25厘米左右。盆栽可選用2~3年生粗壯棵矮的樹苗,再進行加工造型。

山野採掘:黃山松天然更新容易,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岩石隙縫,崗脊及坡地上都可飛子下種。在山野選取生長粗壯矮小的黃山松野生苗,以枝幹蟠虯,針葉短而密者為好,便於以後上盆造型。

採掘後要及時下地培育,栽前將全部針葉剪短一半,以減少蒸發。宜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土壤較瘠薄處栽培。控制水分和養分,炎夏季節要用蘆簾適用遮蔭,做到晚揭早蓋,並每天噴水1~2次,保持表土濕潤。地栽培育2年後,即成良好的盆景素材。

(三)上盆過程

選盆:黃山松姿態瀟灑優雅,蒼古狂逸,自然多變,故一般宜選用形狀古樸、色澤深沉的紫砂陶盆,通常以淺盆為主。盆的形狀依樹形而定,如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等宜選長方形或橢圓形盆;曲乾式可選海棠形或馬槽盆;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或中深四方形或圓形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礬石、大理石等鑿石盆;小型盆景也可選用釉陶盆。

用土:黃山松適宜酸性沙質壤土,pH值在4.5~5.5之間,中性土或微酸性土也生長良好。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葉土,摻拌30~40%的沙土為培養土。

栽種:黃山松的栽種以3~4月最為適宜,秋後栽種亦可。移栽時需帶宿土泥球,以利於盡快服盆成活。栽前應先檢查有無傷根、爛根和過長主根,如有必須剪除,在傷口上塗以蠟或油漆,以免松脂溢出。松類忌濕,故盆底須填上碎瓦片或木炭,上覆一層粗砂,深千筒盆可填至1B3高度,以利透氣排水。淺盆則用塑料紗網墊在盆孔上。栽種時,要用乾燥土,將根部的土充分填塞,搖動盆缽,用竹簽撳實,鋪上青苔,澆一次透水,放置半陰處,約10天後,再逐漸移至陽光充足處,但不能一下移到強光下曝曬。

(四)整姿技術

加工:黃山松的整姿造型以攀扎為主,修剪為輔。攀扎以棕絲或金屬絲均可。而以金屬絲最為方便,容易掌握,但須注意定型後及時拆除,以免發生"陷絲"現象,造成枝條損傷。黃山松一般結合上盆進行整枝加工,按照今後樹形的需要,除去徒生枝、交叉枝、並行枝及多餘的枝條,依造型需要先攀扎主幹,再適當吊扎枝幹,只須簡單加工,不必過於細瑣繁雜,待以後再逐年整形加工。

山野挖取的黃山松樹樁,經地栽養胚1~2年後即可上盆加工。也可露地培養,每年進行一次造型加工,第二年挖起切斷主根,重新下地,再調整造型姿態,促使多發側根,待數年後上盆即可成型觀賞。

黃山松的整枝修剪宜在冬末春初進行,此時為休眠期。攀扎造型在生長期進行為好,此時樹液流動,枝條柔軟,便於拿彎綁扎。

樹形:黃山松盆景形態自然多變,蒼健俊逸,具有典型松樹之特徵。可製成直乾式、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和懸崖式。其造型要求可參照黑松的造型,不一定要剪紮成片,只需通過摘心方法,即每年春季將新萌嫩芽摘去1B2,便可控制枝葉生長。

㈡ 關於盆景造型中的收頂,剪枝,扎枝

最近一兩個月看過多幅扎枝的圖片,感覺還是有很多人不會扎枝剪枝專,其實這技術網屬上是有說明的,肯定有些人沒看到,還有一些人沒理會,有必要再簡單說說,為下面要說的收頂做鋪墊。

㈢ 什麼情況下可收各部位多頭帶包紮術

綳帶藉助物理作用,達到固定與治療患部的目的。如固定敷料、出血傷口的加壓包紮、肢體支持與懸吊以及和夾板、石膏一同應用固定骨折等等。運用綳帶包紮機體的各個部位,要求牢固、舒適、整齊、美觀並符合節約的原則。包紮綳帶是臨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術之一。

一、綳帶包紮注意事項

(一) 綳帶包紮前的准備:

包紮部位必須保持清潔乾燥,對皮膚皺襞處,如腋下,乳下,腹股溝等處應用棉墊、折疊紗布遮蓋,骨隆突處用棉墊保護。

(二) 綳帶包紮的體位:

在滿足治療目的的前提下,病人位置應盡量舒適。對肢體應保持功能位或所需要的體位。

(三)綳帶選用:

根據包紮部位選用不同寬度的綳帶。手指需用3厘米寬,手、臂、頭、足用5厘米寬,上臂、腿用7厘米寬,軀體用10厘米寬的綳帶。

(四)包紮操作:

一般應自遠心端向近心端包紮,開始處作環形兩周固定綳帶頭,以後包紮應使綳帶平貼肢體或軀干,並緊握綳帶勿使落地,包紮時每周用力要均勻適度,並遮過前周綳帶的1/3~1/2,太松易滑脫,太緊易致血運障礙。一般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觀察肢體血循環情況。包紮完畢,要環形包繞兩周用膠布固定,或將綳帶端撕開結扎,但注意打結處不應在傷處及發炎部、骨突起處、四肢內側面、病人坐卧受壓部位及易受摩擦部位。

(五)綳帶拆除:

拆除綳帶應先自固定端,順包紮相反方向松解,兩手相互傳遞繞下,在緊急和綳帶已被

傷口分泌物浸潤乾涸時,可用綳帶剪剪開。為了節約起見,如果綳帶還干凈,可重新捲起再用。

二、綳帶基本包紮方法

(一)環形包紮法:

用於肢體較小或圓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額部,亦用於各種包紮起始時。綳帶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將綳帶展開約8cm,左拇指將綳帶頭端固定需包紮部位,右手連續環形包紮局部,其卷數按需要而定,用絞布固定綳帶末端。

(二)螺旋形包紮法:

用於周徑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從遠端開始先環形包紮兩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纏繞,每卷重疊前一卷2/3,末端膠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綳帶或暫時固定夾板時每周綳帶不互相掩蓋,稱蛇形包紮法。

(三)螺旋反折包紮法:

用於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開始先做二周環形包紮,再做螺旋包紮,然後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帶上面正中處,另一手將卷帶自該點反折向下,蓋過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須整齊排列成一直線,但每次反折不應在傷口與骨隆突處。

用於肩、肘、腕、踝、等關節部位的包紮和固定鎖骨骨折。以肘關節為例,先在關節中部環形包紮2卷,綳帶先繞至關節上方,再經屈側繞到關節下方,過肢體背側繞至肢體屈側後再繞到關節上方,如此反復,呈「8」字連續在關節上下包紮,每卷與前一卷重疊2/3,最後在關節上方環形包紮2卷,膠布固定(圖4~8)。

(五)反回包紮法:

用於頭頂、指端和肢體殘端,為一系列左右或前後反回包紮,將被包紮部位全部遮蓋後,再作環形包紮兩周。

四、彈性綳帶

彈性綳帶一種由彈性纖維織成的特殊軟綳帶,規格有7.5cm×225cm,10cm×225cm兩種。主要用於創傷後肢體腫脹、肢體靜脈迴流障礙以及四肢淋巴水腫。

㈣ 樹樁盆景傷口怎麼處理,用什麼方法最好

將傷口修整處理好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一下即可;也可用膠布或者膠帶粘貼;也可用膠水塗刷封口;也可用水泥沙漿塗抹封口……無論用什麼方法,原則是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雨水侵蝕腐爛,以利傷口癒合。

㈤ 普通膠帶可以包紮果樹嫁介面嗎

可以的,普通塑料,剪切成一條一條的塑料薄膜,也是可以的。在八十年代,用的就是普通的塑料剪成條條,纏繞介面處。只要保證皮層對齊,介面全封閉,防止水份散發幹掉,就可以了。為此,還有在塑料條帶包纏緊繞後,再塗抹些蠟的。

㈥ 盆景如何處理傷口

盆景在進行造型的時候,需要截桿,去留枝條,勢必會留下很多的傷口,處理傷口的方版式。基本權有兩種:
第一種;雜木類傷口塗抹癒合劑讓植物修復傷口,癒合形成樹眼,疤瘤。具體的操作:

1,傷口修剪到平滑,有球口剪的可將木質部修剪,凹陷傷口。
2,塗抹癒合劑,減少傷口感染,樹液流失。
3,貼上鋁箔,傷口癒合,不接觸光的情況下會加快癒合。

第二種,松柏類的「舍利」處理方式,目的形成自然狀態下,雷劈火燒的一種斷面,視覺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截桿時,留取主枝的一段連接主桿,剝掉部分樹皮,保留的樹皮,稍微用美工刀修整,不帶毛邊毛口。

2,工具撕裂樹皮,到樹心的部位,形成自然斷裂的效果。

3,用刀具精修樹干斷裂處,出現自然的木質肌理。也可以用或將傷口處燒一下,然後進行下打磨。

4,塗上石硫合劑,後期形成傷口白骨露出的效果。

㈦ 想購買盆景專用扎絲

比較簡單的辦法到網上買,網上很多園藝店,園藝用品非常豐富。另外可以到所在城市的花鳥市場,也有賣的,但比網上的貴,品種也少。

㈧ 請大家幫幫我做盆景作業,我跪謝大家了!!!

