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感受盆景

感受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3-15 02:56:55

1. 盆景要怎樣觀賞

盆景鑒賞的觀:首先是以樹木花草、石、水、泥土等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於人們的感覺器官的,因此,欣賞盆景藝術也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

「觀」,作為盆景欣賞的第一階段,主要表現為欣賞主體對盆景作品中感性存在的整體直觀(直覺)把握。很顯然,在這一階段,盆中之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以其實在的形式特性(如各盆景材料的形狀、色彩、線條、質地,甚至花草的芳香、「瀑布」的樂音等等),向觀賞者傳遞著某種審美信息。

(1)看自然神韻:植物是否枝壯葉茂,花好果碩,山石是否順乎紋理加工,保持天然美態,盆景作品能否給人一種勃勃生機之感。

盆景通過其形、色、香、姿、韻等自然天趣,給人以鬱郁蔥蔥,勃勃生機,展示出生命力之美。鑒賞盆景,首先要觀察、認識、欣賞這些純朴的自然美。盆景的自然形態,好比人的軀干肉體,缺它不可。樹木盆景有觀形、觀干、觀根、觀枝葉、觀花果等不同部位。水石盆景有觀形、觀石質、觀石紋、觀水等差異。通過對盆景自然形態的審美品賞,使人感受那樹樁盆景的玲瓏瀟灑之姿,豪宕雄勁之感;水石盆景的蒼勁雄偉之力,縱橫奔放之勢,從而讓人體味形質之美,色澤之美,動聲之美,變化之美,自然清新之美,達到那美不勝收的韻律和野趣。

(2)看整體美感:是否具有藝術美感,能否給人留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能否達到「一見鍾情」,流連忘返,經久耐看,回味無窮。盆景的這種藝術美感要求要有畫境美,即畫理中的「似與不似」,從而達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對紛紜復雜的素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榮,讓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構成完整獨立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加工處理後的盆景既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雖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畫。盆景的藝術美還要求有詩境美。我國的盆景以其獨有的詩情畫意著稱。詩情畫意和中國氣派,構成了中國盆景的民族風格。

(3)看加工技藝:視其結構布局是否合理,造型表現生動與否,加工是否精美、得體。樹樁盆景有素材的選擇,根、干、枝的處理,樹冠外輪廓線的描畫,花盆的選擇與種植位置的安排,盆面處理等等,它們之間要求處理得和諧統一。

(4)看寫意效果:盆景是否按意布景,寓意深刻,畫境優美,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能否發人深思,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藝術美、內涵美,詩情畫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體現,是盆景藝術的致極。

盆景主要是一種視覺藝術,盆中的樹木、山石、小擺件等均是具體實在的審美要素,因此,欣賞盆景時主要需要人們的視知覺參與。但是,盆景又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其花木的香味就還需要嗅覺的參與。有些現代盆景還將石料、音樂結合起來,製成「音樂盆景」,欣賞時自然涉及到聽覺。

可是,盆景欣賞的第一階段名日「觀」,其實它不能等同於繪畫等視覺藝術的純視覺感官,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知覺完形。這是由盆景的特殊結構決定的,盆景的多層結構需要諸知覺功能(視、聽、嗅、觸等)的綜合運用及心理通感。對於盆景欣賞的「觀」,一般欣賞者都能達到,但不少欣賞者也可能就停止於這一步。對盆景藝術的審美欣賞,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從而進入盆景欣賞的第二個階段「品」。