1.《盆景偶錄》中列出的盆景植物四大家是: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七賢:黃山松、纓絡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喜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臘梅、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2.松質石料有:砂積石、海母石、浮水石、蘆管石、孔雀石、螢石、雪花石等。
3.硬質石料有:木化石、斧劈石、魚鱗石、菊花石、鍾乳石、英石、龜紋石等。
4.樹坯造型的基本方法有枝幹造型、葉片造型、摘芽與摘葉、根部造型等。
5.樹枝造型的技法多種多樣,有上伸式、蟹爪式、懸垂式、直枝式、垂枝式、雲片式、橫展式、蟠曲式、剪片式、滾枝式、鳥窠式、雞爪式、斜跌式等。
6.山水盆景根據山峰數量的多寡可以分為獨峰式、雙峰式、偏峰式、散峰式等。
二、
2.採掘野生樹坯的程序如何安排?
答:①挖掘前的准備:首先對樹樁產地的調查,如地點、交通、樹種、數量記清,並組織人員、准備好工具、包裝材料、生活用品、運輸工具、盆、泥等物。②挖掘時間:一般於秋末冬初,樹木開始進入休眠時進行為宜,也可於春季解凍後進行。一些常綠樹種,可於生長期中進行。③挖掘方法:落葉類植物需要先找清根系的分布,先斷主根,再斷側根,邊挖邊搖,裸根挖出。常綠植物必須帶有土球,大樹需要經過3年左右逐次進行,每次只挖斷根系數量的1/3左右。盡量保留細根、須根,上漿後包紮。④馴化栽培:生坯在初修剪定型後,栽植馴化1-3年後養坯。⑤養坯:即按照盆景的特殊要求,栽植的樹樁採用下列馴化措施進行撫育。措施有:護干、地面覆蓋、遮陽、澆水噴霧、控芽摘葉、施肥等。
3.試述懸崖型造型要領?
答:(1)懸崖式盆景的造型必須確保山體的牢固性,由於懸崖式盆景的造型特點是山石重心較高,並且傾斜,就要從力學的角度考慮山石的仰俯角度多大合適。主要根據山體重心的高度、山石的重量、傾斜度以及山石根部粘料的粘合力綜合考慮,確定山石本身的傾斜仰俯程度,一般可掌握的規律是山體重心的傾斜度和山石本身的重量所造成的那種趨於跌倒的力,必須小於山石根底粘料的粘結力,這時山體才有牢固性。若處理不當,山體牢固性很差,在今後的盆景搬運工作中極易發生倒塌,有時還會砸壞盆器。
(2)要適時撤去支撐物,在利用粘料固定山體時,一定要等粘料的粘結力充分發揮出來以後,再將為防止跌倒而臨時加設的支撐物,以及其他保險措施撤去。
(3)布景時要有自然景物的真實性,懸崖式盆景一面處理得比較虛,另一面必須處理的實,只有這樣山石的腳根才能站立得穩。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異想天開的造出特別奇巧、險峻的景觀,很可能會缺乏地貌學的根據,失去了自然景物的真實件,這樣造型手法也違背了盆景是大自然美的縮影,是經藝術加工而成的自然美景片斷的要求。
4.試述木棉型造型要領?
答:樹干要挺拔。所謂挺拔就是直中有曲,曲中見直地逐漸縮小樹尾,並且流暢有勢。樹頭既要大又要有多條「板根」,才顯得樹干雄壯有勢。樹頂要平,頂平以顯雄偉。木棉型有單干也有雙干,雙干木棉型要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才有情趣。對門枝是木棉樹的自然特點。對門枝要有兩對以上,但又不宜全部採用對門枝(其中一層採用單枝,畫理叫「破格」),以免呆板。垂枝也是木棉樹的特徵,但只有垂枝則會過於單調乏味,在垂枝中加以「風車枝」就能生動活潑。為了加強垂枝的跌宕的空間效果,宜採用「高托」(第一層的枝位要高一點),以有利於搭配垂枝的位置,在枝法上要注意爭讓得法,顧盼有情,長短有度,伸延流暢,才能成為一棵完美的木棉型樹。