2. 盆景製作觀後感1500字作文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

3. 盆景觀察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我們家有一盆漂亮的盆景,它已經在我們家待了幾年了,到現在還是嬌嫩蒼翠。
那盆景里的小樹已經長了不少葉子,有的葉子變成了橘黃色,有的葉子是深綠色的,還有的葉子則剛剛長出來不久,嫩綠嫩綠的葉子,蒼翠欲滴,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長春樹的根很像竹子,因為它的身上有一條條黃色的紋路。
這么多翠如碧玉的葉子,一片又一片的姿態:看看這一片像一把勺子,看看那一片像一隻手掌,如果眼前這盆長春樹是一幅畫的話,那這位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說它叫長春樹,可真不假,因為它在我家一年四季都是碧綠碧綠的,它能活得這么快活,全靠我細心呵護,天天澆水施肥,帶它沐浴陽光,還不時給它除除草,修剪下枯葉呢!
我和它的感情也日益漸升,每天我放學回來它都張開寬大的枝葉,微笑著迎接我,好像在說:「小主人,歡迎你回家!」
我喜歡養花,更喜歡這壇蔥綠蒼翠的盆景樹,因為它給我的房間增添了幾絲春天的生機。
媽媽的同事送給她一包黃皮種子。這些光滑的種子一頭尖一頭圓,稍尖的那頭穿著綠色的外衣;圓的那頭鑲嵌著褐色的花紋,就好像戴著一頂小帽子一樣。媽媽把黃皮種子尖頭朝下,排兵布陣似的整整齊齊地種在花盆裡面,再放上一層小石子做裝飾,澆上水,這樣就大功告成啦!
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之下,黃皮苗兒的個子又躥高了一大截呢!

瞧!又嫩又綠又茁壯的嫩莖上面長滿柔軟的小刺,有點像荷花的葉梗。綠油油的小葉子葉脈分明、油光可鑒,就好像一把把小巧玲瓏的扇子。苗兒緊密地簇擁在一起,挨挨擠擠的,形成了一片鬱郁蔥蔥的微型森林,充滿了無限生機。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天氣:晴

黃皮越長越繁茂。翡翠般的葉子密密麻麻地簇擁在一起,不留一點兒空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賞心悅目的綠,綠得令人心曠神怡。待到黃皮再長大些,我要把它們種到地里,讓它長成一棵棵黃皮大樹。下面附上一張黃皮樹的圖片,讓同學們一睹為快吧!

4. 怎樣欣賞樹木盆景

盆好的盆景大家都知道好看,但是,如何去欣賞?盆景作為一種藝術品,如何欣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欣賞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文化藝術修養和生活閱歷。俗語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然藝術修養的高低是相對而言的,要提高藝術修養,需要不斷積累審美的經驗,還要通過實踐的訓練。欣賞盆景實際上就是對盆景的審美。盆景的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自然美

盆景是以自然樹木、山石為主要材料,其中植物又具有生命的特徵,因此自然美是盆景美的一個重要方面。

樹木的自然美包括根、樹干,枝葉、花果和整體的姿態美,以及隨著季節變化的色彩美。

根 樹木的根有的微露土面,給人以堅實之感;還有提根露出土面的,有龍蟠虎踞之勢;有幾株根連在一起,成為連根式的;還有紮根在石隙中的,具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境。故在盆景中,有以根為主要欣賞對象的「提根式」、「連根式」及「附石式」等藝術形式。

干 樹木的主幹雖經過藝術加工,仍具有自然樹勢和神韻。如直干剛勁挺拔,曲干蒼古多姿,各具特色。干皮則有老有嫩,有的粗糙,有的光滑,如黑松的干皮滿布鱗片,而竹類植物則光滑多節,各富情趣。樹乾的色彩也有多種,有黑色、灰褐色、黃褐色、翠綠色、紫黑等。此外,有些半枯朽的樹干,與欣欣向榮的枝葉形成對比,能給人以「枯木逢春」之感。

葉 葉形隨著樹種不同而不同。有針狀、鱗狀、卵狀、扇形、掌狀、瓜子形,還有葉形奇特的。葉的質地有硬有軟,有厚有薄,有革質的,也有紙質的。葉的色彩更是豐富多樣,有深綠色、淺綠色、黃綠色、紅色、鑲邊、花葉等。

花果 花的形態及色彩是最富於變化的。在花木類盆景中常見的有杜鵑、金雀花、石榴花、梅花等等,可謂千姿百態。觀果盆景的形態也很多,如火棘果、桐妃果為、胡頹子、佛手果。果實的色彩也很豐富,有金黃色、紅色、紫紅色、黃綠色等等。

二、整體美

樹木盆景的根、干、枝葉、花果各個部分的形態與色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樹景整體美。

(一)季節變化美 。盆景植物的形態、色彩都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變化。如春季新芽吐翠,夏季枝繁葉茂,秋季果實累累,冬季枝幹蒼勁。隨著樹齡的增長,樹木還會漸漸顯出一種蒼古的姿態。觀賞樹木的成長過程及四季變化,富有極大的欣賞趣味。

(二)山石自然美 。山石的自然美主要指山石的質地、形狀和色澤。

質地:山石有硬質、松質之分,如英德石、樹化石質地堅硬,砂積石、海母石、浮石質地疏鬆,其表現的山水景色各有不同。

形狀:山石的天然形狀包括外形及皴紋。就外形來說:有峰狀的,如斧劈石;有層疊狀的,如千層石;有渾圓狀的,如卵石;有嶙峋狀的,如英德石。就皴紋而言,有斧劈皴,如斧劈石;有亂柴皴,如蘆管石;有折帶皴,如千層石;還有皴紋交錯的,如英德石。

色澤:石筍石多為青灰色,樹化石多為黃褐色,斧劈石多為深灰色,宣石多為純白色。在盆景的表現上,各有所長。如石筍石用以表現春山,宣石用以表現冬山,都較為適宜。

三、畫境美

中國盆景的造型,雖然取材於自然山水、樹木,但不是把具體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機械的模仿,而是將大自然的山水、樹木景色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並進行藝術的加工,使之成為有主次、有烘托、有聚散、有疏密、有對比、有呼應的多樣統一的布局,力求達到凝聚大自然景色的藝術境界。這種大自然的景色經過藝術的加工之後而產生的美,就是畫境美。

畫境美是盆景美的一個重要方面,通常評價盆景造型藝術的好壞,就是以畫境美作為衡量標准之一。盆景的畫境美可以通過不同的造型式樣表現出來。中國盆景有多種多樣的造型式樣和風格流派。掌握這些美學知識,有助於欣賞盆景的畫境美。

表現畫境美,必須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如主次分清,疏密得當,虛實相生,巧拙互用,平中見奇,露中有藏等等。還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法來實現,如樹木的培植修剪、蟠扎造型,山石的雕鑿、布局、拼接等等。因此,為了進一步認識盆景的畫境美,最好對有關的藝術手法和技術手法有所了解。

四、意境美

盆景作為一種藝術品,既要具有畫境美,更要能表現出深遠的意境,也就是要使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美的感情,美的意願,美的理想,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領受景外之情,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境地。

意境美對人們的感染力是很強烈的。它使盆景作品耐人尋味,具有百看不厭的魅力。由於盆景的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已經將自己的感情融化於構景中,當觀賞者進入這種美的感情、意願和理想的意境時,就能與盆景作者達到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意境是盆景藝術的最高境界。它是建立在畫境基礎上的,二者互相滲透,很難分開。意境有時還藉助盆景的題詠來表現,因此欣賞盆景還須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

在盆景的創作中,最難於表現的就是意境美,而在盆景的欣賞中,最需要審美水平的也是意境美。以一盆松樹盆景為例,當我們看到它的新葉、老乾時,只是欣賞到它的自然美。而當我們看到它挺拔的主幹,蒼勁的枝葉時,我們又欣賞到了它的畫境美。即由松樹蒼勁挺拔的姿態,聯想到它的「不畏風暴,堅貞不屈」的品格,從而受到精神上的鼓舞,那才欣賞到了它的意境美。特別是水旱盆景內容豐富,景物多樣,更能體現它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在盆景的對盆景作品產生聯想,是因人而異,帶有一些主觀成分,是由欣賞者思想水平、藝術修養、生活閱歷等因素來決定的。在盆景的意境的深淺並不完全取決於景物的多少或場面的大小。有時候,在景物很簡單、場面很小的盆景中,也能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如一盆水旱盆景,幾叢石窟蒲長在砂積石上,置於水盆中,再點綴幾只小鴨子配件,就可以使欣賞者聯想到「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名句,從而使人感受到春天的到來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完)

5. 描寫陽台盆景的心情句

、長這么大第一次養花據說名字叫紫珍珠小名就叫珠珠吧!

2、長那麼大頭一回養花,感覺第一次當女人一樣。

3、你養的百合開花了!恭喜你第一次養花成功。

4、我的一盆花兒,可能要枯萎了。雖然每天也照顧著,可能是方法不對吧,他還是要枯萎了。也沒有多傷心,因為已經在慢慢接受這樣的事實了,第一次的養花,宣布失敗了!

5、剛回家第三天就病了,剪了一早上葉子。第一次和人南北一起養花,你要加油啊我的小花花!

6、第一次覺得水仙也是那麼香的,第一次養花,看著它開花,雖然時間短暫,還是很開心的,真希望它能夠一直開著,只是花總會有凋謝的一天,讓人看見它的美,也就完成了它這一生的任務。

7、第一次養花――白掌。像照顧小朋友一樣,耐心地照顧著它:定期給它換水;給它洗葉子,保持葉子的濕潤度;拔除老掉的葉子;洗花瓶和花的根部,保持花瓶內有足夠的氧氣。謝謝你願意和我一起在新的環境里成長~願你越長越好,一起見證各自的成長!

8、清明前後,種花點豆。我喜歡在清明時節種花,因為人生第一次種花養花就是從某一年的清明節。而且那叢花現在還活著,春天便花團錦簇的。那是我在玲家裡折回家養的一支菊花。那年我讀初一,那年我和玲的友誼關系剛剛建立,而今我們已是多年摯友閨蜜了。

9、土培的總忘記澆水,改水養的又忘記添水。很感謝這株陪伴我兩年的頑強寶寶,雖然到現在也不知是什麼品種。自從第一次花謝後再未見其開花。突然向老媽說起,她說:「人家養花的性子多麼溫和,你再看看你,把花都養烈性了!」反正我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美好樣子。只要她不死,我便願意再陪她走過四季如畫。

10、沒有三腳架可以定機位拍出同一個位置的九天變化,但是能記錄就好了嘛-風信子被我養死了一顆,剩下的這顆花也被蟲子咬壞了-當時種下的牽牛花滿天星孔雀草矢車菊五色菊種子亂撒一通也不懂得標記一下-第一次養花養草真是一點規劃都沒有。

11、陰雨天,第一次那麼認真的想養花,這些花會帶來好心情!希望一直都美美的!

12、第一次養花,希望它可以長命百歲吧。

6. 關於盆景的評價

鑒賞盆景的美和欣賞其他藝術一樣,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要從自然美、藝術美、意境美三方面來欣賞和品評。
一是自然美。盆景通過其形、色、香、姿、韻等自然天趣,給人以鬱郁蔥蔥,勃勃生機,展示出生命力之美。它那艷麗的色彩,使人賞心悅目;濃郁的芳香,沁人肺腑;優美的姿容,引人神往;自然的神韻,發人情思。欣賞盆景,首先要善於觀察、認識、欣賞這些純朴的自然美。盆景的自然形態,好比人的軀干肉體,缺它不可。樹木盆景有觀形、觀干、觀根、觀枝葉、觀花果等不同部位。水石盆景有觀形、觀石質、觀石紋、觀水等差異。通過對盆景自然形態的審美品賞,使人感受那樹樁盆景的玲瓏瀟灑之姿,豪宕雄勁之感;水石盆景的蒼勁雄偉之力,縱橫奔放之勢,從而讓人體味形質之美,色澤之美,動聲之美,變化之美,自然清新之美,達到那美不勝收的韻律和野趣。
二是藝術美。盆景藝術美的內容包括:樹樁盆景有素材的選擇,根、干、枝的處理,樹冠外輪廓線的描畫,花盆的選擇與種植位置的安排,盆面處理等等,它們之間要求處理得和諧統一。盆景的藝術美要求要有畫境美,即畫理中的「似與不似」,從而達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對紛紜復雜的素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榮,讓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構成完整獨立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加工處理後的盆景既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雖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畫。盆景的藝術美還要求有詩境美。我國的盆景以其獨有的詩情畫意著稱。詩情畫意和中國氣派,構成了中國盆景的民族風格。
三是意境美。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藝術美、內涵美,詩情畫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體現,是盆景藝術的致極,「心俗眼必俗,品高藝自高」。盆景造型強調是「依自然天趣,創自然情趣,又還其自然天趣」。使加工處理後的素材的自然神韻更優美地煥發青春,以達到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和諧統一。但是,這種造型,要以「意」這種「語言」告訴人們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氣質。精緻的盆景,既要有美的形體,又有美的靈魂,具有「形」與「意」相結合的美妙意境。盆景的靈魂可以說蘊藏在有形的點、線、面和無形的氣、韻、意境之中。
盆景藝術鑒賞,應該是雅俗共賞。只有引發各階層人的興趣,才能普及、提高,從而使盆景藝術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粹」。

7. 盆栽在養殖過程中的感想,應該怎麼寫

我感覺,盆栽植物很好養,一般情況下都是干透澆水及時點比較好,加點全元素復合肥比較好,葉片經常噴噴磷酸二氫鉀比較好,葉片更綠

8. 一種盆景的作文

一個夏天的午後,下了一場牛毛細雨,我家那三盆盆景變得可美了。版
那兩盆蔥蔥尖上掛著權幾顆晶瑩的水珠,沿著筆直的蔥桿滑下來,掉進泥土裡就無影無蹤了。蔥也更挺拔了。
再說說另一盆盆景——萬年青。萬年青長出了新的嫩芽,在雨中顯得更加嬌嫩了。萬年青旁邊有一棵小樹,大約有萬年青三倍那麼高,樹桿只有鉛筆那麼粗,不過小樹的枝葉卻很多,這棵小樹是自己長出來的,一直在萬年青盆里慢慢地長著,好像是萬年青的保護神一樣。小樹的葉子上有許多許多的水珠,被綠葉託了起來。小樹隨風搖擺,就好像穿上了珍珠舞衣,在風雨中跳著美麗的舞蹈。仔細一看,小樹底下有根彎彎的狗尾巴草,活像一隻小狗在小樹底下躲雨。
雨停了,蔥尖上還掛著幾顆來不及滑下去的水珠,可愛極了!萬年青葉子上的水珠慢慢滑下去,好像「水寶寶」在滑滑梯,可有趣了。小樹停止了「舞蹈」,渾「身」上下都有水珠在葉子上滾來滾去的,楚楚動人。我站在盆景旁,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氣,覺得夏天的細雨來得真妙啊!細雨裝扮後的盆景真美!

9. 淺談盆景與插花藝術的 文章

花藝術淺談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種繁多的鮮花供人們選擇,滿足家庭和單位各種慶典、迎客、結婚和裝點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葉、花、果作為素材,插在花瓶、花盤、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達到給家庭帶來一種情趣和溫馨,使人觀賞後起到修身養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與盆景有共同之處,但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花卉不帶根,沒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則十餘日,半個月,少則一至兩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據不同季節,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時欣賞和品味到插花藝術之美。
學會插花並不難,但要學得精並不容易。初學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選擇和處理,造型和搭配,先從簡單易學開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圖片作參考。與此同時,還應學些有關花卉、繪畫、文學等方面有關知識,提高和豐富藝術修養。在熟練技巧的基礎上,深入生活,再去學習高難度的插花藝術。
插花的種類,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1.鮮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艷麗,清新真實,適用於家庭客廳、卧室、書房等,其缺點是保養時間短。2.乾花插花,所選用的花材是經過脫水,加工後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還可修飾染色,經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點是怕潮濕環境。3.人造插花,即各種絹花、絛綸花、水晶花、塑料花等,模擬性很強,品種較多齊全,使用時間較長,還可清洗掃塵,缺點是生命力的真實感差。
淺談插花藝術的魅力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及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的民族素以風雅著稱,以花贊人、以花喻人、賦予花人格魅力是我們的傳統,如「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譽為「四君子」等等可謂家喻戶曉。我國插花在風格上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線條、構圖的完整和變化,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脫俗,樸素大方;在意境營造方面,插花表現題材廣泛,多賦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觀之耐人尋味,回味悠長。插花藝術是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尋找精神家園,親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插花藝術品是凝固的音樂。音樂的美感富於流動性,音符的跳動旋律或纏綿、或高亢,給人以無限遐思和聯想。插花作品中那飄揚的絲帶,斜逸的枝葉,優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彷彿聆聽到了美妙的音樂。繪畫是以形象和色彩來表現主題的,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特性,而且插花的立體感和觀賞性比繪畫更強烈,插花的製作更便捷,取材更廣泛,可操作性更強。作品完成以後仍可依據作者的構思不斷地進行修改和調整,以表達變動的情緒和內心感受。詩歌是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抒發的是一種強烈的內心感受。詩歌的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激發出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力。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功能,它所營造的意境或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美,或以誇張手法表現景物或園林景觀,或以事件、人物為題材進行抽象概括,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觀或抽象地表現人的思維靈感火花,插花也與之有相似之處是一種造型藝術。但是插花是一種鮮活的藝術,充滿了盎然的生機,這又是雕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說,插花藝術同其他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插花以其簡潔的表現形式,廣泛的取材與表現題材的多樣化,使得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還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比如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有些可以演變為日常著裝,而有的則純粹是藝術性展示。但是這些純藝術性的時裝也可以起到引導潮流或拓寬人們視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屬性,插花有藝術插花和禮儀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較強,製作難度很大,起著引導潮流的作用;而後者的普及性更強一些,非專業人員不具備系統理論和實際經驗,但采擷一些鮮花,准備一些普通材料,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創作出一些插花作品來裝點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廣泛的公眾特性,這是插花藝術普及與推廣的社會基礎,也是插花藝術品進入市場,形成規模效益的依據之一。
插花藝術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製作過程中作者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鮮花為主要製作材料。盡管保鮮技術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但插花作品的壽命仍然是短暫的。通過鮮花這小巧生靈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層的意義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暫與光陰的無情流逝,從而萌生憐花、惜花更護花的情懷,也激發和培養了人們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高尚情操。

淺談盆景藝術
盆景為我國獨創,歷史悠久。它主要是應用各種深淺不同、形態別致的花盆,栽種經過藝術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製盆石而成的藝術觀賞品。我國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風格各異,形成了許多流派,如嶺南派、蘇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縮影。仿效大自然的風姿神彩、秀山麗水,於方寸盆間,盡顯大自然物氣變換,樹木榮枯的四時景觀,讓人從中感悟無窮。歷代文人雅士喜愛以盆景點綴生活,陶治情操。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濫觴於六朝,起源初唐,發展於宋代,興感於明清。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盆景和花卉業又進入了新的興旺時期,我市曾舉行過多次盆景展,檔次一次比一次高,讓參觀者賞心悅目,親身體會到不是自然勝自然的景地。現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親近自然,於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顯得富有生機。
盆景依其材料和製作不同可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泛指觀賞植物根、干、葉、花、果的神態,色澤和風韻的盆景,一般選取姿態優美,株短葉小,壽命長,抗性強,易造型的植物,根據其生態特點和藝術要求,通過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術加工和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有的蒼勁古樸,老乾扎枝;有的枝葉扶疏,橫條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聳挺拔。樁景的類型有直乾式、蟠曲式、橫枝式、懸崖式、垂枝式、提根式、叢林式、寄植式等。採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點和藝術風格各有千秋。廣州和本地地區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樹、榆樹、六月雪等為樁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暢。其手法稱「嶺南盆景」。而楊州一帶多用黃楊、檜柏、五針松、雪松、榔榆等經人工剪扎,寸枝三彎,層次分明,稱「蘇派盆景」。四川的金彈子、銀杏、紫薇、紅果等植物,懸根露爪,古奇雅緻,稱「川派盆景」。廣西的「雲盆樹樁」等野趣橫生別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稱水石盆景,是將山石經過雕琢、腐蝕、拼接等藝術和技術處理,布設於雅緻的淺盆之中,綴以亭榭、舟橋、配植小樹、苔蘚,構成美麗的自然山水景觀。山石材料一類是質地堅硬、不吸水分、難長苔蘚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鍾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龍璧石。另一類是質地較為疏鬆易吸水分,能長苔蘚的軟石,如雞骨石、蘆管石、浮石、砂積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疊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質、紋、形、色不同,運用的藝術手法和技術方法各異。因此其表現的主題和所具的風格各有所長。鍾乳石盆景著重表現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積石盆景再現「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險」的壯麗奇觀。山水盆景,小巧精緻,意境深遠。
盆景藝術運用「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給人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藝術感染,是自然風景縮影。它源於自然,高於自然,順於自然之理。巧奪自然之工。盆景藝術以詩情畫意見勝。人們把盆景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雕」。如果我們工作之餘培養製作一、二盆樹樁盆景或山水盆景,將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處。
淺談盆景意境
「詩情畫意凝佳境,巧奪天工勝自然。」詩情畫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觀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奪天工,這是對盆景「美」的贊譽。美在何處?唯一的表現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從何來?盆景的意境是來自大自然豐富秀麗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過藝術加工,更加超越自然,勝過自然,升華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審美鑒賞的中心。無論是山水盆景、樹樁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錦秀盆間吃,古樸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先生,涵養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詩情畫意,充分表現自己的藝術性,常借鑒古人和近人的名畫,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圖」、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張大千的「松岩高士圖」、齊白石的「獨樹庵圖」等,以及他自己的創作「歸樵圖」、「聽松圖」、「散牧圖」、「楓林雅集圖」、「觀瀑圖」等。如唐寅的「焦石圖」盆景,反以兩棵抑制生長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淺盆栽植,布景簡潔,意蘊豐富,給人以清涼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鶴聽琴圖」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撫琴,旁邊配一小件仙鶴及點石,「使人聯想到詩人林和清的梅妻鶴子,又或許撫琴者正彈著一首梅花三弄。這些盆景的製作,取材以植物為主體,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結合,頗富詩情畫意,就能充分體現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認識、意象等主觀因素與客觀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盆景藝術和盆景創作者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表現。絕非主觀「營造」,而是以景結情的結果。「以景結情」也是創造意境的最重要的過程。僅此樹樁盆景而論,取材於老乾虯枝,蠅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態,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觀自然與主觀意象的結合統一。如單株式、叢林式、懸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結情」的創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蘇盆展中見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疊石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當的茂密小樹,氣勢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現祖國的錦秀山河,該多偉大、美麗!油然而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屆江蘇盆展,所見一盆老乾虯枝的雀梅樹樁盆景,主幹老氣橫秋,橫卧盆中,枝繁葉茂,翠蓋蔥蔥。景名為「靜卧芳園不再武」。「靜」與「武」取其園主夫婦的名字,園主人畢生精力追求盆景,當到退休之年,專心致志於盆景藝術,不再為瑣事爭衡,以娛晚年,寓意言志,頗有意境。 樹樁盆景枝乾的處理也大有講究,江蘇盆景多以剪扎結合,雲片造型為主,而雲片的由來,歷史悠久,又以揚派為主,在發展的過程中,流派紛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調意境。在技藝的要求方面,雲片的造型,以揚派來說,要求平穩、嚴整,精扎細剪「一寸三彎」的技法,要求較嚴,在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師朱保強和已故盆景大師揚州的萬觀堂、泰州的王壽山,他們的作品都有較高的意境,絕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嘆為觀心。但也有人認為雲片造型,似乎太為呆板,以我個人管見,雲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歷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國山水畫宗出「四王」的傳統,雲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韻的,如雲片的分布,高低錯落,有顯有藏,雲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這也就是根據山水樹石的畫理,「晴樹平整」、「雨樹下垂」、「風樹偏斜」、「雪樹空白」的原理,表現盆景的動勢,能從雲林深渺中領略千姿百態之風采,這就是追求意境。這里並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國盆景的流派,豐富多采,兼容並蓄。如嶺南樹樁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為借鑒,可謂是大自然的縮影。近年來蘇州的盆景藝術除傳統風格外,更有所創新,以抽象的手法,製作盆景,給人以遐想。如戲曲盆景「魂斷牡丹亭」的處理,僅以一個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兩棵古木,略配點石,能呈現出一座大花園的荒涼境界,從杜麗娘的傷春,到夢境幽會,化情思為景物。真可謂「則見風月暗消磨,倚逗著斷垣低垛」表現出幻境中虛實相映的情趣。 總之,盆景的製作,既要有充分的藝術修養、思考、功力等綜合能力,進行藝術加工,又要有靈巧的手法,能夠入畫,才有意境,方為上品。

熱點內容
梅花的鉛筆畫怎麼畫 發布:2025-08-04 15:19:03 瀏覽:920
2015青州花卉 發布:2025-08-04 15:16:50 瀏覽:353
香彩雀花語 發布:2025-08-04 14:54:12 瀏覽:196
節慶插花圖片 發布:2025-08-04 14:52:59 瀏覽:699
金櫻花的功效 發布:2025-08-04 14:46:52 瀏覽:462
黑白裝飾花卉 發布:2025-08-04 14:46:04 瀏覽:902
七夕已復制 發布:2025-08-04 14:41:21 瀏覽:923
棉岩盆栽 發布:2025-08-04 14:39:57 瀏覽:633
公司植樹節栽種綠植活動文案 發布:2025-08-04 14:39:49 瀏覽:60
高等花藝 發布:2025-08-04 14:18:12 瀏覽:765