三、論述題
盆景中配件的點綴應遵循什麼原則?
答: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但要布局合理、製作精細,還要有比例適宜、位置恰當、造型優美的配件來點綴,以起到畫龍點睛、烘托主題、突出意境的作用。 盆景配件與山石、樹木同樣地為盆景的主題服務,是盆景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一件盆景作品質量的好壞、層次的高低並不在於它是否有配件,而關鍵是要能否做到「適配則配,配則配之有理,不配則有不配的根據」,「增不得一筆,亦少不得一筆」。如趙慶泉的盆景佳作《八駿圖》』如果把八匹駿馬拿去,那就不可能再稱為《八駿圖》了,而且也給人「少了點什麼」的感覺。 作為盆景的配件,應注意其比例的協調,好的盆景作品給人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美妙意境。如果配件過大,與主景的比例失調,就難以達到其陪襯的作用,甚至會恰得其反,喧賓奪主。 同時,配件在色彩上應以淡雅為宜,這樣就更能襯托主題,表現自然之美。切忌使用紅色及其它花花綠綠的飾物,否則就顯得庸俗。 總之,配件的點綴,「取之,則使作品盡善盡美,相得益彰;舍之,則合情合理」。

㈨ 包紮有哪些方法

1.指壓止血法。在傷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動的動脈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壓迫在骨頭上,即可止血。手和前臂出血,可用雙手拇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腳和小腿出血,可壓迫大腿根部股動脈搏動處。

2.加壓包紮止血法。用干凈的,最好是無菌的紗布、綳帶或手絹、毛巾等物品填塞傷口,外用綳帶或布條、毛巾等加壓包紮,即可止血。松緊要適度,止住出血即可。

(一)綳帶包紮的方法

1.環形包紮:這種方法是各種綳帶包紮中最基本的方法,常用於手腕部、足踝、頸、額部和身體其他粗細相等的部位。

環形重疊纏繞,第一圈環繞稍作斜狀;第二、三圈作環形,並將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壓於環形圈內,再纏繞數周,每周蓋住前一周。

2.螺旋包紮:包紮時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再作單純的斜旋上升纏繞,每周壓蓋前周的1/2。

常用於臂、指和軀乾等粗細不等的部位。

3.螺旋反折包紮:先用環形法固定始端,再按照螺旋的方法但每周反折一次,反折時以左手拇指按住綳帶上面的正中處,右手將帶向下反折,向後繞並拉緊,反折處不要在傷口上或骨隆起處。

此法用於粗細不等部位,如小腿和前臂等。

4.「8」字形包紮:此法是在關節彎曲的上、下兩方,先將綳帶由下而上纏繞;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來回纏繞。

多用於肘、膝、腕、踝、肩、髖等關節處。

5.回反包紮:這種方法是做一系列的反折,第一周常在中央,以後各周分向左右,直到傷口全部包蓋後,再作環形包紮固定。

常用於頭部和斷肢包紮。

(二)三角巾包紮

1.頭頂帽式包紮:將三角巾的底邊折疊約2指寬,放於前額齊眉處,頂角向後蓋頭上,三角巾的兩底角經兩耳上方拉向後頭部交叉並壓住頂角再繞回前額相遇時打結,頂角拉緊掖入後頭部的交叉處內,或翻到上面用別針別上。

2.頭部風帽式包紮:先在三角巾頂角和底邊中央各打一結,形似風帽。把頂角結放於前額,底邊結放於腦後下方,包住頭部,兩底角往面部拉緊,並分別向外反折成三、四橫指寬後左右交叉,包繞下頜,然後再拉到腦後的結上打結固定。

3.面具式包紮:先在三角巾頂角打一結,結頭下垂,提起左右兩角,形成面具樣。再將三角巾頂角結兜起下頜,罩於頭面,底邊拉向腦後,左右底角提起並拉緊交叉壓住底邊,再繞至前額打結。包好後,根據情況可在眼及口、鼻處剪小洞。

4.單眼包紮:將三角巾折疊成約四橫指的帶形,以2/3向下斜放於傷側眼部,此端從傷側耳下繞腦後經健側耳上至前額,壓另一端繞行,然後另一端於健側眉上向外反折後於耳上拉向腦後,兩端相遇時打結。

5.雙眼包紮:將三角巾折疊成約四橫指寬的帶形。以中點放於枕部下方,兩端從耳下繞至面部,在兩眼處交叉並遮住雙眼,兩端再經兩耳上方拉向腦後打結。

6.單肩包紮:將三角巾折疊成燕尾式,燕尾夾角約90度(大片壓小片,大片放背後,小片在胸前)放在肩上,燕尾夾角對准頸部,燕尾底邊兩角包繞上臂上部並打結,再拉緊兩燕尾角,分別經胸、背部,拉到對側腋下打結。

7.雙肩包紮:

使兩燕尾角等大,燕尾夾角約120度,夾角朝上對准頸後正中,燕尾披在雙肩上,兩燕尾角過肩由前往後包肩到腋下與燕尾底邊相遇打結。

8.胸(背)部包紮:把燕尾巾放在胸前,夾角約100度對准胸骨上凹,兩燕尾角過肩於背後,再將燕尾底邊角系帶,圍胸在背後相遇時打結。然後將一燕尾角系帶並拉緊繞橫帶後上提,與另一燕尾角打結。

背部包紮時,把燕尾巾調換到背部即可。

9.側胸包紮:將三角巾蓋在傷側,頂角繞過傷側肩到背部,底邊圍胸到背後,兩底邊角相遇打結,再與頂角相遇打結。

背部包紮法與此法相同。

10.腹部包紮:把三角巾疊成燕尾式,夾角約60度朝下對准外側褲線,大片在前壓向後面的小片,並蓋於腹部,底邊圍腰相遇時打結,兩燕尾角包繞大腿根打結。

發現腹部有內臟脫出時,不要馬上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將脫出的內臟先用急救包或大塊敷料覆蓋,然後用飯碗、茶缸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紮。把三角巾頂角向下橫放在腹部,底邊齊腰,兩底角圍繞到腰後作結。頂角由兩腿間拉向後面和另兩端作結。

11.單側臀部包紮:將燕尾巾的夾角約60度朝上,蓋傷側臀部的後片要大於並壓著向前的小片,兩角分別過腹腰部到對側打結,兩底邊角包繞傷側大腿根打結。

12.四肢包紮:①上肢包紮: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結後套在傷手上,另一底角過傷肩背後拉到對側肩的後上方,頂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繞傷肢,然後再將前臂屈至胸前,兩底角相遇打結。

②小腿、腳包紮:將足趾朝向底邊,把足放在近一底角側,提起頂角與另一底角包繞小腿打結,再將足下底角折到足背。繞腳腕打結固定。

③膝、肘部帶式包紮:根據傷情將三角巾折疊成適當寬度的帶狀,將帶的中段斜放於傷部,兩端分別壓住上下兩邊,包繞肢體一周打結。

④手、足部包紮:手(足)指朝向三角巾的頂角,將手(足)掌平放於三角巾的中央,底邊橫放於腕部或踝部,將頂角折回,蓋於手(足)背,兩底角分別圍繞到手(足)背側交叉,再在腕部或踝部圍繞一周後,在手(足)背側作結,頂角折回用別針固定。

13.懸臂帶:①大懸臂帶:將三角巾一底角放於健側胸部過肩於背後,底邊和身體平行,頂角對著受傷的肘部,傷臂彎屈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另一底角包繞傷臂反折越過傷側肩部,兩底角在頸後作結,頂角向肘前反折,用別針固定,將前臂懸吊於胸前。

主要用於前臂傷或前臂骨折及肘關節傷。肱骨骨折禁止使用此方法。

②小懸臂帶:將三角巾折疊成適當寬頻狀,中央放在傷側前臂的下三分之一(手腕)處,兩底角分別經健側和傷側肩上在頸後打結,將前臂懸吊於胸前。

主要用於鎖骨和肱骨骨折、上臂損傷、肩關節損傷。

㈩ 如何進行包紮

熱點內容
情人節快樂德文 發布:2025-07-09 23:45:31 瀏覽:917
插花作品圖片小清新 發布:2025-07-09 23:36:54 瀏覽:433
牛込百合 發布:2025-07-09 23:33:21 瀏覽:23
花朵下垂茶花 發布:2025-07-09 23:27:02 瀏覽:985
木舉花卉 發布:2025-07-09 23:24:12 瀏覽:116
小和尚荷花圖片卡通 發布:2025-07-09 23:18:54 瀏覽:134
他鄉風七夕 發布:2025-07-09 23:14:07 瀏覽:430
適合室內陽台的綠植盆栽 發布:2025-07-09 22:56:02 瀏覽:667
情人節與過年 發布:2025-07-09 22:56:01 瀏覽:722
大型綠植牆造景 發布:2025-07-09 22:39:55